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是什么

作者&投稿:佼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字形体演变由古至今经历了哪些阶段~

汉字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一)甲骨文。据考古发现,汉字最早成体系而流传至今的就是甲骨文。什么是“甲骨文”呢?甲骨文指的是在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的小屯村被大量发现。其实,早在此前人们一定也见到过这些刻有文字的骨块,当地人称之为“龙骨”,只是当时没有人知道它为何物。在殷商时期,安阳县的小屯村附近就是殷王朝的首都。奴隶制的殷王朝是非常崇拜神灵的,每逢一事都要问卜。比如设祭祈年、操戈征战、农事田猎、风雨天象等都要问卜。从已发现的甲骨文可知,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殷代王室刻在占卜用过的龟甲和兽骨上的记录,所以人们通常称它为“卜辞”。甲骨文卜辞中所用的字是很有限的,有一些字因为在卜辞中没有用到,所以至今也没有在甲骨文中看到。但是,我们至今未在甲骨文中看到的字不能说在当时就没有。比如“民”这个字,在周朝初年的青铜器上曾多次出现,都是表示用一把锥子刺瞎一只眼睛的意思(图2),在那个时候“民”就代表了上古的奴隶,但“民”这个字在甲骨文中至今没有发现。甲骨文由于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所以存在形体不固定,行文程式不统一等特点,另外,由于文字是用原始利器刻在骨块上的,所以笔画细而浅,而且多是方笔,圆笔很少。
  (二)金文。金文是指铸或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古代人称铜为“吉金”,所以后来就把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铜器中又以钟和鼎较典型,因此金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在殷代末期就有,但毕竟太少,所以,金文主要还是指周朝青铜铭文。周代的社会文化比殷商时期的文化繁荣了很多。周代人也不像殷人那样相信神灵鬼怪,所以甲骨卜辞也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让位于金文了。在周朝,铜器主要是王室诸侯权力的象征,绝不允许民间老百姓铸造或使用。金文的内容主要记载这件铜器为谁所有,有的记载战功,祭祀以及受谁赏赐等。金文的形体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金文是承甲骨文而发展起来的,在笔画和结构上比甲骨文简单些,其特点是线条粗而自然,字形趋向工整,字体多不固定,一个字往往有多种写法。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南方吴、越、楚等国的文字还出现了不少类似鸟虫的装饰成分,这就是后人所称的“鸟虫书”。
  (三)篆书。“篆书”这个名称历来有争论,有学者考证说,“篆者,椽也,椽者,官也”(椽,音院,古代官署属员的统称。)这就是说,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椽书”,也就是“官书”。秦代时还没有纸张,记载和阅读的文字都是写在竹木简上。据《史记》中的记载:秦始皇一天要亲自过目120斤写在竹木简上的官书,这些“官书”就是“篆书”,但当时还没有这个称呼,直到汉代的“隶书”出现,才把以前的“官书”叫做“篆书”,所以说“篆书”是相对“隶书”而言的。篆书可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
  (1)大篆。据史料记载:周宣王太史籀做大篆十五篇。如此看来,大篆在周代时期就已使用了。大篆的真迹就是“石鼓文”。唐初在陕西宝鸡发现了十个像鼓一样的石墩子,上面刻有文字,人们称之为“石鼓文”,其内容是记载田猎之事,并且是用韵文写成,从字形上看与殷周古文不同。大篆的特点是线条化比较完整,均匀而柔和;结构比较整齐,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但是笔画较繁书写不够方便。
  (2)小篆。春秋战国时,各国的文字不大一样,形成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政权建立和发展的需要,秦始皇下令“书同文字”,废除了与秦国篆书不合的其他六国文字(即汉魏人所说的“古文”),推行秦国的文字,但又不是照搬过去的秦篆,而是一种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由大篆“省改”的篆书新体。后人为了表示新旧篆书的区别,把新体篆书称为“小篆”,旧体篆书称为“大篆”。秦朝文字的上限是春秋时代,以秦朝简便的小篆为终结,其间约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大篆衍变为小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1)变形;(2)伪变;(3)省变(图6)。以上这三种变化方式中以省变为主,符合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需要,符合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现在一些书法家将西周时期的金文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体势都归于篆书系统,很宽泛。如果以殷商文字为起点,将商周春秋战国文字都归于篆书类字体的话,其间一千多年,可以称为书法史上的篆书时代。
  (四)隶书。在战国后期,官书都是用小篆书写的,而在民间通行的却是所谓不登大雅之堂的俗体字“草篆”,这种字体的特点是:笔势趋直,笔画趋简,书写方便。古代文献记载,隶书是秦时一位叫程邈的狱吏所创,所以称为“秦隶”,也是当时秦地通行的字体。因为“秦隶”是现在所见最早的隶书,又称为“古隶”。古隶还有篆书的痕迹,西汉前期还在使用,大约在西汉武帝时期,古隶才演变为具有“蚕头雁尾”式的隶书形态,即狭义的“汉隶”(广义的汉隶是指汉朝的隶书)。隶书始于秦朝而盛于汉朝,所以隶书也称为“汉隶”,经过西汉二百多年到东汉时隶书才算完成,象形的形貌消失,使文字完全失去了图画的色彩,变成了纯符号式的应用工具,我们可以把西汉到西晋时期这四百年称为书法史上的隶书时代。

