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的生平事迹?

作者&投稿:梅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林逋的生平事迹,要具体年月的?~

林逋(967年或968年─1028年),北宋诗人。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钱塘人(今浙江杭州)[1]。

出生於儒学世家,恬淡好古,早年曾游历於江淮等地,隐居于西湖孤山,终身不仕,未娶妻,与梅花、仙鹤作伴,称为“梅妻鹤子”。宋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性孤高自好,喜恬淡,不趋名利,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林逋善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其诗大都反映隐居生活,描写梅花尤其入神,蘇轼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2],仁宗赐諡“和靖先生”。留有《林和靖诗集》。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传》。

张岱在《西湖梦寻》说,南宋灭亡後,有盗墓贼挖开林逋的坟墓,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现在杭州西湖孤山面对北山路一侧,仍有“放鹤亭”和“林和靖先生墓”,便是纪念林和靖的景胜。

  林逋 (lin bu)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家谱载,自五代始,世居福建长乐,传至11世,钘、钏、镮、釴兄弟4人迁居奉化、象山,林逋父釴定居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孙,故宅在奉化大脉岙口(今大茅岙)。一说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及长,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人称“梅妻鹤子”。既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州为上闻,仕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其中《将归四明夜话别任君》、《送丁秀才归四明》等为思乡之作。《宋史》卷四五七有传。故宫绘画馆藏有所书诗卷。
  善绘事,惜画从不传。工行草,书法瘦挺劲健,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而清劲处尤妙。长为诗,其语孤峭浃澹,自写胸意,多奇句,而未尝存稿。风格澄澈淡远,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如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一诗,清冷幽静,闲淡浑远,是其诗风的典型体现。《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陆游谓其书法高绝胜人。苏轼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黄庭坚云:“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明沈周诗云:“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
  ●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林逋词作鉴赏
  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石崇《金谷诗序》里说,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金谷涧为其饯行。所以后来南朝江淹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说,成了典故。“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人既去,园无主,草木无情,依旧年复一年逢春而生。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过片直写离情。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逋词作鉴赏
  此词采用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和清新优美的语言,托为一个女子声口,抒写了她因爱情生活受到破坏,被迫与心上人江边诀别的悲怀。
  上片起首两句,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钱塘江两岸山明水秀的江南胜景。接下来两句,以拟人化手法移情寄怨,借青山无情反衬离人有恨,深切道出了有情人诀别时的痛苦。
  过片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写行者与送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结拍两句含蓄点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并以分别后的一江恨水抒写有情人的离情别绪。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这两句以景语作结,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小隐自题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霜天晓角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
  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晓寒兰烬灭。
  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宿洞霄宫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晶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山中寄招叶秀才
  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
  月中未要恨丹桂,岭上且来看白云。
  棋子不妨临水着,诗题兼好共僧分。
  新忧他日荣名后,难得幽栖事静君。
  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
  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春来看雪天。
  猫儿①
  纤钓②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
  自是③鼠嫌贫不到,莫惭尸素④在吾庐。
  ①选自>。
  ②纤钓:用细线来钓。
  ③自是:本来因为。
  ④尸素:即“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饭而白吃饭。
  凫
  年代:【宋】 作者:【林逋】
  三三两两自相随,檀颈回看{左发右色}赩衣。
  野水无波秋色净,不知何事忽惊飞。
  园池
  年代:【宋】 作者:【林逋】
  一径衡门数亩池,平湖分张草含滋。
  微风几入扁舟意,新霁难忘独茧期。
  岛上鹤毛遗野迹,岸旁花影动春枝。
  东嘉层构名今在,独愧凭阑负碧漪。

