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称一代名将的李广为什么难封?

作者&投稿:赫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代名将李广!为何如此难封?~

李广40岁之前的边郡长官生涯中,几件被史家记录下来的轶事,无一不显示出他的性格,胆大勇猛好战,格斗经验丰富,箭术造诣高超,每每搏杀战斗,总是命悬一线,直到力竭方退。
李广,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
说卫、霍,就不能不提李氏一族三代:李广、李敢和李陵。我们分析一下,世称一代名将的李广为什么难封吧。
李广,陇西成纪人,祖上为秦国将领李信。虽然统帅一个军团展开决定性会战的能力是李信不具备的,但李信传下去的杀伐武功确实厉害。到了李广这一代,因为家学,他骑射皆精,尤以射箭为业务专精技能,著有《李将军射法》。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率十四万骑兵自萧关犯境之际,李广以良家子弟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开始了长达47年的军旅生涯。他的生年已经无迹可寻,但自裁于前119年漠北之战后的班师途中。
李广凭着家传过硬的箭术技能,在战场上以匈奴首级和俘虏战功当上了郎官,人骑常侍,而且经常随汉文帝出游打猎、射杀猛兽。他的弓马骑射以及胆识勇武有汉文帝的亲口背书,这在汉初郎中令、卫尉、中尉的三级禁军体制中,可谓是起点不低。
更值得李广骄傲的是,文帝说:“可惜啦,小子,你没赶上好时机!要是赶在高祖那会儿,你分分钟就能封个万户侯。”但这句话却成了李广的心结,让他纠结了一辈子。
人只要在奋斗,机会总是层出不穷的。李广的入门机会,是自己凭本事和性命换来的。前157年,汉景帝继位,20多岁不到30岁的李广升为骑郎将。于是,李广的第二个机会来了。
此时应该接近30岁的李广,因为这件犯忌讳的事情,军旅仕途一下变了节奏。此后在景帝一朝剩余的14年中,他一直在陇西、北地、雁门、云中等各边郡的郡守职位上度过。在汉武帝还没有开疆拓土的年代,两千石边郡太守虽然是中央任命的大吏,但封侯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广40岁之前的边郡长官生涯中,几件被史家记录下来的轶事,无一不显示出他的性格,胆大勇猛好战,格斗经验丰富,箭术造诣高超,每每搏杀战斗,总是命悬一线,直到力竭方退。细看之下,不由得在脑中浮现出一个身先士卒的孤胆英雄形象。
摊开地图就会发现,不考虑那些虚虚实实的轶事,李广沿着长城北境一线,基本把各个边郡的太守做了一个遍,长城线内的地理地形应该是谙熟于心了。这一本事,在文景二朝,成就了李广的名将声望。但在汉武帝一朝,开疆拓土的时代来临了,战功封侯的机会也有了,可在出击外线作战的大环境下,李广的老战法不适用了。
没有时势,哪有英雄?时势来了,英雄老了,战法旧了,结局惨了。
就像汉武帝给予王恢、卫青和霍去病等一干将领们的尝试机会一样,王恢自己捣鼓出一个庞大的机会,但失去了机会,只能自裁;卫青和霍去病由小到大,逐渐抓住了机会,最终成了一代名将;而李广,自然也得到了属于他的一系列机会。
《汉书》九卿列表中记载,前134年(元光元年),一直在外做官的陇西太守李广调任中央,出任卫尉。此时,距离前166年的军旅生涯之始,已经过去了32年,他终于得到了第三个机会。
要知道,汉武帝是出了名的喜欢提拔年轻人。壮年之后有一次去郎署巡视,见到一个老翁,须鬓皓白,衣服不整,武帝问:“先生啊,您是啥时候的郎啊?大汉用人紧迫,可您怎么会这么老了还做郎呢?”老翁说:“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文帝那时就做了郎。”武帝问:“为何这么老了还不受任用呢?”颜驷说得着实心酸:“文帝那会儿喜文而臣我好武,景帝那会儿喜老而臣我正少,陛下您喜欢用少而臣我已经老了,所以三世而不遇。我苦命啊,只得老于郎署。”武帝被感动坏了,擢拜颜驷为会稽都尉。
董仲舒,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就是这么一位喜欢提拔年轻人的雄主。李广能够调任中央,当然是因为他的勇名,但他不知道调任归调任,并不代表汉武帝已经信任他的军事能力了,这只是汉武帝考察他的开始。刚刚调任卫尉之后,他就与中尉程不识在春夏之季各自率军分别屯戍云中和雁门郡。
