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与川端康成

作者&投稿:登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余华、贾平凹、莫言等当代作家分别是“先锋派文学”和“寻根文学”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对传统的小说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纵观这些代表性作家的创作道路,他们都承认在创作的艰难跋涉中曾经或多或少地得到过川端康成文学以及新感觉派文学的宝贵启示。他们一致表示,当他们对现实生活和小说创作产生疑虑和困惑的时候,是在与川端康成文学的对话中,感悟并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色的创作方法来。也就是说,川端康成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文学创作之路起到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

第一,川端康成文学的传播

20世纪80年代,川端康成文学以及新感觉派文学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新感觉派以及其他国外现代派文学的陆续译介和传播,由现实主义一统江山的文学观发生了深刻动摇。学术界开始主张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三种思潮和创作方法并行,川端康成及其文学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大的文化环境下被逐步译介过来,并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发生影响的。

1981年7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老翻译家韩侍桁所译的《雪国》。同年9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叶渭渠、唐月梅译的《雪国•古都》。紧接着,1985年川端康成的《千只鹤》《舞姬》《花的圆舞曲》等作品也被译成中文。这样,川端康成的获奖作品都有了中译本。1985年以后,叶渭渠又翻译了《川端康成谈创作》《川端康成散文选》《川端康成掌小说百篇》等不同体裁的作品集,扩大了川端康成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198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探索小说集》,汇集了新时期以来在小说样式上有所创新的作品。在该书的《代后记》中,评论家吴亮和程德培列举了包括川端康成在内的六位外国作家的名字,认为他们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最大:“川端康成是近来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榜样,是他唤醒了某些气质内向的作家的智慧和灵识,把他们的感觉能力磨得更细更敏锐”。

第二,川端康成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余华是受川端康成文学影响较大的一位作家。在散文集《我能否相信我自己》中他曾这样回忆与川端康成文学的相遇:“1982年在浙江宁波甬江江畔一座破旧公寓里,我最初读到川端康成的作品,是他的《伊豆的舞女》。那次偶尔的阅读,导致我一年之后正式开始的写作,和一直持续到1986年春天的对川端的忠贞不渝。那段时间我阅读了译为汉语的所有川端作品。他的作品我都购买两份,一份收藏起来,另一份放在枕边阅读。后来他的作品集出版时不断重复,但只要一本书中有一个短篇我藏书里没有,购买时我就毫不犹豫。……川端康成的作品笼罩了我最初三年多的写作,那段时间我排斥了几乎所有别的作家……” 余华是创造性地吸收了川端康成的文学的,既有模仿、借鉴,又有所创新和突破。但无论如何,川端康成文学的影子与痕迹是始终贯穿在他作品中的。

余华自述最初接触川端康成是在1982年,那时川端康成文学给余华的感受是清新的、强烈的、富于刺激性的,与中国当时的文学作品、即使是同样描写痛苦的伤痕文学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也是描写感伤的情怀,却是那样的美丽、委婉、动人、给人的完全是优美的艺术享受。余华本人曾回忆道:“我忆得那个时候,伤痕文学还没有完全退潮,所以读了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以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人家写伤痕是这样写的,不是一种控诉的方式,而是以一种非常温暖的方式在写。” 这种“温暖的方式”是川端康成文学给余华留下的艺术初感,余华从中见到了文学的另一片天地,并被牢牢征服。

第三,余华和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

余华和川端康成的个性以及他们所处的特定的时代环境,决定了他们在抒发个人内心孤独的情感或者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卑贱美这一类自己较为熟练的题材时会感到更得心应手。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大多是描写他的个人经历和体验的,带有明显的自叙成分。而他的代表作如《伊豆的舞女》《雪国》等则将描写的对象转向社会下层,转向民间的普通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歌女、艺妓、女侍者、女艺人等成为了川端康成小说的主角,表现她们的善良心地和凄惨命运则成为川端康成小说的主题。