  林逋(968——1028),字君复,北宋初期"晚唐体"诗人之一,以《山园小梅二首•其一》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名世。不娶无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林和靖诗集》存世。前人对其论述颇多,如元人脱脱在《宋史•隐逸传》[1]中说,"(林逋)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淡峭特,多奇句",同时人梅尧臣说,"其谈道,孔孟也;其语近世之文,韩李也;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淡邃美,咏之令人忘百事也。其辞主乎静正,不主乎刺讥,然后知其趋向博远,寄适于诗耳",《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中说,"其诗澄淡高逸,如其为人",钱钟书先生的[3]说,"林逋用一种细碎小巧的笔法写清苦而又幽静的隐居生涯"。笔者搜检建国后有关论文,发现林逋的生卒年研究已经达成一定的共识,而林逋的籍贯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对林逋的诗歌创作研究,已经认识到"平淡"特色,至于林逋的酬唱之作今人仍未进行有意的研究;而关于他的思想研究还处于试探状态,没有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认识。笔者仅撰此文回顾前人研究成果,为后来的研究作一资料性的整理。

  一 林逋生平思想研究

  (一)生平研究

  1、籍贯研究。今人的诸多文学史著作都是沿用《宋史》,"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然而上世纪80年代,浙江省奉化县的方志作者认为,"林逋为奉化黄贤村人。"(远阜.《林逋是哪里人》浙江学刊,1985年第4期) 他们依据《黄贤林氏家谱》立论,此种看法后来被编进《奉化市志》[4]。也有对这两种看法持保留意见的提法,如《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上编》[5]这样表述:"林逋,奉化人,一作钱塘(今属杭州)"。林逋是杭州人,还是奉化人,抑或出生于奉化,后移居杭州,个中因缘尚待探究。
  2、生卒年研究。林逋的生卒年一般表述为:(967——1028)。如《辞海•文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第8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I》(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第429页),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大典(二)》(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第1281页),李俊琪绘画 高克勤等撰文的《中国历代文学家画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129页)等皆作"林逋(967——1028)"。学者对林逋的卒年宋仁宗天圣六年戊辰(1028)一般都无异议。值得探讨的是,林逋的卒年是"六十一岁"[6]还是"六十二岁"[7]。李一飞《林逋早年行踪及生卒考异》(《中国韵文学刊》,2000年第1期)和朱则杰 《孤山 处士 林和靖》(《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2期) 二文都认为应是"卒年六十一岁"。以此逆推,林逋生年当为"乾德六年(968)"。朱则杰先生认为,此前的文学史资料记载的只有《全宋诗》[8]中的林逋简介是正确的。其实,徐规先生的《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9]也确定林逋的生年为968年。

  (二)思想研究

  钟婴《林和靖其人其诗》(《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一文纵观林逋的一生,认为他的"隐"有家世的原因;有对宋朝世俗社会及对当时某些国策(如封禅等)的不满,也有自身的佛学哲学思想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等多种原因。"恬淡好古"的性格因素固然重要,但主要是社会因素。俞明伦《略论林逋的思想与艺术》(《浙江学刊》,1986年第1-2期)一文,认为"林逋被逼成隐士沉没下去"、"林逋本来也是个自命不凡、热中功业的人"。此论对林逋的看法好像有点不堪听,但是钱基博先生的《中国文学史》[10]对林逋的评价更低,说他"长揖公卿,妆点湖山,而颂其诗,想见其为人,身冷眼热,遂开后来山人无数法门,而逋其典型也。"俞文引言部分谦言,"本文不能说旁征博引,抉幽探微,只是想讲出一点别人没有讲过的话;谓之翻案文章,亦无不可",可惜未能引起当时学界的反响。钟婴《犹喜曾无封禅书——林逋评传》[11]一文对林逋的生平及家世进行论述,其中对林逋的籍贯"四明(宁波古称)说"存疑。林逋和"宋初五代遗民及诗僧"的交游,此文论述至为详尽,全景式的展现了林逋的生活和才识。将林逋的哲学思想界定为"主要继承了陶渊明,不汲汲于富贵"。尤为可贵的是,文末附录了"林逋生平系年",于此后的进一步研究有开创之功。谢先模《林逋诗中的愤世思想》(《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3期)一文在分析了林逋的有关诗歌后,认为"林逋诗歌中表现了他对自己命运的不甘屈服,对官场丑恶现象给予辛辣的讽刺,对世道的愤慨","凡此种种,使他思想处于极端矛盾的状态。他痛苦极了,于是愤世嫉俗的思想产生了"。有关林逋思想中的矛盾成分,赵齐平先生亦有论述[12]。林逋确实一直停留在"隐、显"的矛盾之中,不能解脱;中国古代隐士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林逋也不能例外。张毅先生认为:"在林逋身上,儒家的道德完善与道释清静无为的人生态度相表里,表现出一种清高脱俗的节操和高雅闲逸的人格。"[13]马茂军《林逋的复远古思想与文学创作》(《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一文认为,"林逋追慕的是更为远古的太古、三代的生活方式......追慕的是巢由那样的太古逸民人格",林逋的"隐逸思想融摄儒道,而且浸染了禅学思想"。此论为我们探究林逋的思想渊源,提供了一个视角,也为林逋处士身份的阐释做了有益的尝试。

