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瓘的历史评价

作者&投稿:闾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评价一下三国后的晋朝~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建都洛阳;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建都建康。司马氏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大权。司马炎篡位后统一中国,但因为无法解决社会问题及政治风气,加上分封王室,使得朝廷在混乱后诸王争权,引发八王之乱。战后晋朝元气大伤,周围诸民族乘机叛乱,造成五胡乱华,南北分裂。晋室南迁,建立东晋,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东晋主要由世族掌权,皇权低落。当时庄园经济比西晋时的比例更重,在侨姓世族与吴姓世族开发下繁荣兴盛,中国的经济中心也逐渐南移。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方镇时而发生叛乱。最后刘裕篡位,进入南北朝时期。


西晋历史

崛起与统一

晋朝皇族的源头为河内司马氏,在曹魏时代已世代为官。如司马朗、司马懿及司马孚等兄弟总共八人,时人称“八达”。其中司马懿具有政治及军事才略,在曹魏后期抵御蜀汉北伐及平定辽东,成为了魏国重臣。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与曹爽受遗共同辅政,但之后司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司马懿重夺政权,至此司马氏开始专政。在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及司马昭逐渐巩固司马氏的势力。此期间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战争(史称寿春三叛),皆被平定。

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以做好篡夺准备,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最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不久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最后于265年篡位,曹魏灭亡。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当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270年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叛乱,直至279年方平定。司马炎在此时先做好伐吴准备,他派羊祜守襄阳与孙吴名将陆抗对峙,派王浚于益州大造船舰。274年陆抗去世,次年羊祜提议伐吴,遭贾充反对而作罢。经过多年准备,279年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则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军、中游杜预等军、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最后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内忧外患

西晋的政治风气日益败坏。在曹魏时期,世族遭到刻意压抑,提倡唯才是举,但名节也逐渐式微。司马氏执政后又诛杀异己,世族在司马懿及陈群羽翼下又渐渐抬头。这使得西晋开国功臣有大半属于无德又无才的人物。当时较出名世族有琅琊王祥、荣阳郑冲、陈国何曾、临淮陈骞、颖川荀顗荀勋、河东卫瓘、河东裴秀、太原王浑、泰山羊祜、河内山涛、京兆杜预等。当时社会“奢持”和“贪污”不断。此时世族大多失去东汉世族的优良传统,反而汲汲求利。石崇为当时首富,在金谷建立别馆,他曾与外戚王恺斗富,当时晋武帝不加阻止反而帮助王恺。由于奢持和贪污密不可分,当时士大夫几乎都收贿聚财。而晋武帝虽屡屡提倡节俭,但未以身作则,徒托空言。曹魏时期的清谈,到晋代时许多士大夫纷纷效仿,最终形成一批置身功名利禄又求出世隐遁的士大夫。

由于诸臣在“平吴”与“立嗣”议题上发生争执,使得党派形成。羊祜与张华支持伐吴,认为必克;但司马氏宠臣贾充、荀勋及冯紞反对,所以拖延数年。等到平吴后,贾充惭恨失计,于是怨恨张华。在立嗣上诸臣争执更剧。当时太子为司马衷,昏庸无能。武帝之弟齐王司马攸较仁孝慧敏。大臣卫瓘、和峤主张废衷立攸,但遭荀顗、荀勋及冯紞极力反对。最终晋武帝仍然不能舍子立弟,并遣返齐王攸回其封国,齐王攸最后愤怨而死。西晋立国后,晋武帝分封诸王,于277年遣诸王就国,其中一些王都督诸州军事。如汝南王亮督豫州、楚王玮督扬州。统一之后,为了避免东汉末期诸州割据再度发生,裁撤州郡守兵。武帝分封诸王与去州郡兵是为了避免权臣专政及地方割据,但却使得地方宗室权力有逐渐凌驾中央的趋势。当时边境的胡族迁入中原,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这些胡族时时受汉官欺压或受汉人歧视,因此心生不满。270年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叛乱,匈奴刘猛也叛而出关,直至279年方平定。其后郭钦、江统等人相继以徙戎论,劝武帝用武力将内迁的外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但武帝不用。使得当朝廷元气大伤后,周边胡族发生五胡乱华。

晋武帝天资平平,十分好色,于273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使得当时后宫具有万人规模。他继承先帝基业而称帝,本非雄略之才,他未能解决政风奢持和贪污、党派乱起、宗室权力扩张与外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


贾后干政与八王之乱

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辅政。惠帝昏庸无能,史载他游于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慌乱,百姓饿死,他竟说:“何不食肉糜?”。皇后贾南风野心勃勃,趁机干政。当时杨骏擅权,与贾后对立,汝南王司马亮怕杨骏要害他,逃亡许昌。杨骏为了巩固自身势力,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使宗室诸王与某些大臣不满。291年贾后借由楚王司马玮除去杨骏及其势力,任命汝南王亮与卫瓘掌政。不久贾后利用楚王玮与汝南王亮不合去除汝南王亮及卫瓘,再以伪诏杀楚王玮,任命张华、裴頠及贾模等人掌政。至此贾后夺权成功。所幸张华等人同心协力,尽忠职守,政局得以稳固。294年匈奴郝散叛,不久平定。296年其弟刘度元以齐万年为首,联合西北马兰羌、卢水胡叛变,晋军大败,周处阵亡。299年齐万年之乱平定。江统建议将胡族迁离,但晋室无力。

由于太子司马遹非贾后亲生,贾后意图废除。300年太子被贾后诬蔑谋反,被废。赵王司马伦采孙秀计,挑拨贾后杀掉太子。而后赵王伦联合齐王司马冏以替太子报仇为由发兵去除贾后及其党羽,赵王伦专政。于301年,赵王伦自立为帝,改元建始,惠帝退位为太上皇。三月,齐王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常山王司马乂(后封长沙王)伐赵王伦。五月去除赵王伦及其党羽,惠帝复位,齐王冏专政。302年成都王颖及河间王颙派军讨伐齐王冏,长沙王乂于京城洛阳响应。最后齐王冏及其党羽被除,长沙王乂掌政,成都王颖于邺遥控。

303年成都王颖为了去除驻守京城的长沙王乂,联合河间王颙率军攻击洛阳,但被长沙王屡屡击败。304年初洛阳城缺粮,东海王司马越勾结禁军擒长沙王,开城投降。长沙王被河间王将领张方用火烤死,成都王颖迫惠帝立其为皇太弟,河间王颙为太宰,东海王越为尚书令。成都王胜利后,班师返邺,政治中心北移。而后东海王越集结各方兵力,挟惠帝讨伐成都王颖。最后失败,惠帝被俘,东海王逃至其封国东海(今山东郯城北),河间王将领张方占领洛阳。

