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化石鉴定

作者&投稿:余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叶虫化石怎么鉴定真假~

作为化石收藏爱好者和三叶虫爱好者,我来认真而简要地说一下吧 收藏化石首先要对化石有普遍性的了解,包括 化石的形成类型:实体、印模、铸型等等; 以纪来分的地质年代:从寒武到跟第四纪。凭借兴趣可以深入某一个纪的地质组 产地:一般是结合上一条来看,某个产地只会属于某一纪(比如著名的澄江动物黑林铺组,贵州凯里动物群属于凯里组) 化石在生物界中的分类:动物还是植物?动物一般比较常见,至少要对常见化石物种分类有一些普遍概念,笔石动物门,腕足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的物种是化石最常见的;另外陆地沉积还常见脊椎动物门。化石原产地的地理类型:海洋(深海,浅海,朝间带?)陆地(湖泊,河流、火山),实际上相当复杂;重要的是不同地理类型的沉积包含了不同种类的化石,。另外至少认识沉积岩吧然后开始扯到三叶虫 >_< 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形超刚三叶虫亚纲,下分n个目(球接子目、莱得利基虫目、纵棒头虫目、裂肋虫目、镜眼虫目、褶颊虫目等。分头胸尾三部分,其中头部是鉴定三叶虫的重中之重,胸部对于鉴定几乎一点用处都没有,尾部有时候有用,特别是某些尾部特别的种类。随着演化进行,小三的头部构造越来越复杂,尾部也程增大趋势(早期寒武纪的莱得利基类尾巴极小,仅仅到了奥陶纪,就出现了各种巨型尾巴的三叶虫)。头部有一些基本构造,头鞍,眼叶,面线、颊之类的。 建议手持实物标本对照图谱看,如果能自己鉴定到属种就很不错了。然后照着实物标本自己画一下头部的构造 可以地点+三叶虫为关键词搜一下相关论文,然后看地图去寻找实际的三业虫产地。加入相关论坛(化石网、化石爱好者等)更方便一些。 书目可以参考:80年代出版的古生物志有数本三页虫系列,大学图书馆可能会有,旧书市场也有,这一系列非常棒!另外近些年出版的澄江动物群、凯里动物群的系列书也不错。顺便上两张极品三叶虫标本化石

