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作者&投稿:却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节选)

《论语》中所说的“士”是封建社会中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和地位的特殊阶层,是四民之首(四民,即士,农,工,商)。宋代以后,士逐渐成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但春秋以前,士只是一个等级(即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的名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到了战国时期,士虽然仍具有等级特征,但逐渐演变成社会上的一个阶层。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频仍,列国多以得士为荣。在儒家经典中“士”多次被提及,如《论语》中,孔门弟子子贡、子路都问过“何如斯可谓之士矣”这个问题。孔子在回答子贡的提问时将“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作为士的最高标准,对于子路,则以“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对其予以勉励。作为孔门弟子,儒家思想最得力的继承人与传播者,曾子提出的为士标准最为后人称道,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可见,在儒家眼里,士是理想人格的典型楷模与儒家社会理想的坚定执行者。

曾子认为,要想成为士,必须具有两种涵养,即“弘”和“毅”。关于这两个字的解释,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谓:“弘,宽广也。毅,强忍也。”朱熹又在《朱子语类》中说:“所谓‘弘’者,不但是放令公平宽大,容受得人,须是容受得许多众理。若执著一见,便自以为是,他说更入不得,便是滞于一隅,如何得弘?须是容受轧捺得众理,方得。”“毅是立脚处坚忍强厉,担负得去底意。”这就是说,作为士人,应该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更有容物之量;不偏执己见,不自以为是,目光远大,见识高超。这是弘的含义。但仅是这样还不行,还应该坚毅、果敢并具有超强的忍耐力,即苏轼在《晁错论》中所谓:“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弘”与“毅”两者不能偏颇,相互统一,缺一不可。朱熹谓之“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且引程子的话解释道:“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四书章句集注》)

那么,作为士人,为何要具有这两种素质禀性呢?这是由士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所决定的。儒家思想的主体是“仁”, 儒家经典中记载得最多的就是关于“仁”的探讨,其终极目标是实现身修的人格塑造与家齐、国治、天下平的理想社会政治,这种理想目标的实现,若非弘毅之士,实难做到。《四书章句集注》谓:“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士人以“仁”为己任,即当有“宇宙内事是己份内事,己份内事是宇宙内事”(陆九渊《象山集》)的担当意识,有事不避难、“临大节而不可夺”,甚至 “见危致命”、“杀身成仁”、“死而后已”的宗教式献身精神。这些充分体现着儒家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彰显的是坚定不移的价值信仰、坚忍不拔的人格毅力和不改其志的理性自觉。儒家这种刚健有为、生生不息的主体精神,使得中国士人在生命深处无时无刻不在高唱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生命赞歌。他们心忧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用生命书写着一曲曲人性的赞歌。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炎武于衰朽末世高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于国难关头自我警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士不可以不刚强坚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路程遥远。
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

《论语》中“士”字共出现十五次,其义有三:(一)泛指一般人士,如“虽执鞭之士”(《述而》第七);(二)指读书人,如“士志于道”(《里仁第四》);(三)特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及影响或有较高修养的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中的士,就是指这种人。这种士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而是以实现仁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推而广之,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故其任重而道远。

士不可以不刚强坚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路程遥远。
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

《论语》中“士”字共出现十五次,其义有三:(一)泛指一般人士,如“虽执鞭之士”(《述而》第七);(二)指读书人,如“士志于道”(《里仁第四》);(三)特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及影响或有较高修养的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中的士,就是指这种人。这种士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而是以实现仁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推而广之,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故其任重而道远。

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你怎样理解"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这句话?
这个是针对古代的夫妻制度的。古代是男权主义社会,制度是一夫多妻,而且对女子要求很高,一般嫁了一个从此就只能跟一个,被休以后想再嫁,这辈子基本不可能了,这完全是对妇女的压迫。所以这句话用在以前完全正确。而现在社会,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更有“女士优先”之说,而现在男女比例较高,相对而言...

如何理解: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凡夫不
“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的核心含义是 “不要和见识短浅的人在一起交往”。工作中,我们 会碰到很多人,有的人和我们志同道合,有的人目光 短浅,我们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交往,不要和目光见识 短浅的人交往。和后者聊天,聊了也白聊。

搜取春秋战国“士”的资料(不少于3个),将其实力概括摘录,并简单评价其...
这些人也是士,可是他们的行为在今天就是赤裸裸的犯罪。但是放在那个年代,在中华大统一的思想形成以前,他们的志向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也是不难理解的。但也有的人,志向就是要把所学才能,向最赏识他的国君展现,使自己所学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这里面有代表性的应是孙武。他发现吴王对他的器重,...

诸葛亮的《出师表》翻译
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 现在百姓穷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争不能停止。战争不能停止,那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敌人,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正好是相等的。既是这样,不趁现在考虑攻取北方,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贼长期相持。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 天下的事情是很难评论断定的。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

不断的文言文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猛虎在...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处处?含义?
所以,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沟,勇敢的人不怕丢掉脑袋。孔子认为那猎场管理员哪一点可取 呢?就是取他因召唤不当就不去的精神。不忘:不忘本来是常常想到的意思,虽然常常想到自己“在沟 壑”和“丧其元”的结局,但并不因此而贪生怕死。所以,这里的“不忘”也 可以直接理解为“不怕”。元:首...

各位大侠帮帮忙!不甚感激。
「郭嘉随军出征共计十一年,每当召开重要的军事会议时,其他的谋士都还在思索应敌的方略,郭嘉就己经做好了决策。我能够平定北方,策画的功劳当属郭嘉第一,只可惜他英年早逝而大事未定,实在不可忘记郭嘉的功劳。后来赤壁之战失败,曹操感叹的说:「如果郭嘉还在人世,我也不会受到这麽大的失败。」...

曹操 短歌行 赏析
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们如去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

毛泽东评三国时说:蜀汉之败,始于隆中对!我十分不明白!赐教!
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者,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安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帛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你对这段...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首要位置。“兵者,国之大事”,道理...

阿瓦提县17661232198: 怎样理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吴都华法: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的一句话,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阿瓦提县1766123219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道重远"的解释 -
吴都华法: 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

阿瓦提县17661232198: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曾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
吴都华法:[答案]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有抱负、地位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广阔,意志坚定,因为这些人有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要吗?死了才停息,路途不也很遥远吗?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

阿瓦提县17661232198: 如何理解:“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吴都华法:[答案] 士不可以不刚强坚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路程遥远.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论语》中“士”字共出现十五次,其义有三:(一)泛指一般人士,如“虽执鞭之士”(《述而》第七);(二)指读书人,如...

阿瓦提县1766123219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深刻理解 -
吴都华法:[答案] 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意志,承担责任重大而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阿瓦提县1766123219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何处?意思是什么? -
吴都华法:[答案] 出自《论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是完整的 意思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推行仁政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死了才停止,不是很远吗

阿瓦提县1766123219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啥意思啊? -
吴都华法:[答案] 应该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吧? 意思就是: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以实行仁德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阿瓦提县17661232198: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什么意思?
吴都华法: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阿瓦提县1766123219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什么?
吴都华法: 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不可以不弘毅”是《论语·泰伯章》中的曾子说的一句话,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 作品名称:《论语·泰伯章》 作品别名:论语 创作年代:春秋时期 作品出处:《论语》 文学体裁:语录体 作者:曾子 分享 解释 “弘毅”:“弘”是宽广之意,“毅”是强忍之意,“弘毅”指的是宽广、坚忍的品质、态度,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 “不可以不”就是不能不的意思,在这里起强调作用.

阿瓦提县17661232198: 是什么意思?士不可不弘毅?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
吴都华法: 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