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作者&投稿:许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意义~

十分微薄的经济利益

由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是出于产业链的下端,大多以劳动力集中型为主,一般有很少的附加值。劳动者卖命的劳动往往只能得到很少的利益。据估计,在国内制造商承接的贴牌生产中,外国人拿走了92% 的利润,中国人最多拿到8%。我们往往需要生产出12亿件衬衣,才能换回1 架喷气式客机。在出口贸易中有一半左右属于加工贸易,赚取的也仅是微薄的加工费, 因此“世界工厂”的繁华与“中国制造”在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中获得的微小利益形成强大反差。

因为我们的思想进步了,年轻的一代更具创造力,我国也需要这样的创造力,来带动中国的制造业转型。

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信息鸿沟。90后一代通过网络有着更加多元化的审美取向。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一代对“强势风格”的追求和对“名牌”的偏爱所引发的冲动性消费已经形成了这个群体的共同特征。模板“山寨”产品很难激发年轻一代的消费欲望。年轻一代的消费欲望大多建立在“为自己公认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买单”的基础上。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价格,而是产品传递的价值,这些价值往往与“产品”的品牌有关。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仍以制造业为主体。强调制造重服务、强调生产重应用等传统观念和商业模式没有完全改变。消费者或顾客对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的需求重视不够。因此,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创新发展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服务”的转变。

一是加大对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的财税支持力度。针对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了促进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结合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促进现代制造业服务业集群发展。引导和促进现代制造业服务企业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有选择地培育知名企业,改善产业配套条件,促进现代制造业服务业集群优先发展。三是注重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科研合作。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资源,遵循高校是创新之源的基本规律,积极引导企业早期投资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提高生产、学习、研究效率。四是加快智能制造步伐。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势不可挡。因此,要努力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利用“互联网”使制造业服务产业链不断壮大。

原因为: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简单的劳动力而不是知识智慧和脑力。技术能力是骨骼,制造能力是肌肉,创新设计就是给躯体注入灵魂,一个产品或品牌,才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中国制造”真的到了需扭转发力方向的时候,应该“给自己穿上行头了”。中国制造从拼数量、拼规模,到拼质量、拼价格,终于在世界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现在老路走不下去了,要拼技术、拼设计了,这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扩展资料:

以苹果公司为例,我国的富士康是苹果公司的代工厂,富士康一类的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从那部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只能分享3.6%的价值,按零售价计算不足2%! 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就说明了一切,中国人制造了苹果手机,但没有创造苹果手机,大量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接触有毒物质,但最后我们分配利润最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创造



中国创造就是版权持有者是中国,由中国创新,发明。而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简单的劳动力而不是知识智慧和脑力。

早在2007年经合组织(OECD)称,在研发支出方面,中国去年取代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增长了1倍以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的全球专利、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再创新高。其中,由中国受理的专利申请量超过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专利局的总和,名列世界第一,中国专利申请增量占全球总增量的98%。

现状

以苹果手机iPhone的产业链价值分布最能说明问题。据调查,从美国进口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Phone手机是178.96美元,实际零售价格要在两倍以上.其中闪存(24美元)和屏幕(35美元)是在日本生产的;信息处理器和相关零部件(23美元)是韩国制造的;全球定位系统、微电脑、摄像机WIFI无线产品等(30美元),是德国制造的;蓝牙、录音零件和3G技术产品(12美元)是美国制造的。除此之外,材料费用、各种软件许可证和专利费用,合起来近48美元。最后算下来,在中国组装环节的费用不过只有可怜的6.5美元!这意味着富士康一类的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从那部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只能分享3.6%的价值,按零售价计算不足2%! 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就说明了一切,中国人制造了苹果手机,但没有创造苹果手机,大量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接触有毒物质,但最后我们分配利润最少。

