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12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作者&投稿:茶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会计12项原则是什么~

会计12项原则是: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依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断定、计量方 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通例的要求。
一、总体性要求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 凭证为根据,如实反应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
客观性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要求。它包含下面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 应当真实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会计核算应 当准确反应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检验 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的特征。
2、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度的统一规定,供给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 料。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本的。
3、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式前后各期必须一致,要求企 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式。
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 方式,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比较。从总的方面来说, 两者都属于可比性的要求。
一贯性原则并不否定企业在必要时,对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式作适当 的变更。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信息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 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2、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要求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 息及时利用。
3、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载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懂得和使用。
三、会计要素断定、计量方面的要求
1、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 的标准,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 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是于收付实现制相对称的一个概念。
2、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营业收入和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
配比原则包含收入和费用在因果联系上的配比,也包括收入和费用在时间意义上 的配比,即一定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的配比问题。
3、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其取得或购买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 算。
历史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
4、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天性支出的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天性支出的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 天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的计算企业当期损益。
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仅仅与本期收入有关。
资天性支出是指该支出的发生不仅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而且与其他会计期的 收入有关,或者主要是为以后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取得所发生的支出。
四、会计修订性通例的要求
1、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式和程 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 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式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
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进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和程序。

会计核算的13项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要客观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3、可比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所以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可比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4、一致性原则。它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也就是说,同一会计信息不仅要求在企业之间可以比较,而且在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也要保持一致性。一致性与可比性一样,都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

5、 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它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风险负担,办法是在符合会计政策的前提下应当考虑企业风险,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与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则要算足。谨慎性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实行谨慎性原则对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扩大企业的财务决策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6、相关性原则。它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要求并有助于他们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当局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7、及时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8、清晰性原则。它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清晰性原则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会计核算要尽量使会计信息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9、重要性原则。它是指可以根据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的影响程度来决定会计核算的精确程度及会计报表内容的详略程度,进而决定核算的工作量。

10、历史成本原则。它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如有变动,除有一般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按照此原则,企业的资产应以取得日期所费的成本作为入账和计价的基础,所以称为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不仅是一切资产取得据以入账的基础,而且是其以后分摊转为费用的基础。此原则在正常情况下,同样适用于负债、所有者权益。

11、配比原则。它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当确定某一个会计期间已经实现收入之后,就必须确定与该收入有关的已经发生了的费用,这样才能正确确定该期间的损益。

12、权责发生制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亦即费用或收入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负担来确定。权责发生制是一种记账基础,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会计模式可以正确地将收入与费用相配合,正确地计算损益。

13、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只与本会计期间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作为收益性支出;如果支出的经济收益不仅与本会计期间有关,而且与几个会计期间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是资本性支出。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对于正确地确定某一会计期间的损益有着重要性的意义。

1、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

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

算的依据。

3、有用性

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

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4、一致性

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5、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6、及时性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

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7、清晰性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的反映企业经济活

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8、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

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

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

9、配比性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

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即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即将一定

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

10、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原则,亦称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

如有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起账面价值。

1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12、谨慎性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

压低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争力。

13、重要性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经济业务

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扩展资料

把握会计准则,还应当注意会计准则具有“四性”

1、规范性。每个企业有着变化多端的经济业务,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而有了会计

准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可在同一标准

的基础上进行。

2、权威性。会计准则的制定、发布和实施要通过一定的权威机构,这些权威机构可以是国家的立法

或行政部门,也可以是由其授权的会计职业团体。会计准则之所以能够作为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

的规范和处理会计业务的准绳。

3、发展性。会计准则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会计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

会计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准则也要随之变化,进行相应的

修改、充实和淘汰。

4、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性。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依据,同时会计准则又是会计理论与会计

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准则



  1、严禁造假——客观性原则

  会计报表中各项指标必须真实正确,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不得弄虚作假或估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应负的责任,也加大了违规者的处罚力度。

