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避三舍中可以看出晋文公的什么优点

作者&投稿:邗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退避三舍中可以看出晋文公的什么优点~

知恩图报。

在晋文公逃难过程中蒙楚王收留,于是答应了退避三舍长平之战失败原因主要是秦国在战国后期已经是第一强国,且有白起这样的猛将而赵国虽说经过胡服骑射国力大幅增强,但经过一次内乱后,良臣较少,更在交战过程中临阵易帅

晋文公“退避三舍”,让出了诚信,让出了气概。 古往今来,“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让”的佳话不在少数;但“让”也造就了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性格。晋文公遵守了此前的诺言,不忘对楚国人的诺言而退避三舍。军事上都是“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之说的。但晋文公的“礼让”显示出了诚信和具有天下霸主的气概。 晋文公作为春秋五霸不是没有道理的,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富强和春秋时期霸主地位的夺得,这无不与其自身能力和素养有莫大的关系。有能力者也需要具备素质条件,成功路上缺一不可。


<退避三舍>,从重耳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对楚王是什么态度?
重耳之所以敢这么说,是他在潜意识中对自己将来登上国君的地位有信念,而且将要争夺中原霸主之位;争夺霸主必然要和楚国发生冲突,战争将不可避免。当时的天下中,楚国的兵力最强大,中原中没有是楚国的对手,重耳流亡多年,历经坎坷,深谙人性,知道对付锋芒毕露的对手,就要避其锋芒。退却也正是作为回报...

退避三舍中三舍指的是多远
历史上退避三舍中三舍是就是九十里,一公里是一千米,九十里就是四十五公里。在这里要注意古代的一舍指的是三十里,只要把这个单位搞清楚,就能够知道退避三舍是退了多少。退避三舍,就是后退的意思,这种后退是主动的回避或者是退让,为了避免产生冲突。因为舍是古代的行军距离单位,所以就说了三舍。退...

退避三舍中三舍指的是多远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实际上是指九十里。这个成语源自春秋时期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由左丘明所记述。原意是晋公子重耳在楚国时,承诺若能返回晋国,若两国交战,他会在中原战场主动退让九十里,以此表示尊重和避免冲突。这并非简单的撤退,而是策略性的让步,旨在麻痹对手,使其掉以轻心,之后再出...

退避三舍中三舍指的是多远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指九十里。古时候人们把三十里称为一舍,可以由此计算出三舍的距离。退避三舍的事件发生在城濮之战中,这次战争是以晋方用三万多的兵力战胜楚方四万多的兵力结束。退避三舍典故 它讲的是晋国与楚国交战的时候,重耳为了感谢当年流亡时楚王善待它的恩情,所以命令大军退让三舍给楚国...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是多少里?
1、九十里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指九十里,古时候人们把三十里称为一舍,可以由此计算出三舍的距离。退避三舍的事件发生在城濮之战中,这次战争是以晋方用三万多的兵力战胜楚方四万多的兵力结束。很多人都知道退避三舍的典故,它讲的是晋国与楚国交战的时候,重耳为了感谢当年流亡时楚王善待它的恩情,...

退避三舍中三舍到底有多远
说到这个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非常的有意思的,大侄的意思就是退得远远的,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这个退避三舍中这个三舍到底具体是指多远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学习揭秘看看!1、退避三舍中三舍到底有多远 三舍具体指:90里远。并不是三里远,大家一定不要搞错了,...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是多少里
01、九十里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指九十里,古时候人们把三十里称为一舍,可以由此计算出三舍的距离。退避三舍的事件发生在城濮之战中,这次战争是以晋方用三万多的兵力战胜楚方四万多的兵力结束。很多人都知道退避三舍的典故,它讲的是晋国与楚国交战的时候,重耳为了感谢当年流亡时楚王善待它的恩情,...

退避三舍
2. 退避三舍的深层意义 退避三舍不仅仅是一种物理上的后退,更是一种策略性的选择。这种选择背后可能包含了深远的考虑,如避免冲突、保存实力、寻找时机等。在某些情况下,主动退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和损失,为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3. 退避三舍的应用场景 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多种场景中都有应用。例如...

