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主要改革

作者&投稿:寿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改革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 (1)春秋: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内容、作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①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废除特权,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禁止弃农经商。③建立县制,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由国家统一控制。作用:秦国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了。 (3)新:王莽改制(背景、中心内容、结果)。背景: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统治。内容:①把全国田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贵族、官僚和大地主占有者反对,农民不满意,土地、奴婢买卖照旧进行。②多次改变币制,变五铢钱为大钱。--掠夺财产,很多人倾家荡产。结果:加剧了矛盾,终于失败。引发农民起义。 (4)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作用)。背景: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内容:经济上实行均田制:①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②受田农民纳租、纳调;③受田农民服徭役和兵役。政治上①迁都洛阳;②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文化上汉化政策: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通婚。作用: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5)后周:世宗改革(内容、作用)。内容:①减免苛捐杂税,安顿流亡农民;②严厉惩治贪官污吏;③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严肃军纪。作用: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军队战斗力大为提高。 (6)北宋:王安石变法(时间、背景、内容、作用、失败原因)。背景:由于军队的不断扩充和官僚机构的膨胀,北宋中期出现一系列统治危机:①军费和官俸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②土地集中现象严重,农民赋税负担不断加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经常爆发;③辽和西夏仍然威胁着北宋的安全,北宋每年负担沉重的"岁币"。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内容:名称内容目的和作用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货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并能增加财政收入。募役法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了政府收。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赋税。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保甲法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也可以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作用:取得一定成效,大量农田得到灌溉。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失败原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用人不当。 (7)明朝:张居正改革(内容、作用)。内容:1581年,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作用:增加了政府收入。虽然失败,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保留了下来。

论影响和成效吴起变法不能少、共产主义更是不可或缺

1.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促使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向封建的土地私有制转变,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政治势力越来越强大,他们要求建立地主阶级政权。与此同时,各国国君为了扩充国力以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而纷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一场改革。商鞅变法废除了秦国的奴隶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使秦国的经济和政治势力逐步增强,为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
2、秦始皇改革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改革。秦始皇是一个目光深远的皇帝,他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实行了中国历史规模最大最全面的一次改革。主要措施有:(1) 确立中央集权与封建制度。在中央,确立新官制,加强皇权的专制独裁地位;在地方,废除了所有的分封诸侯国,推行郡县制。将全国统一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县,皇帝直接掌握地方行政官的任免权。自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正式确立起来,以后各朝各代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按照秦朝的这一体制承袭下来。正因如此,近代的政治改革家谭嗣同才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毛泽东也发出了“历代皆行秦政治”的感慨。可以说,秦始皇使中央集权制得以确立下来,对于以后中国命运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秦始皇采取了以法治国的方针,严刑峻法而治天下。(3)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一系列措施。这一系列措施打破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经济相互独立、交流不畅的局面,客观上对各地的商品流通和经济交往都产生的积极作用,符合了封建经济发展的要求。(4)文化上“书同文”和统一思想。文字的统一,对中华民族长期保持统一及中华文明的传承不断也功不可没。“焚书坑儒”,是对持不同政见者的严厉措施,对民族文化的严重摧残和破坏,它没有起到巩固统治的任何作用,“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秦在改革进行14年后,公元前207年,秦在农民起义中灭亡

3、永贞革新

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就是一次失败的政治改革。唐朝在玄宗时期之后,宦官逐渐形成势力,入枢中央,甚至任免将相和地方节度使,最后发展到支配皇帝。同时地方藩镇势力日益猖獗,不听中央。永贞元年(805年),刚继位的唐顺宗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与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从维护统一出发,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罢宫市、五坊使。剥夺宦官鱼肉百姓权力。(2)取消进奉。通过唐顺宗下令,除规定的常贡外,不许地方节度使别有进奉。(3)惩治贪污,打击贪官。(4)打击宦官势力,收回军权。(5)抑制藩镇。(6)放宫女,散女乐,节省皇家开支。这些改革措施看,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革除了一些弊政,受到了百姓的拥护。但是改革只坚持了七个月,改革者被既得利益集团罢去职务。永贞革新运动被扼杀,唐朝政治更加黑暗,从此唐朝又创了一个新的恶例。宦官拥立皇帝,朝官分成朋党,在唐宪宗以后,都开始表面化了,唐朝政局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过一百年,唐朝灭亡。

