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夕德国和苏联谁发展更快?最好能给出数据说明。

作者&投稿:枞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战后到二战前,德国和苏联比,谁的工业发展的更快?谁的军事工业发~

如果只从希特勒上台之后,就积极为战争做的,所以大力发展工业,工业迅速发展,军事实力一直处于前列,苏联,被斯大林大清洗之后,将领大部分清洗掉了,但是工业实力,也没有落下。但是比德国应该是稍差一些。它的优势就是幅员辽阔,后劲儿比较大,至工业制造能力强。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调动所有的进行工业制造。所以开始苏联被德国吊着打,到后来,苏联调动全国规模进行大量的,兵工器的制造,所以德国就被拖垮了。

其实,论军队作战素质,非德国莫数,如果说战争潜力,那就是苏联,如果比综合作战能力,那就是美国了,毕竟二战里只有美国是打的消耗战,而且胜利了。
以下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德国。德国当时的潜艇数量第一(驱逐舰战斗力也比较高,可惜到战争结束也没有航母),陆军装备水平比老美还高(先进的坦克数量太少),可到了战争后期就不行了,同时侵略太多国家而导致兵力不够,装备和物质的后勤跟不上,下场可想而知. 单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国军队无论从官兵素质,装备质量,还是战术指挥,都是无可争议的,从战争初期德国以劣势装备取得如此重大的战果就能看出。基辅合围,绝对是经典之战。德国在战场上的大部分失败原因都是在战场之外,战略方面、经济方面、政治方面,这些综合因素导致了德国的战败。再看武器装备,谁敢说虎式、豹式、三突、U-boat、俾斯麦、Me109、Stuka、Fw190这些武器不好?特别是在战争最后期的E系列坦克,绝对是现代主战坦克的雏形。只是美英的战略轰炸使德国的战争资源枯竭,才使得这些梦幻装备无法交付部队。假使让战争初期的任何一个德国装甲师装备后期成熟的武器,可以横扫在二战任何一个时期的任何一支王牌部队。只不过在二战中德国发动了非正义战争,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苏、美、英、法等国都没有准备打这场战争,谈不上什么战争。日本虽然在中国及西太平洋横行,但是还不是苏美的对手。日本和苏联曾经发生过一次地面冲突,以惨败收场,不过那时苏联很忌惮日本的零式飞机。美国的飞虎队与日本交过手,胜多负少。

中期:美国。美国参战时德国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在苏联战场上也受阻,战争初期的精锐部队经过消耗所剩于几了。相比之下经过仔细准备的美国军队战斗力更强一些。

后期:美国,苏联。经过战争的锤炼苏联军队空前强大,国内保障有力,武器装备精良,在其陆军和空军战斗力不在美国之下,在德国本土进行的作战中苏军势如破竹,而美军进展相对缓慢,说明美军的地面作战方面不及苏联。但是苏联海军较弱,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

前面说了很多废话,错别字什么的找个人让他吃掉就行,嘻嘻

以下来自铁血军事:
1938年,世界七大强国战争潜力:
美国41.7% 德国14.4% 苏联14.0% 英国10.2% 法国4.2% 日本3.5% 意大利2.5%

超一流强国:美国
一流强国:德国,苏联,英国
二流强国:法国,日本,意大利
不入流强国:中国
空军实力:
部分武器最高年产量:

飞机:美国96318、德国39807,苏联40300,英国26461,日本28180
需要说明:德国的飞机尽管产量产量比苏联飞机少,但是苏联飞机是炮灰飞机。给德国新手飞行员刷战绩的。德国新手飞行员去东线练习,成为老手和精英后去西线当炮灰。
西线:40000:57000
美国损失18000,英国损失22000,干掉德国57000驾(盟军战略大轰炸的战损,德国有主场优势,盟军总共损失4万飞机,其中一半是德国地面火力的结果)。
东线:88300:13000
苏联损失88300驾飞机,德国损失13000驾飞机,苏联的炮灰飞机,炮灰部队还真是给德国刷战绩的。