  二 诗词创作及成就研究

  (一)诗词创作研究

  1 、诗歌研究。夏承焘先生的论文《东风世界话梅花》(《光明日报》,1961年3月21日"东风"副刊)和《林逋的诗和大中祥符的‘天书'》(《文汇报》,1962年7月7日第4版"笔会"),对林逋的《自作寿堂(生圹)因书一绝以志之》[14]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此诗"为林逋不满‘天书封禅'而作的",并非是"临终所作",从而纠正了《东都事略》[15]《五朝名臣言行录》[16] 等史书的错误。对林逋的诗歌研究,一般集中在"梅花"诗的研究,且以鉴赏为主。如李汝伦《独特的构思 迷人的诗境——林和靖〈山园小梅〉欣赏》(《广州日报》,1980年7月13日第3版)一文,在字词赏析的基础上,作一艺术概括。诸多类似论文没有脱离这种路数,于林逋研究的推进不是太大。值得欣慰的是,有些论者将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与另外一些作家的同题诗进行比较,从而突出林诗的独特艺术成就,如杨磊《自立新意 真为绝唱——读林逋诗〈梅花〉》(《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一文,将林诗与前代及后代咏梅诗相比,指出林诗取意于前人而独秀于后人,其诗充分运用了"传神"和"烘托"的艺术手法。前引赵齐平《暗香疏影——说林逋〈山园小梅〉(其一)》一文,在对《山园小梅•其一》赏析的基础上,将后代名家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和"雪后园林方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二联的评赏进行了梳理,无异于林逋咏梅诗接受史之研究。尤为可贵的是,此文对方回的"晚唐体"界定表示异议,明确申论"林逋诗,不属晚唐体。"此论为我们重新审视林逋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史地位提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的研究当不囿于前人,须立足作品、努力还原作品或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固有价值。另如王友胜《风姿体态无限情 梅品人品相同意——齐己、林逋、律然咏梅诗评赏》(《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1期)一文,在比较三人的描写对象(分别为早梅、盛梅和落梅)的基础上,对各人创作的思想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总结三人的不同艺术特色(分别为"一与多"、"虚与实"和"动与静"的结合)。这种对不同作家之间同类作品的比较研究,为我们认识林逋的文学成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法论指导。李炳海《净土法门盛而梅花尊——宋代梅花诗及其佛教的因缘》(《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一文,在分析若干宋代梅花诗的基础上,得出梅之高洁的吟咏与净土宗的风行有关,林逋受净土宗的影响而形成了其笔下的梅之"洁净的化身,赋予它清冷峻峭,不可亵渎的品格",为我们探讨林逋的思想与佛教的因缘提供了一个极其有意义的视角。程杰《林逋咏梅在梅花审美认识上的意义》(《学术研究》,2001年第7期)一文,为林逋的咏梅组诗定了合适的文学史位置。林逋以其"发现了梅花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枝、影'美,从而梅花的清峭疏瘦美得以完整的确立","在林逋那里,梅与‘水'、‘月'成了一个经典的组合,‘水'、‘月'皆为梅花‘表德'","林氏以隐士心性咏梅,开创了咏梅重在品格立意的新境界",此论境界开阔。
  至于林逋咏梅诗以外的诗歌研究,主要集中在隐逸诗和山水诗的研究。钟必琴《林逋和他的山林隐逸诗》(《中国典籍文化》,1997年第2期)一文,对其具有代表性的诗进行赏析,认为"(林逋的诗歌)确实是富于一种隐士特有的幽情逸趣"。吕辉《简论林逋山水诗》(《运城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2003年第6期)一文对林逋的山水诗进行分析,其实仍走的单篇赏析的路子。而陶文鹏先生的《林逋:毕生致力于表现西湖美》一文认为:"他(林逋)毕竟是中国诗歌史上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位毕生主要致力于山水诗的诗人。他的人品与诗风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逋对杭州西湖富于诗情画意的表现,确实给了苏轼许多启发,使他更进一步为西湖传神写照,创造出更多脍炙人口的西湖山水歌。"[17],此文将林逋的西湖山水诗放在山水诗史的大体系中进行分析,为定位林逋的文学史地位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在林逋传世的三百一十三首诗中,其与达官、僧侣抑或无名氏之酬唱作品有一百五十多首,占全部诗作的近二分之一,可惜我们的研究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倘若我们梳理了这些诗作,我们的林逋生平研究定会取得基础性的突破。也许这样的难度很大,但作为作家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忽视这些诗作。
  2 、词的研究。林逋有词三首,以《长相思•惜别》和《点绛唇•题草》最为著名。吴奔星先生的 《豪情如潮 柔情似水——读潘阆的 〈酒泉子〉和林逋的〈长相思〉》(《名作欣赏》,1981年第1期) 一文认为,"二者皆写钱塘江潮水,前者豪情如潮,后者柔情似水......两词表明北宋初期已经透露出婉约和豪放两大词派的先声",此论是否有所拔高,有待探究。但林逋的"《长相思•惜别》......写离情,有民歌风致,语言清丽淡雅。"[18]上承唐五代词的清新流丽传统还是很明显的。徐英《多情自古伤别离——林逋〈长相思〉词欣赏》(《广州文艺》,1983年第2期)一文在赏析词意的基础上,概括了其艺术特色。另有《梅妻鹿子林和靖》[19]一文,据传说,《长相思•惜别》为林逋将放游江淮,与一女子作别时所作。此论和前几年余秋雨先生据此词认为,"林逋有妻子和儿子,"[20]相类,其中的臆造已为金文明先生辩驳(参见王寅《‘咬嚼'余秋雨》《南方周末》2003年7月3日)。而《点绛唇•题草》一词,《能改斋漫录•卷十七》[21]记载有梅尧臣和欧阳修的和作并比高下,可见林逋该词在当时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应该对此词进行深入研究。

