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辅佐君王的贤臣名相、英雄将军名单

作者&投稿:昌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在历史上都有哪些较杰出的治国贤臣?~

中国历史上辅佐君王的贤臣名相、英雄将军文臣

·文字之父仓颉
·大农业家后稷
·教化百姓的殷契
·皋陶以歌喻德
·奴隶变宰相的傅说
·因谏被杀的关龙逢
·禹之大臣伯益
·泰伯让王
·心有七窍的比干
·周代宋国的始祖
·孤竹君长子-伯夷
·孤竹君次子-叔齐
·游说各方的鲁仲连
·治国有方的萧何
·提倡和亲的汲黯
·冰雪中牧羊的苏武
·轻徭薄赋的霍光
·秺侯金日磾
·循吏的代表-黄霸
·救护皇曾孙的丙吉
·不避权贵的袁安
·关西孔子杨伯起
·北海相孔融
·天下楷模李元礼
·以德引物的郭泰
·权去外戚的李固
·功成身退的山涛
·联合南北的王导
·东晋政治家谢安
·直言敢谏的魏徵
·梁国公房玄龄
·莱国公杜如晦
·赵国公长孙无忌
·国老狄仁杰
·广平郡公宋璟
·唐代名相张九龄
·梁县候姚崇
·威慑藩镇的裴度
·三朝官吏窦仪
·三度为相的吕蒙正
·厚重之士王旦
·北宋政治家寇准
·收复失地有功的韩琦
·执法如山的包青天
·军国重臣文彦博
·郑国公富弼
·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通天晓地的刘秉忠
·伊儿汗国的将军伯颜
·六公之首李善长
·博通经史百氏的宋濂
·抗朱棣而死的方孝孺
·决军事的大学士杨荣
·读书不辍的杨溥
·忧死的廉吏杨士奇
·心学创始者王守仁
·破瓦剌之军的于谦
·以刚直著名的海瑞
·自信而持正的夏言


谋士

·出身厨师的谋士-伊尹
·周初政治家-周公
·燕国始祖召公奭
·助周灭商的姜太公
·齐国上卿管仲
·道学先哲-老子
·以道为本源的庄子
·得遇黄石的张良
·伦理思想家董仲舒
·巧计脱命的郑玄
·凤雏庞统
·天下奇才诸葛亮
·善鼓琴的嵇康
·为母而迁的徐庶
·三日仆射周(岂页)
·融合南北经学的孔颖达
·静修无欲的周敦颐
·南宋理学家朱熹
·复兴程朱理学的真德秀
·怀疑朱注各经魏了翁
·一衲一蓑张三丰

武将

·淮阴侯韩信
·平阳侯曹参
·诛灭诸吕是周勃
·真将军周亚夫
·飞将军李广
·家奴变驸马的卫青
·高密候邓禹
·建威大将军耿弇
·精通兵法的冯异
·雍奴侯寇恂
·精通马术的马援
·颖川侯祭遵
·连通大秦的-班超
·姜维乐学不倦
·英姿勃发的周瑜
·孙策之婿-陆逊
·三国名将陆抗
·克尽职守的陶侃
·机密要臣温峤
·灭陈先锋韩擒虎
·唐初军事家李靖
·左武卫大将军秦琼
·河间郡王李孝恭
·瓦岗军骠骑程咬金
·常山太守颜杲卿
·力抗叛军的张巡
·睢阳太守许远
·汾阳郡王郭子仪
·临淮王李光弼
·宋初大将石守信
·能征善战的曹彬
·屡功西夏的狄青
·死不忘北渡的宗泽
·忠定之臣李纲
·抗金英雄岳飞
·南宋名将韩世忠
·负幼帝蹈海的陆秀夫
·抗元将领张世杰
·谋勇绝伦的将军徐达
·一生未败北的常遇春
·朱元璋义子沐英
·文盲将军胡大海
·抗元大将冯国用
·明开国将领傅友德
·仅次于常遇春的冯胜
·红巾军首领郭子兴
·抗倭名将戚继光
·抗清名将史可法

