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各朝行政区划制度(举例:秦:郡县;现在:省市县)

作者&投稿:唱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郡县制中的郡县是不是类似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区~

不一样的!!
郡县制的官员是武职的,有军权,而行省制的官员是文职的,没有军权
中国封建社会行政区划分经历了郡县两级制制、州郡县三级制,道路制度和行省制度。
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秦汉时期一直是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方式。郡作为一级政区在隋代被废除。行省制度的实行是在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大体上是,行省,府州县四级。
可具体说明有,
一、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
从现有文献资料看,县的设立当以楚国为最早。楚武王(前740~前690在位)灭掉权国,将其改建为县,是为设县之始。县的长官,楚国称尹,亦谓之公。晋国称大夫,其权力较大,地位较高,一般由强大的世族担任,往往父子相传。
郡的设置要较县为晚。秦穆公九年 (前651),晋公子夷吾(即晋惠公)对秦国使者谈到"君实有郡县",为秦国设郡的最早记载。郡守(云梦秦简中已有称"太守"者)为郡之长,多由武官充任,有征兵领军之权。各郡所统之县的数目,见于记载的有魏国上郡十五县,赵国上党郡二十四县,代郡三十六县,韩国上党郡十七县,燕国上谷郡三十六县等。齐国始终没有设郡,但设有都,略同于其他各国的郡。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但仍有封国参杂其间。
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汉继秦制,比秦更为严整。秦称郡之长官为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新莽时曾改为"大尹"或"连率",东汉时仍称太守。汉代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中央任免,而守、令以下的掾属则归守、令辟除,故汉人又称郡县掾、史为门下掾史。
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上计,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根据他们的治状而定殿最。守、令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和考课相辅而行的是监察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也各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等可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由于自上而下的层层督课,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的划一性。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两千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东汉末年,原监察区性质的州转变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始成州郡县三级。隋开皇三年 (583),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大业三年 (607),又改州为郡,郡置太守。唐武德元年(618),复称为州,州置刺史。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改州为郡,郡置太守。后又改回。自此,郡极少设置。至元,郡名完全废弃。



二、行省的建立,是我国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一次重大创新,其影响深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秦称郡之长官为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新莽时曾改为"大尹"或"连率",东汉时仍称太守。

1、打破按自然境界划分建置的作法,实行按区域建置:我们都知道,从秦汉的郡、州、到唐宗的道、路制,基本上都是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划分,这种划分虽便于财税征收,但无疑也有利于割据者据险称雄,对抗中央。“历来据山为王,割地为雄的分裂割据者都是这样出现的”。元朝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所有行省北方无天险,形成以北制南格局。像湖广行省,就不是以天险大别山为界;行省的治所也一般设在水际交通便利之地而非中心地带,像湖广行省的治所武昌,就在其行省的最北边。在边远地区其治所则为军事重镇,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分割势力的产生。

2、实行首长中央派出制:行中书省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其最高长官代表中央来治理地方,因而其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代表中央对地方官进行监督,又一方面又直接负责本行省事务,对地方进行管理,这种双重性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对地方进行了有效管理,“行中书省……掌国庶务……与都省互为表里”准确表达出其双重性。这种既对中央负责,又对地方负责的省官双重性一直影响到今天。

3、实行分权原则:元朝的一个行省,其面积相当于今天的两到三个省,甚至更大。其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有元一代为什么没有出现唐末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呢?这与其分权原则有关。


4、实行制度上的监察制度:虽然历史上均有监察机构,但其要么监督无力、形同虚设,导致地方势力坐大;要么监督太严,束缚官员的手脚。元代在全国设立二十二道监督区,除纠察行省的施政得失外,每年两次审核行省的文件,看行省官员是否违背了典制,像行省长官是否在获得了中央授予领兵的虎符之后,才调动兵马等⒁,制度上的监察防止了行省违制专权。

5、实行中央、地方双兼顾的原则

行省制度的实施,既保证了中央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比较顺利地解决了唐宗之时的集权弊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元以降,省制就一直沿袭下来,成为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经过明清、民国直到今天。

