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匡义是怎样得到皇位的?他是怎样死的

作者&投稿:范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太宗赵匡义简介 他是怎么取得皇位的~

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开国皇帝的弟弟,在宋太祖“黄袍加身”这一历史事件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这话是他当上皇帝后授意史学家美化的成分较大。

宋太祖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开国帝王,按照惯例,皇位理应有其子继承。但是只可惜,太祖驾崩后,其弟弟继承皇位,是为宋太宗。

根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闻,以及宋太宗登基后的所做作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宋太宗肯定是弑兄篡位。1、太宗继位后,没有按照约定俗成,次年更改号的历史惯例,而仓促更改年号,以便既成事实。2、太宗继位后,宋太祖两个儿子先后英年早逝去。3、宋太祖遗孀宋皇后没有得到妥善照顾,而是被强行迁居洛阳,其死后,竟然没有按照皇后礼仪置办丧事。4、所谓“金匮之盟”也是在其继位几年后才公布,明显就是造假。

中国古代,子承父业向来是皇位传承的不二法则。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就打破了这个传统,他把皇位传给了弟弟。史料记载,北宋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时年五十岁的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宋太宗赵光义,本名赵匡义,后因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而宋太宗赵光义的继位问题可以说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有人说他是正当途径,被宋太祖赵匡胤传位的,还有人说他是谋害了赵匡胤,自称传位与他才上位的。这件事在经过了1000年后,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成为了一个千古谜团。

关于赵光义的继位,历史上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赵匡胤死的时候不是没儿子,相反他二儿子赵德昭和四儿子赵德芳都已经长大成人。赵匡胤没有理由,把皇位传给弟弟而不是儿子,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照宋朝官方的解释,赵光义是受母亲杜太后遗命而继位的,但真是这样吗?
自古以来皇帝驾崩,那是天大的事。如果是病亡,史书上至少会有记录,如“大渐”;如果是老死,至少会有“遗命”,也就是传位给谁谁谁。可是官方史书对于赵匡胤的记载,却格外的简单,一笔带过。

从建立北宋到驾崩辞世,赵匡胤当了16年的皇帝。他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两个比较短命,幼年时就病逝了,剩下大儿子赵德昭和小的赵德芳。在他去世时,德昭已经26岁了,而德芳也已经18岁,他俩才智和品德都不错,体质也强健。

赵光义此人,虽然历史上留下的名声一直不太好,但是赵匡胤能登基称帝那也是多亏了赵光义。正是赵光义出谋划策,拉拢人心,才是赵匡胤顺利当了皇帝。很多人都说为什么赵光义不自己当皇帝呢,他很想,但是资历不够,所以只能把哥哥送上了皇位。

在哥哥当皇帝后,赵光义对皇帝的宝座仍然没有放弃。他想到了当年汉景帝刘启的母亲窦太后让汉景帝传位给弟弟的事,于是他回去找到母亲,在她面前哭诉。当然他肯定不会直接说自己相当皇帝,而是说哥哥的皇位是从小皇帝手中夺来的,万一以后哥哥传位给儿子,也是不懂世事的小皇帝,那么皇位是不是就又成为了别人家的。赵匡胤母亲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找赵匡胤来商量,赵匡胤听了也觉得有理,于是就当着母亲和弟弟的面订下了“金匮之盟”,内容就是赵匡胤死后,由赵光义继位,赵光义死后由赵光美继位,赵光美死后再由赵匡胤儿子继位,美其名曰“兄终弟及”。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赵光义为了使皇位继承合法,伪造的。

没想到赵匡胤皇帝了十几年,还感觉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平日里照常带兵御驾亲征。他就想到,儿子也已经长大了,没准自己还能多干几年,把儿子好好的培养一下,说不好就是一代明君。如果把皇位传给了弟弟,他不传给自己儿子了怎么办。于是他就想到和赵光义商量取消“金匮之盟”的事情。

