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评价

作者&投稿:竺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王安石的历史评价!~

  历史评价
  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历史上的评价多有不同。

  北宋
  元佑元年(1086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曾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方今……不幸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朝廷宜加厚礼,以振浮薄之风。”。司马光对王安石的道德文章进行了肯定,而对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进行了全盘否定。

  北宋时期,其反对派就以修史的方法进行批评,朱熹多次批评王安石及其后学:“学术不正”,“坏了读书人”,但是朱熹对王安石个人是给予了相当肯定的。

  南宋至晚清
  王安石本以“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锐行变法,但因性格、运气、旧党及富豪反对和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其人亦被旧党标上“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所促成的党争更加速了北宋亡国。宋高宗为开脱父兄的历史罪责,以靖康元年以来士大夫们的议论,把“国事失图”由蔡京上溯至王安石。绍兴四年五月宋高宗诏命重修《神宗实录》以否定王安石变法为基调,这一定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石作为北宋亡国元凶的论调,经宋国史至元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封建时代官方定论。

  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定的,但对王安石的部分新法措施则有不同程度的肯定看法。在诸新法措施中,尤以科举改革、免役法、保甲法、保马法得到较多的肯定。

  持肯定者在南宋有陆九渊,元朝有吴澄、虞集,明朝有陈汝锜、章衮,入清后有颜元、李绂、蔡上翔、杨希闵、龚自珍、陆心源等。王夫之认为王安石的“三不足”之说是“祸天下而得罪于名教”。如蔡上翔以为“荆公之时,国家全盛,熙河之捷,扩地数千里,开国百年以来所未有者。南渡以后,元佑诸贤之子孙,及苏程之门人故吏,发愤于党禁之祸,以攻蔡京为未足,乃以败乱之由,推原于荆公,皆妄说也。其实徽钦之祸,由于蔡京。蔡京之用,由于温公。而龟山之用,又由于蔡京,波澜相推,全与荆公无涉。”

  他们给王安石以高度评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他们大都是江西临川人,对王安石的褒扬,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尊重和敬仰“乡贤”优良传统的一种表现;其二,颜元、龚自珍肯定王安石及其变法,与他们和王安石有着相近的思想理路分不开。

  晚清到现代
  历史发展到近代,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变故,改革的呼声日益提高,所以对王安石变法开始进行正面的评价,主要的人物有梁启超、严复等,他们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呼吁改革精神。例如梁启超曾评价王安石“三代以下唯一完人”。以后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在民国时期有所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王安石的评价一度主要从阶级等角度出发,以后又更多的从具体的利益角度来看他的变法。主要研究者有漆侠、邓广铭等。

  国外
  20世纪俄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列宁称赞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的多项改革,涉及将当时的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商业,以及数目字管理,但不见容于当时的官宦文化,亦缺乏有关技术能力而无法取得成功。按黄仁宇先生的说法是他可以把中国历史一口气提前1000年。因为变革是对以往的体制或法律的部分否定。最初是少数敏感的发现者觉察到了原有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努力,更多人有了变革要求,这种要求不只是给朝廷方面造成必要压力促其革新,也提示朝廷顺应多数人的要求来进行改革。王安石的变革思想,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所有的改革家的思想,是人类思想反抗的文明成果,正是这些成果,使人类有了摆脱野蛮统治的可能和方向。

评价王安石,其实说的是评价王安石的变法,这就要放置到宋朝当时的大背景下来分析。

“王安石变法的本意究竟是什么?我们来看他的这一段话,或许有启发性:

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犹不行也。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

也就是说,如果毫无身份地位的平民都能把商品买卖生产的权力占为己有,都能擅自获得各种物品流通贸易的利润,放纵他们无穷的欲望,这样一来身为天子而不失去百姓的支持,也不过只剩下一个名号而已。就算吃蔬菜穿破烂的衣服,成天憔悴忧愁,为国事操劳,以使天下人人能吃饱饭,使国家安宁、政治平稳,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选择官吏控制管理天下的财务,即便是尧舜也不能不把这作为要紧的事情来办,更何况后代呢?

王安石的这段话可谓切中要害,甚至可以说是指出了后来明朝灭亡最关键的原因。尤其把这段话与崇祯皇帝的遭遇作对照,不能不说王安石是个天才的预言家。

王安石的想法是正确的,他的变法措施也正是力图贯彻他的想法,即通过加强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的控制、干预、管理来增加财政收入,为政府行使国家职能如抵御外敌侵略、救济灾民、文化教育等提供充沛的财政支持。当年汉武帝正是任命桑弘羊实行类似的政策,才得以完成对匈奴严厉打击等连续的军事行动。

