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母亲为何一生不与儿子和解?

作者&投稿:翁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姜文的母亲为什么一生都不与儿子进行和解?~

姜文:1963年出生,中国著名的演员、导演和编剧。23岁出演的第二部作品就让他获得了百花奖最佳男主角;他的影片特立独行而又发人深省;他充满野生性,总是试图去打破传统。

但在以往的采访中,却又可以找寻到一丝遗憾一生的痕迹:“我跟妈妈的关系一直处不好,我一直想处好”、“最近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处不好呢,我特别想处好”--姜文。
一、另类的家庭相处模式
父亲不在家,母亲独自带大家里的孩子。姜文小时候不叫姜文,名字不是家里给取得。生姜文哥哥时,父亲正好不在家,妈妈又忘了给他取名字,接生的医生取其名为姜小军。有意思的是,弟弟也是同样的待遇,弟弟出生时,父亲又不在家,妈妈忘了给弟弟取名字,就随哥哥姜小军起名姜小兵。名字其实家里的长辈早就给取号了,姜文姜武,但一直没有机会改过来,也就叫习惯了,一直到10岁转学到北京,趁着没人认识,就立即改过来。姜文的妈妈虽是教师,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但对于自家的孩子,好像真的不怎么上心。

二:母亲很严格
这也许正是中国式家庭母亲的教育方式,慈母多败儿,妈妈认真严厉更能教育出好孩子?身为教师,不能打孩子,但是作为母亲,定下的近乎苛刻的日常规范,仍让姜文心惊胆战。

表面看,姜文与母亲的关系似乎永远都处在水火不容中,永远矛盾重重。但一个不善于表达,指挥遵从内心,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一个缺少自信,一心努力,希望得到重视与表扬。一个不愿说,一个不愿听。天底下哪有不爱孩子的母亲,又有几个孩子会恨自己的父母,都只是不足为外人道也罢了。

姜文是国内一个非常有知名度的大导演,其实姜文的所有影片,我只能用经典两个字来形容,所以姜文的票房号召力是比较强大的。
姜文曾经受过一个访谈,所说他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一直都非常的不好。从他小时候到他母亲在2018年去世之后,在此期间两个人的关系,就像陌生人一样,并不是发生了一些特别严重的事,只能说姜文的性格比较孤傲,倔强,母亲的性格也是这般,所以两个人的关系没有达到一种融洽平和。

但是无论是在任何的一种表面现象之下,母亲对于儿子的爱,都是存在的。在姜文母亲临死的时候,交给姜文一个很大的信封,这信封里面是母亲一生的积蓄,从这一点也能够证明,其实母亲对于儿子来说是最大的一种爱。

姜文在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将录取通知书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的态度很淡然,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去把你的脏衣服洗干净,没有露出一丝欢喜,其实我觉得在母亲的心中应该比任何人都要高兴,她只是强压住自己兴奋,不要让自己的儿子变得骄傲。

姜文成名之后买了一套豪华公寓送给母亲让她居住,但是母亲拒绝,依然选择住在单位分的,员工楼里面。虽然母子两个人平时少有沟通,但是我觉得这种爱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看待的只是表面上的一些现象,其实在内心,母亲没有憎恨儿子这么一说,永远都不会。

姜文与母亲其实没有大的“矛盾”,谈不上“和解”。只是因为母亲已逝,留有太多的遗憾罢了。

姜文的母亲,曾经是一名音乐老师。一般人总认为,当老师的人会教孩子。其实不然。越是当老师的人,越怕被人说教不好自已孩子,因此会对孩子比一般人更严苛

再加上姜文是家中长子,母亲要求就更高了。

当导演得奖,在他母亲看来,这不都是应该的吗?又怕他骄傲,自然表现得十分淡漠

其实一般的男人,和家中母亲的关系,多少都有点隔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相的男孩子。打小有自已的主见,小的时候不懂事,有时还会嫌弃母亲老土、落伍。上街也不像女儿一样,喜欢挽母亲的手。

母子之间,根本没有矛盾。只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单独相处的时间少。都在暗中默默地关怀对方,从不说出口来

姜文是一名艺工作者。他的内心情感,较普通人更为丰富

比如当他拍了一部亲情戏。可能他就会忍不住想:为啥我的妈妈不能和戏里的妈妈一样,和我再亲近一些呢?

虽然,他的确有这方面的情感需求的。但是做为家中的长子,他必须为生活在外奔波。就算回家,也会因为母亲的威严导致他不敢表现得更亲近

那么,他的需求,性格隐忍的母亲,自然感受不到了。感受不到,又怎能做出正确反馈呢?