  (五)草书。许慎《说文解字·叙》说:“汉兴有草书。”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草书是与汉隶并行的一种字体,人们为了提高书写效率,吸收了战国时期“草篆”的某些简省的写法,而且不断“删难省繁,损复为单”,吸收新的草写法,可以讲草书是汉隶的潦草写法,这种字体求快求速,笔势连绵,草书形成之后,经历了东汉,晋朝两个重要发展时期。东汉的草书还是字字独立,连贯的笔势以一个字为一个起止单元,西晋时,卫罐吸收了父亲卫凯与张其的草法后,自成一种“放手流便”的风格,人称“草稿”书。他的草书也是字字独立,但用笔有“纵引”之势,使上字的末笔与下字的首笔形成接应。东晋王羲之发展了“纵势”的笔势,字与字之间的笔画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简易俊美的今草样式。
  (六)楷书,楷书是取代隶书而通行的一种字体,它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笔画平直,结构方正,书写方便,楷书在东晋逐渐取代了隶书,成为通行至今的正体字。

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书法审美简述:

殷商时期-甲骨文
西周时期-铭(金)文
东周时期-石鼓文
秦朝-小篆
汉代-隶书
魏晋-真(楷)书、行书、草书
唐朝-楷书、行书、草书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
此后由于战乱,书法的发展开始缓慢

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书法审美剖析:
汉字自从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出现时,与其同时产生了许多美的创造,人们在汉字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书法的审美追求。

在商周的甲骨文、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先民们古老淳朴、自然的线条,同时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从自然万物中体会方圆、曲直、起伏、疾徐等变化及美的规律,到秦,小篆成为官方字体,小篆的整齐性、规律性充分显示出了“示威强,服海内”的威严。从容、大度的气势,由于篆书笔法的丰富,风格的多样,人们在追求书写时也产生了许多审美追求。孙过亭《书谱》认为学书要:“旁通二篆,俯贯八分,涵泳飞白,包括篇章。”就是要求我们理解笔法的奥妙,使我们能融会贯通,厚积薄发,写出自己的风格,体现出自己的审美需求。

由篆书柔和的线条,曲折美转为出现波磔的汉隶。由细长变为粗扁、由象形向符号性发展,字的结构有了变化,书写方式也有了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出现了新的书法审美。人们不再把细长繁缛的线条作为美,而把平直舒放,已具蚕头雁尾的笔法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追求,不仅具有了统一性,而且又能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既有统一的时代特征又有无穷的变化,既有统一的法度规范,又有个性风格的多样性。当然,这主要以东汉的石刻隶书为代表,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需要,隶书由于摆脱了“物形”的束缚。由“物形”服务的线条改变为抽象笔画,在书法的线条造型上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使书法的线条造型丰富多彩。它打破了象形体的束缚,由古文字比较单一的笔画演变为丰富多彩的多样笔画,如横、竖、撇、捺、点、折、挑、钩等,这些笔画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书写者的笔下可以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隶书的笔画在线条形象的塑造上表现出更大的优越性,具有更广阔的回旋余地,更强的艺术表现力。线条的抽象写意性和抒情性体现的更加充分,因此也更能体现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汉字演变为隶书,也标志着汉字真正进入到了今文字阶段,不仅使书法线条的外在形态上体现出多样性、情感寄托性、个性表现性。情感的流露,个性的张扬不仅表现在外在形态的变化,而且透过外在的形体体现出内在的精神气质、风采神韵,甚或是鲜明的人格力量和学识修养。

到了三国,楷书确立了它的体势后,一种延续千年、最实用的字体在人们中间发生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它的实用性,在实用中就被书写者审美化、性格化。在书写作品中反映了作者的师承、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到了这个时候,就出了许多书家流派代表,当然汉代以后就出现了这些,但楷书更甚。一提“颜体”,人们便知道是颜真卿个人为代表,以他的风格为代表。书风气势磅礴、雍容壮伟,体现出了盛唐时代人昂扬向上的审美追求。一提“柳体”,便知是以柳公权个人为代表,以他的风格为代表,骨力雄健、结体端庄,体现出了中晚唐时士人出锋露骨的审美追求。当然在唐朝楷书大体上是沿着“尚法”这条路走下去的,是有规则可循的。实用性的加强更突出人们个性化的发挥,同时技巧性的运用,为了追求字体的不僵化,自由但不随便,沉重但不笨拙。可以说,从楷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书写者对书法严谨、自然、大度、规矩的审美追求,也体现出了自己的平稳心态。

