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是什么?

作者&投稿:霜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家庭关系表脑筋急转弯~

我和一个寡妇结婚,她有一个成年的女儿。

我的父亲和我的继女发生恋爱而和她结了婚——因此就成了我的女婿,而我的继女变做了我的母亲,因为她是父亲的妻子。我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他当然便是我父亲的妻弟,同时也是我的舅父,因为他是我的继母的儿子。

我父亲的妻子也生了一个儿子,那儿子当然是我的兄弟,同时也是我的孙子,因为他是我的女儿之子。

因此,我的妻子便是我的外祖母,因为是我的母亲的母亲——我是我的妻子的丈夫,同时也是她的孙子——而因为一个人的祖母的丈夫是他的祖父——所以我是我自己的祖父!!

可以去洛基英语看看,或者关注英语爱好者,都看过类似的资料,应该能帮到你。

俗语“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是什么?其实这个俗语经常在过年的时候提及,我们知道过去过年的时候都要走亲戚,串朋友,拜年的同时自然要聚会一下,但是有这样几天是不能乱动的,大多数是为了让留住客人的一种说法,虽然被当做迷信的说法,其实也是一种生活中的乐趣,大致的意思就是:正月初七、初八、初九这几天最好不要动,要多在一个地方停留一下,可以避开一些不顺,当然这个说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了,只是为了吉利而已。

所谓的七不出:如果你已经来到了亲戚家或者还没有出门,这一天就不要再动了,老实在一个地方,一般的家庭也不会再有客人来,因为大家都不会盲目出门的,所以都比较安定,可以老实地呆在一个地方吃吃喝喝就好了,主人留客经常用这招,尤其在内蒙古东北部比较流行这个方法,他们又非常会说,总能找到留客的方法;

所谓的八不进:就是正月初八这天,不适合回家,那么在外面做客就要继续呆一天,否则回到家里也是不吉利,既然如此,那么留下来继续喝酒才是正经,不能回家但是可以到其他的亲戚朋友家继续喝酒,这个待遇在内蒙的东北部是常有的事,如果意志稍微不坚决,就能连续喝到正月十五去,一点都不奇怪,反正平时也没啥正经事,大家凑到一起就是吃喝,娱乐。

初九出门惹事非:其实是土家族认为初九是红煞日。土家人有“出门遇红煞。一去不归家”之说,这个似乎并不是特别流行,只有少数地方会这么干。

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他们通过观察生活,总能找到一些好玩的事情,并告诉大家如何去遵守,其实大多数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也有无厘头的,我觉得这个“七不出八不进”就是一个比较无厘头的,有那种留客用的手段味道,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就像是正月初二是回娘家一样,都是大家约定的,好吃的一定要留着,但是过去又留不了太久,所以让姑娘和女婿赶紧回家,来吃好吃的。

至于其它的一些所谓的吉利与否的说法,感觉都是牵强附会,并没有实际的意义,而且除了正月以后,大家也基本不再讲究这些了,如果十二个月都讲究,那还怎么干活的,每天都呆在家里得了,所以有些说法是靠不住的,只有为了留客编出来的说法,才觉得有些道理,毕竟正月难得有些好吃的,都希望让子女多留下几天,否则谁会费这个心思呢?




古代交通不便。现在出门的时候,如果家里人担心自己会不会出事了,只要打一个电话发一条消息就可以随时地把自己的行踪告诉家人,但是在以前,交通不便,寄出一封信,就要半个月才能收到,而在收到信后知道的行踪只是半个月前,现在的行踪又不知道了,很容易就可能会因为某些事情耽搁了而失去了音信,让人非常担心。所以在古代的时候特别是农村,如果有人想要离开家乡前往其他地方,农村里面老一辈子的人就会嘱咐他“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而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七代表的是什么。七不出门就是每个月的初、十、廿七不宜出远门,而这主要也是因为谐音梗。在古代的时候,“七”一字经常代表不好的意思,经常被当作一个很不吉利的数字。第一个,因为“七”“乞”二字读音相似,所以你如果在初、十、廿七这三天出门,那就表明你出门就代表乞讨,十分的不好;第二个,最不吉利的一个就是“头七”。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通常认为这一天阴气最重,在这个时候出门显然就是不明智的。除此之外,七通常被用来形容一些贬义词,比如七嘴八舌等等。总而言之,在古代的农村,七通常都是代表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如果要出远门,不要选择这一天出门。

