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傩戏?

作者&投稿:卫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是如何评价傩戏的?~

评价:是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堪称“戏曲活化石”,对于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宗教演变、宗族结构、民风民俗、山民思想和江南地区政治、经济均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发展过程:

原始:傩祭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商代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周代时被称为“傩”。

唐宋:,显示出浓厚的民间传统文化特色,《兰陵王》、《目连救母》等傩戏剧目便一直延传至今。约在元明时,嬗变而成傩戏。

康熙年间:最终将是宗教成分的完全消失,变成纯粹娱人取乐,供人消遣的戏剧。

满意请采纳1

在江西省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在南丰县各乡村大多还保留了一些傩班,在春节期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八)各乡村傩班都要举行跳傩活动,尤其是圆傩仪式最为隆重,整个乡村非常热闹。

  傩戏
  傩戏(拼音:nuóxì),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约在元明时由古代傩仪发展而成。初是以歌舞演故事,待到钟馗形象在傩仪中出现,傩戏才应运而生。钟馗打鬼的故事始见于唐人传奇志怪小说集《逸史》,戏曲里的钟馗形象即从小说移植而来,演钟馗3次进京应试,因权相杨国忠作梗,不中,愤而身亡。玉皇大帝悯其刚正不阿,敕封判官,统领天下鬼怪;青黄赤白黑五鬼不服,大闹,被钟馗降服。傩戏流行于四川、贵州、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戴柳木面具的演员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极具原始舞蹈风格。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湖南、湖北的傩堂戏吸收了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江西、安徽的傩戏则吸收了徽剧和目连戏的养料。

  中国的傩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到商代(前1600-前1046)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这就是傩舞。傩舞的发展对中国的地方戏曲有影响。

  傩戏是在傩舞的基础之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傩戏表演的主要特点是角色都戴木制假面,扮做鬼神歌舞,表表现神的身世事迹.

  中国西南部贵州省东北部地区至今还有大量傩文化遗存,许多地方有傩戏演出。德江县至今还有六十几坛傩坛,演员上百人,德江傩戏古朴、粗放、保存着傩戏文化较多的原始形态,法事内容十分繁多。

  贵州傩戏面具一般用柳木、白杨木制作,在面具造型上,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依此可将傩面具分为几大类:正神、凶神、世俗面具、丑角面具、牛头马面。正神都是正直善良、图中开山面具威武、凶悍、怪异,而容黝黑发亮,眼球突出,呲牙咧嘴,眉毛上扬。雕刻粗放概括,奇特骠悍的面目,使人感到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粗犷的美。

  傩戏的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剧本唱多白少,善于通过大段叙事性唱词交待事件,展开矛盾,塑造形象。演唱用本地方言,唱腔除第一类剧目用端公调外,其他均唱本地群众熟悉的戏曲腔调。除湖南沅陵等少数地区用唢呐在句尾伴奏外,多数傩戏只使用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傩戏的脚色行当分生、旦、净、丑,多数戴面具表演。面具用樟木、丁香木、白杨木等不易开裂的木头雕刻、彩绘而成,按造型可分为整脸和半脸两种,整脸刻绘出人物戴的帽子和整个脸部,半脸则仅刻鼻子以上,没有嘴和下巴。人物按身菘煞治�某肌⑽浣�⒗衔獭⑸俑尽⑸裣傻取1硌莸幕�静椒ㄊ悄薪亲哒�健十覆剑��亲咚椴健⒃撇健S捎谫邢肥谴髯琶婢弑硌荩�识�鞣�却螅�绺窆牌哟轴睢?