【任务描述】 ①掌握古生物的分类单位;②掌握种的概念,并与现代生物种的概念进行比较;③能够根据命名法则对古生物进行正确命名;④了解古生物拉丁名的知识。
为了对种类繁多、形态多样的古生物进行系统研究,必须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疏关系,把它们归并成不同的类群,做不同的等级系统排列并命名,即进行分类研究。按照生物亲缘关系所做的分类称为自然分类。由于古生物化石保存常不完整或难以像现生生物那样直接确定其亲缘关系,因此有时只能按照化石之间形态上的表面相似性做人为分类。
一、分类单位
古生物化石的分类采用与现生生物相同的分类等级和分类单元,其主要分类等级是: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和种(species)。除这些主要分类单元外,还可插入各种辅助单位,如亚门、亚纲、亚科、亚属、亚种和超纲、超目、超科等。
任何等级上的生物类别都可以称为分类群。每一分类群都由一些具有共同性状的生物所组成。共同的性状越多,其分类等级越低;共同的性状越少,其分类等级越高。
种(也称为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它不是人为的单位,而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实体。生物学上的物种是由通过自然杂交可生育具有繁殖能力的后代的一系列自然居群所组成的,它们与其他类似机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同一物种有共同的起源、共同的形态特征,分布于同一地理区和适应于一定的生态环境。化石物种的概念与生物学相同,但由于对化石不能判断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化石物种更着重以下特征:①共同的形态特征;②构成一定的居群;③居群具有一定的生态特征;④分布于一定的地理范围。有些种内由于居群的变异积累,可区分为亚种或变种。不同居群因地理隔离在性状上出现分异可产生地理亚种;在古生物学中由于地质年代不同而显示的种内性状特征的分异,可构成年代亚种。此外,在化石材料中,常有生物体的各个部分分散保存在地层中,我们往往很难肯定它们原先是否生长在同一生物体上。例如,古生代高大的石松植物分别保存的树皮、树根、孢子囊穗等,可分别给予属种名称。这种只按其形态的相似性而定的属称为形态属。在同一形态属名下,可能包括来源不同甚至亲缘关系十分疏远的生物。但随着化石材料不断发掘,人们会逐渐找出这些分散保存化石之间的真正亲缘关系。
二、古生物的命名法则
所有经过研究的生物都要给予科学的名称,即学名。学名要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来建立。各级分类单元均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来表示。属(及亚属)以上单位的学名用一个名词来表示,即用单名法,其中第一个字母大写;种的名称则用两个词表示,即双名法,由它所归属的属名(名词)加上种名(形容词)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种名,种名的第一个字母用小写,但种名前的属名的第一个字母仍应大写。对于亚种的命名,则要用三名法,即在属和种名之后,再加上亚种名(形容词),亚种名的第一个字母亦要小写。在印刷和书写时,属和属以下单元的名称字母用斜体表示,属以上的名称用正体。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名,还应包括命名者的姓氏和命名时的公历年号,后两者间以逗点隔开,如Squamularia grandis Chao,1929。以老虎为例,其分类系统和名称体系如下:
界——Animalia动物界
门——Chordata脊索动物门
亚门——Vertebrata脊椎动物亚门
纲——Mammalia哺乳纲
目——Carnivora食肉目
科——Felidae猫科
属——Panthera虎豹属
种——Panthera tigris虎种
有些种下可分亚种(subspecies),例如,在我国,虎有6个地理亚种。
生物命名法规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是优先律,即生物的有效学名是符合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所规定的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遇有同一生物有两个或更多名称时则构成同物异名,或不同生物共有同一个名称时则构成异物同名,应依优先律选取最早正式发表的名称。例如,腕足动物弓石燕属Cyrtospirifer是Nalivkin于1918年最早命名的,后来Grabau在1931 年又将同一属命名为Sinospirifer,依据优先律,后者应废弃。
在化石研究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不能进行确切鉴定到种的情形,这时要用特殊的表示方法来标示。其表示方法通常是在属名后加注一些拉丁缩写词。
(1)sp.(species的缩写)为未定种,表示标本鉴定后难于归入已知种中,而又无条件建立新种,如Redlichia sp.。
(2)sp.indet.(species indeterminata,即不能鉴定的种)为不定种,表示化石保存欠佳,无法鉴定到种。
(3)cf.(conformis,相似、可比较)为相似种或称比较种,指与某一已知种形态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仍有一定的差别,如Fusulina cf.cylindrica。
(4)aff.(affinis,亲近)为亲近种,说明标本与某一已知种有一定亲缘联系,但特征上又存在差异。由于化石之间的亲缘关系的确定具有明显的人为性,因此,近年来古生物学家们一般不再使用aff.表示法。
(5)gen.nov.(genus novum,新属)和sp.nov.(species novum,新种)分别置于属名、种名之后,示该名称为第一次提出的新属名或新种名。如属、种名称都是新命名的,则可在其后记以gen.et sp.nov.(genus et species novum),表示新属和新种。
三、古生物学分类系统
生物及化石可以按各种各样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类。但是古生物学的分类系统都是以化石形态和结构上的相似程度为基础的。这种分类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它是以许多形态学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的,而且它基本上能反映生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因而被称为自然分类系统。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把具有共同构造特征的生物(包括化石)归为一类,而把具有另外一些共同特征的生物归为另一类,于是整个生物界(包括现生生物和古生物)可以根据其固有的性状特征之间的异同关系,归纳为一个统一多级别的分类系统。下面是古生物学分类系统中部分化石比较常见的一些门类:
动物界Animal Kingdom
原生动物门Protozoa,典型化石代表:肉足虫纲有孔虫目 亚目
海绵动物门Spongia
古杯动物门Archaeocyatha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典型化石代表:珊瑚纲四射珊瑚目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软体动物门Mollusca,典型化石代表:腹足纲、双壳纲、头足纲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典型化石代表:三叶虫形超纲三叶虫纲和甲壳超纲介形虫纲
苔藓动物门Bryozoa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典型化石代表:笔石纲
脊索动物门Chordata,典型化石代表:脊椎动物亚门
植物界Plant Kingdom
低等植物Lower Plants
蓝藻植物门Cyanophyta,典型化石代表:叠层石
硅藻植物门Bacillariophyta
甲藻植物门Pyrrophyta,典型化石代表:沟鞭藻
金藻植物门Chrysophyta,典型化石代表:颗石藻类
轮藻植物门Charophyta
高等植物Higher Plants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原蕨植物门Protopteridophyta
石松植物门Lycophyta
节蕨植物门Arthrophyta
真蕨植物门Pteridophyta
前裸子植物门Progymnospermophyta
种子蕨植物门Pteridospermophyta
苏铁植物门Cycadophyta
银杏植物门Ginkgophyta
松柏植物门Coniferophyta
有花植物门Anthophyta
另外,还有分类位置未定的典型化石代表,如牙形石Conodonts。
四、拉丁文简介
拉丁语原本是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方(Latium,意大利语为Lazio)的方言,后来因发源于此地的罗马帝国势力扩张而将拉丁语广泛流传于帝国境内,并定拉丁文为官方语言。而基督教普遍流传于欧洲后,拉丁语更加深其影响力,从欧洲中世纪至20世纪初叶的罗马天主教为公用语,学术上论文也大多数由拉丁语写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各民族语言代替了拉丁语,但在学术领域里拉丁语仍有它的地位。医学、药学、动物学、植物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的新术语仍采用拉丁语或拉丁化的希腊语词根作为构词的基础。拉丁语现仅为梵蒂冈官方语言。
按照国际动植物命名法规的要求,生物名称必须是拉丁词或由希腊词等加以拉丁化的词。名称为复合词,其构词成分应是同源的,即同为拉丁词或同源于希腊词,不可将二者混用。拉丁语中共有25个拉丁字母,缺英语中的W,分单元音(a,e,i,o,u,y)、双元音(ae,oe,au,eu)、单辅音(b,c,d,f,g,h,j,k,l,m,n,p,q,r,s,t,v,x,z)和双辅音(ch,ph,rh,th),共有九种词类,与生物命名关系较大的是名词和形容词。名词和形容词都有单数、复数,阳性、中性、阴性和六种变格。第一格(主格、原形)多用于属及属以上的分类单元,第二格(所有格)常用作种本名。