秦朝古代行政区划是郡县制度,”乡里亭“是地方基层制度,两者相互补充。
传统中国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最大特征是皇权统治支配着整个社会,因而自秦汉时起,从皇帝、郡守、县令到乡三老、亭长、里魁就形成了一整套的统治体系。
秦汉确立郡县制,旨在于克服西周以后诸侯势力过于强大,对中央造成威胁的历史痼疾。
秦朝统一中国后,除京畿设内史治理外,全国设置了36郡(后增至49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亭之制,自此开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扩展资料:
县是秦朝统治机构中关键的一级组织,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构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单位。内地设县,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设道。
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县长。令、长为一县之首,掌全县政务,受郡守节制。县令下设尉、丞。尉,掌全县军事和治安;丞,为县令或县长的助手,掌全县司法。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乡设三老、啬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税收,游徼掌治安。乡以下为里,是秦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朝行政区划

秦:郡县
汉:州设监察官,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
三国、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
隋:州郡县三级,重要的州有总管,炀帝时仿汉朝改郡县制,州设监察官
唐:州县两级,重要的州有都督,道设监察官,另有行台
宋:州县两级,路设监察官,有行尚书省
金:行尚书省,下设州县
元:行中书省,下设府州县
明:布政使司,下辖府州县
清:行省,下辖府州县,原来的监察区道开始变成行政区
民国:省县两级,但中间经常设置专员
解放后:省县两级,在省上曾有大区一级,省县之间曾设专区(又叫做地方,“地级”级别的由来),后来地改市,才成为省市县三级(从理论上来讲,专区是省的派出机构,不算一级)


古代城市分为府、郡、州、县
至始皇扫六合后,将以往的诸侯国改为了若干个郡,郡之下设县,这就是有名的郡县制了,此时的行政区划是郡>县>乡>亭>里;至汉代实行郡国并存的制度,到了汉武帝时期,第一次出现了州这一级的行政区划,这时是州>郡>县>乡>亭>里;该制度一直使用到隋,隋朝短暂的恢复到和秦朝一样的行政区划制度,但...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在中央表现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在地方表现为中央集团的不断强化。此间虽偶有反腐,然其总体趋势不变。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行政区划不断演变以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行政区划的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首先是疆域大小,...

中国历代中原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特 ...
隋唐:州县制,道、州、县,其上设置“道”负责监察,又有节度使;宋:州县制,路、府、州、县;明清:行省制度,省、府、州、县 。具体从政区地理的角度来看,行政区划基本上遵循四个要素,即中央到地方分几个层次进行管理;行政区面积范围;国家内部政区间的界线;行政中心的选择。每一次改朝换代...

哪个朝代行省
三、行省制度的影响与意义 元朝行省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开创了以行省为基本行政区划的先河,为后世各朝所沿用。同时,行省制度也为后世各朝提供了地方行政管理的参考模式,对我国的行政区划制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在我国的地方行政体系中仍然能够找到行省制度的影子。

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实行了哪三级管理制度?为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元 ...
唐朝地方行政区实行道,州(府),县三级管理制度。A区为元朝的岭北行省,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中书省,在进入中原之初将它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进驻各地,统管军民事物,以后成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B区为元朝的宣政院辖地,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忽必烈始置总制...

...郡县制以外还有哪些制度呢?(要非常多的详细的回答)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 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地方行政区划、地方政权机构及其职官设置等制度。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沿革演变,可分为分封、郡县、州郡、道路、行省五个时期。其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分封制指夏、商、西周三个奴隶制王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

隋朝行政区划
此外,隋朝时期还有一些特殊的行政区划,如总管府、都督府等。这些机构一般是中央官员兼任,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在边疆地区,隋朝还设立了一些都护府和都督府,以加强边疆地区的防御和管理。总的来说,隋朝时期的行政区划以州、郡、县三级为主,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行政区划。这种行政区划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有哪些
元朝把青藏高原变成直辖统一地区,并在北亚建立省级行政区。元朝在武力开拓地区,实行“汗国”间辖统一制度制度,而且汗国下还有汗国,并且保留了名义上臣服的“藩国间辖制度”。明清继承元朝行政区划制度,并且完善了省辖机制,保留藩国间辖统一制度。因此,元明清都是行省直辖统一制度与藩国(汗国)间辖统一...