空军实力:美国100分。德国35%,英国35%,苏联15%,日本10%
飞机产量对比(架)
1942年:美国47836,苏联25436,英国23672,德国15409,日本8861
1943年:美国85898,苏联34900,英国26263,德国24807,日本16693
1944年:美国96318,苏联40300,英国26461,德国39807,日本28180
陆军坦克产量,美国比俄国要高,只不过1944年德国战败在即,美国武器生产大量降低标准。开始刹车。因此美国武器产量只是一个热身阶段,未达到高峰,

坦克年产量:美国3.7万,苏联2.9万,德国1.8万,日本悲剧.
坦克产量对比(辆)
1942年:美国26334,苏联24758,德国3975,日本1165
1943年:美国37148,苏联24227,德国13084,日本776
1944年:美国21267,苏联29029,德国18057,日本342
火炮产量,美国同样强过苏联。美国年产最高22.09万,苏联仅13.03万

火炮产量(万门)
1942年:美国18.76,苏联12.71,日本1.34
1943年:美国22.09,苏联13.03,日本2.77
1944年:美国10.3,苏联12.24,日本8.44
机枪产量(万挺)
1942年:美国66.2,苏联35.61,日本7.1

1943年:美国83.0,苏联45.85,日本11.3
1944年:美国79.8,苏联43.91,日本15.6
步枪产量(万支)
1942年:美国154.1,苏联404.9,日本44.0
1943年:美国568.3,苏联343.62,日本63.4
1944年:美国348.9,苏联245.0,日本88.5

舰艇产量(万吨)
1942年:美国86
1943年:美国261
1943年:美国286,日本46(战时最高峰)
商船产量(万吨)
1942年:美国548,日本26

1943年:美国1145,日本77
1943年:美国928,日本170
几组数据,看出邪恶美帝对比德国和苏联,日本的绝对优势!
钢铁产量:美国8132万吨 德国3460万吨 苏联1800万吨(1940) 英国1300万吨 日本765万吨
发电量: 美国2675亿度 德国700亿度 苏联323亿度 英国382亿度 日本386亿度
石油产量:美国22985万吨 德国200万吨(最高1000万吨),日本本土几乎不产油(最高700万吨),苏联2000万吨,

(德国,日本含占领区,苏联2000万吨石油产量看似多,但是丢掉煤炭产区后,许多石油当煤炭烧了发电,实际上苏联每年的油料供应与德国差不多,每年大约500万吨。在石油方面,美国石油产量占全世界70%,无其他国家可比的地位。)
石油说明:
德国石油情况最好的一年,
1943年:石油产量约200万吨,煤制油产量约500万吨,进口石油240万吨,缴获石油几十万吨,合计约1000万吨.
1944年:石油产量约170万吨,煤制油产量约200万吨,进口石油约100万吨,合计约470万吨.
日本石油情况:

1940年石油产量约900万吨,足以满足日本的需要.
1942年初日军攻占了南洋油田,在日军到达前当地石油公司将油田和炼油厂进行了破坏,1942年的产量下降到不足400万吨,当年日本实际运回国内约150万吨.
经过修复,1943年产量恢复到约700万吨的战时最高峰,日本实际运回国内约200万吨.1944年产量下降到约500万吨,实际运回国内只有约70万吨.日本之所以运回的不多,一是受运输能力的制约,二是由于美军的袭击使许多石油被摧毁,三是维持东南亚占领区本身也要消耗.到1944年底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已无法运回一船油.
德国在44年:火炮、战车、飞机三个技术装备项目上基本赶上了德国,虽然数量上或多或少还有些差距,但是德国凭借在技术装备领域的“精密追求”,其产能甚至有可能超过了苏联
而在弹药领域,德国则未必落后于苏联,至少炮弹数量上看不出劣势
而在轻武器方面,苏联除了在冲锋枪和机枪项目上占据极大地优势,其它项目倒也和德国相差无多,而德国则凭借着突击步枪和单兵火箭弹两个项目的不对称优势,或多或少弥补了自己的劣势

而在这一年,德国的导弹已经开始量产,潜艇也有相当数量的产出,这些都是苏联军工业所没有的
因此综合来看,德国军工业在这一年实际上已经赶上,甚至有可能超过了苏联也未可知

