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错误:苏秦曾在前333年,游说六国合纵攻秦?

作者&投稿:亓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关于苏秦的事迹是研究战国史的一个难题,在之前我们已经说过,根据《战国纵横家书》、《荀子》、《淮南子》等史料的说法,苏秦的辈分要比张仪晚。苏秦之于张仪就像荀子之于孟子一样,两人并没有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苏秦主要活跃在燕昭王时期,而张仪与燕昭王的父亲燕王哙及其祖父燕易王同时。《史记》中《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矛盾颇多,不仅时间错乱,而且两篇内容还自相矛盾。例如《燕召公世家》和《苏秦列传》都把苏秦卒年定在燕王哙刚继位的时候,即“齐湣王三年”;而《楚世家》和《张仪列传》则说楚怀王十八年,张仪出使楚国,一度被怀王拘留,当他被释放出来后,“ 闻苏秦死,乃说楚王 ”。查《史记·六国年表》可知燕王哙初立、“齐湣王三年”为前323年,而楚怀王十八年则为前311年,岂有苏秦已死十多年,张仪才得到消息的道理?

另外,《张仪列传》也有虚构的成分,开头便说是苏秦暗中赞助张仪入关;而根据《吕氏春秋·报更》的记载,赞助张仪入关的人其实是东周昭文君,这段内容可能是《史记》编造的。

可见《苏秦列传》与《张仪列传》的问题颇多,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里也指出《史记》称苏秦发起合纵之后,“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与史实存在出入,认为这是夸大之辞。然后《资治通鉴》还是免不了被《史记》误导——那就把苏秦游说诸侯的时间定在了 前333年 。在一定程度上还混淆了苏秦与苏代这两人的关系。

《苏秦列传》说:“ 苏秦兄弟三人 ,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於权变......然 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 。”承认后人把很多事情都附会到苏秦的身上。又说:“ 苏秦之弟曰代 ,代弟苏厉。”然而这与《苏秦列传》开头的表述并不对应。

传记的开头写苏秦游说周秦,大困而归,“ 妹妻妾窃皆笑之”。而在他发迹之后,“昆弟妻 侧目不敢仰视”,苏秦笑谓其 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其嫂以面掩地而谢曰:“见 季子 位高金多也。”可见苏秦还有兄长在上,然而在古代有伯仲叔季的排列, 苏秦既被称为“季子”,则应是家中的幼子。 《战国策》也说苏秦穷苦之时曾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 嫂不以我为叔 ,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愈发觉他并非家中的长子。

《史记索隐》说:“苏秦字季子,盖苏忿生之后,己姓也。谯周云:‘ 秦兄弟五人,秦最少。兄代,代弟厉及辟、鹄,并为游说之士 ’。”可见苏秦很可能是苏代的弟弟,《史记》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所以才误把苏秦生活的年代往前提了。如果我们将《苏秦列传》里的苏秦事迹换成其兄苏代,然后将苏代事迹则代之以苏秦,那么就能化解《史记》与《战国纵横家书》的矛盾。

《苏秦列传》里苏子游说诸侯的事迹皆系于同一年,开头说赵肃侯资助苏秦,末尾说苏秦归赵,赵肃侯封其为武安君,《资治通鉴》据此将这一年定为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其中被游说的诸侯包括燕文公、赵肃侯、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和楚威王,然而这些诸侯并没有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魏惠王只是改了元而已,也并没有死去,此时韩宣王、齐宣王和魏襄王尚未继位。

因此,《苏秦列传》里游说诸侯的记载恐怕是像《仲尼弟子列传》那样,为了突出子贡的影响力而把灭吴的时间大大地压缩,仿佛子贡一出而亡吴一样。其实子贡游说诸侯距离吴国灭亡尚有十多年时间。

同样,苏子得到燕文公的资助距离六国合纵攻秦也尚有多年时间。我们据各篇游说辞的内容,大致可以将它们定在某一个时间点:

首先,苏子游说秦惠王当在其继位初年(前335年左右),彼时秦国刚诛杀商鞅,夺取河西之地,但实力并没有特别突出,所以秦惠王才说:“ 毛羽未成,不可高蜚 ”。苏子忽略了现实的形势,故而游说不能成功。之后他又去赵国,奉阳君赵成不喜欢他,他才去了燕国,一直过了“岁馀”才得到召见。

由此可知苏子游说燕文公在前334年,这由《六国年表》和《燕召公世家》为据,游说的核心内容是说服燕王与赵国从亲,以保证燕国能立足于诸侯。苏子明确说:“ 秦不能害燕亦明矣 ”,认为燕国的最大威胁是邻近的赵齐两国,他只是想通过合纵来修好邻国之间的关系而已。燕文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所以才答复说:“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强赵,南近齐,齐、赵强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这篇游说之后,苏子才得到了重用。