伊尹(?~前1713)。商初大臣。名伊(另说名挚),尹为官名。一说名挚。今莘县人。出仕前,曾在“有莘之野”躬耕务农。传说他为了见到商汤,遂使自己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说汤而被用为“小臣”。后为成汤重用,任阿衡,委以国政,助汤灭夏。汤死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即太甲即位,汤孙太甲为帝时,因不遵汤规,横行无道,被伊尹放之于桐宫(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另说今河南省-虞城东北),令其悔过和重新学习汤的法令。3年后,迎回太甲复位。死于沃丁时。他为商朝理政安民60余载,治国有方,权倾一时,世称贤相,3代元老。伊尹于公元前1713年卒于亳(今山东省-曹县南),享年百岁(另说伊尹放逐太甲后,篡位自立,太甲潜回,将其杀死)。据莘县旧志记载:“莘之北门外曰伊尹田,伊尹田北八里,古有莘亭。世传伊尹躬耕处也。”又载: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东昌府知府程光珠访求古迹,亲书“莘亭伊尹耕处”6个大字,题曰:“尧舜之道,畎亩之中,圣作物睹,龙虎云风。”令知县刘萧勒石立碑,以永志之。其碑今在莘县城北单庙乡大里王村西,碑文大部清晰可辨。另在莘县古有伊尹庙,“伊庙清风”为旧时“莘县八景”之一,历代地方志乘多有记载和题咏。
伊尹以鼎烹说汤
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挚,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相传伊尹生于伊水边,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为生,地位虽卑,而心忧天下。他见有莘氏国君有贤德,想劝说他起兵灭夏。为接近莘国君,他自愿沦为奴隶,充任有莘国君贴身厨师。国君发现其才干,提拔为管理膳食之官。经长期观察,伊尹终于发现,有莘氏与夏同姓,均为夏禹之后,血缘联系难以割断,况且有莘国小力弱,不足以担当灭夏重任。只有汤才是理想人选,决定投奔汤。其时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缕臣,随同到商。他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汤由此方知伊妖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其奴隶身份,命为右相,成为最高执政大臣。伊尹不仅是辅佐汤夺取天下的开国元勋,还是后来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卜辞中被列为“旧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仅与汤同祭,还单独享祀。
伊尹名挚,一说名伊,又称阿衡,保衡为官名者,夏末商初人,生卒年月不详。《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师仆就是奴隶主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这可以和古希腊教育史上以教仆身份任奴隶主子弟的家庭教师相媲美。在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可以说伊尹是我国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
伊尹生于伊洛流域古有莘国的空桑涧(今洛阳市栾川县墁子头),奴隶出身。因后被商汤封官为尹(相当于宰相)。故以伊尹之名传世。传说,他的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之上采桑养蚕的奴隶。他母亲生他之前梦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东走,毋顾”。第二天,她果然发现臼内水如泉涌。这个善良的采桑女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20里,回头看时,那里的村落成为一片汪洋。因为她违背了神人的告诫,所以身子化为空桑。巧遇有莘氏采桑女发现空桑中有一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隶厨师抚养他。这一神话传说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故命名为伊,而他的母亲就是那个采桑的女奴。
伊尹自幼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虽耕于有莘国之野,但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之道;既作奴隶主贵族的厨师,又作贵族子弟的“师仆”。由于他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远近闻名,以致于使求贤若渴的商汤王三番五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他。在今嵩县空桑涧西南,有个平兀如几的小山,就是世传商汤聘请伊尹的三聘台,而在城南沙沟龙头村的“元圣祠”右厢房则专修有三聘台以供后人凭吊。由于有莘王并不答应商汤聘任伊尹,商汤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于是,伊挚便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
《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可见伊尹又是我国第一个帝王之师。伊尹教给商汤一些什么知识呢?《孟子•万章》篇说伊尹“以尧舜之道要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其实就是教给商汤谋划灭夏的方略和治国驭民之道。
伊尹首先返回伊洛流域和夏桀王遗弃于洛河流域的元妃妹喜相交,通过妹喜了解到夏桀王内部的许多重要情报。为了测试九夷之师对夏桀王的态度,伊尹劝说商汤,决定停止对夏桀王的贡纳。结果夏桀大怒,“起九夷之师”攻汤。伊尹看到九夷之师还听夏桀的指挥,就献计商汤暂时恢复对夏王朝的贡纳,同时积极准备攻夏。
大约在公元前1711年,伊尹决定再次停止对夏王的贡纳,夏桀王虽再次起兵,但“九夷之师不起”,在政治和军事上完全陷人孤立无援的困境。伊尹看到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协助商汤立即下令伐夏。夏桀战败南逃,汤在灭掉夏王朝的三个属国后,挥师西进,很快攻占了夏王朝的心腹地区——伊洛流域的斟寻阝,并进而定都西亳,夏朝灭亡。斟寻阝在洛阳附近的伊洛平原,今偃师二里头村与四角楼村、圪挡头村之间。西亳在今洛阳市偃师尸乡沟。此战是伊尹教给商汤伐夏战略的胜利,也是伊尹助汤建立商王朝所建立的首功。
商朝建立后,商汤便封伊挚为尹。《史记•殷本纪》皇甫谧注云:“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正天下”就是要以身作则,作天下楷模,师范天下。《尚书•君爽》引周公语说“伊尹格于皇天”,是代天言事的。他的话就等于天意,所以,可以说伊尹是太上教师。他曾说: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并自称:“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子觉之而谁也?”(《孟子•万章》)。伊尹以先知先觉自居,把自己的话视为最高教义用以教育人民,大有舍我岂谁的派头。可见伊尹是全国拥有最高师权的人物。
商汤死后,伊尹历经外丙、仲壬,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传说,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为了教育太甲,伊尹将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成汤墓葬之地桐官,并著《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讲述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问题。在伊尹创设的特定教育环境中,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成汤的功业自怨自艾,深刻反省,“处仁迁义”,学习伊尹的训词,逐渐认识了自己的过错,悔过反善。当太甲有了改恶从善的表现后,伊尹便适时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并将王权交给他,自己仍继续当太甲的辅佐。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继承成汤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现。商朝的政治又出现了清明的局面。《史记》称“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褒扬太甲。太甲终成有为之君,被其后代尊称为“大宗”。