太祖赵匡胤诏宣弟弟光义入宫,兄弟二人一起饮酒,当时屏退了左右侍者,两人谈了些什么都没人清楚。只是远远地透过投射在窗子上的影子,看得出晋王赵光义曾经在对饮的过程中离开桌案避让皇帝哥哥。不一会儿,只见太祖似乎发怒了,拿起桌案上的一种叫玉斧的陈设玩器,使劲地砸到地上,并有呵斥声道:“好为之!”意思就是“你做的好事!”因为这个响动比较大,被外面的侍者听到而后有所记载,而他们兄弟俩究竟是因为何事生气、具体都说了些什么,就难以完全还原了。一会儿之后,赵光义离宫回自己府上去了,而太祖也脱衣上床休息去了。到了四更天,就突然传出消息:太祖驾崩了!次日,晋王赵光义就登基了。

虽然赵光义当了皇帝,但是很多人对此事都表示疑惑。当时赵匡胤身体好好的,而且是行伍出身,可以说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怎么会喝次酒就去世了呢?很多人都说赵匡胤是死于赵光义之手,人们联想到当时的情况就有了“烛影斧声”的说法,于是关于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继承的由来就成为了一个千古谜团,至今人们仍然不知道真相。

离奇暴死之后,宋太祖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宫继位。然而,王继恩却出宫找来了赵光义,赵光义抢先一步,在皇宫大内继位,造成赵光义已成皇帝的事实,兵不血刃,夺得皇位。

最终,赵匡胤没能按照继承传统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被弟弟窃取了,赵光义也以金匮之盟来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

赵匡义在位22年,因为箭伤屡发而死,终年59岁,葬于永熙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保)。

扩展资料:

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大雪飞扬,太祖命人召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光义入宫。光义入宫后,太祖屏退左右,与光义酌酒对饮,商议国家大事。

室外的宫女和宦官在烛影摇晃中,远远地看到光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又见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

与此同时,这些宫女和宦官还听到太祖大声喊:“好为之,好为之。”两人饮酒至深夜,光义便告辞出来,太祖解衣就寝。

然而,到了凌晨,太祖就驾崩了。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宫。然而,王继恩却去开封府请光义,而光义也早已安排精于医术的心腹程德玄在开封府门外等候。

于是,赵匡义便登极为帝。太祖之死,蹊跷离奇,但太宗抢在德芳之前登基却是事实,太宗的继位也就留下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团,因此,历来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说。

太祖本人身体健康,从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两三天,可知太祖是猝死的,而光义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会让亲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

太祖不明不白地死后,太宗为了显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了其母杜太后遗命的说法,即所谓的“金匮之盟”。

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匮之盟




史书记载宋太宗赵匡义根据金匮之盟,继承其兄长赵匡胤的皇位,于至道三年(997年)农历三月病重去世。

1、金匮之盟:

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

2、登基为帝: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3、病重去世:

至道三年(997年)农历三月,赵光义崩于东京宫中之万岁殿,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二年。皇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同年农历十月,葬在永熙陵。

扩展资料:

宋太祖赵匡胤的突然驾崩,而后其弟赵光义继位为帝,这一直是历史的传奇谜案。976年,赵匡胤离奇暴死,他没有按照继承传统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也以金匮之盟来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

这一系列非正常事件也为宋朝埋下了帝位斗争的隐患,最终的结果就是三弟赵廷美遭流放,侄子赵德昭自刎而死。

不管太宗如何在文治武功上谋求超越太祖的地位,但终太宗一朝,却始终无法摆脱太祖的阴影。太宗继位之后,面对的一个头疼问题就是如何对待此后的皇位继承。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廷美是皇位第一继承人,并由廷美传回太祖之子德昭。

