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体会诸葛亮在写《出师表》时的内心矛盾吗?写一段话,直接把你的看法表达出来。不超过300字。

作者&投稿:玉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现实给了诸葛亮太多太多的无奈。一个年老多病的丞相和一个懦弱的刘阿斗,支撑着蜀汉的大业。曹氏雄据中原,孙氏以江河之险而盘据江东,蜀汉则偏据西南一隅。益州仍然疲敝,朝中又有奸宦未除,后主性愚。诸葛亮忧心忡忡,他希望以一篇《出师表》的铮铮忠言打动后主,激励后主刘禅奋发图强,从而成为一代贤君。

老丞相将为政之道与后主刘禅娓娓道来,节奏舒缓,隐隐透出几分暖意。从那轻缓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与刘禅之间,并不仅仅是君臣关系,更是一种暖融融的长辈与后辈的关系。诸葛亮希望刘禅从那个愚笨的少年中走出,成为可以一统天下的君王。文章隐隐露出几分无奈和几丝渺茫的希望。

在写这份《出师表》的时候,诸葛亮内心是非常矛盾的。诸葛亮对当时的蜀汉的状况感到十分忧心,曹氏雄据中原,孙氏以江河之险而盘踞江东,蜀汉则偏安西南一隅。益州仍然疲弊,后主性愚,朝中又有奸宦未除。他明白以自己年老的身躯和懦弱的阿斗,蜀汉是不会兴复的了。可是,他不能辜负刘备当年的三顾之恩,更不能辜负刘备临终前对他的嘱托,所以,即使形势危急,阿斗昏庸,不可能兴复汉室,他也要扶持阿斗,也要匡扶汉室,虽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因为只有这样鞠躬尽瘁,才能“报先帝而忠陛下”。可见,他的内心是多么矛盾,是多么痛苦。

《出师表》我觉得是诸葛亮的一个绝唱。诸葛亮对当时的蜀汉的状况感到十分忧心,他也明白以自己年老的身躯和懦弱的阿斗,蜀汉是不会兴复的了。可是他不想辜负刘备对他的嘱咐,他要匡扶汉室,要匡扶阿斗。即使阿斗无能兴复汉室,诸葛亮也没有想要去取而代之,他留下来坚持着,也只是报答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让他可以报效国家的恩情。阿斗的

先帝驾崩之前托付诸葛亮辅佐后主 结果后主偏偏不争气

刘备曾于死前说了类似于此的话 “吾儿可担此任则担 不可担 尔可取而代之”然而这番话更让孔明深感主公之恩 更坚定了辅助刘禅成为明君的决心 然而刘备留下的梦还待其实现 于是有了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 出师表就是其为巩固西蜀政权而请命 但阿斗这样无能的君主他又不放心 以一个臣子的心去劝谏 又以先帝的心意表明自已是忠心为主 不是想要把持朝政 感人至深 仍然没有摆脱被猜忌的命运 在出师祁山的关键时刻 阿斗听信宦官言语一纸书将其召回以致错失良机 抱憾终生


...因为诸葛亮身份特殊。你能体会他在写《出师表》时的
他审问“相父”,位高权重,当时朝中对是否北伐没有完全的一致,而后主又不想能像孙权那样果断和有威信,所以他的上表必然是谨小慎微的。话不能说重,以免又逼君或大权独揽之嫌。又不能不把话说透,因为阿斗“扶不起来”更重要的是他本身情感也是很激荡。因为先帝的知遇之恩,他不能眼看自己故去...

从诫子书和诸葛亮传中体现到了诸葛亮的智慧有哪些方面?
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体现了诸葛亮的大智慧。《诫子书》【作者】诸葛亮 【朝代】三国时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从《隆中对》与《出师表》中分析诸葛亮的政治与军事才能
诸葛亮能如此成功,他的自信是必不可少的。《隆中对》中,写道诸葛亮把自己比于管仲、乐毅,刘备向他请教,必须登门拜访。足见诸葛亮对自己的才华是十分自信的,正因如此,诸葛亮得到了刘氏父子的重用。诸葛亮也十分重义气,知恩图报。正因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使诸葛亮“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草船借箭》读后感
诸葛亮的故事“草船借箭”我刚学完,诸葛亮那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羽扇纶巾,清秀儒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形象不停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好久不能散去。 《草般借箭》讲的内容大概是周瑜心怀妒忌,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于是借用即将与曹军水上交战,急需交战武器的借口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

从___写的《 》里___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___?
从吴承恩《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骆驼祥子》里祥子的遭遇中,我们能够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罗贯中《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与智慧);从(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里鲁滨孙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从鲁肃的什么和诸葛亮的什么可以体会到诸葛亮的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手...
《草船借箭》一文中,从鲁肃的(吃惊)和诸葛亮(笑)可以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草船借箭》读后感400字
《草船借箭》读后感400字 篇1 读了《草船借箭》这骗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课文写的是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于是设下陷阱陷害他。诸葛亮不但没有拒绝,而且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军士、青布幔子,并吩咐不要告诉周瑜。诸葛亮在大雾天气向曹操借箭,顺利借到了箭。周瑜自愧不如诸葛...

