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的地理位置在哪里?鄂伦春族生活在山区

作者&投稿:村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种族概况


“鄂伦春”这个名字最早是在清朝的文献中记载的。第51,卷第一次在报告中提到“奥顿”。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上谕称之为“俄罗春”。此后,他们被更统一地称为鄂伦春族。鄂伦春族这个词有两层意思:一是使用驯鹿的人,二是山里的人。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人口为8196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布塔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的呼玛县、爱辉县、逊克县、嘉荫县。鄂伦春语是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一员。这里没有当地语言,普遍使用汉语,部分鄂伦春族也使用蒙古语。


鄂伦春族的祖先也是林人。元代称之为“林中人”。明代一般指“北山野人”。游荡在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什勒卡河以西、库页岛以东的广大地区。17世纪中叶,俄罗斯殖民者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迫使鄂伦春族南迁,集中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但1689年中俄签订《清石矛鲁》后,直到签订不平等的《尼布甲尼撒条约》和《中俄爱玲条约》,仍在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地区狩猎,并参加清政府的定期边防巡逻等活动。


直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入侵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鄂伦春族才失去了被入侵地区的广大狩猎场。清政府对鄂伦春族的统治发生了变化。康熙三十年,清廷将二伦部落分为“木林嘎”和“雅法可汗”,隶属布塔总政治部管辖。“莫林鄂伦春族”就是骑鄂伦春族的意思。编入八旗,南征北战。“贾法汉鄂伦春族”指徒步的鄂伦春族。指的是鄂伦春族,失去了驯鹿,没有养马,还在狩猎。分为五路,分别是库马尔、比拉勒、阿勒、多布库尔、托赫。这条路分8队,每队一个鄂伦春族。


清政府每年都派安达上山采集贡品貂皮。光绪八年,清政府废除布塔主政,设立兴安市主政,负责五路鄂伦春族。光绪十九年,兴安主衙门被废,原有五路合并为四路,十六条辅路。分别属于黑龙江副衙门、漠河干、布塔、呼伦贝尔。


军阀统治时期,只取消了八旗组织的内容,四路十六员的组织基本保持不变。就管辖体制而言,黑龙江省监察厅管辖三条公路,海拉尔蒙古政府管辖一条公路。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名义上把鄂伦春族划归伪黑龙江省和北方的兴安省管辖。


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期间,鄂伦春族人民奋起反抗。鄂伦春儿女加入东北抗日联军,英勇作战。用自己的鲜血捍卫祖国和民族的生存。他于1945年8月被解放。1951年10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成立。


乡村经济


17世纪中叶,鄂伦春族的社会发展还处于父系公社阶段,被称为“五里岭”。虽然当时宗族组织依然存在,但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不是宗族,而是“五里岭”。每个“五里岭”包括几代同祖的小家庭。“五里岭”家族的首领叫“塔塔达”。它的内部生产资料是公有的,过着普通劳动、平等分配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


17世纪中叶以来,清政府加强了对鄂伦春族的管辖。鄂伦春族、满族和汉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也有所发展。铁制工具和枪支的输入,狩猎产品与农牧业手工业的交换,逐渐导致鄂伦春族内部的一系列变化。除了狩猎场、森林、河流仍然归公众所有之外,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料已经由公有变为私有,劳动组织和分配制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最初孕育于五里岭的个体家族的兴起,最终导致五里岭从一个血缘组织演变为一个地域组织,氏族制度走到了尽头。一夫一妻制家庭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到1945年8月解放前,鄂伦春族社会已经进入邻社阶段。


鄂伦春族主要居住在海拔500-1500米的大兴安岭,属于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约为零下20摄氏度。广袤的大兴安岭,栖息着鹿、狍子、狍子、虎、豹、野猪、熊、狐狸、猞猁、水獭等野生动物。纵横交错的河流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鱼。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最好的天然狩猎场,为鄂伦春族人民提供了丰富的衣食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鄂伦春族的主要生产活动是狩猎,辅以捕鱼、采集和手工业。社会上只有男女老少的自然分工,没有社会分工。1000多年前,就有鄂伦春族狩猎人的记载。打猎主要是男人,有时候女人也一起出去。狩猎工具包括枪、马和猎犬。主要方法是集体狩猎,但不再以“五里岭”为单位,而是由一个或几个“阿纳克尔”在自愿和临时的基础上组织起来。