一般亲人离世,活下来的人,心中总会有许多遗憾。重感情的人总是会自责,总觉得心中有千言万语,没来得及说。因此他才会觉得,自已做得不够好,不能让母亲满意。

其实,不是母亲不肯和他“和解”。只是走得突然,来不及表达了。



姜文在电影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成就,然而在个人生活方面,他和母亲却一直存在沟通障碍。尽管姜文在母亲生前一直尽力改善彼此的关系,但是一直到母亲去世后,他们彼此始终都没能和解。

姜文从小就生活在离异家庭里,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改嫁了第二个男人,生下了他的弟弟姜武。因为他是家中老大的原因,姜文在家里什么粗重活都得干,母亲在生活中对待他也是最为严格的。严格到什么程度呢?严格到姜文只要一做错事,母亲的藤条就上来了,从小到大姜文是被打得最厉害的。

因为这个关系,姜文一直和母亲的关系都很微妙,他很怕妈妈几乎从来不敢主动和她交流。平时为了讨好妈妈,姜文会做各种事情来证明自己很优秀,包括后来他考上大学兴高采烈拿着毕业证书给妈妈看,结果却被对方泼了一盘冷水。妈妈不仅连正眼都不看姜文一下,还赶着他去把碗和衣服洗了。

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是极度不自信的,包括姜文。别看姜文在镜头面前自信十足,其实他在采访的时候坦诚自己是个十分不自信的人,他这些年其实一直都刻意躲着母亲,他们两人也从来没有多聊过几句话。姜文在成名赚钱了之后,曾经试过要给妈妈买一套房子想让她开心,结果他再次吃了闭门羹。

很多人觉得姜文的母亲只是对他比较严厉,这是很多中国传统母亲的样子。但是说实话,传统的母亲还真不是这样,我觉得很可能是姜文的父亲和他妈妈有了什么过节,才会导致后来母亲对待姜文如此过分。

你好!说起此事,有两点原因:
一,另类的家庭相处模式。
父亲不在家,母亲独自带大家里的孩子。姜文小时候不叫姜文。名字不是家里给取的。生姜文哥哥时父亲正好不在家,妈妈又忘了给它取名字,接生的医生取名为姜小军。有意思的是弟弟也是同样的待遇,弟弟出生时父亲又不在家,妈妈忘了给弟弟取名字,就随哥哥姜小军起名姜小兵。名字其实家里的长辈早就给取好了,叫姜文姜武,但一直没有机会改过来,也就叫习惯了。一直到十岁转学到北京,趁着没人认识,就立即改过来。姜文的妈妈,随是教师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但对于自家的孩子好像真的不怎么上心。
二,母亲很严格。
这也许正是中国式家庭母亲的教育方式,慈母多败儿妈妈认真严厉更能教育出好孩子,身为教师不能打孩子,但是作为母亲定一些近乎苛刻的日常规范仍让姜文胆战心惊。
表面看将文与母亲的关系似乎永远都处在水火不容中,永远矛盾重重,但一个不善于表达,指挥遵从内心,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一个缺少自信,一心努力,希望得到重视与表扬,一个不愿意说,一个不愿听。天底下哪有不爱孩子的母亲,又有几个孩子会恨自己的父母,都只是不足为外人知道罢了。

姜文起初的名字。叫姜小军。后改为姜文。姜文生于1963年。是著名的演员。导演和编剧。很有男子气概。是一个耿直的。诚实的人。曾获得过百花奖最佳男主角。都说将我的母亲一生不有二和解。实际上,母子之间没有什么鸿沟。只是母亲。爱你。过去对对姜文的管理比较严格。姜文在母亲那里不善于表达。只是,努力的去做。看似母子有些隔阂。实际上从内心没有一个母亲不爱自己孩子的。也没有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的母亲。只是在心里惦记着罢了。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罢了。

能有什么矛盾!只不过,有的母亲儿女情长,婆婆妈妈的让人感到亲切,有的母亲对孩子较为严厉,让孩子新生畏惧,不敢亲近。其实她们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


姜文的母亲为何一生不与儿子和解?
姜文与自己的母亲的关系一直都不好,其实姜文也在一直努力缓和两人的关系,但是好像他的母亲并不怎么领情。毕竟是母子,两人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是关系一直比价冷淡,让外人不知所以然。姜文的母亲有两段婚姻,她的第一段婚姻略显仓促,生完姜文后就离婚了。她的第二次婚姻就有了姜武,姜文姜武是同...

《回忆我的母亲》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在文中的作用...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她是伟大的“母亲”,接手上万婴儿,为何一生未婚?
而为何,我们这样优秀的林巧稚医生一生未婚?当时,一心都在医院患者的林巧稚由于考上协和以后,有一条规定就是在聘用期间,若是结婚、怀孕和生产者,皆算是自动解除聘任书。面对这一无理条件,林巧稚并不重视,因为那时的她一心为患者,为医院,于是,渐渐地,她的生活完全被各种疾病的患者所"占领",她...

和母亲合葬的帝王,汉文帝为何一生不近女色呢?
古代的帝王一般都是个自己的皇后合葬,而汉文帝算是一个比较奇葩的,他是和自己的母亲合葬,而且他一生不近女色,原因是因为他竟然疑似同性恋,也就是说他是喜欢男人的。事实上,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去考证刘恒的性取向了,但是他确实喜欢男人,可以从历史中窥见。刘恒宠爱的慎夫人实际上是为了能够掩人耳目...