【任务描述】 ①了解节肢动物门特征,掌握三叶虫背甲构造;②根据三叶虫化石鉴定方法,鉴别常见的三叶虫纲动物化石;③了解三叶虫纲动物化石在地层古生物研究中的作用。

一、节肢动物门特征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庞大的一门,占现生动物的85%,包括大家熟知的虾、蜘蛛、蚊子、苍蝇等。节肢动物对环境适应性很强,几乎遍布地球所有生态领域,部分寄生于动、植物体内外。节肢动物的体节已愈合成头、胸、腹或头、胸、尾三部分,每一体节通常具一对附肢,附肢又分成若干关节相连的分节,故名“节肢动物”。

三叶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绝灭的一个纲,也是节肢动物门中化石最多的一类。三叶虫身体扁平,披以坚固的背甲,腹侧为柔软的腹膜和附肢。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三叶虫因此得名。

二、三叶虫背甲构造

背甲成分以碳酸钙和磷酸钙为主,质地较硬;背甲呈长卵形或圆形,通常长3 ~10cm,最小不及5mm,最大可达70cm。从结构上可分为头甲、胸甲和尾甲(图2-38)。

(一)头甲

头甲构造复杂,是分类和属种划分的主要依据,多呈半椭圆形,中间有隆起的头鞍和颈环,其余称颊部,颊部中央常具眼和眼叶,多数三叶虫中通过眼的内侧与眼叶之间有一对狭缝切穿颊,而将头部分为头盖和活动颊,这对狭缝称面线。