《竹书纪年》说伊尹放太甲是自立为天子,以后太甲潜出桐宫,杀了伊尹。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因为在商代的卜辞中屡见致祭伊尹的记载,其地位之尊介于殷先王与先公之间,而且还有大乙(成汤)、伊尹并祀的卜辞。直到春秋时叔夷还说:“伊少(小)臣佳辅,咸有九州,处(土禹)(禹)之堵(土)”(《叔夷钟》铭),赞扬伊小臣(即伊尹)辅佐商汤取得天下。这同《尚书》、《诗经》称颂伊尹“左右商王”的功业是一致的。可见,伊尹不仅授成汤以帝王之术,辅佐成汤建立商朝,取得天下,而且对“颠复汤之刑”(《孟子•万章》)、不守成汤法度,胡作非为的太甲的教育,也是卓见成效的。在帝王教育方面,伊尹堪称典范。
据说伊尹活了一百多岁,到了太甲之子沃丁在位时,他才死去。死后葬在西亳。今偃师县西10里,汉田横墓东,离汤冢7里有商阿衡伊尹墓。1983年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市偃师县西洛河北岸尸乡沟一带发掘的商城宫殿遗址证明此处为商都西亳。而伊尹死后葬于西亳亦无可疑。在今嵩县城南沙沟龙头村,明代曾重修过的“元圣祠”,是作为纪念伊尹生地而立的。祠堂有副对联说:“志耕莘野三春雨,乐读尼山一卷书”。上联说的是伊尹事耕桑于莘野(今嵩县莘乐沟),下联是说孔丘著书于尼山。可见古人是把伊尹和孔丘等量齐观的,一个是元圣,一个是至圣。伊尹当了商朝几个国王的相,为商王朝延续600多年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基础,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贤相。后人所以尊他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由于商代有关伊尹的文献极缺,所以伊尹在做“师仆”时如何对奴隶主贵族子弟施教,在被封为尹后,又是怎样中宫廷施教,很难勾画出一个象样的轮廊。但他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还可以从《尚书》、《孟子》、《吕氏春秋》、《史记》等书中找出一些零星的记载。
“殷人尊神”既是商代思想的主要特点也是商代教育的主要特点。伊尹就是被称为“格于皇天”的天的代言人。“格”,也称“格人”,是人和天之间的媒介。商代 “率民以事神”在教育上的体现就是巫教。说伊尹是太上老师,就是因为他是“格于皇天”的“格人”,亦即巫师。他可以刺探天意,他可以代传天意,在《伊训》中,伊尹告诫太甲说:“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就是代天传意,说明老天爷要用降百祥奖励作善者,降百殃惩罚作不善者。就是伊尹用天命、人事、祸福对太甲的申戒,也是神道设教思想的体现。
虽然伊尹抬出皇天以先知先觉的天意代言人教育太甲,但那只是借天之威,给君权涂上神授的色彩,以统治百姓。伊尹一方面用君主若不从天意,天必警以祸殃的思想教育太甲,另方面他更重人,特别是帝王的道德修养。在《太甲》篇中,伊尹通过太甲反省的认识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逃)”。这句话强调的是自我修养的重要作用。伊尹还申诰太甲说:“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意思是说,只有自己克敬、克明、克诚,才能取得臣民的忠和亲。他还说:“天难堪,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漫神虐民,皇天弗保。”意思是说老天爷是难以相信的,命运也是靠不住的。只有常于有德;才能保住王位。否则统治九州的权利就要失去。如果轻漫祖先和神灵,虐杀老百姓,皇天也保不了你的王位,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眷求一德”。“一德”就是纯一之德。虽然伊尹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神权政治服务的唯心主义,但其更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以“眷求一德”,以求天佑,以求民归于一德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在政治上,伊尹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做国王的要“惟亲厥德,终始维一,时乃日新”。就是说要始终如一的注意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识,使自己“时乃日新”,处于时时追求新的的状态中。他还强调“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主张尊贤、用贤,用人适当。他强调“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就是做大臣的要上对天子负责,下保庶民安定。并视此为大臣之职。
在教育上,伊尹认为“习于性成”。就是说人的性格、品质是在日常生活行为的习惯培养中形成的。他还说过“慎终于始”的话,可以推知他在做“师仆”时一定是十分重视幼儿的起始教育的。从他放太甲于桐宫,并著训词以促太甲觉醒的教育实践看,他已经懂得并自觉地创设特殊环境教育太甲。这说明,他已看到了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太甲改恶从善,伊尹立即亲自到桐宫迎太甲还朝当政,并著书加以褒扬,这一教育实践,至少说明伊尹对太甲的激励是适时的。这叫惩恶于前,奖善于后。正确运用奖惩实施教育,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不失为教育方法之一。
伊尹对于道德教育是尤为重视的。这从太甲改恶从善后向伊尹作反省检讨的话中可以看到。太甲向伊尹拜手稽首检讨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自己的根底很不象我爷爷成汤。结构是欲败度,纵败礼,败坏了爷爷的法典,很快使灾难降于我身。老天爷作孽还可以补救,自己作孽可就没有了逃路。我过去违背师保您的教训,……只是由于你的教育、挽救,才使我知道做人、称王要善始善终。”伊尹向太甲回拜时继续教育太甲要“修厥身,允德协天下”。在《咸有一德》中,伊尹用夏朝所以灭亡是因为“夏王弗克庸德”,商汤所以能代夏而立是曲于汤王“眷求一德”的历史事实教育太甲。告诉太甲,商朝所以称王天下,不是苍天偏爱商王,而是老天爷保佑有德的人,不是商王哀求于老百姓,而是老百姓愿意归顺有德之王。在伊尹看来,失德则失天下,求于一德,则能得到天的佑助而得天下。他把帝王的道德教育亦即修德、修身看成是关乎国家存亡兴衰的大事,所以处处强调“惟新厥德,终始如一。”在道德教育中,他强调“居上克明,居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就是说要求居上的商王要克诚克明,明断是非;居下的臣民对君上要克诚尽忠。修身的原则是不求全责备他人,对自己则要经常检点不及他人处,做到自我完善。“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在今天仍不失其教育意义。运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教育当代的人,这是伊尹在进行道德教育中的一个有效方法。
在道德上,伊尹主张“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就是说谁能积众善之德,谁就可以为师。对于德和政的关系,伊尹说:“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意思是说德、政是否修到以德兼众善以一贯之的程度,这要从万民是否悦服今王和后世是尊祀七庙上得到验证。可见伊尹是主张德政的。
伊尹的一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做出过卓越贡献。《汉书•刑律志》伊、吕并书,称赞其治国和军事才能。杜甫诗云:“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也是从这个角度评价伊尹的;苏东坡著《伊尹论》则更从政治角度称赞他是“辨天下之事者,有天下之节者”。夸赞他不以私利动心,“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当代的教育史家毛礼锐、沈灌群等称他“在帝王教育方面堪称典范,在殷代政治舞台上,也是一名重要角色”。在今嵩县元圣祠题诗云:“五谷丰登时不碱,亿万斯年存古迹”。伊尹的名字和他对历史的贡献将继续留传千古。

