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民间工艺品都有哪些

作者&投稿:氐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独龙族的风俗文化~

独龙族过去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信鬼。认为风、雨、电、雷、高山、大水、巨石、怪树皆有鬼。鬼会降祸于人,因此人们为了祈福免灾,便不惜花费大量牲畜粮食来祭鬼。独龙族祭鬼由巫师进行,巫师有两种,一种称为“纳木萨”,主持祭祀、打卦,另一种称为“夺木萨”,专门从事驱鬼,“纳木萨”的地位较高。独龙族唯一的节日是过年,时在农历腊月,没有固定的日期,节日的长短视食物的多少而定,该节日名称为“卡雀哇”节。独龙族的传统节日——独龙年独龙族人叫“卡雀哇”。是独龙族一年里唯一的节日。他们以十二月二十九日为除夕,三十日为新年之首。相传很久以前,独龙江畔生活着兄弟二人。他们自幼失去父母,以深山老林为家,以弩射猎,苦度光阴。一天,兄弟俩身背长刀,手执硬弩,来到担打力卡雪山上的必拉桶打猎。这天天空乌云密布,禽兽不出巢穴。待到午后,才见到一只瘦小的岩羊。兄弟二人,分头包抄。哥哥迷失了方向,撵进了一个群峰竞秀,危岩兀立的高山深谷。当夜幕笼罩山峦时,弟弟到事先约好的地方等候。可是,等呀等,一弯月亮挂上了高黎贡山的山尖,也不见哥哥的踪影,弟弟带着一颗焦虑的心,钻进深山峡谷,去找自己唯一的亲人。不知翻过多少个山头,穿过多少条急流深涧,整整找了九年零十一个月又二十九天。就在十二月三十日这天,哥哥突然回来了。兄弟俩见面,悲喜交集,哥哥悲切地对弟弟说:“我的好弟弟,不是哥哥忍心把你丢下,自从我们弟兄失散,我被一个恶魔困在龙潭虎穴。恶魔见你寻找哥哥心切,自今天开始,让我每年十二月三十日回来与你见面。”哥哥接着说,“我们相会的这一天就是岁尾年首,就把它称作过年吧。”弟弟为了庆贺弟兄散失后的团聚,特地为哥哥准备了用各种珍禽异兽做成的菜肴和用各种谷物做成的米饭。吃罢晚饭,弟弟为能与哥哥相会激动万分,敲起锘锣,燃起火把,请出山寨里的父老兄弟,把这个喜讯告诉大家,让哥哥和乡亲们一起欢歌乐舞。从此,兄弟相会这一日就成为独龙族人的独龙年。节日里,每个氏族和部落都要集体猎取野物;杀猪羊,猎物分给各家各户。部落主妇则将年食分送给每个家庭。他们称为“分食”。过去,在除夕就餐时必须等部落的每一个成员到齐,缺少一人,则不开锅。岁首清晨,曙光初照,山寨里就响起了锘锣。迎接新的一年的来到。早餐过后,人们随着锘锣的敲响,不约而同地来到山寨的旷地,用古朴的习俗,欢庆新年。人们不分年岁、性别、家庭,大家手牵着手,跳起本民族的传统舞蹈。长老们用编制精巧的独龙藤器,盛着可口的菜肴,以传统的方式给每个人分食。一时间,歌唱声、欢呼声、舞步声交织在一起。 无论饮酒、吃饭和吃肉,独龙族家庭内部都由主妇分食。客人来临也平均分给一份。入夜后男子在火塘边喝酒念祝词,然后将酒碗抛在火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兆。独龙族非常好客,如遇猎获野兽或某家杀猪宰牛,便形成一种远亲近邻共聚盛餐的宴会。此外,独龙族还有招待素不相识过路人的习俗,对过路和投宿的客人,只要来到家中都热情款待。认为有饭不给客人吃,天黑不留客人住,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他们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传统习尚,视偷盗为最可耻的行径。在独龙族进行一些原始的祭祀活动时,游客不能参观祭祀活动。木刻“请柬”在每年的冬月或腊月,独龙族要过唯一的传统节日,独龙族语叫“卡雀哇”,是独龙族的年节。节日的长短主要看食物的准备情况而定,一般是两三天或四五天。节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日期,各家各族自由选择好吉日,就开始过年。独龙族居住在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雪山之间的独龙江流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选定过年的吉日后,各家都邀请亲友一起来过年。他们在特制的木条上刻上缺口,这就是“请柬”,派人送往邀请的村寨。木条上刻了几个缺口,就表示再过几天后要举行仪式,庆祝年节。接到木刻“请柬”的人,要带上各种食物,前往致意祝贺。宾主相见,要共同饮一筒水酒,相互对歌。晚上,全村的人都陪着客人欢聚一处,围着篝火,一面品尝食物,一面看青年男女跳“锅庄舞”,共同庆贺一年一度的丰收。男子一边祝词,一边喝酒,喝完酒就把酒碗抛入悬挂在火塘上空的竹架以卜祸福,碗口朝上为吉兆。黥面遗俗--远去的黥面遗俗文身,古代称“雕题”、“黥肌”、“黥面”、“绣脚”、“绣面”、“刺墨”、“扎青”等。是用刺、针、刀等尖状锐器在皮肤上刻刺花纹或符号,渗入颜色,使之保存终生,永不褪落的身体装饰方法。它的起源很早,是由原始人在肤体上绘画以为装饰或进行宗教活动的习俗发展而来的。