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字有哪些?

作者&投稿:菜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里有哪些常用字啊,求解~

长、民、鼠、瓦、艮、良、衣、顿、浪、顷、表、以、比、农、丧、氏、氐、毕、即、切、钩等。
基本字义:
1、长
长(拼音:cháng,zhǎ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是指空间或时间的距离大,读作cháng,引申为空间或时间两点距离大,又引申指深远。

2、民
民(拼音:mí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只被刺伤的眼睛,表示由刺瞎一只眼睛的战俘充当奴隶,后指平民、百姓。

3、瓦
瓦(拼音:wǎ、wà)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瓦器,后又用作动词,铺瓦。

4、表
表(biǎo):汉语汉字,含义有:外表(如仪表);地名(如张表);计时工具(如手表、钟表);古代的一种文体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

5、氏
氏(拼音:shì,zh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根柢,后引申为古代贵族表示宗族系统的称号。

扩展资料:
组词解释:
1、人氏
[rén shì]
人(指籍贯说,多见于早期白话)
2、名氏
[míng shì]
姓名。
3、西氏
[xī shì]
西施的别称。
4、龢氏
[hé shì]
即和氏。
5、异氏
[yì shì]
指佛教。

一、子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3、动物的卵:鱼~。蚕~。

4、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棋~儿。

6、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14、姓。
二、尤
1、特异的;突出的:择~。拔其~。无耻之~。

2、更;尤其:~甚。~妙。此地盛产水果,~以梨桃著称。

3、姓。

4、过失:效~。

5、怨恨;归咎:怨天~人。

三、也
1、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孔子,鲁人~。非不能~,是不为~。

2、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3、表示句中的停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地之相去~,千有余里。

4、姓。

5、表示同样:水库可以灌溉、发电,~可以养鱼。

6、单用或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他会英语,~会法语。游客里面~有坐车的,~有步行的。

7、叠用,表示无论这样或那样,结果都相同:你去我~去,你不去我~去。他左想~不是,右想~不是。

8、用在转折或让步的句子里(常跟上文的“虽然、即使”等呼应),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虽然雨下得很大,他~来了。即使你不说,我~知道(你说了,我知道;你不说,我也同样知道)。

9、表示委婉:你~得对人宽容点儿嘛。这事儿~只好如此了。

10、表示强调(有时跟上文的“连”字呼应):七八岁的孩子~学会电脑了。连爷爷~乐得合不拢嘴。
四、之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五、曰
1、说:故~:“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叫做:哲学上名之~同一性(哲学上给它一个名称叫做同一性)。