川端康成本人曾在他的《小说的研究》一书中这样写道:“作家的气质和秉性决定了作家创作的主题倾向。所以,一个天生关注女性问题的作家,即使面对贫困和疾病,也会将它们与女性联系在一起考虑。”川端康成对下层女性的关注开始于他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作家以极其丰富的感受性在这部小说中生动地描绘了十四岁的舞女熏子纯朴稚气的性格、谦恭低下但又不失尊严的内在美以及舞女悲惨的生活,对她的遭遇寄予了深切地同情。在《雪国》中,川端康成的这种关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作家带着厌世和宿命的倾向,怀着无比的同情心,描写了沦为艺妓的驹子天真泼辣的外在性格,揭示了社会生活给她带来的哀愁与不幸,在朦胧中展示了下层妇女的美好品质。川端康成在小说中集中展现了西方的“人”的观念,不留痕迹地贯穿于驹子的血肉之中,让驹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同命运抗争,努力摆脱艺妓的处境,争取获得普通人起码的生活权利和恢复做人的地位。比如,她勤学苦练艺技、追求普通女子应有的爱情等等都集中体现了这种观念。

川端康成中后期的创作,一方面沿着《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的路子,寄托个人的情感,表达对下层妇女、普通人以及被侮辱和被损害者的同情,先后写了《舞姬》《名人》《古都》等作品。《舞姬》集日本女性的温顺闲雅和忧郁哀怨的性格于波子这一人物身上。作为一个不成功的舞蹈演员,波子在婚姻和爱情、生活和事业的矛盾中,始终摆脱不了哀怨的心绪。《名人》则扑捉了秀哉名人内心深处的苦恼、孤独和难以排遣的挫折感。《古都》则透过风景来展现人物的忧郁的底色。另一方面,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川端康成创作了《千只鹤》《山音》《睡美人》《一只胳膊》等作品,表现小人物们内心阴暗、无聊乃至丑陋的性无能。《千只鹤》描写了菊治与太田夫人以及文子之间的超伦理行为,《山音》描写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理失衡,《睡美人》则流露了性无能的江口老人对青春丧失的哀怨与对迫近的死亡的恐惧。

由于身受川端康成的影响,余华在创作上也经历了类似的道路,描写了许多小人物的平常生活。一般认为,余华小说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初期的自叙传与小人物;中期的先锋小说;九十年代以后的“回归民间”。无论在初期还是九十年代以后的“回归”时期,余华的小说都留有川端康成文学“小人物”的影子。

余华早期的重要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上的《星星》描写的就是一个叫“星星”的普通小孩与小提琴的故事。至1986年创作的《小站》,余华的早期作品始终在反映小人物的一点点的恩怨、甜蜜和忧愁。他努力创造出一种情调来表现小人物的生活。《竹女》《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美丽的珍珠》《老师》等作品都是如此。《老师》讲的是一位幼儿园教师一辈子只教数数字和拼音字母歌,她不但没有厌烦,反而觉得神圣。临终前昏迷中还数着数、唱着字母歌。小人物的纯美顿时跃然纸上。《小站》是余华前期自叙传与小人物描写到中期先锋描写的一个转折点,但故事仍然反映的是小人物的一种茫然感。故事中没有姓名也不知身份的主人公带着不知所措的心情从外地出差回来,在县城小站下车后见到乏味单调的家乡人,朦胧中生出一种忧郁感。

《小站》之后,一直到1991年底,余华创作了大量的先锋小说。1992年以后,余华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先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三部长篇小说,具有明显的“回归民间”的倾向。这一时期余华将川端康成的影响进一步淡化和深层次化,小说依然远离重大的社会题材,不触及昂扬的主旋律,继续描写小人物的普通生活与辛酸苦辣的人生境遇。《活着》讲述的是一个人经历了许多苦难之后,如何活下来的故事。小说以一个名叫福贵的饱经沧桑的老人和一头黄牛为线索,以回忆的方式叙述了富贵一家的故事。《许三观卖血记》则描写了普通工人和乡村农民捉襟见肘的苦难生活。主人公许三观是一名普通的丝厂工人,为了结婚、给孩子治病、度过荒灾、还债等不得不一次次出卖自己血管里的鲜血。这种卑贱的生活中所散发出来的普通下层人民的美还原了生活的本质,感人泪下。这一时期创作的其它小说,如《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等也大都描写这类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的叙述,余华告诉读者学会如何生活,如何在重压下忍耐。

