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寄彩筏蒹尺素出处 意思 作者

作者&投稿:雕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高水阔知何处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高水阔知何处”这两句诗的意思: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栏杆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像有着无尽的忧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作者简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鉴赏】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像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音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作为三大境界之一,他很好的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之处,让人叹为观止。

晏殊 蝶恋花① 槛菊愁烟兰泣露,② 罗幕轻寒,③ 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⑤ 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槛:栏杆。 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⑤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品评】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 情。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 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 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 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 “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 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 之物。如张九龄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 别》:“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 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 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 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 杂的内蕴。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 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 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 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 的一种必要的铺垫。“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 相照应,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 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 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笺” 二句。“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二词重叠使用,一则是表示寄书意愿之热切,二则表 示欲书内容之繁富。“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 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词有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周至县15347566596: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一诗句的作者是谁? -
鲍晏悦康: 晏殊《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鹊踏枝:词牌名,又名《鹊登枝》《蝶恋花》《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周至县15347566596: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高水阔知何处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
鲍晏悦康:[答案] 1、这句话的出处是: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 2、重点词解释: 彩笺:精美的彩色笺纸,可用来题诗或写信,这里指代题咏之作.尺素:古人书写用的尺许长的素绢,后用作书信的代称. 3、翻译这两句: 这两句大意是:想要题一首...

周至县15347566596: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是什么意思顺便带上出处. -
鲍晏悦康:[答案] 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彩笺和尺素都是指和亲人朋友传递的信件的意思.句子意思是,想要和他挂念的人互通音信,但是山长水阔,不知人在何方,信件也不知道往哪儿寄,满腔挂念情衷却无处可诉的悲伤无奈.

周至县15347566596: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高水阔知何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写的很好
鲍晏悦康: 1、这两句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2、原词作全文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

周至县15347566596: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是什么意思 -
鲍晏悦康: 彩笺:诗笺.尺素:书信.个人理解这两句的意思是想要把诗笺和书信寄给你,可山长水阔,你在何方?这两句一纵一收,写出了想诉说的强烈和无处可寄的现实,尽显惆怅.

周至县15347566596: 蝶恋花 晏殊 中彩筏与尺素指什么 -
鲍晏悦康: 彩筏解释:1.小幅彩色纸张.常供题咏或书信之用.2.后蜀 欧阳炯《三字令》词:“彩牋书,红粉泪,两心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红票儿》:“每届岁除,凡富贵之家以银易钱者,皆用彩笺书写,谓之红票儿.”2.借指诗笺或书信.【词语】:尺素【注音】:chǐ sù【释义】:①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②书信:时传尺素,以寄相思.在诗中 都指 书信

周至县15347566596: 欲寄彩笺兼尺素如何翻译 -
鲍晏悦康: 彩笺:1.小幅彩色纸张.常供题咏或书信之用.2.借指诗笺或书信.尺素:小幅的绢帛.常用作信纸.全句的意思就是说很想把书信寄给某人.

周至县15347566596: 晏殊的蝶恋花中.有这么一句.到底是 欲寄彩笺兼尺素 还是 欲寄彩笺无尺素? -
鲍晏悦康:[答案]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

周至县15347566596: 怎样赏析诗句欲寄彩笺兼尺素?怎样赏析诗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
鲍晏悦康: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出自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 彩笺:精美的彩色笺纸.可用来题诗或写信,这里指代题咏之作.尺素:古人书写用的尺许长的素绢,后用做书信的代称. 这两句大意是:想要题一首诗、写一封信寄给你,可是山长水阔,怎么知道你的行踪在何处! ~是这首词的结尾.抒情主人公望尽天涯,不见所思,便想给远人寄封书信、题首小诗以表思念之情和问候之意,可是,“山长水阔”,对方的行踪都不可知,又能往哪里投寄呢?全词在抒情主人公的叹息中作结,突出了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和无从投递的可悲现实的矛盾,更增添了悲凉的意味.

周至县15347566596: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什么意思? -
鲍晏悦康: 原句释义: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原文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作者:晏殊.赏析: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