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这个名字的由来

作者&投稿:博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常德这个城市名字的由来~

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一支古老部族,一直活动在湘西北(今常德)一带。这支部落,史藉中统称为“百濮”和“群蛮”。常德处于沅水下游,古代为出入滇黔必经之地。素有“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之称。。《史记》和《资治通鉴》载:“秦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六国……,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楚人拥有“黔中”相当于战国中期偏早。屈原《离骚》云:“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以陈辞。”诗人言“济沅湘以南征”,当是追忆楚自文王以来对南方夷越、百濮的征伐事业。《史记》载:“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蜀中郡守张若伐楚,取得巫郡和江南,设为黔中郡。”《后汉书·南蛮》说:“汉兴改为武陵。”可见,传说张若伐楚,夺取“黔中”地后,在此筑城是可信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常德人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考证:常德地下有三个文化堆积层。第一文化层(上层)器物以明清砖瓦和碗、碟为主。第二文化层(中层)有唐开元通宝、宋崇宁通宝钱、双凤纹铜镜及陶瓷器。第三文化层(下层)出土物有:陶罐、陶豆、铜矛,为春秋战国时期之物。可见,这第三文化层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无疑。常德城就是在此基础上堆积起来的。据此,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推断:常德古城始建于战国时期,迄今已是2290年左右。

麻烦采纳,谢谢!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汉置临沅县,先后有临沅、监沅、武陵、嵩州、朗州、鼎州、常德等名称;历为县治及郡、州、府、路、行署驻所。据考证,始称常德在宋朝。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在鼎州设常德军,后升州为常德府。此名取材于《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和西汉毛氏《诗·常武》序“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焉。”其义为上行德政,下安本分,谓之常德

满意请采纳

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一支古老部族,一直活动在湘西北(今常德)一带。这支部落,史藉中统称为“百濮”和“群蛮”。常德处于沅水下游,古代为出入滇黔必经之地。素有“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之称。。《史记》和《资治通鉴》载:“秦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六国……,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楚人拥有“黔中”相当于战国中期偏早。屈原《离骚》云:“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以陈辞。”诗人言“济沅湘以南征”,当是追忆楚自文王以来对南方夷越、百濮的征伐事业。《史记》载:“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蜀中郡守张若伐楚,取得巫郡和江南,设为黔中郡。”《后汉书·南蛮》说:“汉兴改为武陵。”可见,传说张若伐楚,夺取“黔中”地后,在此筑城是可信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常德人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考证:常德地下有三个文化堆积层。第一文化层(上层)器物以明清砖瓦和碗、碟为主。第二文化层(中层)有唐开元通宝、宋崇宁通宝钱、双凤纹铜镜及陶瓷器。第三文化层(下层)出土物有:陶罐、陶豆、铜矛,为春秋战国时期之物。可见,这第三文化层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无疑。常德城就是在此基础上堆积起来的。据此,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推断:常德古城始建于战国时期,迄今已是2290年左右。

麻烦采纳,谢谢!

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在鼎州设常德军,后升州为常德府。此名取材于《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和西汉毛氏《诗·常武》序“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焉。”其义为上行德政,下安本分,谓之常德。

常德古时候称朗州!
现在别名柳城!
德就是德山!