曾广泛流行于亚洲东南部、大洋洲、中南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原始民族中。至今,这些地区的不少土著民族仍把它视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装饰,举族挚爱不辍。中国的东南、西南地区,古代文身之风也很盛行。直到近现代,在黎、傣、布朗、德昂、独龙、基诺、佤、怒、景颇、珞巴、高山等民族中,这种习俗还残留有一定的遗迹。独龙族妇女文身的部位主要侧重于脸部,因此常称之为“画脸”、“文面”。每当少女长到十二三岁时,便要文面,以象征成年。施文时,由老年有经验的妇女先用竹签蘸锅烟水在少女脸上画出图案,然后用小木棍敲击荆棘的硬刺或带针的木棍,使之依图案刺破皮肉,再将锅底灰或草汁揉入伤口,脱痂后即成青蓝色纹样。纹样大致可分两种:独龙河中上游地区,多自眉心至鼻梁文刺相连的菱形纹五六个,然后以嘴为中心,向鼻翼的两侧展开,继续刺联缀的小菱纹,经双颊至下颌处汇合,组成一方圈,方圈内竖刺条纹,方圈以上至眼睛的部位横刺点状纹。整个图案就像展翅欲飞的蝴蝶。独龙河下游地区比较简单,一般只在下颌处文二三行竖条纹。其他部位不文。据史籍记载和民间的传说,独龙族妇女纹面习俗的由来,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近两三百年来,藏族土司和傈僳族奴隶主的势力不断深入独龙族地区,对独龙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特别是藏族察瓦龙土司,每年都要向独龙族人民强收名目繁多的贡赋,甚至连嘴、耳、鼻、头发都要征税。如缴纳不起,便强掳妇女到藏族地区为奴。特别是年轻、漂亮的独龙族妇女,常常面临着被掳走他乡的危险。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独龙族妇女为了免遭掳掠,逃避土司的蹂躏与践踏,只好采取一种消极的自救办法:用锅烟子涂抹脸颊,甚至宁愿忍痛把自己的脸染刻成永远洗不掉的“黛墨青纹”,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使生人望而生畏,不敢近前。久而久之,形成了纹面的习俗,并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所以,纹面在历史上是独龙族妇女反抗民族压迫、求得人身安全的一种消极斗争形式。刻木结绳独龙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新中国成立以前,一直靠刻木记事或传达信息,用结绳来计算时间。独龙族的刻木记事使用广泛。刻有各种符号的木刻起着与普通文字、文书相同的作用。可记载和传达土司的命令、民间债务、聘礼清单等。政府(土司)所发的木刻较大,形如木剑,宽20厘米左右,长约七八十厘米。中间略厚,两侧扁平,顶端呈斜尖状,下端有把。不同的内容要刻不同的缺口或线段、图形等。如用于传达土司征税派款的木刻,左上边刻一个大缺口,下刻几个小缺口,就表示要来一个大管事,几个随从。右边刻一个大缺口,两个小缺口,则表示要求来一个头人、两个百姓迎接。木刻下面有时还附带箭头、辣子、鸡毛等不同的物件,,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箭头表示很快抵达,辣子表示如不服从必严厉制裁,鸡毛表示迅速传递等。这种木刻一般都由持送木刻的人边送边作解释。民间使用的木刻较小。常用于记载债务和财礼等事项。如某家祭鬼无牛,从亲友家借牛时,须测量和记下牛的大小。具体方法是:先用一竹篾量一下牛的胸围,然后用拳头测量竹篾的长度,并将拳头数对应地刻在一块木片的两边。最后将木片从中间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还牛时如法测量,出现差额用粮食找齐,多退少补。然后将木刻投入火中焚毁,绝无纷争。结绳计时使用也很广泛。它是指用一根细麻绳打结计时,每一个结代表一天。如外出办事,走一天打一个结。回来时则一天解一个结,这样能准确计算日期和行程。一年一度的年节,是独龙族人民最欢乐的时刻。但因没有固定的日期,所以每年都需临时约定。约定的办法也多靠结绳来完成。如决定10天以后过节,便准备若干条打有10个结的绳子,送给亲友,过一天解一个。待最后一个结解完,便表示节日来临,大家杀猪宰牛,载歌载舞,欢度新年。民风淳朴独龙族地区民风纯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古风至今犹存。不论何人,路上拾到东西,绝不会据为己有。或就地等候失主回来寻找,或设法打探失主去向,尽量及早物归原主。人们远路出门,常将随身携带的粮食分成若干份,沿途挂于树上或放于岩洞等处,留待回程时食用。过路人无论怎样饥饿,也绝不会擅自取食。即使衣服等物品,也可随时随地放于路边,只要上压一块石头,就表明是有主之物,别人是不会拾取的。独龙人路不拾遗,更从不偷窃。他们的粮仓大都建于房后,甚至离家较远的山上或地边。