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时代,“未来教师”是怎么炼成的

作者&投稿:晨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需要完成哪些转变~

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新技术、新理念短时间内扑面而来,教师们犹应接不暇。面向“互联网+”时代,教育需要如何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师又将如何面对教育的改变呢?“互联网+教育”在于其包容性更强。它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于一体,强调把线上和线下的活动聚合起来,为教育创建新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形态。而“互联网+’’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教师线上成长渠道再造和重组,加的是在实践中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创新。教师发展新渠道的再造和重组“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型教师发展,不必都要白手起家,从零起步。在已有优秀理念、方法基础上,对适合自身教学发展渠道的改造和重组,也可以体现“互联网+”的创新特色。这种创新因为有互联网的参与,有多种混合技术的帮助,给教学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体验。1、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发展教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成长渠道,是一个已存在多年的概念,那就是混合学习。根据ASTD(美国发展与培训协会)2002年的界定,混合学习是指把不同情境下的学习活动,如面授学习、在线学习、自定步调学习等相结合的学习解决方案。何克抗教授是国内论述混合学习时间较早,且获得较高引用率的学者。2004年何教授提出,“混合式学习(即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概念是从学生的角度来阐述混合学习的,其实同样适用于教师专业发展。近十年来,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混合式专业发展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微课、MOOC、移动公开课等形式都成为其渠道再造和重组的表现形式。混合学习是优势互补,是差距消弥,是效率提高,是效果改善;它追求的是一加一大于二的迭加,它利用的是四两拔千斤的巧妙。教师通过混合式的专业发展渠道,用社交网络、在线平台、移动工具为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建立起以个人成长目标为中心的专业发展圈。2、参与或创建可深度参与的专业成长圈到底什么样的专业成长圈才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专业成长圈呢?虚拟教研也好,区域博客也罢,微信企业号、伴行3618智慧校园平台移动社群也行,都可归结为专业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互联网+”时代的出发点,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混合,能够以较小的成本,伴随着较高的效率,产出有创新性的优秀成果,带来较大的领域影响力。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就是要把线上的成长圈与线上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用线上交流所获得的新思考、新体验,来改善线上的实际教学,更新旧理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环境。前几年博客盛行,曾出现了“李克东难题”(为什么教师博客有着丰富多彩的博客文字,但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为什么教师博客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究其原因,那就是线上线下两张皮。因为技术驱动的教师专业发展,会追逐流行的技术,如博客、微博、微信,但是很难走得深人。只有回归到教育理念驱动的专业发展,用线上的交流思路来优化教学理念,改善教学实践,那么线上的交流活动就会自然地融人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我订阅的微信公众号中,有一个叫做“罗辑思维”。除了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的六十秒“语音早报”以外,“罗辑思维”发起了一系列的线上、实体的活动来建立媒体圈。他们举行全国巡回讲座,招募同行,在公众号上做图书首发、微商等。订阅数量超过五百万的这个公众号,在“互联网+’’的时代里,成为特定人群中颇具影响的传播渠道。在今天的教育领域里,如果能有更多的具备“互联网+”时代意识和能力的团队,再配合各级行政部门的推广举措,那么教师专业发展圈会得到新的重组和再造的机遇。资深教师可以在这个渠道中推广自己的特色课,新手教师可以在这样的渠道里订阅到满足自身需求的课程,教育类的优秀图书、资源、工具、活动、社群都可以在这种线上渠道进行发布,那么这样的渠道就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流通之道,优秀作品共享之路。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应用与深入“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除了要有线上专业成长圈的融合,更要有线下教学实践的创新。与以教师教学能力、个人经验、主观感受、教学传承为主的传统教学实践方式不同,“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实践要更多地体现基于技术参与的教学过程、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基于实证分析的教研合作、基于个性张扬的教研自由。1、基于技术参与的教学过程21世纪初,从“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开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列项目,就把中国多个省份的中小学带人了数字化发展的方向。在已联网的机房里,学生们可以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在有Wi-Fi的教室里,学生们可以使用掌上学习机、平板电脑等教学类软件;在户外真实情境下,学生们使用移动学习终端或穿戴式设备进行探究式学习等。越来越多的学习情境是有技术参与其中的,这是“互联网+”时代下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前“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掌握技术,学习如何实现技术与课程整合,来辅助讲授、促进协作、帮助探究,创设技术型的学习环境;而进人“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在于让技术无缝地“编织”进教学,利用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中所留下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过程性数据、学习痕迹等数据进行再利用,来实现教学优化。