常德其名之由来

中国人总有一种徘徊不去的故乡情结,我的人生学术规划之一,就是做出令自己满意的常德方志研究。在外漂泊日久,无文献以为凭倚,然终未易此心。幸尚富春秋,勉力以行之。我参考近世以来之研究著作,虽我以敬意体察之,然可资借鉴者真无一矣。方志本为偏门之学术,近代新史学以来,传统史学研究已然断绝。遂使我常德之方志研究者已近无人,且有成果皆是拾马克思主义之余屑。
才疏何敢补天阙,我虽识不足然心有余,终望能补前贤谬误不足者于万一。行百里者,终将积洼步以成之。故勉力以成叙说之草稿,草书常德其名之所由来。鸿篇巨制,全文完稿之期,尚未可知也。姑成此篇,以俟来日矣。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常德为古名郡,位于今湖南省西北部,左包洞庭之险,右扼五溪之要,素有“荆楚要地,川黔咽喉,湘西门户”之称。其地为《禹贡》所分九州之荆州地区。战国之时属楚地。公元前277年秦蜀郡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在今武陵区城东建筑城池。常德有城,自此开始。西汉取高祖刘邦“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此后下辖之汉寿县为荆州刺史之治地,清顾祖禹《读史书舆纪要》载,汉寿,今常德府东四十里有汉寿故城。(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徙治襄阳,清同治《武陵县志》记载:“汉寿城,县东北六十里,本汉索县城,武陵郡治焉,汉顺帝更名汉寿,移荆州刺史治于此,俗名“崆巄城’,悉为居民田业,遗址尚存”。汉寿之名,或得之于“汉家天下,万寿无疆”之意,窃以为。
三国东吴时期,黄龙现于汉寿,故又名龙阳。据《常德文物志》记载:索县汉代城,位于常德市东门外30公里处的断港头乡城址村,城址遗迹至今犹存。汉寿不仅走出了像易顺鼎一样的大诗人,也留存了许多诗人关于此地的诗篇。
《汉寿城春望》即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之诗作,诗曰: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此后常德隋、唐时代名曰朗州,上例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曾经做过朗州司马。五代为楚王马殷所据。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2年)易名鼎州。政和七年(公元217年),置常德军,是“常德”一名在历史上的首次出现。据《方舆览胜》等书记载,常德是沿《诗经·大雅》、《常武》诗序中:“有常德以立武事”一句而命名。
这里必须要厘清的概念是:“常德”二字的连用在先秦典籍中并不是只有《诗经》一例,其它诸如《老子》:“常德不忒”云云,也属常见;另外徽宗皇帝置常德军,虽然是“常德”作为名称的首次出现,但并非是等同于今日之常德的意思,也不是地域称谓。据《宋史·徽宗本纪》:“政和七年,三月,丙申,升鼎州为常德军”。政和七年,即公元1117年,是“常德”作为名词的首见,但它并没有因此而成为地域称谓。到了公元1205年的开禧元年,南宋理学家李焘还在《善卷祠记》里说祠的地点是“常武之德山”。可见政和年间的“常德军”事件,并不是今天常德市名的由来。
作为常德最著名的别名,“武陵”一名的来历,在梁刘昭注《先贤传》里有一番朋友间的问答记录,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参考:“晋太守赵厥问主簿潘京曰:‘贵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为所攻破。光武时移东出,遂得见全,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注:高平为陵,’于是改名焉。”(见《方舆览胜·常德府》)
屈原辞赋中提到过很多常德的地名。在屈原的眼中,常德的山水是那么美好,常德的草木是那么的可爱(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君兮未敢言……)。在后人眼中,这里不仅仅是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此处风土民俗还是“俗尚淡泊,多淳朴,少宦情,以黄老自乐,有虞夏遗风”(《嘉靖常德府志·风俗》)。
常德之文化底蕴,蕴含在“德”字之中。如果说“德”的意义包罗太广,那么具体而言常德之德,可以说郁结于善卷一人,这位三皇五帝时代,辞却至尊之位,隐居枉山(今德山)的有德者,正是常德精神的典范。研究常德文化,善卷是一颗耀眼的星石,当以一整篇文章讨论之。面对故乡之风物,人皆不免有溢美之辞,故略取陈珂《武陵志前序》之所言,以概括常德整体之风貌:“夫武陵,古昔为荆楚之僻隅,自汉以来不得为通都。然俗尚淡薄淳朴,少宦情,知节义,有虞夏之遗风。其间人物名流固有珠履三千而豪侠一时,哀形《九歌》而骨鲠终生者;有博学潜默而屡辞徵聘,天才过人而一代谈宗者;有克服五溪而惠爱无穷,同居数世而孝义可尚者。抚卷拭目,不能无思今怀古之叹