  (二)文学成就研究

  前引钟婴《林和靖其人其诗》一文分析林逋山水诗具有澄淡高逸、清新邃美的艺术风格,这也是林逋诗的基本特色。另外指出,林诗还有豪放峭拔的特色。他文学观上,推崇《诗经》、《楚辞》、杜甫和王昌龄,创作实践上受陶渊明的影响。前引俞明伦《略论林逋的思想与艺术》一文,对林逋的艺术特色评价颇高,谓"(林逋)写诗善用白描手法"、"他的诗多半是描写山水景物之作,跟社会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站在反‘西昆体'的阵营是很明显的。他毕竟与王禹偁、苏舜钦等人一样,坚持着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人之先,透露出宋代诗歌革新的消息"。此说为我们准确认识林逋的文学史地位,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研究视角。前引马茂军《林逋的复远古思想与文学创作》一文认为"林逋思想上的复古,带来了文学艺术上的复古倾向。他不拘俗套,不讲究骈偶华艳,而追慕古代艺术风范,创造古拙淡雅的艺术风貌",说林逋的"隐逸思想融摄儒道,而且浸染了禅学思想","平淡说准确的概括了林逋诗的艺术风貌,而且晚唐体则是林逋技巧上师法的路数"。有的文学史对林逋的诗歌创作成就进行了论述,如刘大杰先生认为:"我们细读他的诗集,其中充满了柔弱与做作,同时又囿于近体的格律,缺少豪气与魄力。"[22]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三卷》[23]认为,林逋的诗歌"完整的意境、活泼的情趣,则是九僧诗所缺乏的......林逋诗的风格比较丰富,已经对贾姚诗风的藩篱有所突破。" 林逋的诗风是否具有复古的倾向,似仍当在阅读大量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阐释,但林诗和九僧诸人的细小狭窄之作相比还是境界比较阔大舒畅的。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建国后林逋的研究有以下特点:一、生平思想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可惜生平研究中的年谱研究仍未开展;与此相对,思想研究的角度从远古思想到陶渊明以至净土宗,体现了研究者的开阔视野。二、作品和创作成就的研究基本上遵循了立足作品,从而概括出其艺术特色,并取得共同的认识"平淡邃美",可惜林逋的酬唱之作仍未进行研究;至于林逋的文学史地位,仍然没有超越前人的"晚唐体"说(赵齐平先生的立论除外)。有关林逋的研究尚无学术性专著,此前只有沈幼征《林和靖诗集》[24]的校注本,为林氏的诗词、书启等作了一详尽的注释整理,于林逋研究奠定基础。另外值得指出的是,钟婴先生的专著《林和靖与西湖》[25]作为杭州市的《西湖丛书》之一,旨在宣传杭州的旅游资源,著者力求作品的通俗性,对林逋诗歌进行了深入的赏析,颂赞了林逋于西湖孤山的开创之功,为开发西湖旅游资源做了有益的尝试。虽然其中大多数论文是80年代写就的,但钟婴先生的研究仍是以文本为基础。此种研究也为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提出了"如何与现实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这一新的课题,为林逋的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