2、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在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合著的《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learningwith big data; The future of education)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即双回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目前大多数的学习路线是单回路学习 (Single-loop learning),即在学习中犯了错误以后再去努力纠正。例如,学校只有在期末考试结束后,才发现哪些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太难或太简单,然后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双回路学习则不然。它会随时用数据纠正自身的错误,同时利用反馈回路中获得的大量数据来做其他很重要的事情。以可汗学院为例,不仅有超过5000个多学科的视频课程,它更有价值的地方在于积累学生如何学习的数据,并实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例如,基于每位学生做题的准确率运行一个统计模型,用以判断学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帮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路径和步调;还会给教师提供整个班级和每位学生的学习表现图,根据回答问题的数量、准确率等指标显示学习实时状况。双回路学习把反馈、个性化学习、预测与干预结合在一起,为教学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因此,处于专业发展初级阶段的新手教师们,可以做到用技术获得数据,用图示工具来理解数据,处于专业发展高级阶段的资深教师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用分析工具来解读数据,用研究工具来预测、干预、优化教学。也就是说,研究型教师,依然是“互联网+’,时代教师发展的高级阶段,而且有.数据支持的实证分析,会给中小学教学实践和改革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3、基于实证分析的教研合作教师做研究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这篇文章中就提到,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法、学法,更要把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因为教师不是小贩,不能把别人的知识直接搬过来贩卖给学生,如果只是照搬教材,或者把别人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直接拿过来进行教学,而不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适当改造,或者很少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与实践,提出有独创性的教学方法等,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这样的教师很难有进步,学生就更难有突破和创新了。那么教师如何做研究呢?记得今年年初,《弯顶之下》纪录片的发布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不仅因为选题直击时弊,切合每个人生命健康,更是由于该片作者具有一定的调查分析能力,目标明确,资料翔实,层次递进,自成逻辑。其实教育研究与新闻调查也有颇多相似之处:找准方向,提出问题,实地探查,多角度了解,相互验证,深人分析,发布结论。有影响力的新闻节目与有价值的教育研究也有颇多共同点:选题针贬时弊,聚焦社会热点和发展趋势;提出问题简洁但直击要害;实地探查不遗余力,长时间地扎根生活,得到鲜活富有生命力的典型例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真实、大量、多角度来源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互联网+”能使教师获得更为丰富的过程性数据,让他们更方便地使用数据分析的工具,也带来了开展高水平利一研合作的机会。如果说互联网时代,教育研究的数据来源多是需要主动收集,来支持小规模的常规化研究,而进人“互联网+”时代,由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会自然而然产生出数据尾气(dataexhaust ),即指学生与网络进行互动时衍生的副产品,如登录信息、学习痕迹、交互对象、评价习惯等。这些数据存留于网络平台上,手机终端等智能设备里,教师可以与学校同事、线上成长圈的伙伴,甚至高校或利一研院所的专业研究人员合作,对这些数据进行深人的、大规模的、时间跨度较长的实证研究,从大数据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学,发现新的研究问题。4、基于个性张扬的教研自由技术参与的教学过程,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实证研究的教研合作,都是“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性,然而技术、实证、数据、分析等不会自动地产生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教师保持极富个人特色的独立思考。我曾经参加过美国密歇根州LATT工CE国际教师教研组织。记得有一次来LATTICE演讲的是该州年度优秀教师玛婷娜,一所高中的社会课教师。这位“当地名师”没花很多时间去介绍她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更多的是从国家的教育机制、学校存在的根本意义、当前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方法等与大家进行对话。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带领所有与会者思考:“学校的根本作用到底是什么,学生应该从一所理想的学校里获得什么,如何成长,你的思考或做法”等。教师们围坐在一起,结合这个切人点写关键词,画流程图,分享好的做法。那次的教研活动给我很深的印象,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不等于一言堂的名师讲座或示范性样板课,教学交流其实就是一场场不用达成共识的思想碰撞。经验分享或学习榜样带来的多是模仿,数据收集实证分析多是规范,而自由思考和满怀热情,才有可能带来创造。齐白石寄语学画者:“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任何时代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都是一项充满了变数的马拉松长跑,它需要教师持续的热情,发自内心的渴望,以及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成就感,是一个充满个性化创造的过程。“互联网+”时代已到来,渗透,融合,重组,质变。教师专业成长是个永恒的话题,唯愿保持独立的个性和思考,共适应,共成长。