转变的意义

从苹果公司例子不难看出中国制造的向中国创造转变势在必行,技术能力是骨骼,制造能力是肌肉,创新设计就是给躯体注入灵魂,一个产品或品牌,才有了永久的生命力。乔布斯的伟大,在于其对工业设计苛刻甚至极端的追求。与苹果相比,“中国制造”真的到了需扭转发力方向的时候,应该“给自己穿上行头了”。中国制造从拼数量、拼规模,到拼质量、拼价格,终于在世界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现在老路走不下去了,要拼技术、拼设计了,这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沿着思路,人们还会继续发问:喝一杯香浓的咖啡,与“到星巴克坐一坐”,这之间又有什么本质差别?前者只与口味或嗅觉有关,而后者却成了美国人的社交名词——星巴克连锁咖啡店,是一个让你放松、发呆,或者会见好友的去处,它甚至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流行文化窗口,让音乐、书籍、电影之类的文化产品与咖啡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再看看那些进入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的公司吧。体育用品制造商耐克,说自己“不仅仅提供高性能的运动设备,而且承诺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时尚服装品牌阿玛尼称,“穿上阿玛尼,你便成了阿玛尼”,它意味着成功,休闲和品位,而该品牌创始人阿玛尼,那个70岁的白发老头,还准备涉足汽车内饰和特色餐饮业;英特尔公司只是提供一个看不见的芯片吗?不!它带来的是“由技术所推动的最前沿的生活”。“在高手云集的世界里,正常化和标准化就意味着一无所有。”所以,可能基于对雷同的恐惧亦或厌恶,瑞典人创造了宜家(IKEA),重新塑造和诠释了人类的家居文化。

中国人已经用“MADE IN CHINA”证明了自己吃苦耐劳的商业意志,而一个新的挑战已经赫然摆在眼前,我们能否可以在想象力无边界的“无形时代”,真正展现中国人的智慧?那就是中国创造。

拓展资料:如何实现中国创造。

1.国家投入

早在2007年经合组织(OECD)称,在研发支出方面,中国去年取代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增长了1倍以上。在专利申请量方面,中国也刚刚取代德国,位居全球排行榜的第五位

2.教育投入

以往,日本和韩国曾在大学教育上大举投资,以实现其经济现代化,如今中国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自1998年以来,中国大学生数量增长了逾3倍,达到1600万人。美国每年培养13.7万名学士以上学位的工程师,中国培养出35.2万名此类人才。据留学服务中心的统计显示,截止2012年我国的各类留学回国人员达81.84万人,有72.02%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建设自己的国家。

3.改革教育体系

许多观察人士认为,中国若想提高创新能力,需要改革的不仅仅是学术研究机构,还包括教育体系。大学教师们表示,大学过多地关注理论和机械式的学习,在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方面关注不够。班级的人数也过多:一些博导需要指导50多名学生。

麦肯锡(McKinsey)的一份报告估计,在中国大学的工程类毕业生中,只有10%具备在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该咨询公司警告称,中国即将出现人才短缺的局面。中国人甚至这样称呼此类学生——“填鸭式”,他们擅长记忆事实和通过考试,但非常缺乏主动精神。

在儒家传统的熏陶下,中国对教育非常重视,但也极度尊重权威。雇主们经常抱怨称,尽管他们雇用的大学毕业生似乎在理论上很出色,但很难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必须克服年轻大学毕业生沉默寡言的毛病,中国政府正努力解决某些问题。中国在课程设置上做了一些变动,强调交流和团队合作,同时建立了一批一流大学作为核心,它们将得到额外的资源。

4.企业

阻碍创新的最大障碍之一,可能不在实验室或教室,而是股市的命运。过去二十年来,小型私营企业一直是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中国的金融体系没有为私营企业家提供足够的支持。中国国有企业占据了约75%的银行贷款,并在1300家上市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研究型公司有时需要数年时间,数以百万美元计的花费,才能将产品推向市场,但中国企业家往往不得不依靠家庭成员或非正规的贷款网络,来筹集初创资金。“在建立一个后院工厂方面,非正规网络确实相当有效,”麦肯锡大中华区总裁高安德(Andrew Grant)表示,“但如果你希望转变为一个1000人的业务,它们就不起作用了。”

