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镀锡青铜器的保护

作者&投稿:印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镀锡青铜器的发展过程(镀锡!)~

在中国早在战国时期便有关於长生不老要的记载,其内容非常复杂,其中心目标为用人工方法制作既可使人"长生″、又能用以"点金″的万应灵丹—"神丹″,故又有金丹术、炼金术、点金术、黄白术等名称。这种古老的方术之所以最先在中国产生,是由於中国古时有"成仙″的说法,人们认为人的肉体可藉助於某种神奇的药物而获得永生。

冶金术其实和中国传统的炼丹术有相当大的关系,而道士的目的是追求长生不老或发财致富,并迎合了一些帝王、贵族的欲望,因而得到他们的鼓励和资助。炼丹术包括"炼丹″与"炼金″两种内容;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古代社会中,金丹术曾经相当的活跃。由於这是一种超越现实,充斥幻想的努力,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阴错阳差地发明了火药。

但是那些虔诚地从事炼丹实验的人们,为后人认识许多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提供了经验。因为祖先其大胆的科学实验的精神,并将经验与知识不断的积累,建立创造了以后化学科学的条件,故金丹术被看作是化学科学的先声。











.............................................................................................................................................

道教为了追求长生不死,即身成仙,从始至终都十分重视修炼方术。因此炼丹术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最根本的动因就是为了这些理由而存在。中国炼丹师们认为:人要长生不死就必须要有一种不腐朽、无变化、且具有高稳定性的药物,也就是金丹,然后将它的不朽性转入人体中,人就可以不朽,长生久视。这种逻辑在魏晋时期,得到重大的发展。

身为医学家的道士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金丹篇》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葛洪说:「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之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外物以自坚固,有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灵,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铜之劲以捍其肉也。金丹入人身中,沾洽荣卫,非但铜青之外付矣」。

也就是说,人虽是脆弱的,但可以藉由炼金丹,服金丹,达到「不老不死」,而「假求外物〈指金丹〉以自坚固」,正是这种荒缪却又似乎可信的逻辑和强烈的求长生的愿望相结合,促使了中国炼丹术的出现和发展。

道教提倡的炼丹术,严格说来应称为黄白金丹术。它包含黄白术和金丹术两个部分。

黄白术:
指的是将贱金属如铅、锡等冶炼成为贵金属如黄金、白银等而得名。



其目的有二:一在於财富的获取;另一在以黄金制作器皿,用於日常饮食,因为术士相信久食可得长生。

金丹术:
则是将某些金属和非金属矿物按一定比例,与操作程序反复炼化,因所得的化合物呈金、赤色,所以称金丹。方士们并宣称服用金丹可以治病、延年益寿乃至成仙。

在炼丹的过程中,为了促进不同化学变化,规定了种种操作规程,形成一些特殊操作术语。据记载,炼丹分「火法」与「水法」两种。

「火法」包括段、炼、炙、熔、抽、飞、伏:
「段」,即长时间的高温加热
「炼」,即乾燥物质的加热
「炙」,即局部烘烤
「熔」,即加热熔解
「抽」,即蒸馏
「飞」,即升华
「伏」,即加热使药物变性

「水法」包括化、淋、封、煮、熬、养、浇、渍:
「化」,即溶解
「淋」,即用水溶解固体的一部份
「封」,即封闭反应物,并长时间静置
「煮」,即让物质在大量热水中加热
「熬」,即在水中长时间加热
「养」,即长时间低温加热
「浇」,即倾出溶液让它冷却
「渍」,即用冷水在容器外部降温


另外如:「酿」为过滤 ,「点」为再结晶

可惜的是,炼丹家在炼制的过程中由於只重结果,而并无有系统纪录物质变化的状况,使大量宝贵的知识流失。

其中炼丹家依据观察实验而得出的某些化学变化的总论,可用现代化学方程式加以表述,如《抱朴子.金丹》中指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两句中:
「丹砂烧之成水银」,就是将硫化汞〈丹砂〉加热,变成二氧化硫, 而游离出金属汞〈水银〉,其化学式为: HgS + O2 —>Hg + SO2。

「积变又成丹砂」,就是水银同硫黄化合,生成硫化汞,起初是黑色, 放在密封器中,升华为晶体硫化汞,成为红色之丹砂。

其化学式为:
Hg + S —> HgS 〈黑色〉—> HgS 〈赤红色〉。

古代炼丹家们在千百次实验中,发现的这些物质变化的现象,可说是对古代化学的重大贡献,因此中国炼丹术的发展,不仅没有阻碍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反而起著促进其发展的作用。宗教和科学之间,存在如此密切的关系,是中国道教难能可贵的优点。了解古代道教所提倡的炼丹术及其与古代科学技术的关系后,就能了解为何鲁迅所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这句话的道理了。








.........................................................................................................................................................



中国冶金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采石和烧陶发展起来的。由於人们已经能利用近千度高温的陶窑烧制陶器,同时也对木炭的性能逐渐熟悉,因此具备了鎔铸、锻打和冶金的基本条件。采石时不断发现各种金属矿石,烧陶窑为金属的冶铸准备了高温炉和在炉内还原条件下冶炼矿石的技术。在甘肃东乡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约五千年的青铜刀,以及在其他一些新石器晚期遗址中相继发现的早期铜器和铜渣等,标志著中国冶金业的诞生。

在古代,人类主要利用的金属是铜合金与钢及铁。然而在古老文化的发源地,使用金属的历史上,都是铜器在於铁器之前。主要分析有下列几项原因:

1. 自然界中有著色泽醒目的红铜,但只有色泽暗沉且罕见的陨铁,并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2. 炼铜较炼铁容易,因为使用木炭烧炼氧化铜的温度约五、六百度,而铜的熔点约一千度较铁的熔点一千五百度来得低。

在古代常用的金属合金为:

铜合金 锌黄铜 红铜 青铜 冶铁 炼钢 金属锌 金 银 铅和锡



铜合金
在古代人类所利用的金属主要是铜合金,冶铜是人类认识和利用金属材料的开始,也是人们最早掌握的化学反应之一。从发现并使用天然红铜,到冶炼铜矿石而获得青铜合金,金属化学便是由此而深入展开。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一批原始冶铜器物是属於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制品。而目前出土的各种青铜器中,尤其以商、周时期为最。从工具到农具,从兵器到礼器,从生活用具到装饰品,都反映了青铜材料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作用。而最早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金属材料是铜及其合金。在《周礼?考工记》中的「六齐」规则,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关於合金配比的科学文献。