仓门上只横插竹条或木棍,从无被盗之虞。即使离家外出,房门也是如此简单处置,绝不会有人私自进入的。独龙族的传统美德还表现于其他许多方面。如一家有事全村帮的团结互助的美德;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的美德;礼貌待人、热情好客的美德,等等。食俗独龙族喜爱饮水酒、喝茶、抽旱烟。独龙人酿酒的方法奇特。在地上挖一个土窖,四面用芭蕉叶围住,把煮熟的玉米或米饭拌好酒曲,放进窖里,盖上一层芭蕉叶,用泥土封口,在上面烧火加温,三五天后,将土坑钻一个小洞,如有浓烈的酒气,便酿造成功了,扒开封口泥口,把玉米或米饭掏出,放在盆里揉搓捣烂,滤出的汁液,就是食用酒。无论饮酒、吃饭和吃肉,独龙族家庭内部都由主妇分食。客人来也平均分一份。一般每个家庭都有数个火塘,每个子女结婚后便增加一个火塘,做饭由各个火塘轮流承担。独龙族民间互相邀请方式十分独特,通常都是用一块木片做为邀请对方的请柬,把木片送到要邀请的客人家,在木片上刻有几道缺口就表示几天后举行宴请仪式。被邀请的客人要携带各种食品以表示答谢。客人进入寨门后,要先与主人共饮一筒酒,然后落座聚餐,并观赏歌舞。入夜后男子在火塘边喝酒念祝词,然后将酒碗在火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兆。独龙族性情淳厚,即使路上相逢,也要置酒相待,认为有饭不给客人吃,天黑不留客人住,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民族婚俗独龙族行族外婚,为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恋爱自由,独龙族青年男女相爱之后,便会相互赠定情物。姑娘送给小伙子一床自己精心编织的独龙毯,小伙子送给姑娘一把锄头或自己编的背篓。到了提亲的时候,小伙子会请一个能说会道的男子去女方说婚。说婚人去时要提上一个茶壶,背囊中带上茶叶、香烟和茶缸。到姑娘家,不管对方态度如何,说婚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茶壶灌满水,自己走到火塘将火烧得大大的,放上茶壶。然后从背囊中取出茶叶和茶缸,到姑娘家的碗柜中拿出碗来,做好泡茶准备。姑娘家的人不管同意与否,都只能围在火塘边等候。水一开,说婚人立即在茶缸中泡好茶,再倒入碗中。按顺序先敬姑娘父母,然后是姑娘的兄弟姐妹,最后是姑娘自己。接下来,就开始说婚事,说的无非是小伙子如何好,家中人如何喜欢姑娘等。说到一定时候,姑娘家的人虽没有说什么,但只有姑娘的父亲或母亲将茶一饮而尽了,姑娘和其他人也跟着将茶喝了,这门亲事就算成了。如果说到深夜,茶水还是没人喝,那第二天晚上再来。如果接连三个晚上仍是没人喝茶,说明姑娘家不同意婚事。如果还想说,需要等到来年再来。独龙族的婚礼比较简单,在仪式上,男女双方的父母要向大家介绍自己儿子女儿的情况,勉励新人要相互关心,将来一方的手、脚断了或是眼睛瞎了也不能分离。然后一对新人喝同心酒,大家跳起独龙舞,便算仪式结束。独龙族的婚礼禁忌:1、严格恪守族外婚制,禁族内婚。旧时,各家族之间还有固定的婚姻集团。2、定亲或迎娶忌无彩礼。3、忌离婚。若妻弃夫,家中尚有妹,则由妻妹来抵,否则要退全部彩礼。若夫弃妻,妻家可少退或不退彩礼。4、禁与藏族通婚。旧时,独龙族禁与藏族通婚,但现已改变。以前,独龙族的婚姻状态较复杂,几乎包含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婚姻形态。解放后,人民政府帮助独龙族人民发展生产,进行经济建设,改善交通,开辟邮电,把文化、教育、医疗送到独龙河谷,从根本上改变了独龙族聚居区的面貌。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婚姻法在独龙族地区逐步地得到了贯彻,旧的婚俗有了很大改变。一夫一妻制已经确立,妻姊妹婚,夫兄弟婚,非等辈婚,以及固定的家族外婚制,已经基本废弃,买卖婚姻的情况也比较少了。 剽牛祭天独龙族人民为庆贺丰年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一般为每年秋季择日举行,最主要的也是规模最大的是年节“卡雀哇”上的仪式。剽牛祭祀仪式由巫师主持。仪式开始,用于祭祀、身披独龙毯的牛被牵入场内,拴于一根粗大的木桩上。人们以牛为中心,自动围成圆圈,敲起铓锣,挥刀弄矛,舞蹈跳跃。待其它祭品摆好,主祭人点燃松明和青松毛,口中念念有词,向格蒙祷告,祈求他保佑人畜平安,诸事顺利,使祭祀典礼进入高潮。接着巫师用锋利的竹矛向牛的腋下猛刺过去,牛被剽倒至死。然后大家煮肉分食。巫师还要身背牛头,率众围绕“祭牛”跳舞。此时,过年的气氛达到最高潮。大家边饮酒吃肉,边载歌载舞,独龙江畔,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最后,所有参加剽牛仪式的人都平均分得一份牛肉,大家喝酒聚餐,共庆佳年,并祈愿来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通常为期二天或四、五天。