八代表的是什么。其实八代表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好的方面,但是另一个则是暗含着贬义。第一个,也是因为谐音,就连现代有时候都会把“八”和“发”联系在一起,所以古代也是这样。古代的时候,因为“八”“发”谐音,他们又想发大财,所以他们认为这一天如果努力工作的话。自己就能够发大财了。第二个,就是王八,因为有的人看到了八就会想到王八,其中八不归中的归又因为谐音龟,所以难免有人想多了王八回家,所以就有了八不归。

九代表的是什么。在古代,就通常代表的尊贵的意思,不过在易经里面,九代表究,也代表着阳之变,他们认为就这个数字代表变数,所以在九这一天出门的话,很容易遇到一些出乎自己意料的事情;还有一个就是古时民间认为初九这一天是“红煞日”,还有一句“出门遇红煞,一去不归家”,于是就有了初九出门惹是非。



意思是初七这一天不适合出门,初八这一天不适合回家,初九这一天出门的话,很容易招惹是非,给自己带来祸事。

意思就是如果有人初七的时候没有出门,初八的时候却不在家里,那么当他初九出门的时候,就会惹来一些是非 。

“七不出”是说古代的男人要出远门,(古代一般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男人外出一定要把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七样东西准备好再出远门,准备不好就不要出远门。“八不归”是说在外的男人如果不能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项就别回来了。“初九不出门”是个别地区的风俗,土家族认为初九是红煞日。土家人有“出门遇红煞。一去不归家”之说。


农村俗语:“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是什么意思?
农村俗语“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是非”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古人对数字迷信的说法,“七”谐音“欺”,这天出门不吉利,容易受欺负。“七”象形“匕首”,匕首凶器也,不吉利。古人对于外出看的很重要,所以避免在带“七”的这天外出。“八”谐音“发”,在古代“八”是个吉利数字,这时在外...

农村人说的“七不出门,八不还家”是什么意思?
4. "过年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都是亲人们对以往的沟通和新的一年美好的一种期盼",应改为"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也是亲人对过往交流和对新年美好愿景的一种期盼"。5. "七不出,八不归",依据字面意思来了解,应改为"‘七不出门,八不还家’这句谚语,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6. "古时候,...

“七不出八不归。”
1. 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七不出,八不归”,意思是初七、十七、二十七不外出,初八、十八、二十八不回家。2. 有人对此持批评态度,认为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留下的害人的糟粕。3.但其实,“七不出,八不归”是老祖宗留下的教诲之言。4. 它的准确解释应该是这样的:图片来自网络 5. “七不出...

七不出,八不归是什么意思
就是农历七月份一般不出门,八月份不回家

七不出八不归逢九出门空手回是什么意思
“七不出门,八不归,逢九出门空手回”的意思是:逢七不出门,逢八不回家,逢九不出外也不回家。这里的“七”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七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果家里的顶梁柱——男人外出时,没有把这七件小事安排处理好,那家里很有可能就会鸡犬不宁,甚至严重的家破人...

俗语中为什么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这一说?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每月逢七的日子不宜从家里出行,而每月逢八的日子则不宜从外面回家。“八不回家”的民间普遍说法:“八不回家”民间又说成是“八不归”。“八”字,让民间联想到“王八”,“归”字,让人联想到“乌龟”。我国民间对“王八”与“乌龟”之说没有什么好感,是用来骂人的,也是...

俗话七不出,八不归,七和八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七不出说的是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八不归意为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农村俗语:“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是什么意思呢?
再比如古代的女子有“七出”,说的是其中不同的休妻理由,包括无子、盗窃、嫉妒、口舌等,这个明显含有了消极色彩。所以,在我国农村里,“七”这个字,往往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东西,所以初七一般是不会出门的。八不归七不吉利,但是像六和八都是人们喜欢的数字,为什么呢?六就不用说了,是...

