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经济文化发面阐述世界报业发展史(1500字)

作者&投稿:说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述某个西方国家报纸媒体的发展过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不低于2000字🙏🙏🙏~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报纸,在全世界发行,有相当的影响力。它有时也被戏称为“灰色女士”(The Gray Lady)或简称为“时报”(The Times)。它最初的名字是“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是亨利 J 雷蒙德和乔治.琼斯。他们当时打算发行一份比较严肃的报纸,来打破当时在纽约盛行的花花绿绿的新闻报道方式。在1851年9月18日它在首刊中写到:“今天我们发行纽约每日时报的首刊,我们打算在今后无限期内每天早晨(周日除外)发行一刊。”  
许多年后该报也在周日发行。今天周日版是纽约时报每周篇幅最大的一版,除新闻报道外其中还包括许多专栏如食品、旅游、艺术和其它文化专题。  
在新闻报道方面纽约时报将自己看做是一份“报纸记录”,这个政策的结果是除纽约当地的新闻外纽约时报很少首先报道一个事件。而假如它真的首先报道一个事件的话,那么这个报道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因此往往被世界上其它报纸和新闻社直接作为新闻来源。在美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内都提供一份纽约时报索引,其内涵是纽约时报对时事的报导文章。  
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收购了濒于破产的时报,奥克斯在接办《纽约时报》时就确定了时报的新闻报道原则:“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  
他大胆地增刊扩版,在新闻报道上不惜投资,大量增加在当时颇为稀有的国际新闻内容。短短四五年,《纽约时报》的销售量就超过了10万份大关。在他的领导下《纽约时报》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和声誉。1897年他提出了《纽约时报》的格言:“所有值得印刷的新闻”。这个格言被公认为对“黄色新闻界”的挑战。1935年奥克斯去世后,其女婿索尔兹伯格接过时报发行人的大印。索尔兹伯格领导时报度过了经济大萧条的危机和二战的艰苦岁月,在他任内20多年,时报的新闻采访范围进一步扩大,广告收入翻了一倍,技术设备得到极大的更新。
《纽约时报》第四代发行人是索尔兹伯格的独子,人称彭区的阿瑟·奥茨·索尔兹伯格,他励精图治,选拔麦森、罗森索等优秀编辑、经营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多元化经营。彭区在任30年,时报走出了濒临崩溃的困境,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63年时报的总收入为1亿美元,到1991年,时报总公司的收入已达17亿美元,在这一过程中,《纽约时报》也完成了由家族式经营向市场式经营的转型。  1992年,经过多年培养后,彭区将时报发行人大印传给儿子,这便是《纽约时报》今天的掌门人——小阿瑟·奥茨·索尔兹伯格。小阿瑟比父辈更追逐利润,他试图促成《纽约时报》平民化,使各种人群都能够接受,因此涉及“煽情新闻”,使得《时报》一度失去公众的信任。
对《纽约时报》的评价  
《纽约时报》享有可靠的新闻来源的声誉。它的社论一般被认为是比较开通的。不过实际上它的社论是由许多不同的作者撰写的,而他们的观点则从左到右各不相同。  许多保守派人物认为《纽约时报》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它的社论,太自由开放。甚至有许多人就《纽约时报》对美国政治界的影响著书。与《纽约时报》相比,在纽约出版的另两份重要报纸《纽约邮报》和《华尔街日报》至少在其社论方面比较保守。 
《纽约时报》的丑闻
不过《纽约时报》也出现过一些丑闻,比如2003年《纽约时报》承认它的一个记者杰森·布莱尔多年在其新闻报道中做假。《纽约时报》的名誉为此大降。布莱尔被立刻解雇。其他一些重要的人物如社论栏的头也被迫辞职。  
