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的关系?谢谢大家了,最好详细点

作者&投稿:谏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与文化的关系?谢谢大家了,最好详细点~

文学
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一)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中外古代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将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二)孔门四科之一。 《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邢炳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亦指教贵族子弟的学科。《宋书·雷次宗传》:“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

(三)指辞章修养。 元结《大唐中兴颂序》:“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

(四)官名。 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荐者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太子及诸王以下亦置“文学”。明清废。

(五)期刊。 ①左联机关刊物之一。1932年4月25日在上海创刊。半月刊。刊有冯雪峰、瞿秋白关于大众文学的文章。仅出一期,即被国民党政府查禁。②文学刊物。1933年7月在上海创刊。月刊。郑振铎、傅东华、王统照先后任主编。发表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是30年代影响较大的文学刊物。1937年11月出至第九卷第四期停刊,共出五十二期。

文化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关于文化的分类 H. H. Stern(1992:208)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Hammerly(1982)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它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艺术和文学成就,它是传统的文化概念。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有些人类学家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高级文化(high culture),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 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指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 深层文化(deep culture),主要指价值观的美丑定义,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 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均植根于深层文化,而深层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众文化中,以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学主题反映在高级文化中


满意请采纳

从其中可以看出,他用文学的角度去观察历史,以一种人文关怀着现代社会

  文学
  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一)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中外古代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将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二)孔门四科之一。 《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邢炳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亦指教贵族子弟的学科。《宋书·雷次宗传》:“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

  (三)指辞章修养。 元结《大唐中兴颂序》:“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

  (四)官名。 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荐者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太子及诸王以下亦置“文学”。明清废。

  (五)期刊。 ①左联机关刊物之一。1932年4月25日在上海创刊。半月刊。刊有冯雪峰、瞿秋白关于大众文学的文章。仅出一期,即被国民党政府查禁。②文学刊物。1933年7月在上海创刊。月刊。郑振铎、傅东华、王统照先后任主编。发表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是30年代影响较大的文学刊物。1937年11月出至第九卷第四期停刊,共出五十二期。

  文化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关于文化的分类 H. H. Stern(1992:208)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Hammerly(1982)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它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艺术和文学成就,它是传统的文化概念。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有些人类学家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高级文化(high culture),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 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指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 深层文化(deep culture),主要指价值观的美丑定义,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 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均植根于深层文化,而深层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众文化中,以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学主题反映在高级文化中。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差异之大,足以说明界定“文化”概念的难度。

  <原文> 什么是文化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文化的概念.

  定义:文化的定义很多,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都下过定义,曾作过统计:自1871——1951年80年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条之多,人类学的鼻祖泰勒是现代第一个界定文化的学者,

  他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

  此意义是否合理:W.H.Kelley对它提出了以下的批评:

  (1)定义的方式有毛病,这种方式永远不能将概念所包含的全部内容都罗列出来,"其他"虽可概括未罗列出的东西,但如果没有别罗列出来,就容易被人忽略.

  例:定义中没有列出"语言",而语言是文化中重要的部分.

  (2)整体一词不合适,文化的组成部分之间是有矛盾的,强调整体就只突出了和谐.

  (3)人类创造出的文化,不一定是为了改善生活,也有破坏的一面,例:核武器.

  这种批评是否合适

  (1)如果把语言包括进去,该定义己列出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整体一词并不排除矛盾,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总体.

  (3)人类创造的文化是有破坏的一面,但不要初衷,是意愿与实际的偏差,文化的创造本来是为了适应和改善生活,但结果相反,因此,张凡月先生认为,如果加上语言,此概念是可以的.

  美国社会学家David popenoe 则从抽象的定义角度对文化作了如下的定义:一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就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人们通过观查和接受其他成员的教育万而学到其所在社会的文化.此定义的前两句概括了泰勒的第一句,文化对于人类来说,就象是本能对于动物一样,都是行为的指南.

  Robin FOX更进一步指出:文化和本能的性质相通:

  (1)二者都为某一种族成没员所共有.

  (2) 大部分文化行为也象本能一样,是潜意识的,不必通过思考而才学到.将它的刺激就能引起特定的反应.

  因为:个人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在不知不觉间将社会现存的生活方式及习惯保存入脑,形成文化密码,由于这些离子的作用人就可以不经过大脑而得出种种行动,这一点上,与动物受到体能的支配一样.

  (3)后天学习而得.

  二,文化的构成及社会化.

  1,文化的构成.

  DAvid总结文化的要素主要为3个:

  符号,定义和价值观,这些是用于解释现实和确定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标准:包括语言和符号.

  (2) 规范准则:对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应该怎样思想,感觉和行动作出的解释,包括习俗,道德,宗教和法律.