胆水制铜法
"胆水制铜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湿法冶铜方法,这项技术是现代水法冶金的先驱。其方法将铁放在胆水〈硫酸铜水溶液〉中,铜离子即被铁所取代而使铜沉淀。

〈胆水:
天然的含硫酸铜的泉水,它的形成是因为天然的硫化铜矿石经风化氧化,一部份便会生成可溶性硫酸铜,经过地下水、雨水的浸泡与淋洗,便会溶解而汇入泉水中。这种胆水只要铜的浓度足够,就可以做为水法制铜的原料。〉

而这冶铜反应的发现,远在汉代《淮南万毕术》卷下,即有记载:"白青得铁即化为铜″。书上所指的"白青″是"水胆矾″。唐代《新修本草》关於石胆〈CuSO ?5H O〉也有叙述:"磨铁作铜色,此是真者″。

约在五代时"胆水制铜法″正式成为一种实用性生产铜的方法。 到了宋代,胆铜的更是蓬勃的发展,据《宋会要?食货篇》记载,北宋徽宗年间以胆水制铜的地区有十一处。而这些浸铜法的工厂到了元代,由於胆铜中铁杂质也较多,因此便渐渐衰退。top

锌黄铜
在中国的冶金史和化学史上,锌黄铜的冶炼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成就。据考,中国早期的铜大多是从波斯或西域传入的,元代以前锌黄铜常被称做"铜″或"石″,是一种貌似黄金的铜锌合金,常被用来假冒黄金。在一本炼金术著作曾记载;以百鍊金铜一斤、太原产炉乾石一斤,沿细混匀,在加入木炭,放於铁罐密封,在风炉中加热烧两夜,最后以猛火锻烧六小时;冷却后,将罐内物质洗净,便得到金黄色的铜,有就是"点石成金″。

宋元先民以菱锌矿(ZnCO3 俗名叫炉甘石)与赤铜、木炭混合密封烧炼而得铜。明代中期冶炼黄铜的技术有了重要发展,大约在嘉靖年间,主要表现在人们已能冶炼出金属锌,并直接采用金属锌和红铜合炼。锌黄铜的出现使得明代嘉靖以前用锡铅青铜铸造的钱币,骤然变成清一色的锌黄铜钱币。top

红铜
在远古人的眼裏,天然红铜只是一种奇特、不易碎裂,有著光泽的红色石头。它质软可经,锻打和加热熔化可以改铸红铜的器形,这就增加了人们对红铜的兴趣,并利用此特性来制造供人玩赏的装饰品。

寻找红铜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现与红铜相伴的铜矿石,特别像具有醒目翠绿色的孔雀石〔CuCO3?Cu〈OH〉2〕等矿石。一块烧炼的铜矿石逐使人们掌握了冶铜技术。铜矿常为共生,即与锡、铅等有色金属矿共存一处,冶炼这些共生矿得到的不是红铜而是青铜一类的铜合金,人们进而掌握了青铜的冶炼。top

青铜
青铜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坚韧性,既可作工具,又可制兵器,加上锡、铅的引入降低了冶铜的熔点,使冶炼青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冶铸业进入一个鼎盛期。大量出土的此间青铜器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灿烂光辉。

目前,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十分丰富,从工具到农具,从兵器到礼器,从生活用具到装饰品,均反映了青铜材料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作用。而在青铜冶铸的过程中,人们已认识到在青铜中,铜与锡铅的适当配比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总结了当时关於合金配比的经验,在《周礼?考工记》中留下了著名的「六齐」规则。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关於合金配比的科学文献。top

冶铁
冶铁技术的发明是冶金史上继青铜之后的又一里程碑。这一发明无疑借助了人们在炼铜中所积累起来的炼炉设计和高温技术。一般来说,赤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褐铁矿(含结晶水的Fe2O3)、菱铁矿(FeCO3)等铁矿石在木炭燃烧所产生一氧化碳(CO)的作用下,大约在摄氏六百至七百度之间〈600~700℃〉便开始还原反应,到摄氏一千度〈1000℃〉左右就有固态铁金属析出。但要想得铁水,温度至少要达到摄氏一千二百度〈1200℃〉。中国在春秋时期创造的高温液态法冶铸生铁,是世界冶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欧洲一些国家虽然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前后已能生产块炼铁,但是直到公元十四世纪才掌握生铁的冶铸。

炼铁、生铁和钢实质上都是铁碳合金。从化学角度来看,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於含碳量的差别。含碳量在百分之零点五〈0.5%〉以下的是块炼铁;含碳量在百分之二至五之间〈2~5%〉的是生铁;含碳量介於中间的是钢。

在中国,块炼铁和生铁冶铸工艺几乎是同时出现,而且在相当长时间内共存和平行发展。由於生铁冶铸生产率高,成本低,加上人们很快又掌握了多种生铁「改性技巧」,所谓「改性技巧」即是今天所说的退火工艺。此技术遂渐成为中国古代冶铁业的主流,这就构成了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的独特道路。目前出土的古代铁器,包括春秋晚期的铁柄铜剑、楚国时期的铁鼎、南宋以生铁铸造炮身以及各种农具。top

炼钢
中国古代炼钢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块炼铁为原料,采用渗碳技术使其成钢。二是以生铁为原料,采取脱碳技术使其成钢。早期出现的大量钢制品主要是用第一种方法炼成,就是把块炼铁直接放在炽热的木炭上加热,渗碳,再经反复锻打而成;或将块炼铁与配入的渗碳剂及催化剂放在一起,密封加热成钢,这称之为「焖钢」。

生铁柔化处理加工展性铸铁的过程中,工匠右一次次的将技术革新。如西汉时期发明"炒钢″的技术、南北朝发明了"灌钢″等等的改革。虽然我国在冶铁的技术发展较晚,但在生铁制炼与制钢的技术不断革新的结果,在世界钢铁发展史上仍是留下辉煌的一页。top

金属锌
除了黄铜以外,金属锌的冶炼亦显示出中国古代冶金化学技术的发达。

锌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没有天然的金属锌。闪锌矿(主要成分为ZnS)和菱锌矿〈ZnCO3〉是常见的两种锌矿石。将锌矿石和木炭一起加热冶炼,不难使金属锌被还原出来。然而锌的还原温度为摄氏九百零四度〈904℃〉,锌的沸点则是摄氏九百零六度〈906℃〉。两度之差造成每当金属锌被还原出来,立即变成蒸气而飞逸出炼炉;遇到空气,便会与二氧化碳结合回复成碳酸锌。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冶炼中很难意识到金属锌的存在。当人们认识到这一现象,并摸索出炼锌的特殊设备和工艺之后,才能冶炼出金属锌来。这就是中国到了明代中期才冶炼出金属锌的一个重要原因。top


