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和尚的生平

作者&投稿:台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鉴真和尚的生平~

过海传戒的鉴真

鉴真,俗姓淳于氏,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唐中宗嗣圣五年(688年)出生于一个奉佛家庭。父亲曾就扬州大云寺智满禅师受戒,学习禅门。鉴真14岁时随父亲入寺参拜,见到高大慈祥的佛像,很受感动,要求父亲让他出家。父亲见他年幼志高,便答应了他的请求。恰好这一年武则天下诏让天下诸州度僧,鉴真便就智满禅师出家,在大云寺里当了一名小沙弥。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在著名律师道岸手下受菩萨戒。景龙元年(707年)游学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次年三月二十八日于长安实际寺登坛受具足戒,主持受戒的是德高望重的荆州南泉寺弘景律师。

鉴真的菩萨戒师道岸和具足戒师弘景都是律学名僧。尤其是道岸,在江淮一带大力宣扬道宣开创的南山律宗,终于使一向奉行《十诵律》的江淮地区改行《四分律》。他多次主持结坛受戒之事,被誉为天下400余州的受戒之主。鉴真在这些律学名僧的影响下,潜心研究三藏,尤其致力于律学的探讨。受具足戒后有了正式僧人的身份,也取得了讲授学问的资格。经过数年的苦心研讨,他精通了道宣的《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羯磨疏》、《星处轻重仪》和法砺的《四分律疏》等律学著作,遂于开元元年(713年)开始讲授律疏,时年26岁。

不久之后,他回到淮南。道岸律师于开元五年(717年)逝世后,鉴真接替了老师留下的重担,继续在江淮地区传播律学,登坛授戒,为整顿教团弘扬佛法而不遗余力。30多年中,他一共讲律、疏40遍,律钞70遍,轻重仪及羯磨疏各10遍;又组织发动建寺、造像、开元遮大会供养十方众僧,缝制袈裟3000领赠送五台山僧,抄写《一切经》三部,各11000卷。经他剃度得戒的共有4万余人,江淮奉持戒律的人,都尊他为授戒大师。

鉴真的名声远扬,也传到正在长安的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耳中。当时,日本国还处在奴隶社会的阶段,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寺院享有免赋免役的特权,不堪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人民纷纷逃进寺院,或自戒为僧,或连人带产投靠寺院当僧祗户。这样,寺院的势力不断扩展,世俗奴隶主的剥削利益则受到损害。代表世俗奴隶主利益的朝廷急欲整顿教团,肃清僧尼伪滥的状况,但政令屡颁,收效却很小。于是有人提议要向中国学习,严格受戒的条件和程序,立刻得到朝廷的批准,决定派人赴唐朝招聘高僧前来传戒。荣睿和普照就是肩负着招聘的使命,于日本天平五年(即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随第十次遣唐使入唐留学的。

荣睿和普照在长安一边学习,一边留意物色适宜的招聘对象。最初他们请到了东都大福先寺的道璿律师和婆罗门僧菩提等,乘坐副遣唐使中臣名代的船,先赴日本,拟为传戒师。后来听到鉴真的大名,认为是更理想的传戒者,便决定设法邀鉴真东渡日本传戒。天宝元年(742年),他们事先请到了长安大安国寺僧道航、澄观,洛阳僧德清和高丽僧如海,又约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僧人玄朗、玄法,一齐来到扬州。当时,鉴真正在扬州大明寺为众僧讲律。荣睿和普照至大明寺向鉴真顶礼膜拜,具述来意说:“佛法东流到日本,有寺有僧,却没有传法受戒之人。敝国先前有位圣德太子,曾预言:‘200年后,圣教兴于日本。’如今200年之期已到,希望和尚东游兴化。”鉴真听了二僧的陈述,觉得他们很有诚心,便答道:“我曾听说往昔南岳慧思禅师迁化之后,托生为倭国王子,兴隆佛法,济度众生。又听说日本长屋王崇敬佛法,造了千领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话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看来日本确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啊。那么,我的法众当中,有谁肯应此远请,到日本国传授戒法的呢?”堂上济济众僧,对于鉴僧的发问,都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一时陷于冷场。过了好一会儿,鉴真的弟子祥彦才打破沉默,答道:“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到。以此之故,众僧都默然无对。”鉴真一听,不觉动气,斩截地说:“我们此去,是为了传播大法,何惜身命?你们大家不去,那我就自己去吧!”祥彦连忙说:“如果师傅要去,我也跟着去。”结果道兴、道航、如海、澄观、德清、思托等21僧也都表示愿随鉴真同赴日本。

鉴真见众多门徒愿意追随自己赴日本传法,转怒为喜,于是共同在佛像面前立下宏愿,并商议了准备东渡的策略和步骤。鉴于朝廷海防甚严,他们决定暂不公开渡海目的,宣称准备供具往天台山国清寺供养众僧,在这一幌子下,加紧打造船只,备办干粮。荣睿、普照在长安时曾求得宰相李林甫之兄林宗的书信,请他们在扬州任仓曹参军的侄儿李凑帮助造船,所以造船工作得到了李凑的支持,进展顺利。

时值天宝二年(743年),东南沿海海盗横行,台州(今浙江临海、黄岩、温岭、仙居、天台、宁海、象山等县地)、温州(今浙江温州市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明州(今浙江甬江流域及慈溪、舟山群岛等地)海边都遭受其害,海路堙塞,公私断行。在此形势下,鉴真一行的动向,格外引人注目。为了减少阻力,避免误会,他们亟须加强团结,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此,道航提议:“今向他国,为传戒法,人皆高德,行业肃清。如海等人学道未久,是否可以暂留国内,不预此行?”