林逋(967或968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
。家谱载,自五代始,世居福建长乐,传至11世,钘、钏、镮、釴兄弟4人迁居奉化、象山,林逋父釴定居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孙,故宅在奉化大脉岙口(今大茅岙)。一说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溢“和靖先生”。

http://baike.baidu.com/view/9681.htm


明朝的各位皇帝,生平事迹及综合评定
明朝的各位皇帝,生平事迹及综合评定 简单点就好啊!... 简单点就好啊!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父母要不要干预? sjnjzzz 2008-10-22 · TA获得超过497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权威回答:...

隋朝大将贺若弼的生平历史以及事迹简介?
隋朝大将贺若弼的生平历史以及事迹简介?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游戏玩家 2022-11-23 · 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5.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

李白的生平事迹
2018-01-09 李白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2 2012-04-08 李白的生平事迹 439 2008-06-16 李白的生平经历(简单介绍) 3386 2008-02-22 详细的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 82 2011-06-20 诗仙李白生平简介 4422 2009-03-25 李白一生的坎坷故事 226 2013-10-09 李清照的生平事迹? 15 2018-01-09 李白的生平事迹...

北宋狄青简介及生平事迹
他的生平事迹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也非常值得学习,值得探讨,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问题一起来学习分析看看! 1、狄青简单简介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 )人。北宋时期名将。 狄青出身寒门,年少入伍,因面有刺字,善于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宋仁宗时,凭借战功,累迁延州指挥使。皇...

有谁知道康熙的十三子胤祥的生平事迹?全部的!求大神帮助
经其奏准,宽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积逋”,恢复了一切“诖误”。存心忠厚,听断公明。曾奉命讯鞫大案,审讯中,不用重刑,坚持以诚感人,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虽涉及人众,而不株连无辜,使数十件大狱,件件处理平允。 精于骑射,每发必中。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遗存甚少。临危不惧,猝变不惊,曾随...

柳宗元的生平简介
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西夏皇帝夏毅宗李谅祚简介,夏毅宗生平事迹
人物生平 幼年登位 李谅祚生母没藏黑云本李元昊重臣野利遇乞妻,之后野利遇乞被李元昊赐死,没藏氏出家为尼,后李元昊访野利氏遗口,迎没藏氏入宫与之私通,被野利后发现,令没藏氏到戒坛寺出家为尼,赐号没藏大师,李元昊经常到寺中幽会。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二月六日,没藏氏在跟从李元昊打猎时生下李谅...

麻烦给一下卫子夫的生平事迹!
麻烦给一下卫子夫的生平事迹!3个回答 #热议# 张桂梅帮助的只有女生吗?nkkn 2008-05-24 · TA获得超过2.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7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5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卫子夫(?-前90年)是中国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原是曹寿和...