这是太宗所不愿意看到的。自古帝王传承多为父死子继,太宗也不例外。为此,太宗绞尽脑汁,力图一一排除传子过程中的障碍,走过了一段充满风波曲折的历程。

在宋太宗赵光义在位的时候,曾经问宰相赵普,在自己死了之后由谁来当皇帝。赵普立即表示,太祖皇帝已误,陛下岂能再误。

这么说来,在赵普心中,金匮之盟是个错误,那么当初杜太后要求做金匮之盟的时候,赵普为何不对当时的皇帝宋太祖说这句话。

有人分析说,金匮之盟是宋太宗赵光义和宰相赵普两人的伪作,虽然是假的,可是在宋太宗公开之后,就给他带来了一个难题,就是在他死后皇位怎么传。

也就是说,宋太宗赵光义和宰相赵普谋事不严谨,伪造金匮之盟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将来怎么办,所以才有了赵普的这句话。

总之,金匮之盟已然是宋朝历史上的一个谜案,真真假假说什么的人都有。不过从宋朝的历史来看,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虽然在北宋时期丧失了皇位的继承权。

可是在南宋因为宋高宗赵构(宋太宗的后裔)无子,又将皇位传回给了宋太祖的后裔(宋孝宗),也算是宋太祖和宋太宗两家扯平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光义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公元979年,赵匡义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大兴县东)被辽军战败,全军溃逃。辽兵紧迫,御用器物和妃嫔都被夺去,他脱身逃走,大腿上中了二箭,此后箭伤每年都要复发。公元996年秋,赵匡义箭伤又复发。

至道三年(997年)农历三月,赵匡义病死于汴京万寿殿西阶,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二年。皇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同年农历十月,葬在永熙陵。

扩展资料:

宋太宗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

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匡义



宋太宗,名赵匡义(公元939~997年),太祖赵匡胤弟。赵匡胤死后继位。在位22年,因箭伤屡发而死,终年59岁,葬于永熙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保)。

赵匡义,又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窘。他曾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太祖为帝,并为殿前都虞侯,领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县东)防御使。后加中书令,封为晋王。时太祖宠幸金城夫人。赵匡义屡次劝谏太祖要远女色.重国事,太祖不听。有—天,太祖在后苑召赵匡义陪宴,并边饮洒边射猎。太祖拿了一大杯酒一再劝赵匡义喝下,他推辞不了,就指着庭下花丛中的一朵鲜花说;“如果金城夫人亲手去将这朵花折来,我就喝。”太祖就命金城夫人去把那花折来。这时赵匡义拉足弓弦似欲射猎别物.忽然转身一箭射死了金城夫人,然后扔弓哭拜在地,抱着太祖的脚说:“陛下刚刚得到天下,应该以国事为重啊。”太祖见他忠心,又是自己的亲兄弟,就没有怪罪。太祖于公元976年10月在烛影斧声中死去,他于同月继位,改年号为“太平兴国”。

赵匡义在位期间,继续推行统一全国的政策,迫使吴越王钱椒纳土归宋,出兵攻灭北汉,又数次大举北攻辽国,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因准备不周,均遭大败,并使与辽国的关系转为被动。他又继续加强中央集权,用文人执政,使儒学渐渐抬头。他注意农田水利,继续鼓励垦荒,使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但对百姓的盘剥颇重。晚年,他血腥镇压了四川地区的王小波、李顺起义。

赵匡义也很喜欢读书,并最爱读《太平御览》,常常从上午渎到下午。他也重视文人。当时随南唐李煜、吴越钱椒等国君来汴京的臣子,在这些旧主亡故以后,因处境恶化而口出怨言。赵匡义知道了,并没有加罪于他们,反将他们全部录用,建造书馆,让他们编修《册府元龟》、《文苑艺华》、《太平广记》等文籍,并给他们提供了很优厚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这些人心满意足,大都潜心撰书,直至老死。

公元979年,赵匡义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大兴县东)被辽军战败,全军溃逃。辽兵紧迫,御用器物和妃嫔都被夺去,他脱身逃走,大腿上中了二箭,此后箭伤每年都要复发。公元996年秋,赵匡义箭伤又复发。同年8月,立三子赵元侃为太子,命李沆、李至为太子宾客,负教育之责。公元997年3月癸巳日,赵匡义病死于汴京万寿殿西阶。太子遵遗命在灵柩前继位。

