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口念,智者心行”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苌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意思是:迷惑的人只用嘴说,智慧的人用心体会。

出自《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节选原文:

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善知识,迷人口念,智者心行。

译文:

万种佛法就在每个人的本性中,如果我们看到一切人的或善或恶,都既不接近也不舍弃,也不受沾染和影响,心保持虚空,这就可称为大,也就是摩诃。善知识们,迷惑的人只用嘴说,智慧的人用心体会。



扩展资料

《六祖坛经》是一部以惠能讲经为核心、经惠能弟子以及其他僧俗在200多年间集体完成的著作。

它是惠能一生说法的记录,六祖文化的思想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在他讲述的《六祖坛经》之中。其中心思想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觉悟解脱,其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六祖坛经》分三部份,第一部份即是在大梵寺开示“摩诃般若波罗蜜法”。第二部分,回曹溪山后,传授“无相戒”,故法海于书名补上“兼授无相戒”。第三部分,是六祖与弟子之间的问答。

常见的版本有两个:一是法海本。全名《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约12000字。

二是宗宝本。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前后,僧人宗宝改编。一卷十品,约20000字,题名《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在法海本未发现前,宗宝本为最常见的流通本。

《六祖坛经》对《金刚经》的理解和阐释,显示出中国人对般若“假有性空”思想的基本把握。其中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理解,是对般若思想的一次集中阐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祖坛经




自性莲苔自性坐的意思是什么?
莲台也好,坐莲台的也好,坐也好,都是自性的妙用,都是自性的显发,因此说自性莲台自性坐。一点愚见供参考

求,佛经--解烦恼、忧愁、静心的经文
四十二章经 我的空间有白话文对照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瞋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

般若波罗蜜心经的意思
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

空性起缘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

ZT: 是“以人为本”还是应“以仁为本”?
别忘了,自古就有“迷人口说,智者心行”一语。正因为毛主席有一颗和人民相容(融)与共、同体不二的仁心,才会有正确解决一切的真实力量,亦大觉悟,所以在他面前“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成了真正心行实践的验证。而迷人只会把有字无义的大名词挂在嘴上为自己涂脂抹粉,如此不但没有丝毫的实效,往往还会颠倒...

ZT: 面对危脆生态:是“以人为本”还是应“以仁为本”?
别忘了,自古就有“迷人口说,智者心行”一语。正因为毛主席有一颗和人民相容(融)与共、同体不二的仁心,才会有正确解决一切的真实力量,亦大觉悟,所以在他面前“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成了真正心行实践的验证。而迷人只会把有字无义的大名词挂在嘴上为自己涂脂抹粉,如此不但没有丝毫的实效,往往还会颠倒...

佛教名人名言警句
9、勿以善小不为,勿以恶小为之。——《入佛子菩提行论》10、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11、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楞严经》12、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

在佛教中,何为“自性”?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五祖大师给六祖讲《金刚经》,讲到你不要着住到情上,也不要着住到爱上,也不要着住到空上,也不要着住到有上,你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时六祖大师豁然开悟。这个大悟,是彻始彻终,明白这个深般若的智慧。...

佛和关心有何关系?又有何渊源?
心是无止境的~~~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

古人应用鱼翅与鱼肚有何渊源?即它们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对应关系?(答_百度...
善知识。般若无形相,无有一法可得,亦复如是;犹如说食不饱,心如虚空名之为大,名为真行性自用。一真一切真,智者心行?‘摩诃’是大,应用便知一切。若作如是解,亦无上下长短,山河大地,万法在诸人性中,空心静坐,遍周法界。心量大事,即般若绝,本性是佛,迷人口说,不在口念。’一切处所...

商州区13912553614: “迷人口念,智者心行”是什么意思? -
慈怨苏子: 一般信仰之徒只是嘴里念叨,说说而已,不去行动,而智慧之人牢记在心里,身体力行,这才是智慧之举.

商州区13912553614: 迷人念经,智者行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慈怨苏子: 整天读书的人不一定是有智慧的人,真正的智者是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

商州区13912553614: 哪些佛经主要是教人修身养性的?最好详细点 -
慈怨苏子: 佛教的一切经典就是教人修前世后世和今生的,至於养性在修人生的同时就是修养本性,修身养性在佛教看来是个人的品行修为修养,身正则性自然就而生.你说具体那一部经这就看个人对那一种修为方法有兴趣,如果单从修身而言不出律已行为的准则的戒律了,开始下手从五戒十善着手.我个人建议你看弘一大师的在家居士备揽,里面有我在家佛教徒的行为准则.当然你要是不是佛教徒就令将别论了,可以看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不过这是个佛教居士写的不是佛教经典.

商州区13912553614: 3.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好玩的国学: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
慈怨苏子: 慧能大师,被尊为禅宗六祖,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只要见心见性,就可以顿悟成佛,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好玩的国学精选慧能大师中最经典的15句话,...

商州区13912553614: 迷唯一念 悟止一心什么意思 -
慈怨苏子: 迷唯一念,悟止一心」,这句话要记住,怎麽迷的?起个念头就迷了,怎麽样觉悟的?一心就觉悟了,你要知道,二心就迷了.所以大乘教里面常常讲,十法界众生用的是什麽心?三心二意.十法界众生,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用的这个妄心他用得正,为什麽用得正?发心事佛,承事如来,所以他发心正,听佛的话,虽是妄心,跟真心很接近,所以他住净土,四圣法界是净土.六道凡夫就不行了,为什麽?他不肯承事如来,他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自以为聪明,他的是非邪正标准是自己定的,那就难了.声闻、缘觉以上他们是非善恶标准是依佛定的,所以他接近性德;凡夫是自己定的标准,远离性德.

商州区13912553614: 思若智者,行若常人是什么意思 -
慈怨苏子: 大智若愚在《词源》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搓.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至都是一个意思...

商州区13912553614: 请问各位师兄,经书该如何诵读? -
慈怨苏子: 阿弥陀佛!师兄,读诵经书之前,应清净身心,以清净心、虔敬心来读诵经书.这个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澄心静虑的过程.同时,我们要明白,经为承载佛陀教导无上妙法的舟楫.我们要逐渐学...

商州区13912553614: 谁能告诉我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到什么,才大彻大悟,成就正果吗? -
慈怨苏子: 人有八识,眼鼻舌闻受五识,六识意识,七识末那识,八识阿赖耶识.意识是后天受环境熏陶形成,最易受眼鼻舌闻受五识和外境所迁,贪嗔痴慢疑,是它的拿手好戏.如果第六识被前五识所迁的话,人就容易堕落了.佛家云:一念善一念佛,...

商州区13912553614: 迷则行醒事;明则择事而行,是什么意思 -
慈怨苏子: 迷,则醒行事;明,则择事而行 好像是说..迷茫老埋怨的人,总是在说自己做的事怎么样,自己的生活怎么怎么样,在说现状或是已成往的事,而真正的智者是勇于去改变.做自己认为要改变的,而不是一味地在说不做

商州区13912553614: 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智者行天下什么意思? -
慈怨苏子: 做凡人的处世之道是:心要细小志向要大,头脑要圆通灵活,行为要正直.智慧圆通的人没有不知晓的道理,品行正直的人也要有不做的事情.聪明的人才能行走天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