成语退避三舍中三舍到底有多远
成语 退避三舍 中, 三舍 到底有多远?这是支付宝蚂蚁庄园小课堂今日先行公布的3月29日问题,答对即可获得一份180g饲料,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正确答案吧!成语 退避三舍 中, 三舍 到底有多远九十里三里正确答案:九十里答案解析:退避三舍 这个成语产生于古代战争中,源于一个报恩的故事。

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
避而不战的成语。总的来说,退避三舍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它告诉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主动后退并不意味着软弱无能或缺乏勇气,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决策。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借鉴这种策略,有时暂时的退让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铁西区19857686393: 从“退避三舍”中,可以看出晋文公什么优点? -
倚艺活血: 晋文公“退避三舍”,让出了诚信,让出了气概. 古往今来,“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让”的佳话不在少数;但“让”也造就了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性格.晋文公遵守了此前的诺言,不忘对楚国人的诺言而退避三舍.军事上都是“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之说的.但晋文公的“礼让”显示出了诚信和具有天下霸主的气概. 晋文公作为春秋五霸不是没有道理的,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富强和春秋时期霸主地位的夺得,这无不与其自身能力和素养有莫大的关系.有能力者也需要具备素质条件,成功路上缺一不可.

铁西区19857686393: 从退避三舍的故事中,能看出晋文公的什么优点?你如何评价晋文公的这种行为?我有急用, -
倚艺活血:[答案] 晋文公守信用,重诺言,这个行为也客观上利用了对方的缺点(骄傲),审时度势,抓住时机,最终取得胜利. 典 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

铁西区19857686393: 退避三舍的典故里主人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
倚艺活血: 以退为进,占有思想政治优势,选准时机,反攻取胜.

铁西区19857686393: 晋公子重耳出亡可以看出晋文公怎样的特点 -
倚艺活血: 不拘于形式,知道变通,有心计,有着很好的谋划能力.

铁西区19857686393: 用儒家思想解读退避三舍的故事 -
倚艺活血: 儒家就是“德”与“信”,当年晋文公受了楚成王的恩惠,曾承诺,如果晋楚交战,晋国将撤军三舍(九十里)以示不愿与楚国为敌.后来晋楚果然交战,文公遵守当年的承诺,退避三舍,以示不愿和楚国交战,这是诸德中的“信”.后来楚国咄咄逼人,晋国因为道德高尚,自然晋国大败楚军.

铁西区19857686393: 退避三舍体现人的品质是什么 -
倚艺活血: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解 释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 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铁西区19857686393: 1 从“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又有哪些深刻体会? -
倚艺活血: 两军交战时,一方退让,情况大致有二:一是另一方实力较强,暂时避其锋芒,二是麻痹另一方,使其放松警惕,起到骄敌的作用.随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战胜之.晋文公的退避三舍,便属于后者.此外,此举还有回报当年楚王知遇之恩的意思.退避三舍,即你来,我先退,给你警告.再来,再退,再给警告.但事不过三.退,将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远见的人会考虑,这不是软弱可欺,应该谨慎,以防有诈;另一种是对方视自己可欺,逼自己到墙角,我只好还击.如果楚军在晋文公退避三舍后,不麻痹轻敌,而是谨慎追击,可能城濮之战会有另一番结局.

铁西区19857686393: 1 从“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
倚艺活血: 历史信息: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铁西区19857686393: 晋文公是在怎样的情况退避三舍的 -
倚艺活血: 处于报答楚国的收留之恩,城濮之战主动撤退九十里(一舍为三十里),实际上完成了诱敌深入完成战略上的主动权,随后彻底击败楚军.顺便提一下,当时晋军主帅是先轸.

铁西区19857686393: 晋文公退避三舍,究竟是为了报恩还是诱敌深入 -
倚艺活血: 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不是考试题,还是你的个人想法.我只能回答你,真相永远不得而知,没有人去问晋文公当时到底怎么想的,我们只能从这件事本身去讨论他.退避三舍确实是晋文公报答楚国国王的一种举动,但是这种举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能说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比较淳朴,把这些事当成一种报恩的举动.对于是不是战略,我个人觉得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这场仗已经打完了,我们是从后人的角度去看这场仗晋文公赢了,才说这事什么军事战略.反之,如果晋文公输了呢?我们还会提这种问题么.所以这个退避三舍就讨论到这个层次足以,再往下讨论没有什么太多的实际意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