猎物平均分布处于“生长期”,但肉的分布始终停留在“五里岭”。不参加同一个“五里岭”狩猎的寡妇和鳏夫通常比猎人得到的多。一如既往,如果外宾被分配,他们可以得到一份。个体狩猎出现了,但很少。是狩猎鄂伦春族的主要衣食来源。捕鱼通常是成群结队地“赶”着进行的。有些人乘桦木船去钓鱼。用网捕鱼是从其他国家引进的。捕鱼大多是男人做的,而采集大多是女人做的。捕获的鱼、野菜、水果是鄂伦春族人食物的重要补充。如果它们暂时不能食用,应该在阳光下晒干,并储存起来,以备在缺乏猎物的情况下食用。


鄂伦春族的手工业主要有皮毛制品和桦木制品。大部分是女人做的。根据不同季节狩猎所得毛皮的性质和位置,可以缝制成适合不同季节的衣服。从桦树上剥下的整个桦树皮被加工成适合不同用途的器皿。妇女在这些毛皮和桦木制品上刺绣或雕刻的各种图案。最能体现狩猎文化的传统特色。此外,男人还使用骨、木、铁等手工制作的工具。


近代以来,农业在部分地区的鄂伦春族中萌芽。清末至辛亥革命,政府实行“弃猎归农”政策,鄂伦春族地区农业有了初步发展。但是鄂伦春族不习惯农业,日本帝国主义严重破坏了农业。到1939年,鄂伦春族地区的农业已被彻底摧毁。


由于各地鄂伦春族从事的生产大致相同,基本上没有交流关系,交流主要是与其他民族。起初是偶然的,后来逐渐正规化,打开了鄂伦春族社会和自然经济的大门,促进了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


虽然鄂伦春族在历史发展中有许多优良传统,但由于长期的民族压迫,特别是日本侵略者的种族灭绝政策,鄂伦春族人口急剧减少。1945年8月解放前夕,鄂伦春族只剩下1000人,处境悲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东北的鄂伦春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并于1951年10月1日建立了鄂伦春自治旗和几个民族乡。1953年,国家对鄂伦春族给予特殊照顾,拨出大量资金修建新房,逐步定居下来。如今,整洁明亮的大瓦房、学校、商店等。在绿树成荫的新农村已经取代了以前的“不朽的柱子”。


一座灯火通明的新城出现在兴安山上。用于打猎的土枪已经被步枪和半自动步枪取代。鹿、猪、牛、养蜂场相继建成。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鹿角提供给这个国家。各种农业机械被用于农田耕作,粮食总产量翻了一番。在过去,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现在路建好了,车也连上了。铁路还通往一些鄂伦春族的新城镇。曾经没有文字的鄂伦春族,现在已经普及了中等教育,很多年轻人都上了大学。通过电影队、艺术队、俱乐部、电台,把我国人民丰富的民族歌舞搬上舞台和银幕。旧社会,鄂伦春族地区没有药,开花、伤寒等传染病很普遍。


疾病占所有女性的80%以上。今天,乡镇有卫生所,大队有卫生所,村里有卫生员。天花和伤寒等传染病已经消失,人口增加了一倍。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鄂伦春族人民生产发展迅速,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他们不仅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和副业生产,还肩负着护林防火的重任,保护了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的森林安全,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保证了木材的可持续供应。


文化和艺术


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包括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


口头创作是鄂伦春族的主要文学形式。他们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歌谣涵盖了民族历史、社会、狩猎采集、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古代有神话《北京条约》,神话《恩杜里创造了鄂伦春族》,神话《轮吉山与爱尔人》,神话《白衣仙女》。与鄂伦春族先民对人类起源的探索有关,与先民的生活和英雄事迹的描写和歌颂有关。鄂伦春族的“赞歌”多为即兴作词和有固定曲调的歌曲,类型和风格各异。尤其是新民歌,内容更加丰富。语言和谜语是后期发展起来的文学形式,是生产劳动的反映,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这些口头文学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


鄂伦春族能歌善舞。他们同时载歌载舞,展现了丰富的工作和生活内容。熊舞、水牛斗舞、树鸡舞、艺海舞、红果舞,都表现了猎人对野生动物、鸟类的观察和对制作工艺的模仿。“圈舞”是一种群众歌舞,带有自娱性质,男女都参加,载歌载舞。“化妆舞会”是一种带有宗教内容的祭祀舞蹈,由“萨满”表演,祈求狩猎丰收。