七不出八不归什么意思?
2.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七配袜不出,意味着如果出门前的七件事没有准备好,就不要外出。3. 这七件事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即我们常说的开门七件事。4. 因为以前出门的多是家庭的主心骨,必须确保家里的生活无忧,才能安心出门。5. 八不归则是指出门后,如果有八件事没有妥善处理...

七不出八不归是什么意思 探究成语七不出八不归的含义和来源?
“七不出,八不归”是古人用来教导后人的谚语。它并非指在特定的日子不宜出门或回家,而是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含义。首先,“七不出”并非指初七、十七、二十七不宜出门,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先处理好家庭生活中的七件基本事务: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东西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也反映了人们日常...

揭阳市15045764489: 七不出八不归是什么意思? -
正风林青: “七不出”指的是出门之前,要为家里办好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八不归”指的是回家之前要检查自己有没有办好八件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民间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说的是初七不出门,初八不...

揭阳市15045764489: 七不出门八不归是什么意思? -
正风林青: “七不出,八不归”的禁忌,是源于旧时的商人. 古人经商,没有高速,没有飞机,也不能朝出晚归;由于行程不便,商人外出,十天半月是常态. 因此商人不像政客,家庭观念较重.不能为了钱而毁了家,因此就有了“七不出,八不归”的...

揭阳市15045764489: 正月初九出门代表不和 -
正风林青: 古人认为九在数目中表示多数,最多,最大,因此为上.又称这天是“天日”,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必须隆重庆祝.九与酒谐音,九不能离酒,各家各户都准备丰盛的酒宴,尽兴喝个痛快,给玉皇大帝祝寿. 旧时的这天晚上,男女相聚在...

揭阳市15045764489: 七不出门八不归九里出门是事非,是什么意思 -
正风林青: 七八九日不利于出门,否则会遭遇不幸.(是迷信说法呢)

揭阳市15045764489: 七不出门,八不归是什么意思? -
正风林青: 原意:正月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的意思.七不出,八不归.这确实是老祖宗传下的教育人的话.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1)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2)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揭阳市15045764489: 有地方说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 到底是怎么一说啊?郁闷 -
正风林青: 我国有句古老而又传统的谚语一直影响着国人的出行.那就是“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别小瞧这一谚语,它可影响着每年的春运客流高峰以及平时的外出旅行.据说,农历正月初七刚过,民工们就纷纷购票外出,致使车站在所谓的“吉日”人...

揭阳市15045764489: 七不出门门八不归
正风林青: 年关临近,出行的人又多了起来.与此同时,有一种说法也多出来了.有人说,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因此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更有人连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进去.对此,有人批评说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下的害人的...

揭阳市15045764489: 俗语中为什么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这一说? -
正风林青: 人们常说,“三六九,往外走”,“七不出门,八不回家”,意思是图个吉利.三三见九,六六大顺,九就归一,这是民间吉利话,而七不出门,八不回家,恐怕与“七上八下”这个成语有关,心情不好,事情乱糟糟,人没有好心情出门,寓意会遭遇不测.

揭阳市15045764489: 为什么古人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
正风林青: 七不出,八不归.是老祖宗传下的教育人的话.其解释是这样: 七不出:过去讲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是一家的主心骨,要出远门前,有七件事必须办好,没办好不要出门,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 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 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为什么,民间有的地方人们引申发展为正月初七不出门,正月初八女人不回娘家.

揭阳市15045764489: 七不出门,八不归的典故谁知道? -
正风林青: 何为 七不出门,八不归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人们出门到外地经商或办事,通常需要一年半载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家.那时在外面做事的风险也非常大,长辈为了对出门人减少风险和家人的生活安全,对将出门的后生在出门之前进行教训,也就是如何做人.制订了“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规则. “七不出门”是指家里的“油盐柴米酱醋茶”这七样没有充分的储备不能出门. “八不归家”是指在外面对人对事的时候“忠孝仁义礼利智信”这八项没有做到位,就不能回家乡见父老乡亲.当前,大多数人把它理解成日历缝七和逢八的日子不出门和不归家,这是一种误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