  由于历史背景和所接受的艺术影响不同,傩戏分为傩堂戏、地戏、阳戏三种。地戏是由明初“调北征南”留守在云南、贵州屯田戍边将士的后裔屯堡人为祭祀祖先而演出的一种傩戏,没有民间生活戏和才子佳人戏,所演都是反映历史故事的武打戏。而阳戏则恰恰相反,它是端公法师在作完法事后演给活人看的,故以演出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为主,所唱腔调亦多吸收自花鼓、花灯等民间小戏。

  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各地的傩戏主要流传于乡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活动不断丰富,愿意观看傩戏演出的人日益减少,傩戏传承困难。


傩戏面具人物介绍及颜色寓意
傩戏面具中的人物各有其独特的角色和象征意义,以下是几位主要人物的介绍及其颜色的寓意:1. 傩公:红脸男性,傩戏中的主要男性角色。在每一场傩戏中,傩公都需被供奉于傩堂中央,以保佑戏事顺利,助主人达成心愿。2. 傩婆:白脸女性,傩戏中的主要女性角色。与傩公一样,傩婆也需被置于傩堂中央受...

傩戏面具的作用和文化意义简介
英气之美……无不显示其中。傩戏面具的各种艺术造型、质料选择、色彩运用、功利目的、民俗意象等等,都因地域、民族、文化、审美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差异。也正因为如此,傩戏面具于是更加表现得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下面对地戏、傩堂戏、变人戏这么三种典型傩戏及其面具分别作一概略介绍并略加论述。

傩戏面具人物介绍及颜色寓意
傩戏面具的颜色和形状都是为了传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身份 傩戏面具是傩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纸、布、木、竹、泥等材料制成。傩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表演形式,其面具是傩戏中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在傩戏中,不同的人物角色需要使用不同的面具来代表。面具的形状、尺寸和装饰都反映了角色的...

傩戏面具人物介绍及颜色寓意
傩戏面具的色彩和造型传递着角色的性格与身份信息,它们是傩戏艺术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些面具大多由纸、布、木、竹、泥等材料制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演形式。1. 关公面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将形象,关公象征着忠诚、勇敢和智慧。他的面具通常为红色,代表着吉祥、财富和忠诚。2. 土地公...

固义傩戏的特点
固义的傩戏有舞台和街头两种,舞台剧保留了戏剧发展的原始形态,即说唱与表演由不同角色扮演。说唱者称为“掌竹”,站在舞台的前角,负责介绍人物和剧情,介绍一段,表演者就表演一段,直至剧终。固义傩戏舞台剧均由锣鼓伴奏,剧目有《岑彭马武夺状元》、《吊黑虎》、《点鬼兵》和《打十棒鼓》等,...

新晃侗族傩戏的简介
龙姓人说:“‘咚咚推’头在靖州,尾在天井。”依此推论,这种傩戏,很有可能是明代由靖州传来的。天井寨旧时有盘古庙、飞山庙各一座,春节期间每庙一年,轮流祭祀,祭祀时必演“咚咚推”。每逢天灾或瘟疫时,也要演唱“咚咚推”。“咚咚推”有简单情节的舞蹈,一部分是具有戏剧雏形的傩戏。所有...

新晃侗族傩戏的介绍
傩戏,被人们称为“戏剧艺术之源”“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在土家村寨,傩戏随处可见。土家人崇拜祖先和鬼神,傩文化保存较为完好。傩戏起源于原始宗教中的巫。土家人把驱鬼逐疫仪式称“傩”,并由此产生了祀神娱鬼的傩仪傩舞。巴寨傩戏在怒溪土家族中产生的具体时间,虽然很难从文字上找到详细记载,但...

傩戏用什么符号表示
傩戏(武安傩戏)文化特征 表演武安傩戏的表演形式有舞台和街头两种,舞台剧保留了戏剧发展的原始形态,即说唱与表演由不同角色扮演。说唱者称为“掌竹”,站在舞台的前角,负责介绍人物和剧情,介绍一段,表演者就表演一段,直至剧终。武安傩戏的整个演出非常程序化,严格按照先后顺序表演下去,有条不紊。

傩戏面具人物介绍及颜色寓意
傩戏面具中的角色丰富多样,每个面具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首先,红脸的傩公是傩戏的核心男性角色,代表着力量和守护。他在每场仪式中居于中央的傩堂,其红脸象征着热情和勇气,被供奉以祈求戏剧顺利进行,帮助主人实现愿望。紧接着是白脸的傩婆,作为主要的女性角色,同样位于傩堂中央。她的白脸寓示...

