中国五大戏派创始人是谁

作者&投稿:壬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块白’指的是什么,猴戏的四大派创始人分别是谁~

“四白”是《水浒传》的刘唐、《浣纱记》的吴王、《铁冠图》的一只虎、《虎囊弹》的鲁智深,因四人演戏时以白色为主勾脸,得名四白。
北派:
1、杨小楼
杨小楼(1878--1938),又名嘉训,安徽石埭人,曾为清朝“内廷供奉”,是文武全才的“奎派”老生杨月楼的独生儿子。杨月楼逝世临终之际,为了让尚在童年的儿子得以继承己业,曾向盟兄杨隆寿、谭鑫培拜托,让他俩栽培、照顾杨小楼。
为此谭鑫培收认杨小楼为义子,爱如己出,最后,又把杨月楼与自己演武生时所会的技艺全部传授给他。而杨小楼扎实的武工根基则是杨隆寿一手培植的。他的昆曲戏,大部分是向张淇林学的,在上海时也曾向牛松山请教。
2、郝振基
郝振基,静海县台头村(旧属大城县)人,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出生于1870年,同治九年(庚午),郝出生于世代农耕之家,自幼喜爱昆曲、弋腔。少年时,在本村“子弟会”学艺。
3、李万春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教育家。满族正黄旗人,原籍河北雄县道口村,出生于哈尔滨。父亲李永利是红遍江南、称绝一时的清末著名武花脸演员。李万春的妻子李砚秀是京剧旦角演员。李万春4岁随父母迁居上海。6岁上学读书,不足五岁就开始随父练功学戏。
4、李少春
李少春是著名京剧艺术大师 。李少春(1919-1975),河北霸州人,出身梨园世家,工武生、老生、文武老生,京剧李派艺术的创始人。

南派猴王:
1、郑法祥
郑法祥(1892~1965),男,京剧武生演员。字涵宁。河北故城县郑口镇人。10岁在上海随父郑长泰(河北梆子武生演员,人称"赛活猴")学艺,11岁便登台串演小猴。曾一度随义兄刘艺舟到北京读书,不久便辍学,仍跟父学艺。
2、盖叫天
盖叫天 (1888-1971年1月15日),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以丰富的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表演艺术。盖叫天自幼入天津隆庆利科班,习武生,后改习老生。倒嗓后仍演武生。
3、张翼鹏
张翼鹏,男,京剧武生。河北高阳人。盖叫天长子。从小在上海、杭州随父练功、学戏,扎下坚实的基础。人物生平12岁拜董德春为师,学了戏立即在舞台上实践演出。
4、郭玉昆
郭玉昆,京剧武生演员。他幼工扎实,身段利落,长靠、短打均佳,终身精研猴戏,造诣深厚,具有独特风格。出手技巧堪称一绝,在中国梨园享有"出手大王"的美称。
5、小王桂卿
小王桂卿(1927~2011),男,京剧武生。原名王强华 ,武生王桂卿之子。自幼随父习武生,兼学老生。青年时期自己组班,独立挑梁,驰名南北,尤以猴戏著称,与其弟小二王桂卿、小三王桂卿、小四王桂卿合作,广受赞誉。他文武兼长,能戏甚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猴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脸谱

中国的戏曲四大派:
梅派,创立者梅兰芳 荀派,创立者荀慧生 尚派,创立者尚小云 程派,创立者程砚秋。

梅兰芳(1894—1961)原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身梨园世家,8岁时便进“云和堂”拜师学艺,工青衣,兼刀马旦。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善于运用歌唱、念白、身段、舞蹈等技巧,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入微,演唱出字清晰,音色明朗圆润,与婉转妩媚的唱腔相互辉映,格外流利甜美。代表剧目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游园惊梦》。