  (3) 物质文化——实际的和艺术的人造物体,它反映了非物质文化的意义,包括:机器,工具,衣服,房屋等等.

  2,文化的演化.(先讨论)

  (1) 文化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使人类能根据它的有利条件来改变环境,以及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条件,在产生文化以前,人类只能通过生物进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文化使人的适应过程加快了许多.

  例:当一种猎物灭绝后,猎手猎另一种动物的战术又会产生.

  (2) 文化促进了人体生物进化.

  例:人脑越来越发达,人手越来越灵活.

  (3)文化本身成为人类环境中的一种力量,它无论是范围上,影响上都变得和环境一样重要,而且自己也处于动态进化过程中.

  在游牧——定居——小城镇——城市——国家——全球化经济这一发展历史中,文化贯穿其中:衣服,房屋,工具,商品,技术.

  第二节 符号与语言

  一,符号.文化的存在依赖了人们创造和运用符号的能力.

  1,什么是符号 指能有意义地表达某种事物的任何东西.

  例:字,数字,一把斧头和镰刀

  2,符号的功能

  (1)传递和保存复杂的信息.

  (2) 借助符号人类可以创造文化和学习文化.

  (3)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 如:上帝,正义,爱国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诸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许思园:《论中国文化二题》,《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杨宪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载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3)求实精神。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4)应变精神。(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求索》1987年第四期。)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见庞朴:《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1986年1月6日。)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摘编)

  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在考古学上则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有时文化也指文明。

  虽然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已经形成的第一次分工,产生了农业民族和畜牧民族,但早期文化都是在农业民族中产生的,因为畜牧民族要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不容易产生大规模的聚居,对文字没有迫切的需要;而农业民族容易形成大部落,兴修水利需要大量协同工作的人群,所以最早的大国家和奴隶制都产生于农业民族。有了大国家和奴隶制才能产生大批聚集的有闲阶级,他们发明了文字,促使形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类第二次分工。从而产生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指所有人类的活动,都可以叫作文化)。

  目录 [隐藏]
  1 文化的概念
  2 对文化的一些观点
  3 文化的特点
  4 文化的分类
  5 参看

  [编辑] 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文化概念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此后,文化的定义层出不穷,克莱德·克拉克洪在1950年代末期搜集了100多个文化的定义。

  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意即文化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和/或文字;“教化”是这个词的真正重心所在:作为名词的“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同时这一规范在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对象化成果中得到体现),作为动词的“教化”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

  [编辑] 对文化的一些观点
  不同的学科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

  从哲学角度解释文化,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由于哲学的时代和地域性从而决定了文化的不同风格。一般来说,哲学思想的变革引起社会制度的变化,与之伴随的有对旧文化的镇压和新文化的兴起。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们存在于自然中,同时也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时间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会、国家和民族(家族)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的另一个重要平台;文化是指人们在这种存在过程中的言说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为方式、意识或认知方式。文化不仅用于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为,文化特别包括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的心灵意识和感知方式。一个人在回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时的一种自我的对话、观察的方式。

  文化的核心是其符号系统,如文字。各文字体系有相应的认知心理。

  [编辑] 文化的特点
  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才能了解文化的特点。

  首先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文化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没有社会就不会有文化,但是也存在没有文化的社会。在同一社会内部,文化也具有不一致性。例如,在任何社会中,男性的文化和女性的文化就有不同。此外,不同的年龄、职业、阶级等之间也存在着亚文化的差异。

  文化是学习得来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天生具有的。生理的满足方式是由文化决定的,每种文化决定这些需求如何得到满足。从这一角度看,非人的灵长目动物也有各种文化行为的能力,但是这些文化行为只是单向的文化表现如吃白蚁的方式警戒的呼喊声等。这和人类社会中庞大复杂的文化象征体系相比较仅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参考:濡化

  文化的基础是象征。这些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和文字,但也包含其他表现方式如图像(如图腾旗帜)肢体动作(如握手 吐舌)行为解读(送礼)等我们几乎可以说整个文化体系是透过庞大无比的象征体系深植在人类的思维之中而人们也透过这套象征符号体系理解解读呈现在眼前的中种种事物。因此如何解读各种象征在该文化的实质意义便成为人类学和语言学等社会学科诠释人类心智的重要方式之一

  此外,文化作为相互关系的整体而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编辑] 文化的分类
  史前文化
  古代文化
  黄河流域文化
  尼罗河流域文化
  两河流域文化
  印度河流域文化
  中古文化
  古希腊、罗马文化
  古波斯文化
  古印度文化
  古代中国文化
  中世纪文化
  基督教文化
  伊斯兰文化
  印度文化
  儒家文化
  近代文化
  帝国主义文化
  殖民地文化
  现代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资本主义文化
  第三世界文化
  后现代文化
  发达国家文化
  发展中国家文化
  最不发达国家文化
  未来文化


语文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它既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语文教学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要求。语文教学就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一般来说,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多持此类文化界说。与广义“文化”相对的,...