年节期间最隆重的祭祀活动是“剽牛祭天”。剽牛时先由年节主持人将牛拴在木桩上,然后由年轻女子在牛背上披盖麻布毯,给牛角是挂珠链,摆好祭品后,点燃松明和松树毛(松叶),最后由一名父母双全的青年男子,用锋利的竹矛将牛刺死,然后就地将牛肉切割,当即用大锅煮食。节日期间所有的独龙族都要以家族为单位,互相问候,共同祝贺。独龙族民间互相邀请的方式十分独特,通常都是用一块木片做为邀请对方的请柬,届时要把木片送到要邀请的客人家,在木片上刻有几道缺口就表示几天后举行宴请仪式。被邀请的客人要携带各种食品以表示答谢。客人进入寨门后,要先与主人共饮一筒酒,然后落座聚餐,并观赏歌舞助兴。入夜后男子在火塘边喝酒念祝词,然后将酒碗抛在广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兆。有的寨子在宴请的第二天,还要举行射猎庆典,并用荞麦面拌蜂蜜捏出各种动物的头,在日出时供奉在屋后的坡地上,然后青壮年射手持弓箭射事先摆好的靶子,最后把用荞面制作的祭品分送给围观的人。婚宴时独龙族多以杀猪、杀鸡置酒待客。婚后每当妇女生一个孩子,女婿都要送岳父一头牛或一件其他东西如铁锅、一把刀等表示感谢。 独龙族性情淳厚,即使路上相逢,也要置酒相待,认为有饭不给客人吃,天黑不留客人住,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凡建屋盖房,婚丧嫁娶,都要主动相助,遇猎物或杀猪宰牛,都要邀请远亲近邻聚餐,并在聚餐结束后主动馈赠礼品。 丧葬习俗独龙族大多实行土葬,死后的当天,村里的人及远近亲戚都要送粮食、酒、鸡等以示哀悼,一般次日送葬,第三天便由死者家属领村人到自家仓库当场开仓煮酒,一起共享。有的还杀猪待客,以示酬谢。届时,家属成员及亲友也送去礼物,这种治丧酒席,通常从下午开始,一直吃到深夜,吃酒中要不断地分给死者一份,同时村中老人也做些食品给死者家送去。 独龙族有自己独特的历算法。独龙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斗争中,根据自然的变迁,从当年大雪封山至次年大雪封山时称为一年,称之为“极友”。又把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时间多少不等的节月。 一月,称“阿猛”,意为过雪月,在这一月里,大家休息,个别户种旱洋芋。 二月,称“阿薄”,意为出草月,山草开始生长,是大量种洋芋的时候。 三月,称“奢久”,意为播种月,开始播种小米、芋头、棉花等作物。 四月,称“昌木蒋”,意为开花月,桃花开,鹤集中鸣叫,播种完毕。 五月,称“阿石”,意为烧火山月,大量烧火山,停止下种。 六月,称“布昂”,意为饥饿月,存粮吃光,荒月,大量采集野粮。 七月,称“阿茸”,意为山草开花月,薅草,采野粮。 八月,称“阿长木”,意为霜降月,山草被冻死,开始收庄稼。 九月,称“单罗”,意为收获月,收获小米、包谷、稗子、荞子。 十月,称“总木甲”,意为降雪月,收获完毕,储粮,山巅降雪。 十一月,称“勒梗”,意为水落月,河水降落,找冬柴,砍苦荞,准备过冬。 十二月,称“得则砍”,意为过年月,又叫“罗奢什腊”,妇女砍活麻、织麻布、跳牛舞。 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开始学习先进历法,学习科学种田历已成为民间农事的参考。独龙人民逐步放弃这种原始的自然历算法,而采用与汉民族相同的历法(夏历),但民间习惯上仍有“播种月”、“收获月”、“过年月”等说法。一般老年人不大习惯用夏历,而仍以自然现象的变化作为进行生产的标志。 民间歌曲独龙语称“门租”,为曲调之意,是各种民间曲调的统称。每一种曲调都可以演唱较为广泛的题材。各种不同的腔调尚未形成较明确的歌种称谓,只能从唱词内容及演唱形式来进行分类。常见的有叙事歌、习俗歌、山歌、情歌、劳动歌、祭祀歌等。独龙族喜歌乐舞,特别善于通过“唱”和“跳”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起房盖屋、欢庆丰收等重要场合都要载歌载舞、唱歌对调。歌谣大多有感而发、简洁明快。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被称为“普”,语言含蓄难懂,讲究字数齐整,上下两句相同而对仗。演唱时融诗歌舞为一体,边跳边唱,踏歌而行。又因具体内容不同而细分为迎新年时唱的“老社普”、过年节时唱的“卡尔江普”、盖新房时唱的“球木普”、办丧事送亡魂“阿细”时唱的“阿细普”等。另一类称为“门竹”,通俗易懂,极具生产生活色彩。两类歌谣都有对唱、合唱和独唱等形式,是独龙族人民生活中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活动。由于环境极为封闭,又远离内地,直到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人们以种植、狩猎和采集为主,身披自己纺线编织的麻布,有少数人则用树叶、兽皮遮盖。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

