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时期,各有

作者&投稿:郯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时期~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萌芽时期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在三国以前,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开始走入文化圈,形成了中国茶文化的萌芽阶段。
  形成时期
  唐代,物质基础丰厚,因此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也开始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开始形成,标志就是780年陆羽著的《茶经》。以后唐代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兴盛时期
  有唐代的形成基础,中国茶文化在宋代就开始了兴盛发展。尤其是在普通百姓阶层,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这些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普及时期
  在经历了唐宋的发展,中国茶文化在明清时期开始了真正的普及。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中国茶文化茶的渊源
  (一)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
  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湖北等地,自古以来就陆续发现过不少野生大茶树。早在三国时,《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唐代陆羽《茶经》中就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下关)……产茶树高一丈”。近几年来通过考察和调查,已在全国10个省区近二百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有的地区甚至成片分布,如云南思茅地区镇源县九甲区和平乡千家寨就发现野生大茶树群落数千亩。1961年在云南勐海县巴达大黑山密林中,发现在株树高32.12米,胸围2.9米的高大野生茶树,估计树龄有1700年,是野生型的“茶树王”。还有勐海县南糯山的栽培型“茶树王”,树龄约800多年,最近在澜沧县发现的邦威过渡型“茶树王”,树龄1000年左右。这三种类型的“茶树王”都发现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这结古代大茶树已列为重点保护古树,供国内外学者参观,这是茶树发源地的历史见证。另外,从古茶树的分布地域来看,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的南部与西南部以及广西、贵州、四川的部分地区,当然也有少数散见于福建、台湾、海南等地。因此科学家普遍认为,从古茶树的分布区域情况来判断,茶树的原产地应该是在中国的西南部,其起源中心可能就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
  (二)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谈茶的发现与利用
  战国时期《神农本草》书中记述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民间传说5000年前有位最早发明农业、医药的人叫神农,他为民解除病痛,尝遍百草,企图寻找出能治病的植物。有一天,神农前后尝到了七十二种毒草,毒气聚到腹中,使神农口舌麻木,五内若焚,不能自制,于是他躺在一株树下休息,一阵凉风吹来,从树上掉下一片树叶落入神农口中,清香甜醇,使神农为之一振,便将树下嫩枝叶放在口中咀嚼,顿时毒气退去,全身舒适,于是他认定此种树叶为治病良药,并称它为“荼”。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传说,是说神农有个透明的的水晶肚,吃下去的食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神农为了探明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总是尝遍百草,看看在肚中的变化以作判定。有一天,神农吃到了一种开白花的树叶,吃下去后,不仅口中感到苦尽甜来,而且肚子里的有毒食物被这种汁液清除的干干净净,似乎上下“查”了一遍一样,于是他就将这种树木叫做“荼”。从此,当他尝草寻药中毒时,便将随身带着的茶树叶吃下,就立即能解除毒害,神农把这种茶树叶介绍给人们,使人们一次又一次地从瘟疫灾害中解救出来。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也许就是我们的祖先最早吃茶的开始,唐代茶圣陆羽可能也就是依据这种历史记述,在其,茶经》中论及“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说明茶作饮料,开始于神农氏。陆羽在《茶经》中还认为饮茶在鲁周公时已为人所知,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杨雄、司马相如,吴国的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人都爱好饮茶。后来流传广了,便成了风俗。陆羽说,到了唐代,饮茶之风已非常盛行,在东西两都—西安和洛阳以及湖北、四川一带,家家户户都饮茶了。从神农尝百草到饮茶成为风俗,可以说是先为药用后发展为饮用的历史过程。
  (三)珍贵的茶叶历史文物和遗迹
  长沙马王堆距今有2100多年的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不少,有简文、帛书、帛画等,其中有一幅敬茶仕女帛画,这是汉代皇帝贵族享用茶饮的写实。在随葬清册中还有“木古月笥”的简文,据考证,“木大月”就是槚的异体字,即苦荼(茶),这是至今发现最早的茶叶随葬品。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地的唐代文物很多,这批稀世珍宝在地宫中封存了1100多年,其中有金银茶具多件,有琉璃茶碗和秘色瓷茶具,金银茶具中有烘团茶用的银笼子、贮存茶用的龟盒、碾茶用的茶碾子、筛茶的茶罗子、放调料的盐台和银坛子、取茶用的银茶匙、调茶用的调达子、煮茶用的银风炉和夹木炭用的银火荚。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宫廷茶具。
