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苏辙的故事?

作者&投稿:后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和苏辙的故事~

1、苏轼早年从刘巨门下读书时,夏日在学舍与同窗陈建用、杨尧咨、乃弟苏辙做大雨联句。陈建用曰“庭松偃盖如醉”,杨尧咨曰“夏雨新凉似秋”,苏轼对曰“有客高吟拥鼻”,最后苏辙对曰“无人共吃馒头”。众皆倾倒。
2、“乌台诗案”期间,苏轼罹祸,苏辙欲学汉代淳于缇萦救父的典故,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最后同遭惩治,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务。苏轼出狱以后,苏辙前去接狱,特捂其嘴,以示三缄其口。元佑年间,子由升为尚书右丞;子瞻又遭人排挤,乞求外任。子由连上4札,亦乞外任。
3、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4、1901年,55岁的苏轼被高太后从杭州召回朝中,先是被安排做吏部尚书,后又任翰林学士承旨。这时,53岁的苏辙在朝中任尚书右丞。翰林学士承旨,是翰林学士院的主管、一把手,负责皇帝所有诏书的撰制,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或秘书长之类,属正三品。尚书右丞,是尚书省的主管官员之一,“奉天子命而施政”,相当于国务院的副总理,属正二品。兄弟二人此时均处于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但是,踌躇满志却也面临着 政敌们无所不在的嫉妒与攻击。为避免给弟弟子由带来祸端,苏轼首先上《杭州诏还乞郡状》,恳请圣上“只作亲嫌回避,早除一郡”,意思是兄弟在朝,工作起来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为避免口实,苏轼请求回避,请皇上允许他早早地到地方任职。
5、苏轼被贬海南,弟弟苏辙被贬雷州。二人相遇于藤州,惊喜之余到路边小店吃面条,苏轼高旷豁达,处于忧郁的境遇却能随缘自适,转眼之间,已将“粗恶不可食”的面条吃光,苏辙却只吃几口就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开玩笑逗他:“莫非你还想细细品味吗?”

(1)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2)苏轼与面条
苏轼被贬海南,弟弟苏辙被贬雷州。二人相遇于藤州,惊喜之余到路边小店吃面条,苏轼高旷豁达,处于忧郁的境遇却能随缘自适,转眼之间,已将“粗恶不可食”的面条吃光,苏辙却只吃几口就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开玩笑逗他:“莫非你还想细细品味吗?”

首先,他们二人是兄弟。
据统计,苏轼诗词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是“子由”二字,竟然有229次之多。

子由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弟弟苏辙。

人常说,多年父子成兄弟。而他们,则是多年兄弟成知己。

苏轼在写给他好友李常的一首诗中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

从古至今,我们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数过去,像苏轼苏辙如此兄弟情深的,几乎没有。

轼与辙,一个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一个马车行走留下的印迹,就这样亦步亦趋,相伴前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更给后来的人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细数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众多诗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快乐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失落的时候、绝望的时候、无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子由”。

林语堂先生曾说: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的诗来。

子由就像他的解语花,明白他的喜怒哀乐,理解他的悲欢痛楚,与他共同进退,为他奔走呼号,替他负重善后,是他最为挚爱的手足,最可信赖的朋友,可遇而不可求的知己。

快乐同享。
那是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农历二月,苏轼在陕西周至办完公事,顺便去游览了仙游潭、仙游寺、玉女泉等胜景,于是赶紧写“五百言”的诗,把所见所感写出来寄给弟弟,与他一同分享喜悦。

苏轼是苏辙的弟弟


为什么苏洵要给一个儿子取名为苏轼,另一个为苏辙呢?
“轼”字是马车的一部分,它看起来没什么作用,但去掉之后就不是一辆完整的马车了。苏轼生来豪放不羁,所以得罪很多人,苏洵担心他有麻烦,所以一起名叫“轼”。“辙”在人们论功时没有它,然而在人、马都死后,又不会怪罪于“辙”,所以辙善于在祸福之间生存,苏洵希望一他能平平安安,故起名为辙...

苏轼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2、进京应试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

苏轼苏辙的兄弟情是建立在什么样的背景下?
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苏辙一生中,上书皇帝为其兄请罪赔罪的奏折有多篇,但是毫无怨言。最终,苏轼免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因苏轼之罪连坐,谪任筠州(今四川筠连县)盐酒税监,5年不得调任。乌台诗案对苏轼是一次沉重的教训,使他更为成熟圆通。真要感谢这些政敌和这次放逐,...

关于苏东坡的所有故事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是北宋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而且书法、绘画也很出名。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一门三杰,人称“三苏”。苏东坡曾在杭州任通判和知州,总共达五年之久。尤其是元祐四年,时隔十余年,是苏轼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的...

苏轼与苏辙都写过什么诗呢?他们写得怎么样?谁写得更加好?好诗到底有...
苏辙说苏轼:“抚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说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轼”意指车上的扶手,“辙”意为车碾过的痕迹。想当初苏洵为两个儿子起名字的时候,没想到两个儿子日后无论在家庭、仕途,还是在文学上都如此相得益彰。苏轼兄弟二人从小在一起读书,未曾一日相离。苏辙在《...