管仲 (?~前645)
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颍上(今属安徽)人。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所谓“攘夷”,是对侵占华夏地区的戎、狄进行抵御。所谓“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天子下的宗法制度。所谓争取与国,是运用军事、经济手段来取得中小诸侯国的支持。谭(今山东济南东)、遂(今山东肥城西南)等国曾藐视齐国,被齐灭掉。服从者来朝聘,齐取厚报。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确定诸侯国间不得筑堤防雍水来危害邻国,不得有意不卖给邻国粮食。通过这次盟会,齐桓公遂成为中原的霸主。而管仲在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充实齐的国力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张良(?~前186)
西汉初年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300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定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高祖二年(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他劝说刘邦封旧有怨隙的雍齿,以安抚功臣的不满情绪;力主建都关中,拥立刘盈为太子等。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卒后谥文成侯。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期蜀国大臣,政治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家世二千石。东汉末,牧守混战,随叔父诸葛玄往依荆州刘表。隐居南阳隆中(今湖北襄樊西),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建安十二年(207 )刘备闻其名,三顾草庐。亮拟定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氏,待机进图中原的隆中对策,为以后的蜀汉制定了总的战略。诸葛亮成为刘备主要辅佐。次年曹操南伐,他和江东周瑜、鲁肃共同努力,并亲至东吴游说,促成孙权、刘备的联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随后,辅助刘备取荆州四郡。后从荆州率军溯江入蜀助刘备包围成都,推翻刘璋统治,夺得益州。刘备称帝 ,任丞相、录尚书事 。章武三年(223),刘备病笃,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他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封武乡侯。刘禅暗弱,朝政无论巨细,都取决于亮。
诸葛亮当政期间,主要依靠从荆州带来的旧属,同时注意笼络原来刘璋部下和益州豪强大族。对出身贫寒而有才干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称赞为能尽时人之器用。他法令严明,赏罚必信。参军马谡极受器重,北伐中马谡为先锋,违反节度,为魏将所败,亮流涕处死,并以用人失察自请贬官。益州豪强大族自刘璋统治以来,长期专权自恣,蔑视君臣之道,诸葛亮对他们的不法行为,也毫不容情。从而保证了蜀国政治上一定程度的清明和统一。
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族采取了恩威并用的政策。建兴三年(225),南中(主要当今云南、贵州地区)发生大族叛乱,即亲率大军,深入不毛,进行讨伐,打击为首分子,同时尽量争取当地上层大姓,有的被起用为地方长官。使这些地区的统治得以稳固,为蜀国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诸葛亮坚持与孙吴的联盟,并多次进行北伐,虽苦心筹谋,企图消灭曹魏,恢复汉室,但都因力量相差悬殊,未能成功。建兴十二年,最后一次北伐中,病卒于前方,谥忠武侯,被后代封建统治者推为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著有《诸葛亮集》,10万余言。