  【民族习俗】
  无论饮酒、吃饭和吃肉,独龙族家庭内部都由主妇分食。客人来临也平均分给一份。一般每个家庭都有数个火塘,每个子女结婚后便增加一个火塘,做饭由各个火塘轮流承担。
  独龙族民间互相邀请的方式十分独特,通常都是用一块木片做为邀请对方的请柬,届时要把木片送到要邀请的客人家,在木片上刻有几道缺口就表示几天后举行宴请仪式。被邀请的客人要携带各种食品以表示答谢。客人进入寨门后,要先与主人共饮一筒酒,然后落座聚餐,并观赏歌舞助兴。入夜后男子在火塘边喝酒念祝词,然后将酒碗抛在火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兆。
  独龙族非常好客,如遇猎获野兽或某家杀猪宰牛,便形成一种远亲近邻共聚盛餐的宴会。此外,独龙族还有招待素不相识过路人的习俗,对过路和投宿的客人,只要来到家中都热情款待。认为有饭不给客人吃,天黑不留客人住,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他们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传统习尚,视偷盗为最可耻的行径。在独龙族进行一些原始的祭祀活动时,游客不能参观祭祀活动。
  远去的黥面遗俗
  文身,古代称“雕题”、“黥肌”、“黥面”、“绣脚”、“绣面”、“刺墨”、“扎青”等。是用刺、针、刀等尖状锐器在皮肤上刻刺花纹或符号,渗入颜色,使之保存终生,永不褪落的身体装饰方法。它的起源很早,是由原始人在肤体上绘画以为装饰或进行宗教活动的习俗发展而来的。曾广泛流行于亚洲东南部、大洋洲、中南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原始民族中。至今,这些地区的不少土著民族仍把它视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装饰,举族挚爱不辍。我国的东南、西南地区,古代文身之风也很盛行。直到近现代,在黎、傣、布朗、德昂、独龙、基诺、佤、怒、景颇、珞巴、高山等民族中,这种习俗还残留有一定的遗迹。
  独龙族妇女文身的部位主要侧重于脸部,因此常称之为“画脸”、“文面”。每当少女长到十二三岁时,便要文面,以象征成年。施文时,由老年有经验的妇女先用竹签蘸锅烟水在少女脸上画出图案,然后用小木棍敲击荆棘的硬刺或带针的木棍,使之依图案刺破皮肉,再将锅底灰或草汁揉入伤口,脱痂后即成青蓝色纹样。纹样大致可分两种:独龙河中上游地区,多自眉心至鼻梁文刺相连的菱形纹五六个,然后以嘴为中心,向鼻翼的两侧展开,继续刺联缀的小菱纹,经双颊至下颌处汇合,组成一方圈,方圈内竖刺条纹,方圈以上至眼睛的部位横刺点状纹。整个图案就像展翅欲飞的蝴蝶。独龙河下游地区比较简单,一般只在下颌处文二三行竖条纹。其他部位不文。
  据史籍记载和民间的传说,独龙族妇女纹面习俗的由来,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近两三百年来,藏族土司和僳僳族奴隶主的势力不断深入独龙族地区,对独龙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特别是藏族察瓦龙土司,每年都要向独龙族人民强收名目繁多的贡赋,甚至连嘴、耳、鼻、头发都要征税。如缴纳不起,便强掳妇女到藏族地区为奴。特别是年轻、漂亮的独龙族妇女,常常面临着被掳走他乡的危险。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独龙族妇女为了免遭掳掠,逃避土司的蹂躏与践踏,只好采取一种消极的自救办法:用锅烟子涂抹脸颊,甚至宁愿忍痛把自己的脸染刻成永远洗不掉的“黛墨青纹”,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使生人望而生畏,不敢近前。久而久之,形成了纹面的习俗,并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所以,纹面在历史上是独龙族妇女反抗民族压迫、求得人身安全的一种消极斗争形式。
  刻木记事,结绳计时
  独龙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新中国成立以前,一直靠刻木记事或传达信息,用结绳来计算时间。
  独龙族的刻木记事使用广泛。刻有各种符号的木刻起着与普通文字、文书相同的作用。可记载和传达土司的命令、民间债务、聘礼清单等。政府(土司)所发的木刻较大,形如木剑,宽20厘米左右,长约七八十厘米。中间略厚,两侧扁平,顶端呈斜尖状,下端有把。不同的内容要刻不同的缺口或线段、图形等。如用于传达土司征税派款的木刻,左上边刻一个大缺口,下刻几个小缺口,就表示要来一个大管事,几个随从。右边刻一个大缺口,两个小缺口,则表示要求来一个头人、两个百姓迎接。木刻下面有时还附带箭头、辣子、鸡毛等不同的物件,,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箭头表示很快抵达,辣子表示如不服从必严厉制裁,鸡毛表示迅速传递等。这种木刻一般都由持送木刻的人边送边作解释。
  民间使用的木刻较小。常用于记载债务和财礼等事项。如某家祭鬼无牛,从亲友家借牛时,须测量和记下牛的大小。具体方法是:先用一竹篾量一下牛的胸围,然后用拳头测量竹篾的长度,并将拳头数对应地刻在一块木片的两边。最后将木片从中间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还牛时如法测量,出现差额用粮食找齐,多退少补。然后将木刻投入火中焚毁,绝无纷争。
  结绳计时使用也很广泛。它是指用一根细麻绳打结计时,每一个结代表一天。如外出办事,走一天打一个结。回来时则一天解一个结,这样能准确计算日期和行程。一年一度的年节,是独龙族人民最欢乐的时刻。但因没有固定的日期,所以每年都需临时约定。约定的办法也多靠结绳来完成。如决定10天以后过节,便准备若干条打有10个结的绳子,送给亲友,过一天解一个。待最后一个结解完,便表示节日来临,大家杀猪宰牛,载歌载舞,欢度新年。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独龙族地区民风纯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古风至今犹存。不论何人,路上拾到东西,绝不会据为己有。或就地等候失主回来寻找,或设法打探失主去向,尽量及早物归原主。人们远路出门,常将随身携带的粮食分成若干份,沿途挂于树上或放于岩洞等处,留待回程时食用。过路人无论怎样饥饿,也绝不会擅自取食。即使衣服等物品,也可随时随地放于路边,只要上压一块石头,就表明是有主之物,别人是不会拾取的。
  独龙人路不拾遗,更从不偷窃。他们的粮仓大都建于房后,甚至离家较远的山上或地边。仓门上只横插竹条或木棍,从无被盗之虞。即使离家外出,房门也是如此简单处置,绝不会有人私自进入的。
  独龙族的传统美德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如一家有事全村帮的团结互助的美德;尊老爱幼、抚贫济困的美德;礼貌待人、热情好客的美德,等等。

