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投稿:竺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格物致知这个成语家喻户晓,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对古代科学发展从思想上有所影响,其基本意思是说:考察事物,获得知识.\x0d这一词语最早见于先秦经典《礼记·大学》,是该书所提出的儒者求学八阶段的初始两个阶段:“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x0d这一段话,是儒家学派为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而提出的阶段性行为目标.这一程序性行为纲领的起始就是格物致知.由此可见格物致知在儒家学说中的确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x0d“格”、“物”在古代用法均很广泛,这一段话,在孔子时代大概并不难解,孔氏本人未做解释,孔门弟子对格物致知含义亦未阐发,这导致后人在理解格物致知含义时出现很多歧义,每个人都想依据自己的哲学倾向对之做出合乎己意的解释,这就使得在此问题上,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局面.\x0d由此,我们今天倘要明白格物致知原意,就要把它放在产生《礼记·大学》的时代,参考儒家其他经典,尤其是孔子的认识论思想,综合加以考察.据后人的研究,《礼记·大学》主要表述了孔子及其弟子曾子之意,而孔子在当时即以博物著称,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这自然与其治学方式有关.在另一儒家经典《中庸》中,孔子的孙子子思指出了儒家所主张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叫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孔子之所以博学,其治学方式不能有异于此.由此,《中庸》的强调可以看做是对格物致知学说的注解.即通过广泛学习,细致研究某事某物,并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去实践体会,就可以获得真知.所以,格物致知强调的是通过对事物的考察、检验或穷究,来获取正确认识,这可以认为是其本来的含义.\x0d这一理解与古文献并不相悖.古代“格”字用法很广,其中有训为“量度”的.《文选》载鲍照《芜城赋》:“格高五岳”.李善注引《苍颉篇》:“格,量度也”.也有训为“正”或“检”的,《尚书·周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孔氏传曰:“弹正过误,检其非妄之心”.这些用法均可转义为“考究”、“考察”或“检验”.由此,《辞海》对格物致知的解释是:“谓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这一解释不为离谱.\x0d汉儒郑玄注解说:“知谓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也”.“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这一注解有两点不可取:其一,它缩小了“知”的范围,认为“知”仅限于“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而在《大学》中,没有这样的限制;其二,它颠倒了“格物”与“致知”的因果关系,认为“格物”是由“致知”所致.无独有偶,这样的观点也得到后人响应,例如宋代杨时即曾强调说:“致知必先于格物”.\x0d宋代是谈论格物致知比较多的朝代.一代名儒司马光,曾专门作《致知在格物论》,畅述己意.他首先指出:“人情莫不好善而恶恶,慕是而羞非.然善且是者盖寡,恶且非者实多.何哉?皆物诱之,物迫之,而旋至于莫之知;富贵汩其智,贫贱翳其心故也”.从这种认识出发,他解释格物致知说:“《大学》曰:‘致知在格物.’格,犹扞也,御也.