2004年5月26日《纽约时报》再次承认在它的新闻报道中发生了错误。它承认在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爆发前错误地促进了公众对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信任。公众事务编辑达尼尔·奥克伦特在一篇自我批评的文章中写到:“这个错误不是个人错误,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错误。我们在报道战争时要特别提高我们的标准,小心谨慎地报道,而不应该降低我们的标准。但在时报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道中,我们的读者遇到了一些耸人听闻的报道,其来源并不十分扎实,其中一些是怀个人用心的匿名人士的断言。在战前和战后时报的记者多次中断了对一些故事的报道,后来证明这些故事的确不可靠。在许多情况下时报的读者根本没有察觉这些更正。……我所希望看到的真正的新闻报道,这也是我们的读者应该得到的,也应该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心所要求的,不仅应该揭露那些推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故事的人的战术,而且应该揭露时报自己是怎样被这些人利用的。”  
2005年7月6日,《纽约时报》记者茱蒂丝·米勒因拒绝透露消息来源遭法院判刑入狱。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十二。
从国际传媒业的宏观发展态势来看, 传媒高度成熟的市场化、 企业化或者说 产业化,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软化”新闻、 “非新闻”倾向, 比如,新闻娱乐 化、新闻信息化等等。 新闻与信息乃至娱乐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严肃的新闻 开始向轻松娱乐的市场靠近。 市场化运作下, 传媒关注的焦点凝聚于市场份额和 媒介利润, 媒体“守门人”的意识不由得淡化又淡化。 在实际操作中, 大众化的 新闻,“软化”的新闻总是比那些严肃的硬新闻, 更易于成为编辑们、 受众们选 择的对象。 有专家说,媒介在市场的利诱下, 已从守门人变成了市场口味的追逐者。 中 国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了走入市场经济的步伐, 新闻界也随之被卷入选择 和淘汰的商品经济的规律之中。 “新闻是商品, 读者是市场”的新观念,“优胜 劣汰”的自然法则等等已赫然动摇着新闻从业人员的固有观念; 读者的接受价值 跃居首位,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审美价值这个新闻界多年遵循的价值排列规律, 已悄然向新闻价值、 审美价值、宣传价值转变, 一个新的价值标准正在确立。
有人说我们新闻从业人员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采用新鲜、活泼的写作方法、 方式和报道角度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进行报道, 以期吸引更多的受众, 创造更大 的商品价值。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 我们更需好好引导广大受众, 不能 单纯一味地迎合读者, 满足偷窥、 猎奇和一些低级的生理、 心理趣味, 而是要带 领人们克服不健康的倾向,“向高尚人格的方向引导读者,做有报格的报纸”(甘 惜分语)。报纸的价值不在于吸引了多少大众, 而在于它究竟能否为人们带来更 多的利益和社会价值,能否承担起对社会、大众有益的报纸的称号。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历史积淀不同, 民众关注的焦点也有不同。
所以我们 要根据国内的情况制定报道方略, 而不是一味追随国外大报的报道方向。 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始终是我们实践的一个前提。 所以我们既要考虑读者的情况, 了解 他们的价值取向和需求, 又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应对市场化、产业化浪潮的冲击。同时也要注意克服纯粹迎合大众口味的倾向,不能为了追求发放量就不顾质量, 放弃报格。 我们只能认清实质, 把握变化,结合实际情况, 对我们有用的,不妨“拿来主义”,而负面的影响则需要多加警戒,以图避之。