  独龙族有着很多独特的工艺,美观且实用,最为着名当属背篓和独龙毯,很受人喜爱。
  背篓
  这种背篓是以一种生长在中缅边境担当力卡山,海拔2800至3000千米地方所产的一种独特实心无节竹为原材料制作而成。这种背篓是独龙族人民的主要装载工具,非常结实耐用。现在人们多当工艺品来装饰家居。
  独龙毯
  独龙毯用途很多,白天可当衣服穿,晚上又可作被子盖,远方的朋友来访,它是最好的纪念品。青年男女们还把那精心编织的独龙毯作为情物互相馈赠。
  是独龙族妇女手工织的毯子,它的原材料是山上野生的和自己种植的麻,将麻搓成线后,用多种植物的液体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独龙毯质地结实耐用,可防雨,也可用来作垫盖被褥一类。一床讲究的独龙毯从剥麻皮、纺线到按照图案纹线拴综,以至提综、引纬、打纬等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使用多种不同的器具。如今,身披精美的独龙毯已成为独龙人民特有的传统服饰。——更多56个民族工艺尽在华夏民俗文化网

  独龙族的历史悠久,民族传承源远流长,蕴含着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是我国少数民族的第九个民族。民族的文化传承除了教育、语言文字外,还离不开能够代表民族文化特色的工艺品。那么,独龙族的民间工艺品你知道多少呢?接下来,一起来了解 独龙族文化 知识。