但不久东海王的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幽州刺史王浚联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击败成都王。成都王挟惠帝逃至洛阳,投靠拥有关中及洛阳的河间王,最后成都王被废,河间王改立司马炽为皇太弟。305年东海王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进攻关中。306年东海王越攻入长安。河间王颙和成都王颖败走,最后相继被杀。东海王越迎惠帝还洛阳,随后惠帝被毒死,豫章王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由东海王司马越专政。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期间,司马氏在地方上影响力顿减,地方势力不断膨胀,外族陆续叛变独立,李成与汉赵先后独立。氐族李雄在益州逐渐势大,最后于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李成。304年王浚遣匈奴领袖刘渊回并州发兵支援,刘渊乘机宣布独立。308年刘渊称帝,国号汉,后称前赵。晋室在八王之乱后面临一场覆亡危机。

八王之乱后,刘渊遣子刘聪掠夺洛阳,大将石勒及王弥则掠夺关东各州。310年刘渊死,子刘和继立,不久刘聪杀和自立。311年石勒出兵襄阳,晋廷派遣大军讨伐,但因朝廷与主将司马越互相猜忌,晋军内乱,最后被石勒袭击,精锐尽亡。当时洛阳空虚,刘聪乘机攻陷并掳去晋怀帝,史称“永嘉之祸”。313年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汉赵派刘曜持续攻打。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而后,匈奴、氐、羯、鲜卑及羌等族,陆陆续续在北方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亡后,在北方尚有三个忠于晋朝的地区,即并州北部刘琨、幽州段匹磾、凉州张寔。然而,并州刘琨先被石勒击溃,投靠幽州段匹磾。段匹磾则奉东晋密令杀刘琨,之后也被石勒击败。最后,凉州张寔去世后其弟张茂向刘曜称臣,至此东晋在华北的势力全部消灭。


东晋历史

晋室南渡

317年,在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司马睿属于东海王越一党,镇下邳。晋怀帝即位后,听王导言迁镇到建康。由于江东未受战乱,财富充裕,加上长江天险,适合作为新基地。在司马睿南迁前,南方世族不得志于晋室,有意光复吴国。当时南方世族以义兴周氏及吴兴沈氏并为江东二豪,吴郡朱张顾陆四氏其次。八王之乱后,江南发生三次叛乱,大族义兴周玘平定该乱,稳定江南,史称三定江南。

司马睿南迁后,王导以“镇之以静,群情自安”的政策稳定政权,他借由当地名士顾荣、贺偱为引,让吴姓世族纷纷拥护。而后大量北方世族及皇族南迁后,在王导号召下共同支持司马睿。使得江南诸州次地归附,东晋得以偏安,司马睿也于西晋灭亡后称帝。但晋廷稳定后大量引用侨姓世族(北方世族),压抑了吴姓世族。使周玘等吴姓世族不满,有意叛变,但事泄未果忧郁而死。其子周勰继之,意图叛变,其叔周札泄密而未果。而后晋室分化周沈二氏,使其先后崩溃,最后由亲晋的朱张顾陆四氏递升。由于侨姓世族持续侵犯江南经济并打压南方世族入仕朝廷,使得侨吴世族在政治及经济上的冲突仍在。加上世族对寒族歧视、与朝廷分庭抗礼;中央与方镇对立及野心家的崛起,使得东晋一朝始终动荡不安。

因为北方外患威胁仍在,东晋朝廷赖世族支持方维持,使得不少实力派世族意图叛变,夺取政权。当时晋元帝倚重王氏,任王导丞相、王敦专政军事,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王敦素来桀傲,有意控制朝廷,晋元帝为了抑制王氏权势,以刘隗、刁协、戴渊等人牵制,并防御京师。王敦万份怨恨,于322年发兵,攻陷建康。刁协等人被杀,史称王敦之乱。晋元帝备受恐惧,忧愤而死,太子绍继位,是为晋明帝。当时王敦欲篡位,移镇姑孰,但于324年病危。晋明帝下令讨伐,平乱成功,而由于王导并未附逆,所以王氏仍受晋室重用。

325年晋明帝去世,太子衍继立,是为晋成帝。由王导及外戚庾亮辅政。当时军事重镇分由陶侃镇守荆襄地区及由苏峻及祖约等镇守淮南地区。当时陶侃疑为庾亮干预而未能顾命,感到不满。庾亮为提防陶侃而任温峤镇武昌。而苏峻及祖约对庾亮“巩固中央”的政策感到不满,于327年反叛。次年攻陷京师,胁持晋成帝,庾亮逃至寻阳(江西九江市),史称苏峻之乱。此时陶侃观望,经温峤力劝之下决定讨伐苏峻。苏峻迎战阵亡,329年陶温联军收复京师,平乱成功。事后庾亮请罪,外调镇芜湖,朝廷由王导执政。334年陶侃去世,庾亮代之,仍遥控朝廷,与王导交恶。339年后王导与庾亮先后去世,由庾翼执政,掌握荆州军权。


北伐与夺权

在东晋成立后,南迁的晋人莫不希望发动北伐,收复在北方沦陷的家园。但由于世族已安居江南,丰富的资产使得重返北方的意愿不高。而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大势力,如立功还可获得人心,达成篡位目的,所以不支持大规模北伐。

当时祖逖率先北伐,317年时晋元帝命他相机进取,但是只有给少量军队。他招募流民建立军队,并与当地坞堡合作,最后成功收复黄河以南领土,与石勒隔河相持。但由于东晋发生内乱,朝廷又担心他威望太高,于321年派戴渊为总督节制,以致收复河北的计划无疾而终,祖逖忧愤而死,失地得而复失。王敦因为祖逖去世而不必顾虑,之后遂叛变。祖逖军由其弟祖约率之,最后也随苏峻叛变。晋成帝时则由庾亮庾翼兄弟主持北伐,他们以荆州为中心,意图发动北伐。但是因为朝廷抵制,所以没有实现。庾氏兄弟也相继去世,荆州刺史由桓温担任。他向往刘琨、陶侃事迹,以北伐为务。

