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为什么请周亚夫食肉而不给筷子,用意何为?

作者&投稿:在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先更正一下,周亚夫虽然辅助过文景二帝,但不是汉文帝请周亚夫,而是汉景帝请他吃肉,最后不给筷子。这么做的目的其实是在警示周亚夫,目的是为了担心周亚夫对未来的皇帝造成威胁,让他明白此中道理,自动辞官。

自古以来臣子功高盖主,比如韩信、李靖、岳飞等等,虽然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但是他们的野心和势力已经对皇帝造成威胁了,所以帝王必须用一个大家都说得过去的方法,照顾双方面子,让臣子辞官回家。

秦朝时秦始皇没有安排好后事,最后朝堂被赵高等人搞得乌烟瘴气,二世而亡。汉景帝知道明白其中原因,所以在他宾天之前必须做出妥善的安排。刘邦死前也曾对吕后说:“陈平智有余,王陵少憨,可以佐之;安刘氏者必勃也。”这也是一种安排。

周亚夫是个人才,所以汉文帝在临终前告诉汉景帝:“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而周亚夫当得起能臣这个称号,不但平定了七国之乱,还稳定了汉朝的江山。这本来一切都很好,汉景帝甚至也跟汉文帝一样有了托孤给周亚夫的想法。

但为何后来请吃肉不给筷子?主要还是周亚夫的一些做法,让汉景帝开始慢慢的厌恶他。

例如,汉景帝想废掉太子刘荣,但遭到周亚夫的反对,汉景帝认为这是天家之事,你作为一个臣子有什么资格反对。汉景帝根本没听周亚夫的建议,还是废掉了太子刘荣,虽然事情过去了,但他开始有点不满周亚夫了。

又例如,窦太后劝说汉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这周亚夫又出来唱反调。这次汉景帝没办法,只能从了周亚夫的想法。再后来匈奴王徐卢投奔汉朝,汉景帝想封其为侯,周亚夫又跳出来反对,汉景帝气急,随即下令封徐卢为侯,目的就是不想自己的行为被周亚夫牵着鼻子走。

周亚夫的做做行为,虽然本质上是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但作为一个皇帝,自己的政令一直被臣子反对,自然拉不下面子,所以开始对周亚夫越来越疏远。而周亚夫也逐渐意识到了汉景帝的态度,但他也是个牛脾气的人,既然皇帝不理我,那我就干脆装病不上朝了,汉景帝见此就更为恼火,就像借这个由头把周亚夫的丞相职位给免了。

每个皇帝都希望自己的江山一统千秋,周亚夫确实有能力有功劳,但他现在的态度让汉景帝看来,就是居功自傲,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自己还在世,周亚夫都这样的态度,那等改天自己去世了,周亚夫是不是更不把以后的皇帝放在眼里了?

于是汉景帝确定寻个由头调教一下周亚夫

汉朝有个很出名的相士叫许负,曾给周亚夫看过相,说他虽然位居高位,但最后还是会饿死,汉景帝决定冲吃的方面来调教一下周亚夫。

史书记载:顷之,上居禁中,召亚夫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管。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上视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上。上曰:“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非少主臣也!”

意思是:汉景帝召见周亚夫,请他喝酒吃肉。周亚夫的面前有一大块肉,但没有切碎,也没有给他预备筷子。汉景帝就等着周亚夫的反应,没想到周亚夫浑然不觉其中道理,还大声叫唤宫人拿筷子。

看到周亚夫这么不识趣,汉景帝便点拨他一下,笑着说:“这还不能满足你吗?”此时周亚夫才明白过来,立刻摘了帽子磕头谢罪。汉景帝觉得点拨差不多了,就让周亚夫起来,谁知周亚夫却接着皇帝这句话直接走了。

汉景帝见到周亚夫的行为后,发出感叹:“此鞅鞅,非少主臣也!”这是一种极度失望的感叹,这种失望就是周亚夫对皇帝的不敬,是一种礼节上的僭越。古人云:“天地君亲师”,每个等级都安排得很好,对每个等级都必须要足够的尊重,不然就是僭越,是大不敬。周亚夫的行为在汉景帝眼中,就是对帝王的不敬。

因此,后来周亚夫因为私藏甲胄被抓拿下狱,最后在狱中绝食五天而死,刚好就应了许负说他会而死的说法。当然,周亚夫私藏甲胄的事,其实说白了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先说筷子事件是怎么回事。

