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物有哪些?最好附上事例

作者&投稿:贸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物有哪些~

屈原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林则徐
林则徐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文天祥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
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
夏完淳
夏完淳,抗清义士,十七岁血洒刑场。他在狱中书赠难友诗中的名句“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

扩展资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其意思就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祐四年(1052 年)。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范仲淹。他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屈原 忧国忧民投江而死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这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吗?
抗清义士夏完淳,十七岁血洒刑场。他在狱中书赠难友诗中的名句“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
西汉前期,与汉交恶多年的匈奴族且侯单于,主动送回被扣在漠北的汉朝使臣,以示和好。汉武帝遂派中郎将苏武率团出使匈奴。当苏武完成使命即将返回时,匈奴祸起萧墙:缑王乘单于出猎之机,密谋杀害重臣卫律,劫持单于之母附汉,结果事败。苏武因其副手参与此事而受牵连。单于命卫律刑讯苏武一行。苏武担心属下贪生怕死,愧对家国,便慷慨陈词,激励众人:“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归汉!”然后拔出佩刀自刎,以明心志。卫律见状大惊,速召巫医救治,后又以高官厚禄诱降。苏武对卫律变节求荣的行径痛加斥责:“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叛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卫律无奈,将苏武的表现如实上报。单于下令押送苏武去北海牧羊,佯称待公羊产下羔羊就放他南归,妄图迫其俯首就范。苏武身在异乡,但心向汉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直到汉昭帝初年,苏武才得以归汉。不辱使命的苏武,“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历史上的文天祥在国家危亡之时,置个人生命于不顾,明知凶多吉少,念及“国家至此”,毅然前往和元军谈判;被捕后,几度挣脱敌人魔掌,以期重整旗鼓,收复大宋江山,表现了这种精神;1958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元帅冒着丢官舍命的危险,反映民情,说出真话。他为人民忧,为人民愁,为人民大声疾呼,尽管被罢官,仍然矢志不移,真正做到了忧在百姓前,为人民鞠躬尽瘁。

国家的利益与个人的私欲这组矛盾,从古到今始终在拷问着每个人的灵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这种忧乐观的人,理想远大,精神崇高,追求真理,视国家民族的振兴为己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文天祥、彭德怀不正是这样不平凡的人吗?相反,有的人经不起物欲的引诱,享一时之乐,贪一己之利,而置国家、人民的利益而不顾,鬼迷心窍,灵魂丑恶,行径肮脏,犯下了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罪行。原广西自治区主席成克杰,为了个人多攫取“好处费”,竟然下令压低土地出售价格,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他眼里、心里,哪有“天下人”的位置?只有他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反映。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品德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向历代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学习,汲取其精神滋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各种诱惑接踵而来。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尤其是领导干部,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时刻记住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并代表着人民,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且慢行乐,切勿忘忧,更不能大肆挥霍,贪污受贿,中饱私囊,为一己之乐,造成百姓之忧、国家之忧。

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像一口古老的洪钟,常鸣在人们的心间。

希望你可以帮到你O(∩_∩)O~!\(^o^)/~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屈原 “亦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顾宪成(1550-1612),明代名士,无锡(属今江苏)人,字叔时,号泾阳,世称东林先生。万历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万历二十二年(1594)革职还乡,与弟允成和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往往讽议朝政,朝野应合,东林之名由是大著。和赵南星、邹元标号为三君。有《顾端文遗书》等。
1595年的早春,一位昏死过去几次的病人又一次顽强地睁开双眼,46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又在他的脑海中流淌,他感慨万千,不禁口占一绝:“ 妄拟古之人,岁月蹉跎忽至今。一息尚存应有事,莫将夭寿贰吾心。”意见是说,我从小就立志要像古代的伟人那样做出大事业,但岁月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而今年近半百,生命垂危,且一事无成。然而我怎能去考虑自己的生老病死呢?一息尚存就当奋然进取。这位病人就是明代进步思想家顾宪成。