 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取《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义置常德军而得名。
  常德历史悠久,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区城东建筑城池,迄今2200多年历史。史称武陵、朗州、鼎城,曾是七朝郡治、七朝军府、七代藩封之地,辖区远及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桂东北地区,素有“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之称。
  公元前30万年,常德地区就有原始人群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澧县澧南乡、张公庙镇、津市市窑坡乡、石门渫水下游一带以及鼎城区灌溪镇岗市等处有旧石器时代的遗迹40多处,经挖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锤、石球、尖状器、砍砸器等。原始人利用这些简陋的原始工具采集果实,猎取野兽。
  澧县彭头山遗址的发掘证明,距今9000年前,常德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这时期的原始人已掌握了石器磨制和陶器制作技术。距今7000多年的石门皂市下层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之一。这时期生产工具已有河卵石加工磨制的斧、凿等砍伐用具和鱼网坠,并已掌握了原始制陶技术,生产简单的饮食器皿。
  距今6500多年的安乡汤家岗遗址,反映了常德当时以母性为主导地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生活。距今5000多年的安乡划城岗遗址,是常德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有力证明。这时期生产工具大为改进,石器钻孔、切割和抛光技术比较成熟,陶器普遍采用慢轮修整。
  商周时期,常德境内人丁兴旺,经济繁荣。全市共有商周时期遗址550多处,出土物有镞、簪、鱼钩、熔铜炉等。春秋战国是历史上社会变革时期,常德境内有上千战国墓,有桃源采菱城、临澧申鸣城、澧县鸡叫城、临澧宋玉城等战国时期的城址。
  楚顷襄王22年(公元前277年),秦蜀郡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在今常德城东筑程以守。常德有城,自此开始。秦代,常德属黔中郡,郡衙设临沅县。西汉高祖时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隶属荆州刺史部。东汉光武帝恢复武陵郡,建武26年(公元50年)郡治从义陵(今溆浦县)又迁往临沅县。顺帝阳嘉3年(公元134年),荆州刺史部移治于索县(现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三国时,常德市归吴国管辖,仍名武陵郡,隶属荆州。西晋,常德市分属武陵、天门、南平三郡。唐代,武陵、澧州隶属江南西道。北宋,改朗州为鼎州,改澧州为澧阳军州,均隶属荆湖北路。宋徽宗政和7年(公元1117年),升鼎州团练为常德军节度使。"常德"取孔颖达《诗经·大雅·常武疏》:"言命谴将帅,修戎兵戎,无所暴虐,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为法,是有常德也","常德"之名始于此。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鼎州升为常德府。元代,常德府、澧阳军州分别改为常德路、澧阳路,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江南北道。明朝初期,恢复常德府,澧阳路改为澧阳府,皆隶属湖广布政司分守上荆南道。洪武9年(公元1376年),将澧阳府降为澧州。清代雍正7年(公元1729年),升澧州为直隶州。清代,常德府、直隶澧州同隶属于岳常澧道。至清末,常德府辖武陵、桃源、龙阳、沅江四县;直隶澧州辖石门、慈利、安乡、安福、永定五县。
  1914年,湖南省政府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岳常澧道改为武陵道,原常德府、直隶澧州各县由武陵道直辖,道治常德。公元1922年,湖南省撤消"道"制,仅存省与县两级,常德各县直属省管辖。公元1935年,国民政府在沅陵县设立湘西绥靖处,将19个县绥靖县划为5个行政督察区,设行政督察专员,专员兼任驻地县长。公元1936年,国民政府正式设立专员公署,石门、临澧、澧县划在第二区。公元1937年湖南省普遍设立行政督察区,第二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个县,专员公署治所由慈利县迁往常德县。民国29年,湖南省调整行政区划,行政督察区第二区改为第四区。1938年11月,第四区从常德迁往澧县,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也称常澧区专员公署。
  1949年7月中旬至8月初,第四行政督察区各县先后获得解放。8月4日,南下途中组建的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及全体工作人员抵达常德城。常澧专署为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澧县、临澧、慈利、桃源9县。8月中旬,各县相继成立人民政府,并分别于8月5日和8月15日建立常德市、津市市,成立人民政府。8月28日,常澧区更名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区行政专员公署(简称常德专署)"。
  1955年2月16日,根据省人民政府已改为省人民委员会的通知,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区专员公署改为湖南省常德专员公署。随后,各县市人民政府人民政府都改为人民委员会。
  1962年12月30日,国务院424号文件批准,恢复益阳专区,益阳市及益阳、桃江、南县、沅江、华容、安化六县划归益阳专署管辖。
  1966年3月,常德专区生产领导小组成立,代替常德专署行使职权。4月10日,专区生产领导小组撤消,成立常德专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1月,其名称改为常德地区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1968年2月28日,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行使原专署职权。3月至9月,各县(市)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取代人民委员会。
  1979年3月24日,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消,常德地区行政公署成立。1979年11月至1980年12月,各县(市)撤消革命委员会,恢复县(市)人民政府。
  1988年元月,国务院以国函[1988]18号文件批准,撤消常德地区,建立省辖常德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4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以湘政函[1988]22号文件通知,撤消常德地区和常德县,设两区,原常德市改为武陵区,原常德县改为鼎城区,两区行政区域不变,津市市为省辖县级市,省政府委托常德市代管。6月20日至24日,常德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常德市人民政府,选出正副市长。