汉景帝请丞相周亚夫去吃饭,面前给他放了一大块没切开的肉,又没有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让管事拿筷子。汉景帝笑着说:“这么大一块肉,还不够你吃么?”周亚夫被批评,满脸通红,跪地谢恩。汉景帝刚说一个“起”字,周亚夫就站起来,转身怒冲冲走了。汉景帝很不高兴地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他放筷子,这事儿有什么玄机?我们一会儿再说。我们先来说一说周亚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周亚夫出名,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他一生主要打了两场大仗:一场是和匈奴作战,打败匈奴入侵;一场是用三个月的时间平定“七国之乱”。而这两场大战,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倒不是它们有多么大的战绩,而是另外一些东西。

第一场大战,让周亚夫出名的,是“细柳阅兵”。汉文帝去细柳阅兵,周亚夫对汉文帝作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汉文帝,就算是皇帝,也得遵守军营的纪律。因为这一点,让他在军中声威大震,军队的纪律性非常高。

古代名将对军队纪律性的要求都很高,孙武为了强调纪律,杀了吴王的两个妃子。但像周亚夫这样,要求皇帝也要遵守军营纪律的,古今还是他独一个。

第二场大战周亚夫得以出名的,是他严格执行作战计划。叛军对梁王进行猛攻,梁王让周亚夫前往救援,周亚夫却不去救。周亚夫不去救的原因,是他因为他是以十万中央军打五十万地方叛军。如果直接去救,和叛军打消耗战,肯定打不赢。他的策略是先断叛军的粮道,再用“示弱”的方法,让叛军骄傲松懈,最后设伏奇袭叛军。这套策略要能成功,就必须以梁王为棋子,让梁王坚持死守以拖住敌人。但这话不能对梁王说,毕竟人家是王,所以只能那样让梁王误解。最后证明这一套组合连环拳非常有效,因而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周亚夫做的这两件事,虽然做得非常好,让他成为一代名将,为汉朝江山国内外的长治久安,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其实也出现了一些隐忧:一是他让皇帝产生猜疑。汉文帝虽然表扬周亚夫,但是,如果军队连皇帝都不当回事,只听将军的,一旦将军想造反,可就太危险了。所以汉景帝要把周亚夫从将军提为宰相。明在提他,实际上也是剥夺他的兵权。二是他得罪了梁王等皇室成员,让周亚夫在政治上树了敌,这也为他当宰相埋下隐患。

周亚夫当了宰相后,显然他很不适应这个角色,他把在军营里的那一套,严格用在朝堂上,讲规矩,讲纪律。汉景帝要废黜太子刘荣,他按规矩坚决反对;窦太后想封哥哥为侯,他按规矩坚决反对;汉景帝想拉拢分化匈奴,封投降过来的五人为侯,他按规矩坚决反对。最后,汉景帝实在受不了了,所以才有上面咱们讲到的,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的事件。

汉景帝做这件事,是想告诉周亚夫什么呢?




我认为,汉景帝是想告诉周亚夫,你今天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荣耀(一块大肉),都是我们皇家给你的。你既然得到这份荣耀,就要按咱们皇家的规矩来办。不错,传统吃饭的方法是要有筷子,是要切了吃。但是我当皇帝偏不按这样的规矩,我就要你这样吃,而且是手拿着吃。你要是听我的规矩,你就拿起来啃着吃吧。周亚夫最后没有明白汉景帝的打的哑谜,他只是感觉汉景帝是在羞辱他,所以,一谢恩,站起来就走。

那么,汉景帝为什么又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因为这个少主刘彻是汉景帝立的,是周亚夫反对的。既然周亚夫反对,一心只按规矩办事的周亚夫,肯定会看刘彻不顺眼,他当然不会尽心辅佐他了。

汉景帝决定不用周亚夫,也不能留着他。毕竟他在军队的威望太高了,所以找了个理由(周亚夫儿子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今后周亚夫葬礼上用),把他下狱。当周亚夫解释说“这些都是葬礼用的东西,不可能造反”时,廷尉竟然说,那是你准备到阴间去造反。这种荒唐的理由说明,廷尉是明白汉景帝心思的,所以一心要定周亚夫的罪。结果气得周亚夫自杀。

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来看,其实,周亚夫是做得一点儿也没错的。后世也是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唐朝、宋朝都为他设庙。破坏规矩的是汉景帝。不过在人治的皇权社会,怎么可能有周亚夫存在的空间呢?