顾宪成,无锡泾里(今无锡县张泾)人。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初七,卒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五月二十三日。顾宪成小时候家境十分清贫,他的父亲顾学开了爿豆腐作坊,但因家庭人口多,常常入不敷出,要向人借贷,他家住的房子很破旧,不蔽风雨。但是,艰苦的生活环境反而激发了顾宪面奋发读书的决心与进取向上的志向。他6岁就进私熟读书,即聪明,又刻苦,而且怀有远大抱负。他在自己所居陋室的墙壁上题了两句话:“读得孔书才是乐,纵居颜巷不为贫。”颜回,是孔子著名的学生,家里十分贫穷,但他不以为苦,师从孔子,刻苦好学,以学为乐。顾宪成以颜回自喻,表达了自己的苦乐观和贫富观,希望做一个知识的富翁。
知识是海洋。顾宪成既不拘守于一家一说,也不厚古薄今,视野开阔,博览群书,涉猎百家,还读了大量宋代人的近作,如周敦颐的《太极图书》、程颢的《识仁篇》、张载的《西铭》以及朱熹、陆九渊、邵雍、王阳明的著作。他善于掌握全书的主旨大意,不沉溺于训诂章句之类,所以吸收了很多有益的思想。顾宪成在读书中,非常仰慕前贤先哲的为人,一心想仿照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的思想举动去行事。他自撰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达了他读书期间对社会的关注。当时社会风气不正,一些人品德很不端正,没有是非观念,注重私利,见风使舵。顾宪成对这种状况愤愤不平,时时想找出矫正的办法,做到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明万历四年(1576年),27岁的顾宪成赴应天(今江苏南京)参加考试,他在应试的文章《习书经》中指出:天下治理的关键在于用人得当。只有选拔、任用贤才,使之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使国家稳固、政治清明、民情安定。同时,顾宪成还强调朝廷要广开言论,虚心纳谏,以法治国,注意总结前代的经验教训以供借鉴,把国家的事情办好。由于顾宪成的文章立意远大,分析透彻,结果以第一名中举,时人将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顾宪成从此名闻遐迩。
万历八年(1580年)解元顾宪成赴京参加会试,又被录取在二甲第二名,被赐进士出身。当时,得中进士的人就可进入官场,顾宪成从此也就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投身到了社会激流中。

顾宪成带着强烈的政治热情踏上仕途,想为国为民做些有益的事。但当时皇帝明神宗和宦官、王公、勋戚、权臣结合成为一股最反动腐朽的势力,操纵朝政,政治黑暗,军事窥败,财政拮据,而人民由于苛政暴敛被迫反抗的事件也层出不穷。由于明朝国力渐衰,崛起于关外的满洲贵族也逐渐不服明朝中央政府的管辖,并且逐渐构成对明朝的威胁。面对这种国是日非的形势,顾宪成初入仁途,就不顾自己位微言轻,上书直谏,主张举用人才,评论时政得失,无所隐避。他先在户部、吏部任职,后外放桂阳(今属湖南)、处州(今浙江丽水)等地为官,后又奉调再入吏部,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部门任职,他都不媚权贵、廉洁自守、正直无私、办事认真。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时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权倾天下的张居正病情加重,举朝官员深谙张居正喜欢别人恭维、歌功颂德的心理,便联名醵金到东岳庙为张居正祈祉禳灾。顾宪成认为现在全国官场风气日下,一切不问是非,一味迎合顺从,朝政败坏到了歙人忧心如焚的地步,自己不能同流合污。


什么天下之忧而忧什么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的远大政治抱负。同时,他也在勉力后人发愤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什么意思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享福之后才享福。这句话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励了无数的人为国捐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下一句是什么?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三、背景:宋朝时期,滕子京因遭诬陷被贬到岳州当知府,重新修复了岳阳楼,范仲淹受他的嘱托写一篇《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含义是什么?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含义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即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这句话表现出作者的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什么精神?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翻译: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思就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什么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下一句是什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出处:北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什么意思
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两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孕育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幼芽。“先天下之忧而忧”,好就好在一个“先”字上,“后天下之乐而乐”,妙就妙在一个“后”字上。“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什么意思_出处是哪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处是哪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全文如下:《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

遂溪县1979686172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 -
肇张独一:[选项] A. 人一生的忧愁与快乐并存的哲学思想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C. 只有先有忧愁而后才能收获快乐 D. “我承担,我无悔”的不言代价与回报的高尚情操

遂溪县19796861728: 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物有哪些?最好附上事例除了范仲淹 -
肇张独一:[答案] 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而死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 这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吗? 抗清义士夏完淳,十七岁血洒刑场.他在狱中书赠难友诗中的名句“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

遂溪县1979686172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 ). -
肇张独一:[选项] A. 人的一生忧愁与快乐并存的哲学思考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C. 只有先有忧愁而后才能收获快乐 D. “我承担,我无悔”不言代价与回报的高尚情操

遂溪县1979686172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 -
肇张独一:[选项] A. 人的一生忧愁与欢乐并存的思想 B. 一个人只有先有忧愁,而后才能收获欢乐 C.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

遂溪县19796861728: 写出两句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含义的古诗词名句 -
肇张独一:[答案]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

遂溪县1979686172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你的启示. -
肇张独一:[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这句名言还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现在的中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实在令人痛惜.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求学期间,从没有放松过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

遂溪县1979686172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含义. -
肇张独一:[答案]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享福之后才享福.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

遂溪县19796861728: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翻译 -
肇张独一:[答案] 简单来说,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忧愁,在天下人高兴之后才高兴 内涵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和忧国忧民,先人后己...

遂溪县19796861728: 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章怎样写? -
肇张独一:[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它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应把大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二位,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俗话说:...

遂溪县19796861728: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 -
肇张独一:[答案] 忧国忧民,心怀天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