“轼”意人生 --走进苏东坡的世界(其一)
姐姐苏八娘(即苏小妹),长苏轼一岁,成年后嫁给了表兄,婚后不得志,抑郁而终,弟弟苏辙,小苏轼三岁,这里想多用一些时间和大家聊一聊苏轼的弟弟苏辙,来看看这两兄弟的日常相处吧,由此,也可从中一窥苏轼一生和他的亲人一起经历过的故事。 提起苏辙,大家也因该不陌生吧,我估计如此一问,大家第一反应都是说:苏轼...

苏轼和苏辙,这对兄弟CP是如何深刻诠释了手足情深?
苏轼与苏辙,他们一同经历风雨,共享荣华,他们的名字“轼辙”本身就象征着相互扶持,永不分离。他们的情感纽带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们的深情厚谊始终如一,穿越千年的岁月,依然令人动容。这种情深意切,无需过多的修饰,只需静静阅读他们的故事,那份深深的手足之情便跃然纸上,让人...

苏轼和苏辙的名字有什么来历?
似乎可有可无,但如果没有轼,车也不是完整的车了。苏洵给苏轼取名“轼”,是希望他不忽视看起来似乎不重要的“外饰”之物。所有的车都会留有车辙,但在功劳簿上却没有它的份。但车坏马死,祸不会殃及车辙。车辙处于祸福之间,虽然没有福也不至于有祸。给苏辙取名“辙”是希望他平安免祸。

大宋第一“扶兄魔”苏辙,苏辙:哥哥借钱,砸锅卖铁也得凑(下)
而对苏辙来说,这一生便是“ 哥哥,你尽管潇洒的往前,我永远在你身后”。兄弟二人就像他们的名字一样,轼:马车上扶手的横木。辙:马车轮子辗过的车轮印。一个永远在前,一个殿后留痕。最后提个问题:你知道苏轼拿金币修的是哪座堤吗?作者介绍 我是墨刊刊,专注分享历史人物故事与美文故事。能点...

历史上苏辙的简介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苏辙的成就 苏辙一生中涉及的方面非常广,因此他的主要成就也表现在 政治 、文学、儒学、 书法 等不同的方面。先说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在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是虽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主要是以维护地主利益为目的,然而农民...

二七区18674646596: 苏轼和苏辙的故事急!!!!!
人炎创可: 1、故事 (1)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

二七区18674646596: 宋代苏轼一家的故事 -
人炎创可: 苏家正式有名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这三人又都是散文唐宋八大家里的.传说中有苏小妹.根据三苏祠的记载,历史中确有其人,不过因为苏小妹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自然未能留下有关的书籍记载. 苏轼第一任妻子叫王弗,病逝于 1064年5月28日,苏轼是年28岁.苏轼第二任妻子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1093年去世了,苏轼是年57岁.

二七区18674646596: 苏辙有什么故事? -
人炎创可: 苏辙轶闻故事—张方平对苏辙兄弟的品评 苏洵带苏轼、苏辙去拜谒张方平,张方平与兄弟二人谈论之后颇为惊赏.第二天出了六个题目,让他们拟作,而自己偷偷在壁间窥视他们的反应.两人得题后各自运思.苏辙对某一题意有些疑虑,偷偷指...

二七区18674646596: 苏东坡的故事 -
人炎创可: 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50]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51] 据东坡《志林》...

二七区18674646596: 苏轼妙语拒友里苏轼为什么以伯夷、叔齐子比他们兄弟俩 -
人炎创可: 苏轼拿这个故事作比喻:伯夷是苏辙,叔齐是自己;苏辙满足不了你的要求,我苏轼就能满足吗?还是不要张口吧!苏辙和苏轼兄弟俩都是京官,苏辙任尚书右丞,苏轼任翰林学士丞旨.有一个人同他们都是旧交,想求取官职.他在苏辙那边...

二七区18674646596: 苏东坡趣事 -
人炎创可: 北宋大诗人苏轼(号东坡)的一家人都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与其父苏询(号老泉),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也是诗文高手.下面讲讲他们的两则小故事.1.东坡肉苏轼喜欢竹子,他的居室四周都种上各种竹子,平...

二七区18674646596: {但愿人长久}讲的是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的故事?
人炎创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七零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二七区18674646596: 苏轼的趣事字要少 -
人炎创可: 苏家兄妹戏谑 苏轼形容妹妹凸额凹眼: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妹妹笑苏轼额头扁平,一副长脸,占诗一首: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二七区18674646596: 有关苏东坡的背景故事 -
人炎创可: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七区18674646596: 苏轼的故事 - 苏轼游赤壁的故事讲一讲苏轼在写《赤壁赋》中的故事
人炎创可: 司马光执政后,把宋神宗贬谪的许多大臣都召回朝廷,其中有两个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和苏辙. 王安石实行新法的时候,苏辙在王安石手下干过事,后来,因为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