金在自然界多数呈游离状态,尽管稀散,却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金矿可分为"原生脉金矿床″和"次生砂金矿床″。脉矿中的金称"山金″,砂矿中的金称"砂金″。游离状态下的自然金呈金黄色,光耀醒目,较易发现和识别。

中国先民早在夏商时期已使用黄金,而现今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金器就更多了,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黄金加工技术已有很高水准。在识别真伪黄金的实践中,先民掌握了利用焰色反应和试金石的鉴别手段。top


银是一种白色金属,在自然界中呈单质状态的较少,多以硫化物状态伴生於其他有色金属矿石中。世界上百分之七十五〈75%〉的银来自含银的铜、铅、锌和金矿的处理过程中;其中百分之四十五〈45%〉产自铅锌矿,百分之十八〈18%〉产於铜矿;从单独银矿中产出的银仅占百分之二十〈20%〉。

从考古资料来看,春秋时期制作的错金银青铜器是使用金属银的最早实物例证。在战国时期,人们对错金银工艺和加工银制品技艺已有丰富经验。top

铅和锡
铅金属的熔点仅有摄氏三百二十七度〈327℃〉,只要把方铅矿放在柴堆上烧烤,熔化的液态铅就会流下。因此人们早在夏代已能熔炼出铅。

从考古资料来看,直到商代后期,铅制品才多起来,表明这时候炼铅技术得到了发展和普及。锡的熔点比铅还低。冶铸得锡器不难。可是由於锡器在低於摄氏十三点二度〈13.2℃〉的温度下会得锡疫,即白锡会变成粉末状的灰锡,故出土的早期锡器十分罕见。从出土的殷商时期的镀锡青铜器来看,当时人们已掌握铸造锡器和镀锡的工艺。top








古代矿物颜料




人类最早用於著色的颜料是红色的赤铁矿(Fe2o3)和黑色的磁铁矿(Fe3o4)等矿物质。这些五颜六色的石块很容易从自然界取得,不需经过复杂的处理就可使用。在中国陜西临潼五千多年前的姜搴遗址中,曾发掘出一块盖著石盖的石砚,掀开石盖,砚面凹处有一支石质磨棒,砚旁有数块黑色颜料以及灰色陶质水杯,一共五件,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彩绘工具。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在涂色前须把矿物质粉碎、研磨,磨得越细,颜料的附著力、覆盖力、著色力等就越好。

我们把这种利用各种矿物颜料给服装著色的石染方法称为“矿物染”。矿物染的最早记载出现於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的古书《尚书·禹贡》上就有关於“黑土、白土、赤土、青土、黄土”的记载,说明那时的人们已对具有不同天然色彩的矿物和土壤有所认识。我国古代主要矿物的颜料有:红色的赤铁矿和朱砂(HgS)、黄色的石黄(雄黄和雌黄)、绿色的空青、蓝色的石青、白色的胡粉和蜃灰、黑色的炭黑。现在介绍一下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应用的矿物颜料—-朱砂。

朱砂,古时称作“丹”,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HgS),在我国湖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有出产。用这种颜料染成的红色非常纯正、鲜艳。《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著一位名叫清的寡妇的祖先在四川涪陵地区挖掘丹矿,世代经营,成为当地有名巨贾的故事。由此可见,在秦汉之际,这种红色颜料的应用广泛。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彩绘印花丝织品中,有不少花纹就是用朱砂绘制成的,这些朱砂颗粒研磨得又细又匀,埋葬时间虽长达两千多年,但织物的色泽依然鲜艳无比。可见西汉时期炼制和使用朱砂的技术水准是相当高超的。

东汉之后,为寻求长生不老丹而兴起的炼丹术,使中国人对无机化学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并逐渐开始运用化学方法生产朱砂。为与天然朱砂区别,古时的人们将人造的硫化汞(HgS)称为银朱或紫粉霜。其主要原料为硫磺和水银(汞),是在特制的容器裏,按一定的火候提炼而成的,这是我国最早采用化学方法炼制的颜料。人造朱砂还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外销产品,曾远销至日本等国。

中国青铜器的文化起源
2006-11-28 13:54:16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在自然界寻找石料制造石制工具和农具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种自然铜石,叫做红铜,也称纯铜。红铜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和延展性,因而它容易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但红铜质地软,开始人们用这些天然铜铸成小型工具或装饰品之类。在锻打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和掌握了金属的特点与性能,为青铜器的创制发明提供了经验。后来,人们又发现可以从孔雀石中冶炼出铜,经过长期实践,又掌握了在冶炼过程中
,加入适量的锡以降低铜的熔点,增加铜的硬度,从而炼出了青铜。①青铜就是铜锡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所以叫做青铜。

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作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青铜时代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可称为青铜文化。狭义地说,则青铜工艺和青铜制品所涉及的文化,称为青铜文化。我国夏商周时代是青铜文化的光辉时期。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物,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这些青铜器物制作精巧,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物。



已鼎
通高36.8cm、口径28.5cm。重3100克。敛口,斜沿方唇,两耳内倾,深腹,腹中部外鼓,圜底,三柱足,中部稍细。腹部饰扉棱六条,其间纹饰分上、下两层,上层饰由四夔两两相对的饕餮纹三组,下层饰大型夔纹组成的饕餮纹三组。主纹浮于云雷地纹之上,主纹上又有相应的阴线。足中腰饰凸起的饕餮纹面,均以扉棱为鼻。两耳间内壁一侧铸铭“已”二字,阴文。

爰方鼎
通高22.5cm、口长17cm、宽13.1cm。重3100克。长方形,折沿,方唇,两耳立于口部短边上。腹向下内收,口大底小,底近平略下鼓。四柱足较高。两耳外壁均饰阴线对夔纹,夔头向下。鼎体的四角及四面中部各有扉棱一条。鼎腹纹饰分上下两部,上部饰对称的鸟纹,长边为两组四鸟两两相对,短边为两组两鸟,相互对应,鸟形体小,钩喙圆眼,眼呈乳丁外凸,翅上翘,足前屈,长尾下垂,作站立状。下部饰饕餮纹,为两夔组成。腹部均以云雷纹衬底。四足部纹饰相同,足上端云纹一周,下接绕柱的三角形纹三个。鼎体内壁一长边中部铸一“爰”字,阴文。腹、中部均粘有丝织品残迹。1984年11月出土于戚家庄东,墓圹作长方竖井形。墓口距地表3.45米,开口于殷代文化层。墓口距南北长3.03、东西宽1.53米,墓底长3.4、宽1.9米,墓底距墓口5.55米。墓圹四壁光滑坚硬似经过拍打加工。有熟土二层台和腰坑。