人口:苏联鼎盛时期拥有3000多万20岁至40岁的男性。同时德国人有1550万人,而在1941年前,德国已经有175万外国劳工以及127万战俘为劳动力。并且德国在欧洲还有十六个盟国的军队。工业:德国煤和钢优势较大,德国二战期间直接统治区共生产了4亿吨煤、3180万吨钢铁、而苏联却只生产了1亿五千万吨煤和1790万吨钢铁。充足的煤使德国拥有700亿度电力,而苏联只有480亿度,并且德国开动了126万台金属切割机床,苏联只有58万台,德国的机器制作工人几乎是苏联机器制作工人的两倍。同时整个西欧几乎在为德国生产,那里有4800多个兵工厂,仅法国(沦陷后)就为德国每年提供1300辆卡车和100万发炮弹。但是,德国较缺乏稀有金属,尤其是缺乏工业的血液——石油,1941年德国及其占领国开采石油190万吨,从煤中
合成燃料410万吨,还获得了法国、比利时、瑞士等一系列国家的储备的石油。截止194年初德国在占领区收入额大约为四百七十六亿六千三百一十万马克,这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收入。
----------
在1933~1939年9月的德国政府收入中,国内税收、海关关税等占了818亿马克,“冶金研究所”信贷105亿马克,税票31亿马克,加上短期信贷69亿马克,长期信贷167亿马克,共1190亿马克,其中军费开支占了600亿马克。1939年9月~1945年5月的战争期间,德国军费开支总额达6220亿马克,占同期国家预算的92%,全部税收累计为1827亿马克,国家预算赤字平均每年34%,1945年春,国债总额达3793亿马克。尽管政府负债累累,还是可以通过征用令其获得所有物资,代价是战争结束时货币体系已面临崩溃边缘。但纳粹并不依靠高税率,因为这可以给大众一种稳定的假象,1941年,1万马克个人年收入的所得税率为13.7%。

德国的另一个财源是“要大炮不要黄油”政策。“熟练的工人进兵工厂,不熟练的修高速公路”,军工及相关产业的繁荣解决了德国严重的失业问题,社会总体购买力得以增加,成为第三帝国标榜的成就之一。当然纳粹的首要目标并非改善生活,食品生产由国家控制,德国人之所以乐于接受纳粹所提倡的农民式简朴生活,很大程度上出于和大萧条的对比,以及对纳粹勾画的强大帝国美好未来的期待。

1932~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提高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1934年初,德国国防工作委员会批准了动员24万家工厂供应战争订货的计划。1933~1936年,德国新建300多家兵工厂,包括55家飞机厂、40家汽车和坦克厂、70家化工厂、15家造船厂和80家火炮厂。到1939年入侵波兰前夕,德国工业产量已超过英国,仅次于美苏。

汲取“一战”时期食品严重不足造成后方不稳的教训,德国到1938年已实现粮食自给,并将粮食储备从上年的308万吨激增至913万吨,足够全国食用两年多,油脂储备也从13万吨增至47万吨,土豆储备高达1546万吨。

但扩军备战并不能真正解决危机,反而使1939年德国出口下降,财政恶化,外汇和黄金储备仅五六亿马克,国债却高达600多亿马克。希特勒在1937年11月5日说:“对德国来说,经济上的困窘也同样变成了推动力。通过军备生产去刺激世界经济的做法,绝不能在一个长时间里为经济的安排奠定基础……惟一的,或许对我们值得梦想的补救办法,就是要争取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战争已不止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必然。

1940年7月31日开始准备侵苏时,德军估计需要120个师,8月2日总参谋长凯特尔要求战时经济与军备局制订装备180个陆军师的军备计划。到1941年2月,半年之内德国军火生产增加近60%,其中弹齤药增加100%,坦克增产25%,全国及占领区钢产量3180万吨,石油480万吨,煤4.39亿吨,整个西欧还有4876家工厂在为德国生产军火,一时间德国工业基础超过苏联50%以上。同年,德国获得812万吨燃油,基本满足军队需要,加上法、比、荷等国880万吨的石油储备,可以维持7个月的战争。

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已控制24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本国领土的三倍,人口2.7亿,其欧洲盟国还有80万平方公里领土和7800万人口。在兵员方面,虽然苏联20~39岁男性为3150万,同年龄段德国男性只有1550万,但德国可以利用仆从国军队和被外籍劳工、战俘替换出来的工业劳动力。

--
苏联的备战

苏联的备战要追溯到1926年的工业化。作为利用“一战”乱局革齤命成功的惟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和平建设带有超强的备战色彩。