赵匡义生前宠养桃花犬,赵匡义病倒,它就拒绝进食。赵匡义死,它大声哭嚎,陡然瘦了下去。时人都称它为忠犬。

赵匡义死后的庙号为太宗。☆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朔风凛冽,大雪飞扬。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赵光义赶到后,宋太祖表示要商议国家大事,屏退了左右侍从,独自与赵光义酌酒对饮。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宫女远远看见殿内烛火摇晃不定,赵光义的人影突然离席起身,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不久,便听见宋太祖手持柱斧(一种镇纸文具,玉或水晶制)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同时大声喊道:“好为之,好为之。”兄弟二人饮酒至深夜。赵光义告辞兄长出去后,宋太祖才解衣就寝。
然而到了次日凌晨,宋朝的开创者太祖忽然离奇驾崩,年仅五十岁。宋皇后最先得知消息,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赵德芳(时任贵州防御使)入宫。据在《续资治通鉴·卷八》中记载:“皇后使王继恩出,召贵州防御使德芳。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意思是说,宦官王继恩认为宋太祖想传位的人是晋王赵光义,于是不听宋皇后的命令去召赵德芳,而是径直去开封府请晋王赵光义。
宋皇后得知王继恩回来,便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却回答说:“晋王到了。”
此时,赵光义已经出现在宋皇后面前。宋皇后当时年二十五岁,还相当年轻,她见到赵光义乍然出现,满脸惊愕,但她毕竟出身名门,当了多年皇后,多少知道一些政事,知道一切都已经完了,便哭着喊道:“我们母子性命都托付于官家了。”宋皇后拿“官家”称呼赵光义,就是表示承认赵光义做皇帝了,显然,不承认就只有死路一条。赵光义皇位到手,自然也就心满意足,也流泪说:“我和你们共保富贵,不用担心。”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雄心勃勃打算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创立不世的军功来超越其兄宋太祖赵匡胤,于是率军亲征辽国,结果大败,宋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说,连皇帝本人的屁股上也中了辽军两箭。之后,宋太宗长年累月受到箭伤的折磨,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终于因箭伤屡发而死。


匡胤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大军出爱景门。晚上来到了陈桥驿,军队就在这里扎营过夜。陈桥驿就在东京开封府的北面,今天河南封丘境内。到达陈桥驿的很多将士并没有休息,而是在商讨着一件惊天的大事,他们要立新的皇帝,而且已有了人选,就是赵匡胤。那么为什么要立新的皇帝呢?总得有个理由吧?有的!他们认为,柴宗训幼弱,...

赵匡胤的生平简介
天成二年(927年3月21日),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他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在唐朝官至幽都(今北京)县令;曾祖赵珽,于唐朝任御史中丞。他从一名不文的流浪汉到当上皇帝,只用了10年时间,即位的时候不过33岁。赵匡胤非常仁慈,统一中国后对所有被他灭掉的君主,...

宋太祖赵匡胤是如何成为北宋开国皇帝的?
大宋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与“唐太宗”齐名,并称“唐宗宋祖”。他以豪侠之气,把众多的英雄团结在自己身边;又以卓越的军事才干,东征西伐,南战北讨,用武力消灭了一个个争雄一方的霸主,结束了五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又一次统一了中国,为这段历史画上了一个句号。五代十国时期,军阀割据,英雄辈出。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样夺取天下的,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匡义又是怎样灭亡...
976年十月二十日夜晚,大雪纷飞。赵匡胤召晋王赵光义入寝宫,商议军国大事。兄弟屏退寝宫侍女,俩人斟酒对欢,边喝边谈论,内侍们退出寝宫门,立在外面。从殿外有人看见屋内烛影下,赵光义不时离席,好象是在躲避什么,继而又听到似有斧头戳地之声,接着太祖大声对赵光义说:“干得好!干得好!”声音激动...