曾经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不知大家还记得否:“天地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这就是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能够容忍的底线。


如果一个臣子,包括皇帝的儿子,触碰了这个底线,那么,大多数情况下的结局都是可以预测的。他们只会落得一个:“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的下场。


周亚夫在与汉景帝的相权、君权之争中,最终是“随风飘散,你的模样”,化为了一缕尘烟,飘荡而去。


周亚夫被许负预言到了一生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属于功臣集团的一份子。周亚夫的一生,被一名善于相面的妇人许负一语全中。

许负对时为河内郡守的周亚夫说:“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于人臣无二。后九年而饿死。”


许负的意思很明白,三年后,周亚夫封侯;再八年后,为将相;再九年后,则会被饿死。


周亚夫听了之后,根本不信,也就没当回事。



不过,许负所说的事情之后却一一应验。


三年后,周亚夫的哥哥周胜因犯法被削爵。周亚夫作为周勃诸子中贤能者,被汉文帝选中,继承了爵位,封为了条侯。

周亚夫是一位优秀的将领

汉文帝时期,匈奴犯边,周亚夫奉命抵御,驻扎细柳。汉文帝亲自前往军营视察,发现周亚夫的营地军纪严明,将士甲胄不离身,非常感动。之后,文帝认为周亚夫是真正可以领兵打仗的将领,格外的器重。


汉文帝去世前,还专门嘱咐汉景帝:“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交代景帝可用周亚夫为将。注意这里,文帝说的是周亚夫可将兵,没说周亚夫可以做宰相。


汉景帝继位后的第三年,发生了七国之乱。周亚夫与梁王刘武一同平叛。作战中,梁王对阵吴王、楚王主力,压力巨大,不断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却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按兵不动。虽然周亚夫和梁王,按照计划,最终还是击溃了吴楚联军,但是,两人之间却埋下了嫌隙的种子。


周亚夫适合为将,不适合为相

七国之乱平定,周亚夫因功,被汉景帝封为了太尉,后来又被任命为了丞相。果然应验了许负所说的“侯八岁,为将相”的预言。



我们常说,屁股决定脑袋,坐在不同的位置,就要使用不同的思维,考虑不同的事情。可是,周亚夫却是一位钢铁直男,很快跟景帝之间爆发了矛盾。


汉景帝立储之争


汉景帝初立长子刘荣为太子。但是,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夫人,成功跟馆陶长公主刘嫖结亲,许诺刘彻娶刘嫖的女儿陈阿娇为正妃。登基之后,阿娇自然就是皇后。


在长公主的运作之下,汉景帝准备废了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


周亚夫政治能力的低下开始显现,他根本就看不清形势,极力反对废除太子刘荣。汉景帝自然不会听从,开始疏远周亚夫。


实际上,周亚夫作为丞相,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调和众臣,将朝中最强的势力,团结起来。所谓的嫡长、长幼之分,也不过是为了继承的顺利稳定,定出来的制度而已。在能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废立也并不是什么大事。事实也是如此,刘彻最后还是成了汉武帝。



更何况,周亚夫如果支持立刘彻,还可以得到一个拥立之功。这种情况下,景帝之后,刘彻继位,辅政大臣之职,除了周亚夫,还能有谁呢?周亚夫的政治能力很欠缺。

反对封皇后兄长为侯


紧接着,周亚夫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反对汉景帝封王皇后(即刘彻的生母)的兄长王信为侯。


原本,王信封侯的事情,是景帝的母亲窦太后提出来的。汉景帝找周亚夫商量,也不过是让周亚夫给找个封侯的理由。结果,周亚夫直接来一句,高帝刘邦说了:“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实际上,给个名誉性的列侯爵位,根本无伤大雅。事实上,周亚夫一死,王信就被景帝封为了盖侯。


汉景帝当时听了周亚夫的回答,肯定觉得这个周亚夫跟我不是一条心呀。估计都想冲下龙座,当场揍周亚夫一顿。后来想想,打不过,算了,冷静……冷静……


反对降汉的匈奴王等人为侯


废立太子之事刚过,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景帝就想以这五个人为榜样,招降更多的匈奴人。于是,汉景帝就准备封五人为侯。其实,这些侯爵应该都是有俸禄,没地盘的列侯,荣誉头衔而已。