346年晋穆帝时,桓温讨伐西蜀汉国(338年李寿篡位,废除李成,改国号为汉),次年讨灭。桓温声威大震,世族忌妒之,执政司马昱引殷浩抗衡之。349年石虎死,晋廷派褚裒北伐,失败。桓温多次希望北伐,晋廷不许,改以殷浩负责北伐。352年殷浩联合羌将姚襄北伐前秦,被苻健击败。次年殷浩再度北伐,为姚襄所袭。354年晋廷只好将桓温换上,由他掌握北伐大权。桓温先后发动三次北伐,同年2月伐前秦,但由于苻健采坚壁清野战术并打败晋军,最后桓温因为缺粮而撤退。356年,桓温讨伐河南姚襄,击溃之并收复洛阳,修谒皇陵。358年他建议迁都洛阳,但遭到世族反对做罢。等到晋哀帝及晋废帝(司马弈)相继继立后,桓温已经控制朝廷。当时北方呈现前秦前燕两强局势,洛阳为前燕占。桓温为了准备篡位,于369年讨伐前燕。当时燕军大败,晋军进驻枋头(今河南浚县附近)与燕将慕容垂对峙。最后晋军缺粮而退,慕容垂率军追杀,晋军大败。371年桓温废晋帝司马弈为东海王,改立司马昱为简文帝。隔年简文帝去世,晋孝武帝继位,373年桓温要求“九锡”,有代晋之意。大臣谢安、王坦之拖延该事,不久桓温病死,东晋得以保存。

淝水危机

晋孝武帝时,谢安执政,桓冲为荆州刺史,防御荆襄地区;谢玄镇广陵,与谢安防御淮南地区。为了加强中央军力,谢安任刘牢之为参谋,招募淮南江北百姓,成立北府军。

370年前秦灭掉前燕后,前秦主苻坚即有意灭东晋以统一天下。373年攻下东晋梁益二州。378年派苻丕围攻襄阳,朱序坚守,于隔年攻破,俘虏了朱序;又派彭超围攻彭城,却被谢玄率北府兵击败。382年吕光平定西域后,苻坚的目标指向东晋。383年5月桓冲率10万军,意图夺回襄阳,苻坚派苻睿、慕容垂等人防御。8月苻坚认为时机已到,率举国之师伐东晋,兵分三路,声势浩。他亲率步兵60万抵达项城,派苻融为先锋率27万兵攻打寿阳,梁成等人屯洛涧以控制淮河。晋廷震惊,谢安力持镇定,命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与谢琰、桓伊等人率8万北府兵北上救援。

383年10月秦军前锋攻陷寿阳后,苻坚赶往指挥,并派朱序向谢石诸降劝降。但朱序尽泄秦军虚实,并建议速战速决。11月谢玄派刘牢之率五千精兵攻破洛涧,晋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12月谢玄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于后军大喊秦军已败,秦军大乱。谢玄等人乘胜追击,秦军全面崩溃,苻融战死,苻坚中箭,孤身北返,后由慕容垂护送。此役晋军全面胜利,于东晋历史上意义非凡,史称淝水之战。

384年谢玄率军北伐支离破碎的前秦。他自广陵北上,攻克鄄城、广固等地,并修建青州陂(水利工程)以通粮草。此役收复山东、河南一带,将领土划至黄河以南。荆州军也成功收复四川、襄阳一带。谢玄继续北上,前锋刘牢之一度打到邺城。但司马道子忌谢氏功高,朝议“以征役既久,宜置戍而还”,令谢玄回镇淮阴,北伐功败垂成。

朋党之乱与桓玄称帝

司马道子为晋孝武帝之弟,甚受信任。淝水之战后谢安谢玄被司马道子排挤,最后相继去世,朝廷逐渐混乱,北府军后由王恭等人统率。桓冲去世后,桓家后来由桓玄领导。390年晋孝武帝对司马道子不满,遂内以王珣、王雅入廷,外以王恭任兖州刺史、殷仲堪任荆州刺史;司马道子也引王国宝及王绪抗衡,朋党乱起。396年晋孝武帝被贵人张氏杀,太子继立,为晋安帝,甚愚笨。398年王恭和庾楷上表弹劾王国宝并领兵讨伐,殷仲堪遥援,吴中世族也发民支持。司马道子畏惧,只好杀王国宝、王绪求和。之后司马道子听从司马尚之建议,任王愉江州刺史为外援。次年王恭联合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再度举兵。司马道子命其子司马元显为都督同王愉率军抵御。王愉被击败,联军攻至京师。司马元显收买刘牢之倒戈,王恭败死。殷仲堪与桓玄得知后退至寻阳,由桓玄任盟主。最后双方言和,朝廷任桓玄为江州刺史、殷仲堪为荆州刺史、其部下杨佺期为雍州刺史。399年桓玄杀殷杨二人,并其辖地。

司马元显担忧北府军不可靠,征江东豪族佃民以建立新军,称为“乐属”。这却使“东土嚣然”,引发民变,399年孙恩攻陷会稽,史称孙恩之乱。孙恩为孙吴孙秀之后,世奉五斗米道。400年孙恩扩张势力,江东豪族及五斗米道纷纷响应,江东八郡完全沦陷。401年孙恩偱海路直袭丹徒,京师震撼。刘牢之派刘裕至海盐击败孙恩,孙恩乘船而退,又被刘裕击败。402年3月孙恩为临海太守辛景所败,投海而亡。余众由其妹夫卢循领导。

402年司马元显为免桓玄乘乱偷袭,抢先西征,任刘牢之为先锋,司马尚之为后部。桓玄也率军东下,大破司马尚之,刘牢之认为司马元显无用而倒戈,引桓军入建康。桓玄控制朝廷,诛杀异己,先后杀司马元显与道子,夺取刘牢之兵权,诛戮部分北府将领,提拔北府将领刘裕。桓玄最初有意革新朝廷,但最后豪奢纵欲,政令无常,渐失人心。403年桓玄篡位称帝,建国桓楚。隔年刘裕同北府旧将何无忌、刘毅举兵,收复建康,桓玄挟晋安帝西撤江陵。桓玄又率军东下,被刘毅击败。最后桓玄逃往蜀地,途中被冯迁所杀。桓振、桓谦又挟晋安帝反抗,直到405年肃清桓氏势力,刘裕得以迎晋安帝复位,也掌控了朝廷。

刘裕篡晋

刘裕掌控朝廷,荆州刺史刘毅忌妒,意图举兵。412年刘裕抢先讨伐之,刘毅兵败自杀。西蜀为东晋叛将谯纵所建。在405年时,益州刺史毛璩率军讨伐江陵桓振,蜀军不愿远征,便推谯纵为主叛晋。并攻陷成都,杀死毛璩,自号成都王,建国谯蜀。408年晋廷派刘敬宜率军讨伐但失败。413年刘裕派西陵太守朱龄石率军西伐,攻占成都。谯纵败退,后自杀。