司母辛方鼎
高80.5cm、长64cm、宽47.6cm。长方形,直耳、平底,柱足。器身四边角和足上部有扉棱。口下饰饕餮纹,由两条夔龙构成。腹部四面左右侧和下侧均饰规整的乳钉纹。足上饰饕餮纹。口下内侧有铭三字,1976年出土。

妇好鼎
高29.5cm、口径19.5cm。直耳,深鼓腹,圜底,柱足,腹饰饕餮纹六组:三组虎面纹,三组对称的鹿纹。稍下饰蝉纹十八个,足饰勾连雷纹。口下内侧有铭二字。

三羊尊
高33.1cm、口径39.2cm。重11300克。大喇叭口,方唇,束颈,折肩,腹微弧下收,高圈足,圜底。底饰大方格纹,颈部饰蕉叶纹,下饰夔纹一周,雷纹衬底。肩饰对称的三组饕餮纹,各组饰一凸起的羊首,界以扉棱,雷纹衬底。腹饰鸟纹一周,其下饰三组饕餮纹,均以扉棱为鼻界,雷纹衬底。足部饰对称的饕餮三组,均以扉棱为鼻。出土时,器表粘有丝织品、残迹。

鸮尊
格高45.9cm。商代后期、安阳殷墟出土,宽嘴突眼,高冠小耳,两足粗壮,四爪着地,宽尾下垂,作站立状。头后有半圆形孔,可以置盖。背后有牛头扳金。胸前有扉棱。嘴饰饕餮纹,冠饰鸟纹。胸中部饰蝉纹,蝉纹两侧饰夔纹。颈饰鹿纹。翅膀前端饰有三角形的长蛇一条,蛇身紧盘,上饰对角雷纹,蛇尾与翅并行。扳金上饰蝉纹,扳金侧饰饕餮纹。扳金下铸鸱鸮一,尖喙大眼,短翅,尾饰云纹。口内下侧有铭二字,不甚清晰。盖作四分之一球体。盖顶铸有大耳尖嘴鸟一,鸟后有一龙。盖面饰饕餮纹。

司母尊
司母尊高47.9cm、口径41cm。侈口,圆肩,直腹下收,高圈足。肩部有羊头与扉棱各三,互相间隔。腹、足各有扉棱六条。口下饰蕉叶纹、口下内侧有铭三字。膨身附有丝织品残迹。

饕餮纹方尊
高深43.1cm、口长35.5cm、宽33cm。侈口,呈长方形。方腹,平底,方圈足。肩部四角各铸立体怪鸟。四面中部各铸兽头,两侧各饰夔纹。器身四侧及四面中部均有扉棱,与圈足上的扉棱连成一线。口下饰蕉叶纹。腹、足均饰饕餮纹。

司母戊鼎
商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炊食器,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其腹部铸有“司(后)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司母辛觥
商代后期 安阳殷墟出土 高36、长46.5厘米。盖作羊首形,小耳斜竖,卷如羊角。角后铸龙纹一条。盖面中部有细长扉棱,棱的一侧饰夔纹,另一侧饰怪兽纹。盖下有子口,可与器合。器身扁长,牛头鋬。流前端有小孔。前肢如马足,外侧饰龙纹,后肢如鸟足,粗壮,饰羽毛纹。流下有扉棱,通向胸部。胸前两侧饰夔龙纹。腹前饰夔龙纹,腹后饰翅膀纹。口下饰雷纹。尾端饰饕餮纹。盖里后端和底中部均有铭三字,铭文相同。

妇好方鼎
妇好方鼎,商代后期,安阳殷墟出土。·长方形口,直耳,平底,扁长钩实心足。鼎身四边及腹部正中均有扉棱,腹饰虎面纹,两侧各饰夔龙纹,足的两面均饰夔龙纹,两耳外侧饰对称的夔龙纹。底里中部有铭二字

妇好觥
商代后期,高22、长28.4厘米。盖前端铸作虎头形,鋬端铸鸱鸮头。盖面饰夔龙纹。短流,扁圆形足,牛头鋬。流下有扉棱一条,下通圈足。腹前端饰鸱鸮纹,后端饰鸟纹,圈足饰雷纹,圈足饰雷纹。器底有铭文二字。但不清晰。

羊首觥
高18.2cm、长22.8cm。盖作羊首状,角竖立,张口露齿。顶上铸虺龙一条,龙身修长,中部拱起。短流,腹足均饰饕餮纹。羊头鋬,矮圈足。流下及腹的两侧各有突棱一条,直通圈足。口下饰雷纹。

我国古代铜镜的几种常见缺陷、缺损,以及古人的部分补救措施。在这缺陷缺损中,组织疏松是由金属自身属性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既不能消除,也不能减少,只能使之移动位置;稍有疏忽,它便会一磨即现,虽细如针尖,却密密麻麻,乌乌蒙蒙。刮削、研磨道纹应可消除,但由于古代的刮削研磨条件较差,实际上它又是不可避免、不可以消除的。从传统工艺调查来看,一些小型工厂即许利用了现代机械加工手段,加工道纹依然是经常可见;古时更是这样。所以,组织疏松和刮磨道痕实际上普遍地存在于所有的镜中,正常生产之镜也不得例外。气泡、砂眼、发气残痕、夹杂也应当是可以避免的,但因受多种复杂工艺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也很难完全消除;夹杂和发气残痕在古镜表面上都经常可见。为了消除或减少这些缺陷和缺损对铜镜映照效果的影响,人们采取了许多补救措施,上述部分缺陷和缺损的修整处理仅仅是第一步,之后皆需进行一道表面镀锡。组织疏松、细小夹杂、轻微发气,一般不作上述第一步修整。