  2、统一完整——相关性原则

  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内容有统一的规定,只有按规定将所有项目填列齐全才能发挥会计报表应起的作用。不允许任意取舍和擅自变更项目的排列和内容。

  3、相互一致——可比性原则

  要求各个企业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指标的口径、计算方法应当一致,以便横向比较。

  4、前后一致——一贯性原则

  要求各个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5、按时提供——及时性原则

  财务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如期上报,否则时过境迁,就失去意义。

  6、先入为主——历史成本原则

  7、按期确认——权责发生制原则

  8、收支对口——配比原则

  9、经纬分明——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10、简明易懂——清析性原则

  11、慎重保守——谨慎性原则

  12、轻重缓急——重要性原则

全国政协委员 招商银行行长 马蔚华

担保物权登记是物权变动的主要公示形式,对交易安全和社会财产秩序影响甚大。《物权法》规定我国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并对担保物权的登记机构和基本登记要求进行了规范,但实践中,就不同的担保物权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登记规则内容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登记机构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登记收费标准不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物的效用发挥以及权利人对物的权利的行使,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物权法》调整涉及有形财产的民事关系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完善担保物权登记制度十分必要,势在必行。针对此情况,本委员特提出完善担保物权登记制度的相应建议。

一、背景及问题

我国《物权法》的实施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涉及有形财产的法律关系的规范化、正当权利人的财产保护,减少产权纠纷,有着积极意义,从民法角度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但《物权法》是民事法律领域的基本法之一,主要就涉及物权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进行明确,而这些基本原则和规范要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有效贯彻执行,还需要相应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等不同层级的规定就操作环节、诉讼环节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规范,只有在配套的规范完整、详尽的前提下,《物权法》的效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就本提案拟探讨的担保物权登记制度而言,尽管《物权法》确立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并对担保物权的登记机构和基本登记要求进行了规范,但实践中,就不同的担保物权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登记规则内容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登记机构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登记收费标准不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物的效用发挥以及权利人对物的权利的行使,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物权法》调整涉及有形财产的民事关系的效果。

据本委员所了解的情况,目前我国担保物权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登记机关不统一

在不动产物权登记方面,主要是土地和房产登记机关不统一。我国《土地登记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抵押登记;《房屋登记办法》规定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或者其设置的负责房屋登记工作的机构负责房屋抵押登记。实践中,同为房地产抵押登记各地机构设置却不尽相同。如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统一在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或房产交易中心),但有部分城市办理房产抵押登记和办理土地抵押登记仍然需要在不同的机构办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房地产抵押登记的办事环节和交易成本,一旦出现房、地分别抵押给不同债权人的情形,很容易发生权利争议和纠纷。

就权利质押而言,《物权法》采取的是主管机构负责登记的制度,也就是说,不同的权利在依法办理质押登记时,由相应的主管机构负责登记。该制度有利于将质押登记作为普通登记或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纳入相关主管机构管辖范围,但另一方面,由于需要登记的内容差异较大,且各地登记电子化程度差异较大,在主管机构职责边界较为模糊,或在某些登记领域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登记规则的情况下,当事人较难准确把握登记的具体要求。以公路收费权质押为例,在《物权法》出台之前,通常是在公路交通主管部门办理登记;《物权法》出台后,公路收费权可作为应收帐款质押在信贷征信机构办理登记,但也有部分地区公路交通主管部门仍然受理公路收费权质押登记,而金融机构为了尽最大可能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得不选择同时在信贷征信机构和公路交通主管部门办理登记,这人为地增加了当事人的交易成本。

(二)登记流程和要求存在缺位或不统一、不合理的问题

在担保物权的登记制度方面,我国已分别出台了涉及房地产、动产、知识产权、应收帐款、记帐式国债、股权等的各类规章制度规范担保物权登记。但仍有部分需要登记的担保物权在登记制度方面存在缺位现象,例如理财产品的质押登记尚未明确等。