荀慧生(1900—1968) ,祖籍河北东光。先生出生贫寒,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荀派”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唱腔柔媚婉约,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动作美、媚、脆,尤其要讲究眼神的运用,一举一动、一指一看节奏鲜明,讲究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满台生辉。但结合不同的任务,又有不同的变化。喜剧人物则娇憨俏丽,悲剧人物是凄楚哀怨。念白接近口语,感情真切而富于旋律美。代表剧目有:《玉堂春》、《大英节烈》、《钗头凤》和《红楼二尤》等。

尚小云(1900—1976) 是河北南宫人。自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就被评为“第一童伶”。他初习武生, 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唱腔以刚劲著称,字正腔圆,善于使用颤音,崤拔高昂。念白爽朗明快,流利大方,做功身段寓刚健于婀娜,武功根底深厚,嗓音宽亮,世称“尚派”。他把“杨派”的武生技艺吸收融化在自己的旦角戏里,使“尚派”唱法以刚劲见长,且武功出众,表演别具一格,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代表剧目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和《梁红玉》等。

程砚秋(1904—1958)1904年生于 北京,是满族正黄旗人,曾改称程艳秋,成名后,因讨厌媚俗的“艳”字,便改名“砚秋”。他自幼学戏,受师于梅兰芳。在唱功上他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永”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先生虽浓眉大眼、身材高大,却最擅长演悲剧中唱腔委婉的青衣,并以出神入化的水袖功见长,实在令人啧啧称奇。继承各家之精华,艺术上富于原创,唱腔缜密绵延,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多变,动听传神,讲究表现旋律的美和韵味的隽永。以擅演悲剧著称。代表剧目有:《荒山泪》、《春闺梦》、《窦娥冤》和《祝英台抗婚》等。

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因为每个剧种都是数种地方、小剧糅合演化而成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具体的创始人之说。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从清朝末期至今已经形成五大声腔,即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沙河调(以沙河流域为中心,即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地)和高调(以菏泽为中心)。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1906年3月27日,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由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借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演出小戏《十件头》、《倪凤煽茶》和大戏《双金花》(后半本)。这是中国越剧第一次登台试演,越剧(最初称“小歌班”)从此诞生,该日被称为越剧诞生日。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1,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人物:“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老生新三杰”:谭鑫培、汪秋芬、孙菊仙
“四大名旦”:梅兰芳、苟慧生、程砚秋、尚小云
代表作品:龙凤呈祥 群英会 十老安刘 四郎探母等,很多.
2,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3,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4,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5,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因为每个剧种都是数种地方、小剧糅合演化而成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具体的创始人之说。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从清朝末期至今已经形成五大声腔,即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沙河调(以沙河流域为中心,即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地)和高调(以菏泽为中心)。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1906年3月27日,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由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借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演出小戏《十件头》、《倪凤煽茶》和大戏《双金花》(后半本)。这是中国越剧第一次登台试演,越剧(最初称“小歌班”)从此诞生,该日被称为越剧诞生日。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1]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五代十国 | 生擒王彦章、百人斩之一的「 ”金枪老祖”夏鲁奇
夏鲁奇,一个今人听起来非常陌生的名字,在五代乱世里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生于公元882年,也就是朱三叛变,黄巢渐成明日黄花的那一年,当时,一个乱世枭雄既将谢幕,另一个窃国大盗隆重登场的苦情大戏正在上演。夏鲁奇呱呱坠地就赶上了这样的日子,只能奋力一搏了。 老王又出场了 夏鲁奇,字邦杰,曾用名李绍...

一度天下无敌的阿拉伯人,最后是怎么变成战五渣的?
想当年,他们在距离巴格达几千里地之外的中亚,今天哈萨克斯坦的怛罗斯,都能派出了15万军队,迎战大唐的高仙芝,今天10多万蒙古大军都打到家门口了,他们居然仅仅只派了1万多人,这实在是不合理呀! 但这就是 历史 事实,无论是拉施特的《史集》,还是中国的《元史》,都是这么记载的,而且还可能让你更加不可思议的是...

