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赵藩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几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含义

作者&投稿:咎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赏析~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此联简称“攻心联”,乃清末光绪二十八年暂居四川盐茶使者的云南剑川人赵藩所撰,寥寥数语,既高度肯定了诸葛亮善于用兵、理政的才华,又从和战、宽严的辩证关系总结了诸葛亮治蜀的经验。此联言简意赅,形式完美,不仅是武侯祠所有联语中位居第一的上品,而且是全国不可多得的名联之一。据说,毛泽东十分推崇此联,1958年他来武侯祠时,就在此联前驻足沉思良久,反复玩味联语的微言大义。邓小平也曾经称赞说赵藩的“攻心联”写得好,富有哲理。联语字面大意是:能采取攻心办法服人的,会使那些疑虑不安、怀有二心的对立面自然消除,自古以来深知用兵之道的人并不喜欢用战争解决问题;不能审时度势的人,其处理政事无论宽或严都要出差错,后代治理蜀地的人应该深思。先来解读“攻心”。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南征孟获时,马谡来送行,建议说:“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这番话,本于《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中“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一段。“攻心”“心战”是对孙子“伐谋”“伐交”之说的提升,“攻心”“心战”的范畴更宽,包括智虑计谋、外交手段、民族策略等等。诸葛亮采纳了“攻心”建议,对叛乱的孟获等人,不是采取简单的战而胜之的办法,而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再来解读“审势”。《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佐备治蜀,颇尚严峻”。法正劝诸葛亮效法汉高祖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之先例,“缓刑驰禁”。诸葛亮批评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向他讲述不论宽也罢、严也罢,都要先“审势”,才能确定实行何种治国方略的道理。诸葛亮详细分析了蜀汉初期的“势”,指出:秦朝因刑法过于苛严,百姓怨声载道,导致天下“土崩”;汉高祖刘邦反其道而行之,仅“约法三章”,便大获全功;但刘璋统治益州时却过于软弱宽大,蜀中豪族专权自恣,君臣之间连正常的纲纪都没有了,这才导致其统治的瓦解。蜀汉政权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基础、形势都与汉高祖时不同,必须与刘璋反其道而行之,“威之以法”,从严治蜀,才是巩固蜀汉政权之根本。诸葛亮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给人以警示,令人深省。对于现代人非常有借鉴意义,需要我们去仔细品味其中的精髓。

这幅对联称颂的是诸葛亮。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意为:
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善用兵这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清人赵藩撰书。

这是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赵藩"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要理解上联的意义,首先要理解两个词组:一是“攻心”。攻心二字出于《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马谡被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他认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敌人斗志,收服敌人之心。其意思和《孙子》“上兵谋……下政攻城”相近。这个战略为诸葛亮所赞赏。二是“反侧”。反侧在这里是不正直、不顺从。《诗、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极反侧。”意思是作此歌以穷极其反侧不正之情。《苟子、王制》:“道逃反侧之民。”杨注:“反侧,不安之民也。”故反侧是指一些不安分守法之人。懂得这两个词组,上联便好解了。意思是说,如果打仗的人,能使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及,使他不战或不敢战,心悦诚服,那么以后就不致再谋反叛乱。如诸葛亮抓了孟获不杀,而七擒七纵之,使孟获知道自己远非诸葛亮对手,而感谢其不杀之恩,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消除了他的反侧谋叛之心。以后诸葛亮对南方少数民族又施行了一系列宽大扶助政策,得到他们爱戴,不但不反,反而协助诸葛亮北伐。这个策略高出前人许多。反观曹操对地方少数民族惟事武力镇压,屡服屡叛,始终不得安宁,相去很远。由此可见诸葛亮及后来一些采取攻心战略的人,并不是一些喜欢打仗的人,而是想以战止战,止戈为武,思想高尚的人。 至于下联,实际是驳斥一些人认为诸葛亮是法家的偏面说法。法家主张以严治国,认为“铬金百镒,盗跖不掇”,和儒家不同。儒家治国主张“刑罚世轻世重”,“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刑罚宽严,要根据时代和国情作辩证调节。诸葛亮所以以严治蜀,正如他回答李严所说:“刘璋国弱,自刘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百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十人士,专相自恣,君臣之道,渐以浚替”。可见诸葛亮用重典治蜀,因为前代太宽,故他遵循儒家“世轻世重、宽猛相济”的原则,决不是像法家一味用严。如果不审察时势,而一味用严或用宽,都会带来严重后果,都是错误的。所以赵藩警告后人,不能盲目学诸葛亮而一味用严,也不能盲目反对诸葛亮一味用宽,而应当审察当时形势,深思熟虑,然后决定用严还是用宽。 这副对联,既赞扬了诸葛亮用攻心战略的正确性,同时也歌颂了他严以治蜀政策的正确性,最后告诫后人不能盲目一味用严或用宽,应当根据当时形势来决定。这是非常正确的。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要理解上联的意义,首先要理解两个词组:一是“攻心”。攻心二字出于《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马谡被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他认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敌人斗志,收服敌人之心。其意思和《孙子》“上兵谋……下政攻城”相近。这个战略为诸葛亮所赞赏。二是“反侧”。反侧在这里是不正直、不顺从。《诗、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极反侧。”意思是作此歌以穷极其反侧不正之情。《苟子、王制


成都武侯祠赵藩的攻心联是批评诸葛亮的还是表扬呢?为什么?
武侯祠的匾额和对联众多,而最著名的就要算这幅挂在诸葛亮殿门前“名垂宇宙”匾额两侧清人赵藩撰书的“攻心”联(也有称之为“宽严”联的)了。其“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联文颇负盛名,它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

攻心联解释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这句寓含了诸葛亮的军事智慧,他强调用心理战术来瓦解敌人的斗志,而非单纯追求战斗。"攻心"一词源自马谡的见解,他主张以心战为上,通过说服和威慑,而非武力,使敌人放弃反抗。诸葛亮通过七擒孟获的例子,展现了这一策略的威力,通过宽大处理,而非武力...