如海听了道航的话,愤怒异常,当即裹头入州,上采访使衙门诬告道:“有僧道航造舟入海,与海盗勾结。总共若干人,已备好干粮,分布在既济、开元、大明寺,又有100名海盗已经入城。”采访使得报,即发兵搜捕鉴真一行。经过推问,证明鉴真等清白无辜,但所造舟船被没收入官,日本僧人被囚禁了四个月,奉旨送还本国。玄朗、玄法就此回国去了,荣睿、普照不愿官送,留了下来。如海因诬告之罪,被断还俗,决杖60,送还新罗。但第一次东渡的计划,终究是被他破坏了。

荣睿、普照两僧矢志不移,经此磨难,毫不气馁,辗转找到鉴真,商量再次东渡之事。鉴真安慰他们说:“不用发愁,等到合适时机,必遂本愿。”并拿出上好官币80贯钱,买到岭南道采访使刘巨鳞的军船一只,雇得水手等18人,又采办了各种食物、用具、经卷、佛像、法物、香料、衣物,备足钱帛,携带僧祥彦、道兴、德清、思托等,连同荣睿共17人,玉匠、画师和其他各类工匠85人,于天宝二年十二月再度扬帆东下。但船刚出长江口即被飓风击破,只得上岸修理船只,一个月后第三次东渡,又因航程中风浪险恶,航道艰危,船被打破,历尽苦辛,飘泊至明州,被明州太守安置于鄮县(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歇息。

天宝三载,鉴真先后应越州(辖境相当今浙江浦阳江流域大部分、曹娥江流域及余姚县地,治所在今绍兴)、杭州、湖州(治所在今浙江吴兴)、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僧众之请,往各地巡游、开讲、授戒,最后还至鄮县阿育王寺。越州僧人得知鉴真欲往日本国,为了留住鉴真,便向州官告发说:“日本国僧荣睿诱大和上欲往日本国。”致使荣睿再次被捕,械送京城,途经杭州时诈称病死,才得脱身。

荣睿、普照二人为了求法,前后所历艰难难以形容,然而坚固之志,毫无退悔。鉴真深受感动,也一往无前地要实现东渡传戒的愿望。因此又遣僧法进和两位侍从,携带钱帛往福州买船,并采购粮食杂物,作第四次东渡的准备。自身则率祥彦、荣睿、普照、思托等30余人,翻山越岭,餐风宿露,从陆路向福州进发。但在台州始丰县境,被江东道采访使派人追及,护送回扬州。原来鉴真的弟子灵佑和其他一些僧人,担心鉴真渡海遇到不测,具公文向官府报告了鉴真一行的动向,故使此次东渡计划又告夭折。

天宝七载春,荣睿、普照两僧从安徽来到扬州,与鉴真筹划第五次东渡事宜。此次东渡同行者有僧祥彦、神仑、光演、德清、荣睿、普照、思托等14人,水手18人,六月二十七日从扬州崇福寺出发,经瓜州运河入海向南。一路上风急浪高,水米断绝,九死一生,飘泊至振州(今海南崖县)地界始得靠岸。这样,第五次航海又失败了。鉴真等受到当地地方官的供养,在各地做了些佛事,便被资送回扬州。归途中,日僧荣睿和鉴真的高足弟子祥彦先后逝世,鉴真的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加上不适应海南炎热的气候,患了眼病,视力大受损害。

天宝十二载(753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日本国遣唐使藤原清河,副使大伴右麿和吉备真备,以及留学中国多年已任中国秘书监兼卫尉卿的阿倍仲麻吕,来到扬州延光寺拜访鉴真。他们告诉鉴真,日本遣唐使已正式向唐玄宗奏请让鉴真到日本传戒,但被玄宗拒绝了。鉴于这种情况,请鉴真自己决定是否随遣唐使的船只东渡日本。此时鉴真已有66岁高龄,眼睛又不好,而唐朝官府对于私自过关出国又有明文禁止,但鉴真坚持渡海传法的初衷,不顾千难万阻,欣然允诺随遣唐使船赴日本。经过一番安排,鉴真和尚终于在十月十九日离开了扬州龙兴寺,踏上了第六次征程;并于十一月十六日乘上日本遣唐副使大伴的船,从扬子江口驶向日本。此次随鉴真同行的有弟子思托等14人,还有尼僧智首等3人,以及几位居士:扬州的潘仙童,西域人安如宝,东南亚人军法力,越南人善听等,总共24人。携带的物品除各种佛像、菩萨像、舍利、经卷、律典、幡幢之外,还有各种金、玉器皿、饰物、王羲之、王献之等著名书法家的字帖等。

十二月二十日,鉴真所乘之船到达鹿儿岛秋目浦,正式踏上了日本国土,实现了鉴真12年来的心愿。次年二月四日,鉴真经过日本太宰府、大阪而到达了当时日本的首都奈良。所到之处,都受到统治者和道俗群众的隆重欢迎和热情招待。在奈良,他被迎入东大寺安置。日本国王下诏慰劳鉴真,并授予鉴真传灯大法师之位,宣布“自今已后,授戒传律,一任和尚。”

同年四月,鉴真初于东大寺卢舍那殿前立戒坛,登坛为日本圣武上皇、光明太后、孝谦天皇等授菩萨戒。不久又为沙弥澄修等400多人受戒。已受过戒的日僧灵福等80多人也纷纷舍旧戒,重新从鉴真受戒。这年九月,东大寺戒坛院成立,由鉴真担任戒和尚,为众僧受具足戒。

翌年五月,日本朝廷任命鉴真为大僧都,规定日本僧徒非经其授戒不予承认。但不久日本统治者就发生了矛盾,原来日本最高统治者尊崇鉴真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他把僧尼直接控制起来,而鉴真弘法的指导思想却是想让佛法得到更广泛的流传。因此在圣武天皇死后不久,日廷就托词免去了鉴真大僧都之任,尊之为大和尚。从此鉴真摆脱了纲统众僧的行政事务,专事教化僧尼之职。为了排除干扰,他利用日本朝廷施给自己的田园,自立一所唐律招提,从东大寺迁住此地,大事传律弘道。在他和他的弟子思托、如宝等的惨淡经营下,日后唐律招提被收为官寺,成为日本律宗的祖庙。而鉴真本人则成为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师。