4..庆历新政
中国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四年三月,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5. 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宋神宗即位,立志革新,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变法中,王安石建立了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吕惠卿、曾布等人参与草拟新法
6.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于485年颁布了均田令,494年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
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魏孝文帝规定了官员的俸禄,严厉惩办贪官污吏;实行了“均田制”,把荒地分配给农民,成年男子每人四十亩,妇女每人二十亩,让他们种植谷物,另外还分给桑地。农民必须向官府交租、服役。农民死了,除桑田外,都要归还官府。这样一来,开垦的田地多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北魏政权的收入也增加了。

7、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是明朝中期政治家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明朝中叶,贵族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接二连三地发生。明王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1573年至1582年,他实行了改革,主要措施:

政治上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推行“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

经济上改黄河水道,推行“一条鞭法”。他曾任用著名水利学家潘季驯督修黄河,使黄河不再南流入淮,于是“田庐皆尽已出,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而漕河也可直达北京。 推行“一条鞭法”。这是张居正在经济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重大变革。 明朝初年的赋税制度十分繁杂。当时的赋税以粮为主,银绢为辅,分夏秋两季征收。此外,还规定农民要服各种徭役,并交纳特殊的土贡等等。“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实行这种办法,使没有土地的农民可以解除劳役负担,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作用。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比较容易离开土地,这就给城市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来源。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这对工商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条鞭法”的推行,使明政府的岁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国库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军事上积极防御。他派戚继光守蓟门,李志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敌台”3000余座。他还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从此,北方的边防更加巩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经过上述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国家的经济状况有了改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在国防上增强了反侵略的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

张居正领导的改革前后坚持了十年。在改革结束40多年后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再过十多年,明朝灭亡。

8.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

中国历史上主要改革失败的原因

中国自战国以来,历代统治者为了化解社会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都在不同时期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改革,但这些改革无一例外地以失败而告终,随着改革的失败,推行改革的封建王朝也无一例外地走上了衰败的道路,最后不得不以革命的方式进行改朝换代,暂时缓解社会矛盾,维持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一、历史上最为著名几次的改革回顾。

战国的变法。著名的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燕国的乐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等,前后八九十年间,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其中尤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并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汉代的改革。一是汉武帝时期的桑弘羊是一位坚定地沿着商鞅足迹前行的改革家。为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商贾兼并,削弱地方势力,反对外来侵略,他果断采取了盐铁专卖、均输法、平准法、徙民边塞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二是王莽的“托古改制”。下令恢复古代的井田制,借以实现“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汉书·王莽传》)的理想;通过恢复三代主要是西周的礼乐制度,确保宗法地主势力的统治和宗法封建贵族的世袭地位;又仿照古代“工商食官”的制度,下令实行“五均六管”,垄断工商业和高利贷。同时,他还假托古制,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更改官制,授爵封官,滥改行政区划与建制等等。唐杨炎中期变法。唐德宗时,由于国家控制的户口骤减而使国家减少了收入,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这是当时又一重要的社会矛盾。在这两种危及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的矛盾面前,唐德宗却没有实行相应的配套改革,而是只抓钱粮,由杨炎主持两税法的改革,即按田地、资产征收夏秋两税。两税法的实行,使赋役负担趋向合理,政府也因此增加了收入。这在中国税制史上是一次重要的改革。它简明易行,历代相沿,至明初而不改。尽管税制改革很成功,但却不可能化解政治上的藩镇割据与中央统一的矛盾,致使社会动荡不已,唐王朝国力日渐衰败,最终导致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宋朝王安石变法。为改变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宋神宗依靠王安石进行变法,全面改革赋役制度和军事制度,先后颁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免行法、方田均税法、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力图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新法的实行确实使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高利贷者的剥削受到一定限制,打破了他们习以为常的剥削秩序,政府因而增加了赋税收入。明朝中期张居正改革。明朝中期政治家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在内政方面,他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在经济方面,张居正的成绩最为突出。他曾任用著名水利学家潘季驯督修黄河,使黄河不再南流入淮,于是“田庐皆尽已出,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而漕河也可直达北京。使明政府的岁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国库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清末光绪皇帝主持的维新变法。自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十一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正式变法,重用康有为等维新人物,力图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除旧布新。不过,光绪皇帝推进改革的办法,是靠发布谕旨。有时一天竟多达十几道,反映了他变法的急切心情。据统计,在“百日维新”期间,他一共发了110道谕旨、诏令。但光绪皇帝靠这种急风暴雨式地颁布谕旨推进改革的做法,没有收到什么实效。