1928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苏联工业化的全面展开,1931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有1/3是苏联购买的,次年更高达50%,这一年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重也上升到70.7%。1933年开始的“二五”计划建成工业企业4500个,工业总产值增加1.2倍,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战前13年,苏联累计国防开支1701亿卢布,只略低于1850亿卢布的工业投资总额。

苏联工业布局也充分考虑了战略纵深。“一五”计划在乌克兰、高加索、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地建立了新的工业基地,“二五”计划将半数的重工业投资用于东部,“三五”计划以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为重点。

1927年斯大林在讲话中断言:“新的帝国主义战争,这一问题是现时的基本问题,这是几乎不能怀疑的了。”苏联将面临“一场长期的、残酷的竞赛,交战双方的全部经济和政治基础都将在这场竞赛中受到考验”。1933年他又表示:敌人“随时都可以利用我国技术上、经济上的弱点来进攻我们”。战前一个月,斯大林在红军指挥学员毕业典礼讲话中明确指出:“德国将是敌人。”

苏军的战争准备,特别是计划的机械化装备规模之大,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已达脱离实际的地步。苏军人员从1933年的85.5万扩编到1939年初的194.3万人后,1941年6月增加到500余万人,陆军计划从98个师增加到303个。1941年3月,苏军总参谋部拟定了工业转入战时生产的计划,但装备生产严重滞后。改编要求坦克部队扩充到61个坦克师和31个摩步师,每个师分别应配备375和275辆坦克,共计31400多辆,战前一共只得到7000多辆,其中新型坦克只有26%。改编要求一年内新建25个航空兵师部和106个航空兵团,其中半数装备新式飞机,但到1941年夏,苏联航空工业生产能力比德国高约50%,总产量特别是新机型产量却远远跟不上需要,直到德军入侵时,也只有19个团完成改装。年初开始组建的5个空降军技术兵器严重不足,新的防空体系也尚未真正建成。结果战争爆发一个月,苏军原有编制计划就被迫大幅缩减,航空兵师由4~6个团减为两个团,每团飞机从61架减为22~32架,步兵编制缩小25%,火炮减少52%,汽车减少64%,摸索之中的机械化军则全部撤销。

1940年3月,勉强取胜的苏芬战争,暴露了苏军在大清洗后的虚弱与混乱。“肃反”后提拔的大批军官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造成许多部队训练水平下降。德军作战部队中最年轻的士兵是1940年秋入伍的,1941年春入伍的派往后备军团。而苏军士兵一入伍就充实到一线,战前边境军区竟有2/3以上士兵是第一年服役的,其中又有一半当年才入伍。
------------
双方的实力

人口

德国战前,控制了近25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2亿人口,其中德国人有5000万左右,苏联战前,包括入侵芬兰和波兰后新并入了一些地区,共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接近2亿。去掉占领区人口,苏联人口是德国的4倍。

按一般的人口比例计算,苏联当时拥有3000万20岁至40岁的男性人口。以此类推,同状态德国人,应该不会超过700万人。

这些人口的差距到了战争后期十分明显,苏联红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仍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员,支持其一直打到柏林,但反观损失远远小于苏联的德国,虽然运用了独特而有效的动员方法,且把征兵年龄宽限到17至61岁,但也只动员起了1000万人,之后就再也无法动员起任何人力了,可以说是耗竭了兵员,导致战败。

国力军工生产力

德国的生产能力和军工生产能力不及苏联,以德军的进攻主要依赖于装甲部队的坦克生产量为例,按照“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将军的要求,为完成德国开战以后所要达到的进攻目标,德国的军工厂需要将坦克产量达到800-1000辆/月,最低也不能低于600辆/月,然而即使在希特勒的强烈要求下,军工厂一再努力,也只能将坦克产量提高到230辆/月。

而苏军,战前德国派到苏联的一个观察团就曾吃惊地发现,苏联仅一个坦克工厂在一天内就能生产的坦克22辆,而全苏联坦克的月产量是惊人的1500辆,这种工业能力是德国望尘莫及的,这种差距在战争爆发以后还会进一步的放大,成几何级数的放大。