在日本和韩国,研究集中在那些有财力冒险的大公司身上,例如索尼(Sony)和三星(Samsung)。然而,在中国,大公司多为国有企业,经营企业的高管对于冒较高风险颇为敏感。“其中一个关键是金融体系,”里昂证券经济学家安迪·罗思曼(Andy Rothman)表示,“问题是,这个体系是否能够真正将资金配置到私营企业,为它们的自主研究提供资金?” 罗思曼编制了一份有关中国科学动力的报告。

途径当然还有许多,在此不再累述,总而言之,只有我们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组织时时,处处,事事持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中国创造就能够实现国家的真正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就一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为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Made in PRC)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因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和他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这个标签可以在广泛的商品上找到,从服装到电子产品。

中国制造是一个全方位的商品,它不仅包括物质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内涵。中国制造在进行物质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将人文文化和国内的商业文明连带出口到国外。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2017年3月,工信部组织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将于近期印发。该指南旨在把《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任务和各地资源禀赋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突出所专所长,打造中国制造“新版图”。

中国创造就是版权持有者是中国,由中国创新,发明。而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简单的劳动力而不是知识智慧和脑力。

认识和反思“创造力”

首先我们需要端正对“创造力”的认识。创造力是一种价值重塑,更是一种思想解放,是选择以新的发展观发展经济的视域和气度。文化产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其每一个环节都高度依赖创新和创造。

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革新,难以打开创造力的闸门。必须看到,现实生活中“求同”的思想使我们拘泥保守、害怕出新,“中庸”的观念使我们安于现状、麻木懈怠,“内敛”的性格使我们习惯于“拿来主义”。由此便出现了这样的尴尬与矛盾:一方面我们对文化发展与文明进步侃侃而谈,另一方面对文化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路径又一筹莫展。在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创造力的体制机制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创新及其成果的保护、转化和应用尚不健全,全社会投入创新的环境和气候尚未形成,创意人才的活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能够贴近群众需求、市场认可度高的优秀文化产品依然缺乏。此外,以一味“立异”的方式取代“创意”、“创造力”,这样的认识误区也亟须我们反思。

 打开全民创新的闸门

激发文化创造力,需要以深层次改革为动力。从国家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律来看,一旦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产业政策的调整、文化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文化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等,都将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机组成部分。激发文化创造力,需要优化文化创新的社会环境。人才是文化不断创新与永续发展的“永动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发展环境,才能涌现出更多敢为人先、执著求索的创新人才。保护知识产权是激发创造力的基础,只有当创造力真的成为一种财产,并像其他财产一样受到法律保护时,创造力才能成为生产力,因而,培育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当务之急。

激发文化创造力,需要打开全民创新的闸门。全民文化创造力的充分释放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只有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才能使创造力不断迸发,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持续不断的动力。

 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加快的当今时代,创造力是一种生产力,创造力的水平高低和程度多寡是评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希望。这一维度意味着我们今天要想保护创造力,不仅需要具备坚定的人本精神,还要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闭门造车和自欺欺人的自闭式发展必然造成前沿文化产品的缺失,必将拉大与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潮流的历史性差距。而要想紧紧把握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动态,从文化产品生产的内容到形式都必须放置于全球文化需求的背景下来考量,必须瞄准更大的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因为中国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更多地进行中国创造,才能使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势在必行,技术能力是骨骼,制造能力是肌肉,创新设计就是给躯体注入灵魂,一个产品或品牌,才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拓展资料

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那些引起社会深刻变革的重大技术成就,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国家新增发明专利越多,显然未来产生影响世界的重大创新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各类统计数据看,我国已经具备了专利申请方面的数量优势,在迈向创新强国的道路上,关键是如何把这种专利数量优势,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优势,提升创新的质量。