卢循为孙恩继承人,桓玄为安抚之任为永嘉太守,但他仍不断袭扰沿海。404年卢循由海路攻占广州,隔年晋廷为安抚而命他为广州刺史。410年卢循趁刘裕北伐南燕之机,与其姐夫徐道覆分二路北伐,合溃刘毅于桑洛州(今江西九江市),乘势攻入京师建康,史称卢偱之乱。此时刘裕已赶回,卢循和徐道覆发生内讧,卢循久攻京师不破,撤守寻阳。10月徐道覆进攻江陵,为守将刘道规所败。12月卢循败于晋军,退守广州。411年刘裕派兵击杀徐道覆。卢循最后于交州被交州刺史杜慧度歼灭,投水自杀,至此乱事平定。

刘裕消灭若干异己后,为了名正言顺称帝,先后发动两次北伐。当时南燕慕容超屡屡入侵,409年刘裕率军伐南燕。于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青州市),擒杀慕容超,南燕亡。而后因卢循叛乱,刘裕回师。当时后秦屡遭夏主赫连勃勃入侵,国势大衰,姚泓初立。416年12月刘裕再度北伐,连克许昌、洛阳。隔年刘裕兵分两路围攻关中,最后攻破长安,后秦亡。但于该年冬天留守京师的刘穆之突然去世,为免朝廷生变,不得不亲返。刘裕命其幼子刘义真同王镇恶、沈田子等诸将防守长安,但后来诸将内讧,夏主赫连勃勃率军攻击。417年冬刘裕命刘义真等将领率军东归,遭夏军追击,元气大伤,至此北伐结束。关中失守后,刘裕开始积极谋取帝位。同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其弟德文,为晋恭帝。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刘宋,是为宋武帝,东晋至此灭亡。