可周亚夫作为丞相,马上又跳出来反对,说这些人都是背叛主人,不守忠义节操之人,不可为侯。周亚夫为相的能力,可见一斑了。只讲道德,而缺乏政治见识呀,这个很致命。



汉景帝作为一代明君,自然有自己的主张,没有听从周亚夫的建议,还是将五人封侯。


周亚夫一气之下,“谢病免相”。


汉景帝赐肉,不给筷子,是在试探敲打周亚夫

前面我们说了,周亚夫因为匈奴王封侯的事情,一生气称病辞了丞相之职,回家休养去了。好在,汉景帝作为一代明君,还是有些容人之量的。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么,他舍不得周亚夫这个人才。


景帝只是想敲打、提醒一下周亚夫,将周亚夫培养成真正的宰相之才。以便在他过世之后,周亚夫可以辅佐新帝刘彻。


于是,没过多久,汉景帝就在宫内设宴,召周亚夫共饮。只是,景帝给周亚夫上食物的方式很特别,直接用盘子端上来一大块肉,不但没有切,而且也不给切肉的刀,以及夹肉吃的筷子。


好了,回顾一下开篇我们提到的那句话:“天地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


周亚夫如果在家闭门思过,有所心得,这时候就应该赶紧向景帝谢罪,承认之前跟景帝意见不合,是自己的见识能力不足。景帝肯定不用周亚夫开口要,也会让人给周亚夫切肉,上筷子了。


可是,周亚夫作为钢铁直男,生气了,转身跟负责宴会的侍者要筷子,就是不跟景帝要。


景帝一看,就对周亚夫说,我都已经给你一大块肉了,还不满足呀?


周亚夫听了,急忙跪地谢罪。


汉景帝也就是想敲打敲打周亚夫,让其有所领悟,就让周亚夫起身,想跟周亚夫再聊聊。


可是,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景帝震惊了,“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周亚夫不辞而别,自顾自走了。


我们不能不认可,周亚夫的打仗能力绝对是顶尖的,可是,他的见识却太浅薄,这也导致他的心胸气量不足,根本无法与丞相之位相匹配。


景帝看着周亚夫的背影,喃喃道:“此鞅鞅,非少主臣也!”


鞅鞅是愤愤不平的意思,指周亚夫太难管束了,这样子的人根本无法辅佐少主刘彻。


有才之人,特别是武将,且在朝堂左右,既然无法用之,那就必除之。周亚夫的命运到此刻,也就注定了。


周亚夫之死

周亚夫得罪了朝堂中包括汉景帝、梁王、窦太后、王皇后、长公主,甚至是少主刘彻等一大堆的权势人物,他要是还能活下去,那还真是奇迹了。如果奇迹发生,那么周亚夫活下去所用的办法,绝对值得学习。可是,周亚夫却真的再次应了许负的预言,被饿死了。



周亚夫的儿子买了五百副铠甲,准备给周亚夫做陪葬。可是,其子拖欠了搬运铠甲的雇工工钱,被告发。汉律,私自买卖兵器、铠甲,按谋反论处,周亚夫被牵连。


原本景帝还是想给周亚夫一个机会,派人去周亚夫家中问此事。钢铁直男周亚夫却拒不回答,气的景帝大骂:“吾不用也。”随即下诏,让廷尉逮捕周亚夫入狱。


周亚夫在狱中,照样是不屈不挠,钢铁直男一个,最终,绝食五日,吐血而死。


周亚夫之死的思考

对于景帝而言,没能做到才尽其用。周亚夫明显只适合做将军,而不适合做宰相。汉景帝非要将周亚夫放到宰相的位置,是在自己给自己制造困难。最终,为了皇权的稳固,只能除周亚夫而后快。


