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 以“真的是李鸿章卖的国吗”为例,看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作者&投稿:禤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鸿章历史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我们发现,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
理想与现实的两难
中西冲突,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明体系的冲突。这样的冲突既是局势上的冲突,也是士大夫内在观念的冲突。因此,晚清外交的两难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把李鸿章放到中西对比的世界环境中去评价,有助于深刻理解李鸿章和晚清的命运。处在中国传统外交体制解体的历史悲剧中,李鸿章是晚清中国官僚集团中较为清醒和理性地对待“千古变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力图建立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的明确的原则和适应性的方式,但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他认识到时代变局需要中国变革,而又无法从体制上乃至文化上采取根本的变革;他实现了从崇拜皇权到推崇国权的政治价值观的转变,证明他本质上仍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现实主义与晚清外交面临的两难:既要维护帝国的传统外交体制??天朝礼治体系或朝贡体系的传统理想,又要适应完全对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现实,便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两难之下,对李鸿章对外交涉的评价,必须对他的鲜明的时代意识予以充足的关注。客观的说,在晚清权臣中,李鸿章是最具洞察力的。李鸿章对时局有明确的看法,并为此提出著名的“千古变局”的命题。在1865年、1872年和1874年他在致友人的信及若干奏折中,多次强调,中外之局势是“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深切认识到中国必须开放,与西方竞争。这才有了后来洋务运动的兴起。
李鸿章的变局观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就提不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命题,也就不会有对时局的冷静思考。
塞防与海防之争:李鸿章的现代海权意识
1875年,清廷内部出现塞防和海防之争。当时清廷面临着双重危机:西部新疆几乎完全丧失,东面日本正凯觎台湾。实际上这还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财政预算,二是国防思想的现代化。前一个问题又和左文襄(左宗棠)与李中堂(李鸿章)的个人权力有关。在爱国情操之外,两人多少都有些本位主义,左宗棠督师西北,而新疆是西北要塞,力争收复新疆自然是“份内”之事。而当时国家财政不可能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左宗棠后来出师新疆相当一部分还是靠自筹资金。不过,左宗棠比李鸿章的理论似乎更有煽动性,他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能否可行姑且不论,仅从政治斗争上,他就比主张海防建设的李鸿章高出一筹。以恭亲王奕 为主的朝廷中和了二者的争论,李鸿章被委任为北洋大臣。而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的建设,是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开始:一方面改变了传统上注重内陆防御的战略,另一方面,现代化海军的建设,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洋务运动)的重要契机,这一点,又是塞防论所不能达到的。另外,李鸿章认为日本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敌人,这一点对当今的中国人仍然具有警醒的价值。当然,如果把政策的重点完全放在海防上,也不一定能够战胜日本。毕竟,经过明治维新而走上现代国家之路的日本,无论在体制上、经济上、战略上,还是军备上,都已经甩开清朝甚远。
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清王朝首要和紧迫的任务是如何重新建立起有效的国家安全防御体系。在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之后,究竟哪一方是国防战略的重点,战略重心应设立在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引起了清王朝众多政治家的广泛争论。这次争论的结果初步改变了中国已经延续千年的国防战略格局,对中国近代国防的重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这次国防大讨论为转机,近代中国的国防开始实现了战略性的转移??海防成为国防重心。这就是海防和塞防之争的历史价值。
左宗棠和李鸿章的观点在当时具体的个案上发生了争论,但并不能就此认为二人完全在长期的国防上持相反观点。作为洋务派的重要人物,左、李二人在军队现代化上的观点是一样的。左宗棠大力创设和扶持福州船政局就证明了他的海防意识。而李鸿章也不是只搞海军。
出访欧美:鲜明的现代意识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为千夫所指,失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职务。1896年2月,为祝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同时也为“联俄制日”,李鸿章作为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出访俄国。不久他便前往欧美做了一次环球访问。《中俄密约》的签字,使李鸿章相信“二十年无事,总可得也”,但实际却开启了列强争相打开中国的大门。不过,对于这趟经历,他得出的根本结论是:“至于根本计,尤在于变法自强。”
1896年6月他到达柏林。为讨教强国之策,李鸿章专门赶到汉堡附近拜访已经下台的俾斯麦。对于“东方的俾斯麦”的来访,俾斯麦提供了建立强国的要诀: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显然,这符合李鸿章的改革取向。但是,这并非是中国自强的根本之计。
1896年8月28日李鸿章抵达纽约。正在海滨度假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特地赶来会见李鸿章。纽约港到处挂起了大清帝国的龙旗,可谓礼炮轰鸣,万人空巷,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礼遇”(《纽约时报》)。李鸿章在回答美国记者提问时也展现了一个卓越的外交家的敏锐的国权意识和现代意识:
??他抨击美国的排华法案。适逢美国国会已通过了排华法案《格利法》。李在抨击这个法案时,“眼睛射出灼人的光芒”。他说,“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吗?这不是自由!”
??他认识到国际经济的互利性质。当记者问到对华投资时,李鸿章认为,在华投资是双方互利的事,并表示清政府非常欢迎任何资本前来投资,建立当代工业企业。他同时说:“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神圣的权利。”
??他对于妇女的教育问题表达了开明的立场。美国记者问及“阁下赞成妇女受教育吗?”时,他说:“在我们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所有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会雇请女家庭教师。我们现在还没有供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也没有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这是由于我们的风俗习惯与你们(包括欧洲和美国)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这确是我们所需要的。”
??他认识到报纸或者新闻媒体应该揭露真相。他说:“清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时十分吝啬……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也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这,就是李鸿章,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矛盾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戊戌变法的健将梁启超曾评价李鸿章到,“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李氏认为自己不过是个“裱糊匠”。适逢内忧外患,从里到外都烂透了的清王朝,“裱糊匠”将一个破屋(清王朝)装饰一新嘘嘘人尚可。偶有小风雨修修补补也能看得过去,但真的遇到大风雨,破屋必然原形毕露,又岂是一个半个“裱糊匠”所能补补贴贴支撑起来的呢?