德字的来源和意思
一、来源:甲骨文中彳(即“得”,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二、释义:1、道德,品 行;特指好的品行:道育。美道。道才兼备。2、心意;志向:同心同道。离心离道。3、恩惠;好处:感恩戴道。4、德国的简称。

德字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
一、“德”的由来 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甲骨文“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有的甲骨文用“行”代替“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有的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

德字的由来
西周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的形体基本相似,只是有的字形在右边的眼睛下加了一颗“心”,这时的人们又给“德”字的含义加了一条标准,即除了“行正、目正”外,还要“心正”,可见人们对德字的含义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古人认为心是主管思维的器官,它是德之血脉所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者互为表里。...

德字的来源
【释义】 ①道德;品行:品德|公德|德才兼备。②情义;恩惠:功德|积德|感恩戴德。③心意;信念:同心同德|离心离德。④姓。先解释一下“道德”二字,从战国版本“郭店三本”看,其书名为《老子》,并无“道德”二字连用的写法,而“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则标明《道德经》,如此,“道德”作为一...

“德”这个姓氏的由来?
德 ①奇姓通:以谥为氏,又汉西域有德若国,或后人以国为氏。②姓苑;汉有德义。③中国姓氏集:河北省宛平县多此姓。清朝官吏德美,在山东任职,后人移居北京。参考资料:http:\/\/mem.netor.com\/wjx\/frame.asp?id=725&name=德%20%20%20%20%20%20%20%20 ...

德的意思
1、宽字五行属性为木,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宽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2、宽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宽字,晚辈忌讳用宽字取名。3、宽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uān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这样读起拗口,没有节奏感。德宽名字由来:来自成语德容兼备,心宽体胖。

德顺源名字的由来?
德:五行为土、木,本义为登高,攀登。在人名中引申为善良仁慈、品行端正、胸怀宽广、道德高尚、吉祥安泰等含义。顺:顺风扬帆,层层相生,钱源广进。意为一帆风顺、通畅。作人名用时。主要是取其顺利、如意之义。源:源字本义是指水流开始的地方,后引申指事物的源头和来源。用在名字中,一般表示能...