二改失败的原因

上述中国历史上几次主要的改都无一例外的以失败而告终,改革者本人也惨遭杀害。究其失败的原因,以本人学浅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未从根本上触动专制主义政治体制。这些改革只是出于财政上的考虑,单打一式地推进赋役制度改革,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由于受封建政体的限制,这些改革没有也不可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王朝的经济发展,却因为无法克服当时日益积累的社会矛盾,甚至导致国家四分五裂。唐德宗任用宰相杨炎推行的改革,就是突出的例子。尽管杨炎变法很成功,但却不可能化解政治上的藩镇割据与中央统一的矛盾,致使社会动荡不已,唐王朝国力日渐衰败,最终导致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二是改革受到了来自新旧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由于改革不可避免地要改变社会的利益格局,削弱旧的利益集团,产生新的利益集团,结果由于受封建专制政体的束缚,改革者的力量无法有效调整新旧利益集团的关系,导致改革受到各种各样利益的反对,最后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如王安石变法,就是由于新法损害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遭到朝野上下守旧派司马光等人的强烈反对。司马光曾说:“四患(指青苗法、免役法、将兵法和对西夏的关系)未除,吾死不瞑目矣!”(《宋史·司马光传》)。宋神宗在守旧派的压力面前动摇,导致王安石两次罢相。宋神宗死后,高太后控制朝政,以恢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宋史·高皇后传》),把改革派驱逐出中央政府,改革最终失败,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三是,改革未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改革本身必须注重效率问题,但如果改革者不顾一切地追求效率而不注意社会公平,在改革过程中,就会造成不同地区、不同阶层贫富严重不均,会造成犯罪增加,使社会重新陷于不稳定状态,甚至引发动乱。汉武帝任用桑弘羊进行改革,实行边郡屯田政策,分军屯和民屯两种,规模相当大。边郡屯田,有很多优惠政策,收到很好的效果,出现了“长城以南,滨塞之郡,马牛放纵,蓄积布野”(《盐铁论·西域篇》)的繁荣景象。魏孝文帝针对北魏初年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严重的现实,颁行均田令,限制土地兼并的发展,并通过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把大量豪强地主的荫附人口吸收过来,使其重新转化为国家编户。清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把人丁徭役等各种税项归入田亩,地丁合一,丁银与田赋均以田亩多少作为征税原则,让富人代替穷人缴纳部分赋役,从而减轻了对贫苦农民的剥削。诸如此类,都是改革过程中,注重协调不同阶层之间均衡发展的具体例证。

四是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改革,都是在君主专制政体下自上而下推行的,但改革过程中无不遇到朝野上下守旧势力的阻挠与破坏。革新与守旧两种势力的斗争,往往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或支持改革的皇帝是否真正拥有实权和他所依靠的官员是否得力,即支持改革的官僚集团能否树立权威,提高政权的调控能力,如果改革派不能在权力斗争中失败,或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失当,地方势力坐大,成尾大不掉之势,则改革必然进行不下去。王莽、王安石、清光绪帝等改革之所以失败,就是改革者在权力争斗中失掉了应有的权威。有的改革甚至因改革家逝世、被废黜、被罢职等原因而半途而废,形成“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局面,导致社会重新陷入不稳定之中。

改革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必然会碰到各种阻力并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往往道路艰难,险象环生。因而改革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而且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勇气。历史上的每次改革几乎无一不触犯部分贵族或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因而总要受到他们的竭力反对、攻击甚至诽谤。商鞅变法遭到落后贵族的反对,孝文帝改革遭到鲜卑贵族的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杨炎的两税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都因遭到大地主的反对而最终失败。这些历史经验,是值得今天的最高当政者深以为鉴的


全世界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变革有哪些?
俄国:彼得大帝改革,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彼得一世推动俄国向西方化改革,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经济和海军,打开俄国现代化的大门。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解放了农奴,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社会变革。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联领导人列宁实施,允许私有企业和市场经济存在,缓解了苏联的经济危机。戈尔巴乔夫...

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大的改革?
中国近代史上,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改革尝试,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改革:1. 洋务运动(1860年代起始):这场改革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宗旨,由恭亲王奕欣领导,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地方官员积极参与。洋务运动期间创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机构,并翻译了大量科学书籍,...

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改革是什么?
第三次: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也伤害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在宋神宗去世后,王安石的变法也就被废除了,虽然没被杀,但却也是被贬。第四次: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俗称“一条鞭法”,...

大胆改革,历史上著名的几次变法,你都知道吗?
变法,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做重大的变革。纵观中国上千来年的历史,通过改革以强国,是古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历史上著名的几次变法,你都知道吗?1、 商鞅变法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历史上有哪些重大的改革?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也是日本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明治政府首先采取“奉还版籍”、“...