但余华的作品与川端康成的作品相比较,似乎对下层女性极少关注与描写,缺少川端康成文学中对女性的细腻和富有人情味的哀怜。但在一点上两位男作家有共同点:那就是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赋予了男性的另一半——女性勇于承担社会重负的美德。这一点在川端康成文学中的表现自不必说,而在余华的小说中,《活着》里的家珍、《许三观卖血记》里的许玉兰就是两个典型。余华在一次回答提问时,这样总结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我觉得《许三观卖血记》里的许玉兰就是一个女强人,你看她把许三观收拾的十分服帖,我觉得《活着》里的家珍也是女强人,她对苦难生活的忍受能力,这也是一种强人。”

通过比较分析两位作家小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看到贯穿川端康成和余华小说创作的两个重要的思想倾向:异端创作和人道主义情怀。

所谓“异端创作”,主要是指两位作家的创作与同时期的其他作家相比,具有明显的偏离社会主流的倾向。川端康成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佛家的遁世思想,有意远离现实社会的困扰。他笔下的众多人物,如菊治、岛村、信吾老人等都是一种抽象的、非现实之美的体现者。对此,日本评论家奥野健男这样评价川端康成的创作:“川端文学并不代表明治以后日本近代文学的主流。他的文风、基本点和作者的生活态度都不同于日本近代文学,可以称作是一个异端。”

余华的这种异端倾向更是明显。八十年代大多数作家都写“伤痕”时,他模仿川端康成的作品,抒发某种情绪,表现某种情调;九十年代大多数作家紧跟社会现实,反映商海沉浮、金钱腐败、社会建设、人情、人性世界的时候,他却回归民间,埋头于小人物的精神和生活世界,发掘小人物内心的巨大空间,对社会集中关注的事件只字不提、我行我素,可谓极端得太有个性。之所以如此,源自深深扎根于两位作家心中的人道主义情怀,即张扬正义,同情弱小,确立个性,同情和帮助受侮辱、受损害的弱者,关心他们的死活,力图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两位作家都竭力从这一基本点出发,关注社会的底层和普通人的生活,讲述他们的不幸经历,赞扬他们在现实生活的旋涡中勇于承受、坚忍不拔的生命意识,使读者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曙光。

不仅在小说主题的选择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余华充分借鉴川端康成小说,而且在叙事手法上同样如此。

余华在写作之初,便看到了川端康成作品中强有力的细部描写,并对此加以吸收和借鉴,使其作品创作始终保持着同样出色的逼真的细部描写,余华为此受用终生。他曾多次自豪地回忆:“川端康成最迷恋我的地方是他的那种细部的描写,他描述的细部,给我的感觉和我们那个时候时髦的文学杂志上发表的那些作品有很大区别的,他的描写是有距离的,他刻画细部非常好,但是他是有距离的。你觉得他是用一种目光去注视,而不是用手去抚摩。就是这样一种细部的刻画,我觉得非常丰富,就一直在学习写细部。”“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有大量外国文学作品被介绍进来,对我有较大影响的是川端康成。我非常喜欢他对细部的处理,他在描述作品时比其他作家丰富。我感到他不是用手去抚摸他描写的事物,而是用眼睛紧紧地凝视着他所描写的对象。他表达情感的方式很适合像我这样的中国人。”“川端康成对我最大的影响在于让我注意到细部是我们生命的所在。”

余华早期发表的作品《星星》在多方面存在不足,但唯有对细部的把握使我们看到了当时作为文学青年的他的老练。紧接着先锋鼎盛时期余华所创作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古典爱情》《战栗》《偶然事件》等作品中都有精彩的细部描写,仅写杀人场面的细致、逼真,足以让读者目瞪口呆。20世纪90年代以后,余华小说的细部描写在川端康成文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又加进了一些幽默的元素。可以说,在细部描写和叙事上,川端康成给予了余华最大的恩惠,提供了文学的范本。