参考资料:中国创造_百度百科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创新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人民网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融入世界经济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有一天你发现,在国外的大大小小的商场里面,大多贴上了“made in China”的标签,世界经济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因为中国源源不断的提供着中国制造的商品,但是如果你问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如何?那么无疑就是,“廉价”,就像德国制造给人以“质量好”,日本制造给人以“技术领先”一样,“廉价”是中国制造的一个标签。我们总是要说,物美价廉,事实上,真正能做到物美价廉的很少,中国制造在廉价的同时,也顶着一顶这样的帽子,那就是,质量不好,大路货,技术基础差。为什么会这样?大多的中国制造没有真正核心的技术而言,大多是模仿,所谓少数的创新,也无非是模仿有了一些创造性。
那么中国创造,就是迎合这样一个时代背景而产生,它更多的希望,中国民族产业,有更大精力投入到对自身的技术研发投入,做出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但是,对于我们的民族企业来说,是不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其实没有,当我们看到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PC业务,TCL合并阿尔卡特,吉利收购沃尔沃,就能看出,我们让自己强大的方式,不是如何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来快速的一夜之间壮大,这是急功近利的,也是危险的。
中国制造的症结在哪里?我们太多的关注“制造”和“创造”两个字,里面还是有着一定的浮躁的情绪,想法是好的,走得不好,会失败的更惨,其实,我想,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用心去做好我们的“中国制造”。我们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情,花了很多钱从国外请回来专家,买回来技术,但是从中国的生产线走下来,我们就发现,产品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好,相反有时候会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原因就是出在了我们那条可怕的“生产线”,如果我们不能改善我们的生产工艺,提高产业工人的素质,有了多少中国创造的技术,最后出来的产品都是一样。
就像中国足球,足协要他职业化,商业化,于是,甲A一夜之间改成了中超,认为名字改了,模式也就改了,事实上呢,换汤不换药。
所以,如果中国企业不用心,仍然怀着浮躁的情绪,仍然幻想着多快好省,不去想办法改善自己“制造”水平,那么我们怎么称呼中国的产品,结果都是一样的。相反,我们静下心来,扎扎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自己的“中国制造”之路,那么“中国创造”走向世界,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创新之路,都经历了哪些坎坷?
当时最大的愿望是有机会能够获得一款电视机,但是要想购买电视机,不仅需要有钱,同样也需要有一定的名额。从买不起到买不到,即使一个小小的家电背后也让大家看到了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变化,同样也象征着我国生活水平进入到提升的阶段。一开始物资匮乏,可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就变成了制造业大国,成为了...

论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投身于科技创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这一转变也促进了就业结构的优化,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日益增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综上所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不仅标志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升级,更体现了中国在...

“中国制造”能够走向全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制造”能够走向全世界的原因是:1、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政府在重视“中国制造”的同时,更加重视“中国智造”,在政策上支持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逐步向“中国智造”转化。2、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生活的工业品短缺...

应该如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是国家层面在近几年提出的发展方向,这说明对创新力缺失的弊端已经到了必须要改变的紧迫局面,在这样的客观情况下,调动基层和小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已经成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前提。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贡献和付出,但要想成为制造业强国甚至是贸易强国,一定要走多元化...

我国提出今后要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迈进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条件良好,拥有大量教育程度较高和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国内市场容量巨大,产业基础雄厚,社会和政治环境比较稳定,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关系不断向更高水平推进,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和技术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和在更高水平上利用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机遇的能力,创新发展经济长期...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内容提要_百度...
在深入研究和实践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背景下,为了确保其理念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群众,我社特推出《十七大热点通俗读物》系列,这套丛书中集结了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智慧。他们聚焦于十七大报告中的新颖思想、观点和论断,专门针对干部群众在理解和应用过程中常见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每本书都力求简洁...