《三国演义》读后感
在华容道向关羽求情,别人说说他不是大丈夫,我认为不对,因为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国人物。 《三国演义》读后感2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我感觉在不同的时期读它,会有不同的感受。 现在,读少年版的《三国演义》,我对里面的人物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我最崇拜的偶像诸葛亮...

《出师表》教学案例
这种竭心尽力的忠诚在刘备离开人世后就转移到他的后代身上。现在我们来看第7段究竟还写了些什么呢? 生:这是写诸葛亮出师伐魏的有利条件和迫切愿望。 师:诸葛亮伐魏兴汉的愿望有多迫切?你能结合第7段的原文来体会吗? 生l:“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一连串的语句写出...

怎样分析《草船借箭》这篇课文?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7741981368: 前人认为,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一篇非常难做的文章,因为诸葛亮身份特殊.你能体会他在写《出师表》时的 -
仝妻木香: 他审问“相父”,位高权重,当时朝中对是否北伐没有完全的一致,而后主又不想能像孙权那样果断和有威信,所以他的上表必然是谨小慎微的.话不能说重,以免又逼君或大权独揽之嫌.又不能不把话说透,因为阿斗“扶不起来” 更重要的是他本身情感也是很激荡.因为先帝的知遇之恩,他不能眼看自己故去后蜀国灭亡,所以他一定要攻打北魏.然而最让他担心的是刘禅宠信小人,内外偏私,不能任贤用能,因为怕自己一旦外出后院着火,所以言辞不免显得繁坠.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7741981368: 体会诸葛亮写出师表的内心矛盾,写段话,把内心想法表达出来 -
仝妻木香: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在当时即使有取之之意也不会做的,况且托孤时刘备的话意味深长,做为臣子的他只能是鞠躬尽瘁,不会也不敢有非分之想,顶多是为后主担忧而已,有点恨子不成钢的意思.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7741981368: 诸葛孔明在写出师表时内心有哪些矛盾? -
仝妻木香: 建兴五年,诸葛亮欲出**,北伐中原,临行前给后主刘禅递上《前出师表》,这是一篇表决书,也可说是一个军令状.文章之中陈述自己此去之决心,大谈自己走后刘禅需要做的事情.言辞恳切,感情真挚,让人读了眼圈发红. 在《出师表》中...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7741981368: 出师表一文,句句是肺腑之言,仔细体会,全文洋溢这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仝妻木香: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字里行间透露出诸葛亮时刻不忘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也导致了他"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天妒英才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7741981368: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 -
仝妻木香: 出师表以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7741981368: 出师表中,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
仝妻木香: 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刘备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决心鞠躬尽瘁报效国家,完成复兴大业的情感.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7741981368: 看完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什么感悟 -
仝妻木香: 《出师表》表现了一个忠心耿耿的托孤重臣的赤胆忠心和殷切希望.而这个忠臣不是别人,正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诸葛亮.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不仅在于其智谋出众,治国有方,更重要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这是统治者们最想看到的.《出...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7741981368: 《出师表》中诸葛亮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
仝妻木香: 表达诸葛亮对先帝的忠心,同时对先帝遗孤的谆谆教诲与期望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刘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荐祢衡表》相提并论,说“至于文举(孔融,字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一时之英也.”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感人之深,于此可见.请采纳,多谢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7741981368: 出师表 一文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你有什么感想? 100字 -
仝妻木香: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肩负丞相之任、深怀托孤之情和忧虑国事之心,表达了他对蜀汉政权的忠诚,并想以此来感动群臣,激发后主,报答先帝之殊遇,完成先帝之遗愿.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他还要“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读罢此表,不由让人心潮涌动. 此时的蜀汉,国力贫弱,后主昏庸,北方未定,汉室未兴,可谓内外交困,忧患深重.此种情势,要想实现先帝之遗愿,匡复汉室,何其困难,这位两朝老臣心里不可能不清楚.那么,是什么支撑着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是忠诚,他对蜀汉政权的赤胆忠诚.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7741981368: 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
仝妻木香: 诸葛亮是低调谦虚,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已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