一、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和人文精神,尤其是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
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主张通过探索和意义建构而得知识,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强调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落后、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教育的社会化、终身化、打破时空限制,不断更新知识等。现代教育特别强调KNOW-HOW(指作某些事情的技艺和能力)和KNOW-WHO(关于知识来源的知识)两类知识的重要性。相应地,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若在现代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落后的教学方法,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将推动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因此,做为教师,我们必须具有未来意识,以超前的目光,从教育哲学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未来,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面向未来,把为未来社会培育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反之,势必被时代淘汰。
特点一:内容信息化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它所实现的是信息的共享,并且在网络社会中,信息资源(包括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的教材),通过互联网,超时空的传递交流,消除了跨地域沟通的时滞,使处于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在同一时刻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能利用互联网指导学生;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
因此,网络时代的教育内容具有信息化的特征。
特点二:学习自主化
Internet能将任何类型、技术选择和活动范围的网络链接成为一个巨大多媒体信息库。学习者可根据个人特点和意愿,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地点,自我控制学习进度,进行自主性网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还可通过网络进行主我测试和自我评价,从中检验自己学习效果,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谁知主体潜能,增强学习主动性。整个网络学习的进程都是学习者自我驱动、自我主导的,通过网络自我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由“要我学”切实转变为“我要学”。学习方式自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在网络朝代获得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
特点三:平等协作化
传统的学习形式一般只在相互认识的人中产生有限的面对面同步交流,交流对象的范围小,且更多的是一种单向的、一对多的交流。网络极大地扩大了交互范围的时间和空间,相隔万里的异地交流能在瞬间完成。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网络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在线问答等方式向世界各地的提供网络服务的优秀教师提出问题和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学习者的疑惑能及时地得到多位教师的解答。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者。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均应能充分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丰富性,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投入教育活动,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交流、对话、感染成为教育活动发展的基本方式。交往关系更趋平等、宽容与和谐,教师不再是至高的权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普遍交往的关系。
由于个体学习者,对问题认识的广度、深度及对事物理解都受到自身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那么协作学习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Internet通过网络互联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交流时空无限扩张。在知识的海洋中,每个人都是整个人类认知和文化系统中和一小分子,因而需相互协作,才能获得成功。每个学习者在网络中都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人合作,这种平等的地位大大增强了协作的有效性,更有利于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特点四:思维创造化
网络结构的开放性,多元性为学习者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使人的思维得到激活,从中演化出创造性欲望和能力。网络形成的多维度可能性空间,使学习者能从中设想可能的或不存在的世界,许多现实中难以目睹的现象,都能图文并茂地呈现眼前,为学生发挥想象,思维加工提供丰富的表象基础。学生通过电子阅览、交流查询信息获取资源,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网络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思维的范围。
三、要尽快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网络时代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教师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应实现角色转换,从文化知识的传授者,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课程教材的研究者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教师在传授获得间接知识;然而,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主体地位得到增强,更多的是自主性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体验探索获得直接知识。教师“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教师角色和和为方式必然发生转变。
网络学习中,“网”为环境和基础,“学”应为核心,“教”更多转化为导。网上有大量信息滑经过处理,对处于探索阶段的学习者而言,难以辨别,无法选择,从而造成思维混乱,还可能由此对网络学习产生恐惧感。因此,网络学习者依然需要一些“闻道在先”的教师指导,通过对浩如烟海的网上信息的导航和引导,能避免学习者少走弯路,使之能正确地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层次,并为构筑自己的知识框架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可见,在网络学习中,教师主要工作不再是直接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更当是扮演网络信息“起航员”角色,进行的是组织和管理网络信息、开发网络课件、引导学生开展网络教学研究等工作。
教师如果能在网络朝代快速成功转换角色,就能把握教学的主动权。
四、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
开展信息技术课,这是贯彻“三个面向”、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具有信息技术应用更是责无旁贷。可以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素质中的重要一项。可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认识不够,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的太少。往往是要上公开课了便请电教老师捉刀代笔,赶制出一个课件,有的甚至还得要求电教老师时刻准备救场。这样肯定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我们理解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是包括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教育工作和终身学习和手段,这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特点,是培养面向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面向未来、创造未来。即积极自觉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的运用教学原则和规律,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与能力的现代型教师。