余华作为先锋派作家的标志在于他对暴力和死亡冷漠的、不动声色的叙述态度上。从直接的契机看,这无疑是受卡夫卡小说的启发,也与他曾经当过医生的人生经历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又何尝不与川端康成文学的影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呢?余华曾经在比较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不同文学倾向后,指出他们的共同之处:“无论是川端康成,还是卡夫卡,他们都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作家。他们的感受都是纯粹个人化的,他们感受的惊人之处也在于此。川端康成在《禽兽》的结尾,写到一个母亲凝视死去的女儿时的感受,他这样写:‘女儿的脸生平第一次化妆,真像是一位出嫁的新娘。’而在卡夫卡的《乡村医生》中,医生看到患者的伤口时,感到有些像玫瑰花”。余华的这段话耐人寻味。在此,他发现了川端康成和卡夫卡在对待死亡和丑恶时都同样表现出了超然、敢于直视的态度。事实上,日本学者历来认为,川端康成文学在抒情风格的深处隐藏着“残忍直视的目光”和“冷漠的眼光”。川端康成文学那清澈见底的哀婉、稍纵即逝的美正是建立在这种敢于直视死亡和丑恶的基础上的。余华在早期阅读川端康成文学的时候,显然主要被其忧伤般的抒情风格所打动,而在阅读了卡夫卡的作品后,意识深处的种种记忆,包括自身的经历以及川端康成文学中的“冷漠的眼光”被清晰地唤醒和激活。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余华通过卡夫卡在更深层次上重新发现了川端康成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生平简介?
作为近代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一直是日本文坛上最热门的话题,他毕生的三十五部作品在许多文人眼中是不可多得的钜著。从川端康成作品中可以看出日本文学特有的理念和近代日本文坛的发展走向。川端康成作品中多数作品的主题都是爱情,爱情是大多文学家创作的主旋律,但是川端康成笔下的爱...

谁知道川端康成的生平简历?
川端康成的性情被孤儿的气质扭曲,心中充盈令人窒息的忧郁,一次去伊豆旅行的机会,偶遇巡回艺人一行,与年少的 *** 邂逅,第一次得到 *** 的平等对待,并说他是个好人,他便对她油然产生了纯洁的友情;同样地,受人歧视和 *** 的 *** 遇到这样友善的中学生,以平等待人,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澜。他们彼此建立了真挚...

川端康成十卷集目录
以下是川端康成十卷集的目录概要:第一卷:序、《虹》、《雪国》、《花的圆舞曲》和《名人》,这些作品展现了作者的早期创作精华和对生活与艺术的独特见解。第二卷包括《千鹤》、《碧波千鸟》和《山之声》,深入探讨了情感与自然的交融,每篇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第三卷涵盖了...

川端康成作品有哪些?
《雪国》在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评奖委员会列为重要作品之一。这部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尤其在中国,有多种译本面世。《伊豆的舞女》则是他的早期成名作,发表于1926年,以恬静而深沉的日式爱情故事展现了作者的才华。这篇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浓厚的人生况味,赢...

川端康成婚约为何被毁?未婚妻一封绝交信,多年后才知原因,是什么呢...
最后一个千代,是川端康成真正的初恋,也是最使他刻骨铭心的一个。 川端与她甚至差点步入婚姻殿堂,最后却还是有疾无终的结果,而背后的原因,也让川端的余生痛苦不已。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婚约被毁 1920年,川端康成考入了东京大学。 他常常与大学里志同道合的同学到离校不远的一个咖啡馆去,一起学习或畅谈人生理想...

《花未眠》的赏析和作者川端康成的简介及背景
川端康成就是用这样一双悲悯的审美之眼见证了花未眠的大境界:人类感受美的机会不但有限,不常在,而且还常常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失落与忽略。美需要邂逅所得,亲近所得,然而邂逅与亲近却需要机缘飘忽不定的给予。花未眠,本身就隐喻着一种美好生命状态的展示,而这种生命之美的展示却负载着那么多脆弱与...

文学界是怎么评价川端康成的《古都》的、
一、概述与评价 川端康成的《古都》被普遍认为是其文学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其深厚的情感、细腻的描绘和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尊重赢得了文学界的广泛赞誉。二、文学细节分析 1. 情感深度:《古都》展现了深厚的亲情、友情与爱情,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一个迷失与自我发现的旅程)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通过舞女的旅程展现了一个迷失与自我发现的过程。舞女在旅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舞蹈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平静和安宁。她从一个迷失的灵魂逐渐转变为一个自信而坚强的女性,她学会了接纳自己的过去和现实,并以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川端...

