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赏析的论文 (800字左右即可)

作者&投稿:俞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近代史一位历史人物评价 谢谢 800字以上的~

  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毛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一、生平活动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66年考入福州船厂附设的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年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留英期间,广泛地接触了资本主义社会及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后升为总办(校长)。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1921年10月27日去世,终年68岁。著作有《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候官严氏丛刑》、《严译名著丛刊》。

  二、教育思想

  在复法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的维新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著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化。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严复要求维新变法,却又主张“惟不可期之以聚。”“除而不骤”的具体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

  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而变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严复历数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曰锢智慧”、“其二曰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因为中国民之愚智悬殊,自然不能胜过人家。基于这种思想,严复对办学校是积极的。他除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外,还帮助别人办过学校,如天津俄文馆、北京通艺学堂等。严复要求建立完整的学校系统来普及教育,以“开民智”。他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提出中国的学校教育应分三段的计划,即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吸收16岁以前的儿童入学;中学堂吸收16岁至21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的青年入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的专业学习 。同时,还要把学习好的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

  此外,严复还很重视妇女教育。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的开始。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致至深之根本”。他还主张妇女应和男子一样,在女学堂里既要读书,又要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不参加社会活动,创办的女学堂就和封建私塾没什么区别,因而也就无意义了。显然,他是将妇女置于整个社会变革,特别是妇女自身解放的前提下来考虑的,故十分强调参加社会活动对女学堂学生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他在妇女教育方面高出一般人之处。

  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泮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总之,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他还指出“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古之必敝。”所以他认为就是尧、舜、孔子生在今天的话,也要向西方学习的。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的资产阶段教育方针。

  他从“体用一致”的观点出发,具体规定了所设想的学校体系中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小学阶段,教育目的是使儿童能“为条达妥适之文”,“而于经义史事亦粗通晓,”因则“旧学功课,十当其九”,并以明白易懂的文字翻译西学中“最浅最实之普学”为辅助读物。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解,减少记诵功夫。中学阶段应以“西学为重点”,“洋文功课居十分之七,中文功课居十分之三”,并且规定“一切皆用洋文授课”。在高等学堂阶段,主要学“西学”,至于“中文”,则是“有考校,无功课;有书籍,无讲席,听学者以余力自治力。”他认为对于青少年,应引导他们分析,学些专深的知识,如此,让他们有所收益,触类旁通、左右逢源。

  科学方法问题是严复西学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曾翻译《穆勒名学》(形式逻辑),并积极进行对“名学”的宣传介绍。他认为归纳和演绎是建立科学的两种重要手段。我国几千年来,“演绎”甚多,“归纳”绝少,这也是中国“学术之所以多诬,而国计民生之所以病也”的一个原因。严复更重视归纳法,主张要“亲为观察调查”,反对“所求而多论者,皆在文字楮素(纸墨)之间而不知求诸事实”。他曾用赫胥黎的话说:“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法意》、《美术通诠》等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任。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虽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他的功过是非与成败得失,值得后世用心研究总结。虽然研究严复的论着已为数不少,但相对于他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显赫地位而言,还远远不够,尚待学界进一步挖掘材料、变换视角、革新思维,做出更为全面公正的评判。

  李鸿章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李鸿章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896年李鸿章访美时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他面庞慈祥,双眼明亮,闪烁睿智,包含幽默。他从不向人提要求,但总能获得满足。他很轻松地与人交谈,不会使人紧张……对妇女礼貌,喜爱儿童。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如邓小平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但李鸿章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为在美华人移民争取权利的机会,在访美结束后,他有意避开了美国西部,而选择了加拿大作为他回国的路线,引起了美国记者的注意,就此事对他采访。李鸿章借机请求美国媒体帮助中国移民:“我期望美国的新闻界能助中国移民一臂之力。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助华人移民一臂之力,以取消排华法案。”
  李鸿章为了废除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鸦片贸易还做了许多努力,为此在1894年8月27日会见了世界禁烟联盟执行秘书英国人约瑟弗. G.亚历山大————后鸦片贸易为英国国会议案所禁止。
  李鸿章也得到同时代优秀人物的认可,比如(在义和团之乱时)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出面与诸大臣商议对策。北京不保,万一太后与皇帝在战乱中罹难,中央政权面临崩溃,国家将陷入彻底无序的混乱。为免出现这种情况,群臣合议,到时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中国差点驱逐满清,提前共和。
  李鸿章重视西方科学,派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这批留学生曾经考入耶鲁等名校,詹天佑就是这批留学生的代表。此外,中国的电报业也是由这批学生开拓的。李鸿章积极学习新鲜事物,一次问一个留洋生什么是“抛物线”,小伙子解释了半天,李仍一头雾水。小伙子急了:“撒尿就是抛物线!”李恍然大悟。
  即使是在生前大部分时间极力否定“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存在的美国哈佛汉学家费正清老先生在晚年也总算是良心发现,说了些公道话:“列强未能‘分裂中国’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善于巧妙地利用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 。”而且这个避免八国联军肢解中国的人物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责,但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个人。因为工业化的日本和农业化的中国作战,胜负在战争前已经决定了。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对他咒骂痛斥之时,确实“不可不深自反也”,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常言道:“话三国,必谈诸葛亮”。的确,诸 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罗贯中在他身上花了不少笔墨。如果说《三国演义》缺少了诸葛亮这一角色,恐怕其篇幅将会折半,其影响也不会那么广泛。罗贯中正是通过活灵活现地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诸葛效应”,才能使其作品更广泛流传至今。