鉴真除了在日本开创了南山律宗外,对于日后日本佛教界的两大流派天台宗和真言密宗的创立也很有贡献。他东渡时所携经疏中有不少是属于天台和真言两宗的。日本天台宗的开创者最澄,真言密宗之祖弘法在年轻时都受过鉴真遗泽,他们在事后的追述中还不断感怀这遗德。

鉴真对于日本佛典的整理也有杰出贡献。在鉴真到来之前,日本寺院中所用的经典,都是从朝鲜半岛传入,只凭口口相承而传袭下来,所以各本间歧异和错误很多。鉴真一行到达后,日本政府就把校正经疏中的错误一事,委给他们。经过鉴真及其弟子们的辛勤努力,这些经卷大都得到了订正。

此外,鉴真对于日本的医药学、书法、建筑、雕塑、美术等方面的发展都有巨大促进作用。传说他曾用鼻嗅的方法,把正仓院所藏药物一一加以辨证,并说明它的用途,著有《鉴上人秘方》一书传世。江户时期以前,日本的药商一直把他当作医药之祖奉祀。鉴真携至日本的二王真迹法帖,及带有能写一手漂亮王体书法的弟子,对以后日本书法界流行王书有极大关系。鉴真携来的乾漆夹纻像,及其弟子技工们指导下完成的唐招提寺木雕群,可以说是日本雕刻史上的起点。其弟子设计的唐招提寺建筑和西大寺佛塔,则在日本的建筑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现代日本学者推崇鉴真是一位站在奈良文化最高峰的人,同时也是替以后平安文化开道的人,是恰如其分的。日本天平宝宗七年(唐广德元年,763年)五月六日,鉴真于所住唐招提寺宿房结跏趺坐,安然寂化,享年76岁。他的一生对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六次东渡,舍生忘死、坚忍不拔的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鉴真(687~763)

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他在14岁时被智满收为沙弥,配居大云寺。神龙元年(705),依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707),出游洛阳,继至长安。次年在长安实际寺依恒景律师受具足戒。巡游两京,究学三藏。对于律藏,造诣尤深。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学的一时名德,又是南山宗开创人道宣律师的再传弟子。他的律学,虽师承南山宗,但他并不持一家之见。唐代律学,除了独占优势的南山宗外,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怀素的东塔宗,一时鼎足而三。其后,鉴真东渡日本携带的律学典籍则兼及后者两宗。在传授中又以法砺的《四分律疏》、定宾(属相部宗)的《饰宗义记》与道宣的《行事钞》三书为主,重点尤在法砺、定宾所著两书。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聘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先后五次率众东渡,但均因天时、人事不利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旋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440余人授或;为80们僧舍旧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 这一最新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日本奉为国宝。1980年2月,日中友好团体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谊,曾将坐像送回北京、扬州两地供中国人民和佛教徒瞻礼。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口授、手抄,错误在所难免。据《续日本纪》记载,天皇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疏错误。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唐宝应二年(763,日本天平宝字7年)五月初六日,鉴真卒于唐招提寺。弟子思托记述其六次东渡事迹、经日本著名文学家真人元开润色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出生及受戒
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鉴真出生于扬州,俗姓淳于。702年,鉴真入扬州大云寺为沙弥,706年,受菩萨戒,709年,随道岸禅师入长安,在实际寺受具足戒。在长安期间,鉴真勤学好问,不拘泥于门派之见,广览群书,遍访高僧,除佛经之外,在建筑、绘画,尤其是医学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造诣。715年,他回到扬州大明寺修行,733年成为当地佛教领袖、大明寺方丈,受其传戒者前后有四万余人。时人誉其“江淮之间,独为化主”

六次东渡
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当时,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决意东渡。

第一次东渡
742年冬,鉴真及弟子21人,连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时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从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扬州仓曹李凑也加以援助。不料鉴真一位弟子道航与一名师弟如海开玩笑说:“人皆高德行业肃清。如如海等少学可停却矣”,如海信以为真,大怒,便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准备攻打扬州。当年海盗猖獗,淮南采访使班景倩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虽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国,第一次东渡就此夭折。

第二次东渡
744年1月,作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7僧(包括潜藏下来的荣睿、普照),连同雇佣的“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发。结果尚未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遇风浪沉船。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转送明州余姚(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安顿。开春之后,越州(今浙江绍兴)、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讲法,第二次东渡遂结束。

第三次东渡
结束了巡回讲法之后,鉴真回到了阿育王寺,准备再次东渡。此事为越州僧人得知,为挽留鉴真,他们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潜藏中国,目的是“引诱”鉴真去日本。于是官府将荣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荣睿途中装病,伪称“病死”,方能逃离。第三次东渡就此作罢。

第四次东渡
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鉴真于是决定从福州买船出海,率30余人从阿育王寺出发。刚走到温州,便被截住,原来鉴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灵佑担心师父安危,苦求扬州官府阻拦,淮南采访使遂派人将鉴真一行截回扬州。第四次东渡不了了之。

第五次东渡

748年,荣睿、普照再次来到大明寺恳请鉴真东渡。鉴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阴历6月28日从崇福寺出发,再次东行。为等顺风,出长江后鉴真一行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东海上,该船遭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4天才看到陆地,16天后方能上岸,发现已经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入大云寺安顿。鉴真在海南停留一年,为当地带去了许多中原文化和医药知识,时至今日,三亚仍有“晒经坡”、“大小洞天”等鉴真遗迹。。