能扞御外物,然后能知至道矣”.他批评郑玄说:“郑氏以格为来,或者犹未尽古人之意乎?”司马光强调要抵御物质生活的引诱,认为这样可以保持一个人的高风亮节,不为物欲遮蔽自己的聪明才智.此说当然有其不可磨灭之处,但亦未必合乎古人原意.他与郑玄一样,在此问题上都“师心自用”了.\x0d“格物致知”到了宋代,被朱熹提到了特别崇高的位置.朱熹认为,《大学》一书缺了对格物致知进行解释的一章,他补上了这一章.朱熹增补的内容是:要获得知识,必须考察事物,以求认识事物的理.任何事物都有理,任何人都有一定的知识.求学者应该把心中已知的理作为基础,进一步努力,以求达到认识的顶点.经过长期努力,会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好像突然之间明白了一切,这就是认识的顶点.\x0d在格物致知学说上对后人影响较大的是宋明理学,其中主要可分为两派,程(颢、颐)朱(熹)一派和陆(九渊)王(阳明)一派.程朱等人释格物致知为“即物穷理”,二程说:“格犹穷也,物犹理也,若曰穷其理云尔.穷理然后足以致知,不穷则不能致也”.(《程氏粹言》卷一)朱熹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大学章句·补传》)这里的“即物穷理”,是要求人们运用已知的知识,深思客观事物,达到自己内心的豁然领悟.它所强调的是一种内省式的思考过程.朱熹说:“《大学》设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格物,此为知之至也”.(《大学章句·补传》)显然,朱熹所追求的是通过“即物”,达到自己内心的豁然贯通,而不是对客观事物具体内涵、特征的掌握.\x0d王阳明实践过朱熹这套方法,他坐在自己窗前“格”院子里的竹子,冥思苦想七昼夜,仍然不得要领,人也累病了.他不去反思自己格物方法的不当,反而走得更远,连物也不格了.他说:“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传习录下》)“若鄙心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也”.(《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显然,他所说的“致知格物”,不是要通过研究客观事物获得知识,而是要把“心”的“良知”和“天理”强加到事物上去,使事物与“心”、“良知”、“天理”相符合.这样的“格物致知”,不会促进科学发展.\x0d宋明理学对“格物致知”的发挥,在后世也有人表示反对.例如颜元就公开批评朱熹说:“朱门一派,口里道是即物穷理,心里见得,日间做得,却只是读、讲、论……其实莫道不曾穷理,并物亦不能即,半日静坐,半日读书,那曾去格物”.(《习斋记余·阅张氏王学质疑评》)颜元主张格物要亲自动手,实地去做,不能离物而空洞地“穷理”.这样的格物致知,有利于科学的发展.\x0d实际上,因为格物致知学说具有研究客观事物以获取知识的含义,一些重视研究自然的有识之士也借用这一口号,赋予它新的内涵,用以阐发自己的思想.例如王夫之即曾这样说过:“密翁(方以智)与其公子为质测之学,诚学思兼致之实功.盖格物者,即物以穷理,唯质测为得之.若邵康节、蔡西山,则立一理以穷物,非格物也”.(《搔首问》)王夫之所提到的“质测之学”,是方以智的创举,它的中心内容是要求以实证方法研究自然现象.王夫之认为只有质测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这赋予格物致知学说以崭新含义,标志着这一术语已经进入自然科学范围.\x0d随着明末清初科学技术的传入,中国人研究自然现象的热情也高涨起来.这时人们谈论格物致知,很多情况下都意味着研究自然以获取知识.古老的格物致知学说获得了新生,成了人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理论根据.清末翻译的西方科技书籍,有些径以“格致”名之.格致一词成了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他所说的格致,就是指的这些自然科学.在中国传统科学与西方科学技术合流过程中,格物致知学说以独特方法参与并加速了这一过程,从而在科学技术史上取得了一席永久立足之地.


