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由“-------”、“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组成

作者&投稿:荡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是______关系。~

这三个故事各自都是独立完整的故事,有它们各自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从全文来看,这三个故事又是紧密相连,层层深入的。
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立了大功,理所当然受到赵王提升,职位比廉颇高,引起了廉颇的不服气,造成将相不和。因此可以把第一、二个故事看做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
将相和源于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

扩展资料:《史记》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西南)人。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诵古文”即读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事是负荆请罪的起因

《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这是一个关于廉颇和蔺相如的动人故事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屡立战功,官封上卿大将军。

蔺相如出身低微,曾经做过宦官的门客,后来因为出使秦国,勇敢机智地保护了“和氏壁”,把宝玉完好地送回赵国,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大夫。
过了不久,秦王约赵王到渑池地方相会。出发之前,蔺相如跟廉颇经过商议,决定由大将军廉颇领重兵驻扎在边境上以防万一,而蔺相如则随从赵王赴会。宴会上,秦王企图当众羞辱赵王,蔺相如随机应变,反而把秦王奚落了一番。秦国君臣本想借机劫持赵王,因见赴国防备周密,才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之后,赵王论功行赏,拜蔺相如为相国,位居上卿,比廉颇的官衔还要高一点。
廉颇心里很不服气,对人说:“我是老资格的大将军,为国家转战沙场,出生入死,功勋卓著。蔺相如出身低贱,只凭着一张嘴巴,却居然爬到我头上来了!我就是气不过!”并且公开扬言:“如果见到了蔺相如,我一定要把他羞辱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话,就经常留心,避免同廉颇会面。每逢朝会的时候,蔺相如常常托病请假,不去跟廉颇争地位名次排列的先后。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驾,他就连忙叫手下的人改走便道避开去。
蔺相如的门客对这种情况愤愤不平。他们对蔺相如主:“您和廉将军同样都是上卿的大官,廉颇公然口出恶言侮辱您,而您却这样害怕他,连普通人都不能忍受这样的侮辱啊,何况你还是上卿呢!”
蔺相如听了,心平气和地笑着说:“依你们看来,是廉将军厉害呢,还是秦王厉害呢?”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蔺相如说:“对了,秦王这要威焰万丈,我却在朝堂上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们,难道我就单独害怕一个廉将军吗?不过我想,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啊,如果两个老虎相搏斗起来,那情势发展下去,一定不能一起生存,这正合秦国的心意,我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正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私人恩怨的小事抛在脑后啊!”
后来,廉颇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也非常惭愧,就袒露身体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去谢罪,请蔺相如用荆条狠狠鞭打自己,并说:“我真糊涂,差点儿误了国家大事。料想不到您的胸怀这么宽广啊!”两人从此誓同生死,成为挚友。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写到这段情节时说:“廉颇肉袒负荆至相如门谢罪”、“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两句成语,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就叫做“负荆请罪”。形容生死与共,愿以生命相许的好朋友,就叫做“刎颈之交”。

这是一个关于廉颇和蔺相如的动人故事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屡立战功,官封上卿大将军。

蔺相如出身低微,曾经做过宦官的门客,后来因为出使秦国,勇敢机智地保护了“和氏壁”,把宝玉完好地送回赵国,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大夫。
过了不久,秦王约赵王到渑池地方相会。出发之前,蔺相如跟廉颇经过商议,决定由大将军廉颇领重兵驻扎在边境上以防万一,而蔺相如则随从赵王赴会。宴会上,秦王企图当众羞辱赵王,蔺相如随机应变,反而把秦王奚落了一番。秦国君臣本想借机劫持赵王,因见赴国防备周密,才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之后,赵王论功行赏,拜蔺相如为相国,位居上卿,比廉颇的官衔还要高一点。
廉颇心里很不服气,对人说:“我是老资格的大将军,为国家转战沙场,出生入死,功勋卓著。蔺相如出身低贱,只凭着一张嘴巴,却居然爬到我头上来了!我就是气不过!”并且公开扬言:“如果见到了蔺相如,我一定要把他羞辱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话,就经常留心,避免同廉颇会面。每逢朝会的时候,蔺相如常常托病请假,不去跟廉颇争地位名次排列的先后。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驾,他就连忙叫手下的人改走便道避开去。
蔺相如的门客对这种情况愤愤不平。他们对蔺相如主:“您和廉将军同样都是上卿的大官,廉颇公然口出恶言侮辱您,而您却这样害怕他,连普通人都不能忍受这样的侮辱啊,何况你还是上卿呢!”
蔺相如听了,心平气和地笑着说:“依你们看来,是廉将军厉害呢,还是秦王厉害呢?”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蔺相如说:“对了,秦王这要威焰万丈,我却在朝堂上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们,难道我就单独害怕一个廉将军吗?不过我想,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啊,如果两个老虎相搏斗起来,那情势发展下去,一定不能一起生存,这正合秦国的心意,我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正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私人恩怨的小事抛在脑后啊!”
后来,廉颇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也非常惭愧,就袒露身体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去谢罪,请蔺相如用荆条狠狠鞭打自己,并说:“我真糊涂,差点儿误了国家大事。料想不到您的胸怀这么宽广啊!”两人从此誓同生死,成为挚友。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写到这段情节时说:“廉颇肉袒负荆至相如门谢罪”、“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两句成语,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就叫做“负荆请罪”。形容生死与共,愿以生命相许的好朋友,就叫做“刎颈之交”。