魏徵(580~643)
唐代贞观时名相,以善谏著称。字玄成。先世是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西)人,后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祖父魏彦,在北魏时曾欲删削各家《晋书》,未成。父亲魏长贤,博涉经史。魏徵少孤,通贯书术,素怀大志。隋末农民起义爆发,魏徵诡为道士,以避世乱。大业十三年(617),武阳郡(即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举兵响应瓦岗军李密,以魏徵典书檄。魏徵代宝藏作启谢李密,为李密所重,召为文学参军,掌书记。武德元年(618),瓦岗军为王世充所败,魏徵随李密投奔李渊,遂为唐臣。先后劝降了据守黎阳(今河南浚县东)的瓦岗军余部徐世�及据守魏州的元宝藏。二年十月,魏徵在黎阳被窦建德所俘,署为夏政权的中书舍人。四年,窦建德、王世充相继为唐所灭,魏徵遂复归长安,任太子洗马。当时秦王李世民为争夺皇位继承权与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明争暗斗。九年,魏徵劝建成早除世民,未被即时采纳。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李世民获胜,不久即位,是为唐太宗。太宗素重魏徵之才能,引为太子东宫詹事府主簿,拜谏议大夫。以后相继任给事中、尚书右丞,封钜鹿县男,又授秘书监、参预朝政(即宰相),一度任侍中,进位左光禄大夫,进爵郑国公。晚年曾为太子太师。唐太宗以虚怀纳谏著称于世,魏徵敢于犯颜直谏,面折廷诤,前后所奏200余事,其中大部分保留在《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书中。贞观十一年(637)所上的《论时政疏》、《陈十思疏》(简称《十渐疏》)是他一生奏疏中最为重要者。魏徵所谏都是为了唐的长治久安,使太宗少犯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的出现起了不小的作用。
贞观十七年,魏徵卒。太宗亲自为魏徵撰成碑文,亲书刻石。同年,太宗在凌烟阁图画24名功臣的肖像,魏徵名列第四。魏徵略有撰述。唐贞观中修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代史,魏徵总领其事,其中《隋书》由他主要负责,并亲自撰写序论。此外,他还主编《自古诸侯王善恶录》,并为萧德言等所辑《群书治要》一书作序。
呵呵 希望你满意
回答者: crazysoloy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2 21:26
才高齐天谋深如海——秦朝名相李斯