报纸是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千百年来,报纸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每天的清晨,当大多数的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中,城市里百万份的报纸就会从轰鸣的印刷机中新鲜而出,为人们带来新鲜的资讯。 报纸的起源: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出现在古老的中国。《邸报》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西汉时期,为加强皇权,汉王朝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大郡,在郡下一级又分若干县,由中央统一管理。各郡在首都长安都设有办事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各省驻京办事处,这个办事处称为“邸”。“邸”内派驻有办事员,负责将上峰的信息收集起来,写在竹简或绢帛上,通过驿站传送给各郡的太守参阅。而这一写有信息的竹帛就称之为《邸报》。 伴随着古代中央王权的不断加强,“邸报”也一直得以很好的发展,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纸张的出现使得“邸报”的书写与发行更加的容易,到了唐代,由于雕版印刷的广泛运用,同时,中国中央王朝的版图扩大,《邸报》的运用就更加数量化、规范化。第一份用纸印刷的报纸,投递这份报纸的机构, 当时叫邮驿,投递人员为唐朝兵部军卒,腰束革袋,带上铃铛,骑着快马传邮,听到铃声,行人都远离避让。唐玄宗时期,《邸报》又称为《开元杂报》。到了明代,中央已有专门的机构通政司进行《邸报》的编发工作,发行日期和发行对象也日趋稳定,形成国家性新闻刊物。已经初步具有了现在报纸的某些元素。1638年( 明崇祯11 年),《邸报》开始使用活字排版,报纸的发行量增大, 但因战争频繁, 交通堵塞等情况, 江南一带当天的报纸要个一个月后才能看到。清代《邸报》发行量更多了,后来改名为《京报》,成为广大官吏、学者、甚至平民都能阅读的报纸了。一直出版到清朝皇帝退位,《邸报》才正告寿终。 西方人一直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60年创建的《每日纪闻》,他最早是一块树立在罗马元老院门口的木牌,用于向广大罗马市民发布元老院的最新决策。相当于现在的公告栏,后来,随着罗马的版图不断扩大,已经远远不局限于意大利,为了使广大疆域上的各部落臣民都能“沐浴”到共和国的恩泽,共和国最后一任执行官恺撒责专人,将《每日纪闻》的内容书写在布匹上,带到各个行政省的首府,并在那里翻译成各种语言,再通过公告栏的形式发布给民众。这一信息传播的方式对西方后世影响甚重。 中国的《邸报》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每日纪闻》就其形式与目的来说与汉代的《邸报》相似,所不同的是中国的《邸报》的受众是各地的官员,而罗马的《每日纪闻》的受众一直延伸到了基层民众,这与当时两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宗教信仰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关系。 报纸的发展历史: 无论是中国的《邸报》还是西方的《每日纪闻》,都是古代的媒介,虽有现在报纸的雏形,但仍与人们普遍概念里的报纸有着非常大的出入。现在报纸有三大特性,既:刊载新闻;定期出版;公众发行。 16世纪中叶,是人类历史上航海大发现的时代。地中海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地,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基础,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城颇为流行的威尼斯小报(Venice Gazette)在报纸的发展里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意大利威尼斯城当时居地中海贸易中心,与地中海沿岸诸港及德国商业都市联络频繁,成为集中世界各地新闻的都市。在这所城市里有个叫 Manant的组织者,收集有关法庭、城市动态以及贸易信息等新闻,专为王公贵族以及商人发行这个 Gazette 的手抄新闻,在当时非常流行,这就是 Venice Gazette。后来Venice Gazette 改用手抄为印刷,加大了发行力度,被后人称为《威尼斯公报》。 Gazette( 格塞塔 ) 本意是一枚威尼斯硬币,一个 Gazette 买一份小报,所以人们就称威尼斯小报为 Venice Gazette , 以至于这个词后来成为西欧“报纸”的代名词。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具备现在印刷三大性质的报纸。同时,由于威尼斯是当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海港之一,来往于此的四方过客众多,Venice Gazette 随着这些往来的商贾、水手、游客、教士被更大面积的在欧亚非进行传播,影响了各个地方报纸业的发展。从某中意义上说:Venice Gazette 是现在报纸的鼻祖。 自德国人谷登堡使用熔化的混合金属铸造铅字,随后他又发明了脂肪性的印刷油墨和印刷机,实现了印刷术的机械化。报纸的发展也随之迎来了春天。报纸的发展:自意大利,沿欧洲西海岸北上:北非、利比利亚、英法、神 圣罗马、维京……很短的时间内,报纸在欧洲取得了流行。并且在其后的几百年时间里,伴随着殖民者的军舰游弋了世界。 中国的《邸报》是世界最古老的报纸。但中国现在意义上的报纸却是舶来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诸多机构出于方便传教的目的,在中国建立报馆,发行报印贸通商情2006.363期最终版.indd45 2006.4.17 9:31:19 AM 纸。但当时的报纸多为宗教性质的。并无太多新闻性质。直到19世纪末,中国官办、民办的报纸才逐渐多了起来。1895年,即光绪二十一年,著名的维新变法派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强学会,并出版报纸《中外纪闻》(又名《万国公报》),这是早期的中国人所办报纸中影响力较大的。当时仅北京就已经有几十种各类报纸,日印量过千的规模。 1900年后, 随着报纸的陆续创办, 北京出现了六大报房, 字号是: 聚兴, 聚恒, 合成, 信义, 集文。这些报房控制着京城各报业的发行权,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报房。各报房都雇有报夫,一律穿蓝布长衫,肩上搭一条蓝布长袋,内装日报,健步如飞,分送各衙门、官员府第、大商号、钱庄等订户。1911年北京各报社在琉璃厂南柳巷永兴寺, 联合开办了一个报刊发行处, 负责各类报纸的销售发行,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民间报刊发行及物流机构。 由于联合报刊发行处的建立,在北洋时期,北京的报业中心也随发行处而集中在了南城菜市口附近,《民国报》、《觉报》、《晨钟报》、《中国公报》等百余种报纸的聚集,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规模产业。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是中国报业的鼎盛时期,仅北京就有报馆一百多家,发行报纸三百多种。也一时间正处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时期,民主思想,人文精神通过大大小小的报纸被人们深入理解,渐入人心。其中共产主义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以传播,其中报纸功不可没。《新青年》、《国民》、《每周评论》、《京报》、《新生活》等报刊为中国的革命点燃了最初的星火。《晨报》每期的发行量更是创记录的达到了一万份。 今天,中国的报业发展已经不仅仅用迅猛就可以形容。据权威机构测定,北京每天的报纸印刷量超过了700万份。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拥有一份报纸。以北京最为著名的《北京晚报》为例,其每日都有百万份的定额。2005年,全国拥有报纸近2000种,年用纸量也超过了三百万吨,这一数字达到了世界之最。报纸2000年以前起源于中国,2000以后,中国是世界第一报纸大国。