一生颇为传奇!她是汉文帝的母亲,死后为何居然和儿子葬在一起?_百度知...
汉文帝的母亲实际上是刘邦抢过来的人,只有一次的宠幸,就生下来汉文帝,这个女人的一生颇为传奇,死后为何居然和儿子葬在一起?这个女人没有希望成为刘邦的皇后,所以,死后只能是另葬他处,毕竟,只有皇后才是皇上的老婆,可以生同衾,死同穴的。其他人是不可以的,所以,这个女人死后没有跟刘邦葬在...

回忆我的母亲原文
原文: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说出句子成分.
“母亲”和“最大的”都是定语,“特点”是主语,“是”是谓语,“一生不曾脱离劳动”是宾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与英语语法也有相似之处。常常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形容词、动词、谓语性短语和主谓短语也可充当主语。句子成分划分时,主语符号为双横线。谓语概念在语文语法中作用是...

文中为什么写母亲的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首先,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刻画人物的写法,使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此文章能感动我,是因为文中列举了老舍母亲的生前往事。没有...

母亲,一生为何如此?
母亲,一生养育两儿一女,辛辛苦苦。从一穷二白的贫寒开始,在父亲上班其间,承担了家里家外的事情。春夏秋忙碌于田间地头、米面粮油间,冬天给孩子做衣服鞋裤、准备过年的一切。我们读书之时,为供我们上学,种地、养猪、做豆腐、卖米面茶叶等,其负出的努力已超忽常人。现在,老了。年轻时重活儿...

汉文帝母亲原是魏王豹的姬妾,为何被刘邦临幸,然后改变了什么历史...
而薄姬与代王刘恒是个例外,因为刘邦生前就不喜欢薄姬母子,所以薄姬与刘恒也没有遭到吕雉的迫害,而是安全地在封地生活,吕雉去世后,陈平、周勃等大臣联合刘章等宗亲铲除了吕氏族人,然后拥立了代王刘恒为皇帝。为什么要拥立刘恒为皇帝?因为刘恒看起来低调、老实、仁慈,而且没有强大的外戚势力,薄姬的父母...

平陆县19643883386: 姜文 姜武的家庭背景 -
睢话补达: 姜文和姜武虽是一个妈生的,但两人脾气性格迥异.在圈内有一种说法,叫姜文不文,姜武不武.当然这不一定指性格,而是他们各自在作品中的表现.但成长的影响使姜氏兄弟在举止、表情和腔调上有颇多共性,生活中他们就常被观众张冠李...

平陆县19643883386: 姜文父母是做什么的? -
睢话补达: 姜文的父亲姜洪齐是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平时沉默寡言,喜爱文学,母亲则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1963年出生的姜文是河北唐山人,中国大陆演员、导演、编剧.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4岁的时候就凭借《芙蓉镇》获得了1987年...

平陆县19643883386: 姜文姜武是亲兄弟吗?双胞胎吗? -
睢话补达: 是亲兄弟.我还找了一些资料.姜文和姜武虽是一个妈生的,但两人脾气性格迥异.在圈内有一种说法,叫姜文不文,姜武不武.当然这不一定指性格,而是他们各自在作品中的表现.但成长的...

平陆县19643883386: 分析《太阳照常升起》艺术特征~~ -
睢话补达: 姜文的这部电影为了充分表现故事情节,为了极端地刺激观众的视听,不惜制造多个违背常理的行为和事物.小队长用背篓背疯妈回家,疯妈用火柴烧自己儿子的手,扔算盘,打儿子耳光,甚至还有林大夫在白布前感受“流氓”等,极富夸张...

平陆县19643883386: 明明是异父同母的兄弟,可为什么说“姜文不文,姜武不武”? -
睢话补达: 二兄弟名不符实:取名“文”的不文,样样精通取名“武”样貌武,言行举止却文绉绉的

平陆县19643883386: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讲了什么故事?我怎么看不大懂?第一个故事中房祖名
睢话补达: 《太阳照常升起》剧情: 这是一部反映人性欲望之中各种极致境界的电影,它同时具... 儿子不理解妈为啥而疯,再怎么努力抚慰也无济于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儿子当了...

平陆县19643883386: 伦理化情感 - 平视父亲的背影 -
睢话补达: 平视父亲的“背影”---朱自清先生《背影》解读 中国古代的成功人士,做了官,功成名就之后,大多喜欢撰文,回忆回忆自己的母亲幼时对自己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把孟子后来的德行,归于他的母亲“择善而居”的结果,从这时候起...

平陆县19643883386: 姜文曾经给儿子取名“姜次郎”,被网友质疑“亲日”,姜文是怎么解释的? -
睢话补达: 姜文对此表示,自古代起"郎"就被用于人名,并没有任何“亲日”的含义.

平陆县19643883386: 姜武为人怎样?黄磊给他倒水喝,姜文说他嘴太甜了,你怎么看? -
睢话补达: 我觉得姜武的情商非常高,因为黄磊是他们的前辈,按道理应该是姜武倒水给他喝,姜武感谢黄磊老师的招待,一直在帮黄老师打下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