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 唐代官学的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有哪些规定

作者&投稿:枞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

唐太宗当政时,采取“羁縻”政策以处理民族关系。其具体做法有:①征讨袭扰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贵族,如打败东突厥,出兵西突厥等。②使用少数民族首领管理当地,如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和将军。③设机构管辖当地,如设安西都护府管高昌故地,又设羁縻州于少数民族区。④与少数民族首领和亲,如与吐蕃冲突之后,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太宗认为华夷一家,应绥之以德,促进交流。他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你是要去该公司工作还是要与该公司合作呢?
如果您要去面试工作,这个很简单能辨别是否属于骗子公司,如果你去面试,该公司要你交钱(无论什么名义上的)十有八九就是坑钱的,还有不管在哪个单位去工作,有效的身份证件不要把原件交给别人,自己备好复印件,现在的骗子手法很高明。如果离该公司太远,你可以在电话里面问清楚对方具体招聘的职位,工作内容,薪资待遇,作息时间,需不需要缴纳什么费用,相信你问完了,自己也能甄别出该公司是否是骗子公司。希望如果你是去工作的话不要上当受骗,愿你早日找到好工作。
如果你时要与该公司合作,那么你们应该有很多途径去了解该公司,详细了解该公司的背景,做过哪些项目,和哪些公司合作过,做出来的项目效果怎么样?等等。

希望可以帮到你

  唐代太学教师有博士、助教、直讲几种,他们都是朝廷有品级的命官。博士分经或分专业授 课,直讲辅佐助教,助教辅佐直讲,依次督课授业。唐代规定,博士一经开课,一门课程没 讲完 不得调离或充任他职。唐代中央官学师生皆有定额,而且是载之于法(主要是《唐六典》和 《 唐律》),必须严格遵守的。比如国子学博士7人,助教、直讲各5人,学生300人,教师与学 生之 比是1:25。太学博士6人、助教6人,学生500人,师生之比为1:45。每年学校招生数额根 据当年毕业离校的学生数来确定,以保持定编不变,教学秩序比较稳定。�
  � 为调动教官从事教学的积极性,保证包括太学在内的中央官学的质量,唐代中央官学制订了 极 为严格的教官考课、升迁及奖惩办法。这就是“设博士、助教,皆计当年讲授多少,以为考 课 等级”,把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作为考核定等的重要标准,这是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 上最早提出的较为合理、较为客观的教师管理办法。�
  � 当然,教学工作量只是考核晋升的主要条件,太学等中央官学还注意从教官的业务水平、教 学 效果、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并作为晋升的重要条件。助教在任职时间内成绩优良者, 可 以升任博士,博士在任职时间内治教有方,官职也可以上升,对此,韩愈在《施先生墓铭》 中的 记载,即是证明。施先生在太学任教19年,先后由四门助教升为太学助教,又由助教提升为 博 士。唐代中央官学教师的这种升迁,必须经礼部核对当年的教学工作量,对其教学态度、 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等进行综合考察,以决定其进退。�
  � 唐代对太学等中央官学教官所进行的晋级考试,与对其它政府官员的考核一样,是经常化、 制 度化的。每年有小考,3-5年有大考。国家专设考试机关主持考试。唐代中央官学对教师管 理所采用的考绩制度,是有创建性的,是成功的,通过实施这种较为合理的管理方式,调动 了教师的积极性,保证了教育质量。
  唐初,太学的管理并不完善,尤其是在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上,还存在很多弊端。比如教学 目 标不明确,无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的检查、监督机制不健全,考试与放假制度不健全等, 这些 弊端的存在,都为实施有效的管理设置了障碍。随着中央官学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健全,太 学的教学管理日臻完善,主要表现为:�
  制订严格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工作,它是教学工作合理组织、妥善安排的基础。�
  唐代太学修业年限为6年,6年内必须授完大经、中经和小经等必修和选修课程。大经修习3 年 ,课程包括《礼记》和《春秋左氏传》;中经修习2年,课程为《诗经》、《周礼》、《仪 礼》 ;小经修习1年半,课程包括《易经》、《尚书》、《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太 学 规定,大经和中经是必修科目,小经是选修科目,《论语》和《孝经》是公共必修课。另外 ,太 学还规定习字是每天不可延误的功课,学生每日必书一纸,且要阅读《说文》、《字林》、 《尔雅》等字书。由此可见,唐代太学的教学计划是很严密的。�
  编审和颁行统一的教材�
  唐代统治者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希望通过教材建设达到统一思想,巩固政权建设的目的。唐 太 宗曾委托宰相房玄龄召开教材审定会议,组织诸儒[讨论得失],并于贞观七年(633年)[ 颁 其所定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从而使颜校《五经定本》以法定经典的形式,颁行全国, 成为太学等中央官学必须采用的标准教科书。�
  《五经定本》虽然颁行,但太学等中央官学的教师仍受两汉和南北朝经学的影响,对其训解 不 一,造成异端峰起,于是唐太宗[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孔颖达等诸儒撰定《五经义 疏》 ]。由于工程浩繁,所以太宗诏令由国子祭酒孔颖达领衔,组织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 王 琰等当世名儒,并聘请国子司业、助教、太学博士、助教,以及四门博士、助教等29人参加 的 教材编审委员会,历时3年,成书180卷,命名《五经义赞》。唐太宗对此书甚为满意,诏表 孔颖 达等[博综古今,义理该洽,考前儒之异说,符圣人之幽旨,实为不朽]。特赐孔颖达[物 三百 段],并亲自提议将原书名《五经义赞》改为《五经正义》,交付中央官学试用。此后又先 后 于贞观十六年(642年)和永徽二年(651年),对《五经正义》进行两次审订,最后于永徽四年 (6 53年)颁行于天下。《五经正义》不但成为太学等中央官学通用的标准教材,也成为广大知 识 分子和社会一般读书人理解儒家经典的指南针,国家举行科举明经考试,也以此为评卷标准 。�建立严格的考试制度�
  太学教官少,学生多,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同时,根据考试成 绩, 决定升级、留级、任官或退学。太学所组织的各种考试,既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检验,也是 对博士、助教等教学效果的评估。�
  唐代太学的考试有三种:旬试、岁试和毕业试。旬考每10天举行一次,在旬假前进行,考10 天 内所学的课程,由博士主持,旬考分及格与不及格,及格有赏,不及格有罚。岁试 即岁 考,在每年年终前进行,考学生一年内所学的课程。由博士主持,考试经义10条,通晓8条 为上 第,通晓6条为中第,通晓5条为下第。下第为不及格,须当重习,即留级。如果留级后仍不 及格 ,罚其补习9年,9年仍无长进,则令其退学。毕业试在修业期满前举行。毕业考试由博士出 题 ,国子祭酒监考。凡通二经或[俊士]通三经者,方准参加毕业试。考试及格者可参加科举 省试,也可由太学补入国子学,还可以直接分派各种官职。�
  唐代太学加强考试环节,使整个教学管理制度更为完善,通过组织严格的考试,督促学生勤 学 苦学,早日成才,同时,作为教学检查的手段,它也督促教师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从而 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合格吏员。这些都是它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应该看到,太学这种过于频 繁的 考试制度也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为了升级和入仕,只能[两耳不 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宽严有节的休假制�
  太学生修业期间安排有假日。常规休假有三种:一是旬假,二是田假,三是授衣假。旬假为 每 10天放假1天;田假安排在每年[五月人倍忙]之际,是给学生放的农忙假,期限为1个月; 授衣 假安排在每年九月秋凉,严寒逼近之际,期限也是1个月。另外,太学等中央官学在这3个固 定 假期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临时给假。学生3年内可以请一次探亲假。如遇家有 特 殊情况,诸如父母故去,或发生意外天灾人祸,学生皆可请假,校方不得刁难阻拦。学生在 家休 假期间,遇有特殊情况亦可以请求延长假期,学校给假时则可根据路途远近酌量期限,一般 以 距校200里为延长假期的基数,路途越远,时日越长。据《新唐书·选举志》载:[二百里 外给 程。其不帅教及岁中违程满三十日,事故百日,缘亲病二百日,皆罢归。]由此可见,太学 实行严格的销假制度。请假逾期,则作[不帅教]和[违程]处理,勒令退学。�
  还须指出的是,唐代对太学等中央官学的管理,很多是通过教育立法的形式来完成的。比如 《 唐律》规定,生徒殴打师长,严惩不贷;一般性的手足殴打,则杖40;若斗殴无品博士,刑 罚加凡 人二等,合杖60;殴打九品以上博士,合杖80;打伤五品博士,则于本品上累加之;如果把 授业教 官殴打致死,合斩勿论。《唐律》还规定,生徒在学3年,不回家探望父母,学校必须以道 德训喻,勉之归觐。