  这是详细的,嫌多的话你自己可以删一些……
  一、古代报纸
  一般认为,中国唐代的“报状”和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是世界最早的官报。
  中国在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就有各郡国在京都设邸,传钞诏令奏章、宫廷消息、政治新闻。唐代出现“朝报”的名称。此种官报后来以“邸报”名称继续存在于宋、 元、 明、清各朝,1911年辛亥革命后成为《政府公报》。由于它的官方公报的性质,其延续存在2000多年而始终未能演变成为现代的报纸。
  罗马帝国执政官于公元前 1世纪下令颂布官报“每日纪闻”。它是一种手抄布告,公布于罗马和各省公共场所,内容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条约、战争和宗教新闻等。公元 476年西罗马灭亡,“每日纪闻”随之终刊。

  二、 印刷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印刷传播指的是近代产生的传播媒介报纸等。报纸与手抄小报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机械印刷的,故将报纸成为印刷传播。
  1、 印刷术的发明
  (1)中国最早发明印刷术
  早在公元6、7世纪隋唐年间中国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受碑刻、墨拓的启发)。北宋1045年,华升首创胶泥活字排版印刷技术,之后又有人发明木活字印刷。南宋时期,中国还出现了锡合金铸成的金属活字。中世纪后期,中国的印刷技术渐渐传到中亚和欧洲。14世纪、15世纪之交,欧洲也有了雕版印刷和木活字印刷。
  (2)西方国家印刷术的发展
  1450年,德国工匠发明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他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板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随后他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教堂课读》等重要书籍。以后十几年间,意大利、瑞士、法国、尼德兰等欧洲国家信后引进了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到了1500年欧洲各国已兴建印刷所250家。16世纪这一技术又传到墨西哥及美洲大陆其他各地。
  2、 印刷术最初的应用
  印刷术最初主要是印刷宗教书籍、圣经、赎罪券等。只有到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兴起之后,印刷技术才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
  3、印刷传播的萌芽
  到了15世纪末叶,一些印刷商已经开始印刷某些记事性的小册子,记述近期发生的重大战役、自然灾害、节日庆典。对一般读者来说,这些记事有其新闻性。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482年奥格斯堡发行的《巴西探险记》等。它们被认为是印刷新闻传播的萌芽。
  4、印刷传播的雏形
  16世纪末,在手抄小报流行的同时,西欧等地出现了不定期的印刷品,报道某些重要事件,它与记事性小册子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多为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也有单页的新闻传单。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金属活字印刷的发源地,这种新闻印刷品在德意志发展得比较早。
  16世纪后期,开始出现了定期、有固定名称的新闻印刷品。最早的是1588年奥地利人迈克尔•冯•艾津出版的《博览会编年表》,另外在科伦有一种拉丁文出版物,名为《法比信使》,每年一期,发行于1594—1635年,曾行销到英国等地。以后在奥格斯堡、安特卫普等地又有过一些编年表示的月刊、半月刊。这些新闻书曾在相当时间内存在发展,它们是近代报纸的雏形。

