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用什么来传递信息

作者&投稿:集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人是用什么来传递信息的?~

1、八百里加急
古代最快的信息传输就是这个了。一般每个传令官都会带两匹到三匹的马,以最快的速度奔驰,跑死一匹,就换另一匹,到了驿站以后,立即换三匹马继续奔驰。这种传递,一般用于军事预警,战斗动员等军事行动。
2、烽火狼烟
顾名思义,作为历代王朝最高级的预警措施,每个烽火台都会驻守30-50人,备有大量的干草料与狼粪。白天少狼粪,晚上烧干草。用来传达军事危险信息,吸引就近驻地的守军前来援助。
3、飞鸽传书
属于非正式传输手段,一般用于密探之间联系,多为朝廷鹰犬惯用手段。
4、钦差任命
一般是由中央下达地方信息的一种官方手段。一般用于官员调动,将领任命,昭告天下,对外交涉等。传输方式比较慢,经过地方钦差都要逗留数日,接受款待,收受贿赂。所以一般半个月的路程都需要三到五个月才能下达到位。

扩展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
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
所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通信

主要有飞鸟传(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飞雁传书),驿传(邮驿、快马加鞭),烽火,狼烟,旗语、灯光(三打祝家庄、孔明灯)等等。
举例:
在中国古代,把骑马送信称为邮驿。据甲骨文记载,商朝时就已经有了邮驿,周朝时进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时的邮驿,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34里设有一个驿站,驿站中备有马匹,在送信过程中可以在站里换马换人,使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够一站接一站,不停地传递下去。
中国邮驿制度经历了春秋、汉、唐、宋、元的各个朝代的发展,一直到清朝中叶才逐渐衰落,被现代邮政取代。

扩展资料: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三十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
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用军用邮驿来运送荔枝。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六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五百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可分为三种,即:步递、马递和急脚递。由于皇帝的重视及战争需要,宋朝军事通信十分发达,沈括《梦溪笔谈》中曾写道:“急递最速,唯军兴用之。”
在全国各地军事要道上,每五公里设一急递铺,辖铺兵五至十人,铺长以上有节级军官管理。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急递可日行二百公里,专门传递军事消息。
宋神宗时又设金字牌急脚递,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驿传

古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另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所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竹简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刻写或书写文字。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桌几上。
相传在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简,派了两个大力士才抬进宫,所以竹简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时间长了会受虫蛀、腐烂,不能长时间保存。

旗报、牌报、揭帖旗报源于我国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专人扛着,骑在马上,奔驰传送,供沿途军民阅览,鼓舞士气。牌报则是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而揭帖则是类似传单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处散发。

报房起于清代,主要集中在北京。早在清代初期,北京城内就有以私人名义从事抄报活动的人,多为低层文吏,以刊刻抄邸报为自己的副业,到清代中、晚期演变成私营报纸。

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援助。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再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传递信息的方法。

早在公元968年,中国便发明了一种叫"竹信"(Thumtsein)的东西,它被认为是今天电话的雏形。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却加?7世纪。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他赐给这种通信方式的一个名字--Telephone(电话),却一直延用至今。

有人说,电话是一支唱了100多年的歌。它至今依然是声音缭绕,响彻寰宇。100多年来,电话作为传递人类话音的基本功能虽无多大变化,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却经历了"磁石-共电-自动"的发展过程。

1753年2月17日,《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他建议:把一组金属线从一个地点延伸到另一个地点,每根金属线与一个字母相对应。在一端发报时,便根据报文内容将一条条金属线与静电机相连接,使它们依次通过电流。电流通过金属线上的小球便将挂在它下面的写有不同字母或数字的小纸片吸了起来,从而起到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作用。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所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竹简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刻写或书写文字。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桌几上。
相传在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简,派了两个大力士才抬进宫,所以竹简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时间长了会受虫蛀、腐烂,不能长时间保存。

旗报、牌报、揭帖旗报源于我国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专人扛着,骑在马上,奔驰传送,供沿途军民阅览,鼓舞士气。牌报则是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而揭帖则是类似传单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处散发。

报房起于清代,主要集中在北京。早在清代初期,北京城内就有以私人名义从事抄报活动的人,多为低层文吏,以刊刻抄邸报为自己的副业,到清代中、晚期演变成私营报纸。

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援助。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再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传递信息的方法。

早在公元968年,中国便发明了一种叫"竹信"(Thumtsein)的东西,它被认为是今天电话的雏形。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却加?7世纪。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他赐给这种通信方式的一个名字--Telephone(电话),却一直延用至今。

有人说,电话是一支唱了100多年的歌。它至今依然是声音缭绕,响彻寰宇。100多年来,电话作为传递人类话音的基本功能虽无多大变化,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却经历了"磁石-共电-自动"的发展过程。

1753年2月17日,《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他建议:把一组金属线从一个地点延伸到另一个地点,每根金属线与一个字母相对应。在一端发报时,便根据报文内容将一条条金属线与静电机相连接,使它们依次通过电流。电流通过金属线上的小球便将挂在它下面的写有不同字母或数字的小纸片吸了起来,从而起到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作用。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

古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另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
【通信塔】
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信号旗】
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进行旗号通信时,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表示不同的意义。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例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潜水员,请慢速远离我船";悬挂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悬挂W字母旗,表示"我船需要医疗援助"等等。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古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另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网络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的作用就是传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它是人们信息交流使用的一个工具。内容越来越丰富,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

网络用语野生代言人是什么梗-野生代言人梗意思及出处分享
野生代言人,这一概念通常指的是那些并非官方聘任,却出于对某个品牌的深深喜爱,自发地成为该品牌的推广者。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份喜爱传递给周围的人,助力品牌的传播与普及。具体来说,如果一个人对某个品牌的衣服鞋子情有独钟,无论是日常穿着还是日常使用,都选择该品牌的产品,那么,他或她就...