◎头鞍:头鞍是头部中间隆起部分,两侧为背沟所限,其形状多样,有两侧平行的,有向前收缩的,有中部收缩的,也有向前扩大的等。头鞍有时光滑,有时具成对的沟,为头部分节的痕迹,称头鞍沟或鞍沟,鞍沟数最多不超过5对,鞍沟把头鞍分成若干鞍叶。在某些类群中头鞍中后部中央有一小瘤称为中瘤,头鞍之后为颈环,其间以颈沟为界,颈环中部可具颈瘤,有时向后延伸成颈刺。

图2-38 三叶虫背甲构造模式图

(据童金南,2007)

◎前边缘:是头鞍之前背壳的总称,被边缘沟区分为外边缘和内边缘,其发育程度与头鞍向前延伸的程度成相互消长的关系。

◎固定颊:三叶虫的颊部如果具面线,面线之间的区域统称头盖,两侧则称活动颊。在面线内侧头盖外缘有一对半圆形隆起部分称为眼叶,对眼起支持作用,其形状、长短、宽窄,以及和头鞍的相对位置十分重要,眼叶前端可具一上凸的脊线与头鞍前侧角相连,称为眼脊。

◎活动颊及眼:活动颊系指面线外部的颊面,眼位于其内缘,并可分为两类,即复眼和聚合眼,前者为一个眼角膜覆盖所有的小眼体,为多数三叶虫所具有,后者每个小眼体各自为一个眼角膜覆盖,小眼体之间为巩膜板所隔,仅为镜眼虫类和少数手尾虫类具有。头甲侧缘与后缘之间的夹角称颊角,可向后伸长成颊刺。

◎面线类型:面线是通过眼与眼叶之间切穿颊部的狭缝,将眼叶之前的面线称面线前支,其后称面线后支,面线前支可在头鞍之前的背侧或腹侧会合,也可在前缘会合。面线后支根据伸展方向分为后颊类面线(后支在颊角之内的)、前颊类面线(后支在颊角之前)和角颊类面线(后支切于颊角)。也有的三叶虫无面线,有的处在头甲边缘,称为边缘式面线(图2-39)。

图2-39 三叶虫面线类型

(据何心一等,1987)

(二)胸甲

由若干胸节所组成,胸节的数目各类不一,成虫最少的为两节,最多可达40节以上。每一胸节以背沟为界可区划为中间的轴节和两侧的肋节。轴节的前端有一椭圆形的关节部分称关节半环,关节半环在虫体平铺时伏于前一轴节之下,弯曲时即外露。肋节一般狭长,其末端形状不一,或圆润或作切角状或延长成肋刺。各肋节所具的沟称肋沟(图238)。

(三)尾甲

由若干尾节互相融合而成,其形状、大小和凸度变化很大,少数类别尾部极小而不分节。尾部也由背沟纵分尾三叶,各轴节之间由横的环沟为界,各肋节之间有间肋沟为界,分节明显与否各类不一。肋叶的外侧可具边缘和边缘沟,边缘隆起或凹下,宽窄不一。尾的外缘或整齐,或具刺状构造,刺的形成和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肋刺、侧刺、次生刺和尾轴刺等(图2-38)。

(四)球接子类背甲构造

球接子类的头部无眼及面线,个体比较小,其背甲基本构造与前述三叶虫的背甲构造有一定的区别,具体构造名称如图2-40所示。

三、三叶虫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三叶虫全为海生,大部分三叶虫的习性为浅海底栖爬行或半游泳生活,另一些还可在远洋中游泳或漂游。底栖三叶虫身体扁平,有的三叶虫可钻入泥沙生活,其头部结构坚硬,前缘形似扁铲,便于挖掘。有的头甲愈合,肋刺发育,尾小,具尖末刺,用以在泥沙中推进。另外,也有适于在松软或淤泥海底爬行生活的类型,其肋刺和尾刺均很发育,使身体不易陷入泥中。营漂游生活的类型,往往身体长满长刺。