  1.背篓:这种背篓是以一种生长在中缅边境担当力卡山,海拔2800至3000千米地方所产的一种独特实心无节竹为原材料制作而成。这种背篓是独龙族人民的主要装载工具,非常结实耐用。现在人们多当工艺品来装饰家居。

  2.独龙毯:独龙毯用途很多,白天可当衣服穿,晚上又可作被子盖,远方的朋友来访,它是最好的纪念品。青年男女们还把那精心编织的独龙毯作为情物互相馈赠。是独龙族妇女手工织的毯子,它的原材料是山上野生的和自己种植的麻, 将麻搓成线后,用多种植物的液体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独龙毯质地结实耐用,可防雨,也可用来作垫盖被褥一类。一床讲究的独龙毯从剥麻皮、纺线到按照图案纹线拴综,以至提综、引纬、打纬等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使用多种不同的器具。如今,身披精美的独龙毯已成为独龙人民特有的传统服饰。

  3.独龙箭包:皮制工艺品。流行于云南贡山。用以装竹毒箭。用猴皮或熊皮缝制。结实耐磨,又能防潮。为独龙男子外出狩猎时必备之物。

  4.独龙挎包:编织工艺品。独龙语称“浆”。产于云南贡山独龙族地区。麻线结成,细眼网状。小的直到16.5厘米左右,多斜背肩上。大的直径66厘米左右,多将其背带顶于前额,挎包背在后背。可装玉米、土豆、芋头等。小的装几十斤,大的可装几百斤。

  您可能也喜欢:
   动听的高山族口弦文化
   东乡族的节日习俗都有哪些?
   盘点:你所不知道的高山族的传说
   独龙族禁忌是什么,你知道吗?


传说中的龙真的存在吗?十二生肖中的龙又是怎么回事?
《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这种造型早...不仅今天威尔士的国旗上还印著红龙,而且在威尔士当地的工艺品、服饰、建筑物、汽车甚至茶杯、牙膏、打火机这样的日常小东西上也经常印著红龙。威尔士人以“红龙...

麒麟需要摆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 有什么忌讳吗?
更加要安放已开光的麒麟。麒麟摆放的禁忌:不宜摆放未开光的麒麟,因为未开光的麒麟起不到挡煞驱邪的效果,可能会让吉祥物麒麟被不详物所占有;不宜摆放在窗外,麒麟是圣物灵物,应该受到尊重。不善之人之处不宜摆放,因为麒麟故有“仁兽”之称,只对有孝道积善的人特别照顾。

麒麟的寓意是什么?
爱评论的人运气都不太差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送领导 没有什么高档有寓意不落俗的礼品啊 主要看喜欢什么 要投其所好 但如果不知道送什么 送牡丹瓷就挺好的 高档有品位寓意也好 价格也可以接受 大唐李治国主营:牡丹瓷系列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文化艺术品,私人订制礼品的专业厂家。特别是...

龙族2耶梦佳得对康斯坦丁说的话
那是一具男孩的枯骨,泛着沉重的古铜色,就像是一件用纯铜打造的工艺品。它保留着男孩十三岁的身材,肋骨纤细伶仃,它的骨骼数量远比正常人类要多,如果有一本百科全书可资对照,那么一些人类身上早已退化掉的骨骼仍能在它上面被找到,它有接近一千块骨骼,有的互相融合,有的则组成不曾见于任何教科书...

上里镇详细资料大全
上里古镇保存完好的韩家建筑群有两处,一位于四家村,一位于古镇内。大院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院内雕刻历经三代人方完成,雕刻内容以戏曲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其独特的镶嵌式雕刻工艺,实为民间一绝。 韩家大院位于上里镇四家村,始建于清道光年前。该大院独具地方建筑特色,采取穿斗式木结构青瓦屋面组成的四合天井古建筑...

老挝是什么样的国家
正是因为这样的信仰,所以在到了老挝后,大家可以看到随处可见的寺庙,随处可见的僧侣,以及随处可见的佛教信徒和香客。初次之外,老挝这个国家还非常的落后,这种落后不仅仅可以从他们的城市规划上,也可以从他们的高速、代步工具上看出来。所以很多人在到了老挝后都有一种进入到了城乡结合部的感觉。

东南亚地区的风土人情有什么特点
1、越南 由于受中国文化影响,越南的传统节日与中国相似。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盘古节和送灶王节等。春节是越南民间最盛大的节日。夏历正月初一日为春节。按照越南的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节”开始,就算进入春节了,届时,各家女主人都要赶制新衣,连日准备...

描写古镇的优美散文欣赏
各种佛珠,金丝楠木质雕刻的工艺品更是让游客倾情。古镇也是金丝楠木产区。在一份资料上我了解到:金丝楠即楠木中有金丝,其木千年不腐,光下金光灿灿。自秦朝开始为皇家御用木材,号称“国木”,金丝楠木质湿润,冬不凉、夏不热,有“软木之王”的称号。长期佩戴金丝楠饰物有舒筋活络、静心养神之功效,长居楠香之屋,...