中国行政区划的行省时期
自元代开始,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省)制时期。该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省名起源甚早,魏晋时期已有尚书省、中书省之称,然皆为中枢要署,不直辖地方。隋文帝于开皇八年(588年)伐陈,曾置...

构建秦朝元朝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情况
二、元代行政区划的构建称为行省制时期 元代开始,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制时期,该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元代中叶,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州(府...

清水河县13449106834: 秦,遂,明在地方上设置的行政机构各是什么
校韩复方: 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全国划分为36郡,郡最高长官为太守(郡相当现在的省,秦实行的是三级管理模式,即中央、郡、和县,中间是没有地市的,这点请务必注意)....

清水河县13449106834: 中国古代从秦汉到明清郡县制的演变 -
校韩复方: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一、萌芽时期:国家的产生,是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

清水河县13449106834: 求中国历代行政区域划分? -
校韩复方: 1、秦:郡县制 2、西汉:郡国并行制 3、东汉:州郡县三级制 4、隋:州县制 5、唐:道州县制 5、元:行省制 6、明:废行省设三司 7、清:18个省、5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

清水河县13449106834: 秦朝是郡县制,元朝是行省制,其他的唐朝隋朝分别是什么制度? -
校韩复方: 隋朝“罢天下郡”,以州领县的两级行政区划制度(州县制,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史看隋朝是处于从州制时期到道制时期的过渡阶段. ); 唐朝道州县制(概而论之,中原内地是州县制或道州县制;边疆地区则为羁糜府州制).

清水河县13449106834: 列举秦汉、唐宋元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 -
校韩复方: 秦郡县制,有九原郡,桂林郡等,西汉实行封国制,后来平定七国之乱后实行郡县制,有州郡县三级,唐宋也主要是郡县制,唐后期藩镇割据严重,宋在地方设三使,以文官为地方长官,加强地方控制,元实行行省制度,设有直隶行省,云南行省,岭北行省等,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原吐蕃地区,明清也是行省制,明朝设贵州布政使司,奴儿干都司,清奠定了我国基本版图,设过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一些边疆地区由将军管辖

清水河县13449106834: 古代行政区域 -
校韩复方: 在我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上,每个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制度一直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我国最早实行的是“九州”制和“十二州”制.《汉书·地理志》说,在原始社会的黄帝时代已经开始“画野分州”,每一万平方里为一州;...

清水河县13449106834: 夏朝和商朝的行政区域是什么,比如秦朝是郡县制 -
校韩复方: 是联邦制(即道家所说的小邦寡民),夏商作为大邦,是当然的世袭盟主;周朝摧毁联邦制,建立分封制(即儒家所说的礼制);秦朝变为郡县制

清水河县13449106834: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要简洁的,像这样的. -
校韩复方: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主要行政区划体制 历史时期 地方行政区划 秦 郡县 汉 郡国 隋唐 州郡 宋 路 元 行省 明 行省 清 省

清水河县13449106834: 郡国制与郡县制 -
校韩复方: 汉代郡国制 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

清水河县13449106834: 汉、唐、宋、元各朝的地方行政区划级别从高到底各是什么? -
校韩复方: 西汉:郡(国)、县(国) 东汉:州(牧)(从灵帝开始成为最高行政区)、郡、县、乡、亭(里、伍为民间选举,类似于居委会,可不列为行政区划) 唐:道、州、县 宋:路(虚设,但有实权长官,如安抚使)、府、县、乡(县)、都(镇)、里(办事处或几村联合行政区)元:行中书省、行省、路、府、州、县.元代既有省路府州县的五级建制,也有省府州县四级建制,还有三级行政建制,三者共存,非常混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