诸葛亮虽然不是小说一开头就出场的人物,但自第三十六回“无直走马荐诸葛”后,一直到第一百零四回“将星陨落,诸葛合归西天”,几乎回回都出现诸葛亮的身影,并在其间扮演重要角色。诸葛亮无疑是一个奇才,他才高八斗,智慧过人,而且清淡傲世,不畏强权,更可贵的是———自从他出山助刘备后,一直为汉室出谋献策,出生入死,鞠躬尽瘁,可谓一代忠臣。

首先,诸葛亮才高八斗。虽然他隐居南阳,但年少时博览全书,上知天文,下晓地下,无所不能,司马微荐诸葛亮时说道:“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可见其才。而在第四十三回的“舌战群儒”中,更显出诸葛亮广博而精深的才学。为达到吴蜀联合抗魏,诸葛亮以吊丧为由孤身前往东吴,而东吴的各名士对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根本不放在眼里,在交谈中专挑诸葛亮的难,而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才能与东吴名士大战一场,最后东吴名士各个都拜倒在了诸葛亮的口舌之下。还有,“赤壁之战”前,周瑜为害诸葛亮,便限他三天造十万枚箭,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但诸葛亮偏偏想到了“草船射箭”,到期时得了十万余枝箭,这与他能识天文,预知有大雾分不开的。总之,《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怀有大才,并且这是他拥用智慧和傲世的资本。

其次,诸葛亮智慧过人,无所能比,诸葛亮就是凭借他智慧过人的优势,在他一生的指挥作战中几乎百战百胜,为刘备创了基业。

对于诸葛亮的智,小说描述得可谓淋漓尽致,最先体现诸葛亮智慧,也是诸葛亮帮助刘备成就大业的关键的,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隐居南阳,而对于天下事却能了如指掌。他对当时的天下形势向刘备作出分析,预测和决策,并以此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方针,扭转危机,由弱变强,与魏吴分庭抗礼终成三分天下。诸葛亮“隆中对”的种种预测也都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自己的智慧考虑,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诸葛亮在隆中分析天下形式后,便出山效忠刘备,在他为刘备争天下的过程中,体现其超凡的智慧。从“博望 城火攻李典”,“火烧新野拒曹军”,到“智激周瑜”,“智处华容”,“智取汉中”再到稳定汉中,出师南征和两次出师伐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南征中“七擒孟获”和第二次北伐“造木流马”更是其智慧最集中的体现。

徐庶赞叹诸葛亮时说:“此人有经 天纬地之才,出神鬼没守计”,而诸葛亮在今早已成为智慧原化身,聪明的代名词。

第三,诸葛亮不畏权势,有胆识,先主刘备去逝后,诸葛亮便辅佐后主。就在刘备刚去世,后主即位之时,魏国调五路大军来攻汉中,后主及文武百官,无不惊慌,而诸葛亮却托病不出朝。百官来临相府,他都不愿出,直至后主亲往,他才讲了自己的退兵之策,这难说他是高慢 。在我看来,这是他冒极大的危险向后主表示:自己是国父,凡事不能都召唤了事,要像先主当年一样不拘下士。如果说以上体现诸葛亮不畏强权,那么他敢于让关、张、赵等立军今状去取城,就体验他的胆识。

第四,诸葛亮清淡傲世,胸容天下,气吞山河。诸葛亮隐居南阳时,的确显出一幅傲世的态度,他曾为自己写诗“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得天时”……,而且当刘备第三次来顾草庐时,他却高卧不起,总带有几分傲气,这或许是隐士特有的气势。