李斯,功过昭著的秦王朝名相,一生都在毫不伪饰地追逐功利权势,研学帝王术初投秦相吕不韦,后宫帏进言,献翦诸侯,灭六国,成帝王之策,得秦王嬴政信赖,驰骋于秦都。他以《谏逐客书》,说秦王取消逐客令,挽救了万千卿客,成就了大秦伟业。批驳分封,倡郡县制,一统货币,度量衡。著《仓颉》篇,创“小篆”,统一文字,有万世不灭之功。然而李斯也曾助秦始皇焚书坑儒,附赵高沙丘谋逆,最终为小人构陷,一代权谋大师腰斩于咸阳。功高亦李斯,过高亦李斯。

功冠群臣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萧何

萧何,江初谋略家,汉王朝开国名相。秦末,天下大乱,萧何乃一刀笔小吏,也能乘势而起,拥立沛公,反了沛县。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立稳脚跟,徐图天下;他慧眼独具,月下追回韩信,使“汉兴三杰”到了刘邦一人手下,乃汉初开国两件大事,功在萧何。楚汉相争,萧何留守关中,为刘邦大军提供了充足可靠大后方,首功在萧何!汉王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更有“萧规曹随”之誉。身居相位,历时二主,善始善终;“功冠群臣,声施后世”的盛誉,太史公受之无愧!

奇谋善变不下三杰——汉初名相陈平

陈平,秦不汉初谋略家,始投魏王,继属楚五顶羽,后离楚归汉,佐汉王刘邦,一匡天下,终成汉室名相。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却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道,远在三杰之上。

陈平之人多奇事:年青俊美,偏纳他人之遗孀,为当时笑谈。六出奇计佐汉,助高祖解白登围,又平定叛乱,使大汉江山天牢地固。陈平之人善谋身:高祖欲杀“连襟”樊哙,一边真命天子,一边是皇亲国戚,陈平夹在中间受难,便对灵哭奏,解吕后构陷之心,王陈并相结交周勃,终于翦灭吕后势力,得了善终。
回答者: ZXEFENG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3-2 21:27
王安石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现为 抚州 东乡县 上池自然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文臣

·文字之父仓颉
·大农业家后稷
·教化百姓的殷契
·皋陶以歌喻德
·奴隶变宰相的傅说
·因谏被杀的关龙逢
·禹之大臣伯益
·泰伯让王
·心有七窍的比干
·周代宋国的始祖
·孤竹君长子-伯夷
·孤竹君次子-叔齐
·游说各方的鲁仲连
·治国有方的萧何
·提倡和亲的汲黯
·冰雪中牧羊的苏武
·轻徭薄赋的霍光
·秺侯金日磾
·循吏的代表-黄霸
·救护皇曾孙的丙吉
·不避权贵的袁安
·关西孔子杨伯起
·北海相孔融
·天下楷模李元礼
·以德引物的郭泰
·权去外戚的李固
·功成身退的山涛
·联合南北的王导
·东晋政治家谢安
·直言敢谏的魏徵
·梁国公房玄龄
·莱国公杜如晦
·赵国公长孙无忌
·国老狄仁杰
·广平郡公宋璟
·唐代名相张九龄
·梁县候姚崇
·威慑藩镇的裴度
·三朝官吏窦仪
·三度为相的吕蒙正
·厚重之士王旦
·北宋政治家寇准
·收复失地有功的韩琦
·执法如山的包青天
·军国重臣文彦博
·郑国公富弼
·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通天晓地的刘秉忠
·伊儿汗国的将军伯颜
·六公之首李善长
·博通经史百氏的宋濂
·抗朱棣而死的方孝孺
·决军事的大学士杨荣
·读书不辍的杨溥
·忧死的廉吏杨士奇
·心学创始者王守仁
·破瓦剌之军的于谦
·以刚直著名的海瑞
·自信而持正的夏言

谋士

·出身厨师的谋士-伊尹
·周初政治家-周公
·燕国始祖召公奭
·助周灭商的姜太公
·齐国上卿管仲
·道学先哲-老子
·以道为本源的庄子
·得遇黄石的张良
·伦理思想家董仲舒
·巧计脱命的郑玄
·凤雏庞统
·天下奇才诸葛亮
·善鼓琴的嵇康
·为母而迁的徐庶
·三日仆射周(岂页)
·融合南北经学的孔颖达
·静修无欲的周敦颐
·南宋理学家朱熹
·复兴程朱理学的真德秀
·怀疑朱注各经魏了翁
·一衲一蓑张三丰