规定修业年限,形成旬试、月试、岁试、毕业考试等学业评估检察体系,还规定了旬假、田假、授衣假等假期制度。


灞桥区15840906754: 古代老师有多少种称谓?
叱干制艾达: 教师在古代也是受人敬重的职业. 先秦时期,把教师称为“师傅”,可见人们对教师... 训导 明清时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渝,掌教育生员,其副职皆称"训导". ...

灞桥区15840906754: 隋唐时期的教育制度有哪些特点
叱干制艾达: (1)学校体系的形成隋代在学校设置方面有些创新,中央官学已有五学,地方官学也有... 到了唐代,不仅官学得以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全面稳定的学校体...

灞桥区15840906754: 唐代监属“六学”的名称叫啥 -
叱干制艾达: 大唐官学,号称“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崇文馆.这是大唐的最高学府,不过崇文馆设立于贞观十三年,在贞观十一年,长安只有一个弘文馆而已.

灞桥区15840906754: 关于古代官学的各种内容.. -
叱干制艾达: 官学是指中国封建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 中央官学 国家的中央官学,在汉朝正式创办.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

灞桥区15840906754: ...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棱,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 -
叱干制艾达:[答案]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概括:“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明代“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

灞桥区15840906754: 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
叱干制艾达: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育者,是“先受教育的”.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揭示了教学...

灞桥区15840906754: 宋代以后官学有什么特点? -
叱干制艾达: 门户开放,一般贵族子弟,不分姓氏,皆可入学.宋代的宗学、诸王宫学及内小学,明朝的宗学,清代的旗学、宗学,都是属于这一类型.办学宗旨是培养各种封建统治人才,以供朝廷之用.设置了专门教育行政机关和教育长官来管辖中央官学...

灞桥区15840906754: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是如何演变的? -
叱干制艾达: 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2. 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3.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

灞桥区15840906754: 唐朝老师的称呼是什么? -
叱干制艾达: 夫子 古代对老师的一种尊称,尤其流行于旧时私塾.师长 教师的尊称.外傅 古代对教师的特称.博士 经学教师称"博士".至唐朝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教授 原为学官称谓,自宋始于宋学、律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