宋太宗赵匡义是怎样得到皇位的?他是怎样死的
1. 宋太宗赵匡义是如何得到皇位的?在宋太祖赵匡胤离奇暴死之后,宋太祖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宫继位。然而,王继恩却出宫找来了赵光义,赵光义抢先一步,在皇宫大内继位,造成赵光义已成皇帝的事实,兵不血刃,夺得皇位。最终,赵匡胤没能按照继承传统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被弟弟窃取了,...

赵匡印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赵匡义急忙上前按住剑柄,说道:“兄长,现在情况紧急,心软就是对自己残忍,况且咱们无辜受死,赵家就会绝后,你对得起九泉之下的父亲吗?”赵匡胤听了此话,好像呆了一样,他突冉面向北方跪了下来,道:“先皇在上,臣赵匡胤一片忠心,日月可鉴,但是朝中大臣却不容我,我该怎么办啊?”赵匡义扶...

赵匡胤是个怎样的人?一生有哪些作为?他最后究竟是怎样死的?_百度知 ...
九七六年,赵匡胤崩,关于太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因饮酒过度而暴死,有的说是因腹下肿疮发作而病亡,更普遍的一种看法则认为太祖之死与宋太宗有很大的关系。 究竟真象如何,由于史料阙如,至今还不很清楚,但有一点肯定,就是太宗在掩饰太祖死因上做了大量工作,太宗朝所修撰的《太祖实录》历经三次而无成,虽...

赵匡胤是怎样死的?
他的猝死早逝,变成了北宋的一大疑案,其死因亦是众说纷纭。

为什么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皇位传给了其弟赵匡义?
如果出现膝下没有孩子或者是孩子年龄太小才会考虑其他的人选,这才有了所谓的“兄终弟及”。而关于“兄终弟及”,史上最著名的就是宋代赵氏两兄弟,一前一后成为宋朝的皇帝,当时赵匡胤获得先机,得到帝位,是为宋太祖。其死后皇位由弟弟赵光义继承,是为宋太宗。不过当时赵匡胤是有儿子的,而且还不少...

赵匡胤是怎样死的?
《宋史》把这份神秘的“金匮预盟”描绘得有鼻子有眼——杜太后是个通情达理的女人,病危前,她把赵匡胤和丞相赵普叫到床前,留下了匪夷所思的“遗嘱”。太后认为,赵宋之所以能获取后周的江山,就是因为周世宗任用了一个小孩子当皇帝,如果是一位壮年英武的君主,绝不会出现“陈桥兵变”。为了不让...

戚墅堰区13295979077: 宋太宗是如何继位的?????
曹弘联邦: 一种意见是,宋太宗“弑兄夺位”.持此说的人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 据,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 便在灵柩前即位,实难脱弑兄之嫌.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 八朝演...

戚墅堰区13295979077: 宋太宗如何即位 -
曹弘联邦: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 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即与亲信程德玄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继恩...

戚墅堰区13295979077: 宋太宗是如何将其继承权合法化的?
曹弘联邦: 宋太祖死得扑朔迷离,但赵匡义抢在赵德芳之前登上皇位却是不争的事实.太宗为了显 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不久就抛出了其母杜太后遗命的说法,即所谓的“金匮之盟”....

戚墅堰区13295979077: 宋太宗赵光义是什么人物? -
曹弘联邦: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字廷宜,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国策. 赵光义在位共二十一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永熙陵.

戚墅堰区13295979077: 历史上宋朝赵光义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曹弘联邦: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戚墅堰区13295979077: 赵匡胤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 -
曹弘联邦: 关于这个问题又不得不提两个历史事件: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

戚墅堰区13295979077: 赵光义真的是通过《金匮之盟》登上帝位的?匡胤为何不为自己的子孙着 -
曹弘联邦: 这个在史学上还很有争议,关于赵光义的即位,有金匮之盟说,也有斧声烛影说.

戚墅堰区13295979077: 宋太宗的名字叫什么?
曹弘联邦: 太宗本名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光义,即位后改名炅(jiǒnɡ).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太宗像赵廷美大8岁.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