初中常用文言虚词(25个)\x0d\x0a(一)之\x0d\x0a1.用作代词\x0d\x0a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x0d\x0a2.用作助词\x0d\x0a(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x0d\x0a(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x0d\x0a(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x0d\x0a(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x0d\x0a3.用作动词\x0d\x0a可译为“去、往、到”。例: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x0d\x0a\x0d\x0a(二)其\x0d\x0a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x0d\x0a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x0d\x0a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x0d\x0a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x0d\x0a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x0d\x0a\x0d\x0a(三)以\x0d\x0a1.用作介词\x0d\x0a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x0d\x0a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策之不以其道。(《马说》)\x0d\x0a2.用作连词\x0d\x0a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x0d\x0a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x0d\x0a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x0d\x0a3.用作副词\x0d\x0a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x0d\x0a\x0d\x0a(四)于\x0d\x0a1.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x0d\x0a2.表示处所,译为“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x0d\x0a3.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x0d\x0a4.表示处所,译为“到”。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x0d\x0a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x0d\x0a\x0d\x0a(五)而\x0d\x0a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x0d\x0a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x0d\x0a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x0d\x0a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x0d\x0a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x0d\x0a\x0d\x0a(六)则\x0d\x0a1.连词\x0d\x0a(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x0d\x0a(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x0d\x0a(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x0d\x0a2.表示判断\x0d\x0a可译为“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x0d\x0a\x0d\x0a(七)者\x0d\x0a1.代词\x0d\x0a(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可爱者甚蕃。(的花)(《爱莲说》)\x0d\x0a(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可译为“个”、“样”、“项”。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x0d\x0a(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x0d\x0a2.助词\x0d\x0a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例:吴广者,阳夏人也。(“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愚公移山》)\x0d\x0a\x0d\x0a(八)也\x0d\x0a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x0d\x0a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x0d\x0a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x0d\x0a4.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x0d\x0a5.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例:余闻之也久。(《伤仲永》)\x0d\x0a\x0d\x0a(九)焉\x0d\x0a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x0d\x0a2.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x0d\x0a\x0d\x0a(十)因\x0d\x0a1.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x0d\x0a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x0d\x0a3.介词,可译为“根据”、“依照”。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x0d\x0a4.副词,可译为“因此”。例: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而因以及乎其迹。(《墨池记》)\x0d\x0a\x0d\x0a(十一)且\x0d\x0a1.副词\x0d\x0a(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x0d\x0a(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x0d\x0a2.连词\x0d\x0a(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x0d\x0a(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x0d\x0a(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x0d\x0a\x0d\x0a(十二)乃\x0d\x0a1.副词\x0d\x0a(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x0d\x0a(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狼》)\x0d\x0a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x0d\x0a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x0d\x0a\x0d\x0a(十三)矣\x0d\x0a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相当于“了”、“啊”。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啊)(《岳阳楼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论语》十则)\x0d\x0a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x0d\x0a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啦”。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曹刿论战》)\x0d\x0a\x0d\x0a(十四)乎\x0d\x0a1.语气助词\x0d\x0a(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x0d\x0a(2)表反问,可译为“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x0d\x0a(3)表推测,可译为“吧”。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x0d\x0a(4)表感叹,可译为“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x0d\x0a2.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出的处所,相当于“于”。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x0d\x0a\x0d\x0a(十五)所\x0d\x0a1.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x0d\x0a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x0d\x0a2.“所”和“以”连用。\x0d\x0a(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x0d\x0a(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x0d\x0a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例: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可译为“被??吞掉”)(《童趣》)\x0d\x0a4.用作名词,意思是“地方”、“处所”。例: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x0d\x0a\x0d\x0a(十六)哉\x0d\x0a1.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x0d\x0a2.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x0d\x0a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x0d\x0a\x0d\x0a(十七)夫\x0d\x0a1.指示代词,译为“那”。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x0d\x0a2.fú,句首发语词。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x0d\x0a3.丈夫。例:夫_声起。(《口技》)\x0d\x0a4.成年男子的通称,可译为“人”。例: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x0d\x0a\x0d\x0a(十八)遂\x0d\x0a1.副词,可译为“就”、“于是”。例:遂逐其师。(《曹刿论战》)\x0d\x0a2.副词,表原因可译为“因而”。例:恐遂汩没。(《上枢密韩太尉书》)\x0d\x0a\x0d\x0a(十九)虽\x0d\x0a连词,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x0d\x0a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x0d\x0a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x0d\x0a\x0d\x0a(二十)然\x0d\x0a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x0d\x0a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x0d\x0a3.助词,分两种情况:\x0d\x0a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x0d\x0a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x0d\x0a\x0d\x0a(二十一)故\x0d\x0a1.旧的,原来的。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两狼之并驱如故。《狼》)\x0d\x0a2.特意。例: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x0d\x0a3.原因,缘故。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x0d\x0a4.所以,因此。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x0d\x0a\x0d\x0a(二十二)苟\x0d\x0a1.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例:苟富贵勿相忘。(《陈涉世家》)/苟慕义强仁(《送董邵南游河北序》)\x0d\x0a2.副词,可译为“苟且”。例: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x0d\x0a3.副词,表希望,可译为“且,或许”。例:苟无饥渴。(《君子于役》)\x0d\x0a\x0d\x0a(二十三)会\x0d\x0a1.副词\x0d\x0a(1)适逢,恰巧。例:会宾客大宴。(《口技》)\x0d\x0a(2)一定。例: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x0d\x0a(3)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密州出猎》)\x0d\x0a2.动词\x0d\x0a(1)回合,聚会。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x0d\x0a(2)体会,领会。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送东阳马生序》)\x0d\x0a\x0d\x0a(二十四)或\x0d\x0a1.无指不定代词,可译为“有的人”,“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x0d\x0a2.副词\x0d\x0a(1)有时。例:或王命急宣。(《三峡》)\x0d\x0a(2)或许。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x0d\x0a\x0d\x0a(二十五)诸\x0d\x0a1.兼词,“之于”的合音合义。例: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x0d\x0a2.众。例: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x0d\x0a3.各位,众位。例: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文言文是什么?有哪些?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结构 折叠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文言文常用指代词
1. 文言文中远指代词有哪些 文言文中远指代词并不多,最常见的是“彼”。 彼:1、那,与“此”相对。这个远指代词在文言文中最常见。 如《诗经·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2、别人,对方,与“己”“我”相对。 如《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它代词中,用作远指而比较常见的有“其”、“夫”...