“中国制造”能够走向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可是当企业的体量发展到一定程度,想在国际市场上得到认识、了解和承认,最终的追求还是要参与到本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去。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标准是关键。会议提出,要努力使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立得住、有权威、有信誉,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证”。

怎样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首先,作为一个辩论者,你的问题就提的不完整,这个在辩论场上要注意 正方可以从以下几个观点来说: 1.什么叫"中国制造",什么叫"中国创造",这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2.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不仅仅是物质或者名称上的改变,更是思维的改变. 3.根据事实论证,执行者对于这二者之间的改变,仅仅是微乎其微的,甚...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制造业的这十年都经历了什么?
离不开科技技术的发展。科技兴国,要想掌握科技主动权,只能不断的发展,掌握核心的技术,这样才能够让中国创造越来越好。

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体现了什么理念
创新理念。根据中国日报网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一文相关资料,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体现了中国智造发展之路正在走向新的道路,蕴含了创新理念、文化和模式理念、新的理论和制度。中国智造是我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

宜章县13856305546: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图书) - 搜狗百科
米曼了哥: 因为现在中国造的东西大部分是由外国企业设计,外国企业经营的,中国只是一个原材料产地和加工基地.实际上说难听点儿,中国就是在出卖自己国家的资源和能源,而最大的利润和知识产权还是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有利于我们的自行研发和制造,也就是说这是国人的专利,最终的利益由来中国人掌控.其次,中国创造可以解决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给部分受过高等教育而找不到工作而又不愿当打工仔的人们提供就业机会.然而,对于中国创造这一观点我的个人看法是相当困难,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宜章县13856305546: 为什么说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必然的 -
米曼了哥: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中国经济也是这样.在整个产业链当中,制造类只是低收益性的阶段,往往高附加值的阶段就涉及到了创新.要想做强中国经济必须走创新这条路,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挖潜,促进产业链条向自主方面发展.这样来看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也就是必然的了.

宜章县13856305546: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意义 -
米曼了哥: 十分微薄的经济利益由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是出于产业链的下端,大多以劳动力集中型为主,一般有很少的附加值.劳动者卖命的劳动往往只能得到很少的利益.据估计,在国内制造商承接的贴牌生产中,外国人拿走了92% 的利润,中国人最多拿到8%.我们往往需要生产出12亿件衬衣,才能换回1 架喷气式客机.在出口贸易中有一半左右属于加工贸易,赚取的也仅是微薄的加工费, 因此“世界工厂”的繁华与“中国制造”在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中获得的微小利益形成强大反差.

宜章县13856305546: 面对激烈国际竞争,我们迫切需要把“中国制造”改为“中国创造”.(政治价值判断,简述) -
米曼了哥:[答案] 当今的时代科技的地位和价值举足轻重,“中国制造”说明中国还是劳动密集型的,有科技含量的部分在外国,这样中国只能赚点体力钱,众所周知,用体力赚钱是很慢的,况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步向其他更加落后的国家...

宜章县13856305546: 政治价值判断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们迫切需要把“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 判断: 理由: -
米曼了哥: 不知道世界的gdp排名你看过没有,能进前十的都是技术性国家,中国是出口型,还是低级加工和劣质品为主的.科技贡献率,只有中国连40%的都不到,其他都60以上.经济决定政治,经济的不独立,政治上永远要受制与人,所以,发展经济,创造性的经济是中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宜章县13856305546: 为什么把中国制造改为创造 -
米曼了哥: 制造可以指单纯当加工.创造有自己研发,生产当能力.一词之差,可以反映出国力当增强.

宜章县13856305546: 为什么说现在是中国制造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 -
米曼了哥: 其实早就应该转型了,现在是不得不转型了.中国现在没有世界级企业,品牌价值不高.怎么回事?就是因为中国制造业缺少自主创新,比如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虽然是世界第一消费市场,但是却没有诞生世界级汽车品牌,中国的企业只能屈居...

宜章县13856305546: 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
米曼了哥:[答案] 当代中国的改革实践经验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主要有八条基本经验: 一.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不改革没有出路,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向”也没有出路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不改革没有出路,若不顾客观条件变化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固守特...

宜章县13856305546: 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区别 -
米曼了哥: 一、中国制造是一个全方位的商品,它不仅包括物质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内涵.中国制造在进行物质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将人文文化和国内的商业文明连带出口到国外.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同时也成为各国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对象. 二、中国创造就是版权持有者是中国,由中国创新,发明. 三、区别: 1. 制造的核心就是加工,而创造的核心是设计. 2. 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简单的劳动力而不是知识智慧和脑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