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故事

作者&投稿:殳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要写许多竹简,还必须用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便连在一起,平时卷起来放着,读的时候就打开。《周易》文字艰涩,内窄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这就是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

韦编三绝的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韦编三绝的成语解释

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成语 韦编三绝 说的是什么故事?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随后便随母亲迁居曲阜,过上了贫贱的生活,经常受到社会的冷遇。孔子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从小地位贫贱、所以干过很多杂活。但贫贱生活的磨炼并没使孔子萎靡不振,而是更促使他从小就树立了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孔子曾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韦编三绝的故事概括
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这就是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2、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

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的近义词】: 三绝韦编、悬梁刺股、穿壁引光、囊萤照读、引锥刺股、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的反义词】: 一暴十寒、偶一为之;【韦编三绝的故事】春秋时期,孔子是赫赫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三岁的时侯父亲就离他而去,孔子自小就勤奋好学,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钻研...

韦编三绝的故事内容
《韦编三绝》的故事内容: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

韦编三绝讲的是谁勤奋读书的故事
韦编三绝讲的是孔子勤奋读书的故事。韦编三绝(wéibiānsānjué)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具体内容是什么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

韦编三绝的故事和道理
韦编三绝是中国古代故事中的一个典故,讲述了韦编三绝的故事和所蕴含的道理。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韦编是一位聪明能干的官员,他在书法、文学和琴棋书画三个方面都有着非凡的才华。有一天,他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三天内完成一篇重要的文书。面对如此紧迫的任务,韦编想出了一个机智的方法。他在文书上书写...

韦编三绝是谁的故事
韦编三绝是孔子勤奋读书的故事。韦编三绝是一个古代的成语,源自《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记载,讲述了孔子晚年喜欢读《周易》,并且反复阅读,以至于把串联书简的牛皮带子都磨断了多次的故事。这个故事被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问渊博,思想深邃,对于...

韦编三绝讲的是什么故事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示例】:我们提倡~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典故】: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

韦编三绝成语小故事
韦编三绝成语小故事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

闵行区18414255804: 韦编三绝是什么典故请讲出故事 -
宇哲安平:[答案] 韦编三绝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

闵行区18414255804: 韦编三绝是什么典故? -
宇哲安平: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闵行区18414255804: 韦编三绝 讲的什么故事?意思是什么? -
宇哲安平:[答案]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

闵行区18414255804: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具体内容是什么 -
宇哲安平:[答案]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

闵行区18414255804: 韦编三绝的故事二百字? -
宇哲安平: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闵行区18414255804: 韦编三绝、牛角挂书、王冕夜读的故事简介! -
宇哲安平:[答案] 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

闵行区18414255804: 韦编三绝的故事? -
宇哲安平: 韦编三绝 [wéi biān sān jué]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褒义 出 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闵行区18414255804: 韦编三绝的故事,简短些 -
宇哲安平:[答案] 这成语来源于孔子.“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

闵行区18414255804: 生活中韦编三绝的故事 -
宇哲安平: 韦编三绝 【拼音】: w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释】: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故事】: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

闵行区18414255804: 韦编三绝的典故 -
宇哲安平: 韦编三绝 ( wéi biān sān jué ) 释 义: 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 处: 《史记·孔子世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