关于两人此次演习中的行军及做事风格,感情上倾向于李家的太史公做了详细记述:李广所部松懈散漫,士卒随性,但是因为远远派出斥候,所以没有遇到危险;而程不识所部行军谨慎,防范骑兵的刁斗广布,文书烦琐,士卒叫苦,也是安全班师。说好听点,李广是名将,不拘小节,谋略气度尽在心中;说难听点,李广可谓治军不严。领军屯戍在李广看来就不是个事儿,但这事当时也肯定传入了汉武帝的耳中。
李广在前133年参与了马邑包围计划,虽然没有接战,但以骁骑将军跟随韩安国出阵。这说明李广在汉武帝心目中相比于公孙贺和李息来说,作战能力更强一些。
随着外线出击作战的开始,李广的第四个机会来了。作为第一波接受考验的四名独立指挥官之一,已经年过五十的李广由卫尉身份出任骁骑将军带领一万骑兵出雁门郡,所部因为遇到了匈奴大部队而被击破,自己被生擒,但是诈死抢马逃脱,回朝后论罪当斩,缴款后赎命贬为平民。
霍去病对战河西匈奴
这是平生大小七十余战的李广第一次外线出击,虽然被整建制地消灭,但也情有可原,经验都是在失败中学习的嘛。虽然公孙敖仅仅被歼灭七千,但是,根据个人性格来推测,李广估计是死战不退被全歼,公孙敖估计是一战击溃被追歼了七千。
就地理上说,卫霍时期是最艰难的,地图不全,地形不熟,气候略知,初期的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出访使节们和边郡关市上的商人们。直到后来随着卫霍不断胜利,信息才丰富了起来。信息来源有高祖时期跑出去又主动归附的汉人,还有匈奴汗国零星投诚的骑士与成部落建制归顺的首领。
就出击上说,2000年前的成建制几路出击的目的除了中后期几次大规模作战直指匈奴三部老巢之外,其余两三万人以内的中小规模出击都是规定了出击期限,往返不超过三个月;规定了出击路线,需要沿既有路线出击和返回;也规定了出击目的――沿途索敌,在到达了水草丰茂的匈奴游牧区之后,做一圈示威性巡游,或者报复性劫掠,然后班师。
就战斗来说,匈奴以人员适应性和骑兵机动性见长,熟悉地形,有猎鹰侦察,但没有什么战法阵法,就是往来突击且来去如风,虽然善射,但是与配备弓弩的汉军相比,技巧和威力都不占上风。汉军则在装备威力和战阵训练上都远远强于匈奴,组织性更强。
汉朝的战功认可制度是高祖立下的“无功不得封侯”,包括后来的李广利出征大宛,贵为皇帝的汉武帝面对祖宗规矩,也不得不让李广利先有战功才能封侯。战功,就是敌人首级或者俘虏、战事结果或者国土。哪怕战斗失败,甚至全军被歼灭,但如果杀伤多于自损,依然有功或者功过相抵。于是在当时的尚武价值观下,全军覆没并不是最不可接受的结果,不战而逃或者消极避战才是最不可接受的结果。这也是王恢自裁而李广死战的一个间接因素,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就是如此。
有了第一次外线的失败之后,随着战事铺开,头衔上被贬为平民的李广接任了右北平郡太守。任上,李广镇住了右北平附近的匈奴。之前匈奴攻入辽西郡,又不停袭扰掳掠渔阳郡,派去镇抚的韩安国不但镇不住匈奴,还病死在边郡任上。李广的“飞将军”美号也是在这段时期获得的。
前123年,右北平太守李广调任郎中令,他的又一次机会来了。春夏两次战役随卫青出击匈奴,大多数随军将领都累积够了战功标准,李广所部却毫无战功。此时的李广已接近60岁了。
不过太史公的《史记》偏向李广,班固的《汉书》又维护卫青,这一点倒是可以确定。有没有向导的问题放在一边,《史记》说:“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薄。”《汉书》说:“大将军长史急责广之莫府上薄。”
只有一字之差,但阐述的关系迥异,刀笔可畏啊。杀一字与杀一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李广怕受辱于刀笔小吏而选择自杀而死,周亚夫怕受辱于刀笔小吏而选绝食而死,也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大将军卫青自己分兵带来的结果是,加上穿越沙漠带来的骑兵损失,最终没有拿下擒杀单于的战略目标。最有知人之明的汉武帝终究还是漏算一环,原本卫青这路也不是对付单于主力的,在关键时刻给了求全的卫青一个大包袱。卫青也按照自己的做人准则进行了选择。但没想到情报出错,卫青对上了单于。如果是霍去病,估计直接把老将军的面子驳了,漠北之战中从征的路博德就完成了约期。不能不佩服汉武帝那个“数奇”的评价――老将军李广啊,点儿背,认死理儿。