战略资源

德国是一个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特别是稀有金属,尤其缺乏工业的血液——石油,1941年德国及其占领国开采石油190万吨,从煤中合成燃料410万吨,还获得了法国、比利时等一批国家的储备880万吨石油。但除了罗马尼亚油田以外德国缺乏稳定的产油地。

苏联国土面积广阔,各种资源,稀有金属一应俱全,并有高加索有点源源不断地原油供应,且高加索油田一直比较安全,德军在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后曾经接近,但未能拿下,甚至没能影响到它源源不断地运出原油。

外来援助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双方所获得的外援。德国从其盟国和仆从国也获得了不少的援助,比如法国的卡车,捷克的枪械和罗马尼亚的石油,但这些远远不能和苏联在战争中获得的援助成正比,不可否认苏两卫国战争的胜利,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援助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以下是苏联所获得的一部分援助的简单清单:

飞机18865架:美国援助15,481架,英国提供3384架。总共援助18,865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大约有17,000架。

坦克1.3万多辆:美国提供了7057辆,英国和加拿大援助了5480辆。另外,也是最关键的西方提供了极其先进的光学瞄准器具及火炮技术,使苏联坦克的质量上了一个台阶。特别是在苏德战争初期,数天内苏军就损失了数千辆坦克,英美及时地向苏联提供了1000多辆坦克。其中英国750辆,美国180辆。这些坦克直接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

大炮:15000门 ,其中美国援助了7944门红军最缺乏的高射炮。

另外英美等西方国家还向苏联提供了许多其他作战物资:据不完全统计包括42万多辆卡车和吉普车和11,075节车厢, 8700多辆拖拉机,4.7亿多发子弹和炮弹,1981辆机车和35万多台机床,汽车轮胎高达3,606,000件。35,800台无线电设备、1196部雷达和329部声呐。

还有不计其数的军装军靴御寒装备,仅英、美根据莫斯科议定书就给苏联运送了150万双军靴,10500吨制靴皮革。各种战略物资,钢铁稀有金属也源源不断的输往苏联。包括87,600吨铜。

虽然这些数字是英美等国单方面提供的,有很多夸大和不实的成分,但可以说英美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尽了自己的能力帮助红军,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战后出于政治原因苏联否认了这些。这些也曾经得到了红军传奇式英雄朱可夫元帅的认可。

兵力装备

有人把德军初期的胜利归结为兵力和装备的压倒性优势,这也符合“多兵之旅必胜”的基本战争观念,但这并不是事实,我们来比较一下双方的兵力兵器的优劣。

战前,德军在苏德战线上拥有190个师550万人,其中19个坦克师,14个摩托化师,他们装备有坦克4300辆,火炮42000门,作战飞机4980架。

苏联拥有180个师540万人,其中有6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他们装备有坦克24000辆,火炮3.75万门,作战飞机7000架。

双方兵力基本相当,火炮德国占优,飞机苏联占优,但差距都不是很大,坦克更是占了绝对优势,这还没有考虑,苏联的生产能力,在战前苏联的飞机月产量就达到了1200架,动员以后的能力可以翻倍,甚至几倍。

坦克

我们提出坦克,这个在苏德战场上作用最关键的,也是一般被认为德国最强的兵器来比较一下。不仅在数量上苏联大大占优,达到6:1,且质量上的优势更大。

德国发展得最迅速,在希特勒上台后就立刻发展军工产业,工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国内大部分人都得到了有效的就业。但是还是有很多社会矛盾,希特勒就想把矛头对准国外,用战争,来换取发展。转移国内的矛盾。这就是他为什么大力发展军事水平,为以后入侵,做准备。苏联去,进行,斯大林大清洗,把,军事将领都清洗的差不多了,基本上,军事实力大为衰落,但是还是很强的军事实力,发展比较缓慢,但是本来水平就比较高。


苏德战争前苏联和德国的工业哪个强
当时的德国技术最高,苏联规模更大,世界第二(美国当时第一,军工技术也很烂)。

苏德战争前夕的苏美关系
在苏德战争前夕,德国在发动对西欧进攻前,美国基本上是同英法两国一样,都想利用德国去攻击苏联,达到他们梦想的两个敌人的内耗,他们好从中取利,但是德国发动对西欧攻击之后,美英两国就想联合苏联对德国发动两线夹击,击败目前暂时最大的敌人--德国,并在德国准备打动突袭苏联前,英国为苏联提供了...