然而在宋代初期,要实行这种性质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无论领导者的才能多么卓越、品德多么高尚,皇帝支持的决心多么坚定,都无法改变结局。事实上,宋神宗支持改革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决,王安石更是“真士”中的“真士”,不仅超脱于个人利益之上,而且也超脱于一般的阶级和小集团利益之上,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就出在宋朝政治制度的进化已经过于超前,先进得有些过头了!皇权过度削弱,政府过度开放,政治过度民主,平民力量过度上升,等级制度过度破坏,舆论力量过度强大。再加上一点,资产阶级的力量已经很强大,但思想意识却根本没有成熟,像一个被惯坏的孩子。所有这些都导致以加强国家对私人经济的控制为目标的改革,在大批自认为民请命、以君子自居、置个人得失于不顾的文官集体反对之下,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说到王安石,就不得不提变法的极力反对者司马光。他们都是中国文化培养出来的杰出分子,都是民族脊梁式的人物。

两人立场很清楚,司马光是站在平民工商业者的立场上,而王安石则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

就当时具体情况而言,王安石的立场更有益。这并非是王安石代表进步,恰恰相反,中国当时不是不够进步,而是进步得过头了,王安石变法就是把中国往回拉一点,倒退一点。而司马光等人不是落后保守的代表,恰恰相反,他们本身就是进步的体现,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这种进步已经超前了,有害而无益。

打个比方,就如一个人前进的路上有一道长长的裂缝,无法绕行。这道裂缝阔两三米左右,如果就站在那里直接立定跳远肯定跳不过去,要摔进裂缝。但如果倒退个五十米,然后来个助跑冲刺,就可能跳过去。王安石的变法实质上就是要社会先倒退这五十米,然后通过助跑冲刺跳过这个裂缝。而司马光等人不愿意放弃已有的进步,不愿意倒退这五十米,就这么直接往前走。”

历史评价  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历史上的评价多有不同。  北宋  元佑元年(1086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曾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方今……不幸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朝廷宜加厚礼,以振浮薄之风。”。司马光对王安石的道德文章进行了肯定,而对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进行了全盘否定。  北宋时期,其反对派就以修史的方法进行批评,朱熹多次批评王安石及其后学:“学术不正”,“坏了读书人”,但是朱熹对王安石个人是给予了相当肯定的。  南宋至晚清  王安石本以“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锐行变法,但因性格、运气、旧党及富豪反对和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其人亦被旧党标上“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所促成的党争更加速了北宋亡国。宋高宗为开脱父兄的历史罪责,以靖康元年以来士大夫们的议论,把“国事失图”由蔡京上溯至王安石。绍兴四年五月宋高宗诏命重修《神宗实录》以否定王安石变法为基调,这一定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石作为北宋亡国元凶的论调,经宋国史至元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封建时代官方定论。  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定的,但对王安石的部分新法措施则有不同程度的肯定看法。在诸新法措施中,尤以科举改革、免役法、保甲法、保马法得到较多的肯定。  持肯定者在南宋有陆九渊,元朝有吴澄、虞集,明朝有陈汝锜、章衮,入清后有颜元、李绂、蔡上翔、杨希闵、龚自珍、陆心源等。王夫之认为王安石的“三不足”之说是“祸天下而得罪于名教”。如蔡上翔以为“荆公之时,国家全盛,熙河之捷,扩地数千里,开国百年以来所未有者。南渡以后,元佑诸贤之子孙,及苏程之门人故吏,发愤于党禁之祸,以攻蔡京为未足,乃以败乱之由,推原于荆公,皆妄说也。其实徽钦之祸,由于蔡京。蔡京之用,由于温公。而龟山之用,又由于蔡京,波澜相推,全与荆公无涉。”  他们给王安石以高度评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他们大都是江西临川人,对王安石的褒扬,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尊重和敬仰“乡贤”优良传统的一种表现;其二,颜元、龚自珍肯定王安石及其变法,与他们和王安石有着相近的思想理路分不开。  晚清到现代  历史发展到近代,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变故,改革的呼声日益提高,所以对王安石变法开始进行正面的评价,主要的人物有梁启超、严复等,他们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呼吁改革精神。例如梁启超曾评价王安石“三代以下唯一完人”。以后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在民国时期有所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王安石的评价一度主要从阶级等角度出发,以后又更多的从具体的利益角度来看他的变法。主要研究者有漆侠、邓广铭等。  国外  20世纪俄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列宁称赞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的多项改革,涉及将当时的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商业,以及数目字管理,但不见容于当时的官宦文化,亦缺乏有关技术能力而无法取得成功。按黄仁宇先生的说法是他可以把中国历史一口气提前1000年。因为变革是对以往的体制或法律的部分否定。最初是少数敏感的发现者觉察到了原有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努力,更多人有了变革要求,这种要求不只是给朝廷方面造成必要压力促其革新,也提示朝廷顺应多数人的要求来进行改革。王安石的变革思想,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所有的改革家的思想,是人类思想反抗的文明成果,正是这些成果,使人类有了摆脱野蛮统治的可能和方向。


你知道王安石都有哪些评价吗?
对王安石的评价有高瞻远瞩的先进思想,出色卓越的政治才能、用人不合时宜,用法不切实际,难负相位、个人性格、文章、人品俱佳。1、高瞻远瞩的先进思想,出色卓越的政治才能 王安石在地方仕宦16年时间里逐渐形成了一套拥有自己主见的政治改革方案,对当时矛盾重重、内忧外患的现实情况有很深刻的洞察性。嘉...