外国人名字中“德”是什么意思
de 多用在法国或近代法国的殖民国家,这个本来并非姓氏,是原来法王赐给有突出贡献的贵族骑士,加在他的姓名中。这个是可以世袭传下去的。名字中有DE 就代表有贵族血统。欧洲国家有很多这样的古老规则。比如荷兰VAN.范 德国 VEN.冯 西班牙 DON.唐。

德云社名字由来
而另一位创始人郭德纲名字里同样也有一个“德”字,故取用了“德”。传闻张云顺的书房里挂了一副字,写着“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同样的,张云顺名字里也带有“云”字。这就是云字的来历。而我们现在可以看到,郭德纲收的徒弟也的确是按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八字科来排的,像曹云金、张云雷、秦霄贤的...

朱德名字的来历?
中谈到朱德时写道:“这个名字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在中文中的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的确,在汉语中“朱”又当红色解释,“德”为品德。朱德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一生艰苦奋斗,功勋卓著,忠于人民,待人诚恳,德高望重,堪称“红色的品德”。

青山区15014248281: 常德这个名字的由来 -
阿全龙牡: 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在鼎州设常德军,后升州为常德府.此名取材于《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和西汉毛氏《诗·常武》序“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焉.”其义为上行德政,下安本分,谓之常德.

青山区15014248281: 有谁知道常德的名字的来历 -
阿全龙牡: 常德古称武陵,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长江中游洞庭湖尾闾,东临长沙,西连川黔,南接粤广,北抵三峡,地理位置显要,史称“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云贵门户”.全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万公顷.全市辖有5个区(武陵、鼎城、西湖、西洞庭和德山);6个县(汉寿、桃源、临澧、澧县、石门、安乡);1个县级市(津市市);209个乡镇.总人口600万,其中农业人口480万,是湘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经济、文化中心.

青山区15014248281: 湖南常德市的地名由来?
阿全龙牡: 此名取材于《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青山区15014248281: 常德古城始建于何时?古城常德名称的来历? 常德古城形成规模是在什么时候? -
阿全龙牡:常德古城始建于何时? 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一支古老部族,一直活动在湘西北(今常德)一带.这支部落,史藉中统称为“百濮”和“群蛮”.常德处于沅水下游,古代为出入滇黔必经之地.素有“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之称..《史...

青山区15014248281: 常德古时有什么历史故事 -
阿全龙牡: 常德德山山有德相传在尧舜时代,枉山(今德山)脚下住有一位名叫善卷的先生,他很有德行,农闲时,在德山孤峰岭开设学堂,教学农家子弟,农忙时,自己耕田各地.平时,对方圆几里内老的少的,都肯行善积德,对隔辟乡邻就更是以礼相...

青山区15014248281: 那个知道湖南常德又叫什么名字 -
阿全龙牡: 常德古时候称朗州! 现在别名柳城! 信我我是常德人!

青山区15014248281: 常德这个城市怎么样? -
阿全龙牡: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滨洞庭,南通长沙,西连川黔,北邻鄂西,距省会长沙150公里,距世界闻名的风景区张家界195公里.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常德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屈原、陶渊明、李白、刘禹锡等...

青山区15014248281: 常德的历史文化是怎么样的?大概介绍下 谢谢 -
阿全龙牡: 距今5000多年的安乡划城岗遗址,是常德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有力证明.这时期生产工具大为改进,石器钻孔、切割和抛光技术比较成熟,陶器普遍采用慢轮修整.商周时期,常德境内人丁兴旺,经济繁荣.全市共有商周时期遗址550多处,出土物有镞、簪、鱼钩、熔铜炉等....

青山区15014248281: 常德原先的名字
阿全龙牡: 武陵

青山区15014248281: 清朝时的湖南常德叫什么名字,如果当时没有常德,那应该是属于哪个地名?? -
阿全龙牡: 常德这个地名很早就有了 我想清朝时应该也是叫“常德”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