作为一名正处大汉王朝对匈奴用兵的伟大时代的军人,建功封侯是李广最重要的人生目标。但是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实现封侯的目标,最后因行军迷路,导致作战失利,在大将军卫青的责问下,竟然英雄气短,挥刀自尽。李广一生历经七十余战,连对手匈奴也对其敬重有余,称其为飞将军。

一、缺乏忠厚,杀降不仁。李广为陇西大守的时候羌人造反,他用诱降的办法使800多羌人放下了武器,却在一夜之间将他们全部斩尽杀绝。这种疯狂的不计政治后果的不讲人性的不守信用的恶劣行为,不论在当时,还是在现今,都是令人发指的无耻行径。

二、缺乏政治头脑和经营谋略。看相关史料,李广生性孤癖,恃才自傲,只想通过战争来实现自己的封侯梦,除了作战或者配合作战,他几乎没有朋友。《史记》中只有程不识对他略有似褒实贬的点评外,没有见谁是他的真正的朋友。

三、恃勇逞强,举动轻率。行军作战自古以都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制度。秦军为何能够纵横天下?其最重要的原因是靠制度的约束和管理。到了汉朝,军律已经成为国家的基本法典。而李广带兵,却无视这些规定,仅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即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一马当先。

四、缺乏豪气,心胸狭窄。李广兵败罢官在家闲居期间,曾有一次在夜间带着一个随从路过霸陵亭,随从摆谱想强行通过,正好当时霸陵亭尉喝醉了酒,轻狂地说了一句就是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的大实话,深深地创伤了李广的尊严。其实当时的国家制度就是如此,李广对此大可不必上心。

卫青害怕全歼匈奴被兔死狗烹,坑李广和赵食其迷路。本来北击匈奴李广和赵食其是前锋,卫青临时改自己的好哥们公孙敖做前锋,让李赵二位老将军从偏远迂回的东路寻找北边的匈奴。结果李广赵食其误了和卫青汇合的期限,导致卫青未能全歼匈奴主力。卫青害怕全歼匈奴被汉武帝过河拆桥,所以让李赵背黑锅。李广羞愤自杀,赵食其以金赎了死刑成为庶人。

常败之将

军功封侯是数人头的,李广难封就一个原因:阵斩掳获太少,简单说就是人头不够。

李广有勇无谋屡战屡败,心胸狭隘,狂妄自大不服从命令 ,治军无方,残暴不仁,公报私仇,杀害忠良,能封侯就怪了

实实在在不是出色的将领,只不过是神话的一代名将,实际根本算不上合格的将军,从用他的人怎么用他就可以看出来,李广的飞将军名不副实


垃圾将军李广为什么说成是名将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一代名将李广为什么终不得封侯?
作为一名正处大汉王朝对匈奴用兵的伟大时代的军人,建功封侯是李广最重要的人生目标。但是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实现封侯的目标,最后因行军迷路,导致作战失利,在大将军卫青的责问下,竟然英雄气短,挥刀自尽。李广一生历经七十余战,连对手匈奴也对其敬重有余,称其为飞将军。一、缺乏忠厚,杀降不仁。李广...

李广(西汉名将)是怎样的一个人?
但李广展现出的惊人骑射技术给匈奴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正是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的由来。 李广赋闲期间,曾和颍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到蓝田南山(蓝田南山,今陕西蓝田县东。蓝田南山是显官屏居游乐的地方。魏其侯窦婴谢病,亦屏居蓝田南山下数月。)中隐居游玩。曾有一次在夜间带着一个随从骑马外出,跟别人在...

李广被世人称为什么
李广被世人称飞将军。飞将军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

龙城飞将李广是什么样的一个将军
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那么,李广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一、善打硬仗,以战促和 七王之乱时,李广随太尉周亚夫平叛,攻击吴楚叛军,因夺取叛军帅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显名。李广任上谷、上郡、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右北平等地太守,与匈奴作战中,以善打硬仗而闻名,被称为“飞将军”。

李广为汉朝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汉文武帝为何一直没有给李广封侯呢?
李广作为汉朝一代名将屡立战功却始终未能封侯,除了时运不济之外,与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有关系。生不逢时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犯边,北地都尉被杀,汉朝廷派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建成侯董赫、内史栾布皆为将军,北击匈奴。李广参加了这次战役,出身将门的李广以出色的骑射功夫立功甚多,...