  四川省名山县的蒙山是个古茶地,唐代就盛产多种名茶,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历史遗迹。种有仙茶的“皇茶园”就是其中之一,皇茶园位于上清侧山岙处,相传为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前50年)邑人吴理真培植仙茶七株之地。皇茶园面积12平方米,石栏圈围,道旁立有门楼加锁,左边竖立石碑两座,记述仙茶的起源及甘露大师的功绩(现碑已毁),石围栏依存,现石门上新刻楹联一副:“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另外在蒙山腰有一座“智矩寺,是汉代甘露道人吴理真创始,宋淳熙时重修,明万历时补修。自唐至清,每岁于此制造贡茶,是我国早期的贡茶院之一。
  唐代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陆羽,出生于湖北竟陵(今天门县仍保存有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学泉、陆子井、陆子泉、陆羽亭和陆公祠。陆羽晚年住浙江湖州吴兴杼山妙喜寺,如今杼山遗址还存,当年陆羽考察过的顾渚紫笋贡茶产地—浙江的长兴和江苏的宜兴,至今还有贡茶院的一些遗迹,如金沙泉、顾渚山(山介)等。
  我国唐宋时的佛教圣地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和余杭的径山寺,是当时种茶、制茶和佛门茶道的孕育之地。唐代时日本高僧最澄在天台山学习佛教和茶道,回国时带去茶籽。为茶叶传日做贡献,现天台山国清寺留有碑文。径山寺创立了径山茶宴,日僧南浦昭明把这一佛门饮茶方式带回果本,以后发展成了现今的日本茶道。径山寺至今保存着南宋孝宗皇帝御笔“径山兴圣万寿禅寺”的御碑。
  此外,宋代福建建安(今建瓯)北苑贡茶产地的“御茶园”、崇安县武夷山的“御茶园”、清代乾隆皇帝到过的浙江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颗御茶”等,虽然历经世代风雨,都还依衡地保存着,供现今茶人研究和鉴赏。
  (四)“茶”字的演变和形成
  据考证,古代史料中指茶的名称很多,有荼、荈、诧、蔎、选、茗、槚、瓜芦等。公元前2世纪秦汉间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尔雅》中记有:“槚,苦荼”。东晋郭璞在《尔雅注》中称“早采者为荼,晚采者为茗”。唐玄宗《开元文字音义》中首次出现“茶”字,唐代中期陆羽《茶经》中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作为历史的总结,陆羽《茶经》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至于“荼”字的发音有两个体系,川、湘、江、浙、华北一带读作chai或cha;而福建福州读作ta,夏门和汕头读作te。这两种体系传至国外,在国际上也形成了两个外来语读音体系,英、美等一些欧洲、美洲国家写作tea或thea等;而俄罗斯、日本等亚洲国家多数按汉语“茶”的发音拼写,如俄语、日语。从茶字的读音也可看出,茶起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
  (五)巴蜀是茶文化的摇篮
  巴蜀是中国古代一个广泛的地域,是指现在的四川、湖北以及云南、贵州两省的部分地区。《汉书·地理志》称:“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巴蜀地区,当时居住的民族除巴人和蜀人之外,还有濮、苴、共、奴等少数民族,巴族 和蜀族是其中分布较广、人口较多的两个大族。巴蜀在春秋、战国时属“南夷”的化外之区,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巴蜀才设置为一郡。巴蜀地区在史前的神农时代,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中可知那时就发现和利用茶了,以后才开始有了饮茶的历史清初学者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考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指出各地对茶的饮用,是在秦国吞并巴蜀以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因此巴蜀是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西汉王褒《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两句。三国魏张揖《广雅》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 之。”西晋孙楚《出歌》中有“姜、桂、荼、出巴蜀”之句。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称:“……丹、漆、荼、蜜,皆纳贡之”。唐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这些历史的记载,都说明了巴蜀地区从茶的发现、利用、饮用、茶市到贡茶,发展时期之早是史无前便的,巴蜀的茶业发展对整个中华茶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中国茶文化历史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历史
萌芽时期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在三国以前,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开始走入文化圈,形成了中国茶文化的萌芽阶段。
形成时期
唐代,物质基础丰厚,因此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也开始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开始形成,标志就是780年陆羽著的《茶经》。以后唐代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兴盛时期
有唐代的形成基础,中国茶文化在宋代就开始了兴盛发展。尤其是在普通百姓阶层,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这些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普及时期
在经历了唐宋的发展,中国茶文化在明清时期开始了真正的普及。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中国茶文化茶的渊源
(一)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