我们曾对一些带有气泡、砂眼、断裂遗痕的试样进行过许多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该处的表面颜色和光泽,与同一枚镜的其他部分基本上是一致的;其表面成份,则与颜色相当的同一枚镜,或不同的镜,都是基本一致的。如鄂州半圆方枚神兽镜E30,我们在试样断口附近的正面作过多处取样分析,其中一处的成份为:铜7.713%、锡51.857%、铅12.513%、铁5.571%、硅6.410、铝3.385%、磷2.414%、银4.493%(灰绿而泛白处)。另一处的成份为:铜12.906、锡61.164%、铅11.423%、铁6.149%、硅4.954%、硅2.133%,银1.268%。这两处成份大体一致,与一般的绿漆古镜表面皆属同一成份范围。鄂州直列重铭神兽镜E14各部的表面成份,不管补块部分还是非补块部分,都基本一致。其正表面成份为:铜13.39%、锡69.98%、铅6.284%、铁0.603%、硅5.681%、铝2.521%、银1.536%。这表明,缺陷处的表面处理工艺,与铜镜正常部位的表面处理工艺基本一致,都是使用粉涂锡汞齐的方式来实现表面镀锡的。一旦外镀,所有缺陷、缺损,所有不光洁的、粗糙的表面,都将被洁白光净的镀锡层掩盖,整个镜面便光洁如一起来。《淮南子·修务训》云:“明镜之始下型,朦然未见形容,及其粉以玄锡,摩以白旃,鬓眉微毫可得而察。”玄,即黑,玄锡即黑锡,即是以汞处理过了的、颜色灰黑之“锡”,也即是锡汞齐④。这段文字是对铜镜表面处理工艺最为确切而简明的写照。对四神镜E3、直铭重列神兽镜E14等而言,其缺陷修补步骤是:(1)用软质合金填充气孔和砂眼;(2)表面镀锡并打光。对半圆方枚神兽镜E30言,其修补工艺程序当是:(1)清理破镜的断口和镜面。(2)用某粘结剂将破镜粘合,并在镜面一侧的断裂处粘上一层强度较高的白纸。(3)整个镜面均匀镀锡。最后,破镜重圆。
另外一面还有一些专利及参考资料 记住 只是一部分 更多的你得到专利网站及下面网址上查:
镀锡 发明专利(33条)

记录号 申请号 专利名称
1 86100716 以软带包装的电子元件导线之自动镀锡设备
2 88108443.3 电子元件的镀锡方法和装置
3 88105472.0 铜或铜合金室温镀锡工艺
4 89104464.7 一种光亮镀锡-锌合金电镀溶液
5 91110903.X 锌基合金镀锡轴瓦生产工艺
6 93104326.3 清洗镀锡钢板料的组合物和方法
7 94102842.9 一种酸性镀锡的方法
8 94103333.3 镀锡液的回收再生方法
9 95111809.9 一种镀锡铜线废料和锡铝废渣的再生工艺及用装置
10 95116356.6 调整镀锡丝拉伸强度的方法
11 95112787.X 镀锡钢板电镀用锡粒的制备方法
12 95116357.4 镀锡丝表面处理溶液及涂覆该溶液的装置
13 95110442.X 铜线镀锡工艺
14 96107997.5 用含水蒸汽气氛在焊接或镀锡前干软制金属表面的方法
15 97109800.X 波动钎焊或镀锡的方法和机器
16 97193376.6 镀锡的方法和最佳电流密度范围宽的镀锡液
17 00118740.6 用合金锡焊或镀锡时封闭室内气氛的分析系统
18 00107220.X 工作物热浸镀锡的加工方法
19 00107221.8 冲板式组合件的板片接合缝的热浸镀锡填补方法
20 00806441.5 耐蚀性好的镀锡系或镀铝系表面处理钢材
21 01105413.1 从镀锡、浸锡和焊锡的金属废料回收锡的方法及其装置
22 02105649.8 镀锡钢板
23 02115956.4 镀锡板酸浸时滞值的电化学测定装置及方法
24 00815462.7 铜或铜合金非电镀镀锡的方法
25 01126771.2 镀锡拉丝模镶套的生产工艺
26 02105651.X 镀锡
27 01806287.3 表面处理镀锡钢板及化成处理液
28 02120377.6 镀锡用组合物及镀锡方法
29 03138461.7 镀锡方法
30 02157959.8 无铅合金镀锡铜线
31 03164817.7 镀锡的方法
32 01823668.5 电解镀锡溶液和用于电镀的方法
33 200410044517.7 改良镀锡方法