乐器包括Bannu和Twain。鹿哨和狍子哨既是生产工具,也是早期的乐器。鄂伦春族人在唱歌跳舞的时候,经常伴随着这些乐器。


生活习俗


鄂伦春族的物质生活很有特色。除了肉和衣服,“神仙”故居也是狩猎文化的产物。天竺像一把半开的伞。它由30多根电线杆组成。夏天用桦树皮覆盖,冬天藏起来。可以随时快速安装和拆卸。神仙柱入口的顶部和左右两侧是供人坐卧的,但有严格的规矩。“不朽之柱”的中央是一堆整天燃烧的篝火,用来烹饪食物和取暖。天竺后面的电线杆上挂着印有圣像的桦木盒子。一般来说,女人是不允许碰它的。


鄂伦春族基本实行一夫一妻制。实行严格的族外婚姻。大部分是近亲通婚的氏族成员。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不太高,只有继承权一般属于男性。一个家庭有两代人的庞大人口。人口过多的话,一般是大儿子结婚,在父母住处附近建一个“神仙柱”。在最初的“不朽之柱”中,女人是不允许生孩子的。他们必须在远处设立产房,男人不得进入或靠近。直到满月结束,他们才会回家。以前人死后一般都是天葬。下山后,安葬的大致路线。


鄂伦春族妇女的绝活是为猎人制作“塔米”。这种帽子是在去除肉和血之后,将它的毛发、角、耳朵、鼻子和嘴巴小心地鞣制而成的。戴上这顶帽子可以引诱猎物。鄂伦春族人营造森林,行走森林,吃森林,穿森林。衣、食、住、行都来自大森林。


从鄂伦春族迁徙到黑龙江南岸开始,马就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990年,鄂伦春骑兵沉重打击了入侵的俄军。夏天,桦木船被用作河流中的交通工具。现在鄂伦春族居住的地区已经通了火车和汽车,交通更加便利。


宗教信仰


鄂伦春族信仰萨满教,萨满教具有自然属性,万物有灵。这种宗教与这个国家独特的原始观念密切相关。他们的宗教形式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巫师”是上帝与人类沟通的使者。萨满教信仰相当多的神。鄂伦春族崇拜的自然神有太阳神、月神、北斗神、火神、土地神、风神、雨神、雷神、水神、草神、山神等。鄂伦春族的先民除了崇拜自然之外,还崇拜牛牛Ku和马劳斯的图腾。鄂伦春族人忌讳熊、虎之名,而称其为宝力干、叶衍、乌塔奇。鄂伦春族的祖先崇拜非常流行,现在仍然如此。




大兴安岭地理位置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5度31分~121度10分,北纬47度20分~50度13分,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面积曾经占80.1%。呼伦贝尔草原曾经是我国最好的天然草原之一,在1958年以前只有零星的耕种。1958年—1962年共开荒20万公顷,占全国开荒总面积的8.6%。垦荒地区原是最...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急!!
5、在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6、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在图上明确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的位置。俄罗斯的工业都临近资源丰富的地方布局,主要工业区有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 工业区等,能在图上找出来。7...

北纬三十七度地理位置是哪里
37°经济带:依托北纬37º(N36.5-N37.5)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以倾力培养环渤海经济区(尤其是山东半岛)新增长极为目标,配合中央政府向西开放发展的政策指向,以交通干线和综合运输通道为发展主轴,以临近互补区域形成的成长三角区为驱动力,在中国大陆境内形成的东起(山东)荣成、文登、...

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几个,分别是哪些?
这里有着葱郁的密林,雾气缭绕的群山,还有那静静流淌在山间的小河,处处都流露着这个国家的天然和质朴。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缅甸一年四季气候宜人,而这里的诱人景致也随气候变化而不停变幻。缅甸文坛上流行的十二季节诗就是来描写大自然所呈现的这种丰富多彩。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

欧洲、非洲、北美洲、的位置、地形特征、其他
北美洲总面积2422.8万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其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东北面隔丹麦海峡与欧洲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大陆东至圣查尔斯角(西经55°40′,北纬52°13′),南至马里亚托角(西经81°05′...