东南亚地区的景观图,当地建筑特色,人文服饰特点.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并...
到老挝人家做客,应备礼品,礼品要包装美观,常用礼品有花篮、工艺品、烟酒等,在参加婚宴或喜庆日子时,习惯送现金。客人进门应走前门,进屋要脱鞋,一般都席地而坐,注意不能用脚替代手指向人或物,男的盘膝,女的并膝把脚侧放一边。当有人对坐谈话时,不要从谈话两人间穿过,如无地方绕行,需从中间穿过,低头穿过并说...

神界2龙裔 破碎山谷迷失洞穴里的铁门怎么打不开?
目击龙的人有不少,但是能帮你完成任务的只有当地的牧师.跟他对话他会提供一个任务——到已故龙骑士lovis的塔里找个龙族的工艺品。×对牧师用读心术“当地的一个小混混没有一个礼拜不来找我忏悔他的小偷小摸还有惹是生非,愁死我了……”这个塔主线也要去,就在山谷的正中,风水宝地很容易找。工艺品在塔的...

云安县15153851379: 独龙族的民族建筑 -
钟茅朱砂: 独龙族的生产和生活主要集中在河谷和山麓平台上,独龙村寨依山傍水,一座座木屋大多轻巧地构筑在陡峻的山坡地上.为使山洪从屋下流走,临江一面都是悬空的.勤劳的独龙人民房屋的四壁仅以竹篾巴围起上覆茅草,整个建筑结构简单,也有的在石基上垒垛整段的圆木,盖成结实的小木屋.走进独龙人的家里,首先跃入眼帘的便是那披在身上、摆在床上或是铺在柜子上面作为装饰品的独龙毯.这种毯子以棉麻为原料,用五彩线手工织成.质地柔软、古朴典雅,是独龙人民引以自豪的民族工艺品.

云安县15153851379: 用 暗 羽 两个字起个网名 只要适当的加符号就好了 谢谢 赶时间 -
钟茅朱砂: ℡暗à...

云安县15153851379: 请大家帮忙搜集一下云南的风俗人情、艺术文化 -
钟茅朱砂: 云南省——十八怪 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买. 鸡蛋如此包装不易破碎,而且恰似一件奇特的艺术品. 云南第二怪,粑粑饼子叫饵块. 捣一捣再烤一烤,抹点酱还特别香,这种携带方便可口的食品叫“饵块”.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盘菜...

云安县15153851379: 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饮食、工艺品 -
钟茅朱砂: 潮汕工艺品——剪纸 缤纷的色泽,夸张的图案,每逢过年过节便活跃在潮汕地区家家户户的门窗上.这就是潮汕的特色工艺品之一——剪纸.在临近春节期间,商店里便开始卖对联、灯笼等工艺品,其间当然也少不了剪纸.剪纸的图案多种多样...

云安县15153851379: 独龙族有什么乐器 舞蹈 习俗
钟茅朱砂: 独龙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过去多靠刻木结绳记事、传递信息.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 独龙族自古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条件恶劣,交通闭塞,所以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生产力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前后仍保留...

云安县15153851379: 独龙族吃什么? -
钟茅朱砂: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人们以种植、狩猎和采集为主,饮食习俗一般由所处自然环境及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的.独龙江中下游一带,种植有少量水稻,中上游一带以种植旱地作物、杂粮为主. 独龙族的主食多以玉米、小米、稗、荞、青稞、马铃薯、芋头和黄豆为主,辅以少量稻米及野生动植物. 独龙族有日食两餐的习惯.早餐一般都是青稞炒面或烧烤洋芋.晚餐则以玉米 稻米或小米做成的饭为主,也用各种野块生植物的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饼或粥食用. 独龙族民间仍然保留许多古朴的烹调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一种特制石板锅烙熟的石板粑粑.

云安县15153851379: 云南特色民族手工艺品都有哪些 -
钟茅朱砂: 羊皮画,扎染,铜器,玉器,银饰.普洱茶做的工艺品.

云安县15153851379: 民间工艺品有什么 -
钟茅朱砂: 民间手工艺品,是指民间的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手工艺品的品种非常繁多,如宋锦、竹编、草编、手工刺绣、蓝印花布、蜡染、手工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各地的手工艺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充分的展示了中国手工艺术的风采.

云安县15153851379: 春节各民族风俗的歌谣 -
钟茅朱砂: 很长啊,你看得了吗?????我搬了一些....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少数民族的新年习俗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

云安县15153851379: 少数民族的工艺品有哪些? -
钟茅朱砂: 云南的驼铃,缅甸玉 ,牦牛的一些工艺品 ,银 都很不错 还有红杉的杯子 好多好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