三叶虫自早寒武世开始出现,以寒武纪和奥陶纪最繁盛,志留纪、泥盆纪逐渐衰退,石炭纪、二叠纪仅有少数代表生存,二叠纪末全部绝灭。

图2-40 球接子类背甲构造模式图

(据卢衍豪,1965)

四、三叶虫纲化石观察方法及步骤

(1)先确定手中标本属三叶虫个体中哪一部分。完整三叶虫背甲极少见,多数为分散保存的头甲和尾甲,而活动颊和胸节易破损,亦不多见。因此必须学会判断手中标本相当于完整个体中哪一部分。

(2)确定为头甲部分,重点观察:①头甲的形状、颅部的形状;②面线的变化及类型;③头鞍的形状,鞍沟的有无,对数、深浅等;④固定颊的宽窄,活动颊的形状及与固定颊宽度之比,眼叶的形状、大小、有无眼脊。

(3)确定为尾甲部分,重点观察:①尾甲的形状、大小、分节清楚程度;②尾轴形状、轴节数目、尾轴末端的形状;③尾肋分节情况,分节是否和轴节一致;④有无尾刺,尾刺的对数、大小、长短的分布情况。

(4)若为整体保存,除观察上述特征外,还应注意:①头甲与尾甲的相对大小;②胸甲的轴节数目、轴节与肋节的相对宽度及轴刺等。

五、技能训练——常见三叶虫纲化石鉴定

(一)目的和要求

(1)通过三叶虫的标本观察,掌握三叶虫背甲主要构造。

(2)掌握一定数量三叶虫的化石代表。

(二)使用仪器、工具、用品

多媒体设备,放大镜(15~20 ×),实验报告,化石标本。

(三)实习报告要求

每人至少观察10块标本,选5块标本作图并描述主要构造特征。

(四)鉴定内容

根据头鞍、面线、胸和尾部等特征,三叶虫纲可分为:球接子目、莱得利基虫目、耸棒头虫目、镜眼虫目、裂肋虫目、褶颊虫目。

1.球接子目

Ptychagnostus Jaekel,1909 (褶纹球接子):头鞍前叶呈亚三角形,基底叶被一对浅沟横穿。尾轴末叶三角形,未达后边缘,中部具大的中瘤,尾缘无刺。中寒武世。

2.莱得利基虫目

Redlichia Cossman,1902 (莱德利基虫)(图2-41 之2):头部半圆形,头鞍锥形,两侧近于平行或略收缩;3 ~4 对鞍沟。内边缘极窄,眼叶大,新月形,后端接近头鞍。固定颊狭,活动颊宽,具较壮大颊刺。面线前支与中轴交角45 °~90 °。胸节多,向后弯曲成肋刺。尾板极小。早寒武世。

3.耸棒头虫目

Dorypyge Dames,1883 (叉尾虫)(图2-41 之3):头鞍特别宽凸,两边平行,至前端略收缩,在收缩处具两个鞍前侧坑,三对头鞍沟短浅。眼叶位于中部。颈刺长。尾轴高凸,尾刺5~6对,一般第5对粗而长。壳面具小疣点。中寒武世。

4.镜眼虫

Coronocephalus Grabau,1924 (王冠虫)(图2-41 之4):头甲半圆形或近三角形。头鞍前端膨大成球形,后端窄,三对鞍沟相连。眼呈棒状,无眼脊。前颊类面线,活动颊边缘上有9个齿状瘤。头部均有粗瘤。尾部呈次三角形,长度大于宽度,肋部分有5~10对肋节,中轴分节较肋部多。志留纪。

Dalmanitina Reed,1906 (小达尔曼虫)(图2-41 之5):头鞍向前扩大,三对倾斜的鞍沟,最后一对分叉。前边缘狭或无。眼叶大。固定颊具短颊刺。尾呈圆三角形,尾轴具8~14节,肋部具7~8节,后端带有一末刺。中奥陶世-早志留世。