对于周亚夫而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周亚夫虽然忠,可是因为某些方面的能力欠缺,缺乏大局观和政治见识,导致事情没有做好。周亚夫没能认清自己,最终,被景帝“没收”了用来吃肉的“筷子”,落到了没肉可吃的地步,不能不让人很惋惜的一声叹息。实在是,可惜了一位武功盖世的大将军呀。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他放筷子,这事儿有什么玄机?我们一会儿再说。我们先来说一说周亚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周亚夫出名,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他一生主要打了两场大仗一场是和匈奴作战,打败匈奴入侵一场是用三个月的时间平定七国之乱。而这两场大战,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倒不是它们有多么大的战绩而是另外一些东西。第一场大战,让周亚夫出名的,是细柳阅兵。汉文帝去细柳阅兵,周亚夫对汉文帝作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汉文帝,就算是皇帝也得遵守军营的纪律。因为这一点,让他在军中声威大震,军队的纪律性非常高。

古代名将对军队纪律性的要求都很高,孙武为了强调纪律杀了吴王的两个妃子。但像周亚夫这样,要求皇帝也要遵守军营纪律的,古今还是他独一个。周亚夫却不去救。周亚夫不去救的原因,是他因为他是以十万中央军打五十万地方叛军。如果直接去救,和叛军打消耗战,肯定打不赢。他的策略是先断叛军的粮道,再用“示弱”的方法,让叛军骄傲松懈,最后设伏奇袭叛军。这套策略要能成功,就必须以梁王为棋子,让梁王坚持死守以拖住敌人。但这话不能对梁王说,毕竟人家是王,所以只能那样让梁王误解。最后证明这一套组合连环拳非常有效,因而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其实也出现了一些隐忧一是他让皇帝产生猜疑。汉文帝虽然表扬周亚夫但是,如果军队连皇帝都不当回事,只听将军的一旦将军想造反,可就太危险了。所以汉景帝要把周亚夫从将军提为宰相。明在提他,实际上也是剥夺他的兵权。二是他得罪了梁王等皇室成员让周亚夫在政治上树了敌,这也为他当宰相埋下隐患。周亚夫当了宰相后,显然他很不适应这个角色,他把在军营里的那一套严格用在朝堂上,讲规矩,讲纪律。汉景帝要废黜太子刘荣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汉文帝把周亚夫留给了汉景帝,是汉景帝请的周亚夫,想把他留给刘彻,无奈事与愿违。

战功赫赫的周亚夫渐渐远离权力中心

周亚夫因治军严明,被汉文帝赏识。汉文帝在弥留之际交代汉景帝:周亚夫是一个军事天才。因此七国之乱时,汉景帝大胆启用周亚夫。周亚夫也没让汉景帝失望:迅速平定七国之乱。

公元前152年(汉景帝五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在汉景帝要废黜太子刘荣时,周亚夫考虑到朝局稳定,极力反对。废太子事件给周亚夫悲惨的结局埋下了导火索,而两次封侯事件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窦太后建议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周亚夫以刘邦规定异姓不能封侯为由,让景帝哑口无言;在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时,景帝为了安抚人心,想要将他们封侯,周亚夫以他们不忠为由反驳汉景帝。这次出于政治考虑,景帝坚持封了五人侯爵。


丞相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而周亚夫却多次和景帝唱反调。虽然他是为国家考虑,但是不懂变通,使二人关系逐渐恶化。

汉景帝在周亚夫称病时,很痛快的批准了他的辞呈。后期出于综合考虑,想给刘彻留一个辅政大臣。便想给周亚夫一个机会:宴请周亚夫,看他表现如何,决定他未来的命运。

在开宴时,周亚夫发现自己面前的肉没有被切成肉块,也没有筷子:周亚夫觉得自己于国有功,又当过丞相。面露不悦,呵斥了侍者,并索要筷子。

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汉景帝见状对周亚夫说:“这都能让你不高兴?”周亚夫连忙请罪, 景帝刚说让他起身,他立刻起身告罪请退。至此,景帝认为他不适合辅佐少主,便有了除掉他的想法。

“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不久,周亚夫的儿子给他买了500甲胄陪葬。因拖欠工人工资被告发,汉景帝以此为由,抓捕周亚夫。周亚夫在狱中绝食而亡。


私认为汉景帝宴请周亚夫,是想给他一个机会,毕竟军事人才难得;也想借食肉不给筷子,让他知道他的权势富贵都是谁给的,有所忌惮;更想确定他到底能不能辅佐刘彻,如果不能辅佐刘彻而刘彻又驾驭不了他,就必须为刘彻解决后患。




汉文帝誉周亚夫注释
在完成了一系列的礼仪后,周亚夫传达了谢意,表明对皇帝的感激之情。这个仪式象征性地完成了皇帝对军队的慰问,体现了周亚夫作为将领的严谨态度和对皇命的坚决执行。他的行为得到文帝的认可,显示出他的忠诚和能力,也确保了军队的稳定和纪律。周亚夫的这些举动,无疑向世人展示了他作为将领的威严和对职责...