之后,鉴真北返,经过万安州(今海南万宁)、崖州(今海南海口)、雷州、梧州到达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在始安开元寺鉴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广州讲法,途径端州(今广东肇庆)时,荣睿病死该地龙兴寺。在广州,鉴真动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后,鉴真继续动身,经韶州时,普照辞去,临别之时,鉴真发誓“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此时,鉴真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又为庸医所误,导致双目失明。过了大庾岭,鉴真大弟子祥彦又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坐化,鉴真十分悲痛。接下来鉴真又经过了庐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润州江宁县(今江苏南京),回到了扬州。第五次东渡结束。

第六次东渡

由于鉴真的游历遍于半个中国,因此声名大噪。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等人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为日本拒绝,因此不许鉴真出海。鉴真便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转搭遣唐使大船。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队扬帆出海,此时,普照也于余姚赶来,11月21日,鉴真所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两舟一舟触礁,12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日本宗师

鉴真到达日本后,受到孝谦天皇和圣武太上皇的隆重礼遇,754年2月1日,重臣藤原仲麻吕亲自在河内府迎接,2月4日,鉴真一行抵达奈良,同另一位本土华严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统领日本佛教事务,封号“传灯大法师”。

根据圣武和孝谦的意愿,鉴真作为律宗高僧,应该负起规范日本僧众的责任,杜绝当时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门,以逃避劳役赋税的现象,因此,孝谦下旨:“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但是,这引起了日本本国“自誓受戒”派的反对,尤其是兴化寺的贤璟等人,激烈反对。于是,鉴真决定与其在兴福寺公开辩论,在辩论中,鉴真做出让步,承认“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是作为正式认可的具足戒必须要有三师七证,结果贤璟等人皆被折服,舍弃旧戒。鉴真于是在东大寺中起坛,为圣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谦之下皇族和僧侣约500人授戒。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

然而,758年,作为鉴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谦天皇在宫廷斗争中失势,被迫传位给淳仁天皇。相应的,鉴真也遭受到排挤。758年,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烦躁,不敢劳老"为名,解除了鉴真“大僧都”一职,并将在宫廷斗争中败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赐给鉴真。次年,鉴真弟子在该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赐名“唐招提寺”,鉴真从东大寺迁居至此。淳仁还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须前往唐招提寺学习,使得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763年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入灭之前,其弟子为鉴真膜影,立夹漆像,传世至今。

764年,孝谦天皇镇压了惠美押胜之乱,重新登基。鉴真的弟子思托、法进等人相继成为“大僧都”,唐招提寺也得以扩建,成为日本建筑史上的国宝。鉴真所开创的四戒坛,也成为最澄开创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侣正式受戒的唯一场所。鉴真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历史评价
鉴真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在佛教、医药、书法等方面,鉴真对于日本都有深远的影响。

佛教

鉴真在日本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便利了政府对佛教的控制,杜绝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促使佛教被确定成为日本的国家宗教。鉴真和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流传今日,尚有余辉。

医药

鉴真熟识医方明,当年光明皇太后病危之时,唯有鉴真所进药方有效验。据日本《本草医谈》记载,鉴真只需用鼻子闻,就可以辨别药草种类和真假,他又大力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知识,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按照日本汉方野崎药局主席野崎康弘的说法,以下36种药草都是鉴真带往日本推动使用的[1]:

麻黄、细辛、芍药、附子、远志、黄芪、甘草、苦参、当归、柴胡、川芎、玄参、地黄、紫苏、丹参、黄芩、桔梗、 旋覆花、苍术、知母、半夏、芜花、栀子、五味子、黄柏、杏仁、厚朴、和厚朴、肉桂、杜仲、唐木瓜、大枣、蜀椒、 花椒、吴茱萸


鉴真及其弟子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第六次东渡之时,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丧乱帖)、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这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其“请经书贴”被誉为日本国宝。