国学和传统文化有什么区别吗?
也正因为这样,致是国学与传统文化有相同又有不同。从相同方面来看,两者都是中国历史上承传下来的文化。从不同方面来看,传统文化是文化,而国学是学术。学国学推荐秦汉胡同,秦汉胡同于2002年开始创业。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崇高使命,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传播发展和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

科学,文化,学问,知识,学术的区别与联系?
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从事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常被称呼为学术界或学府.(来自维基)学问指系统的知识,也泛指知识.人们也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1学习和询问(知识、技能等),2知识,3、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 4、道理;水平.(来自百度) 1 从以上资料可见,虽然学术和学问都指系统的...

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
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儒学中的体现1、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科学与文化的内涵
我认为应该是文化包括了科学。科学是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道教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教内丹学与中国文化关系析略* 道教内丹学是道教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山少内丹学流派众多,阐述内丹学的丹经浩翰、... ...如果对内丹学缺乏足够的研究和认识,那么对道教发展史、道教神仙信仰、道教清规戒律、道教伦理道德、道教方术等各方而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变...

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论述如下:1、学前教育与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认识到这种关系,才能在学前教育中更好地融入文化元素,培养出既有知识技能,又有文化自信的下一代。2、文化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有的...

道教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教内丹学与中国文化关系析略* 道教内丹学是道教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 山少内丹学流派众多,阐述内丹学的丹经浩翰、 隐语复杂目_带有相当程度的神秘和迷信色彩,所 以很长时期内中国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少之又少, 一度几乎成为禁区。这种情况直到Zo世纪so年 代末以后才有所改变。然!fu,迄今为止,道教内 丹学的研...

语言教学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语言如果要超越时空,就需要借助于文字。从现象上看,似乎是文字充当着最重要的载体,但是,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的负载功能,是靠它与语言的特殊关系而存在的。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组成。负载文化的任务主要是由词汇,特别是实词词汇承担。语音和语法是超时代的。有...

镶黄旗19813187483: 文学与文化的关系?谢谢大家了,最好详细点 -
滑儿利比: 文学和文化应用的范围不同,比如:你可以说某某人没有文化,而不能说某某人没有文学;你可以说某某人是文学家,而不能说某某人是文化家.然而二者都和生活息息相关,要是能分清场合使用,何必深究其区别呢?

镶黄旗19813187483: 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
滑儿利比: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

镶黄旗19813187483: 在文学人类学的视野中,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
滑儿利比: 文学和文化不一样啦!文化要更广泛一些,和文化遗产所描述的差不多,而文学更好理解,就单指语文这一方面了.

镶黄旗19813187483: 分析一部文学作品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区别是什么. -
滑儿利比: 楼上已经回答的很好了,简单一点就是,文学就是通过学习得到的东西,而文化却是一种底蕴,一种经过沉淀而来的. 比如一部作品《红高粱》,莫言的书.其文学意义是他的语言表达、阐述意义、创作经历等,而文化就是整个作品对社会的感想,对人生的感悟,符合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等.

镶黄旗19813187483: 说说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关系 -
滑儿利比: 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镶黄旗19813187483: 文学和科学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
滑儿利比: 文学是文化的一个分支,而科学文化也是文化的另一种分类方式中的分支,科学文化中的科学文学就是科技文,文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他们有包含而且不存在谁包含谁的问题

镶黄旗19813187483: 文化,思想和文学是什么关系 -
滑儿利比: 只是拙见:文化包括思想,文学,民生各种方面,是一个很大的范畴 文学是众多思想加以文字加工表达的思想主张 思想是所有主观产物的源泉,或者说精华

镶黄旗19813187483: 简述文学风格与文化的关系 -
滑儿利比: 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风格的统一性表现在作品内容方面: a. 作家选择题材的一贯性 b. 感情传达的

镶黄旗19813187483: 中国文化的概念是否存在?汉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区别在哪里?汉文学等同于汉字文学么? -
滑儿利比: 当然存在!中国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汉文学广义上等于中国文学,但从您的提问可以看出是在说狭义上的汉文学,时至今日中华民族已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单单是指汉.所以汉文学代指中国文学.汉字文学与汉文学不能等同!

镶黄旗19813187483: 文学与文章的关系 -
滑儿利比: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借助各种修辞以及表现手法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或者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