5.裂肋虫目

Odontopleura Emmrich,1839 (齿肋虫)(图2-41 之6):头鞍侧叶较大;颈环两侧分出一对侧叶,中叶上隆并伸出一对颈刺;眼叶小,位于与后一对鞍沟相对的位置;颊刺和胸部肋刺均纤细。尾甲极宽,具多对侧刺,其中一对特别长。中志留世。

6.褶颊虫目

Shantungaspis Chang,1957 (山东盾壳虫)(图2-41 之7):头盖横宽,头鞍向前略收缩,具3对鞍沟;具颈刺;内边缘宽,边缘沟深、宽;外边缘窄而凸,中部宽,向两侧变狭。眼叶中等大小,以平伸的眼脊与头鞍前侧相连,因而眼前翼和内边缘宽度一致。早寒武世晚期。

图2-41 三叶虫化石代表

1.Homagnostux (等称球接子)(1a.头甲,1b.尾甲);2.Redlichia (莱德利基虫)(背甲);3.Dorypyge (叉尾虫)(3a.头盖,3b.尾甲);4.Coronocephalus (王冠虫)(背甲);5.Dalmanitina (小达尔曼虫)(背甲);6.Odontopleura (齿肋虫)(背甲);7.Shantungaspis (山东盾壳虫)(头盖);8.Bailiella (毕雷氏虫)(8a.头甲,8b.尾甲);9.Chuangia (庄氏虫)(9a.头盖,9b.尾甲);10.Damesella (德氏虫)(背甲);11.Drepanura (蝙蝠虫)(11a.头盖,11b.尾甲);12.Blackwelderia (蝴蝶虫)(12a.头盖,12b.尾甲);13.Nankinolithus (南京三瘤虫)(头甲)

BailiellaMatthew,1885 (毕雷氏虫)(图2-41 之8):头鞍锥形,前端浑圆不伸达外边缘,三对头鞍沟不清楚;颈沟明显,固定颊极宽;无眼,有时可见微凸的放射状沟纹的眼线。活动颊极窄,有颊刺。尾部小,5节。中寒武世。

Chuangia Walcott,1911 (庄氏虫)(图2-41 之9):头鞍长,两侧平行或略向前收缩;内边缘极窄或无,外边缘凸起成脊状;眼叶中等大小;固定颊宽。尾甲横宽,轴窄而凸,肋部不明显。晚寒武世中期。

Damesella Walcott,1905 (德氏虫)(图2-41 之10):背壳椭圆形,头部宽,头鞍长亚筒状,向前逐渐收缩,鞍沟短,2 ~3 对。颈沟深。固定颊宽。眼叶中等大小,位于头鞍横向中线的位置。眼脊窄。无内边缘,外边缘厚而突起。尾部呈半圆形,中轴呈锥形,后端圆,肋部上有较深的肋沟,尾缘具尾刺6~7对(常为6对),第1对较长。壳面具瘤点。中寒武世。

Drepanura Bergeron,1899 (蝙蝠虫)(图2-41 之11):头甲横宽,颅部近三角形,头鞍宽短而凸出,前端收缩,具有3对头鞍沟,眼叶小而凸出,紧靠头鞍前部。固定颊极狭。尾甲近三角形,前侧端向后伸出一对长刺,两刺之间成齿状。晚寒武世。

Blackwelderia Walcott,1906 (蝴蝶虫)(图2-41 之12):头甲横宽,有的表面具斑点,头鞍呈截锥形,具有两对鞍沟,向后倾斜。眼叶中等大小,时常突起,大约位于头盖中部,无眼脊。内边缘凹下,外边缘极凸。尾近三角形,尾缘常具七对刺(大致等长,有时第6对较长),表面具疣点或光滑。晚寒武世。