羊祜(221—278年),字叔子。
[1]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文学家。明代学者胡应麟《诗薮》卷二《杂编·遗逸·中·载籍》中说:“六朝以功名著,而文有其集者,杜预、刘琨世所共知外,录其僻者于左。古率文武相资,非若后世判而为二也。”首先列入的便是“太傅《羊祜集》二卷”。其作品描写了风云迭起的时代巨变,抒发了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是建安文学的遗响和回音。羊祜文学创作的显著成就在当时就赢得了盛誉。西晋文学家孙楚便在其《故太傅羊祜碑》中称其“文为辞宗”。羊祜的学术
然而,羊祜的著述绝大部分已散佚无存,致使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和学者长期以来被学术界忽略。本文试从纷繁的史料中对其著述作一钩稽,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编辑本段羊枯的评价
[1]青年时代羊祜就表现出了超群的创作才能。《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 (以下称羊祜本传)云:“ (羊祜) 既长,博学能属文。”入仕之初,羊祜时常参与魏帝高贵乡公的诗赋聚会活动。流传至今的《雁赋》,就是羊祜这一时期的作品。清·光绪《新泰县志》卷十九《艺文·增》引用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评价,说:“辞旨超远,高于词人一等。”在伐吴战争期间,羊祜的创作亦十分活跃。《晋书》羊祜本传说:“(羊)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所谓“言咏”,即谈论、吟咏,今人研究认为,晋人吟咏一是吟前人的诗,二是吟自己的诗。
羊祜岘山之咏,必然写下了一些诗作。对此,法国学者侯思孟( DonaldHolzman ) 在所著《山水诗的诞生》第五章中甚至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羊祜是专注于欣赏山水风光本身的第一人。他的这一行动,鼓励了一种新的时尚,为山水诗的出现开启了先声。此论确当与否姑置不论,至少可以说明,羊祜的“岘山言咏”是受到研究者关注的。可惜这一时期的羊祜诗作未能流传下来。王文才教授在《〈两汉蜀学考〉叙目》中论述两汉蜀学时指出,“羊祜以杨 (杨雄) 王 (王褒) 严 (严遵) 马 (司马相如) 虽去数百年,览其遗踪,风流文采,宛然如在,疑其典型不泯
段) 、《再请伐吴疏》 (片段) 等。此外,仅知篇目大意的有:《贺太子牋》,见于《晋书》卷二十一《礼志·下》;《贾充留守启》,见于《晋书》卷四十《贾充传》;《王濬留守益州表》,见于《晋书》卷四十二《王濬传》;《改平阳为新泰表》,见于《三国志集解》卷十二《鲍勋传》注引西晋《太康三
年地记》,等等。羊祜还写下了一批书信,流传下来的有《诫子书》、《与从弟琇书》、《与吴都督陆抗书》 (片段) 等,这也是其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所录法书著录了“羊叔子《遗教序》真书”,其文很可能也是出自羊祜之手。在曹魏宗室和司马氏集团激烈争夺的时期,羊祜对《老子》一书曾做过细致的研究,并著成《老子传》问世。羊祜也是《晋礼》、《晋律》的主要修撰者之一。
但是,羊祜的作品从数量上看,真正成稿者并不算多,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羊祜的“慎于言”。羊祜在给子女们的家书中说:“恭为德首,言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这虽是教子之语,其实也是羊祜做人的原则。体现在为文上,羊祜下笔十分慎重,《晋书》羊祜本传上说,羊祜入仕之初,“时高贵乡公 (曹髦) 好属文,在位者多献诗赋,汝南和逌以忤意见斥, (羊) 祜在其间,不得而亲疏,有识尚焉。”因此,羊祜的作品能够成稿,就十分不易,更何况成稿之后大部分也都散失。羊祜历职二朝,任典枢要,政事损益,皆谘访焉,势利之求,无所关与。其嘉谋谠议,皆焚其草,故世莫闻。”如《贾充留守启》便是羊祜上奏晋武帝的一篇“密”表。甚至连讨论伐吴这样的大政方针,羊祜也是与帝“密谋”,外间人难得其详,对此,杜预曾经在羊祜卒后恳请伐吴时提出批评 , 《晋书》卷三十四《杜预传》载杜预上表云:“羊祜与朝臣多不同,不先博画而密与陛下共施此计,故益令多异。”——可见,羊祜的大量奏疏、上表等,因其过于慎言,甚至连底稿也不保留,流传于世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编辑本段人物事例
[2]羊祜十二岁丧父,孝行哀思超过常礼。奉事叔父羊耽也十分恭谨。他曾在汶水边上游玩,遇见一位老人,说他“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功于天下”(《晋书·羊祜传》)。老人说完就走了,不知所在。 羊祜长大后,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长于论辩而有盛名于世。而且仪度潇洒,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郡将夏侯威认为他不同常人,把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 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古代五种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也纷纷任命他。由于此时曹魏统治阶级内部正进行着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这一斗争主要是在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之间展开的,羊祜与斗争的双方都有姻亲关系。处于夹缝中的羊祜不愿意卷入到旋涡之中,所以采取了回避态度,没有同意。太原人郭奕见到他后说:“此今日之颜子也”(《晋书·羊祜传》) 。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去世,继位为帝的齐王曹芳只有八岁。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受遗命辅政,两大集团的斗争白热化。正始初年,曹氏集团在斗争中明显地占据优势。曹爽把司马懿排挤到太傅的闲职之上,将统领禁军、掌管枢要的权力皆掌握到自己的弟兄及心腹的手中,从而控制了政府的实权。司马懿实行韬晦之计,假装生病,暗中却加紧布置,伺机反攻。羊祜虽然年轻,但很有政治头脑。他判断曹爽终将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后羊祜与王沈一起被曹爽征辟,王沈劝羊祜应命就职,羊祜就说:“委质事人,复何容易”(《晋书·羊祜传》)。王沈便独自应召。由于门第关系,尽管羊祜基本游离于两大集团争斗之外,但从思想感情上说来,他对司马氏的一派显得更为亲近一些。 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并诛杀曹爽,夺得军政大权。政变之后,司马懿大举剪除曹氏集团,与曹爽有关的很多人遭到诛连。羊祜的岳父夏侯霸为逃避杀戮,投降了蜀国。王沈也因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于是,对羊祜说:“常识卿前语 。”羊祜却安慰他,说:“此非始虑所及”(《晋书·羊祜传》)。他就是这样,既有先见之明,又不肯显示夸耀。在这场灾难中,羊祜并未因岳父降蜀受罚,这大约得济于他的亲司马氏的政治态度。 夏侯霸投降蜀国,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愈于常日。 不久,羊祜的母亲和长兄羊发相继去世。羊祜服丧守礼十多年,其间以道素自居,笃重朴实,一如儒者。
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病逝,司马昭执政,为大将军。司马昭任大将军,征辟羊祜,羊祜没有应命。于是,朝廷公车征拜羊祜为中书侍郎,不久升为给事中、黄门郎。 时魏帝魏帝高贵乡公曹髦爱好文学,在位者希承上意,多献诗赋,汝南人和迪因为违逆上意而遭贬斥。羊祜在朝廷,虽身处士大夫之间,但持身正直,从不亲亲疏疏,因此,有识之士,对他特别尊崇。 陈留王曹奂时期,羊祜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一百户。因为羊祜心中对天子不以为然,所以不愿再做侍从之臣,请求出外。后来改为秘书监。曹魏末年已完全是司马氏的一统天下,司马懿父子兄弟相继执政。他们先后废杀两位皇帝,又屡次诛杀大臣,改章变制,发号施令,成为没有皇帝名号的实际统治者。这时,羊祜已加入司马氏集团,并逐渐上升为该集团中的重要人物。司马炎建五等爵制,羊祜以功被封为巨平子,食邑六百户。当时,钟会颇得天子宠爱,而又心性忌刻,羊祜怕他,敬而远之。钟会被诛之后,羊祜任相国从事中郎,与司马炎的另一心腹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前夕,司马炎调羊祜为中领军,在皇宫当值,统领御林军,兼管内外政事。
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1月),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王朝,史称晋武帝。因为羊祜有扶立之功,被进号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为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怕引起贾充等权臣的妒嫉,固让封公,只受侯爵,于是,由本爵钜平子进封为侯,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并授给他的夫人印绶。 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夫总齐机衡,允厘六职,朝政之本也。祜执德清劭,忠亮纯茂,经纬文武,謇謇正直,虽处腹心之任,而不总枢机之重,非垂拱无为委任责成之意也。其以祜为尚书右仆射、卫将军,给本营兵”(《晋书·羊祜传》)。当时,王佑、贾充、裴秀等人均为前朝名高望重之臣,羊祜对他们心存谦让。 晋武帝称帝后,素有吞吴之志。便积极筹划消灭孙吴政权的战争,以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
泰始五年(269年),司马炎除任命大将军卫瓘、司马伷分镇临淄、下邳,加强对孙吴的军事布置以外,又特地调任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假节,并保留他散骑常侍、卫将军原官不变。 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西晋的荆州包括今天的陕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区。吴国的荆州则有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晋吴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所以这里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 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够安定,就连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于是,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开发荆州方面。羊祜大量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怀来远人。并与吴国人开诚相待,凡投降之人,去留可由自己决定。还禁止拆毁旧官署。当时风俗,官长如果死在官署之中,后继者便说居地不吉,往往拆毁旧府,另行修建。羊祜认为,死生有命,不在居室,命令下属,一律禁止。最主要的是设计使吴国撤掉了对襄阳威胁最大的石城驻军,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边境。羊祜深以为患,于是巧用计谋,使吴国撤销了守备。然后羊祜他把军队分作两半,一半执行巡逻戍守的军事任务,一半垦田。当年,全军共垦田八百余顷。羊祜刚来时,军队连一百天的粮食都没有,到后来,粮食积蓄可用十年。 羊祜的这些措施迅速地安定了荆州的社会秩序,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晋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下令取消江北所有的都督建置,授予羊祜南中郎将的职务,负责指挥汉东江夏地区的全部军队。 羊祜在军中,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衣带,不穿铠甲。铃阁之下,应命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人。并且,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荒废公务。有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 !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晋书·羊祜传》)。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此很少外出。 不久,羊祜又被加封为车骑将军,并受到开府如三司之仪的特殊待遇。羊祜上表固辞:“臣伏闻恩诏,拔臣使同台司。臣自出身以来,适十数年,受任外内,每极显重之任。常以智力不可顿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悚,以荣为忧。臣闻古人之言,德未为人所服而受高爵,则使才臣不进;功未为人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今臣身托外戚,事连运会,诫在过宠,不患见遗。而猥降发中之诏,加非次之荣。臣有何功可以堪之,何心可以安之。身辱高位,倾覆寻至,愿守先人弊庐,岂可得哉!违命诚忤天威,曲从即复若此。盖闻古人申于见知,大臣之节,不可则止。臣虽小人,敢缘所蒙,念存斯义。今天下自服化以来,方渐八年,虽侧席求贤,不遗幽贱,然臣不尔推有德,达有功,使圣听知胜臣者多,未达者不少。假令有遗德于版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之间,而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失岂不大哉!臣忝窃虽久,未若今日兼文武之极宠,等宰辅之高位也。且臣虽所见者狭,据今光禄大夫李憙执节高亮,在公正色;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光禄大夫李胤清亮简素,立身在朝,皆服事华发,以礼终始。虽历位外内之宠,不异寒贱之家,而犹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少益日月!是以誓心守节,无苟进之志。今道路行通,方隅多事,乞留前恩,使臣得速还屯。不尔留连,必于外虞有阙。匹夫之志,有不可夺”(《晋书·羊祜传》)。但朝廷未同意他的辞让。这一年,羊祜四十九岁。
