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中,不少人将“杂然相许”翻译为“异口同声的表示赞同”,这样突出心齐力量大,对此你有何看法?

作者&投稿:爱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愚公移山 翻译~

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主题思想
此文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其主题思想即恒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
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另外,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观意义。首先,它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的倾向十分鲜明。其次,愚公在批驳智叟时,关于山与人的关系的分析,实际上蕴含着进步的哲学思想,讲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生转化的道理。
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加之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文章摆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写愚公“聚室而谋”,全家人纷纷表示赞成,接着就该是行动起来一起移山,谁知愚公之妻献疑,产生了波折。
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不解决,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决。经过讨论,商量了办法,出现了移山劳动的盛况,接着就该是苦战不休,不料跳出来个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碍。
老愚公就和智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这样既突显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者简介
列子,原名列御寇,中国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课文朗读,还有古文翻译,赶快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吧!

书对“杂然相许”的注解:“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杂然,纷纷.许,赞同.”我认为解释不好,可理解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好.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并
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②恶,坏——(陟罚臧否) 33.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③丈夫——(夫鼾声起\/罗敷自有夫) 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②搀扶——(出郭相扶将《...

古代人怎样用图形表示数字
(《论语·为政》“百人”不是具体数;《诗经》实际上有三百零五篇,这里说“三百”篇,是取其概数。2.用两个邻近的数字表示。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3.在基数词前加“且、将、约、几、盖、可、无虑”等表示。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4.在基数词后...

长城半山腰景色描写
他目睹身受了监狱里的种种黑幕,名篇《狱中杂记》以大量的事实,栩栩如生的描写,揭露了监狱中官吏贪赃枉法、坏人逍遥法外,无辜者负屈含冤的真相,抨击了司法部门的罪恶与黑暗。他的《左忠毅公逸事》记叙了明末东林党成员左光斗生前的逸事,以史可法为陪衬,把左光斗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荣辱的可贵品质写得慷慨...

关于人多力量大的四字成语
—— 闻一多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 雷锋 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 —— 谢觉哉 人是要有帮助的。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 *** 一燕不能成...

雷锋做过的好事有哪些?快!急!
6、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7、我们是国家的主人 , 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8、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9、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

谁有西游记中,关于红孩儿那段的简介?急求~
唤做红十万,专一结交四路豪杰,将金银借放,希图利息。怎知那无籍之人,设骗 了去啊,本利无归。我父发了洪誓,分文不借。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 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将我财帛尽情劫掳,把我父亲杀了;见我母亲有些颜色, 拐将去做甚么压寨夫人。那时节,我母亲舍不得我,把我抱在怀里,哭哀...

此中地阔而民居鲜少文言文
1. 此中地阔而居民鲜少,常欲人来居而不可得,敢不容邪,翻译 翻译:这个地方(穴中秘境)土地宽阔但是居住的人却很少,常常想要人前来居住却没有人来,怎么会容不下他呢。 此句出自《穴中人语》,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属于文言文体裁,讲述一个姓杨的三兄弟与一位老人在一个洞穴中的所见所闻。 拓展资料:...

少数人文言文怎么说
你们:文言文代词没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是复数还是单数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我和你们尽全力来除去险阻。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他们力量衰竭我们的力量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文言文中有了表示不止一人时,可在代词后加上“辈、侪、属、曹、等”...

初一下古文一字多义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一到六年级所有复习资料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百折不回 勇往直前 骨肉之情 痛痒相关 情深似海 恩重如山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 天长日久 树大根深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 临危不惧 多谋善断 从容不迫 方寸不乱1、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曲沃县19512577171: 愚公移山中,不少人将“杂然相许”翻译为“异口同声的表示赞同”,这样突出心齐力量大,对此你有何看法? -
崔桑葛根:[答案] 书对“杂然相许”的注解:“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杂然,纷纷.许,赞同.”我认为解释不好,可理解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好.

曲沃县19512577171: ―、文中描写愚公为移山聚室而谋,大家“杂然相许”.不少人把“杂然相 许”翻译为“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这样突出心齐力量大,对此你有 何看法?... -
崔桑葛根:[答案] 一、对此见仁见智. 这句话的意思是“纷纷赞同他的意见”. 北山愚公的家庭人口多,发表意见的人也多,因此用“杂然”是很形象的. 但“纷纷同意”不等于人人同意,愚公的妻子就提出了疑问. 不少人把“杂然相许”译为“异口同声地表示赞...

曲沃县19512577171: 愚公移山翻译杂然相许 相什么意思
崔桑葛根: 杂:各种各样的.纷纷表示赞同. 然:……的样子. 相许:互相同意. 也就是纷纷表示赞同(的样子)

曲沃县19512577171: 文中描写愚公为移山聚事而谋,大家“杂然相许”.不少人把“杂然相许”翻译为“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这样突出心齐力量大,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发表意见. -
崔桑葛根: 其二山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是众所周知的,人们何尝不想开辟一条康光大道?某事聚义说到了人们的心底里去了,就像水浒传里边讲述众英雄好汉为劫富济贫替天行道而热血沸腾一样,好似满腔壮志未酬的集郁积极响应正确的号召,是一种力量的集结,是一种热情的奔放

曲沃县19512577171: 愚公移山文言文中的词语翻译 -
崔桑葛根: 《愚公移山》文言文中的词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文言现象,现注释翻译如下:1、古今异义 .指 :古义是直、一直 ,今义是手指.曾 :古义是连……都 ,今义是曾经 .毛 :古义是草木 ,今义是毛发.阳 :古义是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是太...

曲沃县19512577171: 《愚公移山》翻译 -
崔桑葛根: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

曲沃县19512577171: 《愚公移山》的解释,译文 -
崔桑葛根: 晋张湛对《愚公移山》一节的几条注释(1)“北山愚公者”——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俗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3)“河曲智叟亡以应”——屈其理而服其志也.(4)“惧其不已也”——必其不已,则山会...

曲沃县19512577171: 愚公移山移的那座山? -
崔桑葛根:[答案] 太行山和王屋山,我有依据的,你可以读读《愚公移山》的古文,就是下面这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

曲沃县19512577171: 愚公移山中的杂然相许说明了什么? -
崔桑葛根: 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曲沃县19512577171: 愚公移山的句解 -
崔桑葛根: 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它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写的书.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