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后有哪些文化交流?

作者&投稿:甫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哪里~

明朝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广州。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
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明末朱舜水(1600~1682)东渡,促进了儒学的传播和水户学的形成。中日两国通过频繁贸易而互相交流的具有各自特色的物品,极为丰富多彩。丰臣秀吉发动的侵朝战争,意外地为中朝日三国某些方面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渠道。
南海方面,菲律宾、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在明代都曾有国王率宫眷朝臣来华,而这些地区又移住了大量中国人,皆前代所未有。郑和七次率船队下“西洋”,直抵非洲东岸,更是中外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盛事(见郑和下西洋)。
欧洲耶稣会士东来,目的在于传播天主教,但同时带来了西方天文历算等科学知识以及测绘、机械等技术。1620年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1577~1628)从西欧各国募集的七千余部西文著作,为中国提供了新的知识来源。利玛窦在传授西方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向西方初步介绍了中国的儒家学说。

扩展资料:
中外文化交流到了明代,就方位而言,东方日本、朝鲜,南方南亚、东南亚诸国,西方远达西欧国家,或官方,或民间,都有交往,远远超过昔日。政治使节、商业贸易、学习、传教、移民以至战争,各种渠道无不起过作用。明代的交流涉及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许多方面,中外双方都大有受益。
朝鲜、越南长期使用汉字作为记录和表达的工具,这时开始创制表达本国语言的标记。而他们的标记符号,都是与中国文化交流的结果。朝鲜1446年颁布字母“谚文”,沿用至今。创制者参考了中国音韵之学,创制过程中还曾请教过明朝学者。
13、14世纪之交,越南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其造字方式,创造出自己的文字“字喃”,一直沿用到被拉丁字母所代替。
同时,朝越两国仍用汉文修撰史书,汉文文学依旧为两国文人所喜爱。朝鲜古典文学作品《春香传》中脍炙人口的讥刺朝贵的四句话,就来自明人诗句。明代中日禅僧往来频繁,有的僧人充任使节团长。雪舟(1420~1506)入明学画,遨游山水,作品取得极高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外文化交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中国历史朝代)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几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三个时期

在古代,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逐渐发展的。

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由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教材里对此有重点叙述。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者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上述情况在教材里都有介绍。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第二,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的商人

1

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第三,此时期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也有三个特点:第一,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代,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第二,宋元明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他们包括元朝的汪大渊、明朝的郑和等人。同时从阿拉伯、波斯和欧洲来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现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等等。当然,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在教材上没有提到。第三,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段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了。

二、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条渠道

在古代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四条渠道进行的:

第一条渠道是贸易,这又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著名的丝绸之路以民间贸易为主。第二条渠道是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第三条渠道是通过佛教徒和传教士来实现的。第四条渠道是战争,战争在客观上也曾为中外交流创造了条件。当然,第四条渠道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在古代,中国与邻国之间也曾经发生过政治纠纷和军事冲突。例如,我国古代曾与日本发生过几次战争。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

2

唐军与新罗军队联合打败支援百济的日本军队。元世祖曾两次派军队进攻日本,但遭到了失败。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日本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被戚继光、俞大猷等率军击败。明神宗时,中国派军队支援朝鲜共同打败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等等。在历史上,相邻国家之间绝对没有出现争斗的局面,似乎是迄今尚未见到的历史现象,这也是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但应该认识到,各国统治阶级挑起的战争,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则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

三、古代中国和外国间的影响是互相的。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和文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要受到外来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外界发生影响。

中国古代在整个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上升时期,经济文化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对全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对亚洲各国,尤其是对朝鲜、日本等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对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种植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烟叶、向日葵,最早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另外,像中国的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受印度影响的痕迹非常明显,著名的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就有所反映。所以说,世界文明史,是在各国人民共同学习、互相促进中不断演化、完善的。

3

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越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对外交流就越频繁,而频繁的对外交流,也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达,这给我们以启示:凡是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