成都武侯祠的最有名的那副攻心对联是什么?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此联位于诸葛亮殿。意思是: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懂得用兵的人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施政方针或宽或严都会失误。攻心、审势,攻心:即在与人对抗的过程中,利用心里战术来不战而胜,攻心即是...

后来治蜀要深思的全多句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人赵藩作于成都武侯祠的这首楹联,原本是写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治理益州的功过得失。上联写诸葛亮征南中,以攻心为上策,安抚南中民心,从而平定蜀汉内乱。下联写诸葛亮在蜀汉严行历法,“依法治国”,并数出祈山北伐...

武侯祠诸葛亮殿
诸葛亮殿内,一块醒目的“名垂宇宙”匾额悬挂其中,两侧则是清代文人赵藩撰写的著名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通过剖析诸葛亮、蜀汉政权以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告诫后人在治理地方和国家时,要吸取前人的教训,重视“攻心”策略和对形势的...

谁知道成都武候祠的那副对联和他的作者
一、天下著名的“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诸葛亮殿;清人赵藩撰书)[反侧:指怀有二心而疑虑不安的人,语出《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二、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武侯祠过厅;上联集杜甫诗句,下联董必武撰,今人...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光绪年间,赵藩为成都武侯祠所书。

此人到诸葛亮墓前祭拜,挥笔写下一副对联,堪称
幸亏赵藩曾做过岑春煊的老师,两人的关系还不错,他就想通过委婉的方式劝诫岑春煊。有一天,赵藩来到武侯祠祭拜诸葛亮,他一直将诸葛亮视作心中的偶像,当走到偶像的墓前,赵藩感慨万千,突然想到了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上联中的...

孔明借东风是真的吗
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现在成都的武侯祠还有清人赵藩写的一对攻心联,他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幅攻心联其实是委婉地批评了诸葛亮,批评他在刘备去世以后主持蜀国工作的时候穷兵黩武,...

诸蔼亮的生平一问。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攻心联,为清朝赵藩所作,此联曾引起等重视。 位于成都武侯祠的诸葛亮殿。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古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状多智而近妖。 配偶、子女及后裔 配偶 根据《三国志》引《襄阳记》的...

南长区18970294631: 清朝赵藩为武侯祠写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什么意思 -
劳俭麦利:[答案]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善用兵这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真正的用兵...

南长区18970294631: 解说赵藩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几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含义 -
劳俭麦利: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要理解上联的意义,首先要理解两个词组:一是“攻心”.攻心二字出于《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马谡被...

南长区18970294631: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哪个我国的名胜? -
劳俭麦利:[答案] 这幅对联称颂的是诸葛亮.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意为: 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善用兵这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地的人要深...

南长区18970294631: 请高手解释一下武候祠的"攻心联".成都的武侯祠有清人赵藩写的一对
劳俭麦利: “攻心联”今译 用兵能攻心,就会没有反叛,从古到今,真懂用兵的人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施政方针不论宽严都会失误,因此奉劝治蜀领导人要学习诸葛用兵理政之精义.

南长区18970294631: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视则宽严皆误"是什么意思??要具体点的解释(字面意思和寓意)~~!! -
劳俭麦利: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说历罩镇的主要七擒孟获的,说诸葛亮闷郑能够从心理出发,七擒七纵,让孟获心服口服,最终平定了南中的叛乱,让像反侧这样的造反事件就自动消失了(这也影射了诸葛亮其他一些军事行动).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说的是诸葛亮不明白蜀弱魏强的原理,一味坚持北伐魏国,导致蜀国最终灭亡,以致在治理蜀国时所(对一部分人)施行的宽大的政策和严厉的方针都是徒劳的.其实我不大喜欢肢粗这首对联,这首对联的实质是以成败论英雄,成功了就是对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

南长区18970294631: 赵凡点评诸葛亮的对联 -
劳俭麦利: 有一天,赵藩来到武侯祠祭拜诸葛亮,他一直将诸葛亮视作心中的偶像,当走到偶像的墓前,赵藩感慨万千,突然想到了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联中的“攻心”,说的就是...

南长区18970294631: 求诸葛孔明的《攻心联》
劳俭麦利: 清朝时云南人赵藩(1851——1927,云南剑川县人,白族)所写武侯祠对联: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不审时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

南长区18970294631: 武侯祠对联含义或影响 -
劳俭麦利:[答案] 1.“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该联是称赞诸葛亮的治蜀的,同时暗批当时四川总督的治蜀过于严厉血腥.一方面,赵藩人称“小诸葛”,自身也是对诸葛亮颇有称许,赵藩是清季民初...

南长区18970294631: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这句话给我们什么警示?
劳俭麦利: 攻心:从心理上攻克敌人.反侧:不 顺从、不安分的人.能从心理上攻克敌 人,不顺从者就会自行消失;不审察形势 把握时机,政策或宽或严都是失误.指 攻克敌人要以攻心为主,施政执法须从 实际出发.这句话出自清•赵藩《武侯祠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南长区18970294631: 成都武侯祠有《清》赵藩书写的攻心楹联,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
劳俭麦利: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