Nankinolithus Lu,1954 (南京三瘤虫)(图2-41 之13):头鞍强烈凸起如梨形。具3对鞍沟,后两对明显。颊叶无侧眼粒和眼脊。饰边分为一个凹陷的内边缘和一个略为凸起的颊边缘,内边缘有三行小孔,排列呈放射状的陷坑,颊边缘上的小孔,在前部呈放射状排列,侧部则作不规则互相交错排列,颊刺向外伸展。尾部短,三角形,中轴狭,分节明显,肋叶有3对深的肋沟。晚奥陶世。




节肢动物生活习性 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
1、节肢动物生活习性为食性、趋性、假死性和群集性。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蚊、蝇、蝴蝶、蜘蛛、蜈蚣以及已灭绝的三叶虫等。2、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节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由一列体节构成,异律分节,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或头部与胸部愈合为头胸部...

蜈蚣(节肢动物)详细资料大全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多足亚门 纲:唇足纲 亚纲:整形亚纲 目:蜈蚣目 科:蜈蚣科 分布区域 :分布范围广,分布于除南极洲之外的六大洲。 英文名 :centipede 简介,体型特征,机体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生活习性,雌雄鉴别,毒素成分,人工饲养,养殖技术,交配繁殖,孵化技术,成品加工...

蝴蝶的介绍资料20字
一、蝴蝶的起源 蝴蝶,这一地球上色彩斑斓的舞者,起源于约2500万年前的第三纪,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蝴蝶的出现,是在恐龙已经灭绝的时代。二、蝴蝶的种类和大小 全球已知的蝴蝶种类超过20000种,中国有大约2100种。它们的大小各异,最小的蝴蝶翅展仅12毫米,而最大的蝴蝶——...

《蜘蛛》说课稿
1、蜘蛛:节肢动物门,蛛型纲蜘蛛目动物的统称。以液体食物为食,用螯肢将体内毒液注入昆虫体内进行麻醉和消化,再从昆虫体内吸食已消化的食物。2、蜘蛛大约有三万多种,但都有舍身求爱的特点。虽然求爱的方式各不相同,但结局多数都一样,即他们繁殖后,大多数蜘蛛会被饥饿的雌蜘蛛吃掉。所以人们称其...

初二生物问题.请教!
1.在哈尔滨的先遇害,因为哈尔滨的平均气温低于广州,苍蝇的生长周期会相对缓慢,所以如果两地发育情况相近的话,在哈尔滨的苍蝇需要更长的生长时间。2.咏鹅,全文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张开五指,将手伸到水中,在水中来回摆动时,所产生的推动力较小,而在手上套个小塑料...

什么是昆虫
昆虫:有2对翅膀、2只复眼、3只单眼、6只足,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也有个别昆虫某部分退化,如蚊子的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跳蚤的两对翅膀都退化等。退化这点必须要注意,因为它们也是昆虫)下面是详细资料 昆虫 (Insect)节肢动物门、昆虫纲(Insecta)所有种类动物的通称。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

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异律分节,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也有头部与胸部愈合为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合为干部,除昆虫以外的类群每一体节上有一对附肢,附肢亦分节。体外覆盖几丁质外骨骼,具有开管式循环系统。生长繁殖 多数节肢动物雌雄异体,且往往雌雄异形。

金色蝴蝶斗在哪里获得
1、完成五个任务。2、会出现建模,点击建模。3、点燃周围的蜡烛,开启礼包兑换,即可获得金色蝴蝶斗。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18,500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中国大陆有2100种,台湾约370种;香港约260种。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突破作文教学的难点
2.指导怎么看,提三点要求: ①按展厅的空间位置观察。 ②分门分类地看(有的浏览,有的详看。) ③注意观察生物的特点。 3.指导参观时记哪些内容。 ①浏览的内容,只记自己喜爱的生物名称。(展出的系目有“门、纲、目、科、属、种”如腔肠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等,学生记起来困难。) ②细致观察的动物...

蜜蜂的知识
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膜翅目 亚目: 细腰亚目 科: 蜜蜂科 目录外形特征蜂体结构生活习性简介食物特征生活方式社会性寄生性蜂巢特点蜜蜂种类地理分布分类进化经济意义简介进化过程蜂农繁殖方式性别...