  三、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报业产生的背景
  1、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形成了对新闻事业的内在的社会需求
  (1)从经济上看,人们为了在市场上进行竞争与生存发展,对信息的需求量剧增。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或港口,成为近代新闻的发源地。例如16世纪末的德意志是南欧和北欧交通贸易的连接点,并且它与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一样都是是欧洲重要的贸易中心,因而这些地方的新闻印刷品也比其他国家更早出现。
  (2)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制度的诞生,特别是在16、17世纪之交,社会政局动荡,社会信息量剧增,社会各阶层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剧增。特别是新兴的阶级和政治力量更加迫切地需要传播信息、宣传政治观点,左右舆论,以促进社会变革。因此,近代报纸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
  2、 社会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
  印刷术的日趋进步和造纸工业的发展为近代报业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交通和邮政事业的日趋发达扩大了报纸发行的空间,增强了报纸的时效性;人口日益集中,城市逐渐增多为报纸提供了大量且较为集中的市场。
  (二)、近代报业的产生
  近代新闻事业的主体形式是报纸。近代报纸诞生的标志——每周定期刊物的出现。
  1、 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意志地区
  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两种周报:①《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在沃尔芬比特尔发行;②《报道》,在斯特拉斯堡出版。
  为什么定期报刊产生于德意志地区呢?因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贸易集散地逐渐移到大西洋沿岸,英法德等国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它们取代威尼斯等地中海城市而成为新的信息中心。德意志是金属活字印刷的发源地,又是南欧和北欧交通贸易的连接点,因而定期报刊出现得比较早。
  2、 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
  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1663年的《莱比锡新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德国日报的产生比英国1702年的《每日新闻》、法国1777年的《巴黎新闻》、美国1783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要早50年到100年。
  (三)、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
  1、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1566年尼德兰人民解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后,英、美、法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中叶以后,德、意、日等国也从封建社会演进到资本主义社会。各国国情不同,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制造舆论,维护其封建统治。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进行争论,这就是史称的政论报纸时期。
  (2)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的制约:1)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2、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这些党政报刊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有明显的倾向性;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从政党报刊的特点看,它们是政论报刊的发展。
  3、 18世纪工业革命后:廉价报刊为主
  廉价报刊,指的是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而得名。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幼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在这之后又陆续出现了其他的廉价报刊。这样,报纸便从“政党报刊”时代过渡到“大众化报刊时代”。
  廉价报纸的特点是: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政党;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法或政党津贴;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4)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小先行趣味性的软新闻;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
  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4、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工业革命后,社会分裂成两大独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前者在生产发展中聚集了巨大的财富,而后者却日益贫困化。工人阶级为改善生存条件而开展工人运动,工人报刊随之产生。工人报刊是工人运动的产物。
  (1)无产阶级报刊的发展时段:
  工人报刊首先在英国,接着在欧美一些国家出现。一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为止,无产阶级报刊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1)工人报刊的童年时期。最早的工人报刊大都由联谊会、互助会之类的工人组织创办,主要内容是呼吁保障工人生活和改善劳动条件,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主张进行经济斗争。早期工人报刊是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中创办的,其中著名的是因果的《贫民导报》和《北极星报》。
  2)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无产阶级政治报刊。马克思主义诞生并逐步与工人运动结合,工人运动逐步由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工人报刊也随着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展演变为无产阶级政治报刊。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创刊于科伦的《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
  3)俄国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发展。19世纪末俄国工人运动兴起,工人报刊出现。这一时期的报刊有:1900年列宁创办和领导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该报被篡夺后,布尔什维克又于1912年创刊《真理报》,十月革命后该报成了世界上第一份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
  (2)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
  1)它的办报宗旨在于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2)内容主要是批判旧世界,同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作战 ,也要同工人运动内部种种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影响作斗争。3)他同劳动群众保持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依靠群众办报。4)它是党和工会的宣传机构,党和工会的领导人往往是报纸的负责人或主编。