后世纪念

鉴真在中、日两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当其去世的消息传回扬州的时候,扬州僧众全体服丧三日,并在龙兴寺行大法会,悼念鉴真。在日本,鉴真也享有国宝级人物的待遇。1963年是鉴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国和日本佛教界都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日本佛教界还将该年定为“鉴真大师显彰年”。1980年,在邓小平的斡旋之下,唐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顺奉鉴真漆像“回乡探亲”,扬州大明寺因此得以重修,成为中日邦交史上一件大事。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扬州)人。
唐代扬州佛教盛行,云集着中外僧人,佛寺多达三四十所。鉴真的家庭
充满着浓厚的佛教气氛,他父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居士,经常到大云寺参禅拜
佛,并随大云寺智满禅师受戒。在家庭的影响下,幼年的鉴真也对佛教产生
浓厚兴趣。他“总丱俊明,器度宏博”①。十四岁时,有一次他随父亲到大云
寺拜佛,为佛像庄重、慈祥的造型所感动,随即向父亲提出要求出家为僧。
父亲见他心诚志坚,在征得智满禅师的同意后,他在大云寺出了家。从此鉴
真成了他的法名。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鉴真在大云寺从道岸律师受戒。道岸是高僧文
纲的弟子,也是一位著名僧人。
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后,他随道岸禅师来到佛教最盛的洛阳、长安游学。
二十二岁时,在长安名刹实际寺从高僧弘景②顺利地通过了具足戒。文纲、道
岸、弘景都是律宗的传人,鉴真在名师的影响下,对戒律的研究已很精熟,
并开始讲佛布道。律宗出现在唐初,与佛教的其他宗派如天台、法相、华严、
密、禅等同为著名的佛教派别。律宗是以戒律为立宗原则,重视从内心巩固
和发展“止恶兴善”的作用,内部又分为南山、相部、东塔等派别。鉴真研
究的是以南山律宗为主。他以青年人特有的热情,巡游佛迹,苦读《四分律
行事钞》、《四分律疏》等经典,并先后从西京禅定寺义威、西明寺远智、
东京授记寺金修、慧策、西京观音寺大亮听讲《律钞》等,由于他聪明好学,
矢志不移,很快成为文纲、道岸、弘景之后律宗的后起之秀。
在西京学习时,鉴真不仅融合佛教各家如法相、天台等宗所 长,形
成了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且对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广泛涉猎和研究。佛教并不
是一门孤立的学问,如五明之学(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即
涉及语言文字、工艺技术、医药、思辨逻辑和佛教各宗等学问。鉴真在钻研
佛学的同时,对建筑、医药等也有很高的造诣,成为后来到日本传播建筑、
雕塑、医药、艺术等的基础。
开元元年(713),二十六岁的鉴真回到扬州,为大明寺(今法净寺)的
大师。他从事佛事活动,由于学识和道德高尚,声名与日俱增。开元二十一
年(733),道岸的另一弟子义威圆寂后,鉴真是这一地区的佛教“宗首”。
他不仅讲佛写经、剃度僧尼、修寺造佛,而且还从事救济贫病、教养三宝等
活动。当鉴真四十五岁时,由他传戒的门徒达四万多人,成为江北淮南地区
“独秀无伦,道俗归心”的著名高僧。
佛教自六世纪中叶传入日本,开始在上层统治者中间流传。大化革新中,
日本仿照唐朝推行租庸调制。由于两国国情不同,租庸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人民为躲避沉重的剥削和逃避兵役,为了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寄托,不是“逃
亡他所”,就是“寂居寺家”①,当时出家为僧基本没有什么限制,最高的是
受三净聚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受戒不必三师七证,只
要有一戒师即可,而且就是没有戒师,只要自己认为条件成熟,也可自誓受
戒,所以当时日本僧人差不多都是“自度”、“私度”为僧的。大化革新后,
虽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但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并未停止,奈良天平时期,
社会矛盾仍然尖锐,为了“规避课役”②而入寺的农民,往往“动以千计”,
这是因为一进佛门就不必再负担政府赋税。政府一方面要利用僧籍地主打击
世俗豪强地主的势力,即通过佛教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一方面又考
虑寺院势力的过分增长,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威胁,因而又力图控制佛教
的发展,但未能达到预期目的。怎样才能达到既利用佛教,又控制佛教的目
的呢?遣唐使学问僧在唐朝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学习唐朝通过佛教内部控制
佛教的办法,即实行受戒制度,由著名佛师主持仪式,通过考试确定受戒资
格的办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元兴寺隆尊针对日本缺少名僧不能主
持受戒仪式的情况,提出了向唐朝聘请戒师的建议,得到了掌握实权的舍人
亲王的支持。日本天平四年即唐开元二十年(732),日本政府准备任命遣唐
使时,隆尊和尚向政府推荐了有“跨海学唐朝之志”的青年和尚荣睿、普照。
政府同意他们随遣唐大使多次比广成代表日本使唐聘请名僧赴日讲佛授戒。
开元二十一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到中国,在长安的十年学习期间,
他们一直物色合适的名僧,中国僧人道璇曾应召前往日本,但限于他的能力
和威望,日本尚不能满意,两人继续了解名僧动向。天宝元年(742)十月,
荣睿、普照准备回国,中国僧人道航、澄观、德清及高丽(今朝鲜)在唐朝
的僧人如海与其同行。
回国途中,他们来到鉴真所在的扬州大明寺,想听鉴真的意见。他们向
鉴真讲了日本虽有佛法,但没有剃度僧人必要手续及缺少合适授戒名僧的情
况,请求鉴真帮助,能否同去日本弘法。鉴真见他们“辞旨恳至”,也就动
心了。他想起关于中国南岳慧思禅师转生为日本王子的传说,以及日本长屋
王子崇敬佛法,亲赠袈裟给中国僧人的故事。自己虽已五十四岁,但为了弘
扬佛法,不惜生命危险,也要前往。鉴真当即征求在场弟子的意见,问他们
谁愿意同行?大家都沉默不语。后来弟子祥彦才说:“彼国太远,性命难存,
沧海淼漫,百无一至。”祥彦的话并不夸张,当时从唐朝去日本的困难是难
以想象的。由于造船技术的局限和对季风规律掌握的差距,从扬州穿越东海
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故,和尚道福、义向、圆载先后在遣唐和归途中为风
涛吞没。没有视死如归的冒险精神是不敢扬帆启航的。人为的困难也不少,
唐朝对私自出国限制很严,没有朝廷同意而出境,将受到法律制裁。鉴真深
知航海的危险、朝廷律令的威严,但态度非常坚决,说:“是为法事也,何
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他的决心感动了弟子,当即有祥彦、思托
等二十一人表示愿意同行。
由于鉴真一行没有出国证明——过所,他们便假称到天台上国清寺参加
供奉活动,而秘密准备去日本的物资。又通过道航的关系,得到当朝宰相李
林甫哥哥李林宗的介绍信,便在扬州打造海船。一切准备就绪,正待出发之
际出现了意外的变故,同行的道航认为高丽僧如海品行不端,不适合去日本
弘化佛法,而建议他留下。如海不满,跑到采访厅诬告道航勾联海盗准备造
反,采访使班景派人去各寺搜查,逮捕荣睿、普照等。后经道航解释并出示
李林宗介绍信得以无罪,但官府以海上不安全为由,拒绝了鉴真等从海上去
国清寺的要求,同时没收了海船。第一次东渡失败了。
不久,鉴真个人出钱八十贯买下一条退役的军船,雇用十八名水手,准
备各种佛经、佛像、佛具等,连同祥彦、道兴、德清、荣睿、普照、思托等
十七人,还有玉作人、画师、雕佛、刻镂、铸写等各种技艺人才八十五人,
于天宝二年十二月启程,不料即遇大风,第二次东渡又失败。
第三次东渡至舟山群岛附近,再遇大风,船触礁后鉴真一行在荒岛上忍
饥受冻三天三夜,后被救至明州(宁波)阿育王寺安歇。
第三次东渡失败后,鉴真决定在朝廷不甚注意的福州出发,然而当地僧
众出于担心鉴真东渡发生危险的好心,对鉴真看护甚严,并将其行踪报告官
府。鉴真在从阿育王寺前往福州的途中被官府追回送至扬州。
前四次的失败,并没有改变鉴真的初衷。他在扬州继续准备东渡物资。
天宝七载(748)六月二十七日,鉴真僧众、水手等三十人在扬州出发。出长
江后遇大风,船在风浪中完全失去了控制,随风浪漂泊,淡水早已用完,人
们严重晕船,食物难咽,死亡威胁着每一个人。十一月间,失去驾驭的船在
海上一连漂了十四天,终于靠了岸。上岸后才知道,他们到了海南岛的振州,
受到当地官民的欢迎。他们留居一年有余。鉴真在那里修寺造佛,登坛授戒。
后决定重返扬州,他们从振州出发,经广西、广东的返途中,行至端州(今
广东高要)时,荣睿积劳病重,去世。行至韶州(今曲江)时,普照离鉴真
北去。荣睿的死,普照的离去,第五次东渡的失败,加之旅途的艰辛,使鉴
真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他感受暑热,眼睛渐渐模糊起来,虽经医治未见
好转。至吉州(今江西吉安)时,祥彦又因病去世。祥彦是鉴真最得力的优
秀弟子,他最先表态支持东渡,一直追随其左右。如今祥彦的死使六十三岁
的鉴真再次受到沉重打击。这一系列打击和挫折并没有吓倒鉴真。相反,东
渡的决心更坚定了。天宝十载(751)春,鉴真回到扬州,又着手筹备第六次
东渡。
天宝十二载(753)十月十五日,日本政府派出由藤原清河大使率领的第
十次遣唐使团,从长安返回日本途中经扬州,到延光寺拜访鉴真。藤原清河
将邀请鉴真和唐玄宗拒绝鉴真出国一事告诉了鉴真,并希望他自己决定。鉴
真当即表示愿意同行,经商量后决定在十月十九日出发。
日本使团的来访,引起了扬州僧俗的注意,出于对鉴真安全的考虑,扬
州僧众对他看护很严,鉴真无法脱身,眼看十九日就要到了,东渡计划再次
受到了考验。
正在这时,鉴真弟子仁婺从婺州(浙江金华)来到扬州,听说师傅东渡
受阻,十分同情,便决定用自己来时乘坐的船接鉴真离开扬州,到黄泗浦(今
张家港西北长江之滨)搭乘日本遣唐使船,开始了第六次东渡。
与藤原清河等会合后,又发生了麻烦。广陵郡的地方官已听到鉴真准备
渡海去日本的传闻,因此决定检查日本遣唐使船,机警的副使大伴古麻吕秘
密将鉴真等安排在自己的船上,躲过众人的注意。不久,在第五次东渡失败
后离去的普照也闻讯从阿育王寺赶来。这次遣唐使船同航的有四艘,第一号
船是大使藤原清河,第二号船是副使大伴古麻吕,第三号船是副使吉备真备,
第四号船是判官布势入主。唐朝僧人除鉴真外,还有法进、义静、昙静、思
托、法载、法成等十四人及女尼智首等三人。
十一月十六日,四船出发,一路顺风。二十一日第一号、第二号两船到
达阿儿奈波岛(日本冲绳),北行至多祢岛(种子岛)西南,遇第三号船,
十二月六日,海上又起南风,第一号船在航行中遇难。鉴真所乘的第二号船
终于在二十日到达萨摩国阿多郡秋妻屋浦(今鹿儿岛川边郡坊津町秋目)。
天宝十二载十二月二十六日(天平胜宝五年,即753 年初),经四十天
的海上颠簸,鉴真一行在僧人延庆的引导下进入日本九州的太宰府(今日本
福冈)。鉴真一行前后历时十二年,六次启行,五次失败,航海三次,几经
绝境。先后有三十六人死于船祸和伤病,二百余人退出东渡行列。只有鉴真
笃志不移,百折不挠,终于实现了毕生的宏愿。
鉴真来到日本的消息,引起了日本朝野的极大震动。天宝十三载一月初
十日,朝廷得到大伴古麻吕的报告,知道鉴真已经到达日本。二月一日,鉴
真至难波国师乡(今属大阪府)时,受到了先期到达的崇道和日本佛教大师
行基弟子法义的热情款待。后住在藤原鱼名的官厅,日本政府特派使者前来
迎接慰问,催促鉴真入京。二月四日,向都城平城京(今奈良市)进发。京
城僧侣和政府官员早已等候在南闾门前,政府使臣正四位安宿王代表日本政
府慰问欢迎。鉴真在众人的簇拥下,穿过市区来到东大寺安歇。东大寺是日
本最著名的佛寺,此前一年仿唐建造了一尊五丈三尺高的大佛像。
三月的一天,吉备真备代表政府再一次慰问鉴真一行,并传达了圣武太
上皇的决定:“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和上。”又授“传灯大师”及“大
僧正”的称号。四月初,在鉴真的指导下,东大寺大佛像前筑起了一座戒坛,
成为日本举行受戒仪式的主要地点。鉴真首先为天皇授菩萨戒。接着皇后、
皇太子登坛受戒。以后澄修等四百余沙弥受菩萨戒。日本名僧灵福、贤璟等
八十余僧也重新受具足戒,开创了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的仪式。从此,无论
什么人,如果没有经过指定的戒坛受戒,就不能取得僧籍。
由于日本僧众要求到东大寺学习的人数日益增多,佛院的经费又不足,
有些来者不得不失望而返。天皇知道后,便把备前国(今冈山县)垦田一百
町(一町即一公顷)赐给鉴真,后又加赠新田部亲王的一处旧宅。鉴真就在
这块宅地上建起了一座新寺院,叫做唐招提寺。原备前国垦田由招提寺经营
作为经费。
759 年,唐招提寺建成,鉴真僧众搬进居住。从此,鉴真就在寺中讲律
授戒。当时鉴真年事已高,健康情况每况愈下,弟子们感到有必要将鉴真奋
斗一生的历史记录下来,思托撰成了《鉴真和上东征传》。
日本天平宝字七年(763 年),为播佛法奋斗了一生的鉴真,在唐招提
寺面向西方端坐,安详圆寂,终年七十六岁。他的遗体经火化后,葬在寺后
面的松林中。