草书是最能表现书法审美的一种字体,也是最能激发人们艺术创造力的字体。这种字体出现比楷书早,因而,在演变过程中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继承隶书,同时又将楷书草化,将书写者的情感深深地体现到书法创作中,借流动曲折的线条表现书写者深刻的心理情感。俗话说,字如其人,也正是这种字体体现人物审美的最好表白。由于草书在演变过程中艺术性的加强,因而更强调创作者的心境。黄庭坚说:“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可当知之。”由于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对于不熟悉的事物,要想对它有所了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经常与它打交道,看得多了,自然熟悉了。在熟悉的基础上,我们再理解它,接纳草书的审美属性。唐孙过庭说:“草以使转为形质。”一语道出了草书的艺术审美特色,将一种静态的形演变为动态的神,变静止为灵活,以曲线运动为主,体现快速、动感、跳跃的精神。同时草书也要重视章法美,这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由隶、楷的整齐过渡为纵成行、横不成列的“满纸云烟”的跳跃飞动之美,不仅要求单字,还要整体,还要单字与单字的结合,整体与整体的结合。人们在对草书演变发展认识的过程中孕育出新的审美风格。

而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字体,它在发展中不仅继承了楷书的端庄,也继承了草书的流畅与飞动,是一种寓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字体,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善于运用、表达自己审美要求的字体,是字体演变发展的必然产物,体现了大多数书写者的审美要求,具有深刻的代表性。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
首先,我们先记住一个口诀:甲金小,隶楷草行。即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笔形细瘦,大小不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西周时期,经济发展,出现青铜器。金文主要是指西周时期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的笔画丰满粗肥。春秋...

书法的形体演变
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过程,自甲骨文开始,经金文、篆文(包括大篆)、隶书、楷书至现代的简化汉字而规范。汉字演变的总趋向是由繁到简,由象形因素强至笔画符号化,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刻画符号至甲骨文为始创期。从甲骨文至篆书为统一规范期。从篆书至隶书为定型、成熟期。从隶书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字演变过程是什么?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汉字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称为古文字;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称为今文字。汉字的字体演变有三次大的变革:商代甲骨文---秦代小篆;秦代小篆---汉代隶书;汉代隶书---魏晋以后的草书,楷书,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

汉字的形体是如何演变的?
许慎把小篆的产生归于李斯等人的人为规定,已被历代出土的秦代文字资料证明是错误的,它显然是由春秋时代秦国使用的篆文逐渐演变而来的。但小篆对原先形体繁复的字形“或颇省改”,有着大量的字例可以证明,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在汉字发展历史上,“繁”和“简”总是相对而言。某一时代或某一字形的“简”,相对于另一...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形体演变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从古代到现代,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汉字是很有趣的文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大约经过了三千多年。1、甲骨文产生于商代,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2、“金文”是是通行于周代的文字。3、篆书是通行于秦的文字。4、隶书,...

汉字体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汉字体的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1、甲骨文。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鳘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

中国字体进化过程是什么
中国字体进化从远到近为:1、大篆(甲骨文一类)2、小篆(秦代)3、隶书(汉隶比较出名)4、魏碑(北魏时期)5、楷书6、行书7、草书

汉字形体演变经历了六个阶段
6. 草书阶段:草书阶段始于公元8世纪至今,是汉字书写中的一种极具艺术性的书体。草书的汉字形态极为潦草,笔画急促,但充满了书法家的个性和创意。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演化、简化,同时也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书法艺术的创新。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书法的特点,形成了丰富...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如下:中国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字七体”。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

阳高县19457812729: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
宏供顶荣:[答案]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鳘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

阳高县19457812729: 汉字的形体演变到底是什么? -
宏供顶荣: 汉字的演变始终遵循的是一种感性和理性平衡的规律.从感性上讲,汉字起源于事物的本来面目(即象形字),它比较直观的的反映了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从理性上讲,它又是扭曲了的艺术,它把事物的表征用人类的思想加以扭曲(即会意字、形声字之类). 其实要讲起来是一个很深的问题,直到现在,人们还研究不透'仓颉'当初造字的依据是什么.

阳高县19457812729: 汉字的形体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 -
宏供顶荣:[答案]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请参考!

阳高县19457812729: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 -
宏供顶荣:[答案] 汉字字体的演变 (一) 汉字字体的演变 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产生至今,汉字字体发展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可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

阳高县19457812729: 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宏供顶荣: 中国汉字的演变大致经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阳高县19457812729: 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简短些) -
宏供顶荣:[答案] 汉字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1、甲骨文. 2、金文. 3、大篆. 4、小篆. 5、隶书. 6、草书. 7、楷书.

阳高县19457812729: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
宏供顶荣: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阳高县19457812729: 字的来历过程 -
宏供顶荣: 一、汉字的起源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就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符号用来记事,以后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是可读出来的图...

阳高县19457812729: 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是 -
宏供顶荣: 简单来说就是: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草——楷——行

阳高县19457812729: 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 -
宏供顶荣:[答案] 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这种演变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就是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后一阶段其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字体有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