镀锡文献280篇

镀锡
1 原板内应力对镀锡板耐蚀性的影响 黄兴桥 李宁... 上海金属-2005-1
2 酸性光亮镀锡镍合金镀液中镍的快速测定 罗序燕 材料保护-2005-1
3 铬酸盐钝化膜对低锡量镀锡板性能的影响 柳长福 涂元强... 材料保护-2004-12
4 镀锡——堵漏的重要手段 侯荣阶 宋勇... 材料保护-2004-12
5 镀锡铜线表面锡的回收 雷勇强 喻阳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4-6
6 2004-10月份镀锡板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表 无 中国钢铁业-2004-12
7 电镀锡机组软熔导电辊粘锡失效模拟研究 符寒光 上海金属-2004-6
8 原板酸洗失重性能对镀锡板耐蚀性的影响 黄兴桥 韩家军... 电镀与环保-2004-4
9 2004-9月份镀锡板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表 无 中国钢铁业-2004-11
10 湿膜镀锡板的圈状渗镀问题 苑玉明 印制电路资讯-2004-5
11 镀锡板生产线 M.Righini M.Bianco 钢铁-2004-9
12 电镀锡工艺产生露铜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范德发 电线电缆-2004-5
13 镀锡电解液 无 电镀与精饰-2004-5
14 2004-7月份镀锡板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表 无 中国钢铁业-2004-9
15 2004-8月份镀锡板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表 无 中国钢铁业-2004-10
16 镀锡板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 卢笙 宝钢技术-2004-5
17 超声电镀锡铋合金研究 陈华茂 吴华强 表面技术-2004-5
18 2004-6月份镀锡板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表 无 中国钢铁业-2004-8
19 高速镀锡电解液中油污的形成及其防治 宋强[1] 蔡兰坤[1]... 材料保护-2004-10
20 电镀锡及其合金电解液 无 电镀与精饰-2004-4
21 电镀锡及锡合金光亮剂的制备方法 无 电镀与精饰-2004-4
22 镀锡板表面黑点缺陷分析 季思凯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4-8
23 原板结晶取向对镀锡板耐蚀性的影响 黄兴桥 李宁... 材料保护-2004-9
24 宝钢1420电镀锡机组中央段张力控制分析及改进 李东江 黄正芳... 宝钢技术-2004-3
25 海字卤素法电镀锡板生产技术开发研究——200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无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4-2
26 镀锡钢板耐蚀性与恒电流阳极溶解电位-时间曲线的关系 王焜[1] 钱钢[2]... 金属学报-2004-7
27 电镀锡及锡-铅合金电解液 覃奇贤 电镀与精饰-2004-3
28 软熔条件对镀锡板合金层组织及其耐蚀性的影响 黄久贵 李宁... 上海金属-2004-3
29 日本试销超薄镀锡板啤酒罐反响强烈 牟发章 包装与食品机械-2004-2
30 无污染适用于焊接的HKFe—Sn铁(或铜)内电解镀锡 无 表面技术-2004-2
31 铈盐对电镀锡参数和性能的影响 于锦 郭春光... 表面技术-2004-2
32 新型光亮镀锡铅钴合金镀液中微量钴的快速测定 罗序燕 钟洪鸣 表面技术-2004-2
33 印制板的表面终饰工艺系列讲座——第三讲 TI-1新型印制板用置换镀锡工艺 方景礼 电镀与涂饰-2004-2
34 光亮硫酸盐镀锡工艺及生产实践 何祚明 曾领才... 电镀与涂饰-2004-2
35 高速镀锡液中油污的形成机理 宋强[1] 蔡兰坤[1]... 电镀与环保-2004-2
36 库仑-称重法及其测量电镀锡板镀层厚度的研究 董秀文[1] 李岩[1]... 电化学-2004-1
37 镀锡板无铬钝化 无 材料保护-2004-3
38 新型酸性光亮镀锡铜合金液中微量铜的快速测定 罗序燕 材料保护-2004-3
39 宝钢镀锡板翘曲原因分析与对策 何建锋 宝钢技术-2004-1
40 镀锡板基板结晶取向与合金层形貌及ATC值的关系 黄久贵 李宁... 上海金属-2004-2
41 聚乙二醇苯基辛基醚对甲磺酸镀锡层织构的影响 杜小光[1] 牛振江[2]... 电镀与精饰-2004-2
42 印制板的表面终饰工艺系列讲座:第二讲超薄型超高密度挠性印制板的置换镀锡工艺 方景礼 电镀与涂饰-2004-1
43 镀锡铜线脱锡工艺 郎庆成 再生资源研究-2004-1
44 浅谈提高热镀锡细铜线质量的几个问题 买利伟 电线电缆-2004-1
45 SMD可焊性电镀锡及锡—铅合金 陆金龙 电镀与环保-2004-1
46 镀锡工艺参数对合金层形貌及耐蚀性的影响 黄久贵 李宁... 电镀与环保-2004-1
47 智能型镀锡量测量仪的研制 董秀文[1] 李岩[1]... 材料保护-2003-5
48 MR—TH57电镀锡薄钢板的研制与应用 涂元强 苏维嘉... 武钢技术-2003-3
49 薄钢板镀锡含铬废水处理 袁安政[1] 李肖雄[2] 电镀与环保-2003-6
50 焦磷酸盐电镀锡—锌合金 巢发荣 电镀与环保-2003-6
51 镀锡板耐蚀性研究及进展 黄久贵 李宁... 电镀与环保-2003-6
52 怎样防治和减少酸性镀锡液的混浊现象 罗耀宗 电镀与涂饰-2003-6
53 镀锡层重熔处理 郑瑞庭 电镀与涂饰-2003-4
54 宝钢电镀锡机组2#软熔导电辊粘锡失效模拟研究 戴明山 冶金设备-2003-5
55 原板夹杂引起的镀锡板表面缺陷分析 季思凯 王林 物理测试-2003-5
56 合金层白点的产生及其对镀锡板耐蚀性的影响 黄久贵[1] 李宁[1]...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3-5
57 镀锡板的无铬钝化 柳长福 涂元强... 武钢技术-2003-5
58 酸性光亮镀锡铈合金工艺 屈战民 材料保护-2003-9
59 极限规格电镀锡板折皱分析及对策 王劲 周耀 轧钢-2003-4
60 具有铜基中间镀层的镀锡层 无 电镀与精饰-2003-4
61 镀锡方法对无汞碱锰电池用铜钉的性能影响 黎学明[1] 刘飞[1]... 电池-2003-3
62 工艺因素对化学镀锡层成分的影响 徐瑞东 薛方勤... 新技术新工艺-2003-6
63 电镀锡薄钢板的镀后处理 戴杭杰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2003-1
64 PCB的化学镀锡应用技术 张志祥 印制电路信息-2003-4
65 酸性镀锡液不稳定性研究 龙有前 肖鑫... 材料保护-2003-3
66 甲磺酸盐光亮镀锡铅合金工艺研究 王爱荣 荆瑞俊... 表面技术-2003-3
67 薄镀锡板用高性能冷轧油的开发和应用 曹长娥 材料保护-2003-3
68 用非自耗阳极进行镀锡作业 兰若 钢铁-2003-4
69 一种新的镀锡量测试设备 田伟 武钢技术-2003-2
70 得兴技术公司开发出镀锡新技术 陆岩 轧钢-2003-2
71 锌合金压铸件滚镀锡—钴合金 马忠信 电镀与精饰-2003-3
72 高速镀锡电解液 无 电镀与精饰-2003-3
73 镀锡钢带镀锡量的测定 邱月梅 金属制品-2003-2
74 酸性镀锡中过量硫酸根的去除 罗耀宗 电镀与涂饰-2003-2
76 钢带镀锡前表面清洗质量的改善 范宏义 材料保护-2003-4
77 过氧化氢法处理镀锡含氰废水 曹学增 陈爱英 常熟高专学报-2003-2
78 化学镀锡层孔隙率研究 徐瑞东 郭忠诚... 电镀与精饰-2003-2
79 改进的热浸镀锡工件夹制具 蔡振发 表面技术-2003-1
80 钢管内表面镀锡工艺探讨 罗耀宗 电镀与环保-2003-1
81 电镀锡合金电解液 覃奇贤 电镀与精饰-2003-1
82 由食用镀锡罐装淡奶引起食物中毒的样品分析 董桂芬 许计...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6
83 装饰性和功能性的电镀锡合金(下) 无 国际表面处理-2002-1
84 青-在行动——记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镀锡分厂“青-安全示范岗”活动 刘燕 上海安全生产-2002-12
85 胎圈钢丝化镀锡青铜工艺研究 仝奎[1] 窦光聚[2] 金属制品-2002-6
86 用于印刷线路板的无氟无铅酸性镀锡 刘仁志 电子电路与贴装-2002-6
87 化学镀锡层成分与表面形貌及结构分析 徐瑞东 郭忠诚... 表面技术-2002-6
88 SS系列酸性光亮镀锡添加剂的研究 刘飞[1] 迟洪训[2] 电镀与环保-2002-6
89 电镀锡—锌合金的水溶液 无 电镀与涂饰-2002-5
90 电镀锡板表面抗划伤性的研究Ⅱ.软熔工艺对电镀锡板表面抗划伤性的影响 刘小兵[1] 王徐承[2]... 电镀与精饰-2002-6
91 化学镀锡—银合金 王丽丽 电镀与精饰-2002-6
92 酸性镀锡溶液除铁杂质方法 谭奇贤 电镀与精饰-2002-6
93 化学镀锡工艺条件的优化 王军丽 徐瑞东... 电镀与环保-2002-5
94 铜基上化学镀锡工艺研究 陈春成 电镀与精饰-2002-5
95 电镀锡板表面抗划伤性的研究 Ⅰ.关于测试方法 刘小兵[1] 王徐承[2]... 电镀与精饰-2002-5
96 酸性光亮镀锡工艺的研究 欧阳双 谭强 电镀与环保-2002-4
97 一炼钢镀锡板连铸板坯夹杂物分布试验研究 王军文[1] 唐海波[2]... 宝钢技术-2002-4
98 罩式炉退火T4级上限硬度镀锡原板生产工艺优化 吴迪[1] 周正元[2]... 钢铁-2002-7
99 罐装食品用电镀锡板的耐蚀性及其试验方法 李岩[1] 刘晓鹏[2]... 材料保护-2002-8
100 大件镀锡故障的排除 陈怀超 材料保护-2002-8
101 镀锡青铜回火胎圈钢丝生产线 滕留芝 轮胎工业-2002-8
102 大件镀锡故障的排除 陈怀超 电镀与精饰-2002-4
103 采用催化剂的化学镀锡新工艺的研究 梅天庆[1] 冯辉[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3
104 电镀锡渣制备氯化亚锡和锡酸钠 曹学增 陈爱英 应用化工-2002-3
105 化镀锡青铜回火胎圈钢丝生产工艺技术 宋为 王宝玉 金属制品-2002-2
106 铝铸件电镀锡的研究 邓小民 电镀与环保-2002-3
107 化学镀锡层可焊性研究 徐瑞东 郭忠诚... 电子工艺技术-2002-3
108 旋耐德Quantum自动化平台在武钢电镀锡线的应用 谈靖 张旭东 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02-2
109 离子色谱法测定电镀锡溶液中的SO4^2— 朱子平 化学分析计量-2002-2
110 微电子管电镀锡、锡—铅技术 陆金龙 电镀与精饰-2002-2
111 滚镀锡—钴—锌代铬工艺在小五金件的应用 胡卓明 电镀与精饰-2002-1
112 印制电路故障排除手册选登电镀锡铅合金镀层工艺 源明 印制电路与贴装-2002-1
113 国内镀锡板生产企业应提高竞争力 无 中小企业信息-2001-4
114 世界镀锡板工业的回顾与展望 罗德先 世界有色金属-2001-9
115 未来5-镀锡板供求展望 无 重庆经济信息-2001-16
116 一种多功能镀锡添加剂镀液性能的研究 陈华茂 吴华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117 铝排局部刷镀锡溶液及工艺的研究 欧阳晟 夏光明 电刷镀技术-2001-4
118 电镀锡合金 蔡积庆 电镀与环保-2001-5
119 装饰性和功能性的电镀锡合金(上) 无 国际表面处理-2001-6
120 镀锡薄板厂工业废水处理 曹益宁 有色冶金节能-2001-3
121 镀锡防锈材料的改进 程喜[1] 张惠萍[2] 湖北造纸-2001-4
122 新型酸性镀锡光亮剂的表征及其性能 罗序燕[1] 罗国添[2]... 材料保护-2001-10
123 铜基上化学镀锡新工艺初探 徐瑞东 郭忠诚... 材料保护-2001-10
124 甲磺酸电镀锡铅合金工艺研究 池建明[1] 康京冬[2] 材料保护-2001-10
125 化学镀锡层结构及性能研究 徐瑞东 郭忠诚... 电镀与涂饰-2001-5
126 稀土催化剂抗酸性镀锡液氧化变质的研究 肖友军 电镀与涂饰-2001-4
127 铜基上化学镀锡新工艺初探 徐瑞东[1] 郭忠诚[2]... 电镀与涂饰-2001-4
128 酸性光亮镀锡 赵复荣 电镀与涂饰-2001-4
129 镀锡电解液的再生 覃奇贤 电镀与精饰-2001-6
130 从镀锡泥渣中回收金属锡 覃奇贤 电镀与精饰-2001-4
131 高稳定性酸性光亮镀锡工艺研究 肖鑫 龙有前... 腐蚀与防护-2001-9
132 酸性光亮镀锡 和海燕 赵复荣 机械管理开发-2001-4
133 用于PWB的高分散能力光亮酸性镀锡 刘仁志 印制电路信息-2001-11
134 黑瓷封装IC外引线镀锡后连锡短路的故障处理 杨建功 吴彩霞 电镀与涂饰-2001-5
135 D—T52冷轧电镀锡薄钢板的研制及应用 涂元强 苏维嘉.
。。。。。。