武将

·淮阴侯韩信
·平阳侯曹参
·诛灭诸吕是周勃
·真将军周亚夫
·飞将军李广
·家奴变驸马的卫青
·高密候邓禹
·建威大将军耿弇
·精通兵法的冯异
·雍奴侯寇恂
·精通马术的马援
·颖川侯祭遵
·连通大秦的-班超
·姜维乐学不倦
·英姿勃发的周瑜
·孙策之婿-陆逊
·三国名将陆抗
·克尽职守的陶侃
·机密要臣温峤
·灭陈先锋韩擒虎
·唐初军事家李靖
·左武卫大将军秦琼
·河间郡王李孝恭
·瓦岗军骠骑程咬金
·常山太守颜杲卿
·力抗叛军的张巡
·睢阳太守许远
·汾阳郡王郭子仪
·临淮王李光弼
·宋初大将石守信
·能征善战的曹彬
·屡功西夏的狄青
·死不忘北渡的宗泽
·忠定之臣李纲
·抗金英雄岳飞
·南宋名将韩世忠
·负幼帝蹈海的陆秀夫
·抗元将领张世杰
·谋勇绝伦的将军徐达
·一生未败北的常遇春
·朱元璋义子沐英
·文盲将军胡大海
·抗元大将冯国用
·明开国将领傅友德
·仅次于常遇春的冯胜
·红巾军首领郭子兴
·抗倭名将戚继光
·抗清名将史可法

奸臣

·赵高 秦朝
·梁冀 东汉
·董卓 东汉
·黄皓 蜀
·阮佃夫 南北朝
·杨素 隋朝
·杨国忠 唐朝
·李林甫 唐朝
·安禄山 唐朝
·索元礼 唐朝
·张邦昌 北宋
·蔡京 北宋
·童贯 北宋
·潘仁美 北宋
·高俅 北宋
·秦桧 南宋
·贾似道 南宋
·哈麻 元朝
·刘瑾 明朝
·魏忠贤 明朝
·严嵩 明朝
·和珅 清朝
·吴三桂 清朝

姜尚 管仲 李斯 韩信 萧何 张良 诸葛亮 袁崇焕
多尔滚

明珠


历史上最忠心的人物有谁,明明可以自己上位称帝,却甘愿辅佐帝王?
我国自古就讲究忠孝,有能力称帝却忠心辅佐帝王的人有很多位,其中特别出名的就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秦朝时期的蒙恬、汉朝时期的韩信。一、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诸葛亮刚开始是在南阳隐居躬耕的布衣,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共图大计。诸葛亮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让刘备迅速建立...

中国古代辅佐君王成就霸业的谋士
刘邦身边的韩信、彭越、英布。朱元璋,开国之臣李善长,大将军徐达

"丞相"和“宰相”是不是一样的?为何很多人都混为一谈?
在历史上,“宰相”指的是辅佐君主的人,多指仅次于君主权力的最高管理者,可泛指历史上辅佐君王的相邦、尚书令、丞相、军机大臣等,也就是说只要是国家的“二把手”都可以统称为“宰相”,所以从范围上来看,宰相所指代的内容比丞相要丰富。一、“丞相”和...

古代辅佐一个君王的四个大臣
以清朝康熙时期为例四大臣分别为: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商代名相伊尹:同时干了姜子牙和周公的活历史名人
说起历史上辅佐君王的大功臣,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 姜子牙 和周公。 姜子牙 帮助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而周公在武王去世后辅助年幼的周成王治理国家。其实在商朝时,也有这么一位大功臣,只不过他比姜子牙和周公更加能干,因为他同时干了姜子牙和周公的活,他就是伊尹。那么,为什么说伊尹是商代的名相呢?伊尹...

春秋时期的国君和辅佐者
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已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

历史上哪些伟大的女人一生辅佐了三代君王?
在历史上有一些女人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虽然时光容易逝去,但是相关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她们内心坚强勇敢,曾经都以一己之力挽救了一个国家,辅佐了几代君王,接下来就聊一聊这几位伟大的女人。第一位是汉文帝的妻子窦氏,出生平民,后进入后宫当了一名小宫女,汉惠帝时期被吕后赏赐给代王,就是后来...