川端康成简介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毕业于东京大学,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川端康成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

川端康成著作选释:伊豆的舞女雪国内容简介
这部作品是《川端康成著作选释:》的精华,由著名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亲笔创作,林璋和王成两位学者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它被收录于“日本现代文学名著注释丛书”之中,专注于深度解读和研究。该选集特别邀请了对日本文学和文化有深厚造诣的专家,他们对川端康成的两部杰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

泸溪县13142052402: 余华小说实验性表现在什么地?余华小说实验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赵博通心: 实验性其实就是先锋性. 1985年开始,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先锋小说,这些小说有的具有现代派小说的特点,有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人们称其为“实验小说”或“先锋...

泸溪县13142052402: 如何理解刘亮程笔下的乡村世界 -
赵博通心: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泸溪县13142052402: 中考语文作文技巧 -
赵博通心: 你好!写作没有固定的技巧,因为技巧都是从写作的实践中来,而且这些技巧只有在你的写作过程中被运用到并且被你娴熟的掌握之后才对你具有意义.别人的经验,对于自己,往往是隔靴搔痒,终隔一层.伊拉斯谟说,只有手握之笔才是写作...

泸溪县13142052402: 关于梁实秋的<论散文> -
赵博通心: 梁实秋曾经写过一篇《论散文》的文章,指出文章的整体风格要有“文调”,什么是“文调”?梁先生在他的文章里这样解释:“有一种人便有一种散文.”既然称为调子,我想会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分.这里,我只想介绍一下《有一个...

泸溪县13142052402: 有文化的人推荐几本好看的书啊,得是自己看过,真心觉得好看的 -
赵博通心: 《飘》——看过的人很少有说不好看的 《堂吉诃德》——幽默讽刺文学代表,情节有趣,语言诙谐 《十日谈》——短篇故事合集,可消遣可深究 《三言二拍》——同上(其实这是两本书,但现在也有二合一的版本) 《莎士比亚戏剧集》——人性的光辉,诗化的念白,经典之作不可错过 《红楼梦》——我的挚爱 …… 好书太多,暂时推荐这几本,您可以提出具体要求,我再帮您推荐.

泸溪县13142052402: 如何理解余华的往事与刑罚
赵博通心: 《往事与刑罚》是作家余华八十年代末创作的小说,这部小说围绕着陌生人对往事的追寻和刑罚专家对刑罚的实施的脉络展开,揭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乃至于话语权力掌...

泸溪县13142052402: 求余华的三本书的目录 -
赵博通心: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目录: 我能否相信自己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布尔加科夫与《大师和玛格丽特》 博尔赫斯的现实 契诃夫的等待 山鲁佐德的故事 三岛由纪夫的写作与生活 内心之死 卡夫卡和K 文学和文学史 威廉·福克纳 ...

泸溪县13142052402: 求类似刘庆邦《神木》的小说,故事要精彩,描写人性的 不要说余华的《活着》,《活着》我看过. -
赵博通心: 没看过《神木》,我看过《追风筝的人》,阿富汗的故事,挺好的.余华我确实很喜欢,他的《许三观卖血记》我更喜欢.《平凡的世界》《红高粱》估计你看了,《桃之夭夭》《第九个寡妇》《额尔古纳河右岸》不知道男人爱看不?日本的呢?川端康成,影响了余华.

泸溪县13142052402: 推荐几本书吧,文学类的,带点伤感的,但是不俗气 -
赵博通心: 四大名著(还有《三国志》)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骆驼祥子》 《繁星.春水》 《朝花夕拾》 《爱的教育》 《名人传》 《格列拂游记》 《鲁滨逊漂流记》 《昆虫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男生贾里》 《女生贾梅》 反正重点读两方面的书: (1)语言方面:具有略高文学价值的,语言优美,可提高写作水平的,如《朱自清散文集》; (2)内容方面:能够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给予我们精神上启迪的,教我们人生哲理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名人传》的的或知识丰富的《昆虫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