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图题诗 诗画家资料 及诗句注释 谢谢

作者&投稿:严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图中诗词怎样解释?谢谢!~

这是一首感怀小诗,写得是自己事过境迁的心情。
意思是:才高八斗的文人喝了几杯酒,感到赋诗作词没有什么特别的,就好比这人生如这一本本的书籍一样,一件接着一件的发生,人生如酒也。

作者采用的是断面写法,中间省了不少,后两句的意思是前后颠倒。表达了作者比较烦闷无奈的心境.

  王连章,男,汉族,河北邯郸人,现代知名画家,现为国画艺术家,书画家,现代知名画家名录,东莞诗书画研究院美术研究员、驻院画家,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次在全国各项重大美展中屡屡获奖,并被国内外多家文化机构和社会各届爱好者收藏.,曾出版(王连章画集) (农家题材画集) (山水画集) (花鸟画集)(北部风光画集)



























  

  《惠崇江晓景》(苏轼)这是一首题画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欲河豚时。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人称“苏东坡”,号“东坡居士”。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

  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苏洵的次子(长子夭折),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再迁至密州(今山东诸城),移至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编辑本段
  苏轼生平

  宋四家苏轼
  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
  。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享年六十四岁。

《惠崇江晓景》(苏轼)这是一首题画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欲河豚时。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人称“苏东坡”,号“东坡居士”。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

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苏洵的次子(长子夭折),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再迁至密州(今山东诸城),移至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编辑本段
苏轼生平

宋四家苏轼
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
。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享年六十四岁。

【贫士吟】
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
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荒村风雨杂鸡鸣,轑釜朝厨愧老妻。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
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肯嫌斗栗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
白板门扉红槿篱,比邻鹅鸭对妻儿。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

唐寅(1470?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吴(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居吴趋坊,和文徵明同岁而略长数月。少有俊才,博雅多识,与张灵友善。初学画于周臣,后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交,人称“吴中四才子”。二十九岁时由诸生举应乡试,得第一名解元,名声大噪,故人称唐解元。翌年,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被罢官为吏, 自后灰心仕途,终日诗酒,或漫游名山大川。自刻印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以卖画为生。曾应江西宁王朱宸濠之请,聘往南昌,因不惯藩府生活,不久辞归。在绘画上,他是一个取材广博的画家。山水多取法于南宋李唐、刘松年,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并兼及元人法。画人物工笔,写意俱佳。画花鸟喜用水墨,清隽峭利,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兼善书法,工诗文。晚年好禅学,。思想趋向解脱颓放。自号“六如居土” (谓人生如幻、梦、泡、影、露、电),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没空


奉新县18281624603: 请教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题诗及含义宋朝画家王孟希的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上,有一首疑似蔡京所作的题诗,诗文大致是这样的: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 -
妫树安替:[答案] 你上面有几处是错的!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北宋院诚鲜二术,南唐法从弗多皴.当惊常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曷不自思为臣者,尔时调鼎作何人?”这是《千里江山图》的题诗,作者可能是蔡京.千里江山,只是,不久便被蹂躏得疮...

奉新县18281624603: 《墨竹图题诗》写作背景的资料 -
妫树安替: 作者介绍 李方膺生于1695~1755中国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

奉新县18281624603: 墨梅图题诗的意思 - 《墨梅图题诗诗中每句与墨梅对应的词语是什?墨梅图题诗》诗中每
妫树安替: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 疑难点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奉新县18281624603: 墨梅图题诗作者简介 -
妫树安替: 王冕,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 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如《伤亭户》、《江南妇》、《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等.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 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亦善画竹.求者踵至.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奉新县18281624603: 速求墨梅图题诗的诗意
妫树安替: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

奉新县18281624603: 帮我找找题画诗 要有诗题和年代和作者啊 谢谢 -
妫树安替: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此为苏轼题好友慧崇和尚画《春江晓景》诗,如今慧崇的画已不传,而这首题画诗却流传千古,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品. 一些女画家、女诗人,于对艺术美的鉴赏中,...

奉新县18281624603: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意思 -
妫树安替: 意思是:你看到了吗,天已经很冷了,到处没有绿草.可是,你又看见了吗,松树屹立着,还那么青翠挺拔.天地之间本来都不是刻意修饰的,世间万物贵在保持本真.松树的枝干像山岳一样雄壮,冬日里的青秀无与伦比.它饱经风霜,经历千...

奉新县18281624603: 关于题画的诗 -
妫树安替: 请问你要题哪一副画的诗?这里有一首,是我个人喜欢的.《题八大山人大涤堂图》 石涛 江西山人称八大,往往游戏笔墨外. 新奇迹奇放浪观,笔歌墨舞真三味. 有时对客发痴癫,佯狂李酒呼青天. 须臾大醉草千纸,书法画法前人前. 跟高百代古无比,旁人赞美公不喜. 眼然图就持了义,抹之大笑曰小技. 四方知交皆闻予,廿年踪迹那得知. 程子抱犊向予道,雪个当年即是伊. 公皆与我同日病,刚出世时天地惊. 八大无家还是家,清湘四海空霜鬓. 公时闻我客邗江,临溪新构大涤堂. 寄来巨幅真堪涤,炎蒸六月飞秋霜. 老人知意何堪涤,言犹在耳尘沙历. 一念万年鸣指间,洗空世界听霹雳. 此诗系石涛为八大《大涤堂图》所作

奉新县18281624603: 苍松怪石图题诗原文????????????? -
妫树安替: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奉新县18281624603: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解释 -
妫树安替: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释字;解词:君:你阙:宫殿迥:远这首诗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