王安石历史评价
1949年以来的评价则更为复杂,既有肯定、否定和不完全肯定的意见。邓广铭等学者强调王安石变法的思想性与历史进步性,与之前的否定传统观点不同。然而,文革期间,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王安石的变法被批判和否定。进入80年代,学术界重新审视,意见各异,肯定、否定和不完全肯定的观点并存。黄仁宇则从商业和...

怎么评价王安石与苏轼
1、对王安石的评价: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行动上的冒险家,政治上的赌徒。他的思想超越了时代,这是优势,也是累赘。因为他对自己理论的自信,使他轻视历史上的教训,忽视相同历史土壤这一客观事实,希望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当这条道路出现问题时,他只能采用不断破坏现有平衡来加力的方...

王安石评价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

如何评价王安石这个人?
王安石变法失败,但对后世影响很大。从个人来讲,王安石可以称得上历史上著名学者政治强人,思想缜密,其散文与诗词也卓然成家,是唐宋文章家中的翘楚之一。历史评价 韩琦: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曾公亮:上与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唐介: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

评价王安石
王安石是位具有强烈个性的文学家,兼擅散文、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他的文学创作历来受到的评价,褒多贬少,相对于政治、学术评价,较为公允,这也表明政治与文学能保持一定疏离的空间,但王安石的文学创作其实仍然显示出鲜明的政治目的性。王安石的文论,以重道崇经、济世致用为核心...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王安石
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

王安石为何一度会被认为是奸臣?王安石一生具有哪些争议?
因此,《宋史》对王安石的评价也颇低,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宋神宗在任免王安石为相时,也曾询问司空兼侍中韩琦的意见。韩琦给予一针见血的评价,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

有关于王安石
但是,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学妹75 2006-10-26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

安石何如人什么意思?
没有顾及到社会各方面的复杂情况,并对他的一些具体政策表示不满。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安石都是北宋时期备受瞩目的人物之一。他的改革思想和经济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于安石何如人的评价,需要结合其众多的政治和改革成就,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陆川县19524659472: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怎么样 -
巫要欣乐:[答案] 历史上关于王安石的评价可谓是毁誉参半众说纷纭,毁之者认为他是导致北宋亡国的罪魁祸首,誉之者认为他是最伟大的改革家.读过《警世通言》或许都知道里面有一篇《拗.

陆川县19524659472: 对于王安石的评价 -
巫要欣乐: 王安石在词方面不弱于人.. 在政治上更是意气逼人.....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

陆川县19524659472: 对王安石的评价 -
巫要欣乐: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陆川县19524659472: 王安石为人如何?为什么历史上褒贬不一?如何正确评价 -
巫要欣乐: 历史上,对王安石的评价褒贬不一,这受他的“熙宁变法”的影响.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任何变法都应得到肯定,因为这是一种创新、一种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况且细观变法内容,有很多具有现代改革的影子,所以说,“熙宁变法”是进步的、用意是好的,但是由于执行得太急促,最终导致了失败(也有学者认为是成功了). 从对王安石个人的角度评析,王安石固然有他过人之处,但他的“不拘小节”等也暴露了他的不足. 综上所述,对王得评价不能简单地下一个结论,应辩证分析!........................

陆川县19524659472: 读《孟尝君传》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王安石是怎么评价他的?这表现了他怎么的人才观? -
巫要欣乐:[答案] 《孟尝君传》 (北宋)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

陆川县19524659472: 我眼中的诗人王安石 -
巫要欣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是一个进步的政治家.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文方面.词作不多,但其特点是能够“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 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答司马谏议书》剖析了司马光反对新政的言词,言词简炼、委婉、坚决,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陆川县19524659472: 我眼中的王安石二百字 -
巫要欣乐: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

陆川县19524659472: 王安石的为人?? -
巫要欣乐: 他是那样的有血有肉,那样的独具旷世奇才,那样的坚强不屈,却又那样的刚愎自用,那样的宽宏博大,却又那样的心胸狭窄.一个几乎相互矛盾的不可兼容的性格却在他一人身上完全融为一体.王安石仪表邋遢,着衣肮脏,须发零乱,不修...

陆川县19524659472: 王安石有“文坛圣手”的美誉.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巫要欣乐: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 人,晚年自号半山老人,因被封为荆国公,所以又称王荆公.临川王氏由科举而显于世,所以王安石自幼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