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谋攻篇》: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作者&投稿:靳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讲一讲孙子兵法《谋攻篇》,这一章重点强调“知己知彼”,不要莽撞,不要冲动;自己擅长什么,欠缺什么,要了然于心,打还是不打,务必内心提前有判断,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绝对不要做出“螳臂当车”的行为。

1.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故上兵伐谋:上等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而不是一言不合就开架。

其次伐交:其次是以外交手段赢得对手,一方面广结善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一方面需要化敌为友,原本是要打架的,两个人却令人大跌眼镜地和好了,手拉手走在一起,去饭店里面下馆子了,这当然也是战胜敌人的好方法。

其次伐兵:再次才是出动军队攻击敌人,约好了啥时候啥地点,出来干一架。

其下攻城:最下策才是攻城,直接攻打别人家乡,攻占别人祖国。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攻城其实会伤害无辜老百姓了,道义上说不过了;这可是下下之策,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2.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十则围之:兵力假若是对方十倍,围起来就可以了;对方一看,漫山遍野的军队,插满了旗帜,再免费赠送一首《十面埋伏》,看看就没希望了,听听更是一个凄凉,还打个毛线哈,自己就投降了。

五则攻之:实力比对方胜过五倍,其实也是大大超过了;就可以主动进攻,大概率都能够取得胜利;除非倒了天大的霉运碰到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这种历史经典战役,这种极小概率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碰到诸葛亮,周瑜,曹操这种神仙级别的人物了。

倍则分之:实力胜过两倍,安全起见,把对方部队再分一分,这样就更有把握了;俗话说“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把“自伤”数量尽可能降低。

敌则能战之:有与敌人相等的兵力,那就搏一搏吧,想办法击败敌人,或者干脆依靠运气;当然这个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已经试过了计谋,外交等等方法,依然不起作用,迫不得已只好撸起袖子;也可能是对方故意挑衅你,校园霸凌你,看到对方是个猛男,正好自己也健身房天天撸铁,既然实力差不多,你来招惹我,那就打打看。

少则能逃之:实力比对方弱就要逃跑,不要还傻乎乎站在那里;更不要不好意思逃跑,这样对自己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逃跑过程中,有个穿西装戴着黑色墨镜的大胖子,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追着,边跑边喊:站在。此次此刻,千万不要人家让你站住就站住,就停下来,赶紧跑得更快一些。

兔子无非就是靠跑得快,靠狡兔三窟,保存自己,没任何问题。

不若则能避之:实力不如对手就要避免作战,把自己隐藏起来,甚至都发现不了你,到底躲哪里去了;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3.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和对手打仗之前,做出决定之前,务必要知道可以打还是不可以打;不能成为愣头青,一言不合就开架,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打看,打了再说。

识众寡之用者胜:根据敌我双方实际情况,各拥有兵力多少,采取相对应的谋略;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清楚你有多少实力,多少家底,出来打仗带了多少人,再来个简单加减法,自己老窝里面还剩多少军队;制定出具体方案,是曲线救国,还是硬碰硬,才能够获得最后胜利。

上下同欲者胜:全军上下,同心协力的能够取胜;那些貌合神离的往往一开打就鸟兽散,就跑完了;原本以为是战友的插着双手站在边上啃着西瓜看好戏,有等于无;甚至调转头来倒打一耙。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纣王“牧野之战”,完全是万万想不到,被自己人打倒了:

周军到达牧野,各诸侯,率兵车4000乘会合;商纣王集结17万兵马赶至牧野。

战幕一揭开,姜子牙亲自率领少部精锐为先锋在前面挑战,随后姬发率领大队人马攻击商纣王军队。

商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士兵们与商纣王离心离德,纷纷倒戈;17万部队一半以上调转矛头,杀过来了。

周军趁势进攻,大量商军被杀。

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打仗的时候,底下的人早就看老大不爽了,纷纷倒戈,完全被自己人打败了。

不虞:意料不到;以虞待不虞者胜:有准备的胜过没有准备的 ;看上去是一句废话,但很多人跌倒在这一点上,有备无患,啥准备都么有,你不失败谁失败。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将军有才能,而君王不干预,可以取得胜利;正所谓君命有所不受,将军在外面打仗,君主非要干涉,要远程控制;对方已经出兵了,这边还要申请下远在千里之外的君主,怎么办,打还是不打,那就麻烦了。

在这里孙子写出了一句非常耳熟能详的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4.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善于打仗的人,能够影响别人,而不受制于人。