古代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促进了日本的进步是一个十分鲜明的例子。在大化改新中,日本参照了中国唐朝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在医学上,日本也吸收中国中医学的医疗技术,逐渐发展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汉方医学”。在文字上,日本利用中国汉字的简化笔画或是汉字的偏旁、冠盖作为音符,创制了日本文字假名。日本人民这种善于学习又富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这个事例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一个国宝如果落后,只要虚心地有选择地向他人的长处学习,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就能够迅速地取得进步。

中外文化交流到了明代,就方位而言,东方日本、朝鲜,南方南亚、东南亚诸国,西方远达西欧国家,或官方,或民间,都有交往,远远超过昔日。政治使节、商业贸易、学习、传教、移民以至战争,各种渠道无不起过作用。明代的交流涉及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许多方面,中外双方都大有受益。朝鲜、越南长期使用汉字作为记录和表达的工具,这时开始创制表达本国语言的标记。而他们的标记符号,都是与中国文化交流的结果。朝鲜1446年颁布字母“谚文”,沿用至今。创制者参考了中国音韵之学,创制过程中还曾请教过明朝学者。13、14世纪之交,越南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其造字方式,创造出自己的文字“字喃”,一直沿用到被拉丁字母所代替。同时,朝越两国仍用汉文修撰史书,汉文文学依旧为两国文人所喜爱。朝鲜古典文学作品《春香传》中脍炙人口的讥刺朝贵的四句话,就来自明人诗句。明代中日禅僧往来频繁,有的僧人充任使节团长。雪舟(1420~1506)入明学画,遨游山水,作品取得极高成就。明末朱舜水(1600~1682)东渡,促进了儒学的传播和水户学的形成。中日两国通过频繁贸易而互相交流的具有各自特色的物品,极为丰富多彩。丰臣秀吉发动的侵朝战争,意外地为中朝日三国某些方面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渠道。南海方面,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在明代都曾有国王率宫眷朝臣来华,而这些地区又移住了大量中国人,皆前代所未有。郑和七次率船队下“西洋”,直抵非洲东岸,更是中外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盛事。欧洲耶稣会士东来,目的在于传播天主教,但同时带来了西方天文历算等科学知识以及测绘、机械等技术。1620年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1577~1628)从西欧各国募集的七千余部西文著作,为中国提供了新的知识来源。利玛窦在传授西方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向西方初步介绍了中国的儒家学说。

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也不断进展。




概括汉唐明三个朝代对外交往的影响。
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代表符号的论文
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2010年11月16日,京剧成功写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功夫 功夫,又称武功,武术,Kung fu(英文),不仅是搏击术,更不是单纯的拳脚...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有哪些?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有:书法、绘画等。三国至隋唐的书法:1、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2、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3、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4、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

有哪些代表中国独特文化的物品?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

当代大学生流行文化现象有哪些
1、流行语 流行的时尚文化给语言带来了无穷的活力,新词语不断的涌现出来形成了一种流行语。流行语就成了现今大学生当中相互交流时必不可少的方式,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高校流行的的流行语大体上可分为网络流行语和影视流行语。比如在大学生当中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有:“有木有”、“神马...

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态势与前代有什么不同?
在所有的对外交流中,明清时期可以说是我们退出世界的一段时期,因为那个时期,我们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那么关于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态势与前代有什么不同?以下是我的看法:一、明清时期中外交流被彻底的斩断了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我们经历过隋唐盛事,那一段时间,我们的对外交流是非常频繁的,即使到...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中国年俗文化有哪些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新年前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

中国传统文化近代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对我国传统文化越来越有兴趣。比如传统京剧,越剧,民族手工艺术,等等,现在都得不到有力保护,甚至一些民间艺术,皮画,一些民族乐器等老一辈去世了就失传了,悲哀。所以,我认为除了引进西方文化艺术外,应该重点保护我们先有的一些珍贵文化。不要发生以后儿辈孙辈只能在书本上看到它们的悲剧 ...