诸葛亮一生从未有过享受荣华富贵之时,永远是保持那种飘然清淡的神仙之气。“清静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一句诗就挂在他的大门之上,可见其清淡之气。除此之外,诸葛亮气量很大,体现天当他初出草庐用兵时,关、张对他不信任,而他毫无在乎,最后以事实来服关、张两将。

第五,诸葛亮忠心耿耿,乃是一代忠臣也。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自他答应刘备为他将效力刘之日起,他就一直是为蜀国效力,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之下,他的忠心永远稳如泰山,不可动摇。第四十四回中,周瑜请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劝他归顺乐吴,总比屈身子刘备之下强。不料,诸葛亮心已铁心跟刘备。他反倒说:“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义也。弟与兄皆汉人。今刘皇叔乃汉室之胃,兄若能去东吴,而弟……倒不如兄与弟共效忠刘皇叔。”诸葛瑾见如此,只得辞去。

诸葛亮的忠耿集中表现在辅佐后主上。先主一去,后主登基,而后主毫无一点治国之能,整个蜀国的社稷都压在诸葛亮的身上,而他也无怨无悔。为恢复中原,他两次上表后主,决心出师伐魏,其言可谓感人肺腑。正如后人所言:“读完《出师表》不哭者不是忠臣也!”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赞叹其功业时也透出几分感慨和叹惜。他前半生的丰功伟业定会流芳百世,不过他误用马谡以至第一次出师战败,寓居汉中,这也给后人留下深刻的思考。还有当他第二次出师大获全胜时,将星失位,危在旦夕;他想让星延寿,但天意已定,最终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工,英雄泪满襟”。实在令人感叹。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集才、智、胆、忠于一身,是小说中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最后,可引一古风再对诸葛亮做一次总结:

风之为物,生于无形;飘忽不定,无孔不入。或柔入怀,消署送爽;或冷冽劲急,透骨生寒。可高举于天,横空万里;可俯掠于地,细致入微。可掀惊涛以击浪,可助火势以燎原;可送风帆于江海,可挟冰霜于长天。倏然而起,倏然而灭,有鬼神莫测之机。

李鸿章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李鸿章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896年李鸿章访美时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他面庞慈祥,双眼明亮,闪烁睿智,包含幽默。他从不向人提要求,但总能获得满足。他很轻松地与人交谈,不会使人紧张……对妇女礼貌,喜爱儿童。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如邓小平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但李鸿章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为在美华人移民争取权利的机会,在访美结束后,他有意避开了美国西部,而选择了加拿大作为他回国的路线,引起了美国记者的注意,就此事对他采访。李鸿章借机请求美国媒体帮助中国移民:“我期望美国的新闻界能助中国移民一臂之力。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助华人移民一臂之力,以取消排华法案。”
李鸿章为了废除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鸦片贸易还做了许多努力,为此在1894年8月27日会见了世界禁烟联盟执行秘书英国人约瑟弗. G.亚历山大————后鸦片贸易为英国国会议案所禁止。
李鸿章也得到同时代优秀人物的认可,比如(在义和团之乱时)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出面与诸大臣商议对策。北京不保,万一太后与皇帝在战乱中罹难,中央政权面临崩溃,国家将陷入彻底无序的混乱。为免出现这种情况,群臣合议,到时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中国差点驱逐满清,提前共和。
李鸿章重视西方科学,派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这批留学生曾经考入耶鲁等名校,詹天佑就是这批留学生的代表。此外,中国的电报业也是由这批学生开拓的。李鸿章积极学习新鲜事物,一次问一个留洋生什么是“抛物线”,小伙子解释了半天,李仍一头雾水。小伙子急了:“撒尿就是抛物线!”李恍然大悟。
即使是在生前大部分时间极力否定“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存在的美国哈佛汉学家费正清老先生在晚年也总算是良心发现,说了些公道话:“列强未能‘分裂中国’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善于巧妙地利用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 。”而且这个避免八国联军肢解中国的人物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责,但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个人。因为工业化的日本和农业化的中国作战,胜负在战争前已经决定了。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对他咒骂痛斥之时,确实“不可不深自反也”,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长了些, 你酌情删减吧


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人士有哪些
李大钊、闻一多、朱自清、刘胡兰、钱学森、毛泽东、焦裕禄、鲁迅、左宗堂、江姐、徐悲鸿、王冕、史可法、石曼卿 、庄子、张良、陆游、于谦、文天祥、谭嗣同等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京早稻田 大学,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

伟人都是令人敬佩尊重的,中国近代史中有哪些伟人?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

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有哪些
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列举如下:1.洪秀全——“天国”的实验与失败 一位名叫洪秀全的落第书生在广州街头获得了一本传教士的布道读物《劝世良言》。正是这基督教的通俗册子,不仅改变了一个书生的命运,而且改变了大清帝国的发展走向,加速了它的崩溃与灭亡,甚至差点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2.曾国藩...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随便一个人,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关天培 他是爱国将领,骁勇善战,是为深具民族气节的一代名将。大公无私,一身正气,是人民爱戴的好将领.左宗棠 他是中国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他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却...