锡的熔度是多少?
在空气中锡的表面生成二氧化锡保护膜而稳定,加热下氧化反应加快;锡与卤素加热下反应生成四卤化锡;也能与硫反应;锡对水稳定,能缓慢溶于稀酸,较快溶于浓...所以它们被人类一发现,便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这便是“青铜器时代”。后来,由于铁的发现和使用,青铜在我们祖先...

我想了解锡,能帮我吗?越详细越好!谢谢
锡和铜的合金就是青铜,它的熔点比纯铜低,铸造性能比纯铜好,硬度也比纯铜大。所以它们被人类一发现,便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这便是“青铜器时代”。后来,由于铁的发现和使用,青铜在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中才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但这并没有使锡在人类发展...

2022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元宵节有什么展览
展览将展至4月18日,由云南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主办,昆明市晋宁区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协办。从这一长串知名博物馆的名字就能猜到展品之精。古滇牛文化 这个展览为啥有这么多牛呢?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专家介绍,滇人热衷...

黑漆古的外貌特征
;一为孙淑云教授等提出的“土壤中腐殖酸自然腐蚀的结果”。另有王昌燧、金韬等先生提出的溶胶一凝胶法SnO2薄膜制备工艺。孙淑云等认为由腐殖物质生成的腐殖酸胶体溶液等一起作用于铜镜表面,使青铜中的Cu和Sn发生氧化。腐殖酸具有将铜和铜的氧化物强络合铜和的能力,而锡和锡的氧化物不被络合,...