汉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的理由是?
汉文帝却吩咐大家放松缰绳,缓缓地前进。 到了中营,周亚夫披戴着全身盔甲,拿着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帝面前,拱手作了揖,说:“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请允许臣下按照军礼拜见。” 汉文帝听了,也扶着车间的横木欠了欠身,向周亚夫表示答礼。接着,又派人向全军将士传送他的慰问。 慰问结束后,在回长安的路上,...

周亚夫简介 揭秘周亚夫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周亚夫为人个性耿直,不善阿谀权贵,“将在外,钧命有所不受”,就出自他之口,被汉文帝誉为“真将军也”;周亚夫一生最大的攻击在于平定“七王之乱”,在同吴王刘濞的做战中,沉着冷静,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后在景帝时期任丞相,但因功高盖主和个性耿直而被景帝处死。 周亚夫生平 1、继承爵位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

汉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的理由是?
1.周亚夫严格军纪,前驱和天子到是被拦在门外.2.周亚夫让他进去以后,介胄之士以军礼迎接皇帝.3.周亚夫能顶得住天子的压力,坚持纪律.4.其他的两军(直弛入,将以下骑送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综上,汉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因为汉文帝刚到时,被拦在门外,而且进去之后,他穿着军甲,以军礼迎接皇帝...

周亚夫是谁?为什么汉景帝对他产生了不满?
据说,当时有位名臣看着他的脸说:"三年后,你将被任命为侯爵。八年后,你将拜为将相。再过九年,你就会被饿死。"周亚夫不相信这些,因为他的哥哥已经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即使他的哥哥死了,他的儿子也会继承这个头衔。为什么这么贵呢?然而,三年后,周亚夫的哥哥周胜因犯罪被处死。汉文帝下令在...

周亚夫:西汉著名军事家、丞相之一,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之子。汉文帝后二年,袭父爵为绛侯。开始,周亚夫做河内(并非今越南河内)郡守,当时有个老妇人许负,以善于看面相著名。有次,周亚夫请她到自己的官府中,为自己看相。许负对他说:“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显贵了。但您再过九年,就会因饥饿而...

周亚夫军细柳中的主要人物是周亚夫,但文章却以皇帝和群臣的反应作为结尾...
3.周亚夫诚心耿耿,属于职业军人。在《周亚夫军细柳》里,周亚夫对待文帝不卑不亢不怕误会,可见其心思一心一意在于军事,是专业的职业军人而不是政治人物。这与汉景帝猜忌周亚夫,陷害周亚夫谋反,关押周亚夫,逼死周亚夫,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司马迁在此对汉景帝做了无声的抗议和谴责。

汉景帝先提拔周亚夫为丞相,后又准他辞职,你认为汉景帝对他的猜忌始于...
周亚夫是汉文帝的托孤之臣,细柳之事后,文帝对他很是器重。临终之时曾言:若天下有事,周亚夫能担当重任。景帝更是倚重,让他率重兵防守匈奴。后来更是将平定七国之乱的任务交给了他。叛乱平定后,景帝更是信任他。此时他在军中的威望也达到顶峰。立有大功,不免骄傲自峙,飞扬跋扈。景帝开始不满。又...

周亚夫为何与梁王结怨?
结果,文帝登基后,国内诸侯割据势力很大,景帝在此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触及了当时几大诸侯的利益,其中以吴、楚为首的七国联合叛乱。七国之乱刚开始很猛,接连贡献了几座城池,景帝本想杀了献计削藩者,借此平息叛乱,但以失败告终。无奈,景帝按照文帝的嘱托,启用了老将周亚夫平叛。在周亚夫领命...

周亚夫为何在景帝面前自请处死
当时,周亚夫所统率的军队表现出的是严明的军纪(没有将军允许,皇帝也不能随便进军营)、昂扬的斗志(演武场上士兵们操练有方,队列有序)和必胜的信心。故而,汉景帝有此评价。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然后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负责京师的警卫。后来,文帝病重弥留之...