二战苏德战争时苏联和德国谁的组织度更强更先进?如何理解呢?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开始进攻苏联。在此之前,部署在苏德边境的苏军总兵力的268万,德军为305万。苏军有坦克22000辆,但性能落后,大多数由于保养不良甚至无法出动。德军有坦克3700辆,但多数是性能先进的虎501、虎502坦克。苏联火炮总数3.7万门,德国4.7万门。纳粹德国在指挥...

到莫斯科战役德军已经消灭了几百万苏军,为什么苏军还能反攻呢?_百度...
1、德军已是强弩之末 希特勒的闪击战在二战爆发前夕大显神威,西欧小国纷纷在德国凌厉的攻势下迅速沦陷,连西欧传统强国法兰西也在德国的疯狂进攻下迅速投降。但苏联和西欧国家完全不同,首先苏联国土面积异常庞大,这是德国不可能和闪击西欧一样对苏联做到一击必杀。虽然二战前德国想尽办法拉近和苏联的距离,...

二战苏联和德国单挑,谁赢
虽然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凭一己之力打赢的。但是,如果德军不是在北非与西线战场投入、部署相当多的军队。没有了对盟军的顾虑,全力以赴与苏军决战的话,苏军是绝对抵挡不住德军的进攻的。苏德战争,德国投入了500多万的兵力,但还是有几十万人的缺口。这些缺口,只能让仆从国来出兵填补。而斯大林格勒...

纳粹和苏联单挑谁赢?
苏联赢,当时苏联工业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起经济总量和工业生产潜力都远高于德国。纳粹德国的闪电战最初取得成功是由于苏联未做好充足的准备,但是到后来苏联丰富的资源、众多的人口和强大的工业力量发挥了优势,使德国深陷战争泥潭而不能自拔 ...

二战时期,苏联VS德国,哪个军事实力更强
都与德军不相上下,但法国只抵抗了39天就投降了,可以说,在战争前,德国是战无不胜的代名词,而苏联的战绩就惨不忍睹了,1939年苏联侵略芬兰,虽然也赢了,但120万苏军对战20万芬兰军,付出的伤亡却是芬兰的3倍,只能用惨胜来形容。所以,希特勒扬言三个月拿下苏联,其实是已经非常保守的估计 ...

二战德国和苏联单挑,德国有几成胜算
起码有七八成。二战前夕,德国的工业实力达到了巅峰,而且发展均衡,在那个年代,汽车已经在德国家庭中普及,这是个相当不可思议的事。军事实力称霸欧洲,军事作战理论也相当的先进,比如著名的闪电战,经济实力也领先苏联很多(战争拼的就是经济和工业)。希特勒以其卓越的领导力和煽动力,把德国纳粹高层和...

德国和俄国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两国文化风俗有无相似之处?
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已拥有309艘潜艇,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潜艇部队。更令人吃惊的是,俄罗斯军事博物馆现存资料显示,整个20世纪20年代,德国派遣了60名一战期间的王牌飞行员到苏联利佩茨克基地,专门协助训练全由日尔曼人组成的苏联空军飞行大队。这其中包括后来成为纳粹空军元帅的戈林,他在利佩茨克待了一年半的...

德国败给苏联是战略错误还是战术错误?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全面进攻苏联,拉开了苏德战争的序幕。对德国来说,战争的发展似乎比预期的要顺利。短短4个月,苏军溃败千里,全军损失300多万人,其中包括在基辅战役中被俘的66万余名苏军士兵。莫斯科战争前夕,苏联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被占领,领土损失超过150万平方公里。但德国的闪电战注定无法持续...

宿州市18879158861: 二战时苏联和德国谁更牛逼 -
貊光艾可: 明显是苏联.德国在41年6月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先手闪击苏联,苏联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43年苏联开始反攻...一直打到45年攻占柏林德国投降.双方打了4年,在德国占有巨大的先手优势的情况下,只过了1年半就开始被苏联反操...之后一路平推回老家.谁更牛逼,完全毋庸置疑.

宿州市18879158861: 二战时期德国和苏联哪个装备好 -
貊光艾可: 前期是德国好.到中后期,苏联的军工研发水平超过德国,启动大规模的生产机器,先进武器批量投入苏军,就比德国装备好多了.