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湖北等地,自古以来就陆续发现过不少野生大茶树。早在三国时,《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唐代陆羽《茶经》中就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下关)……产茶树高一丈”。近几年来通过考察和调查,已在全国10个省区近二百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有的地区甚至成片分布,如云南思茅地区镇源县九甲区和平乡千家寨就发现野生大茶树群落数千亩。1961年在云南勐海县巴达大黑山密林中,发现在株树高32.12米,胸围2.9米的高大野生茶树,估计树龄有1700年,是野生型的“茶树王”。还有勐海县南糯山的栽培型“茶树王”,树龄约800多年,最近在澜沧县发现的邦威过渡型“茶树王”,树龄1000年左右。这三种类型的“茶树王”都发现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这结古代大茶树已列为重点保护古树,供国内外学者参观,这是茶树发源地的历史见证。另外,从古茶树的分布地域来看,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的南部与西南部以及广西、贵州、四川的部分地区,当然也有少数散见于福建、台湾、海南等地。因此科学家普遍认为,从古茶树的分布区域情况来判断,茶树的原产地应该是在中国的西南部,其起源中心可能就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
(二)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谈茶的发现与利用
战国时期《神农本草》书中记述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民间传说5000年前有位最早发明农业、医药的人叫神农,他为民解除病痛,尝遍百草,企图寻找出能治病的植物。有一天,神农前后尝到了七十二种毒草,毒气聚到腹中,使神农口舌麻木,五内若焚,不能自制,于是他躺在一株树下休息,一阵凉风吹来,从树上掉下一片树叶落入神农口中,清香甜醇,使神农为之一振,便将树下嫩枝叶放在口中咀嚼,顿时毒气退去,全身舒适,于是他认定此种树叶为治病良药,并称它为“荼”。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传说,是说神农有个透明的的水晶肚,吃下去的食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神农为了探明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总是尝遍百草,看看在肚中的变化以作判定。有一天,神农吃到了一种开白花的树叶,吃下去后,不仅口中感到苦尽甜来,而且肚子里的有毒食物被这种汁液清除的干干净净,似乎上下“查”了一遍一样,于是他就将这种树木叫做“荼”。从此,当他尝草寻药中毒时,便将随身带着的茶树叶吃下,就立即能解除毒害,神农把这种茶树叶介绍给人们,使人们一次又一次地从瘟疫灾害中解救出来。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也许就是我们的祖先最早吃茶的开始,唐代茶圣陆羽可能也就是依据这种历史记述,在其,茶经》中论及“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说明茶作饮料,开始于神农氏。陆羽在《茶经》中还认为饮茶在鲁周公时已为人所知,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杨雄、司马相如,吴国的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人都爱好饮茶。后来流传广了,便成了风俗。陆羽说,到了唐代,饮茶之风已非常盛行,在东西两都—西安和洛阳以及湖北、四川一带,家家户户都饮茶了。从神农尝百草到饮茶成为风俗,可以说是先为药用后发展为饮用的历史过程。
(三)珍贵的茶叶历史文物和遗迹
长沙马王堆距今有2100多年的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不少,有简文、帛书、帛画等,其中有一幅敬茶仕女帛画,这是汉代皇帝贵族享用茶饮的写实。在随葬清册中还有“木古月笥”的简文,据考证,“木大月”就是槚的异体字,即苦荼(茶),这是至今发现最早的茶叶随葬品。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地的唐代文物很多,这批稀世珍宝在地宫中封存了1100多年,其中有金银茶具多件,有琉璃茶碗和秘色瓷茶具,金银茶具中有烘团茶用的银笼子、贮存茶用的龟盒、碾茶用的茶碾子、筛茶的茶罗子、放调料的盐台和银坛子、取茶用的银茶匙、调茶用的调达子、煮茶用的银风炉和夹木炭用的银火荚。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宫廷茶具。
四川省名山县的蒙山是个古茶地,唐代就盛产多种名茶,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历史遗迹。种有仙茶的“皇茶园”就是其中之一,皇茶园位于上清侧山岙处,相传为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前50年)邑人吴理真培植仙茶七株之地。皇茶园面积12平方米,石栏圈围,道旁立有门楼加锁,左边竖立石碑两座,记述仙茶的起源及甘露大师的功绩(现碑已毁),石围栏依存,现石门上新刻楹联一副:“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另外在蒙山腰有一座“智矩寺,是汉代甘露道人吴理真创始,宋淳熙时重修,明万历时补修。自唐至清,每岁于此制造贡茶,是我国早期的贡茶院之一。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几次转折?
1、春秋战国之际(文明奠基期) 内容: 儒 墨 道 法 阴阳 的各家思想构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魏晋南北朝之际(胡汉, 中印文化融合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整合是这一时期的主题 文化中心开始南移。3、唐宋之际 (近古文化定型期)经济、 政治、 上的转型 , 领主经济破产, 地主-自...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 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多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要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起源与早期发展: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开始定居并发明了各种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商、周三个朝代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早期王朝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哲学、宗教和政治制度都有了初步的发展。2. 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元文化...