中国首个入选非物质文化节日的是哪一个?
端午节。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传统习俗: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

在中国,称得上国际巨星的都有谁?
中国国籍里面能称得上国际巨星的第一人肯定是成龙了。武行出身,拥有一身精湛的武艺,靠动作片出名,在好莱坞获得了一席之地,获得了全球影迷的尊重。尤其是成龙的法国粉丝,成龙来到法国粉丝夹道欢迎,排满了几条街,这足以证明成龙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力之大。第二位要说的是李小龙。李小龙可以称得上是中...

上海的滑稽戏是怎么产生的?
独脚戏,又称“滑稽”,初为一人单独演出,后发展为两人或多人演出,1920年前后形成于上海。独脚戏的诞生经过,一方面表明它与民间说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滑稽三大家”——王无能、江笑笑、刘春山——都曾直接受到都市民间艺人的影响,街头卖梨膏糖艺人的“说新闻”、“小热昏”等民间说唱是这一...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3652283673: 我国古代京剧各主要流派的创始人是谁?
邗祥维能: 须生: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孙派-孙菊仙;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庆奎;马派-马连良;麒派-周信芳;新谭...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3652283673: 我国的京剧流派及其创始人都有谁?
邗祥维能: 1)谭派——谭鑫培 2) 余派 余叔岩 3) 孙派 孙菊仙 4)梅派——梅兰芳 5)李派——李春来 6)麒派——周信芳 7)汪派——汪桂芬 8)荀派——荀慧生 9)刘派——刘鸿声 10)尚派 尚小云 11)杨派——杨小楼 12)马派——马连良 13)盖派——盖叫天 14)程派——程砚秋 15)高派——高庆奎 16)裘派——裘盛戎 17)言派 言菊明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3652283673: 中国京剧的创始人是谁啊?
邗祥维能: 老生: 孙派(孙菊仙)谭派(谭鑫培)王派(鸿寿)汪派(汪笑侬)汪派(汪桂芬)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高派(高庆奎)言派(言菊朋)麒派(周信芳〔麒麟童...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3652283673: 京剧各主要流派的创始人都是谁?
邗祥维能: 须生:谭派 谭尽培;汪派 汪桂 芬;孙派一孙菊仙;汪派一汪笑侬;王 派一王鸿寿;刘派一刘鸿声;余派一 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庆奎; 马派一•马连良...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3652283673: 中国戏曲的鼻祖是谁,梨园最早开始于那个年代 -
邗祥维能: 中国的戏曲始于唐代,唐玄宗是戏曲的鼻祖,梨园最初是唐朝的皇家所设的.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3652283673: 著名的京剧旦角流派有哪些 -
邗祥维能: 1、 梅派:由梅兰芳创立.梅兰芳毕业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2、 程派:由程砚秋创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 3、 荀派:由荀慧生创立.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4、 尚派:由尚小云创立.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3652283673: 中国戏剧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邗祥维能: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1,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3652283673: 中国五大戏剧是哪五个?
邗祥维能: 1、 京剧京剧是我国国剧.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该称京剧,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徽调进入北京,吸收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音乐曲调、表演方法和一些民间曲调,演变发展而成. 2、 黄梅戏旧...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3652283673: 京剧旦角流派有哪些?创始人分别是谁? -
邗祥维能: 旦角艺术流派众多,最出名的有四大名旦创立的梅尚程荀四大派.梅派,梅兰芳 尚派,尚小云 程派,程砚秋 荀派,荀慧生 除此之外,还有张君秋的张派,影响也很大 这是目前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五大流派,别的流派艺术成就也很高,但目前追随者不太多,比如于连泉的筱派,黄桂秋的黄派,徐碧云的徐派,赵燕侠的赵派,宋德珠的宋派等.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3652283673: 我国京剧流派众多,尚派创始人是?程派创始人是?荀派创始人是?
邗祥维能: 尚派尚小云 程派程砚秋 荀派荀慧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