含义与内涵有什么区别?详细
1、含义:“含义”是指字、词、话语等所包含的意义。“涵义”与“含义”的意思完全相同,两者是一对异形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的推荐,应该采用“含义”的写法。例如:这个句子的含义应当仔细推敲。2、内涵:内涵是一种抽象的但绝对存在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

含义、涵义,区别是什么??
1、含义:含义是指字、词、话语等所包含的意义。2、涵义:涵义指带有某种意思,没有完全表露出来。二、侧重不同 1、含义:含义侧重于明面上的意思。2、涵义:涵义侧重于暗示的意思。三、表达不同 1、含义:含义完全表达了内容。2、涵义:涵义表面不清晰,有弦外之音,须揣摩其中未表达的内容。

涵义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含义是一个介词,是里面有的意思,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内容。

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含义?
定义是指对事物或概念的解释或说明,通常是通过给出一个明确的描述来界定某个事物或概念的含义。它一般是通过概念分析、归纳总结或者举例等方式来达成的,通常具有客观性和明确性。含义则指某个词语、符号或者表达形式所与之相关的内涵或外延,是指这个词语或者表达形式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意义和信息。含义是...

含义是什么意思 解析这个词汇的含义和意思?
综上所述,含义是指一个词语、短语或句子所包含的意思、涵义或内涵。它是语言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语言学中,含义是一个核心概念,研究含义的方法和原理对于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含义是语言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

什么是含义?什么是意义?含义和意义有什么分别?
人有本质的思想含义,是含义性的代表者.数量性的代表者是基础性的,意味数量性是属于基础性的含义性的代表者是本质性的,意味含义性是属于本质性的。如果大家有讲辩证法的本能智慧,那么不需要上面的说明,大家就会理解数量与含义是属于基础与本质的对立统一关系这个命题 也就是说这个命题对有讲辩证法...

含义指的是什么意思
含义指的是字里行间包含的意思。含义 【基本解释】(1)[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 这个词用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 (2)暗示,示意;涵义 这句话含义深刻 详细解释编辑 含义 所包含的意义。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二七:“今天,看见 钱少奶奶 ,他又想起来那句话,而且完全明白了其中的含义。”示例...

含义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含义的含义”是指某个词语或概念所代表的意义和内涵。一个词语的真正含义不仅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还需要考虑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上下文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词语的意义和内涵可以因时代、地区、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地演变和理解,以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决策。在不同的...

定义和含义的区别是什么?
含义是指一个词语、表达或符号所传达的意思、暗示、引申或象征。它涉及到更广泛的语言使用和交流的语境中的意义。含义可以是字面的解释,也可以是隐喻、象征或引申的意义。含义是从语境、语言使用和文化等方面构建起来的,可以因为不同的背景、文化或语境而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定义更注重于给出词语或...

爱情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爱情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一、风雨同舟。我认为爱情就应该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无论任何一个人遇到困难,另一个人都能够把这件事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去做,忙前跑后,无论多苦多累,都没有任何怨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就是在未来的道路上,有多么崎岖不平,都不能阻碍两个人...

东昌区17168849384: 它是什么意思 -
巧绍喘咳: 它[tā]基本释义 1.人称代词.称人以外的事物:这杯牛奶你喝了~. 2.姓.详细释义 〈名〉 1,(象形.小篆字形.象虫形.本义:虫) 同本义.后作“蛇” 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说...

东昌区17168849384: 它的含义是什么? -
巧绍喘咳: 它是指动物的它.例如,小花猫很厉害,今天它又逮住了一只老鼠.

东昌区17168849384: 它的含义是什么 -
巧绍喘咳: 含义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hán yì,基本意思是所包含的意义,意思;暗示,示意,也指带有某种意思,没有完全表露出来;或里面存在着一定含义,表面不清晰.

东昌区17168849384: 它是什么意思呢 -
巧绍喘咳: 它是代表动物,或者禽兽!

东昌区17168849384: 它指的是什么意思 -
巧绍喘咳: 指的是非人

东昌区17168849384: 它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字念啥,它的意思是什么.
巧绍喘咳: shá (ㄕㄚˊ)形声,口语.字从口从舍,舍亦声.“口”表示疑问、提问.“舍”本义为宿舍,转义为“落实”.“口”与“舍”联合起来表示“能落实吗”.本义:请(口头)落实.

东昌区17168849384: 它说的是什么意思 -
巧绍喘咳: 它,代词,特指之前提到过的它.它说的就是之前提到过得那个所说的

东昌区17168849384: 它的意思是什么! -
巧绍喘咳: 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一旦、偶然,出自《诗经·国风》,也可以表示欢快的神态

东昌区17168849384: 什么是意识形态?它的含义是什么? -
巧绍喘咳: (1)指观念、理想、信念、热情、价值观、世界观、宗教、政治哲学、道德证明. (2)社会群体用来使世界更利于他们所理解的解释框架. (3)社会意识中构成社会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包括艺术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点和哲...

东昌区17168849384: 它是什么意思啊??? -
巧绍喘咳: 他的意思是:在冬天里,那陈喜的梅花洁白似雪,散发出一阵阵清冽的香气.而那用羊雪白的雪,却显得逊色了. 简单的理解:雪比梅逊色,雪没有梅好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