而上述已经确立的担保物权登记制度,对于登记流程和要求的规定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的情况。部分地区的登记主管机构过分强调其自身的行政管理职能,未充分尊重和适用私法领域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例如,有的地方登记机构对于抵押登记主合同的要求过于呆板,限定于特定名称,而不注重实质内容,导致银行业务中被普遍使用的一些主合同得不到应有的认可;有的机械理解《担保法》关于“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价值”规定,对于债权额大于抵押物价值的情况不予办理抵押登记;有的要求当事人必须明确约定抵押期限;有的在办理最高额抵押登记时,拒绝《授信协议》(而要求提供借款合同)作为主合同,拒绝接受后续主合同的备案等等。

(三)登记收费制度不清晰、不完整

一方面,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担保物权登记收费制度,现有的登记收费规定散见于国家及地方各登记主管机构的相关管理办法、规定、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中;另一方面,在登记收费的执行层面,仍然存在混乱状态。以房地产抵押登记为例,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时,分别遇到过按件收费、按标的额收费、按贷款金额收费等不同的收费要求。而根据《物权法》规定,按标的额、贷款额、不动产面积收费均是不合法的,从规范管理、节省成本的角度来看,这一现状有待尽快改进。

(四)不动产担保登记制度效力层级低

《物权法》规定“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我国目前施行的《土地登记办法》和《房屋登记办法》皆为部门规章性质,效力层级比较低,与《物权法》的规定存在冲突。

二、建议及理由

综上,本委员认为,我国有必要尽快完善担保物权登记制度。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按照“统一、方便、高效、合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担保物权登记管理机构,并厘清各登记机构的登记职责。就房地产抵押登记而言,应当在全国范围内明确统一的土地和房产抵押登记机构,杜绝房、地抵押登记在不同机构的做法。就权利质押而言,在遵守《物权法》确立的主管机构登记负责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类权利质押登记主管机构。同时为了确保登记的公示效力,应明确登记机构的唯一性,即一种权利只需在一个主管机构登记即可,无须多头登记。

(二)尽快解决部分担保物权登记制度缺位的问题。对于尚未制定具体登记管理制度,应由相应的主管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在《物权法》确立的法律框架内制定登记管理规定。

(三)完善担保物权登记制度的具体操作性要求。

(1)明确登记机构的分层管理。一般可按属地原则由不同级别的登记机构负责不同辖区的登记管理。

(2)明确具体的登记流程。本着方便当事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就当事人需要提供的资料、具体的登记记载事项、登记档案的管理、办理登记的时限等进行详细而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在确定流程时,有必要适当限制登记机构的自由裁量权,强调登记机构有效履行登记职责的义务,不得在法定要求之外任意添加不必要的登记要求,以实现方便登记的目的。

(3)明确具体的收费标准。建议统一实行按件收费的原则,同时该等收费原则应统一适用于全国各地区,最大限度地杜绝地方登记机构乱收费或随意变更收费规则的做法,以降低成本,促进交易。

(四)在登记制度中明确最高额抵/质押的特殊安排。由于最高额抵/质押是对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的担保,在当事人提供的材料方面应适当放宽要求,允许当事人在抵押期间补充提交主合同进行备案登记,或允许当事人无须提交主合同;在主债权金额登记方面根据当事人的意愿明确“最高债权额”的含义;对最高额债权设立前已存在的债权转入最高额抵/质押担保范围、最高额抵/质押权的转移等作出规范。

(五)解决不动产抵押登记规定效力层次偏低的问题。建议由相关主管机构在现行的《土地登记办法》和《房屋登记办法》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房地产登记的实践情况,制定统一的房地产登记管理办法,并报国务院批准后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下发全国遵照执行。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天(本)性支出原则,天字错误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动态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

静态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新旧会计准则在坏账准备上的对照
4、对会计的一般原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不仅表现在基本准则章节名称的变化,而且还表现在具体的内容上。新会计准则将原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原则"章节变更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基本准则中规定了12项基本原则,即7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重要性、明晰性)和5个计量和确认方面的...