泰始六年(270年),吴国在荆州的都督换上著名的军事家陆抗。陆抗到荆州后,注意到西晋的动向,立即上疏给吴主孙皓。陆抗对荆州的形势表示忧虑,提醒孙皓不要盲目迷信长江天堑,应该认真备战。他把自己的想法归纳为十七条建议,请求实行。陆抗的到来,引起羊祜的警惕和不安。因此,他一面加紧在荆州进行军事布置;一面向晋武帝密呈奏表。密表建议,伐吴战争必须利用长江上游的便利条件,在益州(今四川地区)大办水军。
泰始八年(272年)八月,吴主孙皓解除西陵(今湖北宜昌)督步阐的职务。步阐因害怕被杀,拒绝返回建邺,当年九月,献城降晋。陆抗闻讯,立即派兵围攻西陵(参见西陵之战)。晋武帝命令羊祜和巴西监军徐胤各率军分别攻打江陵(今湖北江陵)和建平(今四川巫县),从东西两面分散陆抗的兵力,以实现由荆州刺史杨肇直接去西陵救援步阐的计划。但陆抗破坏了江陵以北的道路,5万晋军粮秣的运输发生困难,再加上江陵城防坚固,不易攻打,羊祜顿兵于城下,不能前进。杨肇兵少粮悬,被陆抗击败,步阐城陷族诛。有司上奏说:“祜所统八万余人,贼众不过三万。祜顿兵江陵,使贼备得设。乃遣杨肇偏军入险,兵少粮悬,军人挫衄。背违诏命,无大臣节。可免官,以侯就第”(《晋书·羊祜传》)。结果,羊祜因此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则被贬为平民。 西陵救援失利后,羊祜总结教训认识到:吴国的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平吴战争不宜操之过急。于是,他采取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两面策略,以积蓄实力,瓦解对方,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鉴于历史上孟献子经营武牢而郑人畏惧,晏弱筑城东阳而莱子降服的经验,羊祜挥兵挺进,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并以此为依托,占据肥沃土地,夺取吴人资财。于是,石城以西均晋国占有,吴人来降者源源不绝。 羊祜于是实施怀柔、攻心之计。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后来,吴将夏详、邵颉等前来归降,那两位少年的父亲也率其部属一起来降。吴将陈尚、潘景进犯,羊祜将二人追杀,然后,嘉赏他们死节而厚礼殡殓。两家子弟前来迎丧,羊祜以礼送还。吴将邓香进犯夏口,羊祜悬赏将他活捉,抓来后,又把他放回。邓香感恩,率其部属归降。羊祜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他都送还对方。羊祜这些作法,使吴人心悦诚服,十分尊重他,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羊公”。 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晋书·羊祜传》)。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吴两国的荆州边线处于和平状态。 羊祜与陆抗对垒,双方常有使者往还。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晋书·羊祜传》)。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祜岂鸩人者”(《晋书·羊祜传》)!仰而服下。当时人都说,这可能是春秋时华元、子反重见了。 吴主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晋书·羊祜传》)。孙皓无言以对。 羊祜在边境,德名素著,可在朝中,却每遭诋毁。他正直忠贞,嫉恶如仇,毫无私念,因而颇受荀勖、冯紞等人忌恨。王衍是他的堂甥,曾来见他陈说事情,言辞华丽,雄辩滔滔。羊祜很不以为然,王衍拂衣而去。羊祜对宾客说:“王夷甫方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晋书·羊祜传》)。西陵之战,羊祜曾要按军法处斩王戎。所以,王戎、王衍都怨恨他,言谈中常常攻击他。当时人说:“二王当国,羊公无德”(《晋书·羊祜传》)。
咸宁二年(276年)十月,晋武帝改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恢复其贬降前的一切职权,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自行辟召僚佐。当初羊祜便认为,要想伐吴,必须凭借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当时吴国有童谣:“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晋书·羊祜传》)。羊祜听后,说:“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晋书·羊祜传》)。正逢益州刺史王浚被征召任大司农。羊祜发现王浚的才能可当重任,而王浚的小字又是“阿童”,正应了童谣之言。而当时在西晋朝廷内部,王浚是个有争议的人物。羊祜极力肯定王浚的军事才能,主张济其所欲,充分发挥他的才能。羊祜的密表,终于使晋武帝改变将王浚调离益州的打算。留王浚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秘密命他修造战船,为顺流伐吴作准备。在后来的灭吴战争中,不出羊祜所料,王浚统率的益州水军起了重要作用,成为首先攻陷建邺、生擒孙皓的西晋军队。 羊祜本人也命令部将缮甲训卒,广为戎备。经过七年的练兵和各项物质准备,荆州边界的晋军实力远远超过吴军,恰巧两年前,吴军主帅陆抗病死,孙吴荆州前线失去唯一能与羊祜抗衡的军事家。而这时,在孙皓高压统治下的吴国境内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将疑于朝,士困于野,民怨鼎沸,危机四伏。这一切表明西晋灭吴的条件已经成熟。羊祜不失时机地上疏给晋武帝请求伐吴。这篇奏疏,是一篇重要的文献,至今仍有很高的价值。原文如下: “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众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故尧有丹水之伐,舜有三苗之征,咸以宁静宇宙,戢兵和众者也。蜀平之时,天下皆谓吴当并亡,自此来十三年,是谓一周,平定之期复在今日矣。议者常言吴楚有道后服,无礼先强,此乃谓侯之时耳。当今一统,不得与古同谕。夫适道之论,皆未应权,是故谋之虽多,而决之欲独。凡以险阻得存者,谓所敌者同,力足自固。苟其轻重不齐,强弱异势,则智士不能谋,而险阻不可保也。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及进兵之日,曾无籓篱之限,斩将搴旗,伏尸数万,乘胜席卷,径至成都,汉中诸城,皆鸟栖而不敢出。非皆无战心,诚力不足相抗。至刘禅降服,诸营堡者索然俱散。今江淮之难,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孙皓之暴,侈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于往时;今不于此平吴,而更阻兵相守,征夫苦役,日寻干戈,经历盛衰,不可长久,宜当时定,以一四海。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吴缘江为国,无有内外,东西数千里,以籓篱自持,所敌者大,无有宁息。孙皓孙恣情任意,与下多忌,名臣重将不复自信,是以孙秀之徒皆畏逼而至。将疑于朝,士困于野,无有保世之计,一定之心。平常之日,犹怀去就,兵临之际,必有应者,终不能齐力致死,已可知也。其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戟盾不如中国,唯有水战是其所便。一入其境,则长江非复所固,还保城池,则去长入短。而官军悬进,人有致节之志,吴人战于其内,有凭城之心。如此,军不逾时,克可必矣”(《晋书·羊祜传》)。 在上疏中,羊祜追述平蜀之后的南北两国关系。指出,双方边战屡起,根本的原因是吴国的弃信背义。只有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扫灭吴国,才能天下太平,永无兵役。他反对以春秋诸侯争霸的观点类比晋吴关系,劝告晋武帝在广泛听取臣下意见的同时,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羊祜以蜀亡为例,说明两国交战,只有势均力敌,自然环境的险阻才能起作用。如果轻重不齐,强弱异势,光凭山水险阻,无济于事。他分析说,吴国的地理条件远不如蜀国,“江淮之难,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而危机却十分严重,“孙皓之暴,侈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在西晋方面,无论军队的数量,还是资储器械,都大比灭蜀的时候丰足。但如果不抓着这个大好的时机,军事优势就会在日常的消耗中丧失。羊祜详细地为未来战争进行了规划,建议“梁、益(今四川、陕西地区)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指在今湖北东北、河南西南一带的晋军),直指夏口(今湖北武汉);徐、扬、青、兖(指今皖北、苏北一带的晋军),并向秣陵(今江苏南京)”。几路大军,同时进击,吴军势分形散,根本无法对抗。孙吴国内人心思乱,兵临之际,绝不会出现奋力死战的局面。吴人长于水战,短于陆战。一旦晋军攻破长江,吴人只能退保城池,去长入短,自就死地。羊祜估计,整个灭吴战争不用很长的时间,就会获得胜利。 奏疏既上,晋武帝深以为然,但却遭到朝内许多大臣的反对,权臣贾充、荀勖等人的态度尤其激烈。他们提出西北地区的鲜卑人骚乱问题,认为那里尚未平定,不应该同时进行灭吴战争。只有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等少数人赞同。 刚好晋兵在秦州、凉州屡有败绩,羊祜遂再次上表说:“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晋书·羊祜传》)。但仍然持反对意见的人多,羊祜见此事难成,仰天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晋书·羊祜传》)!
咸宁三年(277年),吴夏口都督孙慎侵入西晋边界,掠走弋阳、江夏等地上千家人口。羊祜没有派兵对孙慎进行追击。事后,晋武帝派人追查原因,并打算移徙荆州的治所。羊祜回答说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昔魏武帝置都督,类皆与州相近,以兵势好合恶离。疆埸之间,一彼一此,慎守而已,古之善教也。若辄徙州,贼出无常,亦未知州之所宜据也”(《晋书·羊祜传》)。使臣无言可答。 后来,晋武帝下诏以泰山的南武阳、牟、南城、梁父、平阳五县为南城郡,封羊祜为南城侯,设置相的官职,与郡公同级。羊祜坚辞不受,说:“昔张良请受留万户,汉祖不夺其志。臣受钜平于先帝,敢辱重爵,以速官谤”(《晋书·羊祜传》)!晋武帝只好同意。羊祜每次晋升,都十分诚恳地退让,因此,名德远播,朝野尊仰,士大夫们都说他应该居于宰辅之位。晋武帝当时正有兼并之志,要依仗羊祜来主持东南的局面,所以搁置了请他入相之议。 羊祜曾在两朝任职,掌握着机要之权,朝廷政治事件的斟酌损益,都要征询他的意见,他从不钻营谋求权势利禄,他的好多嘉谋谠议,草稿都焚毁了,因而世无知者。他所推举荐拔的人,连本人都不知是谁荐举的。有人批评羊祜过于慎密。羊祜说:“是何言欤!夫入则造膝,出则诡辞,君臣不密之诫,吾惟惧其不及。不能举贤取异,岂得不愧知人之难哉!且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晋书·羊祜传》)。 羊祜的女婿曾劝他“有所营置,令有归戴者,可不美乎”(《晋书·羊祜传》)?羊祜默然不应。回来后对自己的儿子们说:“此可谓知其一不知其二。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晋书·羊祜传》)。羊祜还曾给堂弟羊琇写信,信中说:“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疏广是吾师也”(《晋书·羊祜传》)。 朝廷准许羊祜开府(古代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多年,但羊祜心存谦让,不肯征召举用僚属。 羊祜生性喜爱山水,每逢风景佳丽之日,一定要登上岘山,置酒观赏,吟咏品玩,终日不倦。有一次,他面对山仲美景,慨然叹息,对从事中郎邹湛等人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邹湛说:“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晋书·羊祜传》)。