中国近代历史上共经历过几次改革?
中国近代历史上共经历过三次重要的改革运动:1. 洋务运动:该运动在经济层面上催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有助于打破自然经济体系,推动中国向近代化转型。在政治领域,它引发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与传统封建势力的对立。思想上,洋务运动冲击了旧有的观念体系,为西方知识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此外,它在军事...

世界历史上有几次著名改革
我国公元前700年后:管仲改革(春秋前赋税改革)、魏文侯变法(战国),著名的商鞅变法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 公元1272年忽必烈改制 公元1572年张居正改革 古雅典: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解负令)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改革(陶片放逐法)欧洲:早期(一工前):英国资本主义改革1640...

历史上著名的改革有哪些
2。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政治改革,如商鞅变法、李悝变法等。3。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耶律阿保机改革、清初皇太极改革等。4。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如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外国的:法国大革命(前前后后三次啊。。),光荣革命(英国的,是历史上第...

历史上重大改革事件?
3。1861年改革(人教九上19),俄国,亚历山大二世。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解放时可以出钱赎买份地。 加快了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其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4。戊戌变法(八上)1898,清光绪皇帝年间。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派人士;鼓励私...

古今中外改革历史故事
同时刘裕改革在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历史作用。5、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大新县13792987762: 历史上著名的变法或改革运动有哪些? -
俎骆思连:[答案] 中国古代改革或变法的类型.1.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等.2.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政治改革,如商鞅变法、李悝变法等.3.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耶律阿保机改革、清初皇太极改革等.4.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

大新县13792987762: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都有哪些 -
俎骆思连:[答案] 春秋:管仲改革(最早的政改) 战国:李悝变法(最早的变法) 商鞅变法(最成功、最深彻、影响最深的变法) 苏秦齐国变法、吴起楚国变法、屈原楚国变法、申不害韩国变法、胡服骑射(赵武灵王) 汉朝:晁错变法、王莽政改 宋朝:王安石变法...

大新县13792987762: 中国历史著名的改革有哪些?
俎骆思连: 1、春秋:管仲改革.结果:革新了内政, 发展了生产. 2、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 害、齐国邹忌、秦国商鞅各有变法.商鞅变法 使秦国旧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成为 实力最强的国家. 3、新朝:王莽改制.结果:加剧了护盾, 引发农民起义. 4、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加速北方 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5、后周:世宗改革.作用:经济得到恢 复,军队战斗力提高. 6北宋:王安石变法.作用:取得一定成 效,大量农田得到灌溉,政府收入有所增加. 7、明朝:张居正改革.作用:增加了政府 收入,保留了用银两收税的办法.

大新县13792987762: 世界古代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改革?为我列举一下. -
俎骆思连:[答案] 1.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背景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改革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的土地问题,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运用"中庸"调停,平衡平民和贵族的关系,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并未解决.梭伦改革的影响①梭伦改...

大新县13792987762: “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帮帮忙,急需. -
俎骆思连:[答案] 管仲改革 魏文侯变法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忽必烈改革 张居正改革 梭伦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 英国资本主义改革 法国大革命 农奴制改革 德国资本主义改革 我国百日维新、1911辛亥革命

大新县13792987762: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 -
俎骆思连:[答案] (1)关键在于抓住两次改革的社会背景,商鞅变法是处在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会背景是民族融合的加强.举例依据教材内容. (2)商鞅变法促进就秦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物质基础;北...

大新县13792987762: 列举历史上古今中外范围3次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改革(改革原因、内容、成败原因的分析和认识,改革的启示.) -
俎骆思连:[答案] 范围太广了.古代:世界:伯利克里改革、查理马特改革、大化改新、中国: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近代:世界: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罗斯福新政、中国:戊戌变法、现代:世界:苏联...

大新县13792987762:   (15分)【历史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选取了古今中外九大著名改革事件,其产生的历史作用各不相同,主要有如下五... -
俎骆思连:[答案] ①富国强兵手段:商鞅变法(或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等),使秦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3分)②思想解放形式:戊戌变法,(或欧洲宗教改革)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3分)③生产关系调整:王...

大新县13792987762: 世界历史的重大改革 -
俎骆思连: 亚洲: 齐国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土地改革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国) 大化改新、织田信长财政改革、德川政府三大改革、明治维新(日本)欧洲:梭伦改...

大新县13792987762: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嘉永年间(1848 - 1854)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 -
俎骆思连:[答案] (1)含意:日本民族强烈要求学习西方文明,摆脱落后境况;强烈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4分) 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日本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使日本军事力量集中,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