铁岭市15912057516: 如何辨别三叶虫化石的真伪? -
豆玉劲迈: 作为化石收藏爱好者和三叶虫爱好者,我来认真而简要地说一下吧 收藏化石首先要对化石有普遍性的了解,包括 化石的形成类型:实体、印模、铸型等等; 以纪来分的地质年代:从寒武到跟第四纪.凭借兴趣可以深入某一个纪的地质组 产地:...

铁岭市15912057516: 怎么找三叶虫化石? -
豆玉劲迈: 特征从背部看去三叶虫为卵形或椭圆形, 成虫的长为3~10厘米,宽为1~3厘米 .小型的6毫米以下 .从结构上可分为头甲胸甲和尾甲三部分.三叶虫体外包有一层外壳,坚硬的外壳为背壳及其向腹面延伸的腹部边缘 .腹面的节肢为几丁质,其...

铁岭市15912057516: 三叶虫有什么特征 -
豆玉劲迈: 三叶虫Trilobita 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仅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中,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纪出现,在二叠纪末的地质灾害事件中全部灭绝. 三叶虫的虫体外壳纵分为一个中轴和两个侧叶,故名三叶虫,由前至后又横分为头、胸、尾3...

铁岭市15912057516: 从三叶虫化石如何分类地层地质年代?
豆玉劲迈: 三叶虫: 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迭纪完全灭绝,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三亿多年,可见这是一类生命力极强的生物. 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仅生活在...

铁岭市15912057516: 三叶虫化石的主要成分? -
豆玉劲迈: 既然形成了化石,三叶虫外壳的原始成分就已被交代置换了,所谓的石化作用.不同的石化作用形成的化石成分也不同,常见的有钙化、硅化、磷酸钙化等,成分分别为碳酸钙、二氧化硅、磷酸钙.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下面的一个纲,下面还有很庞大的分支.通常我们叫的三叶虫算是三叶虫纲的一个俗称.

铁岭市15912057516: 三叶虫化石和树化石的详细介绍?
豆玉劲迈: 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学名叫三叶虫化石.三叶虫(TRILONITES),属古生节肢动物,属三叶虫纲,生于海底,其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从一厘米至一米,生于寒武纪(6亿年)至奥陶纪(4.5亿年)最盛,“三叠纪”晚灭绝(1亿8千万年)..估计生于古生代的中寒武纪,距今约有5亿年左右.又因这里的三叶虫化石与其他地方不同,不是完整的虫体化石,而是在形成过程中只有虫体的硬体部分形成化石,这一部分化石头鞍弯曲如弓,两弓刺大于身一倍,两弓如翼而融为一体,身小如雨燕而得名,石玩者又称它为“飞上天石”.

铁岭市15912057516: 三叶虫的资料 -
豆玉劲迈: 三叶虫(Trilobita),节肢动物门的一纲.背壳纵分为一个中轴和两个肋叶三部分,横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纪已发现动物化石2500多种,除脊椎动物外,几乎所有的门类都有了.其中最多的就是三叶虫,约占化石保存总数...

铁岭市15912057516: 三叶虫是古生物吗?说明理由 -
豆玉劲迈: 三叶虫分类位置为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依据体节和节肢,通过比较解剖,确定这是节肢动物门中一个独立的纲. 三叶虫为古生物的理由如下: 目前,只在沉积岩中发现三叶虫化石,且根据碳14鉴定,最晚出现一类蚜头虫目(Proetus)的三叶虫是在二叠纪末,这个时期恰逢生物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大灭绝.最早出现的则是在早寒武纪.三叠纪以后直到现在,均无三叶虫踪迹,因此,三叶虫是生活于古生代时期的古生物.

铁岭市15912057516: 求鉴定这是化石吗求鉴定这是化石吗
豆玉劲迈: 不是

铁岭市15912057516: 如何推定三叶虫化石的年代 -
豆玉劲迈: 科学家利用岩层中某些衰变元素的衰变周期来判断三叶虫化石的年龄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