“互联网+”教育时代,“未来教师”是怎么炼成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无处不在的学习”“没有教室的学校”“一人一张课程表”等创新实践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运行规则。在这个大变革时代,教师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教师转型是“互联网+教育”的第一要务
教师从产生到成为一种职业,角色一直在不停变化。最初由长者和官吏通过兼职的形式来开展教育活动,随着时代发展,知识的传授逐渐走向专业化,教师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直到1966年,教师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教师专业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又被赋予了“反思实践者”、“教育专家”、“研究者”等角色。
教师为何转型,最根本的原因是适应社会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
第一,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取向的教学可能会被技术所取代。
如果教师只是知识的代言人,那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慕课的方式,找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学家教语文、最优秀的数学家教数学,最优秀的物理学家教物理、最优秀的历史学家教历史……哪怕有人会说,这些专家不一定擅长教学。那我们也可以集中最优质的资源进行教学技能培训,或是在同类型专家中寻找一个既有渊博知识又有教学能力的人,这些想必都不是难事。
第二,在互联网时代,谁学得更快,谁就是老师。
过去,教师作为年长者,凭借年龄优势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通过学习和日积月累的经验,比年轻者知道得更多。今天,年轻者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有可能比年长者知道的更早、更快、更全面。实际上,相对呈指数增长的海量知识而言,“专家”和“新手”之间的距离被不断缩小,后来居上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常态。谁学得更快,谁就是老师。
第三,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将被改写。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所有可以公开的知识,每个人能获取到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不存在明显差异,如何发现知识、精选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加重要。知识将不再是唯一的力量,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力量,创造力、想象力、价值观、个人品质等将重获生机,在教育中拥有与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
当然,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严峻挑战,教师转型也拥有了新机遇。把握好这三个方向,你依然可以是专业的“未来老师”。
01
未来教师要成为“读懂学生的分析师”
过去,全班学生用同样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并试图达到同样的标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更多是把学生视为班级中的一员,而非独特存在的个体,于是,总有一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正在重塑教学流程。未来,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学习不同的内容,达到每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这从根本上对强调步调一致的传统教学发出了挑战。
尽管“互联网+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不成熟,但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以翻转课堂为例,它的最大优势不是教学流程的翻转,而是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
首先,学习时间可以选择。
在课前学习时,学生要观看微课,有的学生能力强,看一遍就懂了,有的学生能力稍弱一点,可能就要多看几遍才能掌握;
其次,学习内容也可以选择。
宁夏有位老师在开展翻转课堂时,给学生提供了不同难度的微课,每个微课生成一个二维码,放进学习任务单,学生扫一下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
最后,教学过程也可以选择。
教师利用技术手段分析学情,根据不同学情开展差异化教学。北京有位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把全班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课堂时间没有变化,但教学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实现了大班额条件下的个性化学习。
所以,教师要想在“互联网+教育”中获得成功,就不能只做“教学的师傅”,更做读懂学生的“分析师”。未来教师要成为最懂学生学习需求的人,这才是教师职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读懂学生的认知状态,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评估学生的优势潜能和最佳学习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推送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除了要关注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等总体数据之外,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数据,包括非结构化数据、规律性数据、异常数据等,善于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这将为教师实施精准教学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
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研究学生是怎样学习和成长的,读懂学生的非认知状态,包括动机、情绪、品质、价值观等。
例如,两个学生的分数可能是一样的,但他们的学习动机、投入程度、学习品质等完全是不一样的。相比认知因素来说,学生的非认知因素作用可能更大,甚至是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关键。
所以,读懂学生的非认知状态,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
02
未来教师要成为“重组课程的设计师”