次年,燕文公便离世,其子燕易王继位,齐威王伐燕夺取十城。苏子因而出使齐国,对齐王说燕王是秦惠王的女婿,齐国不应与燕秦为仇,故而齐王归还燕国十座城池,苏子开始建立起燕齐之间的友好关系,并长期居住在燕国。直到燕易王十年的时候(前323年),他因与燕文公的夫人私通,害怕被杀,才假装说为了燕国的利益而出使齐国。在这之后,苏子主要在齐国活动。此时天下局势已大变,张仪做了秦相,屡次侵夺魏国,魏王在事秦与亲诸侯之间摇摆不定。

公元前318年,苏子接连游说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和楚怀王,并以楚怀王为合从长,举行了一次六国攻齐的军事行动。在游说楚王的演说辞里,苏子说:“ 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 ”,与《楚世家》里“(楚怀王)十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的说法相合,六国合纵是以楚国为主导的,而非《苏秦列传》里的赵国。

故而《苏秦列传》中,说秦惠王发生于前335年,说燕文公在前334年;说齐威王归十城在前333年;之后苏子长期留在燕国,直到前323年才去了齐国,重新开始活跃。并于前318年连续游说齐宣王、楚怀王、韩宣王和魏襄王,组织了一次六国攻秦的活动。唯有游说赵王的那篇内容提到:“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又说奉阳君刚死,赵王年少云云,似指赵惠文王,与时势不符。如果这里的赵王是赵肃侯,奉阳君是赵成,那么赵成只是赵肃侯的弟弟,不可能因赵肃侯年幼而专其政。可能苏子因奉阳君不悦,始终没有说赵,好事者见其游说过诸国而独缺赵,故将赵惠文王时期纵横家的文献列进去,以求完满。

因此,苏子组织五国攻秦实际上是楚怀王为合纵长的那一次,发生在前318年。《苏秦列传》为了迁就《张仪列传》里“ 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的说法,故而把苏子游说时间全安排在了张仪活动之前,挤在前333年里。其实那一年并没有发生六国攻秦,各国世家中也不见记载。

前面已推定《苏秦列传》里苏子游说诸侯进行合纵的时间基本为前318年左右。据《魏世家》说,这年是魏哀襄王元年,六国伐秦无功,合纵受挫。次年,齐败魏于观津;《张仪列传》也说:“明年,齐又来败魏于观津。秦复欲攻魏,先败韩申差军,斩首八万,诸侯震恐。而张仪复说魏王”云云,可见张仪所说的“魏王”是“魏哀襄王”,当年为哀襄王二年,即 前317年 ,魏王听从张仪的说辞,背从亲而事秦。张仪便归秦为相。三年之后魏国又合纵,秦因攻魏,明年魏复事秦。

之后张仪于前313年入楚,破坏齐楚之间的合纵关系。前311年张仪再次来到楚国,楚怀王一度囚禁了他,不久之后又释放他。恰好苏子这时候死了,张仪便向楚王说以和亲事秦之利,然后离开楚国,前去游说韩宣王。之后归秦向秦惠王汇报情况,秦惠王便封他为武信君,派他继续出使东方,他又去了齐、赵、燕三国游说,回来的路上秦惠王已经驾崩了。

因此,张仪虽然差不多与苏子同时出道,但连横的时间要晚于合纵。 合纵发生在前318年之前,连横则从前317年开始。

据考证与估测,苏子游说诸侯与张仪游说诸侯的时间顺序大致是这样的:

前335年,苏子游说秦惠王,说以吞天下、称帝而治之伟业,惠王刚继位,不敢高蜚;苏子继续入赵游说,奉阳君不悦,只得北上入燕,一年之后才得到召见;

前334年,苏子入燕,劝燕文公与赵国从亲,认为秦国太远,不能害燕,燕国要立足,就得与齐、赵交好,燕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开始重用苏子;

前333年,燕文公卒,苏子为燕国出使齐国,说齐威王归还十城;

前323年,苏子因怕被燕易王杀害,故而去燕而事齐;

前318年,苏子接连游说楚怀王、齐宣王、魏襄王、韩宣王,组成一个以楚怀王为从约长的合纵集团,发起一次六国攻秦活动;六国之师兵至函谷关,秦人出击六国,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后。

前317年,齐、秦攻魏,张仪借机说服魏哀襄王事秦,魏背合纵而连横;

前313年,张仪入楚,欺楚怀王,令其绝约于齐,合纵破裂;

前311年,张仪听闻苏子已死,故而再次入楚,对楚怀王说:“天下而以信约从亲相坚者苏子,封武安君......齐王大怒,车裂苏子于市”云云,可见苏子死于此年。张仪又劝楚王与秦国和亲,连横持续扩大;

同年,张仪又游说了韩国,归报秦惠王,封武信君。惠王派张仪东使,继续游说齐、燕、赵三国,张仪回来的路上秦惠王就驾崩了。诸侯听闻刚继位的秦武王不喜欢张仪,故而纷纷背弃连横,复合纵。

前310年,张仪被排挤出秦国,只得去魏国为相;

前309年,张仪死在魏国。

故而,苏子游说诸侯确实都在张仪之前,但并不集中在前333年。




...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编年体通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春秋》《左传》不能算通史,所以《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史记》和《资治通鉴》都能查阅到的是( )。[br][ br]
【答案】:B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A项错误,皇帝到战国时期的历史只能在《史记》中...