鉴真东渡的主要目的是弘化佛法,传律授戒。鉴真僧众在日十余年的活
动达到了这个目的。由于天皇的重视,鉴真被授于“大僧都”的职务,成为
“传戒律之始祖”。“从此以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
宇。”鉴真所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的大总寺。日本的佛经多由百济僧侣口传
而来,错漏较多。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他惊人的记忆力,纠正日本
佛经中的错漏。由于鉴真对天台宗也有相当研究,所以鉴真对天台宗在日本
的传播也起了很大作用。
鉴真的东渡弟子及随行人员中,有不少是精通建筑技术的。在鉴真的设
计及领导下,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寺内的大堂建筑,坐北朝南,阔七间,
进深四间,三层斗拱式形制,是座单檐歇山顶式的佛堂。日本《特别保护建
筑物及国宝帐解说》中评论说:“金堂乃为今日遗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建筑
物”。由于鉴真僧众采用了唐代最先进的建筑方法,因而这座建筑异常牢固
精美,经过一千二百余年的风雨,特别是经历1597 年日本地震的考验,在周
围其他建筑尽被毁坏的情况下,独金堂完好无损,至今屹立在唐招提寺内。
金堂成为研究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有价值的珍贵实物之一。
鉴真及其弟子在雕塑艺术上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鉴真随船带有佛像,
在日本又用“干漆法”(又称夹纻法)塑造了许多佛像,著名的是唐招提寺
金堂内的卢舍那大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像等。这种夹纻法
我国早在东晋时已经出现,到唐朝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武则天时用夹纻法
塑造的大佛高达九百尺。鉴真及弟子将这种雕塑艺术在日本推广并发扬光
大。鉴真晚年,弟子忍基等用于漆夹纻法制作了一尊高八十点零四厘米的坐
像,表示对这位中国高僧的纪念。鉴真结跏趺坐,双目紧闭,神志安详,栩
栩如生。它不仅再现了鉴真的真实形象,而且着意刻画了精神气质,温和中
流露出刚毅,安详中凝聚着严肃,微笑中体现出沉思。这尊塑像一直供奉在
唐招提寺内。
鉴真随船带到日本的还有绣像、画像、书帖等,其中有王羲之父子的真
迹,后来成为日本书法的准绳,对日本书法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相传唐招
提寺的匾额即为孝廉女帝仿王羲之体而写成。
鉴真在扬州时曾对医药学很有研究。他到日本后亲自为日本光明太后治
疗顽疾,使其病情大有好转。由于鉴真双目失明,便以鼻嗅、口尝、手摸、
牙咬、耳闻之法鉴别药物,传授中草药知识,留下了一卷《鉴真上人秘方》。
鉴真在日本医学界是位备受尊敬的先师。十七、十八世纪时,日本药店的药
袋上,还印着鉴真的图像,可见影响之深。