长期以来,教师只有选择怎么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教材内容“原汁原味”地传递给学生。这种做法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创新能力不强,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中国学生在国际奥赛中屡屡斩获各学科的“单项冠军”,但却在综合实力比拼中表现不佳,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面对不断变化、愈加复杂的未来社会,只有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课程,才能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过去,学校只能为学生提供非常有限的课程,如同一个资源贫瘠的“课程小卖店”。未来,学校将进入到课程生产的丰富时代,开设多种多样的课程,打造一个资源充足的“课程大超市”。学生以“消费者”的身份进入,并在“导购员”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爱好、兴趣、需求、能力等来自由挑选适合自己的课程组合,获得专属的“课程清单”。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更是课程的创设者。一个好的教师,往往是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师,重组课程的能力将成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
第一,将现实生活引入课程,让书本中的知识在真实情境中产生意义。
比如,成都市实验小学将二十四节气融入课程,让学生在习俗活动中对话自然万物、对话人文经典、对话传统艺术,既加深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又有效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知行合一。
第二,用完整的课程育完整的人,通过跨概念、跨学科、跨领域的方式,建设以主题呈现的学校课程体系,弥合分科教学对知识的割裂。
比如,在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语文成了语言学习、美术、社会实践的统一体,课本中的文字符号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从教室走进大自然,用平板电脑记录自己眼中的春天,用思维导图梳理自己的所思所想,讲述出了一个又一个图文并茂的可视化故事。
第三,打破固定的课时安排,根据学科特征和课型内容灵活设置长短课或大小课,让学生在对话和互动中建构知识,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比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改变了以往40分钟的固定课时,根据课程特征灵活安排课时。“基础课时”35分钟,主要用于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大课时”60分钟,主要用于整合课程的实施;“微课时”10或15分钟,用于晨练、晨诵、习字等;“加长课时”90分钟,用于大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03
未来教师要成为“联结世界的策划师”
一直以来,教师资源历来是高度私有化的,尽管每位学生都希望享受到最优质的师资,但由于优质资源的稀缺性,注定只能被少数人所垄断。现在,这个局面正在发生改变,互联网打开了学校教育的围墙。未来,学校将会更加开放,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采用O2O模式来办学,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享受社会上优秀的教育资源。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把目光从狭小的教室转向广阔的世界,挖掘外部社会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引向学生。未来的教师一定要成为“联结世界的策划师”。
第一,任何有专长的人都能成为教师。
通过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课程的提供者不仅仅是教师,也可能是农民、医生、商人、工程师、运动员、社区工作人员等。
英特尔曾经发布过一个“未来课堂”的视频,描绘了未来的教学场景,教师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学习与桥梁相关的知识。看完这个视频,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些炫目的新技术,而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教学细节:当学生反复尝试也无法做出符合承重要求的桥梁模型时,授课教师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和一个工程师做了现场连线,工程师直接参与到课堂中,对学生制作的桥梁作品进行指导,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实际上,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当你的课堂教学质量越高,你就会感到越力不从心。因为学生可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教师的水平,他们进入到一个连教师都未曾涉猎的领域,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善于借助技术的力量,联结外部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
第二,把世界打开,让孩子进来。
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学生的教材。学校应该带着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社会应该向学生打开,接纳他们,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开设了一系列的科技活动课程,带着学生走进万科学习建筑设计;带着学生走进大疆公司考察无人机研制,进而开设航模课程,邀请中国航空动力技术专家刘大响院士给学生作相关报告;带着学生走进联通,走进微软,走进深圳电力调度大厦,走进大亚湾核电站,走进深圳气象台,参观考察,学习探究。
未来的教师一定要有联结世界的意识,给学生创造走进社会的机会。当学生走进社会,社会就变成了课堂,学生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进行深度学习,建立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实质性联系,这种课堂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往往是无法想象的。
无论“互联网+教育”如何发展,教师永远是首位
随着AI教育时代的到来,如果教师不变,再美妙的教育变革也难以实现。未来,教师除了知识传授以外,还应担负起读懂学生、重组课程和联结世界的职责,这既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使命,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发现教师”的同时,也要“解放教师”,只有“解放教师”,才能真正“发现教师”。
学校要主动减轻教师的事务性负担,大幅减少非教学事务,把教书育人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位置。有条件的学校要缩减班额,探索小班化教学,用切实行动给教师成长留足空间,真正把教师当作研究者和创造者,而非教书匠。
来源 | 授权转自公号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ID:Edu-in)
图 | 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编 | 黄春霞