堂堂中华书局2007年版简体字四册本 《资治通鉴》错误万处,至今未修订...
更为严重的是,据我亲自比对,中华书局在使用清代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时,竟未采纳章钰校勘的成果,导致原本就存在上万处错误的胡刻本,这些错误在简体版中依然如影随形,且未进行任何修订。举个实例:在《资治通鉴》卷一,周安王八年“齐伐鲁,取最”句下,章钰校勘出“韩救鲁”三字...

与《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璧”的是
【答案】: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主要考查史学双璧的知识点。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A项错误,《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B项错误,《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C项错误,《大学》是一部...

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C项正确,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阿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等。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D项正确,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戏曲作家,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
B项正确,《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C项错误,《国语》,其特点是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D项错误,《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以政治、军事和民族...

对“资治通鉴”的书评
后人还有专门修订《资治通鉴》的错误的。但是,如果你用今天我所讲的这种方法来读它,就会发现,很多表象上的“错误”其实背后有它的思想背景,是经过司马光深思熟虑的。我们以为司马光错了,错的其实是我们。要读懂《资治通鉴》,思想史的方法是必须的。一定要先知道司马光是一个思想非常深刻的政治家,然后再来考虑他的...

《资治通鉴》中最重要的五句话,至今仍是真理
在如今社会,如果有人说读过《资治通鉴》,立即会被人高看一等。可以说,在很多人心目中,中国史书中,《资治通鉴》排第一! 鲜为人知的是,很多人只知道《资治通鉴》的不凡,却不了解这本书里!其实,这本书中很多话非常超前,不夸张的说,领先世界千年都没错,至今仍是真理,比如以下此书中最...

历史上如何评价《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历史书,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权谋”书,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兵法”书、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心理学”书。《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

《史记》与《资治通鉴》哪部可信度更高?
总体而言,史记的可信度高于资治通鉴。从学术的角度说,《太史公书》和《资治通鉴》都是正史,都具备基本的可信度,没法笼统比较谁的可信度更大,只能具体去考证那件事有不可信的可能。史记是不断被考古发现证实的信史,太史公筛选史料的标准是真实,虽不是尽善尽美,但已是人类古史的高峰。资治通鉴是...

邓州市18013026229: 苏秦哪年入燕为相 -
百若板蓝: 苏秦可能在前308年-公元前279年入燕为相. 据考证,苏秦的年代在张仪之后,即燕昭王的时代. 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在世,前308年-公元前279年在位)

邓州市18013026229: 十万火急,急需答案 -
百若板蓝: 12:对 13:对 14:对 15:对 16:对( 纸没发明之前,古人在青皮竹片上刻字,为了使竹片干燥、易于修改,就在火上烤,竹片里的水分渗出来后就像出汗一样,因此把这样的竹片叫“汗青”.整部书刻完定稿后,就削去青皮,书于竹白,谓之“杀青”.) 17:错(《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 18:对(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19:错(唐·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0:错(消防车不是活物,怎么放弃) 21:对 22:对 23:对 24:错 25:错 26:对 27:错

邓州市18013026229: 到底张仪和苏秦谁的事迹在前? -
百若板蓝: 苏秦 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纵横家兴于战国后期.时群雄相争,除用武力外,还需展开外交、政治上的攻势.纵横家应运而生,他们并不专崇一种主张或观点,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定其取舍,故忽而用儒,忽而用道,构成了所谓的一纵一横.西汉...

邓州市18013026229: ( 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百若板蓝: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十三经”之一,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所以本题选C选项.

邓州市18013026229: MD,苏秦和张仪活动年代的问题,怎么就是搞不清楚 -
百若板蓝: 史记是正史,其他的只能参考.史记中两人同是鬼谷子的学生,苏秦先行游说列国,先说秦惠王,秦惠王不用,苏秦转而游说六国联合,然后指导张仪去秦国发展.

邓州市18013026229: 错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
百若板蓝: 《春秋》,所以《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春秋》《左传》不能算通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编年体通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邓州市18013026229: 下列说法或句子正确的是() - 上学吧
百若板蓝: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而非司马迁. 本句话应该为,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邓州市18013026229: 资治通鉴中是苏秦连横还是合纵 -
百若板蓝: 苏秦合纵,张仪连横. 其实在最开始,苏秦是连横的,他去找秦王却不得重用,回家苦学后去找赵王合纵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