石寨山滇墓随葬品
青铜器制作技艺精湛,展现了地方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合金技术、失蜡法铸造、鎏金镀锡、精细线刻以及嵌镶工艺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最具滇文化特征的器物包括铜鼓、铜贮贝器、铜葫芦笙、铜锄、铜柄铁剑、铜枕、铜俑,以及各种人物和动物形镂孔扣饰。这些器物生动地描绘了滇人参与农业生产、纺织、...

锡匠的历史简述
约在公元前2000年,人类就开始使用锡。青铜器的主要成分就是锡和铜,镀锡的铁片称做马口铁。汉代《史记·货殖列传》中曾记载“金锡连丹”,表明锡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原料,被古代的中国人民发现、应用。在农业社会,日用器皿以手工业制作为主。锡器因为轻便、可塑性强、易于回炉更新、成本较低,在日常...

包装的历史_包装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从远古的原始社会、农耕时代,到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现代社会,包装随着人类的进化、商品的出现、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并不断地发生一次次重大突破。从总体上看,包装大致经历了原始包装、传统包装和现代包装三个发展阶段。约在公元前5000年,人类就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4000多年前的中国...

反应物的种类和时间在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中对产物有什么影响?_百度...
治疗青铜病的方法大致有四种:物理清除或转化、化学清除或转化、缓蚀剂保护与控制存放环境。图15 患有青铜病的环(图片来源:《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另有一些腐蚀,在青铜器上形成了致密的屏障,能够降低腐蚀速率,相当于给文物穿上了防护衣。漆古就是如此。它不光是好看,还能保护内部的金属...

装香烟、糖果的像铁丝一样的,不过外面有一层会反光的东西是叫什么的啊...
锡和铜的合金就是青铜,它的熔点比纯铜低,铸造性能比纯铜好,硬度也比纯铜大。所以它们被人类一发现,便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这便是“青铜器时代”。后来,由于铁的发现和使用,青铜在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中才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但这并没有使锡在人类发展史上,变得无足...

文言文金属
结合考古证据,鋈其实是在青铜器上镀锡的工艺,释“鋈”之“白金”指锡。从字面上理解,白金只是白色金属的意思,不是某种特定白色金属的专称。《说文》中“银,白金也”应理解为“银, 一种白色金属”。《史记》、《汉书》都记载汉武帝年间曾以银锡铸行白金三品,而出土实物证实其实是铅币 。白金...

绥滨县15921233820: 镀锡青铜器如何保护 -
啜帖中宝: 隔绝空气防止氧化.可以度上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或者放置在充满氮气(总之没有氧气)的容器中,密封

绥滨县15921233820: 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 -
啜帖中宝: A因为锌比铁活泼,形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铁为正极而被保护,称作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A项正确;镀锡铁制破损时,因铁比锡活泼,形成原电池时铁作负极,反而加快了铁的腐蚀,B项不正确;纯银能与硫等化合形成硫化物,发生化学腐蚀而变暗,C项不正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也是利用了原电池原理,D项不正确.故答案为A项.

绥滨县15921233820: 锡青铜里 锡保护铜 为什么铜还被腐蚀成Cu2(OH)2CO3呢? 如果锡保护铜 那么锡被氧化成什么了? -
啜帖中宝: 锡青铜中,锡与铜形成合金,说是前者保护后者,是因为原电池作用:金属性锡强于铜,所以前者为负极,后者正极,正极材料不被腐蚀.但只是理论,实际由于各种原因不一定真的完全保护,很有可能某部分锡完全反应后只剩铜,所以被腐蚀.而且该合金中明显铜居多,过多的铜不可能被少量的锡完全保护,会有部分直接与空气接触而反应

绥滨县15921233820: 为什么铜火锅要镀锡里? -
啜帖中宝: 铜器皿易生铜绿,按卫生法要求,接触食品部份必施以镀锡处理.火锅类产品结构独特,其内腔的电镀,若采用一般挂镀方法,非镀表面的保护比较困难.由于镀锡液的分散能力好,即使采用内阳极,火锅外壁仍能很好上镀;采用绝缘保护又很麻烦.而利用双极性镀,无须施行任何保护处理,就能得到仅镀内腔的合格镀层.

绥滨县15921233820: 防雷镀锡铜带为什么不用纯铜? -
啜帖中宝: 纯铜容易氧化.镀锡后主要起保护铜表面不被氧化 的作用,并且不怎么会影响他的导电性能,纯铜的导电率为0.017241以下,而镀锡铜为0.01877以下

绥滨县15921233820: 请问锡青铜在潮湿环境腐蚀比干燥环境快吗?为什么? -
啜帖中宝: 因为空气水分加快腐蚀啊

绥滨县15921233820: 如何擦亮铜器? - 家庭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其重新有光泽?
啜帖中宝: 用抹布沾厨房里的醋擦拭(3-5次),或用醋浸泡,2小时后清水冲洗,光亮如新.

绥滨县15921233820: 新铜锅怎么清洗 -
啜帖中宝: 使用前应注意事项: 第一次使用前,请使用食器用清洁剂、柔软海绵等清洁,内锅因涂装一层镀锡, 请勿使用硬质菜瓜布等清洁,建议使用柔软海绵即可. l 铜制品因容易变色,一般铜制品为保护商品防止变色,出厂前会於外层涂上一层透明漆...

绥滨县15921233820: 黑漆古一般指的是什么?
啜帖中宝: 黑漆古,是指古铜长期存放在大气中锈蚀机理分析紫铜、青铜、黄铜在大气中都很稳定,一般小于0.00015毫米/年,在铜表面会生成一层极稳定的保护薄膜,主要是碱式...

绥滨县15921233820: 铜在什么条件下锈蚀 -
啜帖中宝: 铜在大气中不易氧化,但在含SO2、CO2的湿空气中会在表面缓慢地形成碱式硫酸铜和碱式碳酸铜的混合体(俗称铜绿).铜绿组织细密,与铜基体结合紧密,从而起到防止基体继续氧化的保护作用,因此铜在大气中耐腐蚀性能良好.铜在水中电离电位是+0.52(Cu+),不会与水中H+交换电子发生放电反应;只有在被氧化成离子状态时,铜才会与H+发生反应,因此铜在水中耐腐蚀.西湖底挖出数千年前的钱币完好无缺,使用百年后的铜水管仍然光亮,充分说明问题.铜还具有良好的耐氯离子腐蚀性能,在海水中耐腐蚀,这是不锈钢无法比拟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