隋朝大将韩擒虎的生平历史以及事迹简介?
为此,隋文帝下诏说:“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隋书·韩擒虎列传》)。又下优诏于二人说:“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

魏承谟生平
八年,嘉、湖二府水灾,疏请漕粮停运十年,请宁海、太平、平阳、石门、乌程五县及温州卫漕粮积逋概行停止;户部核漕粮无豁免例,圣祖特旨下部再议,卒宽恤免徵。承谟在浙四载,前后疏奏,天子悉俞其所请;民无负累,以得安其新业。朝廷知承谟曲体民隐,抚民如食疾子;而福建边疆重地、海氛未靖,加承谟兵部右...

太仓市17668993394: 急求!! 林逋 的生平简介!! -
蔽衬诺普: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家谱载,自五代始,世居福建长乐,传至11世,钘、钏、镮、釴兄弟4人迁居奉化、象山,林逋父釴定居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孙,故宅在奉化大脉岙口...

太仓市17668993394: 有谁可以详细介绍一下“梅妻鹤子”的林逋?
蔽衬诺普: 林逋 北宋 字君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出生于儒学世家,是北宋时代诗人.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由于常年足不出户,以植梅养鹤为乐,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

太仓市17668993394: 林逋的诗风及生平简介
蔽衬诺普: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大里黄贤村人(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溢“和靖先生”.

太仓市17668993394: 谁知道林逋的详细资料多谢
蔽衬诺普: 林逋(968-1028),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君复.少时多病,终身未娶未仕.早年曾漫游于江淮一带,大约四十岁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据说二十多年足迹不至城...

太仓市17668993394: 梅妻鹤子的故事? -
蔽衬诺普:[答案] 关于“梅妻鹤子”的故事 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典出...

太仓市17668993394: 林逋是什么人?
蔽衬诺普: 林逋(967—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浙江奉化黄贤 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词人.生于儒学世家,幼时刻 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长大后,曾漫游江 淮间,四十岁以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 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 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据传林逋终生 未娶,以种梅养鹤为乐,称“梅妻鹤子”.死后宋仁宗赐谥“和 靖先生”.

太仓市17668993394: 谁能介绍一下诗人林逋,谢谢
蔽衬诺普: 林逋(967或968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家谱载,自五代始,世居福建长乐,传至11世,钘、钏、镮、釴兄弟4人迁居奉化、象山,林逋父釴定居大里黄贤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孙.

太仓市17668993394: 有关名人爱梅的故事短的要快,今天就要交了!!!!!!!!!!!!! -
蔽衬诺普: 林逋(公元967~1024)字君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出生于儒学世家,是北宋时代诗人.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由于常年足不出户,以植梅养鹤为乐,又因传说他终生未娶,故有“梅妻鹤子”佳话的流传.直到今天,很多人都知道“梅妻鹤子”的故事,就连我们现在的辞书——《辞海》关于“梅妻鹤子”条目也是这样记载的:“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

太仓市17668993394: 50字历史小故事 -
蔽衬诺普: 林逋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在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树.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劳作.待到梅子熟时,就有成群小贩前来买他的梅子.他卖梅子不是按斤论两而是根据每树梅子多少毛判判,估价公道.所以商贩们都喜欢买他的梅子,他还准备三百六十五个竹筒,把每棵树卖下的钱分另装入竹筒里编上号.不管有客人、无客人或是客人多、客人少.一天用一竹筒梅子的钱过生活,绝不多用一文.他还养了两只白鹤.客人来了,先生就打个忽哨,白鹤立刻飞来,立在先生跟前.他把钱和纸条装在一只袋里,挂到白鹤颈上,让白鹤飞往市里买鱼肉酒菜.那些商贩见白鹤飞来,知道先生来了客人,就按纸条所开货物收钱付货,交白鹤带回

太仓市17668993394: 梅妻鹤子有关的故事和诗句 -
蔽衬诺普:[答案] 据史料记载,林逋(公元967~1024)字君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出生于儒学世家,是北宋时代诗人.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由于常年足不出户,以植梅养鹤为乐,又因传说他终生未娶,故有“梅妻鹤子”佳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