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几个重要阶段
关于中国文化史的发展阶段,我们将整个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分作8个阶段: 1.远古至夏朝建立以前为中国文化的起源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先民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建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2.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以青铜器、铁器、牛耕的出现,宗法制、分封制的建立...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孕育期、雏形期、定型期、转型期四个发展阶段。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单地...

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
大致上有三个阶段 1 文化启蒙阶段 中国人 是两亿五千万年诞生的 全球第一个人类 在经历了两亿多年后 自发启蒙了原始象形抽象文化 拥有了描绘自然景象的能力 诞生了最早的象形抽象文字 ……2 开创科技文化阶段 当第四纪冰川后 由于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生存的极其严重的威胁 中国古人在原始社会的末期 ...

中华文化经历了怎样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大纲:1.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2.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神本文化以殷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商人,脱离原始社会未久,在以神秘性与笼统性未特征的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3.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儒家,墨家,老家,道家,法家。4...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唐代前后期的转折,规范了中国文化史后半段的大致框架。唐宋以降的一年间,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总体上已显示出走出中古文化故辙的种种动向,韵语了部分近世文化因子,可以称之为近古文化期。六、转型期:明末迄今 这一阶段,已先期完成现代转型的工业西方以炮舰加商品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中国文化...

人类文明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一、原始社会 1. 旧石器时代:约400万年至4万年前,人类主要以食物采集者的身份生活,采集野生动植物为食。2. 新石器时代:约4万年至5500年前,人类从最早的村落发展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首个文明,实行共产主义村落制度。3. 农业时代: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文明,出现科技成果如青铜器、铁器、...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孕育发生到雄壮强大,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 (一)基本特征:蒙昧时代 这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期,它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中...

清丰县18374345767: 茶文化的发展史 -
离鲍派瑞: 百度一下,你要的资料都有~~~~~~~~~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

清丰县18374345767: 中国茶文化有多少年的历史?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
离鲍派瑞:[答案] 追寻中国茶文化的源头,首先要廓清中国茶叶的源起.唐代陆羽《茶经》就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断定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前者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者载:“茶茗...

清丰县18374345767: 中国茶文化可分几个时期?各个事情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离鲍派瑞:[答案] 神农时代是中华民族成长史中极为远古的时期.茶叶的发现及开始应用应看作是整个神农部落时代的历史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启蒙和萌芽阶段.大量资料...

清丰县18374345767: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茶的知识 -
离鲍派瑞:[答案] 中国茶文化历史有哪些 茶字最早见于中国的《神农本草》一书,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可见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很早,那么 中国茶文化历史有哪些 ? 有关研究表明: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

清丰县18374345767: 中国茶文化在烹茶方式上经历了哪三个阶段?三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离鲍派瑞:[答案] 泡茶:先秦时期,这时候的人们喝茶没有那么多繁琐的程序,直接用开水冲泡茶叶 煮茶:汉至魏晋(貌似是这样),这时候的人们喝茶往往在里面加入许多东西,比如葱姜蒜之类的,就像煮食物一样 茶道:魏晋至今,这时候茶已经形成了一种艺术...

清丰县18374345767: 茶文化的真正发源时期是哪个朝代 -
离鲍派瑞: 这要看怎么定义茶文化了 最早可以追溯的到远古时期的神农氏 东汉就有关于茶事的记载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起于唐,兴于宋,发展于明清

清丰县18374345767: 求助!关于茶艺发展的历史 -
离鲍派瑞:中国饮茶简史 (一)、先秦(原始阶段) 原始社会人类除了采集野果直接充饥外,也会挖掘野菜及摘取某些树木的幼芽嫩叶和稻米一起放在陶制的釜鼎(锅)内熬煮成粥,“神农尝百草,...

清丰县18374345767: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什么?
离鲍派瑞: 1、茶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茶文化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

清丰县18374345767: 茶艺的历史性是哪些呢?
离鲍派瑞: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丰县18374345767: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由来? -
离鲍派瑞: 六朝以前的茶事: 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起源于中国的巴蜀地区,到了西汉时期巴蜀地区已饮茶成风,并在这一地区具有了贸易场所,同时还有了专门的饮茶用具. 汉以后,由于经济、文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