中国古人最早提出文化概念是相对于武功而言,那么文和化分别指什么?
文化是一个需要时间沉淀的东西,并不是所有现在东西都叫文化,只有那一部分被一代一代人传承下去的才能叫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激荡在国家发展中的深层力量。文化不是一成不变,是在激荡的历史潮流中被一代一代的人创新和传承。也只有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动员起来,去了解和学习我们...

正向社会化和负向社会化分别指什么?
3正向社会化和负向社会化 (1)定义:正向社会化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负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传统社会的个体社会化主要是正向社会化;而在现代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负向社会化。这种变化的原因:社会的变迁。传统社会生产力落后,科学文化水平低,...

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都是来自民间吗?有什么依据?
自古以来,艺术就是来自生活,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我国很多的事情都是在民间产生的,不仅是上古神话还是中国的寓言故事都是来自民间的谣言,或是一代一代人的传递。有人就会问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都是来自民间吗?有什么依据?答案是的,基本上的原型都是来自民间,在书中或是寓言故事,又或是在一些...

...感应的到来自另一个人的感应,这种感应一般什么时候才有
这个实验虽然有些残忍,却证实动物身上可能存在心灵感应。另一方面,心灵感应算是一种思维传递,生理学中的“脑电波传感”概念肯定了思维可以通过电波传递,那么心灵感应可能就以电波传递为生理基础。当然,也有很多人从心理角度解释心灵感应现象。心灵感应一般发生在非常熟悉或亲密的人之间,如同卵双胞胎、母子...

借喻代人的作文,用某种东西来比喻人的品格
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 沁人心脾。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只是想知道这方面的知识!
因此, 在就业现象的背后, 起作用的正是一代人向另一代人传递社会身份的现象。(注10) 上述情况说明了劳动力市场运作的一般情况, 其实教育对于劳动力市场的贡献被忽视了。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不同人员的一种分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mznn 2007-04-01 · TA获得超过55...

传帮带学是什么意思
传帮带的含义:是指前辈对晚辈等在工作或学习中对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经历等给予亲自传授的通俗说法。现实意义:传帮带不仅是方式和方法,还是氛围和风气,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技艺教授方式,其形式和效果一直被人们所认同。传帮带方式放之于现代行业培训中,依被认为是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

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手抄报写什么内容
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代人是否能够实现中国梦。如果只徜徉在灯红酒绿之边缘,我们会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中迷失。一位哲人说过:“传统不是守住的炉灰,而是热情的火焰传递。”只有传承了“红色基因”,才做的了真正的“时代新人”。什么是“传承红色精神”?一代代爱国英雄和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

北塘区13712053409: 古代人用什么方法来传递信息 -
汗士缬克: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主要有飞鸟传(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飞雁传书),驿传(快马加鞭),烽火,狼烟,旗语、灯光(三打祝家庄、孔明灯)等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

北塘区13712053409: 古代人靠什么传递信息 -
汗士缬克: 多古老?人的马拉松,鸽子 ,烽火? 从人类的传播历史来说,人类传播信息方式的演变呈现这样一个脉络:视觉文化、听觉文化(直观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读的精神”)——新的视与听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 因此,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图像信息会占据主流,文学也会退到一种极其边缘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能听能看甚至能触能闻的多媒体艺术.但是,文字是不会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被图像完全取代的,因为文字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人类获得抽象思维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人类传播不能缺少的传播媒介.

北塘区13712053409: 古人信息传递的方式 -
汗士缬克: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北塘区13712053409: 古人如何传递信息的方式? -
汗士缬克:[答案]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

北塘区13712053409: 古人都用什么来传递信息的 -
汗士缬克: ①烽火(最原始) ②信函(汉以前是竹简或口头) ③飞鸽 ④快马 ⑤榜文(官府) ⑥帝昭(皇帝亲笔) ⑦宫门抄(清朝) ⑧电报(民国)

北塘区13712053409: 古人曾经用什么方式传递信息? -
汗士缬克: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

北塘区13712053409: 古代人类怎样传递信息 -
汗士缬克:[答案] 传递书信: 一般的平民传递书信,主要靠过路人,僧人,文人等云游的人,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中可以解决食宿问题,他们也很愿意! 官方主要就是驿站了. 传递军情: 这方面军队一定有专职的人员了,另外还有烽火台,信鸽. 信鸽送信的准确性...

北塘区13712053409: 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
汗士缬克:[答案] 烽火台 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被看到,夜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这是一传递信息既科学又迅速的方法.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采用了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到了明朝还在燃烟、举火数目的同时...

北塘区13712053409: 古代人们传递消息的方式只说名字和方法就行了,至少三种,别太长, -
汗士缬克:[答案]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北塘区13712053409: 古人用什么传递信息 -
汗士缬克: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现代信息传递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