  鉴真生平简介
  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云寺出家。曾巡游长安、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

  鉴真请经墨迹经过十二年努力,鉴真终于在753年(唐天宝十二载)冬搭乘日本遣唐使团的船东渡,同行弟子中包括尼三人和胡人安如宝、昆仑人军法力、占婆人善所。鉴真所乘船于754年1月17日(日本天平胜宝五年十二月二十)到达萨摩国川边郡秋妻屋浦(今鹿儿岛县川边郡秋目浦),一个多月后(754年3月2日)在盛大隆重的欢迎下进入首都奈良。

  当年(日本天平胜宝六年),鉴真在奈良东大寺设立戒坛,日本僧人在称为“三师七证”的十位和尚参加下出唐招提寺鉴真墓塔 日本奈良家受戒,此为日本正规受戒之始。天皇任命鉴真为大僧都,成为日本律宗始祖。759年(日本天平宝字三年)他建立的唐招提寺开基。鉴真携带不少佛经、佛像、佛具等到日本,虽已双目失明,还能协助校订写本佛经的讹误,用嗅觉鉴定草药。同行弟子有的擅长雕塑、绘画、建筑等,传播了唐朝文化。

  763年(日本天平宝字七年、唐广德元年)鉴真圆寂。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弟子为他所塑干漆夹像,一千二百余年来,始终受到日本人民的景仰。1980年,日本曾送这座塑像短期来华,成为中日友好关系史上的佳话。

是那个东渡传法的和尚吗?


秋山真之的生平事迹:秋山真之一生打过多少场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秋山真之在第二舰队司令官任上时患了腹膜炎,坚决拒绝医生治疗而去求神拜佛,50岁时就在任上病死了,遗嘱是坚决要儿子代父出家当和尚。这位秋山参谋,本来也是被日俄战争累疯的,日本人有这么一句话:"日俄战争要去了儿玉源太郎的肉体,要去了秋山真之的精神"。秋山真之死后,日...

玄奘的生平大事
小时侯,刚当和尚解析: 玄奘,俗姓陈,本名袆,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玄奘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即公元600年。关于玄奘的生平,现存的《传》、《状》、《塔铭》等都没有记载,而关于他的年岁又有六十三、六十五、六十九诸说,推算不...