  四、现代报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过渡时期的报业
  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近代报业逐步向现代报业过渡,过渡时期报业的特点是:
  (1)独立于政府或政党之外的商业性报纸逐步取代政党报纸成为报业的主体。
  (2)报纸面向大众发行,销量大增,有的大报发行量超过一百万份。
  (3)报纸在相互竞争中兼并集中,出现了拥有多家报纸的集团。
  这一时期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黄色新闻”的泛滥和报团的出现。
  (二)、现代报业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历史进入现代社会,现代报业也随之产生。
  商业化报纸为主体以及报业集团的出现是现代报业产生的两大标志。
  1、 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
  英、美、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报纸继续商业化进程,德、意、志等国家也用行政手段使其报业走上了法西斯垄断的道路。
  (1)一战后,垄断化是其报业发展得基本特征。报业垄断有两个标志,一是发行量的增加,报纸种数减少,二是“一城一报”现象普遍。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繁荣,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西方发达国家报业发展的特点基本是一致的:1)形成了少数“超级报团”;2)出现了跨媒介或跨行业的垄断;3)出现了跨国、跨地区的垄断。
  (3)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报业垄断的两种基本模式:市场兼并垄断(美国最典型);国家行政垄断(德国最典型)。
  2、社会主义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报刊体制在苏俄确立形成。
  (2)二战结束后,又有又有欧、亚、拉丁美洲一系列国家脱离资本主义体系,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报业得到很大发展。
  (3)“苏东”巨变后,这些国家的报业结构和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3、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发展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高潮,广大获得了独立的国家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发展中国家”。
  (1)它们有其共同特点:
  1)早期报刊、尤其是报业发端较早的国家的早期报刊,大多是殖民者创办;
  2)随着反殖民主义斗争的展开,这些国家的民族报刊逐步发展起来,并推动了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进程;
  3)民族解放运动胜利后,大多数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有的国家报业重新陷入本国独裁者的控制之下。
  (2)发展中国家的报业控制,大致分为三类:
  1)政府或执政党报刊为主。全部或大部分报刊是政府官报或执政党班的准官报。执政当局直接掌握报刊、控制舆论。
  2)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执政党报刊、在野党报刊、民办商业报刊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共存。
  3)商业报刊为主。政党很少直接控制报刊,商业化经营。