文言文有多少
5. 文言文与古文有什么区别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

文言文见关的意思是什么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

言的文言文用法
2. 古文言中“之”用法 有关”之“这个词的古文言文用法详解如下: 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 --《庄子》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④纵...

文言文用词简洁的特点
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 语法特点 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 语法特点 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 4. 文言文的特点四十字 古文有以下特点: 一、言文...

若文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6. 皇帝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

文言文书面用语
“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语的资格。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

既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

带有“言”字的词有
言yán〔动〕(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2) 同本义 [say;speak;talk]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国人莫敢...

周村区17072274815: 初中文言文常用字谁有表 -
迪钞舒目: 1`~30`:比 鄙 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好号还会惠及极计济加假间简见节竭劲进居举具俱遽决类临虑论漫灭明名命谋难平戚

周村区17072274815: 文言文常用字 -
迪钞舒目: 初中常用文言虚词(25个)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

周村区17072274815: 文言文的常用字是什么?翻译成现在的字是什么? -
迪钞舒目: 你说的是文言虚词吧,常用的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何谓虚词?没有实在的意义的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周村区17072274815: 谁知道30个古文常用字?要解释! -
迪钞舒目: 之乎者也矣嗟诺汝吾君哉夫焉若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古文中要说常用,恐怕必须得数语气助词了.一、副词:1)时间副词:a表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向、乡既、业、尝b表示动作行为...

周村区17072274815: 求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关键字".
迪钞舒目: 之,也,曰. 是,疾、止、见、过、数、胜、发、假、虽、上、而、非、于、焉、从、第、若、者、死、以、罪、壮、甚、矣、大、安、善、固、虚、正

周村区17072274815: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 -
迪钞舒目: 无定代词:“或”“有”和“莫”“无”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无定代词,现代汉语中没有这一类代词. “或”和“有”字是肯定性无定代词,在句子中,一般只允许充当主语,一般指人,有时候也指代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人”,“有的...

周村区17072274815: 请翻译几个文言文常用字. -
迪钞舒目: 1..者:代词 如: ……的人 、……的东西、……的地方 语气词:①表示停顿②与“者也”连用③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等 2..矣:语气助词 ①用于陈述句,表示肯定语气,意为“了” ②用于感叹句 意为“了”、“啊”③用于祈使句,意为...

周村区17072274815: 中考文言文140常用字 -
迪钞舒目: 孔语录 鱼我所欲 于忧患死于安乐 师表 关雎 蒹葭 陋室铭 马说 莲说 桃花源记 三峡 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记承寺夜游 送东阳马序 呵呵些都我考试经验些考吧

周村区17072274815: 古代文言文常用字、词汇 500至800个,而且要有释义、例句. -
迪钞舒目: http://wyw.hwxnet.com/ 你可以试试很好用也有释义,例句,都是学生党,满意请点击右边的采纳!谢谢了!

周村区17072274815: 古文常用字解释常用字词解释,要具体但简洁 -
迪钞舒目:[答案] 之乎者也矣嗟诺汝吾君哉夫焉若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古文中要说常用,恐怕必须得数语气助词了.一、副词:1)时间副词:a表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向、乡既、业、尝 b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有“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