伊尹辅政在历史上是怎么回事呢?
伊尹是一个出生并不好,但是却辅佐君王立下大功的人,伊尹的父亲是奴隶主的厨师。伊尹从事农耕行业,但是在闲暇之余,他潜心研究治国之道, 本人有很高的政治抱负。他对历史上那些有成就的三皇五帝的治国之道研究很透彻。因此商汤曾经三番五次带礼物,请求他来辅佐自己。一、伊尹辅佐 让他利用取辛氏之...

中国古代辅佐君王成就霸业的谋士
尉缭,范增,张良,陈平,李左车,崔浩,高颖,耶律楚材,刘秉忠 王猛,刘伯温,王导,谢安,房玄龄,杜如晦,刘文静,赵普,范文程 不知道白崇禧算不算...

功臣一直是帝王的心头患,为何伊尹可以一直辅佐五代君王?
在我国历史上,商朝是第二个奴隶社会,它的开国之君是商汤,在商汤推翻夏桀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伊尹。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之下,从一个弱小的诸侯国,成长为一个能跟夏朝抗衡的这么一个国家,除了辅佐商汤,伊尹还辅佐了商朝的五代君主,活了100多岁,实在是很厉害的人物...

水城县19426212781: 古代历史上十大王佐之才 -
宓曹归脾: 张良韩信和刘伯温都是王佐之才.

水城县19426212781: 古代有哪些贤相? -
宓曹归脾: 一、齐国名相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

水城县19426212781: 在中国历史上,能成为良丞贤相的标志性人物有哪些?
宓曹归脾: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相 才高齐天 谋深如海--秦朝名相李斯 李斯,功过昭著的秦王朝名相,一生都在毫不伪饰地追逐功利权势,研学帝王术初投秦相吕不韦,后宫帏进言,献...

水城县19426212781: 中国古代有那些著名的治国人才 -
宓曹归脾: 这里列举几个,楼主鉴赏鉴赏...1.开创先例相杰之首——中国第一宰相管仲2.才高齐天谋深如海——秦朝名相李斯3.功冠群臣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萧何4.奇谋善变不下三杰——汉初名相陈平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名相诸葛亮6.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初唐名相房玄龄7.瓦岗军师千古诤臣——大唐名相魏征8.断案神探深谋远虑——盛唐名相狄仁杰9.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北宋抗辽名相寇准10.熙宁变法争议不休——北宋名相王安石11.辅佐天骄北国卧龙——元代名相耶律楚材12.帝王之师救时宰相——明朝名相张居正13.文胆武略官场楷模——清代名相曾国藩

水城县19426212781: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十大宰相究竟是谁 -
宓曹归脾: 1、才高其天 谋深如海--秦相 李斯 2、功冠群臣 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 萧何 3、奇谋善变 不下三杰--汉初名相 陈平 4、一语可破天下事--初唐 房玄龄 5、千古诤臣--大唐名相 魏征 6、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宰相--王安石 7、欲得天下好 莫如召寇老--北宋名相 寇准 8、北国卧龙--元代名相 耶律楚材 9、救时宰相--明朝宰相 张居正 10、文胆武略 官场楷模--清朝名相 曾国藩

水城县19426212781: 中国十大名相都有谁! -
宓曹归脾: 1,西周的周公.周公即是姬旦,武王的弟弟.不仅协助武王伐纣,而且国辅助成王,平定诸候国之乱,教化国民,以礼治国. 2,齐桓公之相,管仲.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3,秦朝的李斯.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个名相.李斯在秦做官曾遭排挤,但他写下了反逐客令,为秦朝吸引外来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方略,使秦王得一寸土即为一寸土的一统六国.他用各种手断对六国进行分化瓦解.他提出要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当然他也是个罪人,后人有对他作了“死有余辜”的评论.

水城县19426212781: 中国历史上辅佐过最多君王的大臣
宓曹归脾: 冯道.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

水城县19426212781: 中国古代辅佐君王成就霸业的谋士 -
宓曹归脾: 刘邦身边的韩信、彭越、英布.朱元璋,开国之臣李善长,大将军徐达

水城县19426212781: 请列出我国历朝历代的名将名相 -
宓曹归脾: 唐初的房玄龄 开国名将李靖 贤相锹仁杰 贤相张说 宰相杨炎 名相李德裕 韩瑗 裴度等 宋代名相吕夷简 王曾 王旦 寇准 虞允文 司马光 王安石 包拯 明代名相张居正 清代名相陈廷敬 曾国藩 刘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