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作者&投稿:岛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解释: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二、赏析

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湍急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诗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的沙堆似座座雪堆。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

三、浪淘沙(其七)  原文:

中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浪淘沙九首

央视网:【夜读】钱江潮声依旧,你心是否澎湃如昨?




理解浪淘沙
八月的海涛咆哮地从地面卷来,浪头高达数丈拍触山崖依旧退回。 没有多久潮水已退到海门去了 ,它在临走的时候卷起的沙堆洁白得好象雪堆 (^_^)

浪淘沙·钱塘观潮的翻译
八月的海涛咆哮地从地面卷来,浪头高达数丈拍触山崖依旧退回。八月涛声吼地去,头高数丈触山回。没有多久潮水已退到海门去了,它在临走的时候卷起的沙堆洁白得好象雪堆。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夜间,当你仰望星空和银河出神的时候,你也许会想,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现在怎么样了?要是能到...

浪淘沙诗意 (刘禹锡)
【译诗】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注释] 】浪淘沙:原就是民间的曲名。九曲:形容弯曲的地方很多。万里沙:指黄河漫长,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风簸(bǒ):形容黄河风浪很大,汹涌澎湃。

钱塘江大潮的著名诗句有哪些
这是王在晋《望江台》中的两句,意思是说天空大海非常广阔,巨浪拍案恍若雷声,钱塘江潮流涌动,仿若于天连成一片。2: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这首诗是李廓的《忆钱塘》中的两句,意思是说中秋月色,有如浩浩江水,一泻千里;半夜潮声,仿佛十万军马,奔腾前进。3: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

急求。写海的古诗(要加赏析)!!
(唐)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钱塘江,又称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

这两句古诗是什么意思?
刘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八月潮来之势,以一“吼”字展现涛声震天响以及浪潮由远即近的逼迫感。而孟之“百里雷霆震”同“疾雷闻百里”一样,均写百里之距已闻雷声,体现了“雷声”的宏亮,但它又进一步写其连地表都能震动的恢宏气势。刘写“头高数丈触山回”写潮势达到顶点,潮头撞击两岸山脉的...

描写潮水的古诗诗句
形容观潮的诗句包括:1、清代吴伟业《沁园春·观潮》原文: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译文:八月的钱塘江浪涛奔腾,潮头千尺犹如高大的山峰,潮声砉然使人魄动心惊。浪涛中仿佛灵...

描写潮水的诗句是 ???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2、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唐 苏轼《观浙江涛》)译文: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天的钱塘潮是天下少有的壮阔的景观。3、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有哪些?
1、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2、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潮》3、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

须臾却入海门去的意思 须臾却入海门去的意思简述
1、须臾却入海门去这句诗意思是:似乎在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出自《浪淘沙》2、《浪淘沙》作者:刘禹锡 (唐)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通许县17635186097: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的意思 -
自凯黄杨: 描写的是钱塘江的潮水.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通许县17635186097: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这句诗句的意思是什么,谢谢 -
自凯黄杨: 八月,浪涛呼啸而来,吼声像是从地下发出的.浪头高达数丈,撞击著两岸的山崖.

通许县17635186097: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的意思 -
自凯黄杨: 意思是:八月海潮汹涌起,掀起巨浪千层高,最后却触山而返.只是一会儿却又卷潮涌回海里,再次翻潮覆浪卷起沙堆似堆雪

通许县17635186097: 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的意思 -
自凯黄杨:[答案] 刘禹锡八月涛声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这种坚定的追求,在这组浪淘沙词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第八首).把自己比作真金,何惧...

通许县17635186097: 理解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1 描写由远到近的诗句.2 描写静态的诗句.3 描写动态的诗句. -
自凯黄杨:[答案] 1八月涛声吼地来 2卷起沙堆似雪堆 3头高数丈触山回

通许县17635186097: 刘禹锡浪淘沙第七首意思是什么是这首: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
自凯黄杨:[答案] 描写钱塘潮 八月的海涛咆哮地从地面卷来,浪头高达数丈拍触山崖依旧退回.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没有多久潮水已退到海门去了,它在临走的时候卷起的沙堆洁白得好象雪堆.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通许县17635186097: 浪淘沙词 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 那个)谁知道 刘禹锡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这首诗的诗意急用 -
自凯黄杨:[答案] 写秋天海潮涨落的壮观景象.诗的前二句描写涨潮情形.“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正因时在八月,所以一旦涨潮,一面是“涛声吼地来”,一面是“头高数丈”,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这两句通过涨潮的形态...

通许县17635186097: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到:"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大触山回."《观潮 -
自凯黄杨: 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七. 八月涛声:指钱塘江口的潮声.据传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海潮最盛.这两句大意是:八月潮水吼地而来,潮头高选几丈,触山之后又退回大海. 诗人把潮水描写得似乎是一个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猛兽,它吼地而来,触山而退,活灵活现.可用来描写潮来潮退的景象.

通许县17635186097: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的译文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 -
自凯黄杨:[答案] 翻译: 八月,浪涛呼啸而来,吼声像是从地下发出的.浪头高达数丈,撞击著两岸的山崖.顷刻间,浪涛便入海而去,在岸边卷起像雪堆一样的沙堆. 赏析: 此诗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

通许县17635186097: 浪淘沙的意思 (全部)刘禹锡.意思,意思,意思,不是全部的意思,而是:"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的意思! -
自凯黄杨:[答案] 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一望,没有边际,与海相连. 平地一望,也没有边际. 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但平地里的沙子却淘不走. 于是东海变成了桑田.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弯曲的黄河水,夹着万里黄沙. 狂风掀起巨浪,来自天涯. 如今,我要从这里直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