权责发生制为什么是会计核算的一项基础
但实际情况是,财政以拨列支,要求单位将年底拨出次、年初到位的资金也作为当年的财政拨款予以反映,所以单位只能在得到财政电话通知的时候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做出如下会计处理:借:应收账款,贷:财政补助收入,待收到财政拨款回单的时候再记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在填报决算报表时,不仅财政补助...

会计注意事项
(二)廉洁自律:这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品质,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则:一是依法理财原则;二是廉洁奉公原则。这两个原则,一方面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三)客观公正: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行为品德,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

我想知道38条会计准则具体内容是什么?
原准则 在第二章“一般原则”中规定了12项基本原则,即7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重要性、明晰性)和5个计量和确认方面的基本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支出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新准则 与目标相协调,将本章命名为“...

政府会计的改革
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现行的《政府单位会计与报告准则汇编》中提出的政府单位会计的12项基本原则。在第8项原则中明确指出:“政府单位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来确定财务状况和营运效果。”按照该委员会的解释,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即收入于取得并可计量时予以确认;政府基金与可支用信托基金采用修正的权责...

传统组织设计原则有哪些
一般都有几个范本,然后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再具体调整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配套投产,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

12月4日是什么节日在中国
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第8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四个“宪法宣传周”。在宪法周来临之际,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关于宪法的小知识吧。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归纳为以下四项:1. 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2. 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3. 民主集中制原则4.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什么是宪法?宪法是...

试述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截至1998年底,中国历年来共发布国家环境标准412项,现行的有361项,其中环境质量标准10项,污染物排放标准80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230项,环境标准样品标准29项,环境基础标准12项,历年共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即环境行业标准)34项。相关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基本法》◇◇◇二、我国环境保护...

初三政治上册知识点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技术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10、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1、“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2、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

大学生的学习计划
大学生周学习计划的时间安排,没有一定的标准,因人、因计划项的不同而不同,只要遵循若干公认基本的原则即可。如:第一、 按计划项的重要程度分配时间的原则。重要的计划项多分配些时间,反之则相对少分配些时间。 第二、计划可支配的时间,忽略不可支配的时间。第三、 连续累计满30分钟的时间,最好把它纳入计划之...

济源市18697869734: 会计核算的12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
答皇银屑: 会计核算的13项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要客观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

济源市18697869734: 会计核算的12项原则是什么 -
答皇银屑: 核算原则: 客观性——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作为依据 可比性——按规定方法,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一贯性——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一致,如有变更应在附注中说明 信息质量 相关性——提供的信息应反映企业情况,满足使用者要求 ...

济源市18697869734: 会计核算12项一般原则分别是什么呢?
答皇银屑: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 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一、总体性要求 1、客观性原则 2、可比性原则 3、一贯性原则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相关性原则 2、及时性原则 3、明晰性原则 三、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的要求 1、权责发生制原则 2、配比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四、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1、谨慎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

济源市18697869734: 会计十二项原则是什么啊?具体点的 -
答皇银屑: 一.会计核算基本原则※ (一)增加了一条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P4第十一条)P18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二)修订了历史成...

济源市18697869734: 会计12项原则是什?会计12项原则是什么
答皇银屑: 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实际成本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

济源市18697869734: 会计核算的12项原则是什么?
答皇银屑: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13条)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是指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是对财务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归纳为: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项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

济源市18697869734: 会计核算的几大原则是什么?
答皇银屑: 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2项.共分四类. 一、总体性要求:(1)客观性原则 (2)可比性原则 (3)一贯性原则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4)相关性原则 (5)及时性原则 (6)明晰性原则 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7)权责发生制原则 (8)配比原则 (9)历史成本原则 (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四、会计修正性惯例的要求:(11)谨慎原则 (12)重要性原则

济源市18697869734: 会计核算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
答皇银屑: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二条,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济源市18697869734: 会计核算的一般有什么原则?
答皇银屑: 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重要性原则:是指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当单独核算、单独反映,而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以适当简化或者是合并反映,以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济源市18697869734: 会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会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皇银屑: 上面说的四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并不是基本原则.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