  五、全球报业基本走势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报业,特别是美国的报业发展出现了一些令人注目的新变化、新趋势。
  1、 集团化
  一是它不仅仅是报业集团,而是在先进的技术信息技术基础上与广播、电视和网络融为一体的跨媒体集团;二是它不满足于国内的并购扩张,而且疯狂地向全球有利可图的任何地方渗透;三是媒体集团之间既展开激烈竞争,又寻求合作共赢;四是媒体集团既重视眼前利益,又重视培养潜在受众。
  2、 分众化
  分众就是对受众进行分类,使用数字技术等传播途径让信息直击目标受众的一种传播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并促成了当代受众的不同需求。同时,开始出现了媒体从满足大众需求向满足部分人,满足某方面需求的转变,从大众向分众转变。
  3、 地方化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日报都有区域化指向。也就是说,他们只面向报纸所在城市和紧靠城市的郊区读者发行。其他国家的媒体也越来越追求地方化。
  4、 网络化
  据统计,全球有5000多家报纸在互联网上落户,美国有1500多家报纸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站报道不是原有媒体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比原有媒体内容更详尽,时效更快捷。《纽约时报》认为:“丰富的内容和品牌效应是传统媒体网络版的两大优势。”
  5、 小型化
  英国《独立报》2003年9月成功“瘦身”,《泰晤士报》紧随其后改成小报版。据世界报业协会统计,世界36%的报纸改成了4开小报版,仅2004年就有56家大报改成小报版2005年下半年以来,西方主要国家有代表性的大报相继进行了小型化改革。

  参考资料:
  1、《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太玄著。
  2、《中国报业》杂志2009年第12期作者:窦宝国
  3、 网络资料:百度/百科/世界报业史
  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4207083

百度里查“世界报业史_互动百科”,通过百度快照可以获得比较详细的资料,要快!


速求 高二 新人教版 地哦(旅游地理) 化学(化学与生活)的总结
① 政治局势的稳定② 经济的发展③ 科技的进步④ 社会能为旅游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服务B个人条件:① 一定的经济条件(要有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可支配收入)② ...资源的质量(即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①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是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游览价值就不会有开发利用价值。② 但是,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

怎么样才能学好地理?
例如拿到一道时事政治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基础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

读后感《道教和中国文化》葛兆光
汉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康乾盛世等鼎盛时期都使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方针,因此道教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文学艺术的领域,道教的自然情怀更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统文艺的审美观,音乐、文学、绘画等无不可追寻道教的踪影。六朝时期志怪小说的繁荣是由道教的流行...

礼泉县17279037030: 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中国怎样做才能保持生机勃勃?
晨郑仙灵: 政治:坚定不移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宏观调控,拉近距离.文化:以中国五千年文化遗产为导向,融洽世界为人民所愿最主流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才能符合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健康发展的要求和规律.

礼泉县17279037030: 世界报刊的发展历史主要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如何?同上 -
晨郑仙灵:[答案] 报纸从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公元前60年,古罗马政治家恺撒把罗马市以及国家发生的时间书写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中国在7世纪,唐朝宫廷内就发行过手写的传阅版,这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报纸. ...

礼泉县17279037030: 1.试述现代政治对大众传媒的影响.2.试述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晨郑仙灵: 多数国家的媒体机构都独立于政治机构,当然不包括国家控股的,所以说政治对传媒的影响是微小的,但是多数媒体以赢利为目的,报道紧跟时事的内容是无可厚非的,因此也催生出了政治与传媒的结合,博取人们的眼球,政治家得名,传媒家获利.

礼泉县17279037030: 报纸有哪些特点? -
晨郑仙灵: 报纸的特点: 1、可随时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不会如电视或电台节目般错过指定时间报导的讯息; 2、互相传阅,读者人数可以是印刷数的几倍; 3、即使阅读或理解能力较低的人,亦可相应多耗时间, 吸收报章的讯息; 4、因特网崛起,网...

礼泉县17279037030: 从政治,经济,教育,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成就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隋唐的历史小论文(50字) -
晨郑仙灵: 隋唐是中国经历了自西晋后几百年战乱,首次大一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政治较为清明,开创了影响后世已久的三省六部的国家机构.成为了封建社会后世国家机构所遵循的典范.经济在这一时期发展很快,商品市场经济极为活跃.邸店 柜房等新型商业机构迅速出现为日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举制度在这一时期创立,民族处于大一统大融合.对外交流频繁中国本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容纳来自于世界不同文明.

礼泉县17279037030: 近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有什么伟大成就? -
晨郑仙灵:[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探析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 ... 改革旧的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我国的现代化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 路,改革使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