有关极地地区详细的人文、地理位置、介绍,要全面,我下周要用!!!急需...
地理介绍: 北极 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也就是北纬90°的那一点。北极地区是指北极附近北纬66°34′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围是众多的岛屿以及北美洲和亚洲北部的沿海地区。冰冷的海水携带着冰山从北冰洋流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极地区的气候终年寒冷。冬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大海完全封冻...

我需要关于满族200字的简介 要有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满族,全称满洲族,辛亥革命后被称为满人、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

欧洲东部和俄罗斯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一、欧洲东部和北亚 1.范围和国家 (1)欧洲东部: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之间的欧洲部分 (2)北亚: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部分 2.俄罗斯 (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欧洲部分面积小但是其政治经济中心地区。 (2)较为平坦的地形:平原、高原为主...

古巴比伦的地形,气候,植被的特点
然而令人们始终忧虑不已的是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与文明相生相伴,战争也从来没有休止过。这块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据说就是《圣经》中伊甸园的原型地。然而,也许正是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它也不断成为政治和战争的舞台。当巴格达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精妙绝伦的城市的时候,整个欧洲还处于蛮荒状态,这里曾是世界...

地理知识
疆界长约5万公里,其中海岸线长约4万公里,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三大洋和多个边缘海;在1万多里的陆上疆界中,与我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有几千公里边界线。 中俄两国地理位置上是近邻,为两国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俄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全境设有16个自治共和国...

远安县18585356237: 中国的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圣裘布地: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呼玛、逊克、爱辉、嘉阴等县

远安县18585356237: 内蒙古鄂伦春在内蒙哪个市? -
圣裘布地: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 地理位置: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嫩江西岸,东经121°55′~126°10′,北纬48°50′~51°25′之间.北与黑龙江省呼玛...

远安县18585356237: 鄂伦春族是一个怎样的少数民族?
圣裘布地: 鄂伦春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 中人口较少的成员之一,主要分布内蒙古自 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等地,他们自古以来一直从事狩猎生产,性情淳朴、坚强, 以勇敢强杆而著称,被誉为兴安岭之王.鄂伦春语是鄂伦春族的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 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鄂伦春族信仰萨满教,崇拜各种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但以 崇拜祖先为主.鄂伦春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民歌曲调种类多样.“鄂伦春” 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 们”.现兴安岭已全面禁猎,终止了他们的狩猎生活.

远安县18585356237: 关于56个民族之鄂伦春族的具体介绍有哪些?
圣裘布地: 鄂伦春族人口为6965人.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交接处的大小兴安岭中,特别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鄂伦春族人普遍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盛行对祖先的崇拜.

远安县18585356237: 请问我国西北地区有哪些少数民族?
圣裘布地: 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主要有 蒙 古 族,主要分布在(指西北地区,下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 回 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

远安县18585356237: 介绍一下鄂伦春族 -
圣裘布地:鄂伦春族分布于祖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那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并且世代居住着勇敢剽悍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莽莽的原始森林,沉寂秀美的草原,清幽的河川峡谷,哺育着勤劳勇敢的鄂伦春族儿...

远安县18585356237: 谁知道原始民居 - 斜人柱的特点?
圣裘布地: 斜人柱是鄂伦春族语言,意思是 “木杆屋子”. 鄂伦春族生活的大小兴安岭,是中国东北地区、黑 龙江流域的两大山脉.大兴安岭由东北向西南斜贯黑龙 江省和内蒙古自...

远安县18585356237: 风物传说有哪些别称? -
圣裘布地: 风物传说又称“地方传说”,属民间传说的一类.一般包括山川名胜古迹传说、花鸟鱼虫传说、风俗习惯或乡土特产的由来和命名的传说.风物传说有解释性、历史性、神奇性的特点.解释性即不但告诉人们某处有何景物,还要解释其来历....

远安县18585356237: 鄂伦春自治旗族主要有什么样的特质?
圣裘布地: 最北部的少数民族自治旗是鄂伦春自治旗. 1951年10月1日成立.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东北部,大兴安岭东南坡.旗政府驻阿里河镇. 居民除鄂伦春族外,还有鄂温克、达斡尔、汉、满、回、蒙古、朝鲜等族.自治旗面积93%为山 林,气候寒冷.盛产优质木材以及黑木耳、松磨、猴头磨、黄芪.五味子等.野生动物繁多, 如马鹿、猞猁、黑熊泽.地下矿产也很丰富,有金、银、铜等.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人民过 着原始落后的游猎生活,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定居下来,其经济、教育、医疗卫生都有较大的发 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