双峰乡的民间艺术—傩戏
双峰傩戏又称“跳傩傩(nuó)”。传说傩傩是湖北麻城县孝感乡人,三岁亡父,七岁丧母,流落到苍溪云台山,给一员外家养马。员外有位小姐不愿许配人,员外问她原因,她说:“家中饲养的白马给我托梦,说他不是马,是人,应与白马婚配,媒人就是傩傩。”员外叫来傩傩,怒斥他从中捣鬼,一脚将他...

当阳市13911776851: 傩戏的简介 -
再楠昔利: 傩戏(拼音:nuóxì),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约在元明时由古代傩仪发展而成.初是以歌舞演故事,待到钟馗形象在傩仪中出现,傩戏才应运而生.钟馗打鬼的故事始见于唐人传奇志怪小说集《逸史》,戏曲里的钟馗形象即...

当阳市13911776851: 请介绍一下傩戏? -
再楠昔利: 傩戏(拼音:nuóxì),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约在元明时由古代傩仪发展而成.初是以歌舞演故事,待到钟馗形象在傩仪中出现,傩戏才应运而生.钟馗打鬼的故事始见于唐人传奇志怪小说集《逸史》,戏曲里的钟馗形象即...

当阳市13911776851: 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傩戏 -
再楠昔利: 傩戏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到商代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这就是傩舞,傩戏是在傩舞的基础上形成的,傩戏的主要特点是角色都带有木制面具,扮作鬼神哥舞,表现出鬼神的身世事迹.

当阳市13911776851: 戏曲片段 傩戏 “傩戏”是怎样的“戏曲剧种” -
再楠昔利: 傩戏,nuó xì 中国戏曲剧种,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

当阳市13911776851: 流传半个中国的戏曲,傩戏的分类有哪些 -
再楠昔利: 傩戏的演出剧目不多,内容也较为简单,大都与宗教和驱疫纳福有关.一般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从请神的需要出发;二是从娱神娱人的需要出发,扮演一些与请神法事无关的剧目.傩戏可分"正八出"和"外八出"两种."正八戏"统属巫教仪...

当阳市13911776851: 贵州傩戏出自哪里 -
再楠昔利: 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

当阳市13911776851: 安徽傩戏面具有什么特点? -
再楠昔利: 傩戏面具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仪式上供奉的“真神”,有土地神、二郎神、关公、玉皇大帝等,也有以钟馗为正神者,此类面具不兼作戏剧角色;另一类可作戏文里的人物和角色行当的龙神.这说明,傩戏面具不论什么角色人物,一律是被当做...

当阳市13911776851: 苗族傩文化是什么意思? -
再楠昔利: 傩,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苗族傩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现在没有以前那种意图,而是逐渐演化成一种表演项目,一种绝技,成为苗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http://www.zhwh365.com/article_2045.html

当阳市13911776851: 古人是如何评价傩戏的? -
再楠昔利: 评价:是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堪称“戏曲活化石”,对于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宗教演变、宗族结构、民风民俗、山民思想和江南地区政治、经济均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发展过程:原始:傩祭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商代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周代时被称为“傩”. 唐宋:,显示出浓厚的民间传统文化特色,《兰陵王》、《目连救母》等傩戏剧目便一直延传至今.约在元明时,嬗变而成傩戏. 康熙年间:最终将是宗教成分的完全消失,变成纯粹娱人取乐,供人消遣的戏剧.满意请采纳1

当阳市13911776851: 最近遵义那边的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活动适合游玩的介绍下 本人单人游 谢谢 -
再楠昔利: 遵义市道真县有古朴幽深的仡佬傩戏.傩戏是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始戏曲.俗称“冲傩”.道真傩坛多源多流多姿多彩,具有极为丰富的想像力. 还有神秘惊险的民间绝技.道真仡佬族民间技艺以“神、奇、惊、绝”.如仡佬族 “高台舞狮” 高台一般为五六张桌子叠成,最高者可达12张, 整个表演惊险绝伦,扣人心弦,反映了道真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更 有独具特色的“三幺台”.“ 三幺台”是道真仡佬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之一. “三幺台”中以“油茶”之席最有意思,人们称之为“干劲汤”,喝了“油茶”精神爽,让人回味无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