中国近代史上的文人
3、沈从文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4、张爱玲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

列举中国近代史上30历史人物主要事迹,影响或贡献
1、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成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2、李鸿章等人兴洋务...

求一篇近代历史人物点评,3000字以下
该书一出,受到社会各界充分重视,湖广总督张之洞十分赞赏,梁启超把它列入《西学书目表》,宋恕则写文加以评论,到解放后仍被选录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之中。1895年,陈虬与陈黻宸一起上京会试全力参与“公车上书”活动,是这次活动的中坚人物之一。康有为对他很器重。1898年在北京参加京城...

中国近代史,评析历史人物,例如毛泽东,孙中山,1500字左右
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 7 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

中国近代史10个著名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
1、林则徐 ——虎门销烟 2、左宗棠—— 收复新疆 3、邓世昌 ——甲午中日战争 4、孙中山 ——辛亥革命 5、奕忻—— 洋务运动 6、梁启超 ——戊戌变法 7、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8、毛泽东—— 遵义会议 9、邓小平—— 挺进大别山 10、张学良 ——西安事变 就近代的中国而言,历史的逻辑是这样...

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人物有哪些?
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辛亥革命:孙中山。反动派:慈禧,袁世凯。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文学:王国维,徐志摩,鲁迅,巴金,郭沫若,矛盾,冰心,老舍,曹禺。

鹤城区17648184980: 求一片中国近代史的论文 1500 - 2000字 人物 等等都行 谢谢 -
余阁和雪: 孙中山 事迹 1866 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 1872 孙中山入村塾启蒙 1879 孙中山赴檀香山,就读于意奥兰尼书院,习英文 1883 改入奥阿厚学院 1884 娶...

鹤城区17648184980: 有关近代历史人物的论文怎么写 要1500字的
余阁和雪: 恩,具体怎么写这个还是你自己想的,1500字的论文看来你是高中生吧,那就不用太深入的也可以吧.首先明确近代史的范围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如果是写论文的话那就写点有争议的人物比较吸引老师的眼球,推荐你写梁启超,洪秀全,曾国藩或者蒋介石都比较好写

鹤城区17648184980: 中国近现代史上知名的历史人物写一篇人物评论---2500字 -
余阁和雪:[答案] 可以写李鸿章,鲁迅等等的人物,近现代史的划分,你应该知道吧,就是1840年以后的,你都可以写的,像这种评论在网上有很多的,就是看你需要什么角度的了,建议写一个你比较熟悉的,也有方向可以写的

鹤城区17648184980: 1840到1949年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评论的论文 -
余阁和雪: 珍珠港事件 美国向日本宣战 盟军诺曼底登陆 二战结束 新中国成立

鹤城区17648184980: 选择中国近代史前(1840 - 1919年)的历史人物,选择中国近代史前(1840 - 1919年)你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简述其历史贡献,并作出简要的评价.要求... -
余阁和雪:[答案] 林则徐(1785-1850) 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等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 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生平 青少年 林则徐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

鹤城区17648184980: 求一篇关于我所敬佩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蔡元培的文章,500字左右.要突出蔡元培所令人敬佩之处. -
余阁和雪:[答案]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 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鹤城区17648184980: 评论一个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历史人物学后感,1500字 -
余阁和雪: 真实的甲午大海战已经远去,成为了一段屈辱的历史.冯小宁自编自导了一部电影《甲午大海战》,生动形象的再现了当年那些屈辱的经历.它告诉我们——勿忘国耻.影片追溯到了郑世昌小时候,在李鸿章的努力下,清政府建立了船政学堂...

鹤城区17648184980: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 -
余阁和雪:[答案] 陈独秀而且当时相当多数国际国内共产党人都低估了农民运动),而主张以国民会议为中心,主张从民权民主斗争开始重新聚集力量.1929年11月,陈独秀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12月,与彭述之等81人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