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示例〗我今特来寻贤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这个故事也称之为“将相和”。后人利用这个故事,对主动向认错、道歉,自情严厉责罚的人,就称其为“负荆情罪”。

<<将相和>>由(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

《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将相和的意思是什么???
《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课文,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讲述了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之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

《将相和》以___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___的活动为线索,通过__
《将相和》文章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将相之用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爱国精神,同时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

<将相和>出自哪里?作者是谁?主人公是谁?人物品格呢?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3个故事的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和起来又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

《将相和》是由哪三个小故事组成的
《将相和》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miǎn)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1、课文开篇叙述蔺相以布衣身份为赵国化解了和氏璧带来的危机,得到赵王的赏识。2、之后又在渑池之会上以其过人智慧保护了赵国的尊严,更是官拜上卿。3、他的成功终于引来廉颇的不满,处处找蔺相如的麻烦,但是蔺相如并没有被...

将相和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什么到什么的经过?
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简介:《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课文,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

《将相和》是由哪三个小故事组成的?
《将相和》这个故事由三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1. 完璧归赵:讲述了蔺相如奉命带着赵国的宝玉和氏璧出使秦国,成功将其完好无损地归还给赵国的故事。2. 渑池之会:描绘了蔺相如与秦王在渑池相会的情景,蔺相如机智应对,使得赵王在会议中不受辱,维护了赵国的尊严。3. 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讲述了蔺...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
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立了大功,理所当然受到赵王提升,职位比廉颇高,引起了廉颇的不服气,造成将相不和。因此可以把第一、二个故事看做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将相和源于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

《将相和》是由哪三个小故事组成的?《将相和》课文背后的三个故事_百...
《将相和》这个故事由三个经典的小故事组成,它们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首先,“完璧归赵”讲述了蔺相如如何以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归还给赵国,因此得到了赵王的信任和重用。其次,“渑池之会”展示了蔺相如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杰出表现。在这次会议上,他...

负荆请罪的作者是谁?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可能都知道“负荆请罪”的意思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负荆请罪的作者是谁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分享。负荆请罪的作者 司马迁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是出自小学时候的课文《将相和》。《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

《将相和》是那本书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内容是什么
《将相和》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魏县15648215755: 将相和(司马迁所著的记叙文) - 搜狗百科
年试毓罗: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

魏县15648215755: 将相和出自什么 -
年试毓罗: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将,廉颇.相,蔺相如.和,和谐,和平.基本信息 中文名:将相和 相关人物:廉颇、蔺相如 发生地:战国时代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具体地点:回车巷(负荆请罪) 来 源:史记

魏县15648215755: 5 - 8单元文学常识1、《将相和》是根据( )代( )写的《 》中的《〉〉改写的.它以( )为背景,以( )为线索,通过对( )、( )、( )三个小故事的记述... -
年试毓罗:[答案] 1、《将相和》是根据( 汉 )代( 司马迁 )写的《 史记 》中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 〉〉改写的.它以( 秦赵两国的矛盾 )为背景,以( 蔺相如的活动 )为线索,通过对( 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 )、( 负荆请罪 )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 ...

魏县15648215755: 《将相和》一文由(),(),()三个故事组成的,()是() -
年试毓罗: 《将相和》一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的,(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

魏县15648215755: 将相和出自那 -
年试毓罗: 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成语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均出自此

魏县15648215755: 《将相和》出自? 作者是谁?
年试毓罗: 《将相和》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

魏县15648215755: 将相和选自什么 作者是谁 -
年试毓罗: 《将相和》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 中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

魏县15648215755: 将相和,是谁写的? -
年试毓罗: 将相和,是谁写的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

魏县15648215755: 《将相和》是谁写的哦? -
年试毓罗: 司马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