互联网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我们是否认识到学校没有建校园网就等同于学校没有建教室,没有连接互联网就等同于学校没有图书馆,没有教学资源库就等同于学校没有老师?2.学校功能的转变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大学的知识产生、知识传播以及知识应用等功能也在逐步演变。知识产生的功能逐步增强,受互联网的影响,知识传播功能将被...

谁有 慕课: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革命,书籍百度网盘的链接有没有!想要...
我这里有您想要的资源,通过百度网盘免费分享给您:https:\/\/pan.baidu.com\/s\/1alRnJaFnObaAlGnVbCmNbA 提取码:1234 《慕课: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革命》是2015年9月有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焦建利,王萍。慕课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开放的在线课程,与以往的网络课程和在线课程一样,它也是一...

浅谈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但从另一面看,“互联网+教育”下的知识碎片化趋势明显,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能被弱化。虽然我国的“互联网+教育”目前仍存在些许问题,但是只要立足教育本质,同时不断探索尖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以“科技改变学习”的愿景,智慧教育时代是必然会来临的。我们要看到“互联网+教育”的优点,结合各方...

网络教育在未来的前景怎么样
趋势四:互联网教育时代效率优势将被凸显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徐健,从新东方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经验中指出,一切互联网和科技带来的优势最终都是效率优势。对于大型机构来说,企业运营效率尤其重要;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重要;对于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说,是找到新的模式帮助效率的提升,...

作为教师怎样落实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教育?
一、更新观念是前提 教育的信息化如一股春潮,势如破竹,无人能挡。作为老师,我们决不能再裹足不前,决不能认为互联网加教育的出现是一阵风,刮过去就走了。几千年来教育方式的变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开放,这么具有兼容性。互联网加教育模式的出现,也是信息化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所以,...

"互联网+"教育是什么样的
“互联网+教育会生成什么?无疑是智慧教育。”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一起作业网董事长王强27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2015-03-28中新网)“互联网+教育”布局中小学教育“新征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互联网+’计划。我认为,具体到教育领域,可大致概括为...

请简单讲一讲你对互联网 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宽带给我们提供了过去未曾有过的速度与方便,使我们能够进行海量数据的传输,使时间、距离、产品、市场的意义发生改变。下一个十年,随着宽带的发展与普及,会有机会改变产业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时代的“汽车工业”(蒸汽机在交通中的应用),互联网时代的“航海业”(蒸汽机在航海上的应用),互联网时代的“...