鉴真和尚生平简要
一、生平背景 鉴真和尚,俗姓淳于,是唐朝著名的佛教僧侣、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他生于唐高宗永淳年间,出生在一个崇尚佛教的家庭。二、成长经历与佛学修为 鉴真年幼时即随父母信佛,并表现出对佛教的浓厚兴趣。他青年时期出家修行,深入钻研佛教经典,逐渐在佛教界崭露头角。他在修行过程中,不仅注重...

鉴真和尚和玄奘法师什么年间出的国家唐朝?
鉴真(688-763),唐代高僧,日本律宗初祖,亦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中文名 鉴真 别 名 过海大师、唐大和尚 籍 贯 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出生日期 688年逝世日期763年6月6日 主要成就 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出生地 江苏扬州 信 仰 佛教 生平事迹 据《宋高僧传》等...

唐朝高僧鉴真的生平简介
鉴真的生平简介 鉴真大师扬州江阳人,俗家姓淳于,十四岁的时候出家为僧,是中国 历史 上有名的佛学家和 旅行 家。鉴真大师曾经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促进了日本佛教、医学卫生事业、建筑水平还有雕塑水平的发展。鉴真大师在年少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慧,是非常有慧根的,所以...

鉴真和尚生平简要
鉴真虽多次遭遇挫折,但始终坚定弘法信念,最终在763年第五次东渡成功,抵达日本,对日本的佛教、艺术、医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弟子们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同时也推动了书法艺术的交流。鉴真的生平事迹在日本被尊为国宝,中日两国人民对他的纪念活动持续至今,他的精神和贡献被深深铭记。

素真大师王云展生平
据悉,素真大师俗名王云展,1892年生于福建福州,1900年皈依佛门,为少林寺释惠景(十方和尚)之徒,是少林寺第三十代弟子。1924年,他与六位师兄一起被派到刚建立的黄埔军校任武术教官,以王凡的名字从军。1938年,他投身抗日前线。1945年,他改名辗转于僧侣之中。在逗留广州期间,他结识李小龙之父...

玄奘生平
关于玄奘的生平,现存的《传》、《状》、《塔铭》等都没有记载,而关于他的年岁又有六十三、六十五、六十九诸说,推算不出确实生年来。今以重校内学院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暂定法师寿六十五岁)。少时因为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十一岁(620)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

鉴真和尚生平简要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出生及受戒 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鉴真出生于扬州,俗姓淳于。702年,鉴真入扬州大云寺为沙弥,706年,受菩萨戒,709年,随道岸禅师入长安,在实际寺受具足戒。在长安期间,鉴真勤学...

鉴真和尚的生平
鉴真生平简介 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云寺出家。曾巡游长安、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当时...

无锡市17076609913: 鉴真和尚生平简介(一定要“简”!!!) -
剑鱼里拉: 【鉴真】(688~763)唐代高僧.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大云寺,从智满禅师为沙弥.18岁,由应邀来扬州的南山律宗开创人道岸律师授菩萨戒.27岁,回扬州大明寺,是年夏主持大明寺法会.此后,在扬州兴戒坛,缮道场,建寺舍,造佛...

无锡市17076609913: 唐朝高僧鉴真简介 鉴真和尚的故事有哪些 -
剑鱼里拉: 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无锡市17076609913: 唐代高僧鉴真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剑鱼里拉: 唐代高僧鉴真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生于扬州江阳县,俗姓淳于,14岁到扬州大云寺出家为僧.为了学习佛法,他曾在长安、洛阳两地游学,拜高僧为师.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鉴真年纪轻轻就在佛法上有很深的造诣,担任扬州大明寺的住持,在淮南等地享有崇高的威望.据史料记载,鉴真从26岁就开始讲授戒律,他的弟子多达四万余人,其中名震一方的弟子就有35人.

无锡市17076609913: 求鉴真和尚简介一份
剑鱼里拉: 鉴真(688-763),扬州人,少年时出家,学问渊博.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出生入死,六次东渡,第六次终于到达日本.那时他双目失明.日本天皇以隆重礼节相迎.鉴真在日本待了十年,对日本建筑,医学,,艺术等方面有突出贡献.鉴真在奈良设计创建的唐招提寺,日本人民视为艺术明珠.后来,他在日本逝世.

无锡市17076609913: 鉴真东渡日本,(古文)注释,解释,原文. -
剑鱼里拉:[答案] 原文 唐高⑴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⑵人,年十四出家为僧.稍⑹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⑶.天宝元年⑷,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⑺浪高,或⑻船覆⑼,或粮匮⑽,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实僧目盲,唯...

无锡市17076609913: 鉴真东渡的意义和影响
剑鱼里拉: 鉴真,是唐朝著名的和尚. 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724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

无锡市17076609913: 鉴真去日本是多少岁 -
剑鱼里拉: 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724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浙江苏州黄泗浦,转搭遣唐使大船.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队扬帆出海,此时,普照也于余姚赶来,11月21日,鉴真所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两舟一舟触礁,12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

无锡市17076609913: 鉴真6次东渡日本得路线记六次东渡的年代 -
剑鱼里拉:[答案] 鉴真(688—763年),日本文化发展的“大恩人”,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贫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14岁(一说l6岁)于扬州大云寺出家.曾巡游长安、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

无锡市17076609913: 鉴真和尚双目失明的年代是哪一年? -
剑鱼里拉: 748年,鉴真又开始第五次东渡.由于船只误入海流,又遇狂风巨浪,鉴真一行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鉴真一行过海到了广州,准备北返再次东渡,但由于劳累过度,日本僧人荣睿又不幸病逝,鉴真的得力弟子祥

无锡市17076609913: 鉴真(具体问题在问题补充里) -
剑鱼里拉:鉴真(亦作鉴真,日语:鉴真,688年-763年5月6日),唐朝僧人,江苏扬州江阳县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生平[编辑] 出生及受戒唐武后垂拱四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