洋务运动
绞杀太平军和捻军
甲午海战
签订马关条约

及表现出改革国家富强国家的积极一面,也表现出封建地主阶级的狭隘性,只是为了维护统治而进行不涉及制度的改革,最终失败。而签订马关条约,更是李人生的最低谷,成为千古唾骂的人物。

  以“真的是李鸿章卖的国吗”为例,看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doc

  ......真的是李鸿章卖的国吗”为例李鸿章,看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执教:韩春玲 点评:聂幼犁
  一、背景介绍
  我校是市重点中学,学校课程设置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大板块。本课题是高二年级拓展课程──《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探究》中的一个部分。拓展型课程属选修课,学生是在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对历史特别有兴趣和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人数40多名,不到全年级的10%。他们经过初中和高一阶段学习,累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如阅读史料能力,初步的分析、评价能力等),有部分学生尤其喜欢提问、质疑与争论。在学习“中国近现代人物”过程中,有个学生提了一个问题:“真的是李鸿章卖的国吗?”立刻引起同学们的争论,有的说是,而且是卖国贼;有说不是,很激烈。但是,大多就“课本”论“课本”,缺乏更多的史实支撑,流于概念化的推理。我想,评价李鸿章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远非学生所能,但如果对此事不予理睬,可能会打击他们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或强化从概念到概念的非史学的思维习惯,如果借此“兴奋热点”,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可能使他们对李鸿章这个中国近代“重臣”,乃至近代中国有更深入的理解,绝版李鸿章而
  ......

  李鸿章:中国拍X光片第一人.doc

  ......书文摘
  题目:李鸿章:中国拍X光片第一人
  作者:
  书报刊名:《海峡都市报》2005年12月5日C7版李鸿章,转引自《济南时报》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新射线,并定名为X射线,它打开了一扇通向身体内部“宫殿”的窗户。李鸿章在他的环球访问中有幸在德国拍摄了X光片,亲眼看到了留在自己左眼脸颊下的子弹,也因此成为中国拍X光片的第一人。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反对,致使他从仕途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先后失去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宝座,闲居在北京东安门外的贤良寺内。
  慈禧念他过去的功劳,决定让他出访欧美。于是,李鸿章在晚年进行了一次环球访问。李鸿章这次出访,1896年3月28日离开上海,10月3日回到天津,历时190天。期间,经过四大洲,横渡三大洋,水陆行程9万多里,遍访欧美8个国家,尤其是访问了当时欧美五大强国,可以说他是清代大臣中第一个进行环球访问的人。
  1896年6月13日,李鸿章乘火车前往德国进行访问,下榻于柏林豪华的恺撒大旅馆。德国方面殷勤款待,甚至连李鸿章常吸之雪茄烟、常听之画眉鸟,一人也“陈于几而悬于笼”
  ......

  李鸿章的是是非非.doc

  ......章的是是非非 袁伟时
  友:谈洋务运动离不开李鸿章是是非非李鸿章,可他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的人物。真想听你吹一吹。?   袁:的确,李鸿章后半生的历史就是洋务运动兴起和衰败的缩影。   他生前已是毁誉参半,而近40多年来,中国大陆的史家几乎众口一词,谥之为卖国残民的反面教员,直到这几年虽然骂声未断,而力求全面分析的文章却似有增加之势。要把诸多歧见理出头绪真不容易。但歧见往往蕴藏着学术发展的契机。   所以,这是值得聊聊的话题。?   ○摆正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友: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袁:我想,仍然离不开时势与人这个古老的历史之谜。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去评判历史人物。抽象地说,许多史家都同意这个原则。但在看待李鸿章这样复杂的历史人物时,无意中往往忽视了这个原则。?他同曾国藩一样,都以镇压太平天国为时贤所咎。但这个结论包含着一个前提:太平天国比清王朝更先进,从而更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可是,这仅是个没有成为事实的假设。   而近年来不少史家已有力地证明,《天朝天亩制度》本身带有很大的落后性;太平天国政治上实行的是中世纪式的专制统治;经济上或是实行摧残生机的平均主义,是是非非或是照旧完粮纳税;先进的《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doc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 孙中山,孙中山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的同时,积极探索救国道路。朝廷中有既识时务又掌握大权的人,实行自己的救国主张。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经营洋务又热心教育,是就读过的香港西医书院的名誉赞助人;曾经同意上京候缺。康德黎称赞李鸿章是中国之俾斯麦。 于是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一篇长达的《上李鸿章书》1894年的6月到达天津,李鸿章幕盛宣怀。盛宣怀读过,对孙中山很有好感,会晤李鸿章。时中日战争爆发,李鸿章练兵,孙是个二十多岁的医生说:这样年轻的医生,也懂治国?真是天大的笑话!盛宣怀李鸿章也不看孙中山写的是什么,就交待:这事先搁着,等打完仗以后再说吧。求见李鸿章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使孙中山对改良救国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上李鸿章书而从此踏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