拔人之城而非攻:占领对方城市,并不是依靠进攻,依靠武力强制性地夺过来。

毁人之国而非久也:毁灭他人家乡,并非长久胜利;既然被你占领了,对对方而言那就是亡了国;走在大街上,其实每个人都憎恨你,只不过“敢怒不敢言”而已,总有一天灭了你。

必以全争于天下:一定要靠全胜之策,谋取天下;往往以德服人,是一种大智慧,看上去到处吃亏,其实占了大便宜,最终能赢得人心。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这样做,军队就不会白白受到损失,又能够保全利益,才是谋攻的好方法。

孙子兵法在《谋攻篇》中,强调了能不打就不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以和为贵,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斤斤计较。

还是应该取信于人,多多为他人考虑,为他人服务,广结善缘,才是真正战胜对手的方法。


孙子兵法(15):聚焦战略
解读:《孙子兵法·谋攻篇》主要就是说孙子的“全胜策略”,这一段就是 从客观层面分析,然后依据客观条件做出主观决定。对于这段,所谓的“十”“五”“倍”等,我有些不同的见解,很多资料里面都简单地解释为军队数量的多寡,我认为孙子的原意可能更多地强调的是军队“实力”的强弱,所以我在译文中...

《孙子兵法》中《谋攻》篇主要阐述的是什么内容?
《谋攻》篇主要论述如何进行攻敌的问题。孙子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毁灭敌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要知己,还要做到知彼。《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最有价值的军事典籍,成书于春秋末期。该书总结了春秋时代的战争经验,强调...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子兵法》的出发点,是处处以失败为假设前提,首先假定这事会失败,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用计、等待,等待一战而定。“非战”“非攻”最后还强调一个“非久”。什么意思?是动作要少,关键时候,就来那么一下,最忌讳天天研究,频频动作...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中的什么篇
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谋攻篇》第三、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谋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此【出处】《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如下: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

孙子兵法谋攻篇第五章的内容是什么?
释义:所以,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胜利: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用法的,能胜利;全军上下同心协力的,能胜利;以自己有准备对付疏忽懈怠的敌人的,就能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君不加以干涉的,能胜利.这五条,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原文:谋攻篇译注 作者:孙武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

孙子兵法里面”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
翻译: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两倍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避免与其正面接触,兵力弱少就要撤退远地。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孙武《孙子兵法》的《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的译文
不了解军中的权变之谋而参与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们疑虑重重。军队既迷惑又疑虑,诸侯国军队乘机而进攻,灾难就降临到头上,这就是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出自: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

为将帅者,上者罚谋,中者伐交,下者伐兵现代文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身为将帅者,最好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以外交手段胜敌,再其次是通过野战交兵胜敌,最下等的是攻城。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

攻城为下是出自哪里?
“攻城为下”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是这样说的: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张家港市18218598772: 在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中阐述的作战目的是什么 -
蓟婉派同:[答案] 全胜.孙子曰: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张家港市18218598772: “不战而屈人之兵”选自哪篇文章?全文是什么? -
蓟婉派同:[答案] 《孙子兵法·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通过非暴力的政治战、经济战、外交战、心理战等而威加于敌,使对方屈从于己.战:兵刃相见的军事斗争.屈:屈从,屈服.

张家港市18218598772: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意义 -
蓟婉派同: 不战而屈人之兵”语出《谋攻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必以全策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善于用兵的人,降伏敌人的军队,却不用硬打……必定要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所以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完全的胜利,这就是计划进攻的法则.

张家港市18218598772: 《孙子兵法》第三章谋攻篇. -
蓟婉派同: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轀 ,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 ,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张家港市18218598772: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
蓟婉派同: 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孙子兵法·谋攻》,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张家港市18218598772: 不战而屈人之兵指的是什么?
蓟婉派同: “不战而屈人之兵”,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第三》:“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屈,指的是使人屈服的意思.“不战而屈人之兵...

张家港市18218598772: 围而不攻,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如题 -
蓟婉派同:[答案]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军次之;全军为上,破国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欠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兵家之言曰,知彼知己,百战百胜.虽然,吾人知其然...

张家港市18218598772: 孙子兵法原文 -
蓟婉派同: 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谋攻篇[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

张家港市18218598772: 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 意思是? -
蓟婉派同: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战略理论.从实际的条件而言,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从实际的力量而言,敌我力量对比的话,我军在数量上要多于敌军;从实行的手段而言,一是伐谋,一是伐交;从实行的范围而言,既适用于孙子当...

张家港市18218598772: 词语出处?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孙子兵法吗?与其相同意思的还有哪些词
蓟婉派同: “不战而屈人之兵”语出孙子《谋攻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必以全策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善于用兵的人,降伏敌人的军队,却不用硬打……必定要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所以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完全的胜利,这就是计划进攻的法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