李广是什么朝代的将军
汉军未能追上。李广回到朝廷后,因失道被责问,他选择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李广的堂弟李蔡与李广一同效力于孝文帝。景帝时期,李蔡因功被封为乐安侯。武帝时期,李蔡取代公孙弘成为丞相。李蔡虽然名声不如李广,但他却能封侯拜相,位至三公。太史公评价李广为名将,天下无双,可惜命运多舛。

《出塞》的作者王昌龄是唐代诗人。诗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李广...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南)人,西汉著名将领。《史汜》卷一0九有专传。李广出身于武将世家,汉文帝时,因从军击匈奴有功而得到皇帝的赏识。景帝时,先后任北部多个边郡的太守,以巧计退敌,彰显了武将风范。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卫尉。后任右北平太守,匈奴闻讯,数年不敢来犯,称之为“飞将军...

汉朝李广简介
汉武帝继位后,调任李广为未央宫禁卫军统帅。 汉朝李广简介3 将门出身 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李广家族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

为什么有人会把李广称为是古代名将中的“偶像派”?
第二,汉武帝更钟爱自身锻炼下来的新型骑兵队,能更快的贯彻落实武帝的战略决策用意;第三,武帝,卫青,霍去病钟爱自身的心腹,李广表明的机遇很少。做为统领,手底下的名将只需可以严格遵守统领制定的战略决策,最后战争结果误差并不会很大,好的封王机遇自然得交给自身的心腹啦!第四,李广岁数偏大,...

宝清县18829226419: 李广及子孙很悲剧! -
滑包信达: 李广被匈奴人称作“飞将军”.在还没有卫青的时候,匈奴人最畏惧的就是李广.况且,李广为大汉王朝立下了累累战功,他在朝廷中的威望不是自作多情,而是用忠肝义胆还来的. 一代名将,终没能善终,原本就是一个悲剧,况且是对汉王朝...

宝清县18829226419: 李广,卫青,霍去病谁比较受汉武帝重用? -
滑包信达: 霍去病比较主要,虽然年纪轻轻就死了,但是非常受汉武帝赏识,否则也不会二十多岁就封侯.李广就是个悲剧,空有本事不被看重.卫青一般般,汉武帝对他也还行,但是不如霍去病.

宝清县18829226419: 李广的故事(不少于二个) -
滑包信达: 李广出生不详,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曾率军战败燕太子丹.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弟从军抗击匈奴.因善于用箭,杀死和俘...

宝清县18829226419: 戎马一生却未封侯,这是一场悲剧抑或说是华丽的落幕?
滑包信达: 李广不是不优秀,假如在他年轻有为辉煌的时候是处与汉武帝在位期间,就不一定了.只是他的为人处事不得皇帝待见而已,在后来又被卫青,霍去病的光芒笼罩住了.又受李陵的拖累,结果一代名将却落了个悲惨的下场

宝清县18829226419: 汉朝李广怎么死的 -
滑包信达: 自杀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李广几次请求随行,汉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请求,同意他出任前将军. 汉军出塞后,卫青...

宝清县18829226419: 不占天时运气不顺起名字带啥字好了 -
滑包信达: 说李广有誉无功,的确,汉武帝时期一共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对匈奴战争,李广每次都参加,可从未立过什么大功,汉朝封侯是以斩敌军首级数量而定的,因此李广也一直不得封侯.有人说是因为李广运气不佳,总是不占天时地利,可是诸葛亮说...

宝清县18829226419: 《李将军列传》文中的典型细节描写和其表现意义 -
滑包信达: 夜读《李将军列传》,二千年前的故人故事在灯下犹如活过来一般.读第一遍,便为李将军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迫自杀的不幸遭遇而扼腕痛惜.读第二遍,又被李将军的美好德行而深深感染.读第三遍,不觉出了一身的冷汗,...

宝清县18829226419: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 -
滑包信达: 《李将军列传》读后感夜读《李将军列传》,二千年前的故人故事在灯下犹如活过来一般.读第一遍,便为李将军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迫自杀的不幸遭遇而扼腕痛惜.读第二遍,又被李将军的美好德行而深深感染.读第三遍,...

宝清县18829226419: 生当鼎食死封候后面四句代表的人物 -
滑包信达: 应该指飞将军李广,汉文帝曾慨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刘邦)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作为西汉一代名将,到死也没有封侯.

宝清县18829226419: 从《汉书·李广李陵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可以看到李广是一个怎样的人?史传家班固对李广将军是什么态度? -
滑包信达: 李广是一个讲究诚信、不善言辞、有勇有谋的抗击匈奴的一代名将. 态度: 史传家对的态度是有赞美,也有对他遭遇的同情和哀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