  ......

  高一数学第五章(第21-23课时)研究性课题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doc

  ......物理问题:分析绳子受到的拉力大小与两绳子间的夹角的关系?
  2. 实例:速度与分解问题。
  二、讲解新课:
  1.两根等长的绳子挂一个物体,绳子受到的拉力大小与两绳子间的夹角的关系.
  分析:①作图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注意分析对象);
  ②引导学生由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平面向量测试题.doc,力的平衡及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得出:
  ③讨论:
  当逐渐增大时,的大小怎样变化?为什么?
  当为何值时,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当为何值时,?
  如果,在什么范围时,绳子不会断?
  请同学们自行设定与的大小,研究与的关系?
  利用结论解释教材上给出的两个物理现象.
  作出简单的受力分析图,支持向量机 doc启发学生将物理现象转化成模型.

  ......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调查报告的撰写.doc

  ......中综合实践活动讲稿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调查报告的撰写
  周平儒
  (四川省平昌中学教科室 四川平昌 636400)
  【摘要】千差万别的研究成果在撰文上也有一个共同的模式课题3离子doc,即“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对于中学生而言,更多的可能是小论文式的调查报告。本文从调查记录、调查报告的结构与组成要素研究性学习格式(章) 备注 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调查方法是专访某一个人,建议你使用下面的记录表。
  学生访谈记录表
  课题题目: 访问日期: 访问者(学生): 班级: 同行者: 被访问者: 职务(职称): 专长: 工作单位: 访问地点: 访问方式(电话、书信、面对面、其他): 访问主题: 访问记录(问答式): 记录者: 结论(专家意见、建议): 访问时间: 分钟 专家签名: 二、调查报告的结构与组成要素3、调查报告的结构与组成要素
  指明主要研究问题;
  可加副标匙,课题2元素 doc补无说明主标题。 署名 调查报告 单位 作者的单位、作者的籍贯及作者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摘要 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关键词 起决定作用的词语。 前言 1、调查动机与背景;
  2、调查目的和意义;
  3、有
  ......

建议看电视剧《走向共和》的前20集,里面有详细的论述李鸿章的为人。


东区13676094172: 瓦罕走廊是不是李鸿章出卖的? -
守伏清咽: 不是

东区13676094172: 我们来谈谈对李鸿章的看法.. -
守伏清咽: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

东区13676094172: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什么大事? -
守伏清咽: 惊呼:“此千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也!” 具体来说,李鸿章干过以下大事: 1、镇压太平军; 2、镇压捻军; 3、推行洋务运动; 4、建立北洋水师; 5、甲午战争惨败; 6、签定一系列不平等卖国条约; 7、选派儿童出国; 8、等等

东区13676094172: 为什么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背黑锅冠军?
守伏清咽: 1988年,我在西北大学读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科书历数李鸿章的“卖国史,当时,我很纳闷,慈禧太后是当家人,同光二帝是名誉“一把手,下边还有咸丰皇帝的亲弟弟六王爷、七王爷,李鸿章最多是分管外交外事外资朝政的“五把手,如果按爵位排序,前面还有几尊位高权重、地位显赫的满蒙亲王郡王,李鸿章恐怕连“十把手都排不上,签不平等条约时的职位相当于“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东区13676094172: 怎么评价李鸿章 -
守伏清咽: 在我小学的时候有过卖国贼的印像,后来长大了,慢慢去了解清国的历史,对清朝的几个人我还是很感兴趣的,比如:曾国番,李鸿章,张庭玉.这些都是国家栋梁之臣,他在世的时候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国为民.其实评...

东区13676094172: 李鸿章沙俄维特伯爵的那个事是真的吗 -
守伏清咽: 是假的,史家已有公论

东区13676094172: 材料一是李鸿章对什么运动的反思 -
守伏清咽: 实之一:李鸿章在中外交涉中深深感到,列强“虎狼群”,弱国无外交,唯有竭力磋磨,展缓年分,尚不知能否结束大清国的厄运.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一些重要卖国条约的签订者,因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