余江县19681198086: 汉文帝为什么请周亚夫食肉而不给筷子,用意何为? -
顾应信立: 先说筷子事件是怎么回事. 汉景帝请丞相周亚夫去吃饭,面前给他放了一大块没切开的肉,又没有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让管事拿筷子.汉景帝笑着说:“这么大一块肉,还不够你吃么?”周亚夫被批评,满脸通红,跪地谢恩.汉景帝刚说一...

余江县19681198086: 《细柳迎劳军》的原文及译文 -
顾应信立: 《细柳营》原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

余江县19681198086: 周亚夫是不是周勃的儿子 求生平简介 -
顾应信立: 周亚夫编辑词条 周亚夫 (-前143年)是汉朝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死于狱中. 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河内守,后兄长周胜之因为犯法,被剥夺了爵位.汉文帝封周亚夫做条侯,继承周...

余江县19681198086: 周亚夫详介 -
顾应信立: 继承爵位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的儿子.汉文帝后二年,袭父爵为绛侯.[2] 开始,周亚夫做河内郡守,当时有个老妇人许负,以善于看面相著名.有次,周亚夫请她到自己的官府中,为自己看相.许负对他说:“您的命相比较尊贵,...

余江县19681198086: 上下五千年中为什么汉文帝这么赞赏周亚夫? -
顾应信立: 汉文帝和周亚夫的故事发生在周亚夫驻军细柳营的时候,当时匈奴入边,汉朝驻军于霸上、棘门、细柳,汉文帝去营中劳军,在霸上、棘门都是车驾长驱直入,唯有在细柳受到治军严格的周亚夫军的阻挠,先是在营门被阻,在营中徐行,帐中不行全礼,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汉文帝所以对周亚夫格外赞赏,因为一旦匈奴到来,霸上、棘门都可能被趁虚而入,只有周亚夫的细柳才无机可乘.

余江县19681198086: 《周亚夫平叛》中"不肯往""不奉诏"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性格特点 -
顾应信立: 周亚夫的个性刚正原则性强.军人作风,为人耿直,治军严谨.不谙官场之道.军纪严明,军令畅达.自命清高,骄傲跋扈,天下舍我其谁,功高震主.最后一次,景帝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称赞的同时,也为他惋惜,说他因为过于耿直,对皇帝不尊重,结果导致悲剧结局,令人感慨!

余江县19681198086: 周亚夫(? - 前143),西汉名将沛县(今属江苏)人周勃之子
顾应信立: 周亚夫是汉朝开国将军周勃的儿子,可以算是名将之后,他通晓兵法,善于治军,也可算得上是一代名将,只因他有意无意的撩拨了景帝那根紧绷的心弦,终于落得个饿死...

余江县19681198086: 汉景帝为何要杀周亚夫? -
顾应信立: 说起西汉的名将,除了大家熟悉的卫青霍去病之外,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周亚夫.周亚夫是汉景帝时期的名将,不仅是汉初名将周勃的儿子,还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但就是这样出身好,功劳大的名将为何会被逼的在狱中绝食吐...

余江县19681198086: 为什么景帝不喜周亚夫?他给周肉却不给餐具是什么意思?
顾应信立: 周亚夫是汉景帝时期重臣,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以后又官至丞相.周亚夫治军严苛,使得他的绿柳营作为拱卫京畿的军队“只知有周将军,不知有皇上”.在乱世之时,国难当头这是带兵平乱的良将,治世之时,百废待兴这是飞扬跋扈,尾大不掉的乱臣,景帝暮年时为立储煞费苦心,不但整治了后宫的强势人物栗妃为王美人铺平障碍,朝庭上信任老成持重的窦婴而削夺了周亚夫的权利.这一是汉家皇帝历来的“优良传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二来是使儿子的皇位坐的安稳顺畅,保大汉万世江山永固.

余江县19681198086: 汉景帝刘启对功臣周亚夫有何怨气?汉景帝刘启对功臣周亚夫有何怨气?
顾应信立: 第三怒:周亚夫让皇帝无话可说.周亚夫皇帝曾宴请周亚夫,饭菜端了上来,是一大块熟肉,可没有筷子,也没有刀叉,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不乐意地向景帝跪下谢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