浅谈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文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是互联网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的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互联网图文并茂的形式更为大学生所接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不同于传统教育传播的途径,融影视作品、历史资料、...

【网络教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网络信息时代
另外,要建立区域内部基础教育资源搜索引擎,构建基础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和资源联盟,提供基础教育资源定制个性化推送服务,将区域内教育资源紧密联结起来,以开放、共享、互助的互联网精神,实现区域内部交流和合作。 在湖北省校本研究网络化过程中,是如何通过网络教研凝聚教研人员的集体智慧的? 叶平:我们认为,无论是“网上”...

信息时代,教育应该做出怎样的突破与创新?
信息时代,做有效的网络教育。现在已经是被互联网被4G包围的时代了,甚至已经迎来了5G时代,这些都是对下教育的种种挑战,教育到底应不应该和网络结合?教育应该怎么样和网络结合,都是许多教育人应该用心去思考的问题。这次新冠病毒影响下,全国各大学校,都开始了网络教学,也是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朝阳县13369872040: “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需要完成哪些转变 -
子车任心通: 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新技术、新理念短时间内扑面而来,教师们犹应接不暇.面向“互联网+”时代,教育需要如何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师又将如何面对教育的改变呢? “互联网+教育”在于其包容性更强.它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朝阳县13369872040: “互联网+”教育时代,“未来老师”是怎样练成的 -
子车任心通: 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读懂学生的认知状态,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评估学生的优势潜能和最佳学习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推送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除了要关注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等总体数据之外,更要关注学...

朝阳县13369872040: "互联网+"时代,教师怎么办 -
子车任心通: 以开放心态看待互联网+教育的时代 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力量 从“输送”到“代入”,让教师回归真实本性 教师本身才是最好的课程 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学生的需求 从数据中认识学生

朝阳县13369872040: 互联网+教育对老师带来的改变有哪些?
子车任心通: 有的人会用它在网上讲课赚钱,有的老师会直接把它运用到教室的授课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加课堂氛围等,比如12xue等的软件

朝阳县13369872040: “互联网+”时代 教师培养面临哪些挑战 -
子车任心通: 摘要: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信息时代呼唤教师角色的迅速转换和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及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信...

朝阳县13369872040: 互联网时代教师的职能和素养有哪些 -
子车任心通: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主动拥抱而非被动接受新技术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借助互联网成为终身学习者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与学生沟通不再仅限面对面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不只传递知识而要设计学习过程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让学生聆听更要在虚拟中交互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教会学生多维度探究而非标准答案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从课堂展示到多样化创作与分享

朝阳县13369872040: 互联网+时代,教师会被科技所取代吗 -
子车任心通: 教育是不可能被互联网取代的, 我们还是在传承人文教育,而不是机器教育 教育是需要人来引导的

朝阳县13369872040: 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怎么上课 -
子车任心通: 一个好教师一定首先是要热爱当教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教师最好的发展方式就是自主发展方式,有了兴趣,知识不够,他会通过阅读提高自己.技能不行,他会自我训练.学力不足,他会寻师访友.经验不够,他会认真积累与反思.这个过程,只要给他自由的空间成长的平台就够了.

朝阳县13369872040: "互联网+"为教师教育行业带来哪些变革 -
子车任心通: 变化一:突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时时为学习之时,处处为学习之所,实现了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学习任何知识的4A状态.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有着如此高涨的学习和获取信息的热情,学习呈现出新的形式——人们越来越习惯移动...

朝阳县13369872040: 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怎样当 -
子车任心通: 这个问题很有趣 我觉得如果你是老师,适当的了解互联网相关的知识对你教导学生是有好处的 比如学生们热衷的一些互联网技术或者资讯 你能深入了解,那你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跟学生的沟通也就没有那么大代沟吧 我觉得老师跟学生就应该跟朋友一样,老师不一定只是传授课堂的知识 完全可以给学生普及一些现代的科技技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