司马炎:“征东将军卫瓘,忠允清识,有文武之才。”
杜预:“伯玉其不免乎!身为名士,位居总帅,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当何以堪其责乎?”
羊欣:“河东卫瓘,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
萧衍:“其先出自杜氏,以张为祖,以卫为父,索、范者,伯叔也,二王父子,可以为兄弟,薄绍之为庶息,羊为仆隶。”
王僧虔:“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
江式:“臣六世祖琼家世陈留,往晋之初,与父应元俱受学于卫觊(瓘)古篆之法……数世传习,斯业所以不坠。”
房玄龄等《晋书》:“①夫忠为令德,学乃国华,譬众星之有礼义,人伦之有冠冕也。卫瓘抚武帝之床,张华距赵伦之命,进谏则伯玉居多,临危则茂先为美。遵乎险辙,理有可言:昏乱方凝,则事睽其趣;松筠无改,则死胜于生,固以赴蹈为期,而不辞乎倾覆者也。俱陷淫网,同嗟承剑,邦家殄瘁,不亦伤哉!”“②贤人委质,道映陵寒。尸禄观败,吾生未安。卫以贾灭,张由赵残。忠于乱世,自古为难。”
李嗣真:“卫、杜之笔,流传多矣,纵任轻巧,流转风韵,明健有余,便媚详雅,谅少匹俦。”
张怀瓘:“天资特秀,若鸿雁奋六翮,飘飘乎清流之上。率情运用,不以为难。”
李贺:“黄庭留卫瓘,绿树养韩冯。”
梦英:“瓘作柳叶篆,其迹类薤叶不真,笔势明劲,莫能得学。”
陈普:“此座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凌云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拓拔枝柯幸少疏,洛阳宫殿已为墟。休论荣晦师田续,忍读金墉稽颡书。”
康有为:“①伯玉、巨山,世传妙笔,伯玉藁书,为简札宗,巨山书势,为书家法。”“②按卫觊草体微瘦,瓘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然则北宗之书,自当以筋骨为上,其风韵之逊于南,亦其祖师之法然也。”
马宗霍:“瓘承父,觊传古文,则瓘亦能篆也。”