中国礼仪文化有哪些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

烟台市15698779988: 明清中国与欧洲经济文化交流有那些? -
厨人趴孚悦: 明朝:郑和下西洋 利马窦来中国 清朝:先是有汤若望、南怀仁在顺治年间左右来到中国 意大利人郎世宁在康熙年间来中国呆了整整五十年,作为宫廷御画师,同时还参与圆明园的设计建造 还有法国的王致诚等等 他们以行医为名来到中国传教

烟台市15698779988: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上有哪些特点? -
厨人趴孚悦: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的特点. 明代以前中外关系以使节往来、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主.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1)自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明末清初,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此外,日本的商人、武士、海盗也骚扰中国东南沿海.(2)中国人民开始了么殖民、反侵略的斗争.戚继光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阻止了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扩张.(3)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著作,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4)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中外贸易,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烟台市15698779988: 宋、元、明经济文化交流
厨人趴孚悦: 宋是海上丝绸之路 元是陆路和海路都有 明朝前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然后就封海了 文化交流是随着经济交流进行的

烟台市15698779988: 如何看待明清中西文化交流 -
厨人趴孚悦: 您好.主要分两个阶段 明和清朝早期,清朝后期(近代鸦片战争之后) 首先来看是一个西学东渐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文化面临变革的过程.第一个阶段是明朝和清朝早期,当时统治阶级中主要存在着大量的封建保守思想,但是也有类似徐光启等主动学习的个例.

烟台市15698779988: 元、明、清三朝对外交往发生怎样的变化? 对中外交往的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厨人趴孚悦: 元朝大肆扩张疆土,实力强大,在扩张时文化也就传到了哪些地方.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清前期也有对外传播,后期锁国.外强入侵,外文化传入中国.加强文化科技交流 取长补短 才能进步

烟台市15698779988: 明清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哪些总结 -
厨人趴孚悦: 明清两代进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总结时期.(1)在图书典籍方面,收集,考证,考辨典籍文物,编撰了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大型字典《康熙字典》,大型丛书《四库全书》.(2)在古典科技方面,出现了科学技术巨著....

烟台市15698779988: 为什么说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的馈?为什么说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的
厨人趴孚悦: 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正式形成.雄心勃勃的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由此,中西文化交流开始了新纪元.中国的丝...

烟台市15698779988: 古今中外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交流方式有哪些 -
厨人趴孚悦: 中国的 主要是中国的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对外交流很多 战争 蒙古侵略西亚及欧洲的战争 贸易 丝绸之路 海洋丝绸之路 汉蒙互市贸易 彰显国威 郑和下西洋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取经 三藏西天取经 传教 鉴真东渡 外国的 主要是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希腊 马其顿 古罗马 拜占庭 西欧各国 征服 亚历山大东征 信教 欧洲人皈依基督教和天主教 文化传播 罗马人接受希腊文化 海外贸易 发现新大陆 开发非洲 国家统一 德意志统一 意大利统一 帝国建立 多民族国家奥匈帝国的建立 海外移民 对美洲和大洋洲的移民开发

烟台市15698779988: 例举汉朝、明朝对外文化交流的 历史事实 -
厨人趴孚悦: 汉朝:开通丝绸之路,架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明朝: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文化交流

烟台市15698779988: 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沟通了今天世界的哪几个区域?什么是国界和领土? -
厨人趴孚悦: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起点是长安(今西安),当时各地丝绸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再由各国商队,爬上陕甘高原,经过甘肃武威、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现今,丝绸之路以其充满西域特有的神秘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客.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中西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一条大动脉.在海路大举开通之前,丝路东起中国、穿越西域、古印度、阿拉伯、波斯,一直通向罗马.明代以后又开通了海上丝路.丝路输送的不仅是丝绸或各种物产,文明的交流同样重要,丝路是古代中国与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是研究古代政治、历史、交通、经济、宗教、艺术、中外思想及文化交流等范畴的重要课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