宿州市18879158861: 二战苏联和德国武力谁比较强 -
貊光艾可: 德国的武器更先进,但兵员不足,而且在没完全占领、消化西欧国家的情况下便向苏联发动突袭导致其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而这本来是德国激励避免的

宿州市18879158861: 二战之前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前苏联、意大利还有日本当时谁的工业总产值或者说国民经济规模更大? -
貊光艾可: 1、美国.2、德国.3、前苏联.4、英国.5、法国.6、意大利.7、中国.8、日本.二战之前,我国的产值比日本大.

宿州市18879158861: 二战时那个国家实力最强?美国我有点鄙视,两次都是欧洲打得差不多了?
貊光艾可: 二战参战国家军队战斗力排名 1、德军.无论从装备、人员素质、指挥水平、军事思想、战绩各个方面,德军都是各国的榜样.但德海军是其弱项.在对称条件下,德军在...

宿州市18879158861: 一战后德国失败了,为什么二战前发展那么快?是什么原因促使了德国? -
貊光艾可: 德国的国民受教育程度最高,国民素质极好,相因的技术就强,比如飞行员,虽然一战后德国不让有空军,但德国飞行俱乐部的会员比英法的空军人数还多,全都是预备役空军.而另一原因是,二战前资本主义正处于大萧条,社会产能过剩需要产业来吸收,欧美国家是采用政府调控增加大工程,而德国是靠增加军工订单,吸收人员入伍来解决就业,法西斯方法肯定是更快见效,但是如果不战争政府一定破产.至于产值超英美两倍,不可能,美国在二十世纪工业产值一直世界第一,这没得比,美国之所以富就是因为它超恐怖的工业生产力,一场二战打完航母造了百多搜,比整个欧洲(不包括苏联)还牛

宿州市18879158861: 当年德国就怎么强 -
貊光艾可: 一战时德国虽然战败了,但是德国这个国家包括整个民族都很有危机感,民众都脚踏实地的,不会去耍滑头.所以一直到现在,德国的工业一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连美国都没办法超越.德国之所以能很快从一战战败走出来,一方面就是全民的危机意识,德国在二战前一直在发展工业,德国国内人才培养环境很好,所以有很多创新,当时很多科学技术都是世界领先的,二战前夕欧洲的工业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主要就是德国对科学和工业的投入比较大.另一方面就是一战后英国法国这些欧洲列强都采取保守的政策,就是不去管太多,所以给了德国一段发展的时间.

宿州市18879158861: 二战苏联的胜利是因为在战争潜力上占据压倒优势吗 -
貊光艾可: 不是,是美国输血 苏联实际上在二战期间,在机床总数、钢铁产量等方面都是弱于德国 这个毛子自己也承认,在开展前,机床数只有德国的60%,质量更没法比,巴巴罗萨开始后,下降更快 其他的也是没法比 后来,关键在于老美的输血,尤其是在车辆、粮食、工作母机、石油制品方面的支援,80%的保有量啊 尤其是老美参战后,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消耗了德国的力量 德国最后崩盘,源自44年诺曼底登陆

宿州市18879158861: 二战时如果英美无限延迟诺曼底登陆,放手苏联和德国互相打,最后谁会赢? -
貊光艾可: 我个人的观点是苏联最终会获得胜利 只不过会推迟一些 因为苏联在二战后期已经完善了它的战时军工体系 而且苏联有地缘和人口优势

宿州市18879158861: 德国和苏联从二战初期到二战末,关系是如何变化的. -
貊光艾可: 楼上说的不太对.一开始1939年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成为暂时的朋友,表面装作友好,背地里却抓紧时间备战.双方都心知肚明将来必有一战.双方还进行经济往来和军事交流如出售战斗机和武器参观,还共同瓜分侵略所得的利益如波兰和立陶宛.德国于1941年先进攻苏联,双方彻底撕破脸展开的大战.之后就是四年惨烈的苏德战争.41年和42战略主动权在德国手中,43年主动权被苏联夺得,并于44年展开全面反攻.最后苏联在付出沉重代价后于1945年攻到德国本土打败了德国.然后苏联作为战胜国接受德国投降,之后长期驻军东德直到两德统一前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