唐太宗是怎样评价曹操的?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

兰陵王为何历史评价很高?他有哪些功绩呢?
1.出生自带光环的兰陵王 虽说兰陵王不是最得宠最被看好的皇子,他的母亲也不是娘家靠山很硬的妃子,可是出生于帝王世家的他就已经很有面子了。他所存在的北齐也好,其他朝代也好,皇子的地位自然是高于绝大多数人的。所以,兰陵王从一出生就被人熟知,由于从小就不是惹祸事的孩子评价一直不错,不过他的...

智永历史集评
隋炀帝曾赞誉智永,称其书法承袭右军之精髓,张怀瓘在《书断》中也提到,智永作为王羲之的远祖,专研书法数世,无论是真书还是草书,他都遵从命令,技艺精湛,既有张芝的道劲,又融合了右军的肉感。他的草书尤为出色,尽管气调稍逊于欧、虞,但技艺熟稔程度超过羊、薄。米芾评价智永的书法,虽然气骨清...

《索靖》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索靖》人物故事小传
拜驸马都尉,出为西域戊巳校尉长史。太子仆同郡张勃特表,以靖才艺绝人,宜在台阁,不宜远出边塞。武帝纳之,擢为尚书郎。与襄阳罗尚、河南潘岳、吴郡顾荣同官,咸器服焉。靖与尚书令卫瓘俱以善草书知名,帝爱之。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靖在台积年,除雁门太守,迁鲁相,又拜酒...

张僧繇集评
尽管出道较晚,他的作品仍被视作与前辈相近的上品。唐朝李嗣真在《续画品录》中提到,张僧繇在绘画人物和衣冠上超越了顾陆,被誉为后世学者的典范,甚至比肩周孔。他的作品不仅技巧精湛,而且能将万类万物表现得栩栩如生,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张怀瓘在《画断》中认为,姚最的评价虽有一定认可,...

碑品内容
在历史上,庾肩吾编撰的《书品》继承了李嗣真、张怀瓘和韦续的传统,对书法作品进行了分类,主要依据于两种类型:师人表之九等和神妙精能之四科。然而,书艺的欣赏和评价历来因人而异,各有所好,即使古代贤者对书法的评论也未必完全恰当。真正的书法艺术,应当是天然天赋与刻苦学习的完美结合,这样的...

中国古代美女书法家介绍
关于她在书法上成就,<宣和书谱>曾对她作了这样的评价:"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卫夫人曾经做过王羲之的老师,是我国历史上声名极隆的女书法家。书中把她归入"卫夫人之流",可见推崇之极。 此外,在唐朝女书法家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吴彩鸾。这吴彩鸾向被称为女...

《范法恂妻褚氏》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范法恂妻褚氏》人物故事小传_百 ...
褚氏,南朝刘宋时人。是一位非常讲情义的女性。丈夫的表兄弟造反失败后逃窜,她则对儿子表示,万一他不能逃脱,一定要去办理他的后事。在封建社会当中,叛逆是灭九族的大罪,褚氏不怕牵连,是难能可贵的。[正 史]又吴郡范法恂妻褚氏,亦勤苦执妇业。宋升明①中,孙昙瓘谋反亡命,褚谓其子僧简曰...

三国演义 主要人物介绍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8b0a1da65 2007-11-07 · TA获得超过44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刘备 刘备,生于公元一六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三年。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 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中山...

魏晋时期草书有所成就的有哪些书法家
张怀瓘《书议》曾这样评价王献之的书法造诣:“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义处其中间。……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他的著名书法作品《洛神赋》,传至宋代只存13行,有玉版刻本,世称《玉版十三行》。另外,《鸭头丸帖》...

中市区18498113277: 求中国各朝各代书法家,画家,及其代表作 -
管蚀壮腰: 中国书法历经几千年,各朝各代书家辈出,此处只介绍书法史上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 秦代的书法名家 秦·喜 (公元前262——公元前217年),官至安陆令史、鄢令史等.1975年12月发现并开掘其墓后,出土由喜抄录的《编年纪》和他本人...

中市区18498113277: 父凯子恒 是什么意思 -
管蚀壮腰: 卫玠祖父卫瓘,西晋惠帝时位至太尉,父卫恒,官尚书郎,又是有名的书法家.卫玠5岁时就很有名,被人们视为神童. 他很早就开始研究《老》、《庄》.成年后,便以善谈名理而称著当时,其能言善辩超过了当时有名的玄理学家王澄、王玄...

中市区18498113277: 卫王介的故事,谁知道啊? -
管蚀壮腰: 中国古代著名美男子,晋朝人,有看杀卫玠一语.也是著名玄学家,清谈名士. 卫玠趣闻 卫玠出身于名门世家.祖父是西晋权臣,曾经斩杀过邓艾.卫玠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出落得秀美动人.这个小少爷坐敞篷车到洛阳市区闲逛时,...

中市区18498113277: 王羲之最初学书学于谁? -
管蚀壮腰: 被奉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书法启蒙老师是东晋杰出女书法家卫夫人. 卫夫人(272——349),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晋武帝泰始八年她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书法世家.其曾祖父卫觊、祖父...

中市区18498113277: 正史讨论向,姜维和邓艾谁更厉害 -
管蚀壮腰: 楼主问得太笼统了. 如果是演义的话,毫无疑问是姜维——罗贯中捧的主角,会差么? 如果是正史的话:战术上,两人半斤八两——正史上两人最多交手三次,其他都是郭淮陈泰在忙.姜维最大的战绩是虐没怎么上战场的王经,邓艾最大的战...

中市区18498113277: 三国演义人物名称 -
管蚀壮腰: 丁 仪(正礼) 丁奉(承渊) 丁原(建阳) 丁谧(彦靖) 丁廙(敬礼) 于禁(文则) 士孙瑞(君荣) 山涛(巨源) 卫瓘(伯玉) 马磾(翁叔) 马良(季常) 马忠(德信) 马超(孟起) ...

中市区18498113277: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兄弟/姐妹俩? -
管蚀壮腰: 周:姬昌、姬发、姬旦汉:班彪、班固、班超、班昭三国:诸葛亮、诸葛瑾、诸葛瞻、诸葛恪曹操、曹丕、曹植;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蔡邕、蔡文姬孙坚、孙策、孙权陆逊、陆抗晋朝...

中市区18498113277: 关于三国演义的知识包括答案 